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职业病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三篇)

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三篇)

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职业卫生学的原理和方法,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制度要加强从业者的职业病防控意识,加大职业病防治力度,应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治政策和措施。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构,明确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关系,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机制。

二、加强职业病危害评价和监测工作通过对各类从业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具体的职业危害因素,并对相关的从业场所和岗位进行分类管理和监控。

针对不同行业和工种,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从业者的职业健康安全。

三、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和执法力度职业卫生监督和执法是保障从业者职业健康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各类从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从业场所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要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四、提高职业健康监护水平加强对从业者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包括体检和健康档案管理等。

通过定期的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掌握从业者的职业健康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健全从业者的职业健康档案,对从业者的职业健康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为职业病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五、加强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控能力,要加强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

通过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技术知识。

对从业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其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技术水平。

六、积极推行工程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工程控制是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改善工作环境、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传播。

职业病防治制度(6篇)

职业病防治制度(6篇)

职业病防治制度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

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

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____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

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

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良好通风,工人持证上岗,佩戴口罩,工作时间不超时,并指导提高中毒事故中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五、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三篇)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三篇)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工作所产生的疾病,一般与工作环境、劳动强度以及工作方式等因素有关。

预防职业病的关键在于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个人防护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预防知识。

一、加强职业卫生管理1.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定,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

2. 完善工作场所环境:加强工作场所环境治理,落实各项职业卫生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照明、噪声、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符合要求,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

3.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特点,采取控制措施,如隔离、换位、吸附、排风、防护等,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和蔓延。

4. 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体系:通过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源,确保工作环境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5. 健全职业病防治机构: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职业病诊治机构,完善职业病医学专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二、个人防护措施1. 佩戴个人防护用具:根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合理选择和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护面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职业病危害。

2. 注重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日常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洗手、洗澡,避免疾病交叉感染。

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增加休息和放松的时间,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4.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潜在职业病病因,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职业病。

三、提高职工职业卫生知识1. 加强职业卫生教育: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培养正确的职业卫生行为习惯。

2. 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摄取营养,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

3. 适度运动: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防治做法

职业病防治做法

以下是一些职业病防治的常见做法:
1.健康教育和培训:向员工提供关于职业病的信息和预防措施的培
训,帮助他们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2.工程控制: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有害因素。

例如,改
善通风系统、隔离有害物质、采用自动化设备等,以降低员工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3.个人防护设备:提供适合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器、耳塞、防
护手套等,以保护员工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4.工作环境监测:定期监测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浓度,如粉尘、
化学物质、噪声等,以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5.职业健康检查: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身体检查和
健康问卷调查,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职业病问题。

6.合理的工作安排: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避免员工过度
疲劳和长时间暴露在有害环境中。

7.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规章制度、
应急预案等,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8.员工参与:鼓励员工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反馈和建议,共
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和工作场所可能存在不同的职业病风险,因此具体的防治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

职业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职业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职业病防治措施有哪些随着我国工业化的高速发展,职业病防控日渐重要,职业病唯有重视预防,才能消除和控制职业危害,保护员工健康对企业和社会发展都有利。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企业是职业病预防的主体,落实职业卫生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其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一、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主要负责人、健康安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等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落实各种规章制度。

2、认真执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三同时规定,即劳动安全卫生及尘毒治理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切实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的贮存、运输、使用、领取的管理工作。

防止毒物的泄漏、扩散和遗失。

4、加强生产场所尘毒作业点的定期监测及管理工作,随时掌握有毒物质浓度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安全文明生产。

5、实施三级健康安全教育制度,利用职业危害警示牌等有效形式广泛对操作者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有毒有害物质和因素危害及预防的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

二、生产工艺改革1、改革工艺条件,采用低毒或无毒原料,代替高毒或有毒原料。

如用甲苯、二甲苯代替苯,用异丙醇替正己烷,水性溶剂代替有机溶剂等。

2、使用无毒无害的新型涂料,水性涂料代替有机溶性涂料。

3、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的工艺改造,密闭、隔离和机械化,避免工人接触。

4、严格操作,避免人为失误而造成毒物的泄漏事故和乱排现象,减少毒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员的危害。

三、设备改造1、逐步改造和更换敞开式、不安全、污染重的陈旧设备,如用密闭砂磨机替代三辊机;用密闭式过滤器替代板框压滤机等,努力实现密闭化作业,减少毒物危害。

2、对噪声、振动较大的鼓风机、空压机、球磨机,砂磨机、冲床等设备,可采取吸声、隔声、减振、使用防噪用品或建立隔离操作间等防噪减振措施,降低噪声、振动的危害。

3、建立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保养制度,加强设备的检查和维护,防止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确保设备安全完好、正常运行。

防止职业病的控制措施

防止职业病的控制措施

防止职业病的控制措施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工作方式等原因导致的各类职业性健康问题。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与舒适,防止职业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

本文将探讨具体的控制措施以及它们的作用,以期为解决职业病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是影响职业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职业病的风险。

具体的控制措施包括:1. 设备维护与更新:确保工作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更新老化设备,提升工作效率,并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职业病风险。

2. 通风与排风系统:建立合理的通风及排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在工作场所积蓄,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

3. 噪音控制:采用隔音技术,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影响,减少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发生。

二、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保护工人免受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防护措施:1. 穿戴防护装备: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如化学品、尘埃、放射性物质等,合理选择并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呼吸器、防护眼镜等。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职业病,防止职业病的发展和恶化。

三、工作操作规范规范的工作操作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一些必要的工作操作规范:1. 安全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2. 工作流程改进: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从业人员的职业病危险接触机会和时间,减轻职业病危害。

3. 职业卫生监测:建立科学的职业卫生监测体系,对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应的职业卫生标准。

四、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对于职业病的防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1.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各国都有相应的关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并对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赔偿等方面有明确规定。

职业病的预防

职业病的预防

职业病的预防职业病是由于从事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中的长期接触而导致的疾病。

预防职业病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工作场所管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

一、个人防护措施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防护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确保装备的合适性和有效性,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2.正确使用化学品:在接触化学品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长时间的工作会增加职业病的风险。

员工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定期洗澡、保持衣物清洁等。

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用品,如毛巾、牙刷等。

二、工作场所管理1.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护制度:企业应制定职业病防护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

制度应包括职业病防护的管理要求、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2.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企业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设备: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估结果,企业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设备。

如通风设备、防护屏障、防护装备等,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4.培训员工的职业病防护知识: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病的危害、防护措施、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

三、法律法规1.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企业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履行职业病防护的法定责任。

如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档案、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等。

2.建立职业病防护档案:企业应建立完整的职业病防护档案,记录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情况、职业病危害评估结果、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情况等。

档案应定期更新和维护。

3.建立职业病防护监测机制:企业应建立职业病防护监测机制,定期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职业病的预防

职业病的预防

职业病的预防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长期接触某种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工作环境改善、个人防护措施、健康教育等方面。

一、工作环境改善1. 确保空气质量: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排除有害气体、粉尘等有害物质,保证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2. 控制噪音:对于噪音环境较差的工作岗位,应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噪音对劳动者的影响。

3. 防止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对于需要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应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器具等。

4. 控制化学物质的接触:对于易产生有害气体、蒸汽、粉尘等的工作环境,应采取有效的通风设备,减少劳动者对化学物质的接触。

二、个人防护措施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环境的需要,劳动者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 注意个人卫生:劳动者在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洗手、洗脸,清洁工作服和防护装备,避免有害物质残留在身体上。

3. 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劳动者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如避免用手触摸有害化学品,避免吸入有害气体等。

4. 定期体检:劳动者应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病问题,以便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三、健康教育1. 提供职业病知识:雇主应向劳动者提供关于职业病的知识,包括职业病的症状、预防方法等,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

2. 培训劳动者的安全意识:雇主应定期进行职业病防护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教育他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 建立健康监测机制:雇主应建立健康监测机制,定期对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问题。

4. 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职业病防治的关注度,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总结:职业病的预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改善工作环境、个人防护措施和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15号文件
签发人:
------------------------------------------------------------------
关于《公司职业病防治措施》的
通知
各有关部门: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现将《公司职业病防治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零一七年六月二十日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一、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措施:
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进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各单位和个人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三、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各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四、职业病危害种类
根据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
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中,材料的搬运使用、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肺病。

2.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割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使用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生产锰烟雾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尘肺、慢性中毒。

3.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在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震捣器及一些机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可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可导致震动病。

五、预防监控措施
(一)公司监控措施
1.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由质量安全科负责监督管理,稳中有降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责任。

2.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的费用在施工安全措施费中列支。

3.新的项目工程施工,必须将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对易发生急性中毒和其他急性职业病的作业场所,项目部需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设施、药品,应制定专项施工措施及应急预案。

4.公司各单位应当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预
防知识,加强个人防护,开展群众性的防治工作。

5.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防止有害、有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要采取通风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6.对施工现场易产生粉尘、焊接弧光、噪声、苯类等有害因素,加强监测管理,配备齐全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需加强对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怀生习惯教育,合理安排员工休息,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防止有害物质进人体内。

7.采购设备和材料,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对确实需要使用存在有职业病危害设备和化学材料的,应该注明其成份、性能、安全操作规程、维护和使用方法,并应提供相应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8.在公司的各项生产活动中,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制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要将各项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

9.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二)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在确定的职业危害场所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警
示标识。

3.在地下室场所进行作业时,要采取强制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5.对从事高危职业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三)个人防护措施
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2.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要配戴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3.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戴防护耳罩,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

4.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单位要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

六、安全检查措施
1.企业对生产中的安全工作,除进行正常的查外,每年还应定期进行二至四次群众性的检查,这各检查包括普通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2.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
并且必须建立由企业领导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3.安全生产检查应该始终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交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定出计划,按期解决,必须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待。

劳保用品发放管理制度
为更好地对职工进行劳动保护,规范劳动用品的管理,特制订此制度,此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发放原则:劳保用品是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与健康的一种防护用品,按照岗位需要配给,不能视为福利。

劳保用品种类
公用劳保用品,按照岗位配发的劳保用品,不具体到单个人。

个人劳保用品,按岗位性质给个人配发的劳保用品,具体到个人。

职责:
综合部负责劳保用品的审批发放工作。

采购部根据仓库提交的“采购清单”在每月10日前完成劳保用品的采购入库。

配发标准
综合部根据各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条件、性质不同制定出不同的岗位的劳保用品配发标准,上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发放标准的修订,需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发放
各部门主管于每月到综合部领取“劳保用品发放清单”并交于仓库领取劳保用品,领取后再由各部门下发至职工.
使用
职工必须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应该佩戴的时间、应该佩戴
的地方必须佩带。

因工作需要或调整岗位而增加的劳保用品,由班组提出,经部门领导同意后到综合部开具劳保用品领料单后到仓库领取。

职工在使用过程中丢失或非正常损坏劳保用品的,到综合部办理补办购买手续。

公用劳保用品必须在交接班时明确其使用状态,公用劳保用品的管理必须责任到人。

职工离职时,对于崭新未开封的劳保用品可交回公司,凡是一经开封动用的劳保用品将按使用期限按比例分摊扣回。

检查监督
由综合部对劳保用品的申请、发放、使用环节进行检查监督。

对违反劳保用品规定的将按公司的奖惩制度进行处理。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