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必做实验 (1)

合集下载

实验20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实验20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实验20 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一、实验目的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的区别。

掌握H2O2的某些重要性质。

掌握不同氧化态硫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了解氯、溴、氯酸钾的安全操作。

二、实验前应思考的问题1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氯气时,试纸先呈蓝色,当在氯气中放置时间较长时,蓝色褪去。

为什么?2 长久放置的硫化氢、硫化钠、亚硫酸钠水溶液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情况?3 实验中硫代乙酰胺的作用是什么?三、实验用品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离心机、电炉、玻璃棒固体药品:二氧化锰、氯酸钾、过二硫酸钾液体药品:HCl(浓、2mol·L-1)、H2SO4(3mol·L-1、1mol·L-1)、HNO3(浓)、KI(0.2mol·L-1)、KBr(0.2mol·L-1)、KMnO4(0.2mol·L-1)、K2Cr2O7(0.5mol·L-1)、Na2S(0.2mol·L-1)、Na2S2O3 (0.2mol·L-1)、Na2SO3 (0.5mol·L-1)、CuSO4 (0.2mol·L-1)、MnSO4 (0.2mol·L-1,0.002 mol·L-1)、Pb(NO3)2 (0.2mol·L-1)、AgNO3 (0.2mol·L-1)、H2O2 (3%)、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乙醚、品红、硫代乙酰胺(0.1mol·L-1)材料:pH试纸、火柴四、实验内容1 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的还原性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验证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和卤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查出有关的标准电极电势,说明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和卤离子的还原性顺序。

2 卤素含氧酸盐的性质⑴次氯酸盐的氧化性取四支试管分别注入0.5mL的次氯酸钠溶液。

初三化学20个常用实验器材一览

初三化学20个常用实验器材一览

初三化学20个常用实验器材一览1、试管(1)用途:① 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 溶解少量固体。

③ 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④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① 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② 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③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④ 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⑤ 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用途: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注意事项:① 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②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2(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①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②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1)圆底烧瓶圆底烧瓶一般用作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容器。

而平底烧瓶用于不加热条件下的气体发生器,也常用来装配洗瓶等。

由于平底烧瓶底部平面较小,其边缘又有棱,因此应力较大,加热时容易炸裂。

所以它一般不用于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容器。

烧瓶的规格以容积大小区分,常用为150 mL、250 mL和500 mL几种。

使用注意事项① 圆底烧瓶底部厚薄较均匀,又无棱出现,可用于长时间强热使用。

② 加热时烧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

③ 实验完毕后,应撤去热源,静止冷却后,再行废液处理,进行洗涤。

(2)蒸馏烧瓶蒸馏烧瓶属于烧瓶类,所不同者,在于瓶颈部位有一略向下的支管,它专用作蒸馏液体的容器。

2020年中考必考实验专项突破 实验20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解析版)

2020年中考必考实验专项突破 实验20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解析版)

实验二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提出问题】:电流和电阻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猜想假设】: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设计实验】:使用控制变量法,即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研究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电路图:【实验步骤】:①按图接好电路。

注意连接时开关要断开,开关闭合之前要把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实物图如下所示。

②分别将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检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不变,分别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U=3V次数123③根据数据画出I-R图像。

电阻R/Ω5Ω10Ω15Ω电流I/A0.60.30.2【得出结论】: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考点方向】: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使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2、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将滑片置于 阻值最大 端。

3、该实验中利用多个不同阻值电阻测出多组不同的数据,其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4、更换大电阻后如何滑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滑动变阻器分担的电压变大,保证定值电阻上分的的电压不变。

5、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电流表几乎无示数,则故障为定值电阻R 发生了断路。

6、为了避免来回更换电阻,带来的麻烦,我们可以使用 电阻箱 来替换定值电阻。

7、电阻箱阻值改变后,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都不能达到实验要求,若电路无故障,则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电阻箱的阻值调得太大(或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8、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阻最大值 Rx 的确定方法:U R /R=(U-U R )/R X 。

9、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10、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创新母题】:某班同学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某小组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

乙 丙(1)请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电阻箱符号为)(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其目的是。

初中物理中考必考实验汇总(共15个)

初中物理中考必考实验汇总(共15个)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一、天平测质量【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二、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 N。

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 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四、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 g。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343、用图象表示速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出速度—时间图象,为什么要用平滑的曲线“拟合”。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计算的瞬时速度,画出速度—时间图象,同组各成员之间再次比较运动的区别,感受不同的运动规律。

体会交流“拟合”的意义。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构造(如图)实验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通过4—6V低压交流电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2)电火花计时器: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

当接通220V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

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也是每隔0.02s 打一次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也是0.02s。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

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把纸带跟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2、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及纸带、刻度尺、电源、导线等。

3、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1)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

(2)根据v=△x/△t,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的乘积。

简单的科学小实验-一年级科学实

简单的科学小实验-一年级科学实

简单的科学小实验令狐采学(1)神奇的牙签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番笕游动?资料:牙签、一盆清水、番笕、方糖操纵: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处所。

牙签会向方糖标的目的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番笕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处所。

牙签会远离番笕。

讲解: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标的目的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

可是,当你把番笕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概略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作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番笕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标的目的游去(2)有孔纸片托水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资料:瓶子一个、年夜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操纵: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年夜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并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年夜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

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概略张力,水在纸的概略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

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手绢的秘密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掀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资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流程:1、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让水冲在手帕上。

3、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1、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年夜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合(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1.做丈量实验,体验生活学了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后,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丈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

做一个钟摆实验报告单

做一个钟摆实验报告单

做一个钟摆
----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实验现象:摆锤长的摆摆的(),摆锤短的摆摆的()。

实验结论:摆绳长度相同,摆的摆动次数与摆锤长度()
摆锤越短,摆动越(),
摆锤越长,摆动越()。

实验现象:没有磁铁的摆摆的(),末端有磁铁的摆摆的()。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末端加不加重物()
实验现象:摆锤上的磁铁离固定点近,摆动就();
摆锤上的磁铁离固定点远,摆动就();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磁铁在摆锤上的位置()
总结:1、摆的快慢与( )有关.
2、摆长是( )到( )的距离.
3、摆长越短,摆动越( );摆长越长,摆动越( ).。

初中物理新课标模拟电学实验室2.0

初中物理新课标模拟电学实验室2.0

初中物理新课标模拟电学实验室2.0篇一: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必做20个学生实验及答案其中光学实验3个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2个:1.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1.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2.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3.用电压表测量电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5.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6.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7.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力学实验8个: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和用弹簧测力计木块的滑动摩擦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和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5.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6.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7.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阿基米德原理);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答案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方法与步骤:(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5)如右图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6)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必做实验说明(选自物理课程标准)
关于学生实验,在“科学内容”的相关主题中已提出了要求。

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脸。

为了便于教学与评估,现列出以下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l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必做实验列为实验操作考试选题,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重点考查。

学生必做实验说明(选自物理课程标准)
关于学生实验,在“科学内容”的相关主题中已提出了要求。

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脸。

为了便于教学与评估,现列出以下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l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必做实验列为实验操作考试选题,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重点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