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注释格式
论文注释的标准格式

论文注释的标准格式一、引言。
论文注释是学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内容,同时也可以为作者的观点提供支持和解释。
在学术写作中,注释的标准格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使得注释内容更加清晰、规范。
本文将对论文注释的标准格式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注释的标准格式。
1. 注释的位置,在论文中,注释通常是以数字形式出现在正文的上标或下标位置,以便读者能够方便地找到相应的注释内容。
2. 注释的内容,注释内容应该与正文相关,能够对正文内容进行解释、补充或引用其他文献。
注释内容应该简洁明了,不宜过长,避免出现冗长的注释内容,以免影响读者对正文内容的理解。
3. 注释的格式,在学术写作中,注释的格式通常采用脚注或尾注的形式。
脚注是出现在页面底部的注释,而尾注是出现在文章末尾的注释。
在注释格式上,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包括字体、字号、间距等方面的要求。
4. 注释的标点,在注释内容中,需要注意标点的使用。
通常情况下,注释内容的句子末尾需要使用句号,如果注释内容是引用其他文献的内容,则需要在引用内容的末尾使用引号,并标明引用来源。
5. 注释的编号,在正文中出现的注释需要按照顺序进行编号,以便读者能够准确地找到相应的注释内容。
同时,需要注意在正文中使用注释编号时的格式要求,如上标或下标等。
6. 注释的引用,在注释内容中引用其他文献时,需要标明引用的来源,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以便读者能够查阅相关资料。
三、结论。
论文注释的标准格式对于学术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在进行学术写作时,作者需要严格遵循注释的标准格式,确保注释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相信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论文注释的标准格式,从而在学术写作中更加规范地进行注释的编写和使用。
论文注释范例

论文注释范例篇一: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及脚注部分格式示例公共管理学院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及脚注部分格式示例参考文献和脚注的注释方法有各种版本,为本学院整体规范的的需要,现统一如下:说明:示例下面的附注是请各位老师和论文作者注意的地方。
一、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整体格式中文:五号字,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 10.5号字体(相当于五号字);1.25倍行距;顶格写,无首行缩进,也无左缩进;用“[1]”这种格式,序号后空一个字符;按照人名的字母顺序标注中文使用中文状态下标点符号,英文使用英文状态下标点符号,切忌混用。
15个(含15个)以上,其中至少3个英文参考文献。
(中英文参考文献需分别列出)下面分类列出各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一)专著的著录格式[1] 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为民主编:《21世纪的国际商务》,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3] M· Skolink, Radar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1995, pp.26~28.[4] 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刘树成、沈利生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附注:专著的一般顺序为:作者名,书名,地址,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1、页码不作要求,如果有的话也可以写上2、标点符号都按照以上示例;如果有两个作者以上的,作者之间用顿号;出版社和出版年份之间不加标点符号;作者名和地名后用冒号,其他中间一般用逗号,句末加句号;如果图书上只有主编人的,如第二个,需要在人名后加主编两字。
3、英文的作者名需要大写的字母要大写,作者后面用逗号,地址后面用冒号,书名用斜体并加粗;英文的就应该用英文格式的标点符号。
按照上面第三个参考文献的格式写。
4、如果为译著,请参照示例 [4] 格式调整。
(二)期刊的著录格式[5] 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海关监察系统的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学术论文注释格式(供参考)

学术论文注释格式一、中文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专著标注顺序:责任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连续页码之间用连接线连接)。
例如:[1]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2页。
[2]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5—26页。
外国人的中译本著作标注顺序:[国籍]/责任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如:[3] [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
[4] 参见[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1页。
(2)专著中析出文献标注顺序:析出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或篇名)/原文献责任者(与析出责任者同为一人的,可不写)/原文献题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如:[1] [荷]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王宁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247~266页。
[2] 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3] 章太炎:《俱分进化论》,《章太炎全集》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91页。
(二)古籍(1)古代出版的古籍一般应标注朝代名/责任者/书名/卷次/版本,或责任者/篇名/书名/卷次/版本。
例如:[1] (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弘明集》卷五,碛砂藏本。
[2] (宋)杨时:《陆少卿墓志铭》,《龟山集》卷三十四,《四库全书》本。
[3] (宋)王应麟:《考史》,《困学纪闻》卷十一,清嘉庆十八年扫叶山房刊本。
(2)现代出版的标点本或校注本古籍应标注责任者/篇名/书名/全集名/卷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如:[1] (清)钱大昕:《汉书王子侯误字》,《十驾斋养新余录》卷中,《钱大昕全集》第7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574页。
论文脚注的格式

论文脚注的格式二、注释的格式(一)中文注释:1、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1)引用专著例: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2-74页。
说明:(a)作者姓名后面用冒号;著作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出版地后用间隔号(中圆点);出版社名称后加逗号;出版年代后加“版”字,再加逗号;页码后用句号。
(b)著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顿号分隔,如:xxx、xxx;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如:xxx等。
(c)著作名如有副标题,则在书名号内以破折号将标题与副标题隔开。
如: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
(d)著作如系多卷本,须在书名号后面直接写出引用资料所在的卷数,再加句号。
如: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e)出版地应包括省、自治区及其下属的市名,直辖市只注市名,如:吉林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如出版社名称本身已含其中某一级地名,则可不必在出版地中重复注出,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不必注为江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不必注为北京.北京出版社。
(2)引用译著例: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说明:(a)作者姓名中除姓(family name)外,名与中间名(first name 和middle name)均可用缩写形式表示,如缩写,须用英文缩写符号(下圆点);如将姓名全部译出,则须在姓名之间加中文间隔符号(中圆点)。
(b)书名号后或多卷本著作卷次、册次后直接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中文译、校者姓名。
学术论文写作的注释规范

学术论文写作的注释规范学术论文的写作有许多种注释体例,各高校和学术刊物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以下的注释体例是最为常用的标准体例,也很方便由此更改为其他注释体例。
(一)著作类:选择著作类书籍作为注释来源,需要注意作者的身份,是著作还是主编抑或是译著,注释方法有所不同。
1.著作书籍注释一般格式为:(作者)著:《(书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全称)(出版年)(版本数),页码。
举例:孟勤国著:《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第34页。
2.编著类书籍一般格式为:(编者全名)主编:《(书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全称)(出版年)(版本数),页码。
举例: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第345-348页。
3.译著类书籍的一般格式为:【(国别)】(作者全名)著:《(书名)》,(译者全名)译,(出版地点),(出版社全称)(出版年)(版本数),页码。
举例:【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页。
(二)论文类1.期刊论文一般格式为:(作者):《文章全名》,载《期刊全名》(刊发年份)(刊期),(页码)举例:马怀德:《公务法人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第23页。
2.集刊论文(即论文刊载于类似于书籍的刊物上)一般格式为:(作者):《文章全名》,载(编者全名)主编,《集刊全名》(卷数),出版社地区,出版社全名(出版年份),(页码)。
举例:梁凤云:《行政公产导论》,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6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3.学位论文一般格式为:(作者):《论文全名》,学位论文通过高校全称(学位论文档次),论文发布时间,页码。
举例:徐艳荣:《公物初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第35页。
(三)其他注释类1.报纸文献一般格式:(作者):《文献全名》,载《报纸全称》(刊发时间),(版面)。
学术论文注释规范

学术论文注释规范一、文后参考文献及其随文夹注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末,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小圆点“.”结束。
引文的起止页码以随文以夹注的形式、用6号宋体标出,其格式为:[序号](p×)。
各类参考文献及其在正文中夹注的格式及示例如下:(一)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 洪亮吉.春秋左传诂[M].卷三.[4] 人事部一·叙人[A].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5] 皇甫湜. 皇甫持正文集[M]. 卷四.四部丛刊本.[6] 房玄龄等.晋书·司马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7] Chester. The Rise of British Industrial Society[M]. Longman, 1982.以例[6]、[7]为例,其随文夹注格式分别为:[6](p.4142.)、[7](p.289.)。
多次引用同一本书中的材料,随文夹注中一律采用第一次出现的序号。
例如:第一次引用[7]中材料时,夹注为“[7](p289)”;第二次引用[7]中材料时,夹注为“[7](p163)”。
多种材料说明一个问题,在随文夹注中则按次序列出,例:“[4](p×);[5](p×)”。
(二)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例:[8] 李醒民.哲学不是敲门砖和摇钱树[J].学术界,2000,(1).随文夹注格式:[8](p206)。
(三)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9] 王旭. 美国三大城市与美国现代区域经济结构[A]. 中国美国史研究学会. 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C].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随文夹注格式:[9](p183)。
关于论文注释格式

关于论文注释格式注释是学术论文中一项重要的参考工具,它可以为读者提供额外的信息和解释,有助于使论文更加准确、详尽和易懂。
然而,注释的格式和规范却是一个让许多学术作家感到困惑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关于论文注释格式的一些常见规则和最佳实践。
一、什么是论文注释注释是一种用于解释和补充论文内容的工具,通常包含信息来源,进一步的解释和背景信息。
它们通常位于页底或文末,以脚注或尾注的形式呈现,或者直接在正文中用圆括号括起来。
注释的作用是为读者提供额外的信息和解释,有助于使论文更加准确,详尽和易懂。
它们可以增强句子,解释常见的缩写和术语,或为读者提供补充信息和参考文献。
二、注释格式注释的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
1. 记号注释通常使用数字或字母作为标记,并出现在正文中相应的位置。
数字标记出现在正文中,而字母标记通常出现在长篇论文的末尾。
2. 正文注释要提供有用的信息,例如对术语和名词的解释。
在正文中,需要在需要注释的地方使用标记。
3. 注释文本注释文本应该清晰明了,有助于读者理解文本。
它应该包含对正文的补充信息,以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
注释文本应该紧凑,但同时也应该详尽深入。
4. 连接符有些注释可能需要连接正文中的多个单词或短语。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连接符或分隔符,如逗号,分号或连字符,以便读者可以清楚地理解注释的意义。
5. 注释格式注释的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
有些学术论文需要在注释之间添加空行,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信息。
① 清晰的标记:为了方便读者查看,注释应该清晰地标明数字或字母。
② 缩进:注释应该与周围的文章缩进相同,通常是五个字符或更多。
③ 字体和大小:注释文本通常比正文小,可以使用小号字体。
④ 句式:注释文本应该是完整的句子,首字母大写,以及完整的标点符号。
⑤ 行距:注释文本之间的行距应足够宽松,以便读者可以清楚地区分它们。
三、使用注释的最佳实践为了确保注释在论文中的有效使用,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
学术论文注释规范

注释的格式(一)中文注释:1、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1)引用专著例: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2-74页。
说明:(a)作者姓名后面用冒号;著作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出版地后用间隔号(中圆点);出版社名称后加逗号;出版年代后加“版”字,再加逗号;页码后用句号。
(b)著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顿号分隔,如:xxx、xxx;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如:xxx等。
(c)著作名如有副标题,则在书名号内以破折号将标题与副标题隔开。
如: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
(d)著作如系多卷本,须在书名号后面直接写出引用资料所在的卷数,再加句号。
如: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e)出版地应包括省、自治区及其下属的市名,直辖市只注市名,如:吉林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如出版社名称本身已含其中某一级地名,则可不必在出版地中重复注出,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不必注为江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不必注为北京.北京出版社。
(2)引用译著例: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说明:(a)作者姓名中除姓(family name)外,名与中间名(first name 和middle name)均可用缩写形式表示,如缩写,须用英文缩写符号(下圆点);如将姓名全部译出,则须在姓名之间加中文间隔符号(中圆点)。
(b)书名号后或多卷本著作卷次、册次后直接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中文译、校者姓名。
(3)引用编著例: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A.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3]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C.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E.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I.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J.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2-2:
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
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