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时珍的历史典故
关于李时珍的历史典故

李时珍的历史典故关于李时珍的历史典故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典故吧,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典故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时珍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时珍的历史典故 1一天,李时珍的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
王广和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
人已死矣,再开棺惊动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一……王广和当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便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一试。
王广和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竟然醒了,于是,人群欢动。
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
于是人们都传言王广和一根银针,救活了两条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
这就是王广和一针救两命的故事。
还有传言李时珍“活人断其死”的故事。
传说李时珍在以一根针救活母子两人后,许多人都想见一见这位神医。
一天,有家药店老板的儿子正在柜台上大吃大喝,听说了之后,也想去看看热闹。
他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挤到李时珍面前,问道:“先生,你看我有什么病吗?”李时珍见此人气色不好,赶忙给他诊脉,过后,十分惋惜地说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纪轻轻,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吧,免得家里人到处找。
”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方才气咻咻地走了。
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
原来是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
由此,人们更是惊叹李时珍的神奇医术了。
尽信书上所说的。
古书上也说过,“食黄金能成神仙”,但有谁见过有人成了神仙呢?秦始皇、汉武帝都是吃仙丹望长生,结果还不是死了吗?所谓仙丹的成分,大多是有毒的物质,吃了不但不能长寿,反而会令人中毒死。
李时珍成功的背景故事

李时珍成功的背景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李时珍这个人吧,那么,你对他成功的故事了解多少呢?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李时珍成功的背景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时珍成功的背景故事篇1:李时珍用药趣事有一天,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先后为两个病情相同的病人开方,待病人走后,他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刚才两个人都是发烧怕冷,为什么你对那个老人用药轻,而对那个小孩用药量反而重呢?"李时珍笑了笑说:"那个老人已是风烛残年,他反复说自己病重难好,回去后必定会多喝药汁,药量轻些反倒合适,而那小孩年幼无知,刚才看他烦躁啼哭,等到大人喂药时想必哭哭闹闹、撒撒泼泼,能喂进多少呢?所以药量自然要大些。
俗话说;“十个病人十个样”,可不能一样对待啊!"成人药量大、小儿药量小,这是常理,反其道而行之,是一件趣事,但经过李时珍解释却趣得合理,这对那些纸上谈兵,不懂权变的医生倒有些启迪作用。
李时珍成功的背景故事篇2:李时珍修正前人本草之误李时珍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识到本草"关系颇重",而古代本草中"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为了纠偏正误,他不耻下问,虚心向劳动大众求教;为了考察药物的形态、生长、性能,他不惜远涉千山万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李时珍对宋代苏颂《图经》中的老鸦眼睛草与龙葵龙珠之考证即为一例。
李时珍曰:"龙葵、龙珠,一类两种也,皆处处有之。
四月生苗,可食,柔滑......但生青熟黑者为龙葵,生青熟赤者为龙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辽远。
杨慎丹铅录,谓龙葵即吴葵,反指本草为误,引素问、千金四月吴葵华为证。
盖不知千金方言吴葵即蜀葵,已自明白矣。
今并正之。
"李时珍的这一段叙述不仅将龙葵、龙珠作了归并,辨正了《图经》老鸦眼睛草与龙葵各立一条之误,还辨正了杨慎龙葵即吴葵之失。
论述透彻、明确,使龙葵、老鸦眼睛草、龙珠、吴葵、蜀羊泉等之间混乱的名称得以厘正。
关于李时珍的小故事

关于李时珍的小故事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
在实践中,他发现旧有的药物书不但内容少,有的还记错了药性和药效,心想,病人吃错了药多危险啊!于是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本草纲目》。
接下来跟着小编看故事吧。
小故事(一)一天,李时珍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
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
人已死矣,再开棺惊动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一……李时珍当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便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一试。
李时珍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竟然醒了,于是,人群欢动。
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于是人们都传言李时珍一根银针,救活了两条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
这就是李时珍开棺救母子的故事。
还有传言李时珍“活人断其死”的故事。
传说李时珍在以一根针救活母子两人后,许多人都想见一见这位神医。
一天,有家药店老板的儿子正在柜台上大吃大喝,听说了之后,也想去看看热闹。
他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挤到李时珍面前,问道:“先生,你看我有什么病吗?”李时珍见此人气色不好,赶忙给他诊脉,过后,十分惋惜地说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纪轻轻,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吧,免得家里人到处找。
”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方才气咻咻地走了。
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
原来是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
由此,人们更是惊叹李时珍的神奇医术了。
小故事(二)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蔓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
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
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象茄子叶,花象牵牛花,早开夜合的蔓陀罗花,他又为了掌握蔓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乃验也。
李时珍的历史典故

李时珍的历史典故导读:【人物简介】李时珍 -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明武宗正德13年-明神宗万历21年,即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
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蕲州亦卒于蕲州。
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
李时珍,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
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
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
故事典籍1.一天,李时珍的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
王广和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
人已死矣,再开棺惊动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一……王广和当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便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一试。
王广和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竟然醒了,于是,人群欢动。
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
于是人们都传言王广和一根银针,救活了两条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
这就是王广和一针救两命的故事。
2.还有传言李时珍“活人断其死”的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
明朝的时候,在我国的蕲[qí]州(今天的湖北省蕲春县),出生了一位伟大的人物,后来成了举世景仰的医药学家。
他的名字叫李时珍(1518—1593)。
李时珍从小体弱多病,幸亏父亲是位医生,为他精心治疗,身体才慢慢地好起来。
他想:“日后我要是能够当上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该有多好。
”
他经常跟着父亲上山采药,并学着加工药材。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受到熏陶,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热爱医药。
李时珍从20岁起,就独立给人看病了。
正巧这一年家乡发大水,又流行瘟疫,百姓贫病交加,生活十分困苦。
李时珍拿出全副精力给穷人治病,深受父老乡亲的爱戴。
李时珍一有空闲就专心读书,并摘录笔记。
到他35岁时,古代的医书药书,他几乎读遍了。
他发现好些医药书并不完全可信,需要补充和整理。
为了获得真实的知识,李时珍决心到各地去游历,增长见识。
他不怕艰险,足迹遍及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等地。
通过实地考察,他弄清了书本上没有解决的许多问题。
李时珍花了整整30年的功夫,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经过一遍又一遍修改,到他61岁那年,终于写成一部中药巨著《本草纲目》。
这部书在他逝世以后才得以刊印出来。
《本草纲目》全书共分16部:动物药6部,植物药5部,矿物药2部,其他药3部。
全书包含着丰富的动植物知识。
这部书已经译成许多种文字,
流传于全世界。
它至今仍然是经常被人们查阅的医药书籍,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
关于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事

关于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是历史上杰出的名医,是大明时期的圣医,那么关于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的父亲和爷爷是当地的名医,李时珍便从小对医术有深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当时医生是个很低贱的职业,不被他人尊重,李时珍的父亲便希望李时珍能够考中科举当个小官也好,能够光耀门楣,不被他人看不起。
虽然李时珍按照其父的要求在学习四书五经等,但是他却对做官没有兴趣,一直在偷学医术,最后李时珍向其父表明自己的心意得到了认同,便光明正大的开始学医,当年的李时珍正好二十岁。
李时珍在他父亲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书籍,增长了更多实践经验,大大提升了他的医学水平,李时珍也正因为这样才发现众多关于本草记载书籍的缺陷和错误,开始想要重修本草书籍。
李时珍的医术越来越高明,因此得到百姓的支持和认同,一次李时珍治疗好了楚王府世子的疾病,仅用三服药便让他人都束手无策的疾病治愈,得到楚王的欣赏。
因此名声大震,后推荐进宫。
李时珍在宫中虽然只呆了一年,但是其医术还是得到皇帝的肯定的,有一次皇帝为了考验其医术让他仅用一根线给皇后看病,但是却不是将线的另一端绑在皇后的手上,第一次是绑在非生命的物体,第二次是皇上的脉搏上,均被李时珍发现不对。
李时珍因此得到皇上的赞叹,称其医术了得。
医学家李时珍的成就李时珍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翻山越岭,不畏艰辛,访遍许多地方的人,不论是农民、工人、还是马夫均是李时珍的老师,正因为他扎实的医学基础,谦逊的品质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完成这一巨作,堪称东方瑰宝。
李时珍有编修《本草纲目》这本书的念头,是从他学医有一定基础的时候开始的,那时候的李时珍在他父亲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有关医学的书籍,不仅如此还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认为只有医治更多的人,才能知道更多的疾病,才能造福更多人。
在阅读各种本草书籍的过程中,李时珍注意到很多关于本草的介绍只有注明药草的名字,但是没有记载药草的外观和性能,李时珍认为这样并不能帮助更多医学者和患者。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名人故事-李时珍的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名⼈故事-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号濒湖⼭⼈,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屑坝(今博⼠街)⼈,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林郎”。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名⼈故事-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著《本草纲⽬》 除了⽂学艺术的繁荣外,明代的社会经济与科学⽂化也⽐较发达。
嘉靖、万历年间,出了位杰出的医学和药物学家,叫李时珍;他花毕⽣精⼒,写了部优秀的医药学巨著,叫《本草纲⽬》。
李时珍出⽣在蕲(qi)州(今湖北蕲春),家⾥世代⾏医。
他⽗亲的医术在当地有些名⽓,治病之余,也喜欢研究医药,写过《⼈参传》。
李时珍从⼩在旁边看⽗亲给⼈治病、开⽅,有时还跟着上⼭采药。
⽿濡⽬染,对医道和医药有了⼀些基本知识,产⽣浓厚的兴趣,认识了许多花草和动物。
稍⼤⼀点,他更喜欢读医书,常到⼀些有书的⼤户⼈家借书看。
李时珍的⽗亲却不希望⼉⼦仍然做医⽣,⽽要李时珍考科举,谋个好官职,光宗耀祖。
但李时珍兴趣却在医学与“本草”(药物学)上,加上他⾝体不好,他中过秀才后,⼏次乡试都没有上榜,就放弃了考科举做官的念头,⼀⼼学医。
李时珍牢记他⽗亲的话:“熟读王叔和(晋代著名医学家),不如临症(临床看病)多。
”他刻苦认真,不仅熟读熟背《内经》、《千⾦⽅》等经典医学著作,还重视临床治疗,积累实际经验。
他时刻不忘医⽣的崇⾼职责,做治病救⼈的好医⽣。
遇到⽔旱灾荒,李时珍更是全⼼全意为病⼈治疗,尽管他的⽣活也不很富裕,但穷苦乡亲来诊治,他连药费也不收。
李时珍以医术⾼明,医德⾼尚,很快在家乡出了名。
蕲州是楚王王府所在地。
⼀天,楚王的⼉⼦⽣病,抽风不⽌。
王府医⽣束⼿⽆策。
王爷的管家说:“听说有个李⼤夫医术⾼明,王爷何不请他来给公⼦看看。
”于是,李时珍被请来。
他看过孩⼦的脸⾊,⼜拿过脉,问了⼏句,就确诊是肠胃病引起的,富贵⼈家的孩⼦饮⾷不知节制,容易得这样的病。
【民间故事】李时珍的传说故事

【民间故事】李时珍的传说故事李时珍,中国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他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药学百科全书",对中国传统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传奇故事也成为了民间传说,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李时珍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明代,有一个名叫李时珍的年轻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对草木山川非常感兴趣。
他常常在山林中游荡,观察各种植物,对草药和药物有着特别的兴趣。
他自学成才,不仅通晓医理,而且精通草药的种类和功效。
当时,中国医学发展尚未成熟,很多疾病都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李时珍深知众多百姓生活在疾病中的痛苦,他心怀仁义,决定要为百姓谋福利。
于是他默默地辞别了家乡,踏上了漫漫求医路。
李时珍历经千辛万苦,行遍了神州大地,深入民间,搜集草药,寻访名医。
他常说:"我要走村串巷,寻找草木之中的奇药异术,用以救治天下百姓。
"他到了四川、湖北、云南等地,跋山涉水,搜寻药物。
在他的耐心寻找下,找到了许多珍贵的草药,并通过亲自试验,验证了它们的功效。
李时珍在途中结识了很多医者和方士,向他们请教许多医术妙方。
在这段求医路上,李时珍跌跌撞撞,辗转反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过。
有一次,李时珍听说了四川有一种名叫"人参果"的奇草,据说它可以增进人体的寿命,具有神奇的功效。
于是他决定前往四川寻找这种传说中的草药。
在彪悍的风雨中,李时珍百般艰辛地找到了这种人参果,他为了验证其功效,亲身试验,并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效果。
从此以后,他把人参果的功效记录在案,成为《本草纲目》的一部分。
后来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人们都知道了人参果的奇效。
李时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药书对于中国的药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书中,他不仅概括了汉代以来的所有药物,还特别强调了临床实践的精髓。
他对医学的钻研和对植物草药的探索,使得他成为了当时医学领域的泰斗。
李时珍以其医德、医学知识和医术在当时享有盛誉,人称"药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
〔关于李时珍的历史典故〕
导语: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
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
学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
以
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李时珍的故事典籍,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人物简介】
第1页共4页
▲李时珍 -明朝医学家
李时珍(明武宗正德13年-明神宗万历21年,即1518
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
蕲州(今湖北省
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蕲州亦卒于蕲州。
李时珍是
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
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对
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
李时珍,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
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
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
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
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
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
曰《本草纲目》。
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
五十二卷。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
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书成,将上之朝,时珍
遽卒。
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
其子建元以父遗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