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20
民法总则选择题及答案

民法选择题1. (单选题)小张和小黄是好朋友因小事闹翻了,小张在其照片上随意涂画,并弄成搞笑形象印刷出售营利,侵犯了()。
A. 姓名权B.名誉权C. 肖像权D. 名称权↓参考答案: C 【解析】A项错误,《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题干没有体现小张使用小黄的姓名。
B项错误,《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题干没有体现小黄的名誉受损。
C项正确,《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小张没有经过小黄允许,将小黄照片出售营利,侵犯了小黄的肖像权。
D项错误,《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二款规定:“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题干未涉及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也不涉及名称权。
故正确答案为C。
2. (单选题)与《民法通则》相比较,《民法总则》对于公民权利的保护进行了重大修改,下列民事权利不受《民法通则》保护的是()A. 个人信息隐私权B. 知识产权C.财产继承权D.婚姻自主权↓参考答案: A 【解析】A选项说法正确,根据《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之前的《民法通则》并没有包括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
B选项说法错误,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
《民法通则》第94-97条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明确的规定。
C选项说法错误,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民法典关于继承的那些事

民法典关于继承的那些事继承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在死亡或者宣告失踪后,财产权利和义务依法由其继承人继承的一种法律制度。
民法典是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到了继承的相关规定。
以下是关于民法典中继承的几个方面:一、被继承人及其遗产1.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是指自然人死亡时所留下的财产的所有者,应当享有承认为继承人的人依法继承其遗产的权利。
2.遗产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所留下的财产总和,包括全部财产权利和义务。
而负债也算是遗产的一部分,即应当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承担。
二、继承人1.继承人的范围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并可依照被继承人的意愿由遗嘱指定继承人。
如果继承人有父母、配偶和子女,其继承份额分别为1/3、1/3、1/3。
2.遗嘱的效力遗嘱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依法所作的关于财产分配的书面文件。
如遗嘱不合法,则无法发挥效力。
遗嘱的内容一定要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三、继承权与继承份额1. 继承权继承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而产生的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遗产享有的权利。
具体来说,不同继承人享有不同的继承权。
2. 继承份额继承份额是指继承人继承的遗产的数量。
在继承过程中,如果既有法定继承人又有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必须先被支付,遗嘱继承人继承的财产部分需要在法定继承人的份额扣除后计算。
四、继承顺序1. 法定继承顺序民法典规定,被继承人的财产应按照法定继承顺序依次继承,即先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
如其中一级亲属没有或者放弃继承权,则按照下一级亲属的继承权处理。
2. 遗嘱继承被继承人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继承人,但是遗嘱继承的情况需要符合法律规定。
如果遗嘱不合法,则无法发挥效力。
以上是民法典中关于继承的内容,了解民法典对继承规定的规定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权益。
在实际继承中,遗产的处理需要特别的注意,以避免产生纷争和矛盾。
民法典中关于继承权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中关于继承权的法律规定继承权是指在被继承人去世后,由其合法继承人依法享有的一种权益。
继承权的法律规定在民法典中得到了详细的规定和界定。
本文将从民法典的角度,对继承权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一、继承权的确定根据民法典规定,继承权的确定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1. 继承人的确定:继承权的行使主体是继承人。
民法典中规定了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首先是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等直系血亲;其次是被继承人的遗嘱继承人。
继承人的身份是继承权确定的前提。
2. 继承份额的确定:继承份额是指每个继承人在继承中所享有的财产份额。
民法典规定,继承份额主要根据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份额和遗嘱继承的约定来确定。
继承份额的确定是继承权的重要方面之一。
3. 继承财产的确定:继承权主要涉及到继承财产的确定。
继承财产包括被继承人生前所有的财产。
民法典对继承财产的确定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财产的范围、继承财产权益的归属等方面的规定。
二、继承权的行使1. 继承权的行使时机:继承权的行使是在被继承人去世后进行的。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被继承人去世后,继承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继承权,在合法的程序下对继承财产进行行使。
2. 继承权的行使方式:继承人可以选择遗赠遗嘱或接受继承的方式行使继承权。
遗赠遗嘱是被继承人在生前通过遗嘱对继承权进行安排和分配的方式。
而继承则是继承人根据法定继承规定,通过法律程序来行使继承权。
3. 继承权的维护和保护:民法典对继承权的维护和保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继承权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同时,继承权的行使应当遵守继承登记、财产评估等程序和要求,确保继承权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三、继承权的限制1. 法定限制: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法定继承人在法定范围内享有继承权。
而非法定的亲属、非婚生子女等在继承权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2. 遗嘱限制:被继承人可以通过遗嘱对继承权进行限制。
遗嘱限制是指被继承人在遗嘱中对继承权进行约定和限制。
继承权的主要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继承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它关系到公民财产权益的保障和社会稳定。
在我国,继承法是调整继承关系的专门法律,对继承权的取得、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围绕继承权的主要法律规定展开论述,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继承法的相关内容。
二、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1. 概念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基于被继承人死亡而取得其遗产的权利。
继承权是一种财产权,具有财产性和相对性。
2. 特征(1)财产性:继承权是一种财产权,其内容主要是对被继承人遗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2)相对性:继承权的行使受制于被继承人的死亡,只有当被继承人死亡时,继承人才有权行使继承权。
(3)法定性:继承权的取得和行使受法律约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三、继承权的法律规定1. 继承权的取得(1)法定继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遗嘱继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2. 继承顺序(1)法定继承顺序:如前所述,法定继承顺序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
(2)遗嘱继承顺序:遗嘱继承的顺序由遗嘱人自行决定,但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3. 遗产分配(1)平均分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2)不均等分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继承人可以多分遗产: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有抚养被继承人的能力,但对被继承人未尽抚养义务的;有抚养被继承人的能力,但对被继承人未尽抚养义务,但有特殊原因的。
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展示案例阅读课本 86 页 刘某那个案例回答后面 问题 这个问题同学们第一次 接触会有一大部分做 错,要求老师要详细讲 解原因。
通过具体 事例特定 情境加深 同学们对 未成年人 继承权受 法律保护 的认识, 并培养合 作探究能 力。
5.什么是遗产? (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6.财产继承有哪几种形式?优先用哪种? 7.在分配继承遗产时应该遵守的原则? 8.法定继承人有哪些? 9.什么叫继承权? 是指继承人享有的取得的权利。 被继承人尚未辞世,其财产能继承吗? 被继承人的共有财产,能继承吗? 公民来源不明的财产能继承吗? 10.在一次车祸中小明的父亲去世了,那么下 列能够继承其遗产的有 小明、 小明的母亲、 小明的祖父母、小明 出嫁的姐姐、小明的妹妹(养女)、小明的 叔叔、 小明的姑姑、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回顾复习 1.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教师活动 教师可以稍加提示 设计意图 巩固复习 八年级下 册权利和 义务的相 关内容
师:经济权利是我国法 (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享有经济权利、 律保护的重要权利,是 享有人身自由权利、享有文化教育权利和自 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 由) 础。公民的经济权利主 要包括财产权、 继承权、 劳动权、休息权、物质 帮助权等 注意事项: (1) 谈论家庭新增加的 财产要实事求是,不搞 攀比。 (2) 尽量多给学生提供 存款、房屋、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股票、 发言机会。 基金等等 (3) 按照设问的顺序思 考、交流。 师: 请同学们看 86 页的 知识链接财产的定义。 二、新课内容 (一)财产 2.请同学们谈谈什么是财产?你家都有哪些 财产?(只说形式不说具体数目)
父母房屋遗产继承新规定是什么

父母房屋遗产继承新规定是什么父母财产继承新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具体内容为遗嘱继承权的实现,须存在被继承人生前立有合法遗嘱和被继承人已死亡,继承人依法取得的遗产,须是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或者是依法可以继承的其它合法财产权益。
一、父母房产继承新规定2024是怎样的一、父母房产继承新规定是怎样的(一)继承须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开始。
法律规定的继承权,只是继承人享有的一种期待权,如果被继承人没有死亡,继承关系就不会发生,只有在被继承人死亡以后,继承权才遗嘱继承权的实现,须存在被继承人生前立有合法遗嘱和被继承人已死亡,否则遗嘱继承关系也不会发生。
如父母健在,其房地产子女就不能继承。
父母意愿将自己的房产赠与子女是可以的,但这种行为叫生前赠与,不叫继承。
(二)继承遗产的人,须是被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即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
我国继承法确定的法定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三)继承人依法取得的遗产,须是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或者是依法可以继承的其它合法财产权益。
不能把家庭共有财产、夫妻共有财产以及合伙财产不加分割作为遗产来继承。
像这样的财产须分割以后属于死者个人所有的部分才是遗产。
一切非法所得的财产不属于遗产,不得继承。
相关法律依据:1、《继承法》第二十六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
2、《继承法》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3、《继承法》第二十九条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损害遗产的效用。
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法处理4、《较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二条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较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较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复习课导学案(学)

课题:九年级第七课维护合法权益编号: 17 班级:姓名:学号:【考点及知识能力要求】【复习方法指导】本课主要从法律角度保护我们自身的合法权益,主要讲财产继承权,知识产权和参与民主监督,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让权力为人民服务。
【导学过程】一、自主落实考点1.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P85-88)(1)经济权利的地位及其内容?P85(2)财产所有权的范围和含义。
(3)遗产、继承权、法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4)分配遗产的原则(5)青少年应树立怎样的财产观?P86(6)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权受法律保护。
(7)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遭到侵害时怎么办?2.维护知识产权(★★P89-90)(1)为什么要保护维护知识产权(维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2)什么是智力成果权?包括哪些内容?P89知识链接(3)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著作权的?(4)法律保护公民的发现权和发明权。
(5)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应如何维权?3.参与民主监督(★★P95)(1)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作用?(2)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正确的方法及必须注意的问题?(3)青少年在参与民主监督方面可以做些什么?二、误区点拨我国公民遗产继承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此外有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
不属于继承范围内的人可以通过遗赠或遗赠抚养协议获得遗产。
遗嘱继承先于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人又分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继承人,同一顺序继承人中,他们的权利是平等的,不分先后,一起参与继承。
三、拓展延伸(一)中考考查视角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更多地从具体的案例来考查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选择题为多。
维护知识产权可以出问答题,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案为背景,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著作权受侵犯如何维权,提出保护知识产权的建议或青少年如何做等出题。
参与民主监督可以与第九课内容结合起来考,此部分内容越来越重要。
(二)知识贯通参与民主监督,主要讲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作用和正确行使方法,公民的监督权的内容见第九课P118(三)热点追踪材料:2010年11月5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作重要讲话。
我国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

我国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摘要:一、民事权利概述二、我国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1.财产权2.人身权3.知识产权4.婚姻家庭权5.继承权正文:一、民事权利概述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婚姻家庭权、继承权等。
我国民法规定,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二、我国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1.财产权财产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财产利益的权利。
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等。
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物的直接支配权,如所有权、用益物权等。
债权是指权利人依法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
股权是指股东对公司享有的权益。
2.人身权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
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人身权是人格权的一部分,旨在保护民事主体的尊严和名誉。
3.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相关的权利。
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等。
知识产权的保护旨在鼓励创新,促进科技和文化发展。
4.婚姻家庭权婚姻家庭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婚姻家庭方面的权利。
婚姻家庭权包括婚姻自主权、生育权、监护权、抚养权、赡养权等。
婚姻家庭权的保护旨在维护家庭和睦、稳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
5.继承权继承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
继承权包括法定继承权和遗嘱继承权。
继承权的保护旨在实现财产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公平分配,保障继承人的基本生活。
综上所述,我国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婚姻家庭权、继承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维护合法权利
第一课时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知道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的经济权利。
二、知识与能力: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经济权利的基本内容、增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等经济权利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公民财产继承权的基本内容。
2、依法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3、增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央电视台有个栏目叫《今日说法》,我把它改成《今课说法》,这堂课说什么法?请大家看以下情境:
新课讲授:
一、了解继承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一:
爸爸对女儿说:“你是女孩子,家里的这些财产没有你的份!”
女儿不能继承遗产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情境二:
15岁的刘某素性不良,好吃懒做、抽烟喝酒、逃学、不听父母教导,刘父死前立遗嘱剥夺刘某的继承权。
该遗嘱有效吗?为什么?
情境三:
年过七旬的陈老伯准备立遗嘱将自己的字画捐给某希望小学。
陈老伯可以立遗嘱把自己的字画捐赠吗?为什么?
情境四:
张老汉将自己承包的梨园作为遗产?
张老汉承包的梨园能作为遗产吗?为什么?
2、分析情境,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回答。
情境一问题:
认为女儿不能继承遗产的说法不对。
因为我国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即私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情境二问题:
该遗嘱无效。
因为我国继承法规定,在分配遗产时,要遵循男女平等、养老育幼、和睦团结、互谅互让的原则。
遗嘱应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地继承人保留必要地遗产份额。
情境三问题:
陈老伯可以立遗嘱捐赠自己的字画。
我国继承法规定:公民可以将个人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情境四问题:
张老汉承包的梨园不能作为遗产。
应为遗产时公民死亡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而承包的梨园的所有权属于集体,他获得的仅仅是使用权。
3、知识总结,体高能力
(1)继承权的含义: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2)遗产的含义:
遗产是公民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遗产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
是合法的财产。
(3)财产继承的方式:
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P87。
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
(4)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顺序: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5)分配继承财产时要遵循的原则(板书)
男女平等、养老育幼、和睦团结、互谅互让
4、课外延伸,指导行为
议一议:我们青少年应树立怎样的财产观?
(学生阅读P86材料,讨论回答。
)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财产,但财产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
青少年要依据继承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继承权;同时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过渡>继承权是公民的一项济济权利,我们再来了解另一项经济权利:财产所有权
二、了解财产所有权
请大家阅读教材P86上面的知识链接和P88这一框题的最后一段内容,思考:(1)什么叫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国家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
财产的所有权。
强调合法财产:如抢劫、盗窃、贪污的财物;捡到的财物;把公司的公共财物拿到自己家的财物都不属于。
(2)财产所有权的内容包括哪些?
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使用权是自己用,处分权可以给自己也可以给他人。
捐赠、售出
都属于行使处分权。
2、当自己的合法的财产所有权遭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勾画出书中的要点:P88。
提醒: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的不叫侵害合法的财产所有权。
三、依法维护民事权利:
阅读课本P87案例,探究:
(1)张某的父母能胜诉吗?为什么?
(2)你对中学生张某参与股票买卖的看法是什么?
(1)能。
因为中学生张某只有15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证券交易所没有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与其发生了股票买卖关系,这是违法行为。
因此,可以依法要求证券交易所赔偿经济损失。
(2)你对张某参与股票买卖的看法是:要学习有关股票方面的知识,为自己将来具备这方面民事行为能力打基础,要在父母的指导下,不能盲目行事。
知识链接: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指18周岁以上成年人(智力正常),另外16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两项权利——继承权和财产权,它们都属于经济权利,那到底什么是经济权利?它又包括有哪些内容?我们一起接着探讨。
四、公民的经济权利:
经济权利是我国法律抱回的主要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和物质帮助权等。
劳动权即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参与社会劳动和领取相应的报酬的权利。
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休息权是指为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而休息的权利。
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因特定原因不能通过其他正当途径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手段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社会福利的一种权利。
如年老、疾病、残疾等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课堂:
今天,我们一同讨论了公民的经济权利。
行为通过学习,同学们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或他人的经济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