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合集下载

2023年《李时珍》教学设计12篇

2023年《李时珍》教学设计12篇

2023年《李时珍》教学设计12篇《李时珍》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式,能认7个生字,学会写9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通过写李时珍的具体事例表现其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2、抓重点词,品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3、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著作。

三、学生情况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采药”“著书”等都是生疏的事物,对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造成一定障碍。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通过查资料,把原先对李时珍零碎的了解整理为较完整的认识。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课文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对课文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李时珍著书的兴趣、探究。

三年级学生开始习作练习,对如何写人表现其品质没有清晰的写作思路。

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本身就具有示范性,通过读一篇好的__,学一种好的写作方法不失为一种提高习作水平的好途径。

因此在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阅读和习作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吗?你们从哪知道的?说说你对他和《本草纲目》的了解。

2、《本草纲目》是明代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

这么伟大的一部著作,李时珍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写出来的呢?请同学翻开课文,今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伟大的名医——《李时珍》。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录音,感知课文。

(播录音)师:老师播放课文录音,你们边听边看课文,注意把预习时遇到的难读的字音听清楚。

2、认读生字,书写难写字。

师:听清楚了吗?把你认为的难读字音再读几遍,待会考考你们!师:现在我们进行开火车比赛,给这些生字点点名!(出示生词:医学家诊费救死扶伤鄙视患病判断本草纲目救死扶伤完善)出示句子:李时珍发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

卡车上载满了运往灾区的救灾用品。

师: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发现?这个字有两个不同的读音,读书时要注意区分。

《李时珍》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李时珍》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李时珍》读后感《李时珍》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时珍》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时珍》读后感1近两天,我看了《李时珍》这本书。

书中的药圣李时珍这一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时珍是个药圣,创写出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有一次,他为了研究武当山的仙果,于是冒险来到这里,从山上采来了几颗榔梅,带回乡研究,他翻遍了书籍,终于了解了榔梅的奥秘:其实榔树就是榆树,只是可以止渴、清神罢了。

李时珍的毅力让我感动。

李时珍在和那些道士们医学见解不同下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但他却不会被道士的见解所迷惑,还信任自己的医术,成功救了许多人,他救人从来不收医药费,还给那些穷人赠送粮食,他觉得:医生是为人们治病的,没有必要收取药费。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更加敬佩李时珍,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他艰辛攀爬高山采集草药的身影;仿佛看见了他夜里写书的身影。

我从《李时珍》这本书体会到做人一定要成为有毅力、有耐心、有见解的人。

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李时珍》读后感2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他出身医学世家,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乡医的地位一直很低,父亲为了能扭转家族贫穷的状态,希望他熟读四五,学做八股,考取功名,求得官职,李时珍也的确是听从父命,发奋苦读,多次赴考,可惜只在第一次14岁时考中秀才,之后就一连三次名落孙山,无缘进士。

事实是,他的兴趣所在是医学,弃医从儒本身就违背了自己的心愿,终于在屡次科考失败后,他才坚定学医信念,向父亲表明立场,“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从此李时珍随父学医,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尝了无数药,救了无数人,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志向,也凭着自己的精湛医术当了官,进了皇宫,还有幸见到了皇上,只可惜皇上只重仙丹不重医,并未让李时珍的高超医术得到最大的发挥,也没有接受李时珍重修本草的建议。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我爱阅读《李时珍》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我爱阅读《李时珍》课文原文

教学文档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我爱阅读(李时珍)课文原文|我爱阅读|
李时珍
明朝出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叫李时珍。

李时珍家世代行医。

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

李时珍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李时珍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十二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

他发觉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累积经验,还到各地去采药。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山山水水。

他有时上山采药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千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

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上没有的知识。

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尝药材,推断药性和药效。

几年之后,他回到老家,开始写书。

用了整整二十七年,他总算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时珍》读后感

《李时珍》读后感

《李时珍》读后感《李时珍》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李时珍》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时珍》读后感1《李时珍》写的是李时珍成长的故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很早之前,在苏州中医李月池家,一个男孩出生了,他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从小就热爱医学,在家的后院里缠着爸爸问这问那,那是因为爸爸家的后院里有很多草药。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时珍一天天地长大,他八岁时,后院的草药全被他认完了,但是他认为这还不够,还要继续认,他爸爸没办法,就只好带他去山上见识见识各种草药,父亲每次实地讲解草药以后,小时珍都记在心里,而且他的记忆力很好,父亲再问他时,他都能回答正确。

就这样,李时珍长大后,将《本草经》修改成了《本草纲目》。

读完《李时珍》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很多知识,特别是知道了李时珍从小热爱医学,爱得如痴如醉,平时总是缠着父亲不放,勤奋学习,记住了很多花草的药性、用途。

李时珍就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这样耳濡目染,为民行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他的勤奋努力,让他将前人写下的《本草经》修改成了《本草纲目》,真是了不起。

我要向李时珍学习,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争取进步,将来为人民服务,为父母争光,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李时珍》读后感2生命的长短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题记相信大家一定都学过《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吧。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外出察药材。

因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夜宿古寺。

师徒俩虽然啃干粮、住破庙,但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都不觉得苦。

入夜后,李时珍不顾劳累,借着月光在认真记载着白天的寻访收获。

在课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句话了。

什么?吃点苦?难道前面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对这已年过半百的李时珍只是算一点苦吗?当然不是,还是那无私奉献、为民着想的高尚品格在领着他前进。

《李时珍》课文原文

《李时珍》课文原文

《李时珍》课文原文
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他家世代行医,父亲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

李时珍亲眼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那时候,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的父亲不愿独生子
当医生,但是李时珍却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还暗自记下了
不少药方。

有一回,父亲给病人看病,病人患的是一种疑难杂症,父亲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

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正是对症朗药。

从此以后,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他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
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
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

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第 1 页。

《李时珍》教案汇总10篇

《李时珍》教案汇总10篇

《李时珍》教案汇总10篇《李时珍》教案篇1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行医著书的事迹。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书后问题。

3.给第4自然段分层,说说层意和自然段的段意。

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为难点。

教学思路:初步理解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深刻理解指导朗读教学生字词教学资料:李时珍(1515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24岁随父学医。

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行程达1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全书共分52卷,包括药物1892种,药方11096张,药物形态图1160幅。

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教学用具:1.《本草纲目》书。

2.放大的课文插图或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二、指导预习。

要求:1.自由读课文,力求正确。

2.读后思考:①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②课文写了李时珍哪些事?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

2.说说每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3.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四、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理解:明朝医学家药物学家)2.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并思考:(1)那时候指什么时候?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为什么用再字?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让他再当医生?(2)世代行医、救死扶伤各是什么意思?(3)李时珍为什么会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3.学习第3自然段。

轻声读,边读边想:(1)处处留心、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做?(2)对症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古方解决了父亲遇到的疑难病症呢?(3)后来他父亲为什么又同意他学医了?父亲从不愿到同意说明了什么?五、教学生字词:诊职症效凑六、作业: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李时珍”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时珍”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时珍”阅读答案及翻译“李时珍”阅读答案及翻译“李时珍”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②,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③所增亦如之,唐苏恭④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⑤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⑥萃,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采,芟⑦烦补阙,历三十年⑧,阅书八百余家,稿三⑨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⑩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⑾、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书成⑿,将之上朝,时珍遽⒀卒。

未几,神宗⒁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

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⒂,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⒃。

(节选自《明史》)【注释】①②《本草》:记载中药的书籍。

③④苏恭:即苏敬放,显庆二年,苏与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等人作《新修本草》,显庆四年书成,由国家颁行。

⑤刘翰:五代周时即任翰林医官,后入宋,著有《开宝本草》。

⑥掌禹锡、唐慎微:掌禹锡,字唐卿,奉敕与苏颂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修成《嘉祐本草》。

唐慎微,字审元,修篡《证类本草》,附古今单方。

⑦芟:删除。

⑧历三十年: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开始修书,万历六年(1578年)脱稿,历时27年,称30年,是约数。

⑨三:表多次。

⑩厘:订正。

⑾出产:产地。

⑿成:完成。

⒀遽(jù):突然。

⒁神宗:明神宗朱翊钧。

⒂奉祠正:掌管祭祀礼仪的官员。

⒃蓬溪知县:蓬溪县长官。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好读医书,医家《本草》好:喜欢B.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或者C.未几,神宗诏修国史未几:不久D.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自:从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 译文:(2)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说明文阅读《李时珍》有答案

说明文阅读《李时珍》有答案

说明文阅读《李时珍》有答案说明文阅读《李时珍》有答案阅读下文,回答11——14题。

①我国明朝的李时珍(1518—1593),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

他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就是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

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时珍的学术见解是高超的,他的分类方法符合现代的科学原则。

该书于1596年问世,比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自然系统》要早100多年。

②李时珍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搜罗百氏”,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忠心为百姓服务的精神。

他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百姓有利,因而他不辞辛苦,深入实际,“访采四方”,先后到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收集标本与药材,用了近30年的时间,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

此外,也得力于他治学态度的严谨与一丝不苟。

例如,为了证实前人所说“穿山甲诱蚁而食”,便亲自动手,解剖穿山甲,结论是:“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剖其胃,约蚁升许也。

”③李时珍还写过一本小书《蕲蛇传》。

他父亲李言闻,研究了蕲州的特产艾叶,写成了《蕲艾传》,他读后很受启发,便决心写一本《蕲蛇传》。

开始他只是从蛇贩子那里观察白花蛇,有人告诉他,这不是真正的蕲州蛇,真蕲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人被咬后会迅速致死,是当时皇帝指定进贡的制药珍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时珍不顾危险,几次爬上龙峰山去观察蕲蛇,目睹了它吃石南藤及被捕情形,了解了它的形体与习性上的特点,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

李时珍很重视这种研究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一一采视,颇得其真”。

(选自《科学发现纵横谈》,有删改)11.(2分)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12.(4分)第②段中加点的“巨大的成就”指的是什么?李时珍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13.(2分)李时珍亲自动手解剖穿山甲都看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14.(3分)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这种研究方法”指怎样的方法?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11.(2分)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两种人是忘不了的,一种是你爱的人,再就是你恨的人,不过往往他们是同一个人。 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假如我不能,我就一定要;假如我要,我就一定能!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要想吸引朋友,须有种种品性。自私小器嫉忌,不喜欢成人之美,不乐闻人之誉的人,不能获得朋友。——马尔顿 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别以为人家跟你聊几次天,人家就对你有意思,也许人家是因为无聊想找你解解闷呢。 成功就是你被击落到失望的深渊之后反弹得有多高。 如果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成功就是你被击落到失望的深渊之后反弹得有多高。 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
③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 他为编书有献身精神。
这篇课文从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重编 新药物书两个方面来写,反映了他为人民不 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认真,一心为人民 的好思想、好品质。
用总分的方法,既让读者对所写的事物 有总的印象,又能分别对事物不同的特点有 具体的了解,我们今后在写作中也会用到它。
李时珍
——从几个方面来写人
立志学医
与家庭影响有关:一是他家 “世代行医”,二是“父亲医术很 高”,三是父亲“给穷人看病常常 不收诊费”。
编写《本草纲目》 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
亲自上山采药
亲尝草药。
Hale Waihona Puke 向人请教①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 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 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