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文化特色产业与旅游协调发展初探
池州的特色

池州的特色
池州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其特色可以归纳如下:
1.历史文化:池州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池州市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九华山、贵池、清溪古镇等。
此外,该市还以拥有众多古老的碑文石刻和祠堂寺庙而著名。
2.自然景观:池州自然风光秀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该市拥有九华山、天柱山、黄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多个自然保护区。
这些地方以其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峡谷洞穴等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特色美食:池州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如石台一品锅、九华山素饼等。
其中,石台一品锅是池州市石台县的传统名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味道而闻名。
九华山素饼则是九华山寺庙中的传统小吃,以面粉、糖、油等为主要原料,口感香甜可口。
4.经济发展:池州的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业包括旅游业、农业、林业等。
该市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该市的农业和林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5.民俗文化:池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民间艺术、传统音乐、舞蹈等。
其中,贵池傩戏是池州地区独特的传统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面具和表演方式而闻名。
此外,该市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总之,池州市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充满魅力的城市。
其特色涵盖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特色美食、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等方面,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2.26•【字号】池政办秘〔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池政办秘〔2024〕1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2月26日池州市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25年)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安徽省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皖政办秘〔2023〕35号)要求,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及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池州特殊区位交通与战略叠加优势,把实施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市场逻辑平台思维,以供应链为牵引,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以数字赋能、高端引领做强传统产业,以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做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产值突破千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大交通、大物流、大市场、大产业,建设一批省级供应链为代表的创新与应用示范区域,培育若干全国、全省供应链领先企业,形成一批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在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争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池州市九华黄精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池州市九华黄精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池州市九华黄精产业是池州市的优势农业产业之一,其在全国和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好的竞争力和市场前景。
然而,当前的九华黄精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低效率、低附加值、不规范、不可持续等。
因此,本文将从产业现状、问题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产业现状九华黄精是一种特色农作物,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
目前,池州市的九华黄精产业主要分布在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等地,总种植面积达到了1500多万亩,2019年年产值超过50亿元,已成为该市的支柱农业产业之一。
二、问题分析1、低效率:目前九华黄精种植主要依赖天然山林,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低附加值:九华黄精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环节缺乏关联和配套,产品附加值较低,进入国际市场难度大。
3、不规范:九华黄精的种植、采摘、加工流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不利于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4、不可持续:九华黄精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削弱了包容性、生态、社交网络等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不能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建议1、提高种植效率:加强对九华黄精的研究和推广,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模式、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种植效率。
2、提升价值链:加强产品附加值的开发,建立健全农产品收购、销售、加工和品牌推广等环节的关联和配套,提高九华黄精产品的附加值。
3、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九华黄精生产流程和标准、规范种植、采摘和加工必要的操作、技术要求、产地标识等,加强监管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池州市九华黄精产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随着政府和社会对其发展的帮助和支持,相信九华黄精产业还能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成为池州市重要的文化旅游业、农业和生态生活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比较研究——安徽省旅游城市实证分析

bndvl m n, em r m rhni t bneoo i dpr et,  ̄ s rm t t rnute dvl m n esyi c e . a ee p tt oec p es e h u a nmc eat nst m po o s h dsi ee p etl oe h o e v o er f c m o eo e i rs o I aln i I i t n i s
WA NG ig L i , H u—b a Tn , U Ln Z U F io
( eer et f orm D vl m n adP nigC lg f e ir l e ucsadTui R sa hC ne o u s ee p et n l n ,ol e rt i s re orm, c r T i o a n e o T roa R o n s
旅游 的协调性相对较好 。
关键词 : 游业发展 ; 旅 城市发展 ; 调性 ;O S 协 T PI S法 中图分类 号 :5o 1F9 F9 .;22 文献标志码 : A
— —
文章编 号 :05 112 1)9 85 4 10 —84 (0 10 —05 —0
Co a a ie Re e r h o o d n t n o To rs De eo me ta d Ur a v lp n mp r t s a c n Co r ia i f u i n v lp n n b n De eo me t v o a T k n o rs i e n u r vn e a n Ex mp e a i g T u itC t s i A h iP o i c sa a ls i n
t eid xbt en ubn d vlp n n  ̄ s dv lp n h , agh n a dC ihu w srset e 6 8 0.6 5 0 3 2 whc i n e w r e a eeo me tadt r o m eeo me tn Wu u Hun s a hz o a ep ci l O.2 7, 4 4 , . 8 2, ih i n vy
池州文化传统

池州文化传统
池州,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池州的文化传统主要表现在民俗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
在民俗文
化方面,池州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的踏青、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等,这些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地方风情。
此外,池州还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如皮影戏、木偶戏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当地广受欢迎,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建筑文化方面,池州有着独特的古建筑群,如九华山的寺庙、青阳的古镇等,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展现了池州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池州还有着丰富的传统民居,如徽派建筑、歙派建筑等,这些传统民居风格独特,成为了池州文化传统的一大亮点。
除此之外,池州的饮食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池州的饮食以清
淡为主,讲究原汁原味,注重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精细,如有名的池州豆腐、池州笋干等,这些地方特色美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总的来说,池州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池州的文化传统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魅力。
乡村振兴战略下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1482018年3月下半月刊乡村振兴战略下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潘 庆 金玉玲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而发展乡村旅游又是一条振兴农业经济、增加农民就业、农民脱贫增收、农村稳定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但目前全国各地许多乡村旅游发展参差不齐,差距较大,乡村旅游经济并没有得到较快的发展。
那么,乡村旅游该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创新模式、优化策略,值得探讨。
一、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域,是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池州市下辖1个市辖区贵池区,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3个县,36个镇,9个乡。
近年来,池州市各区县乡村旅游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乡村旅游接待点数量不断增多,乡村旅游示范区数量也明显增加,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接待比重也逐年提高。
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池州市共有星级农家乐249个,其中五星级23个、四星级46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安徽省旅游强县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16个,省级旅游示范村20个。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乡村较落后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动下,池州市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部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贵池区的梅村镇、棠溪镇,东至县花园乡等一些乡镇。
主要表现在道路差、路况差,使游客旅途行驶艰难,公共设施简陋,晚间休闲娱乐设施不足、活动少,以致于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二)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乡村文化有待挖掘池州市部分乡村资源开发不充分,自然旅游资源中开发深度不够,如梅村镇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生态、平天湖及秋浦河的水域风光等。
而人文类旅游资源开发也不全面,有些乡村文化并没有充分挖掘,如棠溪镇古傩戏、青阳县的青阳腔、东至县的东至花灯等。
河池简介介绍

02
河池的自然风光
山水景观
壮丽多姿
河池的山水景观壮丽多姿,拥有 许多高峰、峡谷和瀑布,每一处 都充满着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河流蜿蜒
河池的河流蜿蜒曲折,清澈的水 流与周围的山峦、森林相互映衬 ,构成一幅幅绝美的画卷。
独特的地貌特征
岩溶地貌
河池地区分布着广泛的岩溶地貌,包 括溶洞、天坑、石林等,这些地貌特 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 数游客前来观赏。
历史背景
河池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唐朝时期 设立南丹州,明朝时期改为河池州。1949年后,设立河池专区,后改为河池市。 境内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龙滩古渡、白云山古建筑群等。
行政区划和人口统计
行政区划
河池市下辖2个市辖区、4个县、5个自治县。其中市辖区为金城江区和宜州区 ,县为罗城县、环江县、南丹县、天峨县,自治县为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 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兰县、凤山县。
06
河池的未来展望和发 展重点
河池的未来展望和发展重点
• 河池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为了进一步推动河池市的发展,以 下是对河池未来展望和发展重点的探讨。
THANK YOU
年到来。
04
河池的旅游资源
河池的旅游资源
• 河池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拥有丰 富旅游资源的城市。下面是对河池旅游资源的详 细介绍。
05
河池的特色产业和产 品
河池的特色产业和产品
• 河池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一个山水相依、自然风 光秀美的地方。除了自然风光外,河池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 和自然资源,特色产业和产品也是其重要的魅力所在。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7.07•【字号】池政办〔2021〕19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7月7日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为加快推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促进文旅项目投资(一)企业投资建设全域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含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标识、旅游厕所等)、文化创意园区(街区)、原创大型演艺项目、非国有博物馆、500平方米以上(不含仓库)的实体书店(文化综合体)、市级以上(含市级)非遗生产和衍生品创意开发的,当年社会资本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按项目社会资本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对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建设自驾车露营地的,设施和服务达到GB/T 31710.2 规范要求,建成运营的房车营位数量总规模不少于20个,小客车营位总数量不少于500个,给予营地一次性奖励30万元。
(二)对文化、旅游、文旅康养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5000万元、30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
对年度新增入规的文化、旅游、文旅康养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三)对文化旅游企业投资建设智慧旅游及旅游信息化项目,鼓励文旅企业利用5G技术开发AR、VR 等场景应用系统等产品,按项目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 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州文化特色产业与旅游协调发展初探近年来,池州旅游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业形象逐渐清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和创汇水平都有了较快的增长。
但笔者认为,池州旅游美中不足的是缺乏文化产业的有力支持,文化特色不明显,旅游消费品本地特色文化含量不多。
游客到池州带来的不少,但留下的不多,去的地方不少,但记住的不多,旅游商品种类不少,但带走的的不多。
换句话说,池州文化产业对旅游的支持力不是很大,这一定程度影响和制约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和其他地方相比,池州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的重视不够,池州文化特色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其前景很好。
文化特色产业目前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近些年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政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选出“文化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池州把“旅游兴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四大战略之一,把“生态池州、佛国九华”作为旅游经济的主打品牌。
但由于缺乏市区文化品牌,导致游客只知九华山,不知有池州。
旅游,文化是灵魂,旅游产业,特色文化是活力。
旅游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建设旅游型城市,首要的是如何让这个城市在繁星般的城市中,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人们的选择对象。
这就必须把旅游资源与特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城市文化品牌对城市内涵和城市形象的强标示的功能,让人们直接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内在魅力和无形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把这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
按照世界级的旅游休闲目的地的设计,应该将地域文化特征强烈的佛教文化、傩戏、青阳腔等很好地与旅游嫁接,让更多的人了解池州。
一、池州文化特色产业发展背景和优势1、当前,从全国范围看,旅游产业发展步入瓶颈,亟待升级转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旅游业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
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重大战略调整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换代,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任务。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发展形态,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
因此,旅游业态创新会是实现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文化特色产业所具有的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力、强辐射力和高科技含量的特征,将为旅游业注入持续发展的生机和动力。
可以预见,旅游产业与文化特色产业的协调发展将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对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业能级、促进旅游产业转型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我市处于“两山一湖”之间,位于皖南旅游区内,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九华山就在境内。
近年,随着铜九铁路、合黄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的开通,我市交通便捷,山水灵秀,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特别是我省承接央企产业转移,我市的地域优势将充分的展示。
我市自古钟灵毓秀,历代文人墨客李白、刘禹锡、王明阳、王安石、梅尧臣等留下大量的文化遗迹。
民间传说丰富,民俗风情淳朴,文物景点星罗棋布,这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池州傩,我国古老的稀有剧种之一。
青阳腔,兴盛于明万历年间,对徽、京剧等剧种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我们取得了演艺的专利权。
青阳农民画,独有的民间艺术,乡土气息比较浓厚,在我省有很大的影响,2007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二、文化特色产业对深化旅游发展凸显的作用第一,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旅游产业链是以旅游业中的优势企业为链核,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在旅行社、饭店、餐饮、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商店等行业之间形成的链条关系。
旅游产业链是一条价值链,即旅游产品价值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会逐渐增加,因此,延伸旅游产业链成为近年来许多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目标。
文化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可从两方面拓展旅游产业链。
一方面表现在横向上,文化特色产业融入到旅游行业各产业部门之中,可作为旅游产业成长的“投入要素”和“增值资本”,为各类旅游产业增加附加值。
另一方面表现在纵向上,文化特色产业可与旅游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渗透与融合,使旅游产业链条向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品牌销售渠道延伸,从而有效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第二,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当今旅游正在经历传统“观光游”向现代“体验游”的变革,以功能价值为基础的大众化旅游需求正转化为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个性化体验旅游需求,因此,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供高档次的旅游文化产品就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
文化特色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产业,文化特色产业无疑具有文化经济属性,它通过创造力对既有文化进行创新和突破,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并使之与旅游资源和活动经营结合起来,从而将历史文化内涵转变成鲜活的旅游文化产品,活化文化资源,为人们提供具有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体验消费性的旅游产品。
三、促进池州文化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建议1.抓特色演艺产业。
青阳腔是我县文化知名品牌,我们一定要做大做强。
在五溪或青阳设立青阳腔表演馆,展演被誉为天下时尚的新调。
2009年,我们下决心建设“青阳腔传习馆”。
新建了古戏台、陈列室,配臵了灯光、音响,解决了传承展演青阳腔的场地。
今年,我县政府把组建青阳腔艺术团列入计划,将围绕“观念更新、制度创新、科学管理、结构合理”的思路,建立既符合艺术规律,又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全新模式的民营艺术表演团体。
新组建的青阳腔艺术团融青阳腔、傩戏、目连戏、青阳民歌为一体,一方面在馆、院演出,一方面走入景点、深入基层,吸引游客。
2.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文化特色产业与旅游商品开发的结合最为紧密。
旅游商品包括旅游户外用品、旅游书籍、生活日用品、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免税商品等。
其中,旅游纪念品(包括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是旅游商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池州具有丰富文化资源,佛教文化特色鲜明,地方特色文化繁荣,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活化石”傩戏、“徽池雅调”青阳腔,名扬四海的青阳农民画,九华佛教音乐、石台目连戏、东至文南词、黄梅戏艺术文化、诗文化、茶文化等。
这些独具池州特色的文化可以开发出旅游工艺品。
比如,青阳农民画色彩丰富、线条细腻、构图独特,具有文人画与农民画互补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皖南山区和徽文化中很有特色。
建立青阳农民画培训及产业基地,青阳农民画在池州旅游市场市场上一定大受欢迎;池州傩戏是我国起于明,盛于清,是一种带面具,以宗族为演出单位的戏曲古老的稀有剧种。
可以针对池州旅游市场开发生产傩戏面具及特色道具,打上“池州傩”文化标识,如果开发取得成功,既能取得经济效益,又能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池州目的。
整理开发佛教音乐,出版发行九华佛教音乐专辑,打造九华佛教音乐品牌等等,把池州文化特色元素运用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必将使得旅游纪念品的产品形式和产销环节焕然一新。
2.兴田园文化产业,我市地处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内,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温润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位于九华山下的庙前镇更是凸显其特点。
我们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游憩农业、特质农业的角度出发,突出文化特点,兴建田园文化产业。
可以规划土地,投入资金,分别建设九华盆景文化园、九华素食文化园、蚕桑文化村等项目。
3.兴民俗游乐文化产业。
九华民俗,主要反映九华山周边一带民间生产商贸、居住饮食、婚姻丧葬、宗教信仰等中蕴涵的文化内容,形式独特,内容丰富,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
我们已经作出规划,在青阳县城西面旅游板块新建大九华民俗文化村,村内开辟古玩收藏一条街,民俗美食一条街,演唱游乐一条街,农民画一条街等,将散落在各处的商户集中一处,划行归市。
该项目已经列入省861和市783计划,县土地规划部门也已经规划土地100亩。
2.开发文化特色产业园区形成新的文化旅游景观。
文化特色产业园区与其他园区有显著不同的特征。
它是集生活和工作、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于一体的场所,有多样化的宽松环境,能给城市带来新异的地方。
园区正是通过其创新性,为原有的城市景观增添了新的内涵,如充满个性、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特色街道。
新的景观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如建立池州市主题公园,主题公园以游客体验为目的,注重主题的设计和选择,注重体验项目的设计,包括娱乐设备、人文生态景观、艺术表演、主题游戏和商业辅助性项目,注重糅合特色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充满TB时尚、动感、欢乐、梦幻魅力的主题生态乐园。
此外,需建立文化特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和解决两个产业在互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文化、旅游行政部门和发改委、财政、建设、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国土、工商、税收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旅游主管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时,要主动征求宣传、文化部门的意见;文化部门在策划和设计重点项目时,要征求旅游等相关部门的意见,以形成相互搭台、共同促进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
文化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文化特色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两者的协调发展能拓宽旅游资源范围,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从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