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萨满文化(1)

萨满文化(1)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是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满、蒙、鄂伦春、鄂温克、达罕尔、赫哲、锡箔、裕固、维吾尔、柯尔克孜、哈萨克、朝鲜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及世界北方民族共同创造和传承的古老文明,它是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英雄崇拜等原始信仰为基础而发展演进为囊括原始宗教、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体育、天文、地理、医学、交通、渔猎、畜牧、采集、窖藏等众多领域的文化形态,具有综合性的历史文化价值。

百余年来,萨满文化对于人类文化的认识价值,为世界各国学者所认同与瞩目,其影响已远远超越了地域范围,成为国际人文科学的热门学科。

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这一传统文化形态在一些国度中受到强烈冲击,迅速更易,多已成为历史陈迹。

而中国还有许多活态萨满文化遗存,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备受国际关注,被誉为萨满文化的活化石。

因此我国东北、内蒙古、西北等萨满文化分布区,已成为国际萨满文化研究领域的田野考察基地。

自然崇拜是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江河、林木草石等自然力的崇拜。

自然崇拜观念是图腾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等宗教观念的基础,呈现在萨满文化的各种祭礼中。

祖先崇拜是萨满文化的重要信仰观念之一。

族人通过祭礼,唤请祖先守护神,为氏族祈求平安、健康、幸福、丰收。

以下是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牧情谷的萨满民俗馆的图腾雕塑。

长白山神 蛙神
熊神 平安神
蟒神 雷神
牧情谷萨满民俗馆。

萨满民俗文化演讲稿范文

萨满民俗文化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话题——萨满民俗文化。

萨满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财富,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我将从萨满文化的起源、特点、价值以及传承与发展等方面,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萨满民俗文化的演讲。

一、萨满文化的起源萨满文化起源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萨满教就已经在我国北方民族中流传。

萨满文化以祭祀、驱邪、治病、占卜为主要内容,是古代北方民族的精神支柱。

二、萨满文化的特点1. 神秘性:萨满文化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萨满教徒在祭祀、治病、占卜等活动中,常常借助神秘的力量,与神灵沟通。

2. 传承性:萨满文化具有强烈的传承性,一代又一代的萨满传承者,将萨满文化传承下去。

3. 民族性:萨满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各民族萨满文化在内容、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各自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精神追求。

4. 实用性:萨满文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萨满教徒在祭祀、治病、占卜等活动中,为民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三、萨满文化的价值1. 历史价值:萨满文化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文化价值:萨满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内涵,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3. 宗教价值:萨满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研究我国古代宗教信仰、宗教仪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 社会价值:萨满文化在古代北方民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古代北方民族的社会组织、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萨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加强萨满文化的传承:我们要加强对萨满文化的传承,培养一批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萨满传承者,将萨满文化发扬光大。

2. 挖掘萨满文化的内涵:我们要深入挖掘萨满文化的内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萨满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神秘的萨满神秘的“跳大神”

神秘的萨满神秘的“跳大神”

神秘的萨满神秘的“跳大神”“跳萨满”是满族传统宗教萨满教的一种祭祀形式,民间俗称“跳大神”。

3年前,沈阳故宫博物院在国内首次举办了《清代萨满教祭祀展》,展览出几十件罕见实物和大量图片,向观众揭示了神秘的萨满文化。

满族入关前,凡祭祀必“跳萨满”。

入关后也未放弃萨满祭祀的古俗,乾隆年间还颁行了《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使萨满祭祀更加规范化、典制化。

此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成为清代“国祭”,与其他国之大典并行不悖。

选择萨满有说头萨满,据说是通古斯语的汉语音译,是“知晓”的意思。

萨满文化是以萨满教的宗教仪式为核心的文化,是中国北方原始文明的核心。

萨满文化作为古代文化的集合体,几乎囊括了北方人类宗教、历史、经济、婚姻制度、文学、艺术、体育、民俗等各方面的文化成就。

其代表内容有萨满歌谣、萨满舞蹈和萨满造型艺术(包括绘画、剪纸、刺绣等)。

萨满非世袭,上一代萨满死后相隔数年后,产生出下一代萨满。

新萨满被认为是上一代萨满的“神灵”选择的。

因而婴儿出生时未脱胞胎者、神经错乱者、久病不愈者,都被认为是当萨满的征兆。

学习当萨满者,要学会祭神的祷词,熟悉萨满宗教活动的内容。

最后考试时,跳得神志不清,才被认定这是萨满“神灵”已附体,这才取得进行宗教活动的资格。

萨满必须有“神帽”、“神衣”、“神鼓”等一套用具。

“神帽”以铜条或铁条为帽架,帽顶前侧有一只铜制的鹰,后侧是两根铜制鹿角,角叉的多少表明萨满的品级。

“神衣”是紧身对襟长袍,一般用鹿皮制作,周身上下缀有铜镜、小镜、腰铃等。

下身后侧是飘带。

“神鼓”以板条做鼓边,用山羊皮、小牛皮或狍皮做鼓面。

萨满跳起“神”来。

有节奏地敲“神鼓”,大小铜镜和腰铃相击作响,飘带四飞,俨然如沙场上的勇士。

萨满在鼓声中疯狂一直以来,许多人认为萨满就是装神弄鬼。

他们穿上奇奇怪怪的衣服,说些听上去完全不着边际的话或唱着舞着跳着,有时还喝鸡血或吃生肉,很吓人。

实际上,“跳大神”就是萨满的正常工作。

萨满的“跳神”一般在三种情况下进行:一是为人治病;二是教新萨满;三是举行祭祀仪式。

中国萨满教文化的发展及其现代传承

中国萨满教文化的发展及其现代传承

中国萨满教文化的发展及其现代传承萨满教是一种古老的信仰体系,起源于北亚地区。

它成为了雷电之神、天后之神、冥界之神、守护神等神灵的信仰。

在中国地区,萨满教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萨满教文化也经历了多次转变和演变,但仍然能够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下去。

古代中国萨满教文化的发展中国萨满教文化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萨满教被认为是一种与自然力量密切相关的信仰体系。

人们相信,自然界里的万物都拥有着生灵,而这些生灵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式和咒语来进行神格化崇拜。

萨满教的先知则认为,神灵在世界的不同层面上具有不同的能力和属性,这些能力和属性可以通过不同的祭祀方式得以呈现。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萨满教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宗教场合中。

例如,萨满教往往被用于天地祭祀、土地祭祀、家族祭祀和神祇祭祀等层面。

同时,萨满教也被视为历史上很多神话和传说的依据,这些神话和传说往往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尽管萨满教在古代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萨满教逐渐被其他宗教所取代。

例如,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外来宗教在中国的传入,使得萨满教文化逐渐式微。

但实际上,萨满教文化的精神内核却被部分人民所保留和传承下来。

现代中国萨满教文化的传承现代中国萨满教文化的传承,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是通过萨满教遗址和文献的挖掘和整理,来重建和振兴萨满教文化的基础。

例如,政府出资支持的朝鲜族萨满教祭司衍生项目、内蒙古赤峰市的萨满教遗址挖掘等等都是大力推动萨满教文化重建的好的实践。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现代宗教的传承和创新,将萨满教文化融入现代社会中,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

例如,情景再现式的萨满教祭祀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传统文化保护项目等等,都是现代萨满教文化传承的一种新的形式。

通过这些实践的开展,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和理解萨满教文化,同时为它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浅谈萨满文化的发展及价值体现

浅谈萨满文化的发展及价值体现

浅谈萨满文化的发展及价值体现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文化形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民族文化元素的不可替代性。

一种民族文化能够被认可以及传承下来必有其独特的原因以及审美价值。

本文将对萨满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萨满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在当今这个文化形式多变的时代,依然被关注与研究,必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萨满文化;区域文化;价值;宗教信仰当今社会已经被各种新的文化形式所主导,但民族文化仍然没有被遗忘,反而逐渐被关注,民族文化的符号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萨满文化是我国北方广为流传的一种民族文化,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形态,是一种带有独特文化气息的民族文化形式。

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形式,源于原始氏族社会,具有悠长的历史,萨满文化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形式以及独特的地域特色,可说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1 萨满文化的发展萨满文化在原始氏族社会产生,繁荣于母系氏族社会,经过历史的渲染与打磨,仍然保有原始的形态以及文化内涵,萨满文化是对当时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民族精神的完美体现,因此决定了它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萨满文化是一种宗教信仰与生活方式相融合的民族文化,并且以氏族文化为主体融入当时的生活方式,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萨满文化遍布北欧、北美、非洲以及亚洲中北部等地,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文化现象,在我国北方萨满文化痕迹较为明显,并对北方民族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起着深远影响。

即使在当代多变的社会文化形态中,北方很多民族的生活中还具有萨满文化的符号。

萨满文化在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洗礼之后,其文化符号仍然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与地域特征。

这是对萨满文化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充分体现。

萨满文化具有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等显著特征,其内容及其丰富,萨满文化的独特符号有着深刻的文化含义,并且具有文化象征意义。

人类将自然界的现象予以主观思想的认知与联想。

萨满文化为人类的平安健康而服务。

萨满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是萨满文化的物化标记,其中每一个符号都带有当时的信息,体现了萨满教神奇的观点与信仰,表达了祖先对自然界以及生活的美好愿望。

对萨满文化的认识、保护与传承

对萨满文化的认识、保护与传承

浅谈对萨满文化的认识、保护与传承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

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如何使传统与现代相接续,并挖掘这些民俗文化与当下生活的联系与意义,如何让更多的普通人真正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远意义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萨满文化;认识;保护;传承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74-01随着非物质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对非物质文化的普查工作中,我们涉及到萨满神调这个项目。

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封建迷信活动。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调查、翻阅相关的书籍和上网查阅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

使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最终使我们确认它是萨满神调的一部分,确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兄弟民族,而在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宗教文化又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出现时间非常早,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

萨满神调,它有自己独特的唱曲和唱词。

自编了多种曲调和唱词,他们有自己专用的道具:其中有太平鼓,腰铃,鼓锤。

边唱、边扭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演。

以艺术形态而观之,萨满音乐是歌、舞、乐的综合体;以文化形态而观之,萨满音乐是宗教、民俗和艺术的综合体。

萨满教也因此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萨满教的载体主要的祭祀活动,和跳神求神活动,萨满跳神只是萨满举行诸多仪式的一部分。

萨满文化讲座心得体会

萨满文化讲座心得体会

一、引言萨满文化,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原始宗教信仰和文化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萨满文化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萨满文化的讲座,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这场讲座的心得体会。

二、萨满文化的内涵1. 萨满:萨满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的一种宗教信仰者,他们通过神秘的仪式和咒语,为部落成员驱邪治病、祈求丰收、祈求平安。

2. 萨满文化:萨满文化是萨满教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包括宗教信仰、神话传说、艺术、音乐、舞蹈、服饰等多个方面。

三、讲座内容概述1. 萨满的起源与发展:讲座从萨满的起源讲起,介绍了萨满教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中的发展历程。

2. 萨满的职能与仪式:讲座详细介绍了萨满的职能,包括治病、驱邪、祈求等,以及萨满仪式的具体过程和意义。

3. 萨满文化在艺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表现:讲座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萨满文化在艺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4. 萨满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讲座分析了萨满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如对人类文化的丰富、对民族认同的强化等。

四、心得体会1. 萨满文化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还包括丰富的艺术、音乐、舞蹈等表现形式。

2. 萨满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提供了精神支柱,帮助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疾病等困难。

3. 萨满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首先,萨满文化丰富了人类文化,为人类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视角。

其次,萨满文化有助于强化民族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

4. 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我认识到学习萨满文化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尊重并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萨满文化。

5. 在讲座中,我了解到萨满文化中的许多神秘仪式和信仰,这些知识让我对萨满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萨满文化。

五、结语萨满文化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祭祀文化】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些

【祭祀文化】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些

【祭祀文化】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些萨满教是分布于北亚的的一种巫觋宗教,也包含了我国的满族蒙古族的萨满教。

在萨满教文化中,祭祀活动是很重要的一种仪式,举行祭祀活动都非常的庄严而隆重。

那么萨满教有一些什么祭祀活动,你知道吗?下面跟随一起去了解萨满教的祭祀活动吧。

萨满教传统的隆重祭祖仪典,全体氏族或部落成员参与祈祷人畜平安、农牧丰收。

氏族新萨满领神仪式亦常同时举行。

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民族多于春季举行,又称“四月会”。

届时众人携带牛羊、兽肉、粮食和酒前往参加连续数日的聚会。

内蒙古额尔古纳河林区鄂温克人举行祭祖议典时,将祖神偶像挂于树梢,东、西两侧分别挂日、月和大雁、布谷鸟等木制模型各一个,树间皮绳上悬挂驯鹿或犴等兽头、喉、舌、心、肺、肾脏以及四肢和尾巴,兽头朝向祖神;禁用他们认为不祥的四爪兽供祭。

祭祀场所附近的树干涂抹兽血。

草原的鄂温克人常于农历八月聚会。

场地装饰如林区景象,祭品丰盛。

聚会期间纵情歌舞、赛马、摔跤,交结情侣。

萨满们穿戴神衣、面具,到各户跳神念经表示驱邪纳吉,各家主人向他们泼酸奶讨吉利。

达斡尔人在聚会的第三天举行“库热”仪式。

届时萨满将本氏族男女老幼集中在一处,绕以皮绳,三次将皮绳收紧又再放松,若质绳长度每次都有所增加,即认为是人丁兴旺的预兆;众人从绳下钻出,可免灾祸。

当夜,萨满模仿飞禽的动作和鸣叫,举行吃血仪式,并将牛羊血抹在众神偶像嘴上,以求福佑。

为婴儿抓回灵魂的仪式。

在古突厥语中,乌表一词含胎盘之意,雅库特人认为它是一种吉祥的小鸟,供奉鸟麦能使人丁兴旺。

额尔古纳河鄂温克人小孩患重病,认为病儿灵魂去另一世界了,须以驯鹿、犴为祭品,请萨满举行求乌麦仪式,抓回灵魂。

夜间跳神前,杀一黑色驯鹿作萨满去寻魂的乘骑。

跳神后,帐篷内熄灯灭火,萨满在黑暗中作往返奔跑寻找状,然后再点灯察看萨满的鼓面,如有小孩头发,意即病儿灵魂己被找回,父母即抢取头发,用洁净的布包好夹在腋下或垫于臀部,不让它飞掉。

次日再杀一白色驯鹿祭祖神玛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满民俗文化
(二)萨满跳神仪式的体现
萨满是天神的代言人,又是精灵的替身,把所有类似宗教职能的特点都融于一身,既代表人们许下心愿,又为人们排忧解难,尤其是他们还担负着与诸灵界接触、沟通的职责。

但是,神灵的思想和启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直接理解和接受的,只有通过萨满的中介才能达到目的。

萨满经过激烈的狂躁不安以后,进入半昏迷状态的忘我阶段,然后神灵借此显灵,说出所谓的神的旨意。

因而,萨满被认为是这种原始宗教教义最具权威的解释者,能保佑人们平安免除灾难的神灵的代表。

萨满跳神是萨满教最基本的宗教仪式,跳神的职能主要是祈禳与祭祀,为患者治病、为死者祝福等,这些仪式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得到了生动而具体的展现。

1.祭祀是萨满跳神的主要职能。

为氏族祈福,通常在春秋两季跳太平神,为了全氏族的平安、兴旺,萨满必须主持大型的祭天和祭诸神仪式。

《额尔古纳河右岸》未写到此类相关的大型祭祀活动,却描述了祭祀玛鲁神(总神)的仪式。

一般来说,我们打到熊或堪达罕时,会在尼都萨满的希楞柱前搭一个三角棚,把动物的头取下,挂上去,头要朝着搬迁的方向。

然后,再把头取下来,连同它的食管、肝和肺拿到希楞柱里玛鲁神的神位前,铺上树条,从右端开始依次摆上,再苫上皮子,不让人看见它们,好像是让玛鲁神悄悄地享用它们。

到了第二天,尼都萨满会把猎物的心脏剖开,取下皮口袋里装着的诸神,用心血涂抹神灵的嘴,再把它们放回去。

之后要从猎物身上切下几片肥肉,扔到火上,当它们“吱啦吱啦”叫着冒油的时候,马上覆盖上卡瓦瓦草,这时带着香味的烟就会弥漫出来,将装着神像的皮口袋在烟中晃一晃,就像将脏衣服放到清水中搓洗一番一样,再挂回原处,祭奠仪式就结束了[8]。

小说文本中最为悲壮、给人震撼最深的是妮浩萨满跳神求雨的场面。

2.治病招魂是萨满最经常、最大量的宗教活动。

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不仅是萨满文化区域内各民族行
为的直接动力,也是其精神和情感中最关心的问题。

萨满跳神因为具有驱病消灾的世俗实用功能,满足了人们祈望健康的生存需求,因而在东北民间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

在萨满世界中,受惊吓失魂的事时有发生。

凡是人有昏迷、发呆发愣、小儿受惊、梦游、癔病、精神失常等,一般认为都是游魂走离造成的,这时就要萨满招魂。

关于萨满跳神治病的宗教活动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也有极为详细、生动的描绘。

作品一开头就讲,“姐姐列娜在秋天生病了,发着高烧,不吃不喝昏睡着,说着胡话。

父亲在希楞柱的东南角搭起了一个四柱棚,宰杀了一只白色的驯鹿,请尼都萨满来给列娜跳神。

他一边舞蹈一边歌唱着,寻找着列娜的‘乌麦’(小孩的灵魂)。

他从黄昏一直跳到星星出来,后来他突然倒在地上。

他倒地的一瞬,列娜坐了起来朝母亲要水喝,还说饿了”[10]。

对于这样的描述在作品中不只一处,而且除了给人治病还有萨满跳神为驯鹿治病的描写。

迟子建不惜笔墨描绘了萨满治病招魂的全部细节,从萨满治病的禁忌(不许点灯)、跳神的服饰(彩色神衣)、法具(神鼓)、神歌以及神奇效果等方面细致再现。

尤其萨满治病时所唱的神歌融音乐、诗歌于一体,起着表达感情和渲染气氛等多种功能,既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民间艺术。

整个治病过程,让我们看到萨满跳神所具有的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

日伪统治时期,尼都萨满用跳神的方法杀死日军战马,让日本人大为吃惊,而他自己则因体力耗尽而死亡。

同样的仪式,尼都萨满不仅用来治病救人,更是以此来对抗日本人,显示出抵御外敌入侵的那份正义感。

3.超度亡灵是萨满的又一职能。

萨满教灵魂观念直接影响到北方民族的葬式及葬礼习俗,呈现出特色鲜明的丧葬文化景观。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向我们描述了鄂温克族特有的葬式———风葬。

“我们这个民族没有存活下来的孩子,一般都是被装在白布口袋里,扔在向阳的山坡上。

那里的草在春天时发芽最早,野花也开得最早”[11]。

对于夭折的小孩的葬式,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天葬(风葬)。

“那个时候死去的人,都是风葬的。

选择四棵挺直相对的大树,将木杆横在树枝上,做成一个四方的平面,然后将人的尸体头朝北脚朝南放在上面,再覆盖上树枝”[12]。

(三)泛神崇拜的民俗体现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远古时代的人们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赋予它们以主观意识,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即万物有灵。

宇宙由“天神”主宰,山有“山神”,火有“火神”,风有“风神”,雨有“雨神”,地上又有各种动物神、植物神和祖先神……它建立在原始渔猎经济基础上,自然崇拜、动物崇拜是其重要特征,这种崇拜在民俗中得到了具体展现。

1.自然崇拜。

鄂温克人生活在东北大兴安岭,祖祖辈辈依靠山林与河川生息,所以他们对自然的崇拜离不开山水林木,离不开风雨雷电,大自然所创造出的一切为萨满文化提供了丰富而神秘的想象之源。

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恩赐充满敬畏与爱意,小说中族人们对于身边的山林和河流都予以命名。

他们坚信这些山岭都有主宰的神灵,隐栖在奇幻的境界,是这些山的主宰神恩赐给猎民丰富的飞禽走兽。

人们为此对山神虔诚膜拜。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林克带领族人打猎归来路过参天大树时,掩饰住心中的快意不敢打口哨,只怕惊扰到山神“白那查”。

于是,在迟子建的笔下我们领略到了山神的传说。

“猎人行猎时,看见刻有白那查山神的树,不但要给它敬奉烟和酒,还要摘枪卸弹,跪下磕头,祈求山神保佑。

如果猎获了野兽,还要涂一些身上的血和油在这神像上”[13]。

火与鄂温克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

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

除此之外,对火还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许用带尖的铁器捅火,不许用水泼火,不许女人从火上跨过,不能用脚踩火等。

这些对火的崇敬在小说文本中都有详细描绘。

“我们是很崇敬火神的。

从我记事起,营地的火就没有熄灭过。

……火中有神,所以我们不能往里面吐痰、洒水,不能朝里面扔那些不干净的东西”[14]。

尼都萨满在给“我”和列娜讲述火神故事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萨满文化对鄂温克人的影响以及神圣的火神崇拜。

2.动物崇拜。

萨满文化中对于动物的崇拜充满着神秘色彩。

迟子建小说中鄂温克人对动物的崇拜主要
表现为对熊和狐的敬畏。

“我们崇拜熊,所以吃它的时候要像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上一刻,想让熊的魂灵知道,不是人要吃它们的肉,而是乌鸦”。

“吃熊肉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切熊肉的刀,不管多么锋利,我们也要叫它‘刻尔根基’,也就是‘钝刀’的意思。

吃熊肉的时候,是不能乱扔熊骨的”[15]。

马粪包不顾禁忌,在吃熊肉时故意挥舞刀子叫嚷着刀有多快,还把啃光的熊骨随意乱扔,所以有了报应—熊骨卡进了喉咙。

由此可见,熊在鄂温克人心中是神圣的。

书中还有一段描写猎到熊以后对它的祭祀场面。

“妮浩在为熊做风葬仪式的时候,总爱唱一首祭熊的歌。

这首歌从那以后就流传在我们的氏族———熊祖母呀,你倒下了,就美美地睡吧!吃你的肉的,是那些黑色的乌鸦。

我们把你的眼睛,虔诚地放在树间,就像摆放一盏神灯!”[16]狐在萨满教中是极受宠信,享受叩拜、原祭的动物。

因为传说中狐狸最善变形,可以化身为男女老幼各色人等,还善于用恶作剧惩治人,更善于迷惑人使之神经错乱。

在动物中,狐被认为是最会显灵附体的精灵。

小说文本中描述了在伊万的葬礼上突然出现两名浑身素白、自称是伊万干女儿的姑娘,族人猜测是当年伊万在山中放过的一对白狐来报恩。

“据说伊万年轻的时候有一次独自出猎,他走了整整一天也没有发现一个动物。

黄昏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从山洞跑出两只雪白的狐狸,伊万非常激动,他举起枪正要冲它们开枪的时候,狐狸开口说话了。

狐狸给他作着揖说,伊万,我们知道你好枪法哪!伊万一听它们说出的是人话,便明白了那是两只得道成仙的狐狸,就给它们跪下,放过了它们”[17]。

这里以传说的形式生动描绘了狐狸的灵性,它的知恩图报让人称奇,崇拜之情浸透于字里行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