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抗酸染色+标本片
抗酸染色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抗酸染色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抗酸染色检查是一种用于检测酸杆菌的方法,特别用于检测结核杆菌。
它的原理是利用染色剂对细菌细胞壁中的酸性成分进行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细菌来进行检测。
具体方法包括:
1. 准备标本:收集待检的样本,如痰液、尿液等,可选择直接或间接涂片法。
2. 固定染色:将标本制成涂片,然后固定在加热后的玻璃片上,通常使用95%乙醇、甲醛等固定剂进行固定。
3. 染色处理:将固定后的标本涂片进行染色处理。
通常使用的抗酸染色法有神经酸染色法、济南中国红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等。
4. 洗涤:将染色后的标本涂片用清水洗涤,以去除多余染色剂。
5. 干燥:将洗涤后的标本涂片在空气中自然晾干。
6. 观察:将干燥的标本涂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通过放大镜放大视野,并使用油浸镜头进行观察,寻找染色后细菌的存在。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菌形态和染色情况,可以确定是否存在酸杆菌或结核杆菌等细菌。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结核病等疾病的感染。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五-抗酸染色与墨汁负染实验

二、墨汁负染色法
步骤
1.滴半滴墨汁于载玻片,取菌并混匀。 2.盖盖玻片(覆盖于菌液上,注意先将盖 玻片一边接触菌液缓缓斜放下,以免产 生气泡)。 3.先以低倍镜找好视野,再换高倍镜观 察。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结果观察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临床意义
新型隐球菌可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 炎症,最易侵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引 起慢性脑膜炎。
集菌法涂片应按“发现细菌”或“未发现细菌”报告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目的
墨汁负染色法观察新型隐球菌的 形态。
目 录 末页二、墨汁Fra bibliotek染色法原理
新型隐球菌的荚膜较厚,一般不 易着色,同时菌体折光性较强,用墨 汁负染色法可在黑色背景下看到透亮 的菌体。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材料
1.菌种 新型隐球菌 2.试剂 优质墨汁 3.其他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普通 光学显微镜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五
一、抗酸染色法 二、墨汁负染色法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目的
抗酸染色观察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原理
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胞壁脂质含量 较高,特别是其中大量分枝菌酸可影响 染料穿入。一旦着色后不易被盐酸酒精 脱色。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材料
结核病人的痰液标本、抗酸染色液 试剂盒、试管夹、玻片等。
墨汁负染色法可鉴别新型隐球菌。
目 录 末页
目 录 末页
方法
一、抗酸染色法
1.涂片制备
挑取痰液→在玻片上涂成痰膜(厚膜 片:取标本2-3次)
→干燥→固定。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二抗酸染色

抗酸染色法
将革兰氏高阳性细菌中的壁 酸 与背景染色分开,常用于 诊断 结核病和防治控制。
牛乳杆菌株的用途
抗酸染色中采用牛乳杆菌株 作为阳性 细胞壁酸标准菌, 以方便实验检测。
石蜡切片
为保证切片的纵向完整和平 面整齐, 采用质较软而黏稠 的石蜡先切得到小 块,再将 其切成0.3-10微米的块。
样本采集和处理
2. 涂层均匀度较差
可能是涂层次数不够多造成。
4. 样本质量差, 细胞数太小或涂片 太薄
不能达到有效检查的目的。
实验改进及展望
改进措施
我们将加强实验技术指导、提高实验室安全防 护意识,加强实验室管理和规范操作。若实验 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停止操作并及 时向教师报告。
进一步应用
可以将该方法拓展解放到环保、医药、食品行 业甚至其他应用领域中,为各个领域提供快速、 准确、高效的检测方法。
4. 脱色
加热固定涂片
加热条件
采用显微镜加热载玻片的方法固定涂 片,温度 不宜过高,保持载玻片不会破裂。
加热必要性
涂片制得后,用火炙置于Bunsen燃 气表面,使细菌细胞壁的脂质软化、 附于玻片 上,避免在染色过程中脱 落和变形。
脱色
脱色原理
抗酸染色中用稀硝酸脱除背景色, 使细菌时为红色或粉红色,背景为蓝色。
脱色方法
用70%的乙醇脱色涂片或用1%的酸酒 母进行脱色,然后用自来水将药液冲洗干 净,以去除 剩余的沉淀。
抗酸染色
1
染色需知
抗酸染色必须在导师指导下指导进行,
染色方法
2
操作过程必须严格遵循实验室安全规 范。
将脱色后的涂片置于第一草酸液中5-
10分钟后,绿青色背景逐渐淡化,然
微生物抗酸染色步骤

微生物抗酸染色步骤如下:
1. 准备试剂:选择合适的载玻片,用9%的冰醋酸溶液浸湿载玻片。
用无菌操作取瑞氏染液、美蓝染液、无菌生理盐水,分别滴加到染色槽中,确保每个槽中液体的高度占据染色槽的2/3。
2. 涂片:采取标本时,应使用无菌操作取少量标本放入无菌离心管中,加入少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振荡离心管使标本充分溶解。
用吸管吸取少量的溶解标本均匀涂布在载玻片上,注意应避免标本在载玻片上形成气泡。
3. 抗酸染色:用竹镊子将涂有标本的载玻片拿起来,先加入少量美蓝染液,盖上盖玻片,避免染液进入对下步观察产生干扰。
用同样方法加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洗去染液后,再滴加少量瑞氏染液,迅速用滤纸吸去多余染液。
4. 镜检观察:染色后,待染色液稍干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情况。
如果是抗酸阳性杆菌,则会被染成蓝色或淡蓝色;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则会被染成红色。
微生物抗酸染色主要用于区分抗酸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在结核病诊断和疫情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微生物的抗酸染色结果可能会因为菌种的差异而略有差异。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和染液的配制方法,以及涂片、染色和观察的技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抗酸染色 标本片 PPT课件

抗酸染色
材料: 标本:卡介苗 染液:石炭酸复红,3%盐酸酒精,美蓝 器具:同革兰氏染色
实验方法:
1、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3、油镜观察
抗酸染色步骤
1、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抗酸染色步骤
2、染色包括初染、脱色、复染三步。
初染
脱色
复染
冲洗
冲洗
石炭酸复红维持 3-5’ 3%盐酸酒精30 ’’ ~1’
冲洗
干燥
油镜观察
美蓝复染1 ’
三、抗酸染色结果
抗酸菌呈红色, 常堆积成团, 排列无序, 偶呈分枝状生长。 背景及非抗酸性细菌呈兰色。
涂片
干燥
固定
2、染色
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 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 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 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
2)脱色: 3%盐酸酒精脱色30’’~1’;用水冲洗。
3)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用水冲洗后用吸 水纸吸干。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内容
一、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抗酸染色法(操作)
二、标本片观察: (钩体 、白色念珠菌,曲霉、枯草芽胞杆菌、)
目的要求
掌握抗酸染色技术 掌握钩体,白色念珠菌、曲霉、枯草杆
菌基本形态
一、抗酸染色原理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 它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 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 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 抗酸染色。
实验九抗酸染色.ppt.ppt

准备
细菌:卡介苗 染液:抗酸染液(2套/室) 其它:载玻片(1张/人)、结核分枝杆菌示教片(1张/
人) 痰标本 8盒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 的变化资料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交通建运设输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开胥平各庄铁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
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答案] A
[题组冲关]
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
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2.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动了经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
时
代潮流
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
(1)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辛亥
革命
爆发,随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
华
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
进
程的里程碑。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 一
实验九抗酸染色.ppt.ppt

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 响
(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 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 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 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 会生活。
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
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
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
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 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 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 三项表述都有错误。 答案:A
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
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答案] A
[题组冲关]
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
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时
代潮流
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
(1)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
民生”三民主义,成为以后辛亥革命
的
指导思想。
(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抗酸染色方法对细菌染色的效果,并分析其原理。
实验原理:
抗酸染色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在染色过程中可以抵抗酸脱色剂的侵蚀,可以将细胞内的染色物质染上一种特定的颜色,而不会被酸脱色剂去除。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细菌和酸性细胞壁的染色。
实验步骤:
1. 备好细菌培养物样本,使用棉签或细菌环将培养物涂抹在玻璃片上。
2. 将玻璃片固定在火焰上预热的载玻片架上。
3. 将预热的染色盘中加入大量的抗酸染色液(如抗酸红染色液)。
4. 将玻璃片悬浸在染色液中,静置5-10分钟。
5. 将玻璃片从染色液中取出,并用水轻轻冲洗。
6. 在玻璃片上滴加少量脱色剂,静置片刻。
7. 再次用水轻轻冲洗玻璃片。
8. 留干后,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载片上,并加一滴显微镜油。
9. 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染色效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染色结果,可以发现染色后的细菌染色部分呈现出红色或其他指定的颜色,而未染色的部分则保持原始的无色状态。
这说明抗酸染色方法对细菌染色效果好,并能够稳定染色部分的颜色,不容易被脱色剂去除。
抗酸染色的原理是在染色过程中,染色物质与细菌细胞结构之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使得染色物质不易被酸脱色剂去除。
这种染色方法主要适用于带有酸性细胞壁的细菌,如革兰氏阳性菌。
实验结论:
抗酸染色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细菌染色方法,能够在细菌细胞内染色,并且对染色部分有良好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物质与细菌细胞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使得染色物质不易被脱色剂去除。
抗酸染色方法主要适用于带有酸性细胞壁的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钩体
枯草杆菌 曲霉
白色念珠菌
钩端螺旋体
类炭疽(枯草杆菌)
炭疽杆菌
曲霉
实验报告
绘制抗酸染色结果镜下图 绘制四张标本片镜下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教研室
2011年12月
实验内容
一、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抗酸染色法(操作) 二、标本片观察: (钩体 、白色念珠菌,曲霉、枯草芽胞杆菌、)
目的要求
掌握抗酸染色技术 掌握钩体,白色念珠菌、曲霉、枯草杆
菌基本形态
一、抗酸染色原理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 它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 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 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 抗酸染色。 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 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当再加 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 景中的物质为兰色。
3%盐酸酒精30 ’’ ~1’
冲洗
干燥
油镜观察
三、抗酸染色结果
抗酸菌呈红色, 常堆积成团, 排列无序,
偶呈分枝状生长。
背景及非抗酸性细菌呈兰色。
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 2、菌种管摇匀后取菌 3、涂片均匀 4、初染加热维持3~5分钟,勿沸腾烧干 5、冷却后冲洗 6、油镜下从视野中找红色抗酸菌
二、标本片观察
干燥
固定
2)脱色: 3%盐酸酒精脱色30’’~1’;用水冲洗。
3)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用水冲洗后用吸 水纸吸干。
3、油镜观察
抗酸染色步骤
1、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抗酸染色步骤
2、染色包括初染、脱色、复染三步。
初染 脱色 复染
冲洗
石炭酸复红维持 3-5’
冲洗
美蓝复染1 ’
抗酸染色
材料:
标本:卡介苗
染液:石炭酸复红,3%盐酸酒精,美蓝
器具:同革兰氏染色
实验方法:
1、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涂片 2、染色
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 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 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 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