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论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论《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意象与情感10涉外2班崔晓燕13号初读顾城的作品就是《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读完之后我颇有感想。
他的作品让我感到有一种很纯很唯美的向往,一种让人不忍去打破的期盼,尽管很虚幻,很不现实。
他的笔触很是细腻,让人感觉就好象真的出自一个孩童之手,充满了稚气。
在这首诗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的意象。
纵观全诗,每一节都有意象。
但是不难看出,正是因为他用了很多,所以在他的诗里没有一个特定意象。
一双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淡绿的夜晚、快乐的小河、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插图的节日……,所有这些意象在一支虚构的画笔下涌动着,而且都代表着美好的存在,可见在诗人的内心有一片澄净的乐土,装载着一切美好的向往。
诗人还为自己构想了一个理想恋人的幻象:穿着秋天的风衣,被燃烧的烛火和枫叶所照亮,四周环绕着爱她却又得不到她的许多男人。
在了解到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后,我知道他正处于一段情感中。
我所不能理解的也正是这里,既然他已经有了一个实在的灵魂,但为什么又寻找另一个女人的幻象呢?整首诗中给人感觉似乎就是充满了虚幻,有一种唯美却始终不能成为现实。
在顾城笔下,羽毛和树叶是属于天空的。
羽毛脱离了翅膀,不能再飞翔,没关系;树叶从树枝陨落,不能再呼吸,没关系——它们还拥有天空,天空是它们表演的舞台;夜晚是淡绿的,像苹果,温馨又和谐;有露水能看见的微笑,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
这就仿佛清晨的阳光,微弱慵倦,没有力气,但她悄悄拉开窗帘的一角,打在你半边的脸颊上,给你最初的温暖,深刻至心底……“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从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
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这是诗中的一节。
在这一节中,顾城选取树熊这一意象作为自己的自画像。
这是诗人的一段幻想,但在我了解到世人的生平经历后,我却不得不承认他对自身命运的惊人的预兆力——十年以后,他真的进入树熊出没的澳洲,居住在维多利亚国家新西兰的丛林旁,并且最终在那片丛林里长眠和安息。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想象中我的爱人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但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画下婚礼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的插图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幻想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全文赏析顾城自己承认,他是个“从来没过八岁”的“始终没有发育成熟” 的“魔鬼般的顽童”。
在另一首诗中写道:“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谢谢想——追求 一个纯净、和谐,没有矛盾,使人心情愉快的另 一世界,孩童时的遭遇,使顾城理想的梦破灭了 ,但他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希望在他的另一世 界中重新实现。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 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蜡笔 在幻想的世界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 图,画下“笨拙的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 睛”、“没有痛苦的爱情”。然而,这幻想的美 好蓝图在现实世界中能否实现吗?诗人离开幻想 回到现实。“没有领到蜡笔”,指“我”的理想 蓝图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因而,“我”在绝 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2篇顾城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内涵而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他的一首名为《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诗歌,以其直白的表达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分为两篇,分别对这首诗进行全文赏析。
篇一:《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诗歌全文赏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顾城的一首感叹诗,通过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由和独立追求的态度。
首先,诗中一开始就将“我”定义为一个任性的孩子,这种表态使得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种纯真、天真无邪的存在。
而孩子的任性往往意味着他们对于自己内心的渴望和向往的表达,他们不愿受到束缚和约束。
这里,诗人通过自称孩子,传达了一种对于自身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
接着,诗中描述了孩子看到的“女人和男人们都梦见美丽”,以及他们“在他们的呓语中”飘飘欲仙的姿态。
这里,“女人和男人们”以及“他们的呓语”,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爱情和美丽的向往。
而这种追求也被孩子看在眼里,引发了他的孤独和忧伤。
这里,诗人运用孩子的视角表达了对于人们对于美好的神往和自身与之隔离的无奈。
然而,诗中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不是愤青”,却让人感到一种对于现实的接受和和解。
诗人没有沉溺于对于爱情和美好世界的憧憬,而是选择了面对现实的姿态。
与此同时,“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又体现了诗人自身对于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他拒绝被社会和现实所束缚,保持了自己内在的独特。
最后一句,“我只是在等待一个冷眼旁观的人”,则突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期望。
诗人渴望能够有一个能够真正理解他的人,一个冷眼旁观的人能够看透他的内心世界,并与他产生共鸣。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灵魂的追求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于自由、独立和孤独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追求。
他通过孩子的视角,唤起人们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同时又体现出他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于真实灵魂的渴望。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我希望,我是一个睡在梦里的孩子我希望,我是一个自由飞翔的孩子我希望,我是一个童话里的孩子”——顾城,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在“文革”时期任性执笔的孩子。
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与北岛的冷静理性、深刻独特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
这个被舒婷称为“童话诗人”的天才人物, 以他那不泯的童心, 既爱幻想而又敏感忧思的气质, 用心灵和诗情建造了一座与尘俗对抗, 充满温情、纯洁的童话世界。
当他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自己的诗时,他写的东西,就和他的心灵一样,是纯洁的,就像草叶上晶莹的露珠,稚嫩、动人。
“没有实现自己的梦却要将梦的蓝图焚烧的不留痕迹前进不了却又折了后路”而这样与众不同的个性,使得他的诗歌自然天成,不加刻意雕琢,却又别有一番。
正是这种特点使得他在新诗史上大放异彩。
他的诗包含着华美丰富的意象、奇特丰富的想象和“理想主义”色彩——他希望的纯美的童话世界和自然纯粹的世界。
他诗的澄澈、精致和透明的, 不是童蒙的咿呀, 而是智者的吟哦。
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如铅的沉重。
正因为顾城太偏执于没有污秽的内心世界和纤尘不染的诗歌梦境, 这样的任性必然使他或迟或早地迎头撞上并不完美的世界那无情的墙壁, 甚至刀锋。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任性的孩子我们都有那笨拙的自由不流泪的眼睛”写这首诗时,顾城已经26岁了。
一个完全的成年人在诗中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梦想,自己是个孩子的心理。
顾城在这里描绘了他的梦想:“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在他的世界里,一切丰富多彩,简单而又美好:“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水彩蜡笔那样美丽”,“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
他渴望这样的生活,他喜欢自然的拥抱。
正如他所说,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他的理想多么单纯,只是希望回到大自然中,静静的活着,养几只鸡,布置一所房子,生活在在威克岛旖旎的风光上。
彩色蜡笔的深白梦幻——评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彩色蜡笔的深白梦幻——评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风若吹引言逛超市的时候,偶然看到货架上摆放整齐的彩色铅笔,24色,不禁心动了。
买下它们,小心呵护着捧回宿舍,端详了很长时间,终于还是手痒,翻出昔日的速写——桥桩,给那些石头涂上不同的颜色。
一座五颜六色,哦不,是多姿多彩的桥桩,顿时出现在雪白的纸上。
蓦然时,仿佛感到顾城的微笑,正穿透纸背而闪现。
这是两个任性的孩子的约定,是我们多彩的视线,深白的梦幻。
关于诗人挥一挥手正是黎明之前的寂静我终于没能看清你那一瞬间的表情你挥一挥手正好太阳刺进我眼睛我终于没能听清你说的是不是再见顾城死了,却留给我们无尽的回声。
一直想知道,顾城自杀前,想的是什么。
他不是说他任性吗?“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如此恢弘的梦想,不只一次出现在他的诗中。
“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这样的诗句,分明是与混沌现实的决裂。
顾城是现实的叛逆者,他只在幻想中生活、创作。
诗人,这个特殊的身份,往往拥有最锐利的眼睛,最敏感的心。
我相信,顾城分明已经看透了现实的复杂,黑暗,荒谬,肮脏,无耻,龌龊。
可他执拗的闭上世俗的双眼,反而睁开了心灵的眼睛,打开诗人才有的那种心灵的窗户,寻找梦想中的洁净与纯粹。
因为,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以纯银一样的声音,和你的梦对话……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很大很大。
”同为朦胧派代表诗人的舒婷这样写他——我们的童话诗人。
关于孩子也许/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任性/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开头和结尾的变化很微妙——模糊又清晰。
没有领到彩色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时刻的诗人,在灿烂的想象中画下许许多多的温暖与甜蜜后,诗人更加确定,自己是一个孩子,而且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不知道幻想是不是孩子的专利,或者我们把成年人幻想的举动称为“孩子气”。
顾城是个孩子,相当任性。
他没有得到蜡笔,于是“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篇一: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教案张清河执笔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了解顾城诗歌风格。
(二)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折射出的诗人的情感态度,进而理解诗人与诗歌的关系。
2、掌握顾城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1、分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任性”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1、“任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顾城诗歌艺术特点分析。
教学设计: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完成以下步骤:1、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及经历、思想、艺术风格,以知人论世。
2、借助意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童话意境。
3、增强学生的心智,抵御不健康心理的侵蚀。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导语】十年文革,酿成一场文化的灾难。
难能可贵的是,在那样一个盲目个人崇拜的年代里,在那个手举红宝书、跳着忠字舞、看着样板戏的时代里,中国新兴的一批年青而叛逆的“朦胧诗人”茁壮成长。
无数青年人随身都带着一个小本子,抄录并背诵着他们最新流传的诗句——虽然很多人说“读不懂”,但是并不妨碍人们追捧。
那时所有的报纸副刊都有诗歌版面或着栏目,那时广播节目里播放的是诗朗诵,那时青年人聚会表演节目你可以读一首新诗。
著名的诗人开见面会或签名售书,市民会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人群中甚至有人不断高呼诗人的名字,他们喊道:“诗人万岁”!朦胧诗人成为当时社会上耀眼的明星。
这些诗人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代表人物有民间歌者海子、孤独的思想者北岛、温情诗人舒婷、童话诗人顾城等。
我们这节课就来给大家介绍顾城这位诗人的这首代表作——《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一、写作背景:朦胧诗简介“朦胧诗”作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前期一个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迥异于传统规范的美学原则和艺术动力。
赏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赏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2015021423 钱晶晶诗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为题,描绘了一个孩子美好的幻想世界,也是作者——顾城理想中的世界。
这些美好的幻想之所以任性,是因为即使现实再黑暗也要幻想,即使知道不可能也不放弃希望,“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与题目相呼应,再次表明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并且任性两字表现了这个美好的幻想世界终究只是幻想。
这首诗以孩子的口吻表述自己想画的内容,读起来特别有画面感,就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展现在眼前。
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一个个质朴的词语却组成了富有美感诗作,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都说孩子的内心是最干净的,他们的感情是最真挚的,顾城的这首诗就让我看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纯净、美好。
在诗中多次用到了“我希望”和“我想”这类词,表现了一个孩子最真实的感情,也反映了作者对他自己所描绘世界的向往,他幻想着这样一个纯净,没有一丝丝杂质的世界。
然而到结尾回归现实,“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这些是一个孩子特有的倾诉,我从中读出的不是抱怨,而是一个孩子的委屈,就像一个孩子可怜巴巴地对你说:“别人为什么可以喝牛奶,而我没有。
”留下的只有满满的心疼。
而站在作者层面上来说,这样的结尾应该在告诉他自己这些都是幻想,真正留给他自己的只有无尽的伤痛,这种渴望的程度和最后回归现实的苦痛都应该和他的童年经历有关。
顾城的童年并不快乐,他不喜欢和很多人说话,再加上那个时代的变故给他的童年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在心灵上留下了无法修复的创伤。
那些变故被埋在了历史的尘埃中,而一个人的伤口却难以愈合,在这样一首纯净的诗作后面突然转变,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无法诉说的感受。
诗作中有一些描写非常有趣,“画出笨拙的自由”一句中自由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诗中却想用画的,而且用笨拙形容自由,体现了孩子那种奇特的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赏
在诗中这三个“任性”,支撑起了整首诗的 框架。
结构分析: 诗歌中描述的童话世界逐层展开:
一双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
没有痛苦的爱情、 淡绿的夜晚、快乐的小河、 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插图的节日、 穿着秋天的风衣,被燃烧的烛火和枫叶所照亮的恋人
诗歌高潮:
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彩色的时刻 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 但仍执着追寻“蝴蝶”般 美丽的童话世界 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主题感悟:
诗人想自由任性地追求纯洁美丽、充满梦幻的理想,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他“没有领到蜡笔”, 但诗人并没有向这个世界妥协,他忧伤而执著, 宁愿粉碎,也要美丽如蝴蝶,消失在蓝色的天空。
艺术特点分析
1、动词选用恰当: “希望”、“想”、“画下”等,简单但准确
2、色彩描绘唯美: “彩色蜡笔”、“白纸”、“ 天空淡绿的夜晚和苹 果” ……都带有或隐或显的色彩。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1981年3月
结构分析: 全诗由九个小节构成,其中三次提到“任 性”:
“也许/我只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