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家的名言

合集下载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名言有哪些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名言有哪些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名言有哪些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他不仅创作出精美的书法作品,还有许多名言传给了后人。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名言,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名言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经典名言1、有水有山有林亭映带左右,可觞可咏可丝怀抱古今。

2、宇宙静无事,山林大有人。

3、室在山林乐,人同天地春。

4、观水得其趣,临文畅所言。

5、清犹临川竹,惠若当风兰。

6、文品极于古,清言足可听。

7、风和春日永,水映暮山清。

8、大水流为九曲,春风又是一年。

9、作文当有清气,临事终期虚怀。

10、幽兰间修竹,流水抱春山。

11、惠日朗虚室,清风怀古人。

12、极陈万言古今尽,俯视一气于地同。

13、怀若竹虚临曲水,气犹兰静在春风。

1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5、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日喻天怀。

16、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

17、惠风和畅骋怀日,天朗气清俯仰时。

18、文人天趣清犹水,贤者风期静若兰。

19、知足一生得自在,静观万类无人为。

20、山静兰初放,亭幽竹与清。

21、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

22、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

23、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24、少言不生闲气,静修可致永年。

25、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香。

26、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27、幽怀得春气,修竹引清风。

28、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

王羲之的传世真迹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

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样,对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

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

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与可靠,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王羲之》一代大师,光辉不褪,《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系列之一,向您介绍书法大师王羲之先生,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书法励志名言

书法励志名言

书法励志名言书法励志名言1)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

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张怀声2)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张怀谨3) 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

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4) 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5)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刘熙载《艺概》6)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刘熙载《艺概》7)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8) 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9)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

——索靖10) 怒猊抉五,渴骥奔泉。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11)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

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陈绎曾《翰林要诀》12) 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赵壹《非草书》13)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张彦远《法书要录》14)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15)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16)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17)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米芾18)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项穆《书法雅言》19) 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20) 书肇于自然。

——蔡邕励志书法名言警句1)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

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仓颉之嗣。

小篆之祖。

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2) 笔下龙蛇似有神。

——张怀谨3)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

2023励志_汉字书法名言大全

2023励志_汉字书法名言大全

2023汉字书法名言大全汉字书法名言1、时时只见龙蛇走。

——李白2、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人貌有好丑,而君字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字小人之气,不可欺也。

书有工拙,而君字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苏轼《书论》4、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张怀谨5、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韩渥6、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7、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8、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9、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苏轼10、拳要打,字要练。

11、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虞世南《笔髓论》12、故以道德、事功、__、风节著者,代不乏人。

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朱和羹《临池心解》1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柳公权1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孙过庭《书谱》15、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蔡邕《石室神授笔势》16、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

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书法三味》17、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

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__,运之为字迹。

——项穆《书法雅言》18、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李嗣真19、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袁昂20、笔下龙蛇似有神。

——张怀谨关于汉字书法名言1) 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2) 故以道德事功__风节着者,代不乏人。

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朱和羹《临池心解》3)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书法名家名言

书法名家名言

书法名家名言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我国很多书法名家,都有很多的书法名言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下是小编分享的书法家的内容,希望你喜欢!经典书法名家名言1) 临池日久,腕力生风,自能神韵入妙。

《画学心法问答》2) 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

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燥俱平。

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下笔作诗,,自有头头是道,汨汨其来之势,故知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3) 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

清.杨守敬《学书迩言》4) 欲其博也先生,与其肆也宁谨,由谨而专,自专而博,规矩通审,志气和平,寝食不安,心手无厌,虽未必妙入正宗,端越乎名家之列矣。

明.项穆《书法雅言》5) 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

始之生者,学历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露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

清.冯武《书法正传》6) 学书忌浮论而无实功。

“爱而不学知不真,学而不笃得不深。

”清.梁献《学书论》7) 差之一毫,失之千里。

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

唐.孙过庭《书谱》8) 惟书法无古无今,不名一格,而能卓然成家,盖天资高妙,直在古人上也。

作书作画,老而不衰,自成大家也。

清.钱泳《书学》9) 是知书之欲变化也,至诚其志,不息其功,将形著明,动一以贯万,变而化焉,圣且神矣。

明.项穆《书法雅言》10) 自古贤哲,勤乎学而立其名,不学即没代而无闻矣。

唐.虞世南《笔髓论》11) 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

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12) 大要笔圆字方,傍密间豁,血浓骨老,筋藏内洁,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日临名书,无吝纸笔,工夫精熟,久自得之。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13) 资分高下,学别浅深。

资学兼长,神融笔畅。

资过乎学,每失颠狂;学过乎资,犹存规矩。

资不可少,学乃居先。

明.项穆《书法雅言》14) 古之人不虚老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

练字的名言名句

练字的名言名句

练字的名言名句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

良好的字体不仅能够提升个人形象,更能够传递出一种优雅、自信、稳重的气质。

因此,练字成为了许多人提升自己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练字的名言名句,希望能够激励大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字体水平。

名言名句一:书法是一项艺术,而不是一种技能。

这句话出自于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

书法家需要通过自己的感性认识和创造性思维,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字体之中,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名言名句二:书法要求笔墨意境相生,形神兼备。

这句话出自于中国著名书法家张大千。

他认为,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必须要有意境,才能够引人入胜。

同时,作品的形状和字体也必须要兼备,才能够达到完美的效果。

名言名句三:书法是语言的绘画。

这句话出自于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

他认为,书法和语言一样,都是人们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而书法家就像画家一样,通过笔墨的运用,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现出来。

名言名句四:书法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手段。

这句话出自于中国古代文化名人欧阳修。

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练习书法,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

名言名句五:熟能生巧。

这句话出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位智者。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够掌握一项技能。

同样,如果想要练好书法,也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名言名句六:书法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这句话出自于中国著名书法家齐白石。

他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练习书法,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名言名句七:书法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这句话出自于中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

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书法家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追求,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境界,从而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形容书法家名人名言大全46条

形容书法家名人名言大全46条

形容书法家名人名言大全46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唯美句子、经典句子、励志句子、名人名言、搞笑说说、个性说说、语录大全、祝福短语、生活短句、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data, such as aesthetical sentences, classic sentences, inspirational sentences, celebrity quotes, funny words, personalized words, quotations, blessing phrases, life sentences, other data,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形容书法家名人名言大全46条1.受者名号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受者官衔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齐白石先生的自律名言

齐白石先生的自律名言

[齐白石先生的自律名言]齐白石(1864年-1957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才华而广受赞誉。

除了他的艺术成就,齐白石也以其自律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齐白石先生的自律名言,展示了他对艺术和生活的态度和理念。

自励:勤奋自律是成就伟业的基础,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超越自我。

用心:只有用心去感受和体验,才能在作品中表达出真正的情感。

精益求精:在创作中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技巧。

恒心:只有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才能在艺术上获得长久的成就。

专注: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创作中,抛开一切干扰,使自己完全融入其中。

刻苦钻研: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忍耐:艺术创作需要时间和耐心,要学会等待和坚持。

坚持原创:追求独特的艺术表达,不盲目追随时尚和潮流。

坦诚:对自己的作品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不畏难言之隐。

自省:不断反思和审视自己的作品,找到不足并进行改进。

虚心:对于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要虚心接受,不断吸收借鉴。

独立思考:在艺术创作中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不盲从他人。

强韧:面对挫折和困难要坚强,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坚守初心:始终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心灵净化:通过艺术创作,洗涤心灵,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和谐。

平衡生活:艺术创作是重要,但也要注意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自由表达:艺术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要敢于展示自己的真实内心。

乐观积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和艺术的挑战。

永不满足: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就,都要保持谦虚和进取的态度,不停止探索。

传承与创新:尊重传统,同时也要勇于创新,为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这些齐白石先生的自律名言展现了他在艺术创作和生活中追求卓越、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些名言不仅是他个人的艺术哲学,也对于追求卓越的人们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书法作品的名言警句

书法作品的名言警句

书法作品的名⾔警句 书法是⼀种艺术,是世界上独⼀⽆⼆的瑰宝,书法作品当中的名⾔警句具有深刻的哲理,值得⼈们赏析。

今天店铺为你分享的是书法作品的名⾔警句赏析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书法作品的名⾔警句 1)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安;纤纤乎似初⽉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2) ⼈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形。

——项穆《书法雅⾔》 3)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韵⾃胜焉。

——张沅《⽯涛画语录》 4) 引笔奋⼒,若鸿鹄⾼飞,邈邈翩翩。

5) ⾏于简易闲澹之中,⽽有深远⽆穷之味。

——范温 6) 时时只见龙蛇⾛。

——唐代诗⼈李⽩ 7)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南朝梁皇帝萧衍 8)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南朝·宋⽂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 9) 疾风吹劲草,烈⽕炼真⾦;不经寒霜苦,安能⾹袭⼈。

锋⾃磨砺出,⽟乃雕琢成;⼈⽽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李铎 10) 字要⾻格,⾁须裹筋,筋须藏⾁,帖乃秀润⽣。

——北宋书法家,画家⽶芾《海岳名⾔》 11) 如清风出袖,明⽉⼊怀。

——李嗣真 12)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

落落珠⽟,飘飘缨组。

——张怀声 13) ⽆声之⾳,⽆形之相。

——张怀谨 14) 夫书者,英杰之馀事,⽂章之急务也。

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长《续书断》 15) 翰墨之美,多以⾝后腾声。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16) 笔性墨情,皆以其⼈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务也。

——刘熙载《艺概》 17) 学书者有两观:⽈观物,⽈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刘熙载《艺概》 18) 多⼒丰筋者圣,⽆⼒⽆筋者病。

——晋代⼥书法家卫夫⼈《笔阵图》 19) 学书当⾃成⼀家之体。

——北宋⽂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成家说》 20)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书法家的名言
1 用笔须手腕轻虚。

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

唐.虞世南《笔髓论》
2 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便,拙则浑古,合而参之,落笔自无轻佻浑浊之病矣。

清.
秦祖永《绘事津梁》
3 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4 右军用笔内恹,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
散朗而入妙。

明.丰坊《书诀》
5 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权全。

次实指,制实则筋力平均。

次虚掌,掌虚则运用
便宜。

唐.李世民《笔法诀》
6 思翁言:坡公所书《赤壁赋》全用正锋,欲透纸背,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
如黍米,殊非石刻所能传。

此皆用墨到极微妙地位,亦书家莫传之秘也。

清.朱和羹《临
池心解》
7 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

清.冯武《书法
正传》
8 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

宋.姜夔《续书谱》
9 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

唐.徐浩《论书》
10 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
功之极矣。

唐.韦续《墨薮》
11 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2 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13 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

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


名《永字八法》
14 将能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笔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5 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

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悻致。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16 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

宋.姜夔《续书谱》
17 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18 古人作纂,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

分书
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纂则一毫不可测也。

明.丰坊《书诀》
19 古人作大字常藏锋用力,故其字画从颠到末,少有枯燥处。

今往往多以燥理为奇,殊不知此本非善书者所贵,惟斜拂及挚笔令轻处,然后有此,所谓侧笔取妍,正蹈书法之
所忌也。

南宋.陈僬《负喧野录》
20 董文敏谓:书家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

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

颜鲁公所谓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

清.梁章距《学字》
1 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

发于无意为上,法于
意次之,发于笔又次之,发于墨下矣。

清.张庚
2 提要之要,以己之神,取人之神也。

清.丁皋《写真密诀》
3 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清.刘熙栽《艺概》
4 作字要手熟则气神完实而有余韵,于静中自是一乐事。

宋苏轼《东坡题跋》
5 不求形似,正是潜移造化而于天游;近人只求形似,欲似所以愈离。

清.恽寿平《欧
香馆画跋》
6 书要力实而气空,然求空心于其实,未有不透纸而能离纸者也。

7 书要心思微,魄力大。

微者条理与字中,大者磅礴乎字外。

清.刘熙栽《艺概》
8 笔墨一道,用意为上。

清.王原矜
9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渊深之理,伏于查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唐.张怀灌《书艺》
10 阳气明而华壁立,阴气大而风神生。

晋.王羲之《述天台紫真传授笔法》
11 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潇洒风流遗之韵,尽变穷奇谓之趣。

清.恽
寿平《香馆画禅》
12 笔底深秀,自然有气韵,有书卷气。

清.蒋骥《传神秘要》
13 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

清.刘熙载《艺概》
14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但亦为他人写照而已。

清.刘熙载《艺概》
15 古人论诗之妙,必曰沉着痛快。

惟书亦然,沉着而不痛快,则肥浊而风韵不足;痛
快而不沉着,则潦草而法度荡然。

明.丰坊《书诀》
16 笔墨酣畅,意趣超古。

清.吴历
17 仆曰: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

欲知其妙,初
观莫测,久视弥珍,虽书已缄藏,而心追目极,情犹眷眷者,是为妙矣。

唐.张怀灌《文
字论》
18 书法惟风韵难及......。

清.左因生《书式》
19 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

唐.张怀灌《书议》
20 沉者,下笔不浮,刻入纸中也;萤者,如孤月流天,无云翳也;清者,非谓瘦与寒也;肥者,亦有清气也,在参古贴而得之。

《书法三味》
1 临不测之水,使人神清;登高万仞之山,自然意远。

唐.张怀灌《书断》
2 凡书贵有天趣......。

明.孙《书画题跋》
3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战国《孟子.公孙丑上》
4 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

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鲱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疏笋气,皆士气之弃也。

清.刘熙载《艺概》
5 笔墨可知也,天机不可知也;规矩可得也,气韵不可得也。

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
6 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

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
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
7 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

明.
李日华
8 四.笔墨技法熟而后巧
9 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

唐.
欧阳旬《用笔论》
10 书之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讲资学。

沈括《梦溪笔谈》
11 今书之美字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

元.解缙《春雨杂述》
12 用笔之法:拓大指,偃中指,敛第一指,拒名指,,令掌心虚如握卵,此大要也。

唐.卢携《临池诀》
13 执笔之法,实指虚拳。

运笔之法,意在笔先。

清.冯武《书法正传》
14 古之所谓实指虚掌者,谓五指皆贴管为实,其小指贴名指,空中用力,令到指端,非紧握之说也。

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

清.包
世臣《安吴论书》
15 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6 卢公忽相谓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耳,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
死矣。

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
一字,何异守株!唐.林蕴《拨镫序》
17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

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8 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

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19 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

清.刘熙载《艺概》
20 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

”论书势:“如屋
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

”明.丰坊《书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