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新版.pdf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实习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实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细菌、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特性,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分布、分类、形态、生理、致病和免疫等方面的科学。
实验中,通过观察细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研究其生理特性,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菌、病毒样本,染色剂,培养基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箱,接种环,镊子,无菌棉拭子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观察:(1)制备细菌涂片;(2)革兰染色;(3)显微镜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2. 病毒观察:(1)制备病毒样本涂片;(2)荧光染色;(3)显微镜观察,记录病毒形态、大小等特征。
3. 细菌生理特性研究:(1)接种细菌于不同培养基;(2)置于培养箱中培养;(3)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4. 病毒复制与感染实验:(1)接种病毒于细胞培养液;(2)观察细胞病变情况;(3)记录病毒复制、感染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观察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呈紫色,菌体较大,排列紧密;革兰阴性菌呈红色,菌体较小,排列疏松。
2. 病毒观察结果:通过荧光染色,发现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为100-300纳米。
病毒粒子结构清晰,荧光染色剂使其发出绿色荧光。
3. 细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各异。
例如,大肠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较大菌落,颜色为红色;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较小菌落,颜色为金黄色。
4. 病毒复制与感染实验结果:病毒接种于细胞培养液后,细胞出现病变现象,如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膜破裂等。
通过观察病毒复制、感染过程,可以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对细菌、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 含量[实验材料]: 打孔器(1)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 5 °C ,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 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 而又不流失。
(2) 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 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 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 于37 °0恒温箱中2 4小时,观察沉淀环。
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 致敏乳胶抗原、抗HCG 血清、载实验一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试验步骤]: [实验结果]: (沉淀环直径) 测量沉淀环直径:毫米[实验分析]玻片等[试验步骤]:(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 —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 — 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
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 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沉淀反应[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含量【实验材料】: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玻片、毛细管移液管打孔器【试验步骤】:(1)将溶解的离子琼脂冷却至450℃,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而又不流失。
(2)琼脂被固化并制成凝胶板,然后在适当的距离穿孔。
(3)将待测可溶性抗体滴入孔中。
(4)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于在370C培养箱中观察沉淀环24小时。
[实验结果]:(沉淀环直径)测量沉淀环直径:mm。
[实验分析]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色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当抗原相遇时,以适当的比例形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第1页,共6页实验二【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致敏乳胶抗原、抗hcg血清、载玻电影等[试验步骤]:(1)做一张幻灯片,在左右两边做标记。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关于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孕妇尿液中hCG含量显著升高。
尿液中的hCG与添加的抗hCG结合,消耗抗hCG,使添加的hCG乳胶抗原不再与抗hCG结合,乳胶抗原无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物学实验报告微⽣物实验报告盐⽔或⾎清内,混合均匀。
四、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1.洗⼿前后对⽐:图1.1甲⼄洗⼿前后图1.2 丙丁洗⼿前后空⽓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实验室内,暴露在⼿机下):图1.3 空⽓的细菌学检查结果CFU/m3 = 50000N÷AT=50000×13×(3.14×3.5cm2)×40/m3=1118/m3图2.1甲,⼄→脓汁标本→营养琼脂平板图3.1四种菌落在斜⾯培养基上⽣长情况右左向右依次为⾦黄,⽩⾊,紫⿊,粉红菌苔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图4.1脓汁菌苔(左边为⾦黄⾊菌苔,右图为⽩⾊菌苔)图4.2粪便菌苔(左图为紫⿊⾊菌苔,右图为粉红菌苔)镜下观察:⽤普通平板,从浓汁标本中分离得到黄⾊、⽩⾊两种菌落,这两株细菌,显微镜油镜下均为G+球菌,排列不规则,呈葡萄串状,是典型的葡萄球菌。
结合菌落⾊素,这两株葡萄球菌可能是⾦黄⾊葡萄球菌和⽩⾊葡萄球菌。
⽤伊红美蓝平板,从粪便标本分离、获得紫⿊⾊和粉红⾊半透明两种菌落。
紫⿊⾊菌落可能是能分解乳糖的⾮致病菌⼤肠埃希菌。
粉红⾊菌落是不能分解乳糖的致病菌。
显微镜下,均为G-杆菌,散在排列,从形态上不能鉴别是什么细菌。
5、液体培养基接种图5.1液体培养基接种结果从左⾄右分别为:(①黄⾊细菌②⽩⾊细菌③紫⿊⾊细菌④粉红⾊细菌)6.细菌的⽣化试验等:(1)半固体穿刺接种法图6.1半固体穿刺图6.2糖发酵实验结果图.从左⾄右分别为:(①紫⿊→葡萄糖②紫⿊→乳糖③粉红→葡萄糖④粉红→乳糖)编号菌苔糖发酵管反应现象结果描述符号甲紫⿊①糖发酵管变黄⾊有⽓泡分解X糖产酸⼜产⽓⊕⼄紫⿊②糖发酵管变黄⾊有⽓泡分解X糖产酸⼜产⽓⊕丙粉红③糖发酵管变黄⾊⽆⽓泡分解X糖产酸不产⽓+ 丁粉红④糖发酵管仍紫⾊⽆⽓泡分解X糖不产酸不产⽓- +:产酸或阳性⊕:产酸产⽓ -:阴性紫⿊细菌微型发酵关内液体变黄,产⽣⽓泡,⽓泡的⾼度分别为10mm和17mm,说明紫⿊⾊菌苔既分解葡萄糖也分解乳糖,产酸产⽓;粉红细菌只分解葡萄糖,不产⽓,不分解乳糖。
医学微生物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对其功能的评估,了解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实验方法:1. 细菌和真菌的分离与培养我们通过从患者样本中采集细菌和真菌,并将其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中。
培养基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微生物需求进行,如营养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丙酮酸琼脂平板等。
然后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氧气条件下进行培养。
2. 微生物的鉴定与鉴定方法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以及进行生化试验等,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初步鉴定。
进一步,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如PCR、测序等,对微生物进行准确的鉴定。
还可以利用培养物对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药敏试验,以确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3. 微生物在医学中的应用微生物在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感染病的诊断中,微生物的鉴定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非常重要。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制药工业,如利用细菌生产抗生素、利用真菌生产泌尿生殖系统药物等。
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工业,如利用益生菌制造发酵食品。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成功分离了多种不同的细菌和真菌。
通过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我们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通过进行生化试验,我们确定了它们的一些特性,如氧化酶、内切酶等。
在进一步的鉴定中,我们使用了PCR技术,并与数据库中的标准菌株进行比对,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讨论:微生物的鉴定对于诊断和治疗感染病非常重要。
通过对已知的微生物菌株进行鉴定,我们可以提前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同时,对微生物的鉴定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传播,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此外,在医学领域以外,微生物还有其他的应用价值。
例如,微生物在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抗生素等药物的生产效率,从而满足人们对于药物的需求。
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中,如通过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处理废水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微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一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一、目的:1.学习制备培养基平板的方法,了解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2.用实验证明生活中存在各种微生物,并学会菌落的观察统计。
二、原理:微生物的分布广泛,而肉眼却无法看到,因此我们常常忽略它们的存在。
通过制备无菌培养基平板,我们可以接种各种物质中的微生物,使它们在培养基上生长增殖为肉眼可见的菌落,从而观察其菌落形态,鉴别其种类。
三、材料:已灭菌培养基、无菌培养皿、酒精灯。
四、实验步骤:1.制备培养基平板:在点燃的酒精灯火焰附近打开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并灼烧瓶口。
用另一只手在火焰旁边打开无菌培养皿,将适量培养基缓缓倾倒入培养基后合盖,将培养基缓慢放在桌面过程中不能震荡。
静置冷却。
2.接种:(1)取一套培养基平板,打开皿盖,20分钟后盖好皿盖并注明处理方式,写明组别及时间。
(2)取一套培养基平板,打开皿盖,用手指轻触培养基滑动后盖好皿盖并注明处理方式,写明组别及时间。
(3)取一套培养基平板,打开皿盖,将衣服袖口在培养基上方抖动半分钟后盖好皿盖并注明处理方式,写明组别及时间。
(4)取一套培养基平板,用镊子拔下一根头发,打开皿盖,将头发压在培养基上后盖好皿盖并注明处理方式,写明组别及时间。
(5)取一套培养基平板,不做任何处理,注明为对照,以“CK”表示。
3.将所有培养皿倒置,于28℃温箱中培养一周,观察结果。
五、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经观察整理如下表所示:培养皿号菌落数菌落类型菌落大小(单位:cm)菌落形态表面干湿颜色边缘菌落种类数1手145 1 0.55 丝状干白色不规则 42 0.70 圆形湿米黄色不规则3 0.40 圆形湿肉色完整2衣服150 1 0.39 丝状干白不规则92 1.3 圆形干白丝状3 0.6 纺锤湿黄完整3空气53 1 1.2 丝状干中青外白丝状92 1.5 不规则干白不规则3 0.4 圆形湿中黄完整4头发细菌沿头发长成菌苔,无法分辨菌落及数目。
5、CK 0 123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衣服和手的菌落数接近,而衣服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多。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盐水或血清内,混合均匀。
四、结果与讨论(一)实验结果1.洗手前后对比:图1.1甲乙洗手前后图1.2 丙丁洗手前后空气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实验室内,暴露在手机下):图1.3 空气的细菌学检查结果CFU/m3 = 50000N÷AT=50000×13×(3.14×3.5cm2)×40/m3=1118/m32.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1 )脓汁标本在普通平板上有黄色、白色两种菌落,菌落的色素是脂溶性的,是细菌本身的颜色。
菌落直径2mm左右、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透明。
(2 )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紫黑色、淡粉红色两种菌落,菌落色素是水溶性的,不是细菌本身的颜色,紫黑色菌落具有金属光泽、大而隆起、不透明的菌落,菌落直径2〜3mm;粉红色菌落淡粉红色,半透明,直径1〜2mm.(3)从四张平板画线的结果上来看,四张均有不足,得不到特别典型的菌落。
第一二张脓汁的营养琼脂平板,前面两区涂抹太密集,而板的其他部位未充分利用,得不到十分明显的菌落。
第三粪便的平板涂布时,用力过大划破平板,而第四张粪便的平板第一区太稀疏,未充分利用平板,故在培养后未见到数量较少的粉红菌落,原因是初次划线时,力度与划线的密度均未能很好地掌握,动作不熟练,不能连续划线。
图2.1甲,乙→脓汁标本→营养琼脂平板图2.2丙,丁→粪便标本→伊红美蓝平板3.细菌的纯培养:在斜面培养基上得到四种菌体的纯培养标本,从普通平板上挑取的金黄色或白色菌落接种的斜面,菌苔的颜色,还是原来菌落的颜色,金黄色或白色。
从伊红美蓝平板上挑取的紫黑色或粉红色菌落接种的斜面,菌苔已经没有原来菌落的颜色。
菌苔灰白色、表面湿润、光滑、前者不透明,后者透明。
图3.1四种菌落在斜面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右左向右依次为金黄,白色,紫黑,粉红菌苔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图4.1脓汁菌苔(左边为金黄色菌苔,右图为白色菌苔)图4.2粪便菌苔(左图为紫黑色菌苔,右图为粉红菌苔)镜下观察:用普通平板,从浓汁标本中分离得到黄色、白色两种菌落,这两株细菌,显微镜油镜下均为G+球菌,排列不规则,呈葡萄串状,是典型的葡萄球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报告题目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成绩年级专业实验者学号组号小组成员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长的基本营养条件以及培养基的种类。
2. 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3.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4. 掌握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5. 掌握油镜的正确使用。
6. 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以及革兰氏染色法。
7. 熟悉几种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的名称、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用途。
8. 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用途。
9.掌握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原理及应用。
10.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方法、方法、结果观察与判断。
二、实验器材1.药品与试剂:营养琼脂粉、营养肉汤粉、半固体琼脂粉、蒸馏水、脓汁标本、粪便标本、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斜面培养基管、液体培养基管、半固体培养基管、结晶紫染液(第1液)、卢戈氏碘液(第2液)、95%酒精(第3液)、稀释石炭酸复红(第4液)、香柏油、二甲苯、葡萄糖发酵微量管、乳糖发酵微量管、兔血浆、生理盐水、诊断血清、Muller-Hinton琼脂平板、青霉素滤纸片、链霉素滤纸片、庆大霉素滤纸片2. 器材:1500W电炉、天平、称量纸、药勺、三角烧瓶、量筒、试管、刻度吸管、洗耳球、棉塞、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试管筐、尺、平皿、酒精灯、电炉、接种环、接种针、染色架、吸水纸、擦镜纸、打火机、笔、显微镜、小砂轮、载玻片、镊子、试管刷、冰箱、恒温培养箱三、方法与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称量干粉培养基(g)水量(ml) 煮沸(次)分装(ml) 备注营养琼脂11.4 300 2瓶,500ml 锥形瓶,平板营养琼脂 2.9 75 3 515支,中试管,斜面营养肉汤 1.1 50 1 1 15支小试管,液体半固体琼脂 1.7 60 3 3 15支,小试管,高层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集中放在试管筐里,然后罩上硫酸纸、牛皮纸,用橡皮筋扎好→放入讲台边的灭菌桶或灭菌筐内→送到髙压蒸汽灭菌室→灭菌(用于倒平板的培养基不用加热溶解,摇匀即可)2、细菌的分离培养平板划线分离法甲→脓汁标本→营养琼脂平板(黄色)乙→脓汁标本→营养琼脂平板(黄色)丙一粪便标本一伊红美蓝平板(紫色)丁一粪便标本一伊红美蓝平板(紫色)方法:(1)右手拿接种环(如握笔式),烧灼灭菌,欲伸入试管内的接种环杆部分亦要迅速通过火焰2~3次,以杀灭其表面细菌;(2)左手握住盛有标本的试管的下端,右手以无名指、小指与手掌在火焰旁拔出试管棉塞并挟住之,将管口迅速通过火焰三次灭菌;(3)立即将已灭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试管内,沾取标本(或菌液)一环,试管口火焰灭菌后塞好棉塞; (4)左手斜持平板,略开盖,在酒精灯火焰左前方约5~6cm处,将接种环上的菌液涂抹于平板表面的边缘部分;(5)烧灼接种环,冷却后,从原涂抹部分开始,连续平行划线,每次只划平板的1/4~1/5,划毕后接种环再经火焰灭菌,冷却后用同样方法在平板其余部分划线,每次划线要与前次划线重叠1-3条,共计3^次(区);(6)接种完毕,将接种环烧灼灭菌后方可放下;(7)将培养皿倒置,37°C 培养34小时后,观察结果。
3、细菌的纯培养斜面接种分工甲→普通平板→黄色菌落→1支斜面乙→普通平板→白色菌落→1支斜面丙→EMB平板→紫黑菌落→1支斜面丁→ EMB平板→粉红菌落→1支斜面方法:接种环→套住菌落→轻刮取菌→接种环取菌后,伸入斜面底部,自下向上先拉→条细菌接种线→再伸入底部,自下向上,作蜿蜒划线→细菌涂布接种在斜面培养基的表面→斜面正面上2/3作标记:组号、颜色→收集平板-灭菌桶内(平板底部朝下,盖朝上放置)→速送灭菌室→高压蒸汽灭菌→洗刷。
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涂片→干燥→固定→染色(1)涂片→干燥→固定甲→黄色,紫黑。
乙→白色,粉红。
丙→黄色,紫黑。
丁→白色,粉红。
方法:涂片:①接种环取盐水3ulX2滴,水滴间距小于2cm;②取菌苔少许(1mm小菌落半个)与盐水混勻,涂成大于lcm2;③涂毕→环移至涂膜中央侧立,待环内菌膜破裂,接种环烧灼灭菌。
→干燥→固定:手持载玻片→端,涂膜朝上,两个涂膜快速通过火焰外层3次,时间2?3秒钟。
(2)革兰染色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初染1分钟→水洗→卢戈碘液→媒染1分钟→水洗→ 95%乙醇→脱色约20秒钟—7尺洗—稀释品红—复染1分钟—水洗—吸干,镜检。
油镜使用方法:10X物镜—看清标本—滴加香柏油—100X油镜—浸泡油中→模糊物象→细调节调焦,观察物像→记录结果→关闭电源→擦镜纸拭去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乙醇和乙醚(7:3)混合液擦拭→擦镜纸擦拭油镜。
5、液体培养基接种(肉汤接种)甲→黄色,乙→白色,丙→紫黑,丁→粉红。
方法:(1)接种环斜面取菌,在靠近液面的管壁上,上下研磨接种;(2)在管壁上,将接种环内的菌膜拍破。
退出接种环,烧灼灭菌;(3)标记:组号,颜色6、细菌的生化试验等a.细菌的糖发酵试验甲—紫黑菌苔—①葡萄糖乙—紫黑菌苔—②乳糖丙→粉红菌苔→③葡萄糖丁→粉红菌苔→④乳糖方法:①用砂轮在糖发酵管液面上方2?3cm处切割,然后,向切口外侧分离掰断,管口烧灼灭菌。
②接种针斜面取菌,伸入培养基内,在管壁上,上下研磨接种。
③退出接种针,烧灼灭菌。
④管口朝向相同,放置在平皿内。
b.抗菌素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甲→黄色菌液乙→白色菌液丙→紫黑菌液丁→粉红菌液方法:①先取→环菌液;②沿平板直径拉一条细菌接种线;③再取一环菌液;④旋转平板90度角,拉另一条接种线,使两条细菌接种线呈“十字形”;⑤然后在平板上半部,作连续来回密集划线,每次划二分之一平板;⑥旋转平板90度角,二次密集划线;⑦旋转平板90度角,三次密集划线;⑧旋转平板90度角,四次密集划线;⑨设三点,呈等边三角距离;⑩点距离平板边缘约15mm;?作标记:青、先、庆;?镊子尖嘴朝下,夹取相应药物纸片的边缘,平贴在已设定的位置上,轻轻按压纸片。
c.血浆凝固酶试验兔血浆+黄色,白色方法:①取二滴兔血浆(rabbit plasma)置于洁净的玻片上。
②分别用接种环取白色和黄色菌苔(约2?3个菌落的菌量)与血浆研磨混合成直径8?10mm的一层薄菌膜,立即观察结果。
③菌液出现明显凝块者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d.半固体穿刺接种法甲→白色乙→金黄色丙→紫黑丁→粉红方法:①接种针斜面取菌,从半固体中心,垂直刺入,到达培养基底部5分之4处,再循原来的路线,退出接种针;②管口、接种针经火焰烧灼灭菌;③标记:组号,颜色。
7、细菌的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玻片凝集试验方法:(1)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张,将磨面近端设为对照区,滴加生理盐水15ul。
远端设为试验区,滴加福氏志贺菌诊断血清15ul; (2)用接种环分别取粉红色菌苔,约2个小菌落的菌量,研磨于盐水或血清内,混合均匀。
四、结果与讨论(一)实验结果1.洗手前后对比:图1.1甲乙洗手前后图 1.2 丙丁洗手前后空气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实验室内,暴露在手机下):图1.3 空气的细菌学检查结果CFU/m3 = 50000N÷AT=50000×13×(3.14×3.5cm2)×40/m3=1118/m32.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1 )脓汁标本在普通平板上有黄色、白色两种菌落,菌落的色素是脂溶性的,是细菌本身的颜色。
菌落直径2mm左右、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透明。
(2 )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紫黑色、淡粉红色两种菌落,菌落色素是水溶性的,不是细菌本身的颜色,紫黑色菌落具有金属光泽、大而隆起、不透明的菌落,菌落直径2?3mm;粉红色菌落淡粉红色,半透明,直径1?2mm.(3)从四张平板画线的结果上来看,四张均有不足,得不到特别典型的菌落。
第一二张脓汁的营养琼脂平板,前面两区涂抹太密集,而板的其他部位未充分利用,得不到十分明显的菌落。
第三粪便的平板涂布时,用力过大划破平板,而第四张粪便的平板第一区太稀疏,未充分利用平板,故在培养后未见到数量较少的粉红菌落,原因是初次划线时,力度与划线的密度均未能很好地掌握,动作不熟练,不能连续划线。
图2.1甲,乙→脓汁标本→营养琼脂平板图2.2丙,丁→粪便标本→伊红美蓝平板3.细菌的纯培养:在斜面培养基上得到四种菌体的纯培养标本,从普通平板上挑取的金黄色或白色菌落接种的斜面,菌苔的颜色,还是原来菌落的颜色,金黄色或白色。
从伊红美蓝平板上挑取的紫黑色或粉红色菌落接种的斜面,菌苔已经没有原来菌落的颜色。
菌苔灰白色、表面湿润、光滑、前者不透明,后者透明。
图3.1四种菌落在斜面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右左向右依次为金黄,白色,紫黑,粉红菌苔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图4.1脓汁菌苔(左边为金黄色菌苔,右图为白色菌苔)图4.2粪便菌苔(左图为紫黑色菌苔,右图为粉红菌苔)镜下观察:用普通平板,从浓汁标本中分离得到黄色、白色两种菌落,这两株细菌,显微镜油镜下均为G+球菌,排列不规则,呈葡萄串状,是典型的葡萄球菌。
结合菌落色素,这两株葡萄球菌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用伊红美蓝平板,从粪便标本分离、获得紫黑色和粉红色半透明两种菌落。
紫黑色菌落可能是能分解乳糖的非致病菌大肠埃希菌。
粉红色菌落是不能分解乳糖的致病菌。
显微镜下,均为G-杆菌,散在排列,从形态上不能鉴别是什么细菌。
5、液体培养基接种图 5.1液体培养基接种结果从左至右分别为:(①黄色细菌②白色细菌③紫黑色细菌④粉红色细菌)6.细菌的生化试验等:(1)半固体穿刺接种法图6.1半固体穿刺结果观察及讨论:表1.动力试验结果菌苔半固体实验紫黑细菌 1 +紫黑细菌 2 +粉红细菌 1 -粉红细菌 2 -+:阳性 -:阴性1、紫黑细菌1和2细菌自接种部位向四周移动、扩散生长,培养基略微呈毛刷状或云雾状混浊状态,表明其有鞭毛。
结合其他组的结果,我们认为紫黑菌苔应当是动力阳性的。
2、粉红细菌菌苔均沿着直线生长,可看出其无鞭毛。
(2)细菌的糖发酵试验图6.2糖发酵实验结果图.从左至右分别为:(①紫黑→葡萄糖②紫黑→乳糖③粉红→葡萄糖④粉红→乳糖)编号菌苔糖发酵管反应现象结果描述符号甲紫黑糖发酵管变黄色有气泡分解X糖产酸又产气⊕乙紫黑糖发酵管变黄色有气泡分解X糖产酸又产气⊕丙粉红糖发酵管变黄色无气泡分解X糖产酸不产气+ 丁粉红④糖发酵管仍紫色无气泡分解X糖不产酸不产气- +:产酸或阳性⊕:产酸产气 -:阴性紫黑细菌微型发酵关内液体变黄,产生气泡,气泡的高度分别为10mm和17mm,说明紫黑色菌苔既分解葡萄糖也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粉红细菌只分解葡萄糖,不产气,不分解乳糖。
(3)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图6.3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表3各菌抑菌圈直径(mm)表菌苔青霉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金黄色354232白色282134紫黑— 3027粉红— 3530表4.药敏试验结果分析青霉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金黄色+ + +白色±± +紫黑 - + +粉红 - + +-:耐药±:中度敏感 +:敏感金黄细菌对青霉素敏感,对头孢曲松敏感,对庆大毒素敏感白色细菌对青霉素中度敏感,对头孢曲松中度敏感,对庆大毒素敏感紫黑细菌对青霉素耐药,对头孢曲松敏感,对庆大毒素敏感粉红细菌对青霉素耐药,对头孢曲松敏感,对庆大毒素敏感(4)血浆凝固酶实验结果:图6.4白色(左)与金黄色(右)菌苔1、白色菌苔不发生凝块,容易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