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19初中作文指导:写作 记叙的线索导学案

合集下载

《记叙的线索》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记叙的线索》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记叙的线索》作文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线索的种类、作用和寻找线索发的方法。

2.学会阅读记叙文时掌握寻找线索的方法和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传统教育和爱心教育。

教学重难点:寻找线索的方法和写作注意事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和点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预习《叙事的线索》,,要求注意画出以下几个问题答案:1.什么叫线索?它的作用有哪些?2.常见的线索有哪大类?3.什么叫明线、暗线?4.如何找线索?二.检查预习,了解线索知识1什么是线索?线索可以是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某种感情等等。

运用线索是以某个事物等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穿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

2.线索有何作用?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能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机贯串起来,组成一个整体。

(贯穿全文)②使文章中心明确(主旨鲜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内容集中,文脉贯通。

(条理清楚)3线索的种类有哪些?(时、地、人、事、物、情)三、领悟线索安排学法:1.阅读《一件军大衣》、《我家阳台上的那盆花》后,思考讨论:阅读记叙文如何寻找线索?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

2欣赏《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七嘴八舌议一议::写作记叙文应如何把握线索?(1)注意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

必须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2)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所要表达的内容。

(3)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上下一贯,结构严谨。

四、布置作文:㈠、题目(任选一题):1.通过一件事或多件事叙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题目自拟。

2.那一次,我读懂了------㈡、要求:1.要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2.重点突出,巧用细节描写;3.详略得当。

4.不少于550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1单元 写作 记叙的线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1单元 写作 记叙的线索

第一单元写作记叙的线索【导学目标】1.掌握用线索贯穿全文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进一步提高选材取材的能力。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学生围绕名师导航中的内容进行学习,自主写作。

2.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交流习作成果,小组内互改互评,推出最佳作品在全班交流,全班互评,教师点评总结。

学法指导:针对环节二【作文应试三字要求】(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地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

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的介绍那样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可以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使文章细腻、动人。

(3)精: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①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②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①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②精心地安排好开头和结尾,用一条线索贯穿全文,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式写文章;③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地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记叙文写作,线索是关键。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串的那根彩线。

没有这根线,再美的珍珠也挂不到脖子上。

平时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选择的材料还挺丰富、挺精彩的,但写出来以后却觉得头绪多、材料散,究其原因往往就是没能给文章确定一条合理清晰的线索。

今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条串联珍珠的线。

2019初中作文指导:写作 记叙的线索导学案【精编】

2019初中作文指导:写作 记叙的线索导学案【精编】

写作记叙的线索导学案学情分析:在学生阅读和写作中,经常发现学生很难捕捉记叙文的线索,在写作中学生经常思路不清晰,结构混乱,人教版八下的第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正好符合学生学习中的要求,因此设计这个教学,希望能给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帮助。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文章线索含义、和类型和作用。

2、学会在写作中妙用线索。

能力目标: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更快抓住线索,理清文章思路;让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设置线索,让文章条理清楚,打造高分作文。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抓准线索和在写作中妙设线索。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一、课前自主预习:1、完成记叙文阅读《迷惑了,世界》《、这不是一个童话》、《我与青春痘》、《都市日出》。

2、完成作文提纲。

二、课内导学。

(一)、(导入)同学们,当我们品读记叙文时,有时是否很难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呢?当我们写作记叙文时,有时是否很难在短时间让文章思路清楚,结构明晰呢?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读懂和写好记叙文?(二)、读懂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重温经典——寻觅记叙文常见的线索1、以人物为线(《我的母亲》)——人2、以事件(事情的发展顺序)为线(《散步》)——事3、以某物为线(《羚羊木雕》)——物4、以时间为线(《伟大的悲剧》)——时5、以空间为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空6、以情感为线(《阿长与山海经》)——情7、以题目为线(《紫藤萝瀑布》)8、以某一问题(一句话)为线(《驿路梨花》)9、明暗两线(双线)(《藤野先生》)10、单线和复线。

(三)小组合作,交流探讨1、小组合作交流内容。

阅读一《迷惑了,世界》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哪一种形式出现的?阅读二《这不是一个童话》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它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阅读三《我与青春痘》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全篇的?请你具体写出本文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导学案

《记叙的线索》导学案
2.分类举例说明各种线索的运用
3.分析明确并投影。
人线:《我的母亲》的线索是品格优秀的母亲
事线:《藤野先生》的线索是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
物线:《背影》的线索是父亲的背影
感情线:《藤野先生》的线索是“我”的爱国情感
三.了解线索作用
1.再读《藤野先生》,感受明暗两条线索贯穿故事的作用
2.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反复阅读《藤野先生》,可当做优秀范文品味咀嚼。
你能设计一条与众不同的线索吗?
写出你对本文的感受、收获。
一.导入
1.PPT投影珍珠项链的图片,说明线与项链的关系,进而引出课题“记叙的线索”
2.教师讲述小故事《语文老师去死好吗?》
3.指名找出故事中隐藏的线索。
4.导入新课学习。
二、了解线索的常见形式
1.幻灯片展示几种线索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记叙的线索》导学案
学习过程
学习辅助
训练目标
1.了解记叙线索的几种形式。
2.明确记叙线索于行文的作用。
3.合理设计贯穿记叙文的线索。
训练重难点
1.研读第一单元课文,体会记叙线索的作用。
2.合理设计贯穿记叙文准备好双色笔。
用黑色笔填空,用蓝色笔记录存疑。
答题模式:我认为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感体现在:
3.寻找线索
《阿长与山海经》
《老王》
《羚羊木雕》
《珍珠鸟》
4.师巡视点拨,要求学生写具体。
如:说明《阿长与山海经》的感情线索时,要列出感情变化过程。
四.设计线索
1.列出四道题目
《我的妈妈》:
《一起走过的日子》:
《那条围巾》:
《乐在其中》:
2.要求:
任意选择一个题目设计一条合理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作文导学案

记叙的线索作文导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笃行 尚礼 博识 励志第一单元导写专题:记叙的线索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性。

2.学会抓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3.增强学生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线索作用教学难点:能写出事例中体现母爱的细节,丰富文章内容 教学方法:运用示例法和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如果说记叙文是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素材就是珍珠,而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金缕银线。

离开了线索,素材再熠熠闪光,也只能七零八落、散乱无序,不能成为一件珍品。

所以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

二、指导:(一)什么是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即一线串珠法。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 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

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选择的材料还挺精彩的,但写出来以后却觉得杂乱散漫,其原因往往就是未能给全文确定一条合理、清晰的线索。

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

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多么重要。

(二)记叙文线索的分类⒈选取记叙文线索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⑴以一个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精品语文作文指导:记叙的线索 教案

精品语文作文指导:记叙的线索  教案

记叙的线索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文章线索特点,掌握其作用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章线索作用2 掌握关于文章线索题型的解题方法。

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记叙文中的线索1、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 (4)以事件为线(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7)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二、怎样把握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

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

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

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4、以一事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中考作文复习《记叙文写作——线索》教案

中考作文复习《记叙文写作——线索》教案

中考作文复习《记叙文写作——线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写作中线索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线索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中考作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线索的定义与作用2. 常见线索的类型与运用3. 线索在记叙文中的组织与安排4. 线索运用的注意事项5. 真题演练与讲解三、教学过程1. 线索的定义与作用1.1 线索的含义1.2 线索在记叙文中的作用2. 常见线索的类型与运用2.1 人线2.2 物线2.3 事线2.4 地点线2.5 时间线2.6 情感线2.7 对比线2.8 想象线3. 线索在记叙文中的组织与安排3.1 线索的选取与提炼3.2 线索的贯穿与交织3.3 线索的转换与衔接4. 线索运用的注意事项4.1 线索的明确性4.2 线索的合理性4.3 线索的生动性4.4 线索的自然性5. 真题演练与讲解5.1 真题展示5.2 学生写作练习5.3 优秀作文赏析5.4 作文修改指导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线索的类型与作用。

2. 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记叙文,分析其中的线索运用。

3. 按照线索的类型,编写一篇短篇记叙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线索定义与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常见线索类型与运用的熟悉程度。

3. 学生运用线索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能力。

4. 学生对真题演练的参与程度及作文质量。

六、线索的选取与提炼6.1 线索选取的重要性6.2 提炼线索的方法与技巧6.3 实例分析:提炼线索的过程七、线索的贯穿与交织7.1 线索贯穿的意义7.2 线索交织的技巧7.3 实例分析:线索贯穿与交织的运用八、线索的转换与衔接8.1 线索转换的必要性8.2 线索衔接的方法与技巧8.3 实例分析:线索转换与衔接的运用九、线索的明确性、合理性、生动性、自然性9.1 线索的明确性9.2 线索的合理性9.3 线索的生动性9.4 线索的自然性9.5 实例分析:线索的明确性、合理性、生动性、自然性的体现十、真题演练与讲解10.1 真题展示10.2 学生写作练习10.3 优秀作文赏析10.4 作文修改指导十一、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线索的选取、贯穿、转换与衔接的方法。

(精编)2019年初中作文指导:记叙的线索 教案

(精编)2019年初中作文指导:记叙的线索 教案

记叙的线索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文章线索特点,掌握其作用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章线索作用2掌握关于文章线索题型的解题方法。

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记叙文中的线索1、线索:(1)以人物为线(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4)以事件为线(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7)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二、怎样把握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

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

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

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4、以一事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记叙的线索导学案
学情分析:在学生阅读和写作中,经常发现学生很难捕捉记叙文的线索,在写作中学生经常思路不清晰,结构混乱,人教版八下的第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正好符合学生学习中的要求,因此设计这个教学,希望能给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帮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文章线索含义、和类型和作用。

2、学会在写作中妙用线索。

能力目标: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更快抓住线索,理清文章思路;让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设置线索,让文章条理清楚,打造高分作文。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抓准线索和在写作中妙设线索。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课前自主预习:
1、完成记叙文阅读《迷惑了,世界》《、这不是一个童话》、《我与青春痘》、《都市日出》。

2、完成作文提纲。

二、课内导学。

(一)、(导入)同学们,当我们品读记叙文时,有时是否很难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呢?当我们写作记叙文时,有时是否很难在短时间让文章思路清楚,结构明晰呢?
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读懂和写好记叙文?
(二)、读懂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重温经典——寻觅记叙文常见的线索
1、以人物为线(《我的母亲》)——人
2、以事件(事情的发展顺序)为线(《散步》)——事
3、以某物为线(《羚羊木雕》)——物
4、以时间为线(《伟大的悲剧》)——时
5、以空间为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空
6、以情感为线(《阿长与山海经》)——情
7、以题目为线(《紫藤萝瀑布》)
8、以某一问题(一句话)为线(《驿路梨花》)
9、明暗两线(双线)(《藤野先生》)
10、单线和复线。

(三)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1、小组合作交流内容。

阅读一《迷惑了,世界》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哪一种形式出现的?
阅读二《这不是一个童话》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它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阅读三《我与青春痘》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全篇的?请你具体写出本文的线索。

阅读四《都市日出》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描写景物的?
2、小组合作交流要求。

(1、)小组合作讨论课前阅读资料3分钟。

(2、)精彩展示(5分钟)准备好的小组,举手示意。

展示要求: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不足之处小组其他成员可以继续补充,展示者需声音洪亮。

3、展示答案。

记叙文阅读一《迷惑了,世界》
线索是世界是什么?是以某一问题为线索的形式出现的。

记叙文阅读二《这不是一个童话》
以煤油灯为线索,是以某一物件为线索的形式出现的。

记叙文阅读三《我与青春痘》
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心里有点烦——心里有点乱——心里有点急——心里有点气——心里有点亮——心里有点喜——心里有点热。

记叙文阅读四《都市日出》
本文既按空间顺序描绘了同一时刻不同事物的形态,又按时间顺序刻画了同一事物在日出前后展现的不同风姿。

4、总结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5、记叙文线索的作用
(1)从结构上看:贯穿全文,使文章的浑然一体,结构严谨;
(2)从条理上看:彰显行文脉络,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3)从艺术效果上看:凸显文章构思风格,体现文章的个性化形式之美。

(三)、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

记事写人的文章,总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把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文章的线索犹如缝制衣服的线。

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后用线把一块块布料缝制起来。

没有线,缝不成衣服。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文章的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所以有人称之为“一线串珠”。

1、出示作文题目。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拟写一个作文提纲。

2、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要求:
(1)、小组合作讨论课前写作提纲(3分钟)。

(2)、精彩展示(5分钟)准备好的小组,举手示意。

展示要求: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不足之处小组其他成员可以继续补充,展示者需声音洪亮。

记叙文写作提纲。

第一,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好所要表达的内容。

第三,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前后连贯,结构严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记叙文线索的含义、类型和作用,并进行了线索的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节课的训练,掌握对线索的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能做得更加出色!
五、课后作业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工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