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与本草纲目阅读附答案
33.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明代医学家。他继承家学,重视研究药 物,重视临床实践与革新。历经27年艰苦卓绝的 努力,编写出伟大的一些著作《本草纲目》,该 书被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
一、世界文化名人——医药学家李时珍 你知道右图中的人物是谁吗? 他就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 家、药物学家----李时珍 1953年莫斯科大学新校舍落 成, 在宽阔的礼堂两侧墙 壁上,镶嵌着世界各国著名 科学家的彩色大理石画像, 其中一幅就是李时珍
(B )
领域
作者
朝代
中医药学成就 著作
《黄帝内 经》 《伤寒杂 病论》 外科麻醉 五禽戏
地位
编于战国 成书西汉 “医圣‛ 东汉 中医学 张仲景 华佗 东汉 药物学 李时珍 明朝
奠定了中医学的理 论基础
论述四诊法--临床医学经典 最早的麻醉药剂 最早的体育保健操
《本草纲 总结性;创立最先 目》-东方 进的分类法体现了 医学巨典 生物进化思想 中医学 五大核心: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 理论 说\\ 形神学说\\天人学说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 真正效用,如:曼佗罗花的麻醉作用 还举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如:用锡 做盛酒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 会使饮酒的人慢性中毒。
Hale Waihona Puke 但由于他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 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 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 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此时李 时珍已去世三年。
二、《本草纲目》
1.李时珍提倡‚医者贵在格物‛
(1)参阅800多种文献 (2)历经9省采集药物标本 (3)遍尝百草掌握药性 (4)注重实证分析,汲取‚炼丹家‛炼制药物之 法 2.《本草纲目》的内容:
科学家的故事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3)

归归类!
病毒
细菌 寄生虫
真菌
引起传染病 的病毒、细 菌、寄生虫、 真菌等生物
归纳总 结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 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 间传播的疾病
由于自身内部结构的变化或外界 有害的物理、化学物质引起的疾 病,如:骨折、脱臼、贫血、高 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 糖尿病、近视眼、等
传染性 流行性
(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从
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 病___原__体____
;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看,携带狂犬病病
细胞 毒的狗属于 传___染__源____ .
(2)狂犬病病毒结构简单,它没有 _________
结构,只有_蛋___白__质___外__壳_ 和_遗___传___物__质_____组成
知识点 二
资料分析1:
流行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 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患者的鼻
涕、唾液和痰液中有大量的流感病毒。当流感患者 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 流感病毒的飞沫,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
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
接触过流感患者及其用品可能传染上流感。与青壮
由流感病毒引起
由
水 痘
由
带
麻
状
疹
疱
病
疹
毒
病
引
毒
起
引
起
由结核杆菌引起
由
由
埃
病
博
毒
拉
引
病
起
毒
引
起
由 艾 滋 病 病 毒 引 SARS冠状病毒 起
由(皮肤癣菌)真菌引起
科学家的故事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8、《本草纲目》 全书共分16部:动 物药6部,植物药5 部,矿物药2部, 其他药3部。这部 书已经译成许多种 文字,流传于全世 界,至今仍然是经 常被人们查阅的医 药书籍,受到各国
人民的重视。
人教版(2013)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
科学家的故事——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1、明朝的时候, 在我国的蓟州(今天 的湖北省蓟春县), 出生了一位后来成为 举世景仰的医药学家 的人,他就是李时珍
(1518-1593)。
2、李时珍从小 体弱多病,幸亏父 亲是位医生,为他 精心治疗,他的身 体才慢慢地好起来。 他想:“日后我要 是能成为一名为病 人解除病痛的医生,
该有多好。”
3、他经常跟着 父亲上山采药,并 学着加工药材。在 这样的环境中,他 受到熏陶,从小就 热爱大自然,热爱
医药。
4、他从20岁 起,就独立给病人 看病了。这一年家 乡发大水,又流行 瘟疫,百姓贫病交 加,生活十分困苦。 他拿出全部精力给 穷人治病,深受父 老乡亲的爱戴。
5、他一有空就 专心读书,到35 岁时,几乎读遍了 古代的医术药书。 他发现有的医药书 籍并不完全可信, 需要补充和整理。
6、于是,江西 等地。通过实地考 察,他弄清楚了许 多书本上没有解决
的问题。
7、李时珍花了 30年的功夫,记 下了几百万字的笔 记,经过一遍又一 遍修改,到他61 岁那年,终于写成 一部中药巨著《本 草纲目》。这部书 在他逝世以后才得
以刊印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一)李时珍陵园以李时珍纪念馆为主体的李时珍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在一长500米的带形地段上依次展开。
占地面积八十亩,其中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全部系钢筋混凝土仿明代建筑。
由山门(纪念馆大门)进入廊院,两侧分别是长80米的本草碑廊。
碑廊内壁嵌有李时珍画像、《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原序》和128种本草标本图碑。
廊院之后,是纪念馆,系一四合院。
这里安排了明代蕲州城模型展览、李时珍纪念展览、李时珍行医塑像展。
展览以大量的文物、照片、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及《本草纲目》的伟大成就。
由纪念馆穿过月洞门,即见药物馆,楼上楼下共四个展厅,分别展出了历代本草著作,古代医药学家塑像,动、植、矿物药标本和全国各省市重点制药厂生产的名优特中、西药产品。
出药物馆,便是面积为十五亩的百草药园,这里栽种了一百多种中草药,一年四季花香叶绿、千姿百态、供人欣赏。
走过百草园的药物长廊,便进入墓区。
绕过一片落叶松林,即见小山坡上苍松翠柏之中的李时珍墓。
拾级而上,到第三层平台,正中即是李时珍与妻子吴氏合葬墓。
其父李月池母张氏合墓居其左。
墓碑碑文清晰。
墓地周围,松柏常青,药圃花卉,清香四溢、生气盎然。
第二层平台正中矗立着大理石纪念碑,碑顶屹立着李时珍半身塑像,两旁为六角纪念亭。
墓园荷花池前巍然耸立着青石牌坊,上刻“医中之圣”四个大字,牌坊下面分别雄峙着两对石狮。
牌坊位于墓的正前方约150米。
李时珍纪念馆如今被定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列“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中。
它已成为长江中下游下个新的纪念、教育、科研、旅游相结合的理想之地,吸引着中外万千游客。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选文的说明顺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2.文章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3.下列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李时珍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其中以纪念馆为主。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句子品析
他决心重新编一 部集古药、新药之大 成的药物书。
这一决定体现了李 时珍造福人民、甘于奉 献的精神。
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思考 你怎样理解李时珍新编的药物书?
新编的药物书既要保留古书的正确内 容,又将增添许多新的知识。
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思考 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遇到
了哪些困难?
寄居危房;四周猿啸狼嚎,不绝于耳。
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句子品析
李时珍一头扎进这 天然宝库,终日活 动在悬崖峭壁之间, 晚上就寄居在药农 沿山壁搭起的木板 房中。
恶劣的环境,突出 了他不畏艰险、不辞辛 苦的探索精神,以及对 医药事业的执着精神。
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这就是所谓的“纸 上得来终觉浅”。书本 知识是有限的,还要靠 实践获取知识。
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虽然读了不少书,但自己觉得学问并无大 的长进,倒是积累了一大堆问题。 (虽然……但……表示转折关系, 用它造句。)
虽然我们距离很远,但我的心却离你很近。
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古 人 采 草 药
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悬崖峭壁
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古代木板房
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摇摇欲坠”是AABC式的词语,你还 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耿耿于怀、呱呱坠地、昏昏欲睡、绰绰 有余、鼎鼎大名、振振有词、济济一堂、拳 拳之心等等。
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思考 从亲身尝药可以看出李时珍具
体现了李时珍做事认真、 精益求精的态度。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习题2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习题一、拼一拼,写一写。
lúshān qún zi pùbùniǔkòu()()()()liǔxùróng máo qīn nìsuàn zhàng()()()()二、先用“心”字组词再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心1、只要我们上课()听讲,就能够学到知识。
2、上次数学考试就因为我太(),所以没有考到一百分。
3、班长总是很()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
4、在妈妈的()照顾下,我的身体很快就康复了。
三、先组词,再给这个字找个形近字并组词。
航()____()昵()____()裙()____()矫()____()四、在下面词语中找出不同类的一个写在后面括号里。
1、梅花雪花桃花梨花()2、外语英语日语法语()3、民族汉族傣族藏族()4、活泼勇敢狡猾坚强()五、注意关联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1、因为他喜欢踢足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学校里,我们不但要学知识,_____ _______________3、即使身上压着沉重的石块,小草_________ ___________4、如果今天下雨了,_____________ _______六、缩写句子。
1、台上的演员开始表演精彩的节目。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站在枝头的小鸟突然张开翅膀飞向蓝蓝的天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七、照样子,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例: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你怎么能说这么难听的话呢?_________ _____________2、这么好的人才我们怎么能不用呢?_____________ _________八、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我国明朝的李时珍(1518-1593),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
他的名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
“李时珍”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时珍”阅读答案及翻译“李时珍”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②,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③所增亦如之,唐苏恭④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⑤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⑥萃,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采,芟⑦烦补阙,历三十年⑧,阅书八百余家,稿三⑨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⑩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⑾、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书成⑿,将之上朝,时珍遽⒀卒。
未几,神宗⒁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
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⒂,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⒃。
(节选自《明史》)【注释】①②《本草》:记载中药的书籍。
③④苏恭:即苏敬放,显庆二年,苏与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等人作《新修本草》,显庆四年书成,由国家颁行。
⑤刘翰:五代周时即任翰林医官,后入宋,著有《开宝本草》。
⑥掌禹锡、唐慎微:掌禹锡,字唐卿,奉敕与苏颂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修成《嘉祐本草》。
唐慎微,字审元,修篡《证类本草》,附古今单方。
⑦芟:删除。
⑧历三十年: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开始修书,万历六年(1578年)脱稿,历时27年,称30年,是约数。
⑨三:表多次。
⑩厘:订正。
⑾出产:产地。
⑿成:完成。
⒀遽(jù):突然。
⒁神宗:明神宗朱翊钧。
⒂奉祠正:掌管祭祀礼仪的官员。
⒃蓬溪知县:蓬溪县长官。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好读医书,医家《本草》好:喜欢B.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或者C.未几,神宗诏修国史未几:不久D.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自:从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 译文:(2)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文言文阅读“李时珍”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李时珍”并回答问题一、文言文原文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②,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③所增亦如之,唐苏恭④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⑤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⑥萃,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采,芟⑦烦补阙,历三十年⑧,阅书八百余家,稿三⑨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⑩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⑾、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书成⑿,将之上朝,时珍遽⒀卒。
未几,神宗⒁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
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⒂,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⒃。
(节选自《明史》)【注释】①②《本草》:记载中药的书籍。
③④苏恭:即苏敬放,显庆二年,苏与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等人作《新修本草》,显庆四年书成,由国家颁行。
⑤刘翰:五代周时即任翰林医官,后入宋,著有《开宝本草》。
⑥掌禹锡、唐慎微:掌禹锡,字唐卿,奉敕与苏颂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修成《嘉祐本草》。
唐慎微,字审元,修篡《证类本草》,附古今单方。
⑦芟:删除。
⑧历三十年: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开始修书,万历六年(1578年)脱稿,历时27年,称30年,是约数。
⑨三:表多次。
⑩厘:订正。
⑾出产:产地。
⑿成:完成。
⒀遽(jù):突然。
⒁神宗:明神宗朱翊钧。
⒂奉祠正:掌管祭祀礼仪的官员。
⒃蓬溪知县:蓬溪县长官。
二、回答课后习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好:喜欢B. 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或者C. 未几,神宗诏修国史未几:不久D. 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自:从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译文:(2)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①我国明朝的李时珍(1518-1593),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
他的名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
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时珍的学术见解是高超的,他的分类方法符合现代的科学原则。
该书于1596年问世,比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自然系统》要早一个多世纪。
“搜罗百氏”,
②李时珍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
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忠心为百姓服务的精神。
他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百姓有利,因而用了近30年的时闭,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
在写作过程中,他不辞辛苦,深入实际,“访采四方”,先后到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收集标本与药材。
他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
例如,为了证实前人所说“穿山甲诱蚁而食”,便亲自动手,解剖穿山甲,结论是:“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
”
③李时珍写《蕲蛇传》,也是一个有益的故事。
他父亲李言闻,研究了蕲州的特产艾叶,写成了《蕲艾传,他读后很受启发,便决心写一本《蕲蛇传》。
开始他只是从蛇贩子那里观察白花蛇,有人告诉他,这不是真正的蕲州蛇,真蕲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人被咬后会迅速致死,是当时皇帝指定进贡的制药珍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时珍不顾危险,几次爬上龙峰山去观察蕲蛇,目睹了它吃石南藤及被捕情形,了解了它的形体与习性上的特点,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
李时珍很重视这种研究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一一采视,颇得其真”。
(作者:王梓坤选自《科学发现纵横谈》,有删改)
1.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2.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1)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时珍不顾危险,……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第③段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含义,并说说它体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逻辑顺序
2.作比较、列数字
3.(1)突出了《本草纲目》的影响之广,贡献之大。
(2)突出了李时珍完成《蕲蛇传》的艰辛过程。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指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或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表现了李时珍科学求实、献身事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