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海天
《一着惊海天》课件

汇报人: 202X-01-05
目 录
• 《一着惊海天》的创作背景 • 《一着惊海天》的主题思想 • 《一着惊海天》的艺术特色 • 《一着惊海天》的影响与启示 • 《一着惊海天》的实践应用
01 《一着惊海天》 的创作背景
创作灵感来源
02
03
个人经历
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 丰富的素材,这些经历成 为创作的灵感来源。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各异,特点鲜 明,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使人
物形象更加立体化。
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作品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相 互交织,形成丰富的故事情节,
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人物成长历程
作者在作品中展现了人物的成长 历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
读者产生共鸣。
细腻的环境描写与氛围渲染
逼真的环境描写
作者通过对环境进行细腻的描写,营造出逼真的氛围,使读者仿 佛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
在社会宣传中的作用
1 2 3
传播知识
《一着惊海天》课件可以作为传播海洋知识的工 具,帮助公众了解海洋的奥秘和重要性,提高全 社会的海洋意识。
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着惊海天》课件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引 导公众关注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相 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实。
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着惊海天》课件展示了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 的成就和突破,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 己的情感和见解,使作品 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感 染力。
作品的社会反响与评价
读者反馈
作品发布后,读者对作品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纷纷发表评论和反
馈。
媒体报道
媒体对作品进行了广泛报道,提高 了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着惊海天课文

一着惊海天课文一、文学常识。
1. 体裁。
- 这是一篇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具有新闻意义的事件、经验或典型人物。
2. 作者。
- 蔡年迟、蒲海洋。
二、文章结构与内容。
1. 标题解读。
- “一着惊海天”,“一着”指的是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动作,“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这一着舰事件令海天为之惊动,显示出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整体结构。
-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1 - 4段):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
这部分描述了辽宁舰的航行位置、大海的景象以及舰载机着舰前在航母上的准备工作等,渲染了紧张的氛围。
- 第二部分(5 - 19段):详细描写舰载机成功着舰的经过。
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如对舰载机降落过程中的姿态、飞行员的操作以及航母工作人员的配合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着舰过程的惊心动魄。
- 第三部分(20 - 25段):着舰成功后的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这部分强调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对我国海军建设的重大意义,同时描写了人们欢呼雀跃的场景,表达了自豪之情。
三、写作特点。
1. 描写手法多样。
- 场面描写。
- 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作者对整个着舰场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如“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 - 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通过对舰载机一系列动作以及声音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着舰场面的紧张与壮观。
- 细节描写。
- 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 - 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这个广播内容的细节描写,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4 一着惊海天

1、写一篇消息
可以写一件近期发生的事情,比如班会、体育课、CAS 课、家长会、一场演出、一次球赛等。要用到消息的格式。
2、写一篇新闻特写 可以采访和观察你身边的一位同学或朋友,描
写他/她的某个生活片段,比如打篮球、跳舞、上 课、玩乐器等。
字数不少于300字。
【答案】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 歧视,暗示当时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 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 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Hale Waihona Puke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必不可少的
辅助
导语写作要求
• 1、突出重点、吸引读者 • 2、言之有物,事实说话 • 3、简明扼要,开启全篇 • 4、形式多样,体现特色
听写第三、第四课
6.第18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
【答案】本有何作用?运用对偶和夸张、 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 山来”本段第一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 势,具有感染力。
7.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 字,有何寓意?
【答案】 ① 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 ② 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
第二部分(5—19段)
4.第6段,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 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答案】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 蹈”,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 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5.第11-15段 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答案】简简单单的对话和口令,是 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 好诠释。
背景透视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的核心装备,如果把 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 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 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 飞,这次试飞成功与否意义重大。
一着惊海天词语解释

一着惊海天词语解释
以下是 8 条关于“一着惊海天”词语解释:
1. “一着”,哎呀呀,这可不简单,“一着”就好比是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比如说在打篮球时,小明那关键的一个投篮,决定了比赛胜负,这就是很重要的一着呀!
2. “惊”,哇塞,这个字感觉好厉害!就像突然听到一个超级震撼的消息让你惊得合不拢嘴!好比你平时很胆小的朋友突然去蹦极了,是不是太让人惊了!
3. “海天”,嘿,这两个字在一起就给人一种超级广阔的感觉呀!就像你站在海边,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和蓝天连在一起,那场面多壮观呀!比如咱们去海边度假,那海天一线的美景真让人陶醉,这就是海天呀!
4. “一着惊海天”整体来说,不就是像一场特别厉害、让人震惊的海空大戏嘛!就好比国庆阅兵时那些酷炫的飞行表演,真的是一着惊海天呀!
5. “一着惊海天”也可以形容一个超级牛的壮举!像消防员叔叔们在大火中勇敢救人的行为,那绝对是一着惊海天呢!
6. “一着惊海天”有时也能表示那种一下子让所有人都瞩目的大事件呀!比如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这真是一着惊海天的大事件呢!
7. 这个词呢,还似一个伟大的冒险开始,比如探险家去探索未知的海域,那一开始就给人一着惊海天的感觉呀,多刺激!
8. “一着惊海天”,总之呢,就是那种超级震撼、让人惊叹、铭记于心的事情或场景呀!就如同看到神舟飞船发射升空那一瞬间,不就是一着惊海天嘛!
我觉得“一着惊海天”是个特别有气势、特别能让人产生联想的词语,它让人感受到那种重大时刻的震撼和惊叹。
一着惊海天句子赏析

一着惊海天句子赏析一着惊海天,这是一句形容某人或某事能够令人震惊、惊艳的句子。
下面将列举出一些具有这种特点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1. 他的表演技巧犹如一着惊海天的棋招,让所有观众都为之倾倒。
赏析:通过将表演技巧与一着惊海天的棋招进行比喻,突显了该人的出色表演能力,令观众为之倾倒。
2. 这部电影的剧情转折犹如一着惊海天的棋招,让观众始料未及。
赏析:通过将电影剧情转折与一着惊海天的棋招进行比喻,强调了该电影剧情的出人意料,令观众感到意外。
3. 这位年轻的画家的作品犹如一着惊海天的笔触,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
赏析:通过将画家的作品与一着惊海天的笔触进行比喻,突显了他的艺术才华非凡,给人以震撼。
4. 这次科学实验的结果犹如一着惊海天的发现,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赏析:通过将科学实验的结果与一着惊海天的发现进行比喻,强调了该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5. 这位年轻的企业家的创新理念犹如一着惊海天的创举,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格局。
赏析:通过将企业家的创新理念与一着惊海天的创举进行比喻,突显了他的创新思维和对行业的影响力,改变了行业格局。
6. 这首诗的用词犹如一着惊海天的神来之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赏析:通过将诗的用词与一着惊海天的神来之笔进行比喻,强调了诗中用词的独特和深刻,给人以思考的启发。
7. 这位年轻的厨师烹饪的菜品犹如一着惊海天的绝活,让人流连忘返。
赏析:通过将厨师烹饪的菜品与一着惊海天的绝活进行比喻,突显了他的烹饪技艺的独到之处,让人难以忘怀。
8. 这位年轻的运动员的训练方法犹如一着惊海天的突破,让他在比赛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赏析:通过将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与一着惊海天的突破进行比喻,强调了他的训练方法的独特性和对比赛成绩的影响。
9.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犹如一着惊海天的创新,引领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赏析:通过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与一着惊海天的创新进行比喻,突显了他的研究成果的前瞻性和对领域发展的引领作用。
一着惊海天的词语意思

一着惊海天的词语意思
以下是 8 条关于“一着惊海天”词语意思的内容:
1. “一着”啊,那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举动,就好比你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那个超级决定!比如说,在篮球比赛最后一秒,你投出的那记决定胜负的球,这就是决定比赛走向的“一着”呀,能不重要吗?
2. “惊”呀,就像看到了让人目瞪口呆的神奇景象,哇塞!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绚丽无比的彩虹,是不是狠狠“惊”到你啦?简直不可思议呀!
3. “海天”,嘿,不就是那广阔无边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嘛!想象一下你站在海边,望着那大海与天空连接的地方,那浩渺的感觉,可不就是“海天”嘛。
就像你去海边玩耍,那无边无际的画面,太震撼啦!
4. “一着惊海天”整体意思就好像是一个超级厉害的举动直接震撼了整个大海和天空呀!好比孙悟空从海里突然蹦出来,直接把天都震得晃了晃,那场面,牛不牛?
5. 哎呀,“一着惊海天”不就是当你在舞台上展示了一个超级惊艳的舞蹈动作,下面的观众都被惊得合不拢嘴,那感觉,就如同惊起了海天之间的波浪呀!
6. “一着惊海天”也可以是发明了一个超级厉害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惊叹不已,那影响力就像在海天之间刮起了一阵旋风,牛哄哄的!
7. 你想想,当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那一瞬间,可不就是“一着惊海天”嘛,那场面多壮观,那威力多大呀,把海天都惊动了呢!
8. 说起来“一着惊海天”,就像一场超级震撼的演唱会,歌手在台上的精彩演唱和表演,让全场观众疯狂尖叫,那场面,海天都要为之沸腾啦!
我的观点结论是:“一着惊海天”蕴含着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能让人感受到那种超乎寻常的力量和神奇。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一着惊海天》示范教学课件

字里行间体 现出军事训练活 动的人情味,展 现出官兵的家国 情怀,也是记者 内心真性情的写 照。
课文总结
本文 以 通 讯 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 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 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拓展延伸
通讯有真实生动的形象和事件,评论没有。通讯 是用事实和形象说话,评论是用事实和推理说话。
任务四 感受独具个性的美感
渤海某海域,海 风呼啸,海浪澎湃。 辽阔的海面上,我国 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斩浪向前。舰 岛的主桅杆上,艳红 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全景式的海天描写, 是航母、海洋、风浪交 织出一种壮美的意境, 呈现出活跃热闹的现场, 产生一种视觉的冲动, 并由此引发读者美感神 经的跃动。
第2段“顶着凛冽的寒风”“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 做最后一次检查”,第6段“都捏着一把汗”,第7段 “揪着的心”,第10段“布满血丝的眼睛”,这些对 周围人神态和心情的描写,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 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 的喜悦。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作品感染力。④ 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 了主题。
第18.19段,舰载机成功着落的描写,准确生动展 现出舰载机逐渐下降、准备着舰的全过程,表现出了 飞行员技术的高超。化用诗句,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 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富有感染力,增添了新闻通讯的 文学性色彩。
第20段,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 实际形态,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又暗 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新闻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宣泄, 为下文人们情感的爆发再次蓄势。
探寻背景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2012 年11月23日上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成功进行了歼-15舰载机的着舰训练。这篇通讯记录的 就是552号歼-15战斗机着舰的经过,向读者展现了这 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这篇通讯现场感强 ,角度新颖,信息量大,震撼力强,是一篇难得的佳 作,在第四届解放军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 , 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因保密 需要,原文以“××”代替一些具体数据。
《一着惊海天》课件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这篇通讯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 成功着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 架次成功着舰这惊心动魄的一刻, 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 感。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 着舰前准备—— 一丝不苟
着 着舰后—— 激动万分
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 何意义?
承载着中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 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 航母时代。
3.作为一篇新闻,本文是如何打动读者的?
(1)通过反复渲染、蓄势,让读者感受当时人们从 期待到紧张再到彻底释放的心理过程,从而受到情 感上的冲击。用多种方法表现舰载机着舰的困难, 增强情感冲击力。用较多笔墨描写舰载机着舰后人 们情感的爆发,以感染读者。
写作培优
侧面描写
本文作者在直接报道主要新闻事件的同时,巧妙地进 行了侧面描写。请你试着运用这种手法写一段文字, 以衬托中心。
【写法指导】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 以使其鲜明突出。
运用侧面描写时要注意: (1)慎重选择侧面描写的对象(人、物、环境); (2)侧面描写刻画的人、物、环境是为了衬托突出所 要表现的人或物的特征的;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情感美。如第3段字里行间透露着这次着舰的 重大意义,展现出人民海军官兵的家国情怀,也是 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再如第7段“塔台内,时 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作者将个人 情感融入对着舰过程的描写中,感情厚重。这样的 美,是情感之美。
(3)语言美。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语 言生动形象,气势恢宏。如把舰载战斗机着舰的过 程比作“刀尖上的舞蹈”、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战斗 机比作“凌波海燕”等,语言优美,使文章具有很 强的阅读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着惊海天”,是我们辽宁号航空母舰首次战斗机成功首舰的写照,到底是怎样惊海天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章,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力量。
二、背景透视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三、文体知识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四、自主学习1.字音检测着陆(zhuó) 桅杆(wéi) 凛冽(lǐnliè) 舰艉(wěi) 浩瀚(hàn)娴熟(xián) 默契(qì) 镌刻(juān) 澎湃(péngpài) 殚精极虑(dān)2.掌握释义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五、学习新课(一)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2、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主要环节。
时间顺序,着舰前检查准备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成功着舰欢呼庆祝等环节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破解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三)课文品读1、第一部分(1—4段)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
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
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2、第二部分(5—19段)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第18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有何作用?运用对偶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本段第一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惊心动魄的气势。
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
“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场面。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字,有何寓意?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
“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喜悦和自豪。
3、第三部分(20—25段)文中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的情形,有何作用?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
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
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
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
④侧面描写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最后一段重点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重点采用了抒情和记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表达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
第二课时一、上节课内容回顾二、品读语言①“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环境描写,把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中国海军的自信、自豪。
②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
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这两段文字,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③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飞行塔台内,……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反复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
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
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
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④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侧面描写,突出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歌颂中国人民和海军强军梦想、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表现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历史意义。
三、技法总结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本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所做的着舰前的准备工作,到飞行塔台内的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连续对话,再到舰载机成功着舰,整个试验过程都做了完整的记录。
条理清晰,铺排有序,毫无杂乱之感。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是关系到成功着舰的关键环节,是读者最关注的,作者紧紧抓住这些重点内容,集中笔墨叙写了这些环节,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采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文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气势和感染力。
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当时舰载机着舰的危险性之大,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课堂总结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五、拓展延伸这则通讯被评为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深受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您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收获吗?提示:可以用“读了这段话,或者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到……的句式来表述。
六、课堂检测1.下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发现毗河有污染,如果是普通市民,也可以提出建议。
B.随着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政策的落实,使全区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C.利用微信平台随时记录并发现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D.新都区采取关闭、断电、停产等强制措施,坚决淘汰产能落后和环境整治无望的企业。
2.下各句子中表达方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D )A.“空警-2000”预警机,喷射五颜六色的彩烟,在蓝天铺展一条绚烂航路。
B.铁翼飞旋,惊雷滚滚。
C.他们是新一代国家防空“天网”的中坚力量,是我军来自国土防空作战的剑锋刀刃。
D.铁阵,如山如岳。
口号,如海如潮。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
今日,经过卓有成效的路基训练,日前又有一批舰载机飞行员驾驶国产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上成功进行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通过航母飞行纸质认证,实现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由军地协作向海军部队自主培训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自主培训体系日趋完善,是海军航母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我国航母迎来新一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阅读课文,回答7-9题。
4. 三、四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5.赏析下面的语句。
(1)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歼-15舰载机”比作“海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斗机着舰时的轻巧灵活。
6.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