简述基于物联网的蔬菜大棚监控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物联网的蔬菜大棚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蔬菜大棚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蔬菜大棚监控系统设计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大棚蔬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条件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蔬菜的生长,管理好蔬菜大棚是一项异常繁琐的工作,农户除了要有一定的种植技术,还需要随时了解大棚内的环境状况。

当农户种植反季节蔬菜时,更需要全天候照看大棚蔬菜,由此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农户普遍收益不高。

如何在降低投资的基础上,减少人力成本,完成蔬菜大棚的增值创收成为当前农户的迫切需求.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具有标识、感知和智能处理能力,借助通信技术互连而成的网络,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智能服务,所以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蔬菜大棚监控系统必将减轻农民的负担,用科技的手段帮助农民致富,此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可以迅速推广。

二、总体设计方案(一)系统方案论证该方案采用终端集成通信模块(ESP8266)+OneNet设备云平台的方法,是一个简单的二级简化系统,ESP8266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物联网通信模块,该模块内部通过一个32位ARM11内核和四兆的Flash存储器集成了无线数据通信转发和终端数据采集功能,ESP8266即可作为一个无线通信模块使用,同时又可作为一个MCU主控芯片,当做终端模?K 使用。

ESP8266在智能农业大棚的作用是将采集的室内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上传到云平台,此时OneNet负责接收数据存储,并将其转发给远程移动端。

方案闪光点:将终端采集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合二为一,与传统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相比,省去了主控芯片,在OneNet设备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的界面不需要单独的开发,只需要在云平台上关联相关的数据流即可生成,OneNet官方提供手机APP版,我们只需在线登录手机打开APP,就可实现远程移动端监控。

极大地缩短了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

方案弊端:ESP8266集终端与网络通信于一体,因此其内部可用资源单调,同普通的单片机(MCU)相比,其外设I/O很少。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一、绪论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如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他们的业务中,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而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方面,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

二、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的现状目前,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农业生产中,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一个方向。

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化地控制温度、湿度、灌溉等环境因素,还可以监测土壤、光照等因素以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创造出更多的农业价值。

三、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在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应该能够自动监测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土壤PH值等因素,并且能够自动根据这些因素进行调整。

这样可以保证农作物在最合适的环境下生长发育。

2、水肥管理水肥管理是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应该能够自动监测土壤湿度和营养含量,并根据需求自动浇水、施肥。

这样可以保证农作物在最合适的土壤环境下生长发育。

3、能效监测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应该能够监测日照强度、耗电量等能源消耗情况,根据数据分析出最佳的节能方案。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4、智能控制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应该能够实现智能控制。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可以自动判断农作物生长状况,并进行自动控制。

例如,当光照不足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灯光,提高光照强度。

四、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与传统的农业大棚控制系统有所不同。

传统的农业大棚控制系统通常使用人工操作,而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则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来实现自动化。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温室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节约能源和人力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就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的实现原理、优势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探讨。

一、实现原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是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通信模块等组成的。

传感器负责采集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环境参数;执行器负责控制灌溉、通风、遮阳和施肥等设备的运行;控制器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和预设的控制策略,决定执行器的操作;通信模块负责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对温室大棚的远程监控和调控。

整个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云端服务器连接起来,实现了温室大棚的智能控制。

二、优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相比传统的人工控制具有诸多优势。

1. 实时监测: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室内的各种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农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远程监测。

2. 精准调控: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器可以精准地调控灌溉、通风、遮阳和施肥等设备的运行,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节约能源和成本: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灌溉和通风,避免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人力成本。

4. 减少环境污染: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可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化肥,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三、发展前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技术不断成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传感器、通信模块、云端服务器等关键元件的性能不断提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应用需求增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对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温室监控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温室监控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温室监控系统设计与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日益关注,智能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趋势。

智能农业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控制器和监控系统集成到农业生产中,实现对温室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化控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和能源消耗。

一、系统需求分析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温室监控系统的核心目标是提供温室内环境监测和控制的功能。

具体的需求分析如下:1. 温室环境监测: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监测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并能将数据进行上传和存储。

2. 控制设备与执行器:系统需要能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与温室内的设备和执行器的远程通信和控制,比如自动调节灯光、温度和湿度控制等。

3.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需要能够对温室内环境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提供农业专家的决策支持,以实现精确的农作物生长管理和调控。

二、系统设计与优化1. 传感器与监测设备:系统需要选择高质量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以确保准确获取温室内的环境数据。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等。

2. 数据传输与存储:系统需要使用无线传输技术,将温室内环境数据发送至云平台进行存储和处理。

可选择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Wi-Fi、LoRaWAN、NB-IoT等。

3. 远程控制与执行器:系统需要设计可远程控制的设备和执行器,如智能灯光、温湿度调节器和通风系统等。

基于物联网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云平台远程控制这些设备,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调控。

4.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需要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温室内环境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通过数据模型,可以预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提供合理的决策支持。

5. 系统优化与节能:在设计智能农业温室监控系统时,需要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和系统的稳定性。

可以通过优化传感器的位置和数量、调整控制参数等方式来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联网技术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

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以及减少浪费。

本文将介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概述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自动化监测系统是一种能够对大棚内空气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智能化管理以及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功能。

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数据传输模块以及管理软件等组成。

二、传感器传感器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负责采集大棚内环境因素的数据。

在一个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自动化监测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将会被传输到控制器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控制器控制器是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核心部分。

它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通过内置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大棚内环境因素,保证农作物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同时,控制器还负责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供管理软件进行监控和管理。

四、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是系统与云端服务器之间的桥梁。

它负责将控制器处理好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中进行存储和管理,同时也负责从云端服务器中获取指令,通过控制器对大棚内的环境进行调节。

五、管理软件管理软件是系统的用户界面,它通过通信协议与云端服务器进行交互,并将数据以可读性高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用户可以通过管理软件查看大棚内的环境状况、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发现问题时可以进行远程控制,保证大棚内环境的稳定性。

六、系统优势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自动化监测系统与传统的监测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的优势:1. 避免重复劳动。

系统中的控制器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大棚的环境因素,避免了农民们在大棚内进行重复的监测和调节工作。

2. 提高生产效率。

系统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状况,控制器也能够快速地调节环境因素,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1. 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限制以及气候变化等。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食品需求,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智慧农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策略之一。

其中,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作为重要的农业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

2. 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是通过将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与互联网相连,实现对大棚内环境参数的监测和调控。

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分为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三个部分。

数据采集:系统将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分析。

数据传输: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过传输装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接收。

远程控制:系统基于云端服务器对大棚的环境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通过调节大棚内的设备(例如风机、加热器、喷灌设备等)实现对大棚环境的优化控制。

3. 国内外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已经涌现出一些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并在农业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例如,美国的SmartBee控制系统、荷兰的VanAgt技术等,这些系统通过智能化的环境监测和设备控制,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和高效运营。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的功能将更加强大和智能化。

一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系统将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能够根据不同植物品种的需求,自动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另一方面,系统将会与其他智能农业设施和农业管理平台进行互联互通,形成更加完整和综合的智慧农业生态系统。

4.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大棚内的环境参数,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种创新应用,通过集成传感器、无线通信、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技术,实现对大棚环境、植物生长情况等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本文将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行探讨。

一、系统架构设计为了实现对大棚环境和作物生长状态的精确监测和智能控制,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节点、无线通信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以及用户终端等组件。

1. 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是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感知大棚内部环境参数以及植物生长状态。

传感器节点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CO2传感器等,通过测量这些参数,可以实现对大棚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测。

2. 无线通信模块为了实现数据的及时传输,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需要使用无线通信模块。

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ZigBee等),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可以被传送到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以供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控制决策。

3. 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扮演着数据处理和控制的核心角色。

通过接收传感器节点传来的数据,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可以对环境参数和植物生长状态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算法,可以为大棚环境和作物生长状态提供精准的预测和控制。

4.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

通过与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的无线连接,用户可以实时获取大棚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状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等方式,对大棚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

二、系统功能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在实现传感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以下功能:1. 远程监控与控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终端设备远程监控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并进行灌溉、通风、施肥等控制操作。

远程监控与控制功能方便了用户的管理和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实时报警与预警当大棚内部环境参数超过预定阈值时,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短信、手机推送等方式实时报警,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监控与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监控与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监控与控制系统设计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农业大棚监控与控制系统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以智能农业大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智能农业大棚监控与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技术实现和应用前景。

通过便捷的传感器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该系统提供了实时的环境数据和植物生长状态信息,从而实现准确的农业管理和高效的作物生产。

1. 引言智能农业大棚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它通过传感器网络、远程通信和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控制农业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以及植物生长状态,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2. 智能农业大棚监控系统设计智能农业大棚监控系统设计包括传感器布局、数据采集和网络通信三个主要部分。

2.1 传感器布局传感器布局是决定监控系统功能齐全性和精确性的重要因素。

根据大棚内的环境特点,需要布置适当数量的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以及CO2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将对大棚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处理。

2.2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系统是智能农业大棚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接收、处理和存储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数据采集系统应具备高速、稳定的数据采集功能,并能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统计。

2.3 网络通信网络通信是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的基础。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或者以太网等通信方式,监控系统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或者农户的手机或电脑上,从而实现用户对大棚内环境和植物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

3. 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包括控制策略制定、执行方法选择和控制器设计等方面。

3.1 控制策略制定控制策略制定是智能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

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大棚内环境的变化,可以采用定时控制、阈值控制或者反馈控制等不同策略来实现对温湿度、光照和CO2等参数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物联网的蔬菜大棚监控系统设计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大棚蔬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条件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蔬菜的生长,管理好蔬菜大棚是一项异常繁琐的工作,农户除了要有一定的种植技术,还需要随时了解大棚内的环境状况。

当农户种植反季节蔬菜时,更需要全天候照看大棚蔬菜,由此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农户普遍收益不高。

如何在降低投资的基础上,减少人力成本,完成蔬菜大棚的增值创收成为当前农户的迫切需求.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具有标识、感知和智能处理能力,借助通信技术互连而成的网络,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智能服务,所以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蔬菜大棚监控系统必将减轻农民的负担,用科技的手段帮助农民致富,此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可以迅速推广。

二、总体设计方案
(一)系统方案论证
该方案采用终端集成通信模块(ESP8266)+OneNet设备云平台的方法,是一个简单的二级简化系统,ESP8266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物联网通信模块,该模块内部通过一个32位ARM11内核和四兆的Flash存储器集成了无线数据通信
转发和终端数据采集功能,ESP8266即可作为一个无线通信模块使用,同时又可作为一个MCU主控芯片,当做终端模?K 使用。

ESP8266在智能农业大棚的作用是将采集的室内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上传到云平台,此时OneNet负责接收数据存储,并将其转发给远程移动端。

方案闪光点:将终端采集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合二为一,与传统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相比,省去了主控芯片,在OneNet设备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的界面不需要单独的开发,只需要在云平台上关联相关的数据流即可生成,OneNet官方提供手机APP版,我们只需在线登录手机打开APP,就可实现远程移动端监控。

极大地缩短了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

方案弊端:ESP8266集终端与网络通信于一体,因此其内部可用资源单调,同普通的单片机(MCU)相比,其外设I/O很少。

方案如下图2-1所示。

(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基于ESP8266与OneNet设备云平台的智能蔬菜温室大棚远程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如图2-2所示:由于ESP8266的I/O资源有限,所以本方案把终端数据的采集与控制分为了两个部分,一块ESP8266用作传感器数据采集,其中室内温度范围在5~45摄氏度,空气干湿度可监测的范围在10~90%,土壤干湿度范围在0~100%,土壤温度范围在5~45摄氏度。

在另一块ESP8266用作对执行器的控制。

其中加热、
排风。

滴灌卷帘通过继电器控制,白炽灯和彩灯通过智能终端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波形经过驱动电路输出不同量程的电流来控制灯光的光照强度。

控制终端采用个人PC机(台式机电脑或笔记本)和远程移动终端(手机、PAD等)实时在线监控。

三、系统实验验证及数据测试分析
通过在物联网实验室仿照大棚进行实验,观察光照和温湿度。

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8051开发环境中的运行程序按钮运行程序,如图3-1所示,用串行助手进行实时查看光照,如图3-2,光越暗采集的值越小。

对温度和湿度的监控结果如图3-3所示。

由实验室模拟大棚蔬菜实验,可观察到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变化,当传感节点检测到大棚出现光照变强,控制终端会采用卷帘控制,当检测到光照变弱,会自动采取灯光控制。

当检测到温度变高,会采取排风控制,当检测到温度变低,会采取加热控制。

四、小结
本研究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分布式蔬菜大棚监控系统,提高了农业种植的效率。

这样的物联网自动化系统给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让他们只需要一部手机或电脑便能运筹帷幄,通过这智能管理,实现一个人轻松管理几个大棚,给农民创造更多的财富,解放农民的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