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的线索作文导学案
《记叙的线索》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记叙的线索》作文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线索的种类、作用和寻找线索发的方法。
2.学会阅读记叙文时掌握寻找线索的方法和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传统教育和爱心教育。
教学重难点:寻找线索的方法和写作注意事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和点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预习《叙事的线索》,,要求注意画出以下几个问题答案:1.什么叫线索?它的作用有哪些?2.常见的线索有哪大类?3.什么叫明线、暗线?4.如何找线索?二.检查预习,了解线索知识1什么是线索?线索可以是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某种感情等等。
运用线索是以某个事物等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穿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
2.线索有何作用?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能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机贯串起来,组成一个整体。
(贯穿全文)②使文章中心明确(主旨鲜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内容集中,文脉贯通。
(条理清楚)3线索的种类有哪些?(时、地、人、事、物、情)三、领悟线索安排学法:1.阅读《一件军大衣》、《我家阳台上的那盆花》后,思考讨论:阅读记叙文如何寻找线索?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
2欣赏《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七嘴八舌议一议::写作记叙文应如何把握线索?(1)注意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
必须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2)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所要表达的内容。
(3)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上下一贯,结构严谨。
四、布置作文:㈠、题目(任选一题):1.通过一件事或多件事叙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题目自拟。
2.那一次,我读懂了------㈡、要求:1.要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2.重点突出,巧用细节描写;3.详略得当。
4.不少于550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1单元 写作 记叙的线索

第一单元写作记叙的线索【导学目标】1.掌握用线索贯穿全文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进一步提高选材取材的能力。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学生围绕名师导航中的内容进行学习,自主写作。
2.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交流习作成果,小组内互改互评,推出最佳作品在全班交流,全班互评,教师点评总结。
学法指导:针对环节二【作文应试三字要求】(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地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
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的介绍那样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可以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使文章细腻、动人。
(3)精: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①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②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①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②精心地安排好开头和结尾,用一条线索贯穿全文,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式写文章;③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地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记叙文写作,线索是关键。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串的那根彩线。
没有这根线,再美的珍珠也挂不到脖子上。
平时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选择的材料还挺丰富、挺精彩的,但写出来以后却觉得头绪多、材料散,究其原因往往就是没能给文章确定一条合理清晰的线索。
今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条串联珍珠的线。
记叙的线索 学案

记叙的线索
学案
执教人: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分校语文组 刘声蕙
一.导入课题,了解“线索”
回顾胡适的《我的母亲》,认识“线索”及下面这个写作构思图。
小结:线索的作用是
二.回顾课文,认识“线索”
常见的记叙线索有:时间、空间
其他记叙线索:人物、事物、事件、情感
1.以 为线索。
(也可以用人的某个身体部位如手、眼,或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等。
) 例文:《背影》(朱自清)
2.以 为线索。
例文:《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3. 以 为线索。
例文:《散步》(莫怀戚)
4. 以 为线索。
例文:《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三.学习技巧,设置“线索”
请同学们归纳设置“线索”的技巧:
四、构思还原,小试身手
请认真观看《纸条》这部微电影,然后还原其所叙之故事的写作构思及线索。
线索: 线索 线索
五、巧用“线索”,构思文章
【写作题目】
生活中,总有些人或物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时常想念。
请以“想念”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请你根据上面的写作题目,先确定写作对象及中心,再围绕中心选取恰当的写作内容,然后运用对应的线索,完成写作构思图。
写作构思图:
题目:想念
线索:。
《记叙的线索》导学案

3.分析明确并投影。
人线:《我的母亲》的线索是品格优秀的母亲
事线:《藤野先生》的线索是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
物线:《背影》的线索是父亲的背影
感情线:《藤野先生》的线索是“我”的爱国情感
三.了解线索作用
1.再读《藤野先生》,感受明暗两条线索贯穿故事的作用
2.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反复阅读《藤野先生》,可当做优秀范文品味咀嚼。
你能设计一条与众不同的线索吗?
写出你对本文的感受、收获。
一.导入
1.PPT投影珍珠项链的图片,说明线与项链的关系,进而引出课题“记叙的线索”
2.教师讲述小故事《语文老师去死好吗?》
3.指名找出故事中隐藏的线索。
4.导入新课学习。
二、了解线索的常见形式
1.幻灯片展示几种线索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记叙的线索》导学案
学习过程
学习辅助
训练目标
1.了解记叙线索的几种形式。
2.明确记叙线索于行文的作用。
3.合理设计贯穿记叙文的线索。
训练重难点
1.研读第一单元课文,体会记叙线索的作用。
2.合理设计贯穿记叙文准备好双色笔。
用黑色笔填空,用蓝色笔记录存疑。
答题模式:我认为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感体现在:
3.寻找线索
《阿长与山海经》
《老王》
《羚羊木雕》
《珍珠鸟》
4.师巡视点拨,要求学生写具体。
如:说明《阿长与山海经》的感情线索时,要列出感情变化过程。
四.设计线索
1.列出四道题目
《我的妈妈》:
《一起走过的日子》:
《那条围巾》:
《乐在其中》:
2.要求:
任意选择一个题目设计一条合理的线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记叙的线索》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记叙的线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中线索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学会运用线索来组织记叙文,使文章结构清晰、内容连贯。
3. 提高写作能力,能够写出条理清楚、富有逻辑性的记叙文。
教学重点:1. 线索的概念及其作用。
2. 运用线索组织记叙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在记叙文中巧妙地运用线索。
2. 写作过程中如何处理线索与情节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写作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写的片段作文。
2. 提问:我们在写作中如何让文章更有条理、更连贯呢?二、讲解线索的概念及作用(10分钟)1. 讲解线索的定义: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连接文章各个部分的纽带。
2. 讲解线索的作用:使文章结构清晰、内容连贯、逻辑性强。
三、学习运用线索组织记叙文的方法(10分钟)1. 讲解线索的类型:人、事、物、时间、地点等。
2. 讲解如何选择线索:根据文章主题和内容选择最合适的线索。
3. 讲解如何运用线索:通过线索将文章各个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四、写作实践(15分钟)1. 请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素材,尝试运用所学线索组织记叙文。
2. 学生在纸上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1.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线索的概念及作用,让学生了解了线索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运用线索组织记叙文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如何使文章更有条理、更连贯的技巧。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素材灵活运用线索,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写作进度,给予个别化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案例分析:名篇中的线索运用(10分钟)1. 教师展示几个经典文章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 教案

记叙的线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中线索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把握记叙文线索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索组织记叙文,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线索的定义和类型2. 线索的作用3. 把握线索的方法4. 运用线索组织记叙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线索的定义、类型和作用。
2. 难点:把握线索的方法和运用线索组织记叙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线索的定义、类型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记叙文中的线索组织。
3.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运用线索写作。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线索的定义、类型和作用。
2. 案例文章:优秀记叙文。
3. 练习素材:相关记叙文写作素材。
第一章:线索的定义和类型1.1 线索的定义1.2 线索的类型1.2.1 人物线索1.2.2 事件线索1.2.3 物品线索1.2.4 地点线索1.2.5 时间线索第二章:线索的作用2.1 引导读者阅读2.2 串联故事情节2.3 突出主题2.4 增加悬念第三章:把握线索的方法3.1 读题:理解文章主题和情节3.2 寻找线索:识别各类线索3.3 分析线索:把握线索与情节的关系3.4 总结线索:提炼线索在文章中的作用第四章:优秀记叙文中的线索组织4.1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中的线索组织4.2 特点总结:总结优秀线索组织的共性第五章:运用线索组织记叙文5.1 实例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线索组织记叙文5.2 学生练习:运用线索写作5.3 作业点评: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六、线索的运用技巧6.1 线索的引入:如何自然地引入线索6.2 线索的展开:如何丰富线索的情节内容6.3 线索的转折:如何处理线索中的转折点6.4 线索的收尾:如何巧妙地收尾线索七、线索在记叙文中的作用7.2 塑造人物形象:如何通过线索展现人物性格特点7.3 揭示主题:如何通过线索揭示文章主题7.4 增加艺术魅力:如何通过线索增加文章的艺术魅力八、线索的实践训练8.1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中的线索运用8.2 学生练习:运用线索写作8.3 作业点评: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九、线索在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9.1 线索单一:如何丰富线索的类型9.2 线索杂乱:如何处理线索的条理清晰9.3 线索平淡:如何处理线索的起伏变化9.4 线索过于突兀:如何处理线索的过渡自然十、总结与拓展10.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10.2 拓展:推荐相关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10.3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六、线索的运用技巧6.1 线索的引入:如何自然地引入线索6.2 线索的展开:如何丰富线索的情节内容6.3 线索的转折:如何处理线索中的转折点6.4 线索的收尾:如何巧妙地收尾线索七、线索在记叙文中的作用7.2 塑造人物形象:如何通过线索展现人物性格特点7.3 揭示主题:如何通过线索揭示文章主题7.4 增加艺术魅力:如何通过线索增加文章的艺术魅力八、线索的实践训练8.1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中的线索运用8.2 学生练习:运用线索写作8.3 作业点评: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九、线索在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9.1 线索单一:如何丰富线索的类型9.2 线索杂乱:如何处理线索的条理清晰9.3 线索平淡:如何处理线索的起伏变化9.4 线索过于突兀:如何处理线索的过渡自然十、总结与拓展10.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10.2 拓展:推荐相关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10.3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以记叙文的线索为主题,涵盖了线索的定义、类型、作用,以及线索的运用技巧、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实践训练、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内容。
2019初中作文指导:写作 记叙的线索 导学案.doc

写作记叙的线索导学案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理解记叙线索的主要作用和常见类型②学习如何根据写作思路、叙述方式设置记叙线索③写作记叙文努力做到线索明确,内容集中,层次分明。
1、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作文,学习安排记叙线索2、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学习重点:理解记叙线索的主要作用和常见类型学习难点:如何根据写作思路、叙述方式设置记叙线索学法指导:练习法,探究合作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平日作文时,你是如何安排文章的顺序?2、你知道记叙的线索有哪些?二、课堂学习研讨1、明确记叙线索在文中的作用①从结构上看,线索可以使内容更有序、更集中。
写记叙文,常常要“剪裁”“打乱”生活的原始素材。
要对素材做各种加工,有时还要做虚实对比。
有了线索,文章内容就会整而不散,变而不乱。
②从表情达意上看。
线索是作者思路的体现,贯穿全文,因此它本身常常凝聚着文章的思想感情,甚至带有象征意义。
也常含有多重意蕴,能够让文章更耐琢磨、更有余韵。
2、线索的类型①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物线)如《我的第一本书》②以具体的人物为线索(人线)如《母亲》③以事件为线索(事线)如《散步》④以地点为线索(地线)如《藤野先生》(在东京--在仙台—在北京)⑤以时间为线索(时线)如《我的母亲》第三段⑥以某种情感发展变化为线索(情线)如《藤野先生》3、有的文章不止一条线索,或时间线索与地点线索并用,或明线与暗线叠合(明线即呈现于文章情节发展的表面上,容易在读文章中直接找出来;暗线指隐藏在情节发展内部,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才能得出)4、如何设置记叙线索①选择线索,常常受到文章叙述方式的影响。
②文章内容的复杂程度不同,常用线索的类型也不同。
③要学会“塑造”记叙线索。
三、当堂训练巩固1、以“想念”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2、以“今年春天我很”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3、范文引路和老妈在一起(题目亲切,有亲和力。
)和你在一起,我的世界五彩缤纷。
记叙的线索 教案

记叙的线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线索,并能够分析、评价记叙文。
3. 培养学生运用线索创作记叙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概念、特点和线索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索创作记叙文。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和线索的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掌握线索的运用。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运用线索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优秀记叙文作品,用于案例分析。
2. 准备写作素材,供学生实践训练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线索,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线索的运用和作用。
4. 实践训练:让学生动手创作,运用所学线索进行记叙文的写作。
5. 课堂讨论:学生互相交流作品,评价彼此的记叙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记叙文线索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运用线索创作记叙文。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课时:记叙文线索的类型与作用教学内容:介绍直接线索、间接线索、明线和暗线等不同类型的线索,并分析它们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线索类型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2. 第七课时:记叙文线索的运用技巧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在记叙文中巧妙地运用线索,包括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等技巧。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实践运用线索的技巧,提高写作效果。
3. 第八课时:记叙文线索的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如何将多个线索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及如何优化线索的使用。
教学活动: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中的线索整合与优化,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线索提升文章质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训练中运用线索的能力,包括线索的类型、运用技巧和整体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笃行 尚礼 博识 励志
第一单元导写专题:记叙的线索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性。
2.学会抓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3.增强学生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线索作用
教学难点:能写出事例中体现母爱的细节,丰富文章内容 教学方法:运用示例法和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说记叙文是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素材就是珍珠,而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金缕银线。
离开了线索,素材再熠熠闪光,也只能七零八落、散乱无序,不能成为一件珍品。
所以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
二、指导:
(一)什么是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即一线串珠法。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 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
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选择的材料还挺精彩的,但写出来以后却觉得杂乱散漫,其原因往往就是未能给全文确定一条合理、清晰的线索。
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
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多么重要。
(二)记叙文线索的分类
⒈选取记叙文线索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⑴以一个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一物”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物件。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例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以“第一本书”为线索,回忆了“我”儿时上学的乐趣、同学的友谊,也表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温情。
如《羚羊木雕》一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
“羚羊木雕”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物”还指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
其中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既指爸爸栽植的花花草草,也指爸爸的生命。
⑵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
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如胡适的《我的母亲》 ,以“母亲”为线索,记叙了“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母亲对“我”影响较大的几件事。
如《最后一课》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⑶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莫怀戚的《散步》,以“散步”为线索,展现了在那个来得有些迟的春天,“我们”一家人无限温馨的画面。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⑷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就暗含了一条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作者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弃医从文,都是围绕这条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又如《生命生命》一文,该文以“我”对蜜蜂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厌烦地赶走→没有耐心地拍打→内疚地观察→由衷地敬佩。
再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憎恶、讨厌→敬重、爱戴。
⑸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笃行 尚礼 博识 励志
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⑹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
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登上地球之巅》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⒉线索是构造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手段,为了作品结构的完整统一,一篇作品的主要线索只能一个,并且应贯穿始终。
实际上,除了抒情作品和一些内容、情节极其简单的叙事作品外,很多作品都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巧妙地运用多重线索。
我们常常把只有一条线索的作品,称为单线,如朱自清的《背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称为复线,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是围绕主线展开并服务于主线,副线可以贯穿全文,也可以局部点缀。
线索除了主线和副线的区别外,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
明线一般是指呈现于文章情节发展表面的线索,读者往往很容易能从文章中直接找出来;暗线则是隐藏在情节发展内部的线索,往往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才能得出。
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条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属于明线;另一条是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属于暗线。
写作时,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
在写作中巧妙地实现明线和暗线的叠合,不仅可以营造动人的情境,还可以打造精巧的结构,丰富故事的内容。
⒊记叙的线索,应该自然而然地隐含在文章中,与文章内容吻合熨帖,而不能人为地生硬加进去。
凭主观臆想制造线索,硬套内容,就不能准确的表达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线索反而会成为束缚文章的绳索。
三、例文赏析:
迷惑了,世界世界是什么?小时侯,世界是爸爸宽厚的肩膀,是爸爸有力
的大手,经爸爸的大手我总能腾空在他的肩膀上,然后世界便在我的足下变得渺小了;世界是外婆那慈爱的目光,亲切的皱纹,可爱的白发,在外婆的怀抱里我总可以和欢乐尽情地牵手。
那时候的世界是天真,是无忧无虑,我喜欢。
渐渐长大,世界是儿时的伙伴,是风雨中的追逐嬉戏,是晚霞中的红蜻蜓, 是头上的花冠,是手中的柳笛,还是那田地里老牛犁出的一行行局外人很难读懂的诗,这时的世界是长大,是童趣,我留恋。
等到上学,世界是整个书堂,是整个历史,是整个天地,是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是他挥毫的“收拾旧河山”,是他用生命塑成的岳武墓和那莫测的武穆遗书;世界是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忧思;是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浩浩愁思,是他“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惆怅;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 世界是什么?我追寻着,探索着。
思想像一匹野马在窗驰骋,我不是好骑士,我握不住缰绳,所以我不知道我探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
一位美丽的少女品茗书房,凝脂般的纤纤玉手轻翻书面,茶香和着书香,这是世界吗?在秋风萧萧、秋雨萧萧,球心亦萧萧的日子,独自一人漫步在田间小路上,天色昏暗,寻找一个无人无语的地方坐下,伴着那飘飘落下的萧萧落叶,一同感受着那未知名的一切……这就是世界吗?
或者,都不是,世界就是那“霸王别姬”的凄美,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哀柔,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怆,是春花、夏日、冬雪……哦,不,世界,世界是司汤达墓碑上的三句话:“活过了写过了爱过了。
” (本文的线索是以某一问题为线索的形式出现的) 四、写作: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春天又一次来到我们身边。
请以《今年春天我很 》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1.横线上可以填上“快乐、幸福、伤心、彷徨”等表达情绪的词语。
2.可以用填写的词语作为文章的记叙线索,注意叙述要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