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农民工情况调查及建议

合集下载

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及政策建议

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及政策建议

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及政策建议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民工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农民工就业状况及问题,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开展了一项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并整理了相关数据和调查结果。

一、农民工就业状况概述1. 就业人数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就业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19年全国农民工就业总数达到2.6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7.3%。

这意味着农民工群体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就业地域分布调查还发现,农民工就业地域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是农民工主要的就业地带,尤其是一线城市和发达的沿海城市。

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就业比例较低,存在较大的就业空间欠发达问题。

3. 就业行业结构根据数据显示,农民工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

制造业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要领域,但也存在着工作环境恶劣、劳动保障不完善等问题。

二、农民工就业问题分析1. 薪酬问题调查发现,农民工普遍存在薪酬过低的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工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受到了工资水平的限制。

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存在违法用工现象,恶意压低农民工工资,导致农民工权益受损。

2. 社会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严重,存在弱势地位。

大部分农民工缺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或退休,将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还有部分农民工遭遇欠薪、工伤等问题,缺乏有效维权渠道。

3. 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导致子女教育问题突出。

由于流动性较高,农民工难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子女教育受到限制,这将直接影响家庭的社会流动和未来发展。

三、政策建议针对农民工就业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加强法律保障政府应加大对违法用工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监督和管理。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建立更加健全的劳动司法体系,保障农民工利益和权益。

2. 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投入。

关于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力量,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农民工的现状一直备受关注,本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生活条件和社会认同感,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包括个人信息、就业情况、生活条件和社会认同感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对象为来自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农民工,调查期限为一个月,总共发放问卷2000份,有效回收问卷1500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1.就业情况根据调查结果,70%的农民工在城市从事了制造业和建筑业等体力劳动岗位。

40%的农民工职务低级,薪资较低,缺乏晋升机会。

此外,32%的农民工义务加班,而18%的农民工存在拖欠工资的问题。

2.生活条件在生活条件方面,80%的农民工居住条件艰苦,居住面积很小,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

60%的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包括医疗和养老保险。

此外,50%的农民工在工作中存在安全问题,比如缺乏安全培训和劳动保护。

3.社会认同感关于社会认同感,50%的农民工感觉自己在城市是“外来人口”,他们在城市中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60%的农民工认为城市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现象较为普遍。

此外,40%的农民工表示缺乏参与社会决策的机会。

四、问题分析与建议1.就业问题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低薪、长时间工作和缺乏晋升机会等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障;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

2.生活条件问题农民工生活条件艰苦,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安全保障。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改善力度,提供适宜的住房和基础设施;推广普惠性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工享受医疗和养老保险;加强对工地和企业的安全监管,提供劳动保护。

3.社会认同感问题农民工在城市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面临着社会歧视和排斥。

温州市女性农民工权益缺失中政府及企业存在问题的解决

温州市女性农民工权益缺失中政府及企业存在问题的解决

温州市女性农民工权益缺失中政府及企业存在问题的解决【摘要】温州市女性农民工在工作中面临着诸多权益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其权益的认知不足、企业缺乏对其重视、政府和企业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监督和评估机制以及培训和教育不足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府对女性农民工权益的认知,提升企业对其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的政府和企业合作机制,完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培训和教育工作。

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女性农民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温州市、女性农民工、权益缺失、政府、企业、问题解决、认知、重视、合作机制、监督、评估、培训、教育、加强、提升、建立、完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女性农民工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中重要的劳动力,她们承担着家庭劳动和农田劳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融入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女性农民工面临着众多的权益问题,尤其是在温州市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

她们的工作环境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下,社会保障待遇不足,而政府与企业在保护和维护女性农民工权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女性农民工的数量逐渐增多,但她们所面临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对女性农民工权益缺失的认知仍然不足,企业缺乏对女性农民工权益的重视,政府与企业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监督和评估机制,同时培训和教育工作也存在不足。

本文将分析温州市女性农民工权益缺失中政府及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期为保障女性农民工权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意义温州市女性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权益缺失的问题,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女性农民工作为劳动力市场中脆弱群体之一,其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和侵犯,导致其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政府及企业在女性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女性农民工作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政府对其权益缺失的认知不足,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其权益。

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了解他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向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农民工提问。

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1. 就业行业分布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民工的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工地、制造业、服务业和家政服务等领域。

其中,建筑工地是最主要的就业领域,占总数的30%。

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占总数的25%和20%。

2. 地域分布情况调查发现,农民工的就业地域广泛分布于一、二线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

其中,广东、浙江和江苏是农民工就业最多的省份。

二线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如成都、重庆和天津。

3. 薪酬状况在薪酬方面,农民工普遍面临较低的工资待遇。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农民工的月收入在2000元至4000元之间。

其中,建筑工地和制造业的农民工薪资普遍较低,而服务业和家政服务的农民工相对薪资较高。

4. 就业环境与权益保障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劳动权益保障不足和工作环境恶劣。

农民工的合同签订率较低,违法用工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他们在工作中也常常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三、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转型不平衡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低技能、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缺乏职业发展和提升空间。

2. 劳动权益保障体系薄弱尽管国家加大了农民工权益保障力度,如推行《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但执行不力和知识普及不到位导致实际效果有限。

3. 就业技能培训不完善农民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相关职业培训机会。

这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

四、建议与对策1.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投入,提高其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2023农民工状况调查报告

2023农民工状况调查报告

2023农民工状况调查报告2023农民工状况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锻炼了我们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我们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校门,担当起了一个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职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了解人民疾苦,尽我们的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二、调查内容:时下正值酷寒的严冬季节,当大多数市民呆在暖乎乎的被窝里时,而那些民工兄弟却饱受严寒的在冰冷冷的工地上干工,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

宾馆的服务员,小区的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

据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口都是从事建筑、美发、保洁、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他们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

到达城市打工的37%的民工中,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到__打工的。

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在书上看到一篇报导,跟5个老乡租住在__一带的小李今年20岁,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__做服装。

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李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

这里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

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李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小李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自由花费的只有70元。

因此,她很少买衣服。

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

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

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入极困难境地。

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与问题解决方案

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与问题解决方案

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与问题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作为一支重要的劳动力来源,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农民工就业问题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一、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1. 就业地点分布通过对农民工就业地点的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农民工选择在城市就业,尤其是一线和二线城市。

这些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薪资水平,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前往。

2. 就业行业分布农民工就业行业的调查显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是农民工的主要就业行业。

其中,建筑业和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体力劳动工作,而服务业则提供了更多的非体力劳动工作机会。

3. 薪资水平农民工的薪资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在低技能劳动力领域。

农民工的工资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导致他们面临贫困和生活困境。

二、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方案1. 政府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和工作条件。

2. 企业责任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

同时,企业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为农民工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3. 教育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

政府可以设立职业培训中心,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帮助农民工提升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4. 农村发展为了减少农民工的数量,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发展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发展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民工留在家乡就业。

5.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

结语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与对策建议

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与对策建议

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与对策建议引言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但其在就业、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着许多困境。

本报告旨在对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改善农民工的就业与生活状况。

一、农民工问题的现状1. 就业问题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他们往往缺乏职业技能和教育背景,导致他们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

其次,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一些企业存在拖欠工资的现象,使得农民工无法获得应有的报酬。

此外,农民工还面临着就业歧视和缺乏职业晋升的机会等问题。

2. 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非常突出。

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缺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障。

一些农民工在遭遇意外事故或疾病时,往往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和赔偿,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不安。

3. 文化融合问题由于来自不同地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与当地居民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一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工的生活压力。

二、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分析农民工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对农民工问题的原因进行的深入分析:1. 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导致农民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农业发展滞后,缺乏吸纳就业的机会,迫使农民外出寻找工作。

2. 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缺陷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城市在吸纳农民工的同时,对其权益保障不到位。

缺乏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支持,造成了农民工的待遇不平等和社会保障缺失。

3. 农民工自身条件限制一些农民工因教育程度低、技能较差等原因难以融入城市职场,限制了他们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工作待遇的机会。

三、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和改进。

以下是对农民工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1. 完善法律保障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待遇,加强拖欠工资行为的监管和惩治。

温州外来农民工社保现状调查分析

温州外来农民工社保现状调查分析

温州外来农民工社保现状调查分析摘要:近年来,温州对农民工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部分用人单位招工困难,“民工荒”现象越演越烈;企业“跑路”现象频发,部分农民工劳动报酬、社保待遇得不到保障。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在温州安心工作,也对温州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所以解决外来农民工社保问题,是维护外来农民工自身权益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温州;农民工;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笔者在几个农民工聚集区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对37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了解农民工社保现状,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一种适应温州经济发展水平、满足农民工实际需要的社保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农民工社保现状二、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分析综合国内理论界对农民工缺失社会保障原因分析的观点和本文作者对温州农民工的调查了解,认为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可分为制度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等三类。

1.制度原因(1)现行社会保障政策不适合农民工的特点和需求。

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原来的国营、集体企业职工劳保福利制度的改革中建立起来的,最初的制度设计思想主要考虑到维持城镇职工待遇相对平稳,用人单位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国家财力等因素,而很少考虑农民工因素。

如养老保险政策规定,改革前退休人员不缴费,养老金照发;改革前已参加工作的人员,其工作年限可计算为视缴费年限。

这样的制度设计地将“老人”和部分“中人”的养老金负担,转嫁到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身上,而大部分农民工属于“新人”的范畴。

大多数农民工年收入在18000-48000元区间内,而2011年温州企业职工人均五项保险费自负部分达3408元,占个人年收入的7%-19%,压力比较大。

而且政策要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必须累计缴费十五年以上,医疗保险必须累计缴费二十年以上方能享受养老金和退休后的医疗费用,但是能在企业长期工作这么长时间的农民工只是少数,因而农民工参保热情受到极大打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农民工情况调查及建议叶忠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个被称为“农民工”的社会群体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他们户籍仍在农村,却远离家乡进城务工,或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

据有关专家估计,2005年我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人。

他们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们党和政府务必加以认真研究和对待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

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

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是农民工最早进驻的重要城市之一,农民工集聚数量多、作用影响大。

2006年,温州市外来农民工达292万人,他们对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解温州农民工生存现状,温州市总工会于2006年7、8月间在全市11个县(市、区)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抽样调查。

调查活动分8个小组分赴各地,在当地总工会的配合支持下,深入70多家不同层次的企业,当面向被调查对象即农民工发放问卷表,并同时对个别职工进行专门访谈。

此外,在2007年初,组织人员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区域向他们个别发放部分问卷表。

调查问卷表共计发放480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表3927份。

其中男性对象2032人,占51.7%,女性对象1670人,占42.5%,没有在性别栏上选择的225人,占5.7%;在婚姻方面,已婚46.7%;未婚48.4%,离异17%,丧偶0.3%;在职业岗位种类方面,工人2563人,占65.3%,技术人员649人,占16.5%,中层管理人员394人,占10%,厂级管理人员114人,占2.9%o男女性别比例、婚姻关系状况和职业岗位种类分布基本符合实际结构。

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温州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温州农民工的总体特点是数量多、外省人口比例高、年龄轻、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以全职非农为主。

1、农民工数量多。

这是温州农民工的第一大特点。

温州的工业经济以鞋革、服装、五金电器、眼镜、烟具等轻工制造业为主,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农民工的数量多、发展迅速。

根据浙江省总工会2005年4月的调查统计,全省有农民工1100多万人,而温州就有230万,同时期的宁波为202.95万,台州为94.32万。

(资料来源:《2005年浙江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浙江省总工会《调研参阅》2006年2月9日第2期,第2页)2006年温州的农民工增至290多万人。

而整个温州地区的本地户籍人口仅700多万,且其中又有200万左右的温州人常年在外地做生意或办企业。

也就是说在平时温州,来温工作的外地农民工几乎占社会人口的三分之一。

如果仅从劳动力人口计算,那么,完全可以肯定地说,农民工的数量超过了温州企业劳动力的半数。

许多企业比较集中地区,外来农民工的数量大大超过本地人口,像温州鹿城区双屿镇,本地常住人口1.7万,外来务工人员却有27万之多。

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中的企业,所用劳动力的半数以上属于外来农民工,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

2、外省人口比例高。

这是温州农民工的第二大特点。

浙江全省总体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除了丽水、衢州等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地区外,劳动力基本都以本地劳动力为主,相比较,温州人较多喜欢做个体老板,而不喜欢在企业做普通职工。

所以,在温州的企业里务工的外省籍农民工就显得特别多。

据抽样调查,在温务工的农民工中23.3%属于浙江本省的人,而来自江西、四川、安徽、河南、湖北、湖南、贵州等7个省份的累计人数所占比例达64.8%(详见表1)。

而农民工跨省流动的全国平均比例在2004年是5l%(资料来源: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当然,同样的温州地区,不同县(市、区)的外省籍农民工比例有较大差别,如龙湾区只有6.0%是浙江省籍的,而平阳县的比例却占49。

2%(详见表2)表1:抽样调查在温农民工省籍前8位比例表2:部分县(市、区)本省籍农民工比例3、年龄轻,文化程度逐渐增高。

这是在温农民工的第三大特点。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在温农民工中年龄18-25周岁的占42%,26-35周岁的占41%,35周岁以上的占12%o比较2004年全国农民工41岁以上占16%的抽样调查结果,温州的农民工明显呈现出年龄轻的特点。

他们的文化程度总的来看还是比较低的;初中文化程度占到近50%,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1%,大专以上的只占12%多一点。

但比较2004年时的全国平均水平(初中占66%)要略显高一些。

(资料来源: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而如果与中西部省份的农民工队伍比较,则温州农民工年龄轻、文化程度逐渐增高的特点更加明显。

如山西省2005年底至2006年初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年龄在15-25岁的占25.16%,25——35岁的占36.98%,而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占60.8%,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占20.8%,小学和不识字的分别占15,5%和2.0%。

(资料来源:《山西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状况调查报告》,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中国工运研究所主办《工运研究》2006年6月10日第11期,第3——4页)表3:在温农民工文化程度结构4、流动性大,但以全职非农为主,且希望长期留居城市的人较多。

就业流动性强是我国农民工群体的一个普遍特征。

温州的农民工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而且从对比表4和表5所反映的调查结果来看,在温农民工的流动性仿佛显得更大一些。

虽然温州出现农民工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十年,但在温工作3年以下和3—5年的农民工却分别占32.7%和22.7%,而10年以上的只占到6%o其中,在一家企业工作达10年以上的只占2。

8%,3年以下和3-5年的则分别占49.20/和20.9%。

这一结果表明,农民工中有半数以上来温工作不到5年,而要在一家企业工作5年以上甚至3年以上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表4:在温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表5:在温农民工来温务工时间表6:在目前所在企业工作时间与过去或者现在其他地方农民工具有亦工亦农的特点不同,温州的农民工大多数已经完全脱离了农业劳动,以全职非农为主。

调查中发现,81.4%的农民工除了目前工作外,没再兼有其他有经济收入的工作。

这说明,这些人已经完全依靠在企业的务工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从这一点上看,他们与产业工人已经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从表19反映,在温农民工有24.1%的人希望长期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甚至有19。

8%的人希望取得城市户口,过上与城市人完全一样的日子。

这一点比较其他地方,比例明显偏高。

如山西省总工会2005年底在太原市进行“农民工未来归宿意愿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打算长期留在城市”的只占19%。

(资料来源:《山西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状况调查报告》,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中国工运研究所主办《工运研究》2006年6月10日第11期,第28页)除了以上特别鲜明的几个特点外,我国农民工近年来发生的另外一些变化也在温州得到体现。

如家庭数人或夫妻结伴外出务工的现象日益增多。

在调查中显示,一家只自己1人在温工作的1375人,占35%,而有2-3名家庭成员共同来温工作的有1961人,占50%。

本次调查对象中已经结婚的是1832人,而有1304人表示夫妻在同一地方做工,比例高达已婚人数的71.2%,在全部农民工人数中的比例也达33.2%。

二、农民工的劳动保障1、劳动合同签订。

由于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近年来的大力推进,温州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逐步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有68。

3%的农民工与企业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另有10.9%与企业达成了口头协议。

但如果从企业的范围来看,则差距比较大,规范化程度高的企业,劳动合同的书面签订率基本达到100%,而一些生产不稳定或规模小、管理差的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就非常低。

另外,劳动合同的不规范现象依然明显存在。

调查显示,25.6%的人反映有被企业扣押金,15.5%的人反映被企业扣押身份证。

2、工资水平和工资发放。

在2006年7、8月间,温州市区当时的最低月工资标准是670元。

调查中发现,还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的月收入在最低工资标准以下。

虽然月收入不满670元的477人中多数不是属于鹿城、瓯海、龙湾三个市区的,但鹿城区被抽样调查的684人中有26人选填其月收入在670元以下,瓯海区的比例则超过了全市的平均数(485人中有59人选填,达12.2%)。

选填自己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比例占了73.2%,足以可见,在温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总体来看显得比较低。

对于这样的工资水平,他们的内心也是充满着许多无奈,有56.9%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工资“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而且我们奇怪地发观,对自己工资的不满意率,在较高收入群中的比例比在较低收入群中的比例反而明显要高。

这表明,熟练工、技术工人对自己工资的不满意程度较高。

表7:本人月收入与工资水平相比,工资发放的情况似乎要好一些。

在被调查中,认为企业“每月正常发放”工资的占74.9%,没有遭遇拖欠工资的占57%,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占28.5%,12%的人表示经常被拖欠工资。

拖欠工资通常时间在6个月至一年及一年以上的,分别占1.7%和0.7%。

3、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少,是当前我国农民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温州,这种现象同样存在。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每月能够休息8天(也就是实行每周双休日工作制)的只占2%,而选填每月只休息1天或2天的分别占到21,1%和24.7%。

每天的工作时间有46。

9%的人选填了8小时,有36.6%的人选填10小时以上,其中超过11小时的占21.1%。

实际上,我们认为农民工的工作时间要比这里所反映出来的还要长。

因为,温州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的都是计件工资制,定额过高就会造成劳动时间延长。

同时在调查中碰到有的企业明确要求工人对有关工作时间的调查一律必须回答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

当然,也有少数工人敢于如实回答。

4、社会保险。

养老、工伤、失业、医疗和生育等五种社会保险是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但事实上,我国农民工实际享受的社会保险与法律的要求之间还有很明显的差距。

在问卷调查中,有20.1%的人明确表示没有办理过上述五种保险,另有21.3%的人则表示不清楚。

选填已经办理的社会保险种类中,最多的是养老保险,有24%的人认为已经办理,其次是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分别占12.7%和10.2%。

在问到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原因时,有54.3%的人认为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认为是因为单位不给办理的占15。

4%,是自己不愿参保的占23.2%。

5、参加工会组织。

工会是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群众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