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22课手指,小练笔200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22课手指,小练笔200字练笔
手指是我们最常见的生活工具之一。
我们的手指帮助我们完成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比如拿起笔、书、饭碗,打字、弹琴、写字等等,都需要我们的手指配合。
22课《手指》中,作者用独具匠心的笔调,让我们认识到手指的重要性。
手指的灵活性是我们如此依赖它的原因之一,手指可以前后左右移动、翻转、伸直、弯曲,各种姿势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
而手指的力量也很大,可以捏起很小的东西、拉起很重的物品,甚至还可以开启许多重的门和抽屉。
另外,手指有时也可以传递感情。
比如当你生气、紧张、兴奋、惊恐时,手指的动作会变得很激烈,有节奏感地敲击桌面、捏紧拳头、摆弄手帕等等,这是我们的情绪在通过手指表达出来,也是我们在暴露自己内心情感的表现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手指的保健。
常年紧握手机、鼠标等电子产品,也会导致手指疲劳和劳损,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让手指得到锻炼和休息,比如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按摩、抖擞手指,或者用冷热水交替浸泡手指等方法,都可以帮助手指放松和缓解疲劳感。
总之,手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彩,让我们更加珍惜和重视每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知识要点+图文讲解课文知识点一、理解词语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二、内容概括文章通过队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用途的描写,说明他们虽然各有特点,但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根根有力量。
三、文章结构层次第一段(1自然段):写人的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二段:(2-5自然段):写五根手指不同位置,姿态,性格和作用. 第三段:(6自然段):写五根手指如果成为一个拳头,就会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没有强弱,美丑之分。
四、重点语句理解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五、作者介绍丰子恺。
浙江人。
现代作家名仁,字婴行。
从小爱好美术。
代表作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22课《手指》(教案) 语文五年级下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2课《手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形象生动,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迪。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以及先概括、后列举的表达方法。
课文重点是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作者为表现这些特点所使用的表达方法。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文章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作者借平凡的日常所见,揭示了生活的真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括性地说出五指的特点和作用。
(2).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能写出人的五官特点。
2.过程与方法:(1).以“读”贯彻始终,通过默读完成导图、朗读体会写法、品读领悟道理,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道理。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体会五根手指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2).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22课手指,小练笔200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22课手指,小练笔200字《手指》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比手指的形状、长度和灵活性,表达了每个人拥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优势。
下面是一个相关参考内容:手指是我们身体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拥有五根手指,它们分别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
每个手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
大拇指是我们手指中最短但最粗壮的一根,它可以与其他手指分开,我们可以用大拇指来捏东西、握笔、拉开拉链等。
大拇指的灵活性非常高,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动作。
食指比大拇指要长一些,它也能够与其他手指分开。
食指通常用于指向某个方向或者指出某个东西,因为食指比较长,所以它比较灵活,操作起来相对容易。
中指比食指要长一些,它也可以与其他手指分开。
中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我们可以用中指来按电梯按钮、敲门、敲击乐器等。
中指的长度和粗细适中,既有力量也具有灵活性。
无名指比中指要短一些,它在人们的婚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习惯将婚戒戴在无名指上,这是因为无名指上有一根静脉直接与心脏相连,所以无名指戴戒指有“情感之脉”之称。
小拇指是我们手指中最短且最细的一根,它与其他手指比较难分开。
小拇指的灵活性也有限,但是它同时也是我们手指中最强壮的一根。
我们可以用小拇指来扳动开关、拿起小物体等。
每个人的手指形状、长度和灵活性都不完全相同,这也反映了每个人拥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优势。
虽然我们手指的形态不同,但是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手指的出色表现,我们才能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和动作。
通过对手指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个手指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手指,善于发挥它们的作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
无论是在学习中、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以通过运用手指的灵活性,展现出我们的个性和能力,取得更多的成就和进步。
总之,手指是我们身体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手指》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的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手指的形状、功能以及与其他身体部位的关系。
下面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的课堂笔记:1. 课文梗概:课文中通过描述手指的形状、作用以及与其他身体部位的关系,展示了手指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通过课文,学生能够加深对手指的了解,并明白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课文重点内容:(1) 描述手指的形状和数量:手指修长,共有五个。
(2) 描述手指的功能:握物、划线、比划和钩圆。
(3) 描述手指与其他身体部位的关系:手指和手掌、手指和身体、手指和脑袋的关系。
3. 课文重点句型:(1) “手指如瓜子,修长又匀称。
”诠释了手指的形状和外貌。
(2) “手指和手掌有什么关系呢?”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手指与手掌之间的关系。
(3) “手指和脑袋有什么关系呢?”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手指与脑袋之间的关系。
4. 课文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手指的形状、功能和与其他身体部位的关系;学会运用语言描述手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课文朗读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感知人体各部位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
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加深对手指的了解。
(2) 教学难点:运用语言描述手指与其他身体部位的关系。
6. 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手指有什么作用?”来引导学生思考手指的作用。
(2) 教学展示: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等展示手指的形状、数量和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3) 听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运用。
鼓励学生自主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课文分析: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语言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手指的形状、功能和与其他身体部位的关系,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堂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堂课堂笔记
一、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二、重点词句
1. 沉淀:指情感或回忆等抽象的事物凝聚在心底,让心灵得到净化和沉淀。
2. 难以割舍:形容对某种事物或情感非常难以分离或放弃。
3. 受益匪浅:形容得到了很多好处,受益很大。
4.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或叙述生动有趣,让人爱听。
5. 情不自禁:形容感情控制不住,流露出来。
6. 陶醉:形容沉醉在某种事物或境界中,非常满足和愉悦。
7. 姗姗而至:形容来得很缓慢,但是最终还是到了。
8.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非常美妙动听,通常指自然界的声音。
9. 错落有致:形容物体或声音等分布排列很有规律,很有层次感。
10. 独具匠心:形容某个人或事物具有独特的风格或特点,非常有创意。
三、文章结构
1. 开头:引出主人公回忆往事的主题,为下文做铺垫。
2. 中间:讲述主人公回忆的故事,包括主人公和母亲的生活、母亲的教诲以及主人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 结尾:通过主人公对母亲的情感表达,启示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四、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通过主人公回忆往事的故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学会沉淀心灵,感激生活中的点滴幸福与美好。
22课伟大的悲剧课文笔记

22课伟大的悲剧课文笔记摘要:一、课文背景1.作者介绍2.作品创作背景二、故事梗概1.故事的开端2.探险队的目标和过程3.故事的高潮4.悲剧的结局三、人物分析1.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2.人物之间的关系四、主题探讨1.悲剧的原因2.对英雄主义的理解3.人与自然的关系五、作品评价1.文学价值2.现实意义正文:【课文背景】《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篇传记文学。
作者以严谨的笔触,描绘了斯科特探险队挑战南极点的历史事件。
本文通过讲述这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勇气。
【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率领一支探险队,试图成为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人。
在艰苦的极地环境中,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暴风雪、严寒、食物短缺等。
在竞赛中,斯科特一行人不幸成为第二支抵达南极点的队伍,但他们却发现挪威人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
在失望与痛苦中,斯科特等人决定继续完成抵达南极点的任务。
然而,在归途中,他们因为恶劣的环境和疲惫不堪的身体,不幸丧生。
【人物分析】1.斯科特:英国探险家,本文的主人公。
他勇敢、坚定、严谨,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在困境中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为团队树立了榜样。
2.弗斯:斯科特的得力助手,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
他在探险过程中为斯科特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是斯科特成功完成任务的关键人物。
3.奥茨:队中的医生,为人热情、善良。
他在队伍中扮演着重要的支持角色,为队友提供医疗救助。
【主题探讨】1.悲剧的原因:斯科特探险队之所以遭遇悲剧,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南极点竞赛中的决策失误,以及归途中恶劣的环境。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他们的不幸结局。
2.对英雄主义的理解:在《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等人为了实现目标,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他们为了国家和荣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种为理想和信仰献身的精神,体现了英雄主义的价值。
3.人与自然的关系:文章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挑战和征服。
然而,在这场斗争中,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22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22课课堂笔记第一部分:课堂内容总览在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中,主要学习了山西民间艺术——平遥木版年画。
通过学习这一主题,我们了解了平遥木版年画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图片、视频和课文的讲解,让我们对平遥木版年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部分:平遥木版年画起源与特点平遥木版年画起源于山西平遥,它是我国五大年画之一,历史悠久。
平遥木版年画的特点是色调淡雅、线条简练、人物生动、内容多为吉祥图案。
在课堂上,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平遥木版年画的图片,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些特点。
第三部分:平遥木版年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平遥木版年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学习平遥木版年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第四部分:个人观点与理解我个人对平遥木版年画非常感兴趣,它的简约风格、吉祥图案、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都让我深受启发。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对平遥木版年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总结回顾:通过本次课堂学习,我深入了解了平遥木版年画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这让我对我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珍惜和喜爱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
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学习我国传统艺术,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以上是我根据你提供的内容撰写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遥木版年画,这是山西平遥的民间艺术之一。
平遥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它以浅黄、绿、蓝等淡雅的色调为主,线条简练,人物形象生动,内容多为吉祥图案。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展示了这些年画的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它们的独特魅力。
平遥木版年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我国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珍贵艺术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的主要内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的主要内容
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放映了小嘎子顽皮、机灵、富于心计、争强好胜的个性特点.
2.《临死前的严监生》记述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出两根手指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他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爱财胜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王熙凤相见的经过,放映了王熙凤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的性格,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爱好玩弄权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