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人口普查教案
人口普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人口普查课程:数学四年级上册学年:2023-2024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教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口普查的了解和认识。
二、讲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人口普查的定义和目的。
2. 教师讲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如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等。
三、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等。
2. 教师讲解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3. 教师讲解数据的分析方法,如制作图表、计算平均值等。
四、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人口普查实践活动,收集数据。
2. 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环节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人口普查的历史和发展。
2. 学生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人口普查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了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进行人口普查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但在实践环节中,有些学生可能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补充和说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是人口普查中的关键环节,它对于得出准确、可靠的普查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四年级数学上册《人口普查》教案、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据意识,认识数据分析在决策中的作用。
-增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真实的全国人口普查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人口普查的历史图片、数据变化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5.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人口普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尤其是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的能力。
-人口数量加减法的运算与应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技能的能力。
-学生将调查数据整理成统计表或统计图,分析调查结果,形成简单的调查报告。
2.理论性作业:
-完成课本中与人口普查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旨在巩固学生对人口普查概念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理解。
-结合课本内容和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人口普查意义的短文,要求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3.拓展性作业:
-学生可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普查情况,比较其异同,并撰写一份简要的对比报告。
2.教学过程:
-教师播放与人口普查相关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人口普查这一社会热点。
-视频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口普查吗?它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普查》。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人口普查的概念、目的、意义,以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人口普查》教案

《人口普查》教案教案:《人口普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页例1和第77页的“做一做”,主要涉及人口普查的概念、意义和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知道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难点: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人口普查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时间和结果,让学生对人口普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1,讲解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步骤。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人口普查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77页的“做一做”,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口普查概念:……意义:……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人口普查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答案:人口普查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各种特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调查和登记。
人口普查的意义在于了解人口的基本情况,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 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人口普查问题。
答案:例如,通过分析人口普查数据,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教育程度等基本情况,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人口普查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人口普查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2. 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人口普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人口普查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人口普查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家庭成员的年龄分布”。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据收集,记录在调查表上。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如计算平均年龄、众数等。
四、交流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方法。
2.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总结人口普查的意义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合作探究中的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练习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口普查教案

人口普查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评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使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清晰地阐述人口普查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人口普查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学会分析人口普查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模拟进行简单的人口普查活动。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关心,提高社会责任感。
激发学生对统计学和社会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口普查的概念、目的、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口普查数据的意义和应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121 重点内容详解详细讲解人口普查的定义,包括其涵盖的范围、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深入分析人口普查的目的,如为政府制定政策、规划社会资源分配等提供依据。
清晰阐述人口普查的流程,从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到数据汇总和分析阶段。
122 难点突破策略运用实际案例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口普查数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理解其意义和应用。
在模拟实践中,设置多个环节的检查和指导,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人口普查的相关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应用和数据分析。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模拟人口普查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31 讲授法的应用在课程开始时,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人口普查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运用清晰、简洁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132 案例分析法的实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口普查案例,如某地区的人口变化对教育资源需求的影响。
数学《人口普查》教案

数学《人口普查》教案数学《人口普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计算举例来探究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形成技能,培养正确人口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合作探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计算北京人口数量、面积的数据,算一算人口密度形象感知手拉手站队绕地球赤道多少圈?读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我国人口增长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师生交流。
教师: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然后小组间交流教师: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我国的人口分布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算一算,比一比东部地区以江苏、山东为例,西部以新疆、西藏为例。
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
1.3《人口普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3《人口普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下面是我根据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3节《人口普查》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意义和方法,以及我国人口普查的历史和现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的历史和现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难点: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利用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人口普查数据表格、黑板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例,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人口普查的方法、步骤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普查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4. 案例分析:以实际人口普查数据为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分析人口普查表格。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人口普查的题目,让学生当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我国人口普查的历史和现状。
3. 人口普查数据的重要性和分析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介绍我国人口普查的历史和现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但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人口普查》教案(精选16篇)

去利用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和读一读的材料之外还可以联系一年级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相当于西半部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用这些材料进行渲染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有深刻的印象
《人口普查》教案(精选16篇)Fra bibliotek《人口普查》 篇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普查教案课时一教学内容人口普查教材第6—8页。
二教学目标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重点难点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具准备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导入师生谈话: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9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教师: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
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4246008000100001550950097010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探究新知展示学生收集的数据。
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长40076千米;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11034米;新课标网XX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
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XX0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把数据进行分类。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请把以上数据进行分类。
小组学习后,可能会有几种分类情况:按照位数分类,相同位数的数分成一类。
按照数据所表示的意思分类,如表示地理常识的分一类,表示人口的分成一类。
按照0的个数或位置分类,中间有0的数分成一类,末尾有0的数为一类。
学生怎么分都可以,只要能说出道理。
老师可以抓住学生按0的位置分类这一标准,进行以下教学。
研究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介绍数位。
老师说明: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如4958,是由4个千,9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8个一是在右边位,就是个位;5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4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
介绍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老师提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
追问: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学生答:不相同,因为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
认识数位分级。
老师说明: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xb1.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老师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
如: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12 15 0330000指导:1265830000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学生尝试读出:1295330000和6780000、138XX0。
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了吗?质疑:1807199这个数读不读这个0呢?同桌之间交流。
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
所以零不读。
提问:0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小组交流。
小结:当0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
研究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指导:40076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四万零七十六。
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
学生尝试读出:11034、10030040课堂作业设计教材第8页第1题。
教材第7页第1题。
思维训练了解一下英语中的计数单位,然后把下面各数用英语和汉语写出来。
0800180060011000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人口普查教材第6—8页。
二教学目标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重点难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导入谈话:在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同时学习了较大数的读法,下面就这些数请你来读一读。
00400805003706001459032700提问:你读得又准又快,能说说读数的方法吗?学生回答。
提问:请你说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表。
探究新知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整万数的写法。
同学们会写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二、六百七十八,怎样写四十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六百七十八万呢?学生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小结: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44、1382、678,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
在刚才总结出的数位顺序表上写出上面三个数。
让学生读一读这三个数,检查一下写得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总结,整万的数怎样写?小结:按照万以内的数的写法来写,只要在后面添写四个零。
练习: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写数。
五万、六千万、八十万、三千二百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谈话:我们已经会写整万数了,老师在说一个数,看谁会写。
板书: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提问:这个数有几个级?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学生尝试写数。
指名板演:103245学生板演后,教师可以画出分级线,让学生检查写的数是否正确。
老师说数,学生练习写数。
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提问: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的一个也没有怎么办?在数位上表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试着填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度着填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再说一说是怎么样写的。
学生探究下面三个数的写法: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万零六百、二千零五十万七千课堂作业设计教材第7页第2题教材第8页第2题口答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它是几位数?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它是几位数?一个数的位数是九位,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思维训练老师读数,学生迅速写数。
五十八万八千五十八万零七百三十一千四百四十二万二千四百万零四百二十一千三百二十万二千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人口普查教材第6—8页二教学目标:继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认识,掌握较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分类、概括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
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五教学过程: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现在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
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板书5个提问:如果将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探索新出示例题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XX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会比较这些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吗?学生默读例题,理解题意北京138XX0人天津10010000人香港6780000人澳门440000人大陆1265830000人提问:扑克到这一组数据,你能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吗?为什么?分类。
观察例题,请学生根据人口数量,将四个城市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
学生2人一组,说一说,议一议。
按数位多少进行分类:北京、天津为类,香港是第二类,澳门是第三类。
提问:通过这次分类,你能知道什么?小结:我们按数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后发现,数位少的这个数就小,数位多的这个数就大。
质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达到了八位数,这怎么比出大小呢?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138XX0、10010000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八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么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提问:这两个数左起位千万位上都是1,怎么比?学生探索:看左起第二位,个数左起第二位百万位上的3比第二个数百万位上的0大,所以138XX0›10010000 分析引导分析:上海的人口最密集,因为上海地方不但人口却很多,重庆虽然人口多,但地方大,所以重庆人口没有上海密集。
课堂作业设计教材第7页第1题。
教材第8页第3题思维训练最小的六位数比最大的五位数大多少?一个数最高位是亿位,另一个数是十位数,哪个数大?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是不等式成立。
□48768<5472104□6780370>4□726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