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找正理论计算

对中找正理论计算
对中找正理论计算

旋转机械的联轴器找正

联轴器的找正是机器安装的重要工作之一.找正的目的是在机器在工作时使主

动轴和从动轴两轴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找正的精度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对高速运转的机器尤其重要.

两轴绝对准确的对中是难以达到的,对连续运转的机器要求始终保持准确的对

中就更困难.各零部件的不均匀热膨胀,轴的挠曲,轴承的不均匀磨损,机器产生的位移及基础的不均匀下沉等,都是造成不易保持轴对中的原因.因此,在设计机器时规定两轴中心有一个允许偏差值,这也是安装联轴器时所需要的.从装配角度讲,只要能保证联轴器安全可靠地传递扭矩,两轴中心允许的偏差值愈大,安装时愈容易达到要求。但是从安装质量角度讲,两轴中心线偏差愈小,对中愈精确,机器的运转情况愈好,使用寿命愈长。所以,不能把联轴器安装时两轴对中的允许偏差看成是安装者草率施工所留的余量。

1.联轴器找正时两轴偏移情况的分析

机器安装时,联轴器在轴向和径向会出现偏差或倾斜,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如图1所示。图1联轴器找正时可能遇到的四种情况

根据图1所示对主动轴和从动轴相对位置的分析见表1。

表1联轴器偏移的分析

2.测量方法

安装机器时,一般是在主机中心位置固定并调整完水平之后,再进行联轴器的找正。通过测量与计算,分析偏差情况,调整原动机轴中心位置以达到主动轴与从动轴既同心,又平行。联轴器找正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如下:

(1)简单的测量方法如图2所示。用角尺和塞尺测量联轴器外圆各方位上的径向偏差,用塞尺测量两半联轴器端面间的轴向间隙偏差,通过分析和调整,达到两轴对中。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精度不高,对中误差较大。只适用于机器转速较低,对中要求不高的联轴器的安装测量。

图2 角尺和塞尺的测量方法

(2)用中心卡及塞尺的测量方法找正用的中心卡(又称对轮卡)结构形式有多种,根据联轴器的结构,尺寸选择适用的中心卡,常见的结构图3 所示。中心卡没有统一规格,考虑测量和装卡的要求由钳工自行制作

图3常见对轮卡型式

(a)用钢带固定在联轴器上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

(b)测量轴用的不可调节的双测点对轮卡

(c)测量齿式联轴器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

(d)用螺钉直接固定在联轴器上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

(e)有平滑圆柱表面联轴器用的可调节单测点对轮卡

(f)有平滑圆柱表面联轴器用的可调节双点对轮卡

利用中心卡及塞尺可以同时测量联舟轴器的径向间隙及轴向间隙,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量精度较高,利用测量的间隙值可以通过计算求出调整量,故较为适用。

(3)百分表测量法把专用的夹具(对轮卡)或磁力表座装在作基准的(常是装在主机转轴上的)半联轴器上,用百分表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的偏差值。此方法使联轴器找正的测量精度大大提高,常用的百分表测量方法有四种。

A双表测量法(又称一点测量法) :

用两块百分表分别测量联轴器外圆和端面同一方向上的偏差值,故又称一点测量法,即在测量某个方位上的径向读数的同时,测量出同一方位上的轴向读数.具体做法是:先用角尺对吊装就位准备调整的机器上的联轴器做初步测量与调整。然后在作基准的主机侧半联轴器上装上专用夹具及百分表,使百分表的触头指向原动机侧半联轴

器的外圆及端面,如图所示。

测量时,先测0°方位的径向读数a1及轴向读数s1。为了分析计算方便,常把a1和s1调整为零,然后两半联轴器同时转动,每转90°读一次表中数值,并把读数值填到记录图中。圆外记录径向读数a1,a2,a3,a4,圆内记录轴向读数s1,s2,s3,s4,当百分表转回到零位时,必须与原零位读数一致,否则需找出原因并排除之。常见的原因是轴窜动或地脚螺栓松动,测量的读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才属正确,即

a1+a3=a2+a4;s1+s3=s2+s4

通过对测量数值的分析计算,确定两轴在空间的相对位置,然后按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这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可满足一般机器的安装精度要求。主要缺点是对有轴向窜动的联轴器,在盘车时其端面的轴向度数会产生误差。因此,这种测量方法适用于由滚动轴承支撑的转轴,轴向窜动比较小的中,小型机器。

B.三表测量法(又称两点测量法)

三表测量法与两表测量法不同之出是在与轴中心等距离处对称布置两块百分表,在测量一个方位上径向读数和轴向读数的同时,在相对的一个方位上测其轴向读数,即同时测量相对两方位上的轴向读数,可以消除轴在盘车时窜动对轴向读数的影响,其测量记录图如图所示,三表测量法示意图如下:

根据测量结果,取0°~180°和180°~0°两个测量方位上轴向读数的平均值,

s1=(s1'+s1'')/2s3=(s3'+s3'')/2

取90°~270°和270°~90°两个测量方位上轴向读数的平均值,即

s2=(s2'+s2'')/2s4=(s4'+s4'')/2

s1,s2,s3,s4四个平均值作为各方位计算用的轴向读数,与a1,a2,a3,a4四个径向读数记入同一个记录图中,按此图中的数据分析联轴器的偏移情况,并进行计算和调整.这种测量方法精度很高,适用于需要精确对中的精密或高速运转的机器,如汽轮机,离心式压缩机等.相比之下,三表测量法比两表测量法在操作与计算上稍繁杂一些.

C.五表测量法(又称四点测量法)

在测量一个方位上的径向读数的同时,测出0°,90°,180°,270°四个方位上的轴向读数,并取其同一方位上的四个轴向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分析与计算用的轴向读数,与同一

方位的径向读数合起来分析联轴器的偏移情况,这种方法与三表法应用特点相同.

D.单表法

它是近年来国外应用日益广泛的一种联轴器找正方法。这种方法只测定联轴器轮毂外圆的径向读数,不测量端面的轴向读数,测量操作时仅用一个百分表,故称单表

法。其安装,测量示意图如图8

此种方法用一块百分表就能判断两轴的相对位置并可计算出轴向和径向的偏差值。也可以根据百分表上的读数用图解法求得调整量。用此方法测量时,需要特制一个找正用表架,其尺寸,结构由两半联轴器间的轴向距离及轮毂尺寸大小而定。表架自身质量要小,并有足够的刚度。表架及百分表均要求固紧,不允许有松动现象。图8便是两轴端距离较大时找正用表架的结构示意图。

单表测量的操作方法是,在两个半联轴器的轮毂外圆面上各作相隔90°的四等分标志点1a,2a,3a,4a与1b,2b,3b,4b。先在“B”联轴器上架设百分表,使百分表的触头接触在“A”联轴器的外圆面上的1a点处,然后将表盘对到“0”位,按轴运转方向盘动“B”联轴器,分别测得“A”联轴器上的1a,2a,3a,4a的读数(其中1a=0),为准确可靠可复测几次。为了避免“A”联轴器外圆面与轴不同心给测量带来误差,可同时盘动“B”与“A”联轴器。然后再将百分表架设在“A”联轴器上,以同样方法测得“B”联轴器上1b,2b,3b,4b的读数(其中1b=0)。

测出偏差值后,利用上图所示的偏差分析示意图分析方法,可得出“A”与“B”两半联轴器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轴空间相对位置的各种情况,如表2,表3所示。

表2垂直方向两轴相对位置分析

表3水平方向两轴相对位置分析

图中假设“B”轴向上平移,使Ob’与Oa’相重合,此时3b=0,而3a的读数则变为3ac,由于3ac=3a+3b(代数和),这时Oa’与Oa’’的垂直距离也就是两轴在垂直方向的偏差值3ac/2 。因此,只要测得3a与3b的数值,可以求得3ac的数值(要注意读数的正负号)。水平方向的偏差分析与垂直方向相同。

3.调整方法

测量完联轴器的对中情况之后,根据记录图上的读数值可分析出两轴空间相对位置情况。按偏差值作适当的调整。为使调整工作迅速,准确进行,可通过计算或作图求得各支点的调整量。测量方法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1)两表测量法,三表测量法及五表测量法

两表,三表及五表测量都可得出同一方位上的径向读数和轴向读数,若测点位置及调整支点的位置如图10所示(请注意测量轴向读数百分表的指向),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H1=L1*(s1-s3)/D + (a1-a3)/2-----------------(1—9)

H2=(L1+L2)*(s1-s3)/D + (a1-a3)/2----------(1—10)

式中H1 ,H2---------支点1和支点2的调整量,(正值时为加垫负值时减垫),mm;

s1,s3及a1,a3-------分别为0°和180°方位测得轴向和径向百分表读数,mm;

D---------------------------联轴器的计算直径(百分表触点,即测点到联轴器中心点的距离),mm;

L1--------------------------支点1到联轴器测量平面间的距离,mm;

L2--------------------------支点1与支点2之间的距离,mm;

应用上式计算调整量时的几点说明:

①式中s1,s3,a1,a3是用百分表测的读数,应包含正负号一起代入计算公式。

②H的计算值是由两项组成,前项L(s1-s3)/D中,L与D不可能出现负值,所以此项的正负决定于(s1-s3)。S1-s3>0时,前项为正值,此时联轴器的轴向间隙呈形状,称为“上张口”;S1-s3<0时,前项为负值,联轴器的间隙呈形状,称为“下张口”。当a1-a3>0时,后项为正值,此时被测的半联轴器中心(主动轴中心)比基准的半联轴器中心(从动轴中心)偏低,当a1-a3<0时,被测的半联轴器中心偏高,

③机器安装时,通常以主机转轴(从动轴)做基准,调整电机转轴(主动轴)。电机低座四个支点于两侧对称布置,调整时,对称的两支点所加(或减)垫片厚度应相等。

④若安装百分表的夹具(对轮卡)结构不同,测量轴向间隙的百分表触点指向原动机(触点与被测半联轴器靠结合面一侧的端面接触)时,百分表的读数值大小恰与联轴器间实际轴向间隙方向相反,所以H值的公式前项s1-s3应改为s3-s1,即s3-s1>0时为“上张口”,s3-s1<0时为“下张口”。

⑤机器在运转工况下因热膨胀会引起轴中心位置变化,联轴器找正的任务时把轴中心线调整到设计要求的冷态(安装时的状态)轴中心位置,使机器在热态(运转工况下)达到两轴中心线一致(既同心,又平行)的技术要求。安装机器时各支点温升的数据可以从制造厂的安装说明书中得到;有的直接给定机器冷态找正时的读数值;也有的给定各支点的温升数据,由图解法求出冷态找正时的读数值。在安装大型机组时,有的给出各类机器在不同工况下的经验图表,通过查表或计算找出冷态找正时的读数值。经验丰富的安装人员还可从实践中得出一些经验数据。总之,

对于安装者来说,要考虑机器从冷态到热态支点处轴中心位置的变化,在工作中保证机器能处于理想的对中状态。

⑥在水平方向上调整联轴器的偏差时,不需要加减垫片,通常也不计算。操作时利用顶丝和百分表,边测量,便调整,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一些大型的,重要的机组在调整水平偏差时,各支点的移动量可通过计算或作图求出。

(2)单表测量时计算调整量的方法

计算前,后两支点的调整量如下图所示。以“B”轴作基准轴,调整“A”轴时应先测定X,Y,Z之值(图(a)),若以δy与δz分别表示前后支点的调整量,从图(b)可推导出:

⊿Oa’Oa”G ∽⊿EO”F

由于GO”=XFO”=YGO’=3ac/2(忽略Oa”Ob’)

所以EF=Y/X×3ac/2

δy=EF+3b/2=Y/X×3ac/2+3b/2--------(1-11)

同理可得

HI=Z/X×3ac/2

δz=HI+3b/2=Z/X×3ac/2+3b/2---------(1-12)

几点说明:

①δy及δz为正值,则要求增加垫片厚度;若为负值,则减少垫片厚度.

②上式为垂直方向调整的计算.若水平方向计算调整量可用同样原理,只是调整量为支点的左右移动量,而不需增减垫片厚.

③上述方法是将两轴中心线调成一条直线(冷态联轴器对中),然后根据各转轴支点处的热膨胀量大小撤去相应厚度的垫片,以达到冷态找正的要求.为此,首先根据

3a,3b及3ac的数值判断两轴之间的空间位置,再进行计算.调整工作必须分成两步走:先将两转轴中心线调成一条直线,再按热膨胀量大小在支点处撤去相应厚度的垫片。

单表测量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在两个半联轴器上同时装上百分表架和百分表,一个百分表指在“A”联轴器上,另一个百表指在“B”联轴器上,互相错开180°,两轴同步盘动360°,两个百分表同时记录读数。可以免去装拆卸百分表架的麻烦,减少发生误差的可能性,加快调整速度。

当水平面内两側读数都不是零时,为方便起见,可在两側读数中分别加上一个相等到的数(包括正或负),使其中一側变为零。这种数学变换对实际偏差没有影响。应该注意的是支脚螺栓孔和螺栓之间的空隙要满足在水平方向上的调整量,否则应调整基准轴,使其它轴的位置作相称应的调整。

此外,随科技的发展,现在有了激光对中仪,价格从初时的20多万降到现在的7,8万,也已经非常普及了。相对于其它的找正方式,它具有快捷,简单,准确性高的优势,由其对于大型机组,更为明显。它由几部分组成: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控制液晶屏,这三者之间的连接数据线,专用的链条式(或磁力表坐)卡具(用来把激光发射和接收器固定在联轴器上)。在把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固定在联轴器上之后,再将连线和控制屏接到一起,选择找正模式,按提示输入相应的数据,一般有激光发射器的回转直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之间的距离,调整机各支脚到接收器的距离。一般只须盘车180°即可,之后各脚的加减垫片数据和水平方向移动调整数据将由控制液晶屏显示出来。一般经过两次调整即可完成。无论用那种方法求调整量,复查测量时仍可能产生一定的误差。联轴器找正与调整需要反复进行多次,最终将误差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双表找正的基本方法.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双表找正法 一采用两块百分表分别测定连轴节径向和轴向的找正情况。在使用该法对联轴节进行找正的操作中,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用钢板尺和塞尺进行初步找正。即用钢板尺在连轴节外圆面的不同轴向位置上进行靠测,利用透光法检查两联轴节的同心度情况。并用塞尺测定两联轴节对口间隙情况,以确保联轴节两端面的平行度及一定的间隙值。第二步采用两块百分分表进行精找,即由两块表分别鉴定轴向与径向的调整值,直至确保合格为止。 二.在采用“二表找正法”时应注意 ①由于一般连轴节的外圆加工的光洁度较差,不利于找正时百分表环向移动。所以常在联 轴节外圆环面上取上、下、左、右各相隔90度的测点位置,测点距靠背轮边缘约10~15毫米并将各测点做好记号以供复用。在实际测定时常需多次测定以达到更合适的找正数据。除了以上找正时单轮转动方法以外,现在常用双轮同时转动的方法,即使联轴节组同时旋转,并分别测定四个位置上的数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点的百分表触头基本上只作很有限的位移,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是有利的。 ②对测出数值应进行复核,复核的方法是将联轴节再向前转动,核对各位置的测量数值不 应有变动;若有变动,则可能是找正架安装固定不牢、百分表固定不牢、轴有窜动等原因;查明情况,重新测量;所测数值上+下应该等于左+右;如果不相等,钳工称之为丢数,也应查明原因,消除后重新测量。 ③对于联轴节外缘比较宽的要考虑采用的百分表支架要有适当的刚性和稳定性。百分表在 主轮上的固定要可靠,在使用磁力表座时也可以采用包箍等方法来固定百分表架。 ④在测量过程中,使百分表首先位于上方垂直的位置0°把百分表指针调至零位,为使测量有一定范围,一般让表处于量程的一半位置。然后将两半联轴器顺次转到90°、180°、270°三个位置上,分别测出a2、s2、;a3、s3;a4、s4。将测得数值记在记录图中。当两半联轴器重新转到0°位置时,百分表的读数应该归零。否则应检查其原因,轴是否有窜动,百分表是否牢固,并予消除,然后再继续测量,直到所测得的数值正确为止。在偏移不大的情况下,最后测得数据应该符合下列条件:a1﹢a3﹦a2+a4;s1+s3=s2+s4。其中a为径向表读数,s为轴向表读数。在测量过程中,如果由于基础的构造影响,使联轴器最低位置的径向间隙a3和轴向间隙s3测不到,则可根据其他三个已测的间隙数值推算出来: A3=a2+a4-a1;s3=s2+s4-s1 轴向径向 A1 s1 A4 a2 s4 s2 A3 s3 最后,比较对称点上的两个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数值如a1和a3;s1和s3,如果对称点的数值相差不超过规定的数值时,则认为符合要求,否则要进行调整。调整时通常采用在垂直方向加减主动机支脚下面的垫片或在水平方向移动主动机位置的方法来实现。 对于粗糙和小型的机器,在调整时,根据偏移情况采取逐渐近似的经验方法来进行调整即逐次试加或试减垫片,以及左右敲打电机来进行调整。对于精密的大型的机器,在调整时,则应该通过计算来确定加减垫片的厚度和左右的移动量。 三找正联轴器时,一般可能遇到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 ① S1=s3,a1=a3如图一所示,这表示两半联轴器的端面互相平行,主动轴和从动轴的 中心线又同在一条中心线上,这时两半联轴器处于正确的位置。此处s1、s3和a1、a3表示在联轴器上方和下方两个位置上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 ②S1=s3,a1≠a3,如图二所示,这表示两半联轴器的端面互相平行,两轴的中心线不 同轴。这时两轴的中心线之间有径向位移,即两轴没有开口,只有径向位移。这时

同步带计算公式

带长的计算公式 圆弧齿同步带轮轮齿 Arc tooth Timing tooth 槽 型 节距 pb 齿槽深 hg 齿槽圆弧半 径 R 齿顶圆半角 r1 齿槽宽 s 两倍节顶距 2δ 齿形角3M 3 1.28 0.91 0.26~0.35 1.90 0.762 ≈14°5M 5 2.16 1.56 0.48~0.52 3.25 1.144 ≈14°8M 8 3.54 2.57 0.78~0.84 5.35 1.372 ≈14°14M 14 6.20 4.65 1.36~1.50 9.80 2.794 ≈14°20M 20 8.60 6.84 1.95~2.25 14.80 4.320 ≈14°直边齿廓尺寸 Dimension of linear type pulley

型号MXL XXL XL L H XH XXH 齿槽底宽 bw 0.84±0.051.14±0.051.32±0.053.05±0.104.19±0.137.90±0.1512.17±0.18齿槽深 hg 0.69 0.84 1.65 2.67 3.05 7.14 10.31 0 -0.05 -0.05 -0.08 -0.10 -0.13 -0.13 -0.13 齿槽半角 Φ+1.5° 20 25 25 20 20 20 20 齿根圆角 半径 rb 0.35 0.35 0.41 1.19 1.60 1.98 3.96 齿顶圆角 半径 rt 0.13 +0.05 0.30 +0.05 0.64 +0.05 1.17 +0.13 1.60 +0.13 2.39 +0.13 3.18 +0.13 0 0 0 0 0 0 0 两倍节顶 距2β 0.508 0.508 0.508 0.762 1.372 2.794 3.048

计算理论课后题及答案2

第三章 上下文无关语言 3.1 略。 3.2 a. 利用语言A={a m b n c n | m,n ≥0}和A={a n b n c m | m,n ≥0}以及例3.20,证明上下文无关语言在交的运算下不封闭。 b. 利用(a)和DeMorgan 律(定理1.10),证明上下文无关语言在补运算下不封闭。 证明:a.先说明A,B 均为上下文无关文法,对A 构造CFG C 1 S →aS|T|ε T →bTc|ε 对B,构造CFG C 2 S →Sc|R|ε R →aRb 由此知 A,B 均为上下文无关语言。 但是由例3.20, A ∩B={a n b n c n |n ≥0}不是上下文无关语言,所以上下文无关语言在交的运算下不封闭。 b.用反证法。假设CFL 在补运算下封闭,则对于(a)中上下文无关语言A,B ,A ,B 也为CFL ,且CFL 对并运算封闭,所以B A ?也为CFL ,进而知道B A ?为CFL ,由DeMorgan 定律B A ?=A ∩B ,由此A ∩B 是CFL,这与(a)的结论矛盾,所以CFL 对补运算不封闭。 3.3 略。 3.4和3.5 给出产生下述语言的上下文无关文法和PDA ,其中字母表∑={0,1}。 a. {w | w 至少含有3个1} S →A1A1A1A A →0A|1A|ε b. {w | w 以相同的符号开始和结束} S →0A0|1A1 A →0A|1A|ε c. {w | w 的长度为奇数} S →0A|1A A →0B|1B|ε B →0A|1A 0, ε→ε 0,ε→ε 0,ε→ε 1,ε→ε 0,ε→ε

单表找正方法

单表对中法 单表对中法是将对中表架和百分表分别固定在相邻两机器的半联轴器上,然后各自转动两轴或同时转动两轴,通过百分表的读数来计算和调整对中状况。该法的优点是:直观明确、表架简单、计算调整方便。由于它从根本上消除了转子轴向窜动对对中读数的影响,因此对中精度较高,对大型多台单机组成的机组特别适用。 (一)单表法对中的基本程序: ?测定对中表架(以下简称表架)的挠度,将挠度值在表架上打永久性标志。对中时用实测值减去表架挠度。即为表的实际读数值,底部的读数值应减去挠度的二倍,左右的读数应减挠度。 ?将相邻机器的两半联轴器沿圆周做出四等分标志(见附图 ??) 图 ?? 单表法对中测量简图 ?将表架固定在?轴上,表头触在 轴半联轴器外圆上,百分表不动,转动 轴 ??°此时百分表的读数为半联轴器外圆的圆度偏差。在实测时应减去此偏差值,两轴同时转动不产 ?向

生偏差值; ?调整百分表到??= 。按转动方向转动?轴(或同时转动两轴),在 轴联轴器外圆测出??、??、??的值,检查读数应使??+??=??+??(误差应小于 ?????),若不等时查明原因重新测量。百分表读数是对中时进行调整的依据,因此要求百分表读数应准确无误,并注意数值的“正”“负”。 ?同样将表架固定在 轴上,重复步骤 、 ,调整??= ,并测出??、??、??四个数值。(注意:两次盘车方向和读数方向应保持一致)。 ?根据两组百分表读数,确定支脚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调整量和调整方向,调整量可用计算法、作图法和填表计算法确定。 (二)支脚调整量的确定: ?计算法 )用计算法调整轴(?)支脚垫片调整量时应先测出 、?、?之值(见附图 ??),并用??和??分别表示前后支脚的调整量。 这种计算方法只是先将两轴找成一条直线,在实际调整时还应将各支脚处的膨胀量或收缩量考虑进去。 图 ?? 单表对中示意图 )计算公式 2 21B AC L -= 式中?——机器支脚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调整值,即 2 y 21垂 垂垂B C A Ly -=

不可计算理论

不可计算理论 计算机有着强大的计算能力,那是不是当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达到极高水平时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计算机所能做的事——计算。 什么是计算呢?直观地看,计算一般是指运用事先规定的规则,将一组数值变换为另一(所需的)数值的过程。对某一类问题,如果能找到一组确定的规则,按这组规则,当给出这类问题中的任一具体问题后,就可以完全机械地在有限步内求出结果,则说这类问题是可计算的。这种规则就是算法,这类可计算问题也可称之为存在算法的问题。这就是直观上的能行可计算或算法可计算的概念。在20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所有的问题类都是有算法的,人们的计算研究就是找出算法来。但是20世纪初,人们发现有许多问题已经过长期研究,却仍然找不到算法。于是人们开始怀疑,是否对这些问题来说,根本就不存在算法,即它们是不可计算的。这种不存在性当然需要证明,这时人们才发现,无论对算法还是对可计算性,都没有精确的定义!按前述对直观的可计算性的陈述,根本无法作出不存在算法的证明,因为“完全机械地”指什么?“确定的规则”又指什么?仍然是不明确的。 解决问题的需要促使人们不断作出探索。1934年,哥德尔提出了一般递归函数的概念,并指出:凡算法可计算函数都是一般递归函数,反之亦然。同年,丘奇证明了他提出的λ可定义函数与一般递归函数是等价的,并提出算法可计算函数等同于一般递归函数或λ可定义函数,这就是著名的“丘奇论点”。 用一般递归函数虽给出了可计算函数的严格数学定义,但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就某一步运算而言,选用什么初始函数和基本运算仍有不确定性。为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图灵在他的“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一文中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定义了可计算函数。他全面分析了人的计算过程,把计算归结为最简单、最基本、最确定的操作动作,从而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描述那种直观上具有机械性的基本计算程序,使任何机械(能行)的程序都可以归约为这些动作。这种简单的方法是以一个抽象自动机概念为基础的,其结果是:算法可计算函数就是这种自动机能计算的函数。这不仅给计算下了一个完全确定的定义,而且第一次把计算和自动机联系起来,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自动机”后来被人们称为“图灵机”。 图灵机有一条无限长的纸带,纸带被分成若干小方格方格内可以是一个符号,也可以是空白,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限状态控制器。纸带起着存储器的作用,控制器上的读写头可以在带上左右移动,而读写头可以根据当前状态和看到的方格内的符号,采取下列三种行动之一:左移一格,右移一格,或者静止不动,具体采取哪一种行动应根据该图灵机的控制规则。或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由于读写头每次只对应一个小方格且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状态,比如接受,拒绝或进入循环。当其进入接受或者拒绝状态时,就会发生停机(停机问题),即读写头不再操作,不会再产生新的格局;如果其一直处于循环状态,将一直产生新的

单表格模板找正方法

欢迎阅读单表对中法 单表对中法是将对中表架和百分表分别固定在相邻两机器的半联轴器上,然后各自转动两轴或同时转动两轴,通过百分表的读数来计算和调整对中状况。该法的优点是:直观明确、表架简单、计算调整方便。由于它从根本上消除了转子轴向窜动对对中读数的影响,因此对中精度较高,对大型多台单机组成的机组特别适用。 (一)单表法对中的基本程序: 1.测定对中表架(以下简称表架)的挠度,将挠度值在表架上打永久性标志。对中时用实测值减去表架挠度。即为表的实际读数值,底部的读数值应减去挠度的二倍,左右的读数应减挠度。 2.将相邻机器的两半联轴器沿圆周做出四等分标志(见附图5.1) b 图 3. 4.b2、b3 “负”。5. 6. 1.计算法 1)用计算法调整轴(A)支脚垫片调整量时应先测出D、Y、Z之值(见附图5.2),并用Ly和Lz分别表示前后支脚的调整量。 这种计算方法只是先将两轴找成一条直线,在实际调整时还应将各支脚处的膨胀量或收缩量考虑进去。 图5.2单表对中示意图 2)计算公式: 式中L——机器支脚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调整值,即 计算结果为正值时应加垫;为负值应减垫;水平方向只是用调节螺钉调整中心偏差而不是增减垫片。A——两机器在垂直方向(A垂)和水平方向(A水)百分表读数的代数和;

其中:A垂=a3+b3 A水=a2-a4+b2-b4 C——调整轴(A)支脚中心与基准轴(B轴)半联轴器上百分表读数平面间的距离(Y,Z)和两百分表读数平面距离(D)之比,即Cy=Y/D或Cz=Z/D。(见附图5.2) B——基准轴在垂直方向(B垂)和水平方向(B水)百分表读数的代数和; 其中:B垂=b3-b1 B水=b2-b4 2.作图法 单表对中作图法是在单表对中计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最大优点是简单,直观、方向性好,尤其是在垂直面需要预留垫膨胀量及水平面上需要留出水平偏差时,这一优点更加突出。缺点是比例不当时,误差较大。下面以垂直方向的调整为例介绍作图法的步骤。 1) 5.3); 2 A1、A2A3和 B3 3 A4轴与A 4 B轴中心偏差= 2,A轴中心偏差= 2 把各轴中心偏差值分别标在画有安装曲线的座标纸上,得出C、D两点。连接C、D两点成一直线并向A轴侧延长,与A轴支座处垂直线分别交于E、F两点,此DEF线(虚线)即是A轴中心调整前实际所处的位置线(见附图5.5) 图5.5调整前的实际位置曲线

计算理论答案

计算理论答案 第一套BCACC CBCBB BBABC ACDAC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PU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 B)CPU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 C)CPU由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D)CPU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2.1946年首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问世后,冯·诺依曼(Von Neumann)在研制EDVAC 计算机时,提出两个重要的改进,它们是()。 A)引入CPU和内存储器的概念 B)采用机器语言和十六进制 C)采用二进制和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 D)采用ASCII编码系统 3.汇编语言是一种()。 A)依赖于计算机的低级程序设计语言 B)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程序设计语言 C)独立于计算机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D)面向问题的程序设计语言 4.假设某台式计算机的内存储器容量为128MB,硬盘容量为10GB。硬盘的容量是内存容量的()。 A)40倍 B)60倍 C)80倍 D)100倍 5.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出设备和()。 A)键盘 B)鼠标 C)输入设备 D)显示器 6.根据汉字国标GB2312-80的规定,二级次常用汉字个数是()。 A)3000个 B)7445个 C)3008个 D)3755个 7.在一个非零无符号二进制整数之后添加一个0,则此数的值为原数的()。

A)4倍 B)2倍 C)1/2倍 D)1/4倍 8.Pentium(奔腾)微机的字长是()。 A)8位 B)16位 C)32位 D)64位 9.下列关于ASCII编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字符的标准ASCII码占一个字节,其最高二进制位总为1 B)所有大写英文字母的ASCII码值都小于小写英文字母'a'的ASCII码值 C)所有大写英文字母的ASCII码值都大于小写英文字母'a'的ASCII码值 D)标准ASCII码表有256个不同的字符编码 10.在CD光盘上标记有"CD-RW"字样,此标记表明这光盘()。 A)只能写入一次,可以反复读出的一次性写入光盘 B)可多次擦除型光盘 C)只能读出,不能写入的只读光盘 D)RW是Read and Write的缩写 11.一个字长为5位的无符号二进制数能表示的十进制数值范围是()。 A)1~32 B)0~31 C)1~31 D)0~32 12、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在计算机系统中潜伏、传播,破坏系统正常工作的一种具有繁殖能力的()。 A)流行性感冒病毒 B)特殊小程序 C)特殊微生物 D)源程序 13.在计算机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连续的编号,此编号称为()。 A)地址 B)位置号 C)门牌号 D)房号 14.在所列出的:1、字处理软件,2、Linux,3、UNIX,4、学籍管理系统,5、Windows Xp和6.Office 2003这六个软件中,属于系统软件的有()。

联轴节单表找正

1、单表对中找正的装架示意图(图示为单表双打) 2、使用单表双打对中法的前提条件: S—两转子轴头之间的距离 D—联轴节的外径 前提条件:S≥D/2 轴端距离越大,联轴节的直径越小,计算就越准确,当S≥D/2时,单表双打对中法对张口的敏感性强,对中的精度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联轴节直径比较大,端面跳动显著,建议用三表法(或双表法) 联轴节直径比较小,端面跳动较小,建议用单表法,单表法适用于长联轴节(指中间接筒较长)设备对中。 3、单表双打对中法的数据记录规定 当把表架固定在A转子的轴头上,表杆头触到B转子的联轴节的外圆上时,如(E)所示,叫A打B,记A →B 。当把表架固定在B转子的轴头上,表杆头触到A转子的联轴节的外园上时,如(F)所示,叫B打A,记B →A 。 记录如下: 在两次打表的过程中,盘车时的旋转方向必须相同,在记录时 四个方向的数据要一一对应,便于下一步进行计算和张口方向的判断。 4、数据有效性判则: (1)数据要“园”。当我们取在0°时表的读数为零,盘表一周回到0°位置时,表的读数要回零。否则,我们称数据不“园”,为无效数据,要查找原因。 造成数据不园的原因: A、百分表不准(先检查表是否回零) B、表架没有拧紧(用手指轻敲表架,看表针是否转动) C、磁力表座的磁力不够,未吸牢(同上) D、联轴节的外圆不园,盘车时 两联轴节没有转动相同的角度。(确保转动相同的角度) (2)遵守数据有效性判则: a1﹢a3=a2﹢a4 b1﹢b3=b2﹢b4 5、关于径向偏差的测量: 为什么两转子径向的实际偏差值等于表值的一半?(即为什么实际偏差值是表值的一半?) 如图所示:以垂直方向为例,假设A、B两转子的高低差为h,联轴节的外圆半径为R。 当我们以A转子的轴心为基准,可测得B转子联轴节的最高点的实际高度为: L1=R-h

2007级_计算理论_试卷答案

《计算理论》试题答案(2007级) 一、证明:设M是一台识别语言B的DFA,交换M的接受状态与非接受状态得到一台新的DFA,则这台新DFA识别B的补集。因而,正则语言类在补运算下封闭。(8分) 参考答案: 设M’是一台将DFA M 的接受态与非接受态交换后的DFA,接下来证明M识别B语言,则M’识别B的补集: 假定M’识别x ,则对于x 在M’上运行将结束于M’的一个接受态,因为M和M’交换了接受态与非接受态,因此对于x运行于M,将会结束于一个非接受态,所以x∈/B。类似地,如果x不被M’接受,则它一定被M接受。故M’恰好接受所有不被M接受的那些串,因此M’识别B的补集。 既然B是任意的正则语言,且我们已构造出一台自动机识别它的补集,它表明任何正则语言的补也是正则的。因此,正则语言类在补运算下封闭。 二、令∑={0,1,+,=}和ADD={x=y+z | x,y,z是二制整数,且x是y与z的和},证明ADD不是正则的。(8分) 参考答案: 假定ADD是正则的。让P作为泵引理中的泵长度,选择S的串形式为1P=0P+1P作为ADD的一个成员。因为S有长度大于P,由泵引理保证它能分割成形如:S=xyz的三部分,满足泵引理的条件。泵引理的第三个条件有|xy|≤P,《它表明对于K≥1,y就是1K。这是xy2z是串1P+K=OP+1P,而它不是ADD的成员,由泵引理导出矛盾,因此ADD不是正则的。 三、请将下述CFG转换成等价的乔姆斯基范式文法。(8分) A→BAB|B|ε B→00|ε 参考答案: S0→AB|CC|BA|BD|BB|ε A→AB|CC|BA|BD|BB B→CC C→0 D→AB 四、请用泵引理证明语言A={ 0n#02n#03n | n≥0 }不是上下文无关的。(8分) 参考答案: 由泵引理,让P作为泵长度,s=0p#02p#03p ,接下来证明s=uvxyz不能进行泵抽取。 v和y都不能包含#,否则,xv2wy2z将超过2个#s ,因此,如果我们按#’s将s分成三段如:0p,02p,03p,至少有一段不包含v或y。因此,由于段之间的1:2:3的比例不再维持,xv2wy2z也不语言A中。故语言A={ 0n#02n#03n | n≥0 }不是上下文无关。的

单表法找正压缩机联轴器

单表法找正压缩机联轴器 1前言 压缩机在安装时要求转子不能出现太大的振动(在允许范围内),对准轴的目的是定位驱动机械与被驱动机械的关系,以避免传送不希望的应力。恰当的对准应该提供与轴中线最小的斜度和最小偏移。不正确的对准是减少轴承、联轴器、轴和齿轮寿命的主要原因。否则会减少压缩机的寿命或引发大的事故无法运行。在压缩机机体找正以后为了达到精确对中的要求,通过联轴器的对中来实现。通过联轴器的对中目前有三表法、两表法、单表法和激光法等。其中单表法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和实用。尤其在有压缩机和它的驱动机(特别是气轮机)之间热伸长的差别有要求时,采用单表法有其它方法不能替代的优点,能在冷对中时预留伸缩量,使热态工作时达到精确的对中效果,实现机器的平稳运行。下面以空分装置氮压机联轴器找正为例浅谈单表法找正压缩机联轴器。 2方法 压缩机安装就位以后,把驱动机粗略地与压缩机对准。在固定压缩机连接轮毂时,制作两个托架给驱动机轮毂上的刻度盘千分表提供刚性支持,如图 1 所示。把一个托架牢固地固定到压缩机的轮毂上,把千分表指向驱动机轮毂外缘。把另一个托架固定到带刻度盘千分表的驱动机轮毂上,千分表指向压缩机轮毂的外径。用手转动驱动机的轴并增加垫片抬高驱动机。 要考虑在运行温度下压缩机和驱动机之间热伸长的差别。在联轴器之间安装联轴器垫片。某些垫片和轮毂已经动态平衡。匹配标志的对准将保证良好的平衡。

2.1对准检查 灌浆凝固和拧紧螺丝后,检验压缩机是否已经保持水平并与驱动机对准。再按照上述说明检查轴的对准。 初次对准:首先利用中心线等确定齿轮箱(在“双齿轮箱”设备上最靠近驱动机)的位置。然后,用暗销固定齿轮箱就位。 接着的对准核对:首先精确地定位先前用暗销固定的齿轮箱(带着它的暗销)提供附加对准工作的参照。 ( l )压缩机必须被螺钉牢固地固定并用暗销结合到它的底座上。 ( 2 )驱动机的脚和底板安装支点必须相当的平,清洁和没有毛刺。 ( 3 )驱动机应该在正确的轴向距离上粗略地对准压缩机。在驱动机支持垫块的孔和固定螺钉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隙,以便驱动机活动。 ( 4 )所有的薄垫片必须清洁,没有毛刺和平整上下面平行。 ( 5 )驱动机的脚和底板支点之间的空隙必须在4个支点上完全用薄垫片塞满,以避免损坏或扭曲驱动机机架。所有固定螺钉必须均匀地拧紧,使力矩达到最终数值。 ( 6 )固定刻度盘千分表的托架必须制造得具有刚性,而且可以牢固的固定到联轴器的轮毂上,如图 1 所示。 这些托架的任何变形或移动,刻度盘千分表读数将产生错误。 当使用两只刻度盘千分表完成驱动机和压缩机垂直的和水平的对准时,按照规定的方式读取所有刻度盘千分表的读数。 ( l )在图2所示的位置上设置零点。 ( 2 )读取的所有读数应该尽可能的接近垂直中心线和水平中心线。如果读数不在这些中心线上读取,读数越大,初次对准越差,误差就越大。 ( 3 )为了方便读取精确的读数,在法兰盘的表面用粉笔,蜡笔或标志笔,做联轴器轮毂水平中心线和垂直中心线的记号。(使用法兰盘螺钉孔作为参照。)使用这些准线确定刻度盘千分表的位置。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转动。 ( 4 )用核对零点结束读数。如果千分表在原始起点不能够读零,复位到零重新读取读数。 ( 5 )总是读取4个读数,间隔90o,核对精确度。垂直和水平读数的代数和应该等于零。如果两个合计数差别每英寸大于0 . 002 ,检查托架,并读取另外的读数。 ( 6 )一些简单测量方法要求使用在表2中给出的公式。对于所有的情况,应用下列字符,如图 2 所示:

计算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证明:设M是一台识别语言B的DFA,交换M的接受状态与非接受状态得到一台新的DFA,则这台新DFA识别B的补集。因而,正则语言类在补运算下封闭。(8分) 参考答案: 设M’是一台将DFA M的接受态与非接受态交换后的DFA,接下来证明M识别B语言,则M’识别B的补集: 假定M’识别x,则对于x 在M’上运行将结束于M’的一个接受态,因为M和M’交换了接受态与非接受态,因此对于x运行于M,将会结束于一个非接受态,所以x∈/B。类似地,如果x不被M’接受,则它一定被M接受。故M’恰好接受所有不被M接受的那些串,因此M’识别B的补集。 既然B是任意的正则语言,且我们已构造出一台自动机识别它的补集,它表明任何正则语言的补也是正则的。因此,正则语言类在补运算下封闭。 二、令∑={0,1,+,=}和ADD={x=y+z | x,y,z是二制整数,且x是y与z的和},证明ADD不是正则的。(8分) 参考答案: 假定ADD是正则的。让P作为泵引理中的泵长度,选择S的串形式为1P=0P+1P作为ADD的一个成员。因为S有长度大于P,由泵引理保证它能分割成形如:S=xyz的三部分,满足泵引理的条件。泵引理的第三个条件有|xy|≤P,《它表明对于K≥1,y就是1K。这是xy2z是串1P+K=OP+1P,而它不是ADD的成员,由泵引理导出矛盾,因此ADD不是正则的。 三、请将下述CFG转换成等价的乔姆斯基范式文法。(8分) A→BAB|B|ε B→00|ε 参考答案: S0→AB|CC|BA|BD|BB|ε A→AB|CC|BA|BD|BB B→CC C→0 D→AB 四、请用泵引理证明语言A={0n#02n#03n | n≥0 }不是上下文无关的。(8分) 参考答案: 由泵引理,让P作为泵长度,s=0p#02p#03p ,接下来证明s=uvxyz不能进行泵抽取。 v和y都不能包含#,否则,xv2wy2z将超过2个#s ,因此,如果我们按#’s将s分成三段如:0p,02p,03p,至少有一段不包含v或y。因此,由于段之间的1:2:3的比例不再维持,xv2wy2z也不语言A中。故语言A={0n#02n#03n | n≥0 }不是上下文无关。的 五、下面的语言都是字母表{0,1}上的语言,请以实现描述水平级给出判定这些语言的图灵机:(8分)

单表找正座标作图法

单表找正座标作图法-----调整压缩机支座垫片找正法 1.单表找正法 单表找正法是利用百分表支架和一块百分表,交替地安装在相邻两半联轴节上,转动两轴分别测出对应联轴节上的径向位移偏差(或用两组百分表支架同时得出两组读数)。得出两组实际的百分表读数。根据读数,可计算法或作图法,确定被调整轴各支座的调整量和调整方向。通过调整,使机组达到对中要求。见图G1、图G2。 图G1 单表法对中示意图 图G2 用双百分表支架单表法对中示意图 单表找正步骤: (1)将相邻两个半联轴节沿圆周划出四等分标记。

(2)把百分表支架装在汽轮机轴的半联轴节上,装上百分表,使测量头与压缩机轴端的半联轴节外圆相接触,并使表的测量头对准标记a1的位置。见图G3。 图G3 单表找正对中示意图 b1 a1 b 4 R b2a4R a2 b3 a3 汽轮机侧找正读数压缩机侧找正读数 (3)按转动方向旋转汽轮机轴(或同时旋转两轴)。记录百分表在压缩机半联轴节上测出的a1、a2、a3、a4四个读数。检查读数应使a1 + a3 = a2 + a4(偏差应小于0.02mm)。若不等,查明原因后重新测量。百分表读数是对中时进行调整的依据,因此,要求百分表读数应准确无误。还应注意数值的“正”或“负”。 (4)把百分表支架换装在压缩机轴端的半联轴节上,用同样方法测出b1、b2、b3、b4四个读数。 (5)确定调整量和调整方向。 压缩机在垂直方向上两支座的调整量及水平位置的左右移动量用座标

作图法来确定。 (6)垂直方向调整量作图步骤: a.画出机组运转时的热态线,见图G4,根据机组各轴向尺寸,标出各相应位置。 b.画出冷态找正曲线。 在热态曲线上,通过各支座点、轴承点等分别作热态线的垂直线,按比例将制造厂提供的或计算出的轴中心在各处所要求的预留膨胀量数值标注在各自的垂直线上。 图G4 透平—压缩机冷态找正曲线 透平冷态找正曲线 例1. 乙烯裂解装置C300透平压缩机的冷态找正调整。 裂解气压缩机级的汽轮机在前后轴承处轴中心的膨胀量,按照机体受热膨胀计算公式计算后分别为0.29mm和0.336mm(环境温度为10°C)。制造厂技术文件给出压缩机低压缸支座处轴中心位移数值分别为0.15mm和0.12mm。在

对中找正理论计算

旋转机械的联轴器找正 联轴器的找正是机器安装的重要工作之一.找正的目的是在机器在工作时使主 动轴和从动轴两轴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找正的精度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对高速运转的机器尤其重要. 两轴绝对准确的对中是难以达到的,对连续运转的机器要求始终保持准确的对 中就更困难.各零部件的不均匀热膨胀,轴的挠曲,轴承的不均匀磨损,机器产生的位移及基础的不均匀下沉等,都是造成不易保持轴对中的原因.因此,在设计机器时规定两轴中心有一个允许偏差值,这也是安装联轴器时所需要的.从装配角度讲,只要能保证联轴器安全可靠地传递扭矩,两轴中心允许的偏差值愈大,安装时愈容易达到要求。但是从安装质量角度讲,两轴中心线偏差愈小,对中愈精确,机器的运转情况愈好,使用寿命愈长。所以,不能把联轴器安装时两轴对中的允许偏差看成是安装者草率施工所留的余量。 1.联轴器找正时两轴偏移情况的分析 机器安装时,联轴器在轴向和径向会出现偏差或倾斜,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如图1所示。图1联轴器找正时可能遇到的四种情况 根据图1所示对主动轴和从动轴相对位置的分析见表1。 表1联轴器偏移的分析

2.测量方法 安装机器时,一般是在主机中心位置固定并调整完水平之后,再进行联轴器的找正。通过测量与计算,分析偏差情况,调整原动机轴中心位置以达到主动轴与从动轴既同心,又平行。联轴器找正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如下: (1)简单的测量方法如图2所示。用角尺和塞尺测量联轴器外圆各方位上的径向偏差,用塞尺测量两半联轴器端面间的轴向间隙偏差,通过分析和调整,达到两轴对中。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精度不高,对中误差较大。只适用于机器转速较低,对中要求不高的联轴器的安装测量。 图2 角尺和塞尺的测量方法

计算理论习题答案CHAP2new

计算理论习题答案CHAP2new

2.2 a. 利用语言A={a m b n c n | m,n ≥0}和A={a n b n c m | m,n ≥0}以及例 3.20,证 明上下文无关语言在交的运算下不封闭。 b. 利用(a)和DeMorgan 律(定理1.10),证明上下文无关语言在补运算下不封闭。 证明:a.先说明A,B 均为上下文无关文法,对A 构造CFG C 1 S →aS|T|ε T →bTc|ε 对B,构造CFG C 2 S →Sc|R|ε R →aRb 由此知 A,B 均为上下文无关语言。 但是由例3.20, A ∩B={a n b n c n |n ≥0}不是上下文无关语言,所以上下文无关语言在交的运算下不封闭。 b.用反证法。假设CFL 在补运算下封闭,则对于(a)中上下文无关语言A,B , A , B 也为CFL ,且CFL 对并运算封闭,所以B A ?也为CFL ,进而知道B A ?为CFL ,由DeMorgan 定律 B A ?=A ∩B ,由此A ∩B 是CFL,这与(a)的结论矛盾,所以CFL 对补运算不封闭。 2.4和2.5 给出产生下述语言的上下文无关文法和PDA ,其中字母表∑={0,1}。 a. {w | w 至少含有3个1} S →A1A1A1A A →0A|1A|ε ε,1→ 1, 0, ε,1→ ε,1→

b. {w | w 以相同的符号开始和结束} S →0A0|1A1 A →0A|1A|ε c. {w | w 的长度为奇数} S →0A|1A A →0B|1B|ε B →0A|1A d. {w | w 的长度为奇数且正中间的符号为0} S →0S0|1S1|0S1|1S0|0 e. {w | w 中1比0多} S →A1A 1,ε→ 0,ε→0,ε→1,1→ 0,0→0,ε→1,ε→0,ε→0,ε→ 0,ε→0,0→ε,ε→ ε,$→

同步带轮计算公式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各种同步带轮的计算公式 同步带轮的节圆直径计算: Dp=p×Z/∏ Dp:节径 Z :齿数 ∏:圆周率 同步带轮实际外圆直径计算: De= Dp-2δ Dp:节径 δ:节顶距 同步带轮中心距及同步带节线长计算

L’ :近似皮带节线长 C :两轴的中心距 Dp :大带轮的节径 dp :小带轮节径 中心距的确定 B= L – 1.57 (Dp + dp) L:皮带节线长 单位(mm) 规格齿数节径 d外径 do 档边直径 df 档边内径 db 档边厚度 h 22-8M2256.0254.656145 1.5 23-8M2358.5757.26448 1.5 24-8M2461.1259.756852 1.5 25-8M2563.6662.297555 1.5 26-8M2666.2164.847555 1.5 27-8M2768.7567.387555 1.5 28-8M2871.369.938060 1.5 30-8M3076.3975.028264 1.5 32-8M3281.4980.129070 1.5 34-8M3486.5885.219878 1.5 36-8M3691.6790.39878 1.5 38-8M3896.7795.410688 1.5 40-8M40101.86100.49108.590 1.5 42-8M42106.95105.5811595 1.5 44-8M44112.05110.68123103 1.5 46-8M46117.14115.77123103 1.5 48-8M48122.23120.86131111 1.5

计算理论习题答案CHAP1newedit

练习 1.1 图给出两台DFA M 1和M 2的状态图. 回答下述有关问题. a. M 1的起始状态是q 1 b. M 1的接受状态集是{q 2} c. M 2的起始状态是q 1 d. M 2的接受状态集是{q 1,q 4} e. 对输入aabb,M 1经过的状态序列是q 1,q 2,q 3,q 1,q 1 f. M 1接受字符串aabb 吗?否 g. M 2接受字符串ε吗?是 1.2 给出练习 2.1中画出的机器M 1和M 2的形式描述. M 1=(Q 1,Σ,δ1,q 1,F 1) 其中 1)Q 1={q 1,q 2,q 3,}; 2)Σ={a,b}; 3 415)F 1={q 2} M 2=(Q 2,Σ,δ2,q 2,F 2) 其中 1)Q 2={q 1,q 2,q 3,q 4}; 2)Σ={a,b}; 3 324)F 2={q 1,q 4} 1.3 DFA M 的形式描述为 ( {q 1,q 2,q 3,q 4,q 5},{u,d},δ,q 3,{q 3}),其中δ在表2-3中给出。试画出此机器的状态图。 d

1.6 画出识别下述语言的DFA 的状态图。 a){w | w 从1开始以0结束} b){w | w 至少有3个1} c) {w | w 含有子串0101} d) {w | w 的长度不小于3,且第三个符号为0} e) {w | w 从0开始且为奇长度,或从1开始且为偶长度} 或

f) {w | w 不含子串110} g) {w | w 的长度不超过5} h){w | w 是除11和111以外的任何字符} i){w | w 的奇位置均为1} j) {w | w 至少含有2个0,且至多含有1个1} k) {ε,0} l) {w | w 含有偶数个0,或恰好两个1} 0,1 1

轴系找正(自用)

联轴器的找正 各位考官,大家好!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联轴器的找正,联轴器的找正是设备安装的重要工作之一。找正的目的是设备在工作时使主动轴和从动轴两轴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找正的精度关系到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转,对高速运转的设备尤其重要。 两轴绝对准确的对中是难以达到的,对连续运转的机器要求始终保持准确的对中就更困难,各零部件的不均匀热膨胀,轴的挠曲,轴承的不均匀磨损,设备产生的位移及基础的不均匀下沉等,都是造成不易保持轴对中的原因。因此,在设计时规定两轴中心有一个允许偏差值,这也是安装联轴器时所需要的。从装配角度讲,只要能保证联轴器安全可靠地传递扭矩,两轴中心允许的偏差值愈大,安装时愈容易达到要求。但是从安装质量角度讲,两轴中心线偏差愈小,对中愈精确,机器的运转情况愈好,使用寿命愈长。所以,不能把联轴器安装时两轴对中的允许偏差看成是安装者草率施工所留的余量。 一、联轴器找正时两轴偏移情况的分析 机器安装时,联轴器在轴向和径向会出现偏差或倾斜,可能出现如图一所示四种情况: 图一

根据图一所示对主动轴和从动轴相对位置的分析见表1。 表一 二、测量方法 安装或维修设备时,一般是在主机(减速箱)中心位置固定并调整完水平之后,再进行联轴器的找正。通过测量与计算,分析偏差情况,调整原动机(电机)轴中心位置以达到主动轴与从动轴既同心,又平行。 联轴器找正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如下: 1)角尺和塞尺测量法 用角尺和塞尺测量联轴器外 圆各方位上的径向偏差,简单的 测量方法如图二所示。用塞尺测 量两半联轴器端面间的轴向间隙 偏差,通过分析和调整,达到两 轴对中。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 精度不高,对中误差较大。只适 用于机器转速较低,对中要求不 高或粗排时联轴器的安装测量。图二

同步带及带轮选型计算

一,竖直同步带及带轮选型计算: 竖直方向设计要求:托盘及商品自重20kg (196N ),滑块运动1250mm 所需时间6s 。 1,设计功率P K P A ?=d w w s m kg N kg kw Fv P 4.45)(9 .0625.1/8.920)(103=÷??=?=-η A K 根据工作情况查表取1.5 w w P K P A 1.684.455.1d =?=?= 2,带型选择 根据w P 1.68d =和带轮转速r/min 100=n 查询表格选择5M 圆弧带 3,带轮齿数z 及节圆直径1d 根据带速,和安装尺寸允许,z 尽可能选择较大值,通过查表选择 5M 带,齿数z=26,节圆直径m m 38.411=d ,外圆直径m m 24.400=d 4,带速v m a x 1/22.0100060v s m n d v <=?=π 5,传动比 主动从动带轮一致,传动比i=1,主动轮与从动轮同一个型号 6,初定中心距0a mm 1644a 0= 7,初定带的节线长度p 0L 及其齿数p z

mm a d d d d a L p 34184)()(2202 212100=-+++≈π 8,实际中心距a mm L L op 16452a a p 0≈-+= 9,基准额定功率0P 可查表得w 50P 0= 10,带宽S b mm 06.10b 14.10 0S =≥P K K P b Z L d S (基准带宽9b S0=时) 11,挡圈的设置 5M 带轮,挡圈最小高度K=2.5~3.5 R=1.5 挡圈厚度t=1.5~2 挡圈弯曲处直径mm R d 24.432d 0w =+= 挡圈外径m m 24.482d f =+=K d w 竖直方向同步带轮: 带轮型5M 圆弧齿,节径41.38mm ,齿数26,外径40.24mm ,带轮总宽13.3mm ,挡圈外径48.24mm ,带轮孔10mm ,固定方式紧定螺钉(侧边紧定螺钉固定台宽7mm ,螺纹孔m3,两个成90度) 竖直方向同步带: 带型5M 圆弧带,带宽10.3mm ,节线长度约3418mm 二,电机输出同步带轮选型计算: 功率,转速,带轮选择与竖直方向相同

微型计算机原理 (第三章课后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 第三章 80X86微处理器 1.简述8086/8088CPU中BIU和EU的作用,并说明其并行工作过程。答: (1) BIU的作用:计算20位的物理地址,并负责完成CPU与存储器或I/O端口之间的数据传送。 (2) EU的作用:执行指令,并为BIU提供所需的有效地址。 (3) 并行工作过程:当EU从指令队列中取出指令执行时,BIU将从内存中取出指令补充到指令 队列中。这样就实现了取指和执行指令的并行工作。 2.8086/8088CPU内部有哪些寄存器?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8086/8088CPU内部共有14个寄存器,可分为4类:数据寄存器4个,地址寄存器4个,段寄 存器4个和控制寄存器2个。其主要作用是: (1) 数据寄存器:一般用来存放数据,但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定用途。 AX(Accumulator)称为累加器。用该寄存器存放运算结果可使指令简化,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此外,所有的I/O指令都使用该寄存器与外设端口交换信息。 BX(Base)称为基址寄存器。用来存放操作数在内存中数据段内的偏移地址, CX(Counter)称为计数器。在设计循环程序时使用该寄存器存放循环次数,可使程序指令简化,有利于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 DX(Data)称为数据寄存器。在寄存器间接寻址的I/O指令中存放I/O端口地址;在做双字长 乘除法运算时,DX与AX一起存放一个双字长操作数,其中DX存放高16位数。 (2) 地址寄存器:一般用来存放段内的偏移地址。 SP(Stack Pointer)称为堆栈指针寄存器。在使用堆栈操作指令(PUSH或POP)对堆栈进行操作时,每执行一次进栈或出栈操作,系统会自动将SP的内容减2或加2,以使其始终指向栈顶。 BP(Base Pointer)称为基址寄存器。作为通用寄存器,它可以用来存放数据,但更经常更重要的 用途是存放操作数在堆栈段内的偏移地址。 SI(Source Index)称为源变址寄存器。SI存放源串在数据段内的偏移地址。 DI(Destination Index)称为目的变址寄存器。DI存放目的串在附加数据段内的偏移地址。 (3) 段寄存器:用于存放段地址 CS(Code Segment)称为代码段寄存器,用来存储程序当前使用的代码段的段地址。 CS的内容左移4位再加上指令指针寄存器IP的内容就是下一条要读取的指令在存储器中的物理地址。 DS(Data Segment)称为数据段寄存器,用来存放程序当前使用的数据段的段地址。 DS 的内容左 移4位再加上按指令中存储器寻址方式给出的偏移地址即得到对数据段指定单元进行读写的物理地址。 SS(Stack Segment)称为堆栈段寄存器,用来存放程序当前所使用的堆栈段的段地址。堆栈是存 储器中开辟的按“先进后出”原则组织的一个特殊存储区,主要用于调用子程序或执行中断服务程 序时保护断点和现场。 ES(Extra Segment)称为附加数据段寄存器,用来存放程序当前使用的附加数据段的段地址。附 加数据段用来存放字符串操作时的目的字符串。 (4) 控制寄存器 IP(Instmcdon Pointer)称为指令指针寄存器,用来存放下一条要读取的指令在代码段内的偏移地 址。用户程序不能直接访问IP。 FLAGS称为标志寄存器,它是一个16位的寄存器,但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