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环节动物 ppt课件
环节动物资源

刚毛: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 囊底部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 形成。
疣足:海产环节动物附肢形 式的运动器官,是由体壁凸出 的扁平片状双层结构,其内腔 与体腔相通。
疣足有运动和呼吸双重功能。
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自始至终都在血管和微血管网中流 动,不流入组织间隙。
心脏和血管内腔,是原体腔留下的残迹。
五.后肾管
典型的后肾管两端均有开口,即一端开口于体腔(称肾口),另一
端开口于体表(称肾孔, 排泄孔) 。
索式(链状)神经系统 由一对咽上神经节(“脑”)、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和纵贯全身的腹神经 索构成。
担轮幼虫
海产环节动物在个体发生中经过的幼虫,虫体陀螺形,有担轮。 幼虫的前期不分节,有原肾管、原体腔。
第六章环节动物资源
一、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P.166)
(一)分节现象
同律分节:除前2节和末一 体节外,其余各节形态基本相 同。
分节的意义: ①内部器官重复排列,促进动物
的新陈代谢,增强动物对环境的 适应。 ②节与节之间形同关节,增强了 运动机能。 ③是动物生理分工的开始。
二.次生体腔(真体腔)
1. 次生体腔(真体腔):环节动物体壁和消化管
❖ 3. 体腔性质尚难确定。 ❖ 4. 成体无消化管,无口,无肛门,排泄管似后肾管。 ❖ 5. 神经系统与上皮没有分开。 ❖ 6. 雌雄异体,完全不均等卵裂,幼虫时期具纤毛。
二、分类地位
❖ 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类群与环节动物较接近,一般将其立为一门。
须腕动物 P. 1 2 1 : 缓 步 、 舌 形 与 有 爪 动 物 门 自 己 看 , 其 中 有 爪 动 物 门 结 合 节 肢 动 物 门 讲 。
次生体腔多退化,被肌肉、间质和 葡萄状组织挤压缩小成腔隙。
第六章环节动物

二、内部构造 1、体壁和真体腔 ▲角质膜
▲上皮
▲肌肉
▲体腔膜
▲角质膜:薄,由表皮细胞分泌而成 功能: 保水,能防止身体在干燥环境中失水 ▲上皮层:由层柱形上皮细 胞组成,其间有腺 细胞分布 功能: 组成体壁的主体,分泌角质膜 腺细胞能分泌粘液,湿润体表
▲肌肉层:
外侧是薄的环肌 内侧是的纵肌 呈羽状排列 ▲体腔膜: 为一层中胚层来 源的体腔上皮
7.生殖系统
纳精囊
♀♂同体
异体受精
直接发育,
精巢 储精囊 储精囊背叶
盲管
精巢囊 储精囊
无幼虫期
卵巢 输卵管 输精管 副性腺 前列腺 前列腺管 腹神经索 生殖带
环毛蚓的 生殖系统
生殖 ▲精子先成熟,雌雄交配 ▲将精液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 ▲卵成熟,环带分泌物质形成 蛋白质环,成熟卵产在环内 随身体收缩,蛋白质环向前 移动,至纳精囊孔处,精子 逸出,与卵受精。 ▲环带继续前移,从前端脱离 蚓体,两端封闭,形成蚓茧 ▲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2-3 周后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 出。
各种器官位于一定的体节中,在比较高等 的动物中就形成了头、胸、腹的分部。
三、出现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
环节动物以前的各类动物,并无明显的运动器 官,大多数是以体表的衍生物纤毛等作为运动 工具。从环节动物开始有了真体腔的结构后, 出现了体节,动物不再以纤毛为运动器官,而 是在每个体节上形成了按节排列的附肢--- 疣足或刚毛等运动器官。
假体腔的形成: 由于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 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
衬,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
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 壁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之谓假体腔
《环节动物》课件(共30张PPT)

环节动物
有效训练
1、蚯蚓的身体必须保持湿润黏滑的主要原 因是( D ) A 有利于钻洞 B 有利于提高蠕动速度 C 有利于取食 D 有利于呼吸
有效训练
2、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在进化上的意义是(B ) A 消化食物更充分 B 运动更加灵敏 C 反应更加灵敏 D运输氧的能力更强 3、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一组是( A ) A 沙蚕和蚯蚓 B 水蛭和蛇 C 蚯蚓和对虾 D 水蛭和蜈蚣
蚯
蚓
1.蚯蚓的身体有哪些结构? 2.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什么样 的感觉? 背部有湿润的感觉,触摸 腹部有粗糙的感觉(刚毛)
合作交流
1.蚯蚓依靠什么进行呼吸?
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
2.蚯蚓依靠什么运动?
依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运动
你还能举出哪些属于环节动物的生 物?
水蛭
生活在水田、沟渠或池沼里,主要以 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生,其体内 的水蛭素可用于治疗血栓疾病
北宿中学
冯建岭
水螅
夏季前后, 在水草丰茂 的池塘河沟 里,能看到 一种身体浅 褐色、圆柱 形,还能翻 筋斗的小动 物——水螅
蛔虫成虫
蚯
蚓
蚯
蚓 视
频
环
节
动
物
学习目标: 1、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 系。 2、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描述蚯蚓与环境相 适应的特点,了解其他常见的环节动物。 3、尝试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初步感知 生物“有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 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知识小结
蚯蚓
环节动物
形态:身体由许多 构成,前端有 。 运动:通过 的配合使身体运动。 呼吸:通过 进行气体交换。
第六章 环节动物

2.寡毛纲(Oligochaeta) 约3000余种,一般认为是海产穴居的原始环节动物侵
入淡水和陆地而发展起来的。 身体分节而不分区,疣足退化; 体表具刚毛; 雌雄同体,性成熟时体表形成环带,交配时两虫互相授精, 卵产于环带中,脱落成卵茧,直接发育。 常见种类:杜拉蚓(Drawida)、环毛蚓(Pheretima)。
•原始的种类仍然保留原肾 形态
原肾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排泄器官,始见于扁形动物,由焰 细胞和排泄管构成,通过焰细胞收集体内多于水分和液体 废物,经排泄管排出体外。 后肾比较进化,始见于环节动 物,有外胚层发育成。典型的后肾为一条迂回的管子,一 端开口于肾口,具带纤毛的漏斗,另一端开口于体表为肾 孔。
原肾是细长的小管,小管的一端有焰细胞(实际由帽细胞 和管细胞组成)所封闭,另一端连接其他小管形成一套小 管网,小管网有排泄孔通到体外。焰细胞有纤毛,纤毛不 停摆动,使得液体和一些离子可以通过管细胞的小孔进入, 然后由排泄孔(肾孔)排出。
环节动物门各纲区别
系统 头部 运动
生殖
发育 习性
多毛纲 寡毛纲
蛭纲
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疣足
刚毛
无刚毛和疣 足
无生殖环带 有生殖环带 有生殖环带 雌雄异体 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
担轮幼虫 直接发育 直接发育
海洋生活
大多陆生 多淡水
暂时性体外 寄生
四、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鱼类及禽畜类的天然饵料(担轮幼虫、沙蚕类、水蚓类、 蚯蚓等); 2.改良土壤的动物资源(蚯蚓等); 3.海洋污染及水体冷暖的指示动物(多毛类等) 4.医学上的应用。
4. 消化与取食 •口、咽(或吻)、食道、肠、直肠、肛 门。消化道上可有盲囊,以增加消化面 积,并与肠道一样可以分泌消化酶。 •消化道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可以使 肠道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蛭类具口吸盘和后吸盘,口在口吸盘内。 •食性与环节动物的生活方法关系密切。
环节动物PPT课件

目录•环节动物概述•环节动物主要类群•环节动物身体结构与功能•环节动物繁殖与发育过程•环节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和价值•环节动物与人类关系及保护意义环节动物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环节动物是一类具有分节现象的无脊椎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中的一个重要类群。
分类根据形态和生态特征,环节动物可分为多毛类、寡毛类和蛭类三大类。
ABDC体形特征环节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或扁平形,可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体表结构体表具有角质层,可防止水分散失和机械损伤;同时,多数环节动物具有刚毛或疣足等运动器官。
消化系统环节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肠和肛门等部分,食物在肠内进行消化和吸收。
循环系统环节动物具有较为发达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部分,可有效地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及分布生活习性环节动物大多生活在海洋、淡水或潮湿的土壤中,以底栖生活为主。
它们通过体表呼吸或通过鳃呼吸,以有机碎屑、小型生物或植物为食。
分布范围环节动物分布广泛,从寒带到热带、从浅海到深海都有它们的踪迹。
其中,多毛类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寡毛类主要生活在淡水或潮湿的土壤中,而蛭类则主要生活在陆地上。
环节动物主要类群0102 03体形特征细长圆柱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粘液,可减少与土壤的摩擦。
生活习性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质为食;喜潮湿、阴暗的环境,对温度、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生理功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可作为中药材,具有清热、利尿等功效。
扁平或圆柱形,头部有吸盘;体表有环节,每节有刚毛。
体形特征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生活在水田、池塘、沼泽等淡水环境中;以吸食动物血液为生。
抗凝血作用,可用于治疗血栓等疾病;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
030201长圆柱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刚毛和疣足。
体形特征生活在海滩泥沙中,以腐殖质和浮游生物为食。
生活习性可作为鱼饵和养殖动物的饲料;具有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痈疽、溃疡等疾病。
生理功能环节动物身体结构与功能环节动物的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和肌肉层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环节动物》PPT课件人教版生物

3
生物医学研究
环节动物如蚯蚓、水蛭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可用于生物医药研究和治疗某些疾病。
环节动物对人类的危害
传播疾病
部分环节动物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可能传播疾病给人类,如血吸 虫病等。
损坏农作物
一些环节动物如地老虎、蛴螬等会啃食农作物根部,对农业生产造 成危害。
破坏生态环境
在某些情况下,环节动物可能过度繁殖,破坏生态平衡,对当地生态 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身体扁平,前后端有吸盘,体节明显,体表无刚 毛
生活习性
生活在稻田、沟渠、浅水污秽坑塘等处,嗜吸人 畜血液
生理功能
通过吸盘吸附在宿主身上,用锐利的牙齿刺破皮 肤吸血,同时分泌抗凝血物质防止血液凝固
沙蚕
形态结构
身体长而扁,头部有触角和口器,体节两侧有突出成具有刚毛的 疣足
生活习性
生活在海边的泥沙中,穴居,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碎屑
生理功能
通过疣足和刚毛的配合在泥沙中蠕动,同时用口器过滤食物
其他环节动物
形态结构
01
身体分节,各体节形态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体表有刚
毛或疣足
生活习性
02
分布广泛,从淡水、海水到陆地,从潮湿的土壤到干旱的沙漠
都有分布
生理功能
03
通过肌肉和刚毛或疣足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同时根据生活环境
的不同有不同的呼吸方式和排泄方式
特点
体节分明,各体节具有相似性和重 复性;具有真体腔,体腔内充满体 腔液;出现闭管式循环系统;运动 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环节动物的分类与分布
分类
环节动物门包括多毛纲、寡毛纲和蛭 纲等。其中,多毛纲动物如水蚯蚓, 寡毛纲动物如陆生蚯蚓,蛭纲动物如 水蛭。
环节动物课件

• 蚯蚓体内含地龙素、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有解热、镇静、 平喘、降压、利尿等功能,自古即入药。
• 蚯蚓吞食土壤和有机物质的能力很大,可利用蚯蚓处理城市 的有机垃圾,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可化害为利,抑制公害。
• 各国都兴建养殖蚯蚓的工厂,繁殖蚯蚓,处理废料,生产有 机肥料。
5、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 后肾管的特点:两端均 开口,一端开口于真体
腔为肾口,一端开口体 壁或消化管为肾孔,以 肾孔排出废物。
• 结构:肾口、排泄管、 肾孔。
环节动物的后肾管按体 节排列,每节1至多对, 比原肾管效率高。
6、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
• (由一对脑.腹神经索.链状神经.神经纤维等构成)
• 中枢神经:头部有一对脑[咽上神经节。由它向腹面发出一对围咽神经与咽腹 面的一对咽下神经节相连],以后每一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并由神经纤维相 连,形成腹神经索成为纵贯全身的链状神经。每对神经节还发出数对神经,支 配体壁肌肉及疣足的运动。
• 外周神经:由中枢神经发出神经纤维,分布在 体壁和各个器官。 • 交感神经:由咽上神经节伸出至消化管。
帚毛虫(Sabellaria)利用细小的砂粒做成虫管,往 往成千上万的个体聚集在一起,虫管彼此重叠,连 成一片礁石状
螺旋虫(Spirorbis)形成石灰质管,盘旋在岩石、贝 壳等硬质底部,虫体的形态相似于帚毛虫,在领褶 下也有一对囊状腺
2.寡毛纲
• 一般认为寡毛类是由海产穴 居的原始环节动物侵入淡水 及陆地而发展起来的一支
环节动物
1
• 出现了分节现象 • 次生体腔(真体腔、裂体腔) • 具有刚毛和疣足等特殊的运动器官 • 闭管式循环系统 • 排泄系统为后肾管 • 链状神经系统(索式神经系统) • 雌雄同体或异体,主要行有性生殖 • 陆生、淡水种类直接发育;海产种类间接发育,具
2024《环节动物》PPT课件

《环节动物》PPT课件•环节动物概述•环节动物形态结构•环节动物生活习性及行为•环节动物与人类关系•实验观察与操作技能培养•课堂互动与思考题解答环节动物概述环节动物定义与特点定义环节动物是一类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的动物。
特点体节分明,各体节在功能上有所分工,但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常见种类蚯蚓、水蛭、沙蚕等。
环节动物门包括多毛纲、寡毛纲、蛭纲等。
分类分布生活环境环节动物广泛分布于各类生态系统中,从淡水、海水到陆地,从热带到寒带均有分布。
不同种类的环节动物对生活环境有不同的适应性,如蚯蚓适应于土壤生活,水蛭适应于水生环境。
030201环节动物分类及分布物质循环土壤改良生物控制环境指示环节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环节动物通过摄食、消化和排泄等过程,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
一些环节动物可作为天敌控制害虫和杂草的生长,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一些环节动物如蚯蚓在土壤中挖掘隧道,有助于土壤通气、排水和混合,提高土壤肥力。
环节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可反映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生态状况,为环境监测和评估提供依据。
环节动物形态结构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各体节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身体分节每个体节都包括相似的背腹面结构和一些内部器官,如肌肉、神经节等。
环节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通常为疣足或刚毛,用于在土壤或水中移动。
疣足或刚毛外部形态特征环节动物具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和肛门等部分,用于摄取、消化和排泄食物。
消化系统环节动物具有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为身体各部分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循环系统环节动物通过原肾管等排泄器官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
排泄系统内部器官系统结构神经系统与感官器官神经系统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其中中枢神经由脑和一系列神经节组成,外周神经则分布于全身。
感官器官环节动物具有多种感官器官,如触角、眼点、平衡囊等,用于感知外界环境,如光线、温度、化学物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链状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集中而成链状
1对咽上神经节(脑)
链 1对围咽神经环
状 神
1对咽下神经节
经 1条腹神经索
系 若干神经节 统
若干条侧神经
24
25
26
七、生殖及发育
1. 生殖器官由中胚层体腔膜形成
2.
体腔膜 生殖腺
体腔管 生殖管(体腔膜向外突起)
2. 生殖腺有固定或不固定
3.
和腐殖质较多的酸性土壤中一类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俗称蚂蟥。体扁长, 体节数恒定,每体节又分若干体环。
无疣足和刚毛。 身体前后端各有一吸盘。营暂时性体外寄生生活。 发育过程中无担轮幼虫期。 吸血时,唾液腺分泌抗凝血素,导致流血不止。
有嗉囊11对,吸血量大,可达身体的6 倍。 如金线蛭、医蛭等。
10
11
12
真体腔形成的意义★
肠壁出现了肌肉层 1.结构上的进步 体腔里有了各种器官系统
体腔膜形成肠系膜(固定器官) 2. 生理机能上的完善—肠道可自主蠕动和盘旋
不但增加消化功能, 还为消化系统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
13
三、刚毛和疣足
1. 典型的海产环节动物出现了专门的运动器官
2.
——刚毛和疣足(一般每个体节一对)。
2. 寡毛类(蚯蚓)的疣足退化,刚毛直接生在体上。
3. 蛭类(蚂蟥)连刚毛也消失(因外寄生)。
14
疣足
15
疣足的概念★
疣足是动物原始的附肢形成,是由体 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突起,它是典型的海产 环节动物专门的运动器官,适于在海水中 游泳爬行,增强其在环境中活动能力。
16
四、闭管式或开管式循环
环节动物开始出现血液循环系统! 一般为闭管式循环 蛭类为开管式循环
海产种类每节都有生殖腺
4.
蚯蚓的生殖腺固定在几个体节内
27
3. 生殖方式有无性和有性生殖
4. (有性占多数)
5.
雌雄同体或异体,
6.
均异体受精
4. 海产种类:间接发育
5.
有担轮幼虫
6.
淡水和陆生种类:直接发育
28
直接发育:
动物幼体从卵孵出或母体产出后,不经过变态, 而直接长成成体的发育方式。幼体与成体的形态和 生活方式大致相同。
2. 动物进化趋势
3.
不分节 分节 分节逐渐消失
3. 体节的数目因种而异(几节到几百节)
6
7
二、次生体腔★
指中胚层之间的空腔。 在进化史上比原始体腔出现晚,故叫 次生体腔或真体腔。
8
9
次生体腔的特点★
1)体壁和肠壁上都有体腔膜 2)有了脏壁中胚层即肠道出现肌肉层 3)体腔内出现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 4)有孔与体外相通。
20
3.循环系统的形成与真体腔的形成有关
原体腔
真体腔
残余
血管
21
五、后肾管排泄系统
大多有按节排列,成对的后肾管。 特点:
1.两端开口(肾口、肾孔) 2.盘旋管状(不分支,细肾管+排泄管) 3.周围有毛细血管网
前节体腔 肾口 细肾管
(漏斗状)
排泄管 肾孔 体壁
(排泄孔)
22
肾口
排
肾孔
泄
孔
23
45
46
47
48
三、环节动物资源的经济价值
(一)鱼类的饵料 环节动物无论幼虫和成虫均为经济鱼类的天然
饵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其中多毛类 是最主要的类群。 据前苏联学者的研究,远东海可做鱼饵的多毛 类环节动物约有100种左右,连云港海有26种。 前苏联学者米库利奇报道了在南萨哈林及南千 岛的比目鱼食料中,有41种多毛类。
肠上皮
33
34
35
三、消化系统
1. 消化道 2. 消化腺
36
四、循环系统
◆闭管式 ◆ 4对环血管 + 5条纵血管
心脏 腹血管 背血管 神经下血管 食道侧血管
37
五. 生 殖 系 统
38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类群
海、淡水、土壤甚至陆地均有分布 自有游泳、爬行、穴居生活 约17000多种,分三大类
30
31
◆生殖环节:第14-16节稍膨大,
无刚毛,无节间沟
◆受精囊开孔:6-7、7-8、8-9节
腹面两侧三对
◆雌性生指孔:14节腹面中央、一个 ◆雄性生指孔:18节腹面两侧、一对 ◆副性腺孔:雄孔内侧两对 ◆背孔:除前几节外均有 ◆肛门:末节
32
二、体层结构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角质膜 表皮膜 体壁肌肉层 体壁体腔膜 脏壁体腔膜 脏壁肌肉层
3
2.异律分节(少数环节动物)
身体各节(头、尾除外) 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彼此不相似。
4
3.分节的意义
体节的出现是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1. 使运动更加灵活 2. 新陈代谢更加有效(内部器官重复排列) 3. 生理分工的开始
5
1. 分节还表现在内部器官排列上(排泄、神 经、循环等系统按节重复排列)
多毛类——沙蚕 寡毛类——蚯蚓 蛭 类——蚂蟥
39
一、多毛纲
头部显著,由口前叶和围口节组成,上有触 手、触须和眼等。
有疣足,无环带。 间接发育,具有担轮幼虫。 一般为海产,如沙蚕等, 为鱼类的重要饵料。
40
41
42
二、寡毛纲
头部不明显,感觉器官一般退化。 无疣足,刚毛直接着生在体壁上。 有生殖环带。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多淡水和陆上生活,喜在阴暗、潮湿、疏松
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
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动物进化发展的一个较高级阶段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明显的进步发展
1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分节
分节: 身体分为许多在形态和功能上彼此相 似或不相似的部分,这种现象称为分节, 每个部分叫做一个体节。
2
1.同律分节(多数环节动物)
身体各节(头、尾除外)在形态、结 构和功能上彼此相似。
17
18
1. 闭管式循环★
由纵行血管、环行血管及其分支状的 微血管网组成,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 (不流到组织间隙中),其血液流动方向 固定,血流速度恒定,比开管式循环能更 有效、迅速的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 运输。
19
2. 开管式循环★
在蛭类中,真体腔为结缔组织多填满, 部分血管退化消失,相应位置形成不同的 血窦(即组织间隙或叫腔隙),血液不完 全在血管中流动,也进入这些血窦中循环, 即开管式循环。
■ 间接发育:
动物幼体从卵孵出或母体产出后,须经过变态, 方能长成为成体的发育方式。幼体与成体的形态及 生活习性显然不同。
29
第二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
一、外形 ◆体节:100多节,相似,明显 ◆节间沟:节与节之间的凹沟 ◆刚毛:各节中部一圈,故得名 ◆口:围口前段 ◆口前叶:背面、肉唇状(摄食、掘土、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