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综述)

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农药的残留)Drug residues, the harm to human body(Pesticide residues)

院系:药学院

专业:生药学

姓名:葛素素

学号: 20142283188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目录

前言 (1)

1 农药残留的概述 (1)

2 农药残留的发展及残留性农药 (1)

2.1 发展 (1)

2.2 残留性农药 (2)

2.3 我国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2)

3 农药残留对身体的危害 (3)

3.1 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3)

3.2 农药残留的危害及残留限量 (4)

3.2.1 农药残留的危害 (4)

3.2.2 农药残留限量 (4)

3.3 低剂量农药长期作用对人体的影响 (5)

4 农药残留的防治 (6)

4.1 农药残留的控制 (6)

4.2 解决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 (6)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农药的残留)

摘要: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是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随着人们营养健康观念的增强,新鲜的果蔬成了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然而农药残留危害触目惊心。本文就农药残留的发展过程、农药残留的原因、农药残留的危害、与人体健康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农药;农药残留;危害;综述

Drug residues, the harm to human body(Pesticide residues)

Abstract:Pesticide residues of pesticides residues () is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fter the Pesticide part of Pesticid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present in cereal, vegetable, fruit, animal products, aquatic products and soil and water of the phenomenon. As people nutrition and health concept enhancement, 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 became people table necessary food. However harm of pesticide residues serie a.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esticide residues, pesticide residues, the cause of the harm of pesticide residues, and human health conducted comprehensive paper.

Keywords: Drug residues ; Pesticide residues; Harm; Review

前言

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允许按良好农业生产规范(GAP)使用化学农药。但是,作物上残留的农药或滥用农药造成的污染可以通过生物富集或食物链在人体内积累,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用量居世界首位,每年达80~100多万吨。由于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加上有些使用者违反规定,不合理使用农药,致使我国农药残留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由于在蔬菜、瓜果上使用高毒农药,采摘后短时间内食用,引起急性中毒事故。二是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过最大允许限量(MRL值),长期食用会引起慢性中毒[1-3]。近年来,人们极为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可分为生物性因素和化学性因素。其中,化学因素主要指汞、镉、铅等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及农用化学物质等。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全世界每年有300 万农药中毒者,我国每年有数万至10 万农民中毒者[4-7]。

1 农药残留的概述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害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的或者来源于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8-9]。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

2 农药残留的发展及残留性农药

2.1 发展

农药残留问题是随着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主要是含砷或含硫、铅、铜等的无机物,以及除虫菊

酯、尼古丁等来自植物的有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工合成有机农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化学农药年产量近200万吨,约有1000多种人工合成化合物被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藻剂、除虫剂、落叶剂等类农药。农药尤其是有机农药大量施用,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成为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10]。

2.2 残留性农药

目前使用的农药,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包括DDT在内的有机氯类农药难以降解,则是残留性强的农药(见有机氯农药污染)。根据残留的特性,可把残留性农药分为三种:容易在植物机体内残留的农药称为植物残留性农药,如六六六、异狄氏剂等;易于在土壤中残留的农药称为土壤残留性农药,如艾氏剂、狄氏剂等;易溶于水,而长期残留在水中的农药称为水体残留性农药,如异狄氏剂等。残留性农药在植物、土壤和水体中的残存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保持原来的化学结构;另一种以其化学转化产物或生物降解产物的形式残存。

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通过植物的根系进入植物体内。不同植物机体内的农药残留量取决于它们对农药的吸收能力。不同植物对艾氏剂的吸收能力为:花生>大豆>燕麦>大麦>玉米。农药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分布量的顺序是:根>茎>叶>果实。

农药进入河流、湖泊、海洋,造成农药在水生生物体中积累。在自然界的鱼类机体中,含有机氯杀虫剂相当普遍,浓缩系数为5~40000倍[11]。

2.3 我国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1)农民对农作物的用药

过去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农为保产量,用药频率是平常年份的数倍,如果不频繁打药农作物就减产甚至绝收。菜农施用农药贯穿役施蔬菜栽培全过程,从播种到收获,每一步都伴随着农药的施用。种子要农药拌种,休棚期直接对土壤用药,以解决土壤消毒、连作障碍、传病虫害等问题,从定植到最后拔秧一直要防治各种病虫害。尽管用了大量农药,病虫害还是难以控制,更为严重是,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专家认为蔬菜大棚本身就是用农药、化肥、农膜“制造”出来的“有毒”微环境。为了打破四季交替规律种菜,就必须使用大量农膜、农药、化肥,而这势必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污染

之后又需要进一步加大化肥、农药的用量,在更大程度上造成污染,形成恶性循环[12]。

(2)物理防治虫害成本太高

我国有些小规模的种植基地采用了物理防治虫害的方法,如南宁八桂田园,园区防治病虫害土要采取物理方法,如安置诱虫灯、养殖益虫等,此外还会使用一些有机农药和生物农药。园区负责人透露,有机农药价格较贵,比一般的农药贵一半以上。此外,由于有机农药对使用条件要求严格,农民较难掌握,效果并不一定比化学农药好。这也是部分农民不愿意选择有机农药的原因[13]。

(3)农作物远距离运输时使用保鲜剂

我国不予规定不能用甲醛保鲜食品,也明确规定不得用在初级农产品中。在农产品的运输环节,尤其需要警惕甲醛等药剂的使用。当前我国农产品是大流通格局,相比过去,运输距离远、时间跨度长,这就对农产运输提了新课题,尤其是对蔬菜等鲜活农产品,更是增加了运输难度。

3 农药残留对身体的危害

3.1 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环境中的农药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富集,进入人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危害的程度可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食用喷洒了高毒农药不久的蔬菜和瓜果,或者食用因农药中毒而死亡的畜禽肉和水产品,会引起急性中毒;期食用农药残留量较高的食品,农药在人体内逐渐蓄积,最终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引起慢性中毒;有些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具有潜在的“三致”作用。我国蔬菜、水果中滥用农药的现象相当严重[14]。即使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农民仍然使用,因而由于农产品中高毒农药残留量超标造成的中毒事件屡屡发生。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仅因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食用工业盐等发生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就有150 次左右。2005 年1 月,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第一小学发生一起因食用有农药残留的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造成829 名学生出现呕吐、腹痛、头晕不适等中毒症状。2005年4月,广州增城市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的30 多名学生,在学校食堂因食用农药残留超标青菜后,出现急性头晕、呕吐等症状由此可见。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更让人不安的是,长期的农药残留在人体内积蓄,引起不易察觉的慢性中毒和“三致”作用[16]。

3.2 农药残留的危害及残留限量

3.2.1 农药残留的危害

1、急性中毒农药经口、吸呼道或接触而大量进入人体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的急性病理反应为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往往造成大量个体死亡,成为最明显的农药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全世界每年有300多万人农药中毒,其中20万人死亡。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重。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事故达50万人次,死亡约10万多人。1995年9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导,广西宾阳县一所学校的学生因食用喷洒过剧毒农药的白菜,造成540人集体农药中毒。

2、慢性危害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的食品,可使农药在体内不断蓄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有机氯农药已被欧共体禁用30年,而联邦德国一所大学对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城市的262名儿童进行检查,其中17名新生儿体内脂肪中含有聚氯联苯,含量高达1.6mg/kg脂肪。我国哈尔滨市医疗部门对70名30岁以下的哺乳期妇女调查,发现她们的乳汁中都含有微量的六六六和DDT。农药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美国科学家已研究表明,DDT能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在加拿大的因内特,由于食用杀虫剂污染的鱼类及猎物,致使儿童和婴儿表现出免疫缺陷症,他们的耳膜炎和脑膜炎发病率是美国儿童的30倍。农药慢性危害虽不能直接危及人体生命,但可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

3、致癌、致畸、致突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确证,广泛使用的农药具有明显的致癌性。据估计,美国与农药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30%。越战期间,美军在越南喷洒了大量植物脱叶剂,致使不少接触过脱叶剂的美军士兵和越南平民得了癌症、遗传缺陷及其它疾病。据最近报导,越南因此已出现了15万名畸形儿童。1989~1990年,匈牙利西南部仅有456人的林雅村,在生下的15名活婴中,竟有11名为先天性畸性,占73.3%,其主要原因就是孕妇在妊娠期吃了经敌百虫处理过的鱼。我国农药引发男性不育,对动物有致癌、致突变作用。可使人、畜致畸、致突变。有潜在的致癌威胁,对动物有致癌作用[18]。

3.2.2 农药残留限量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对农药残留限量的定义为,

按照良好的农业生产(GAP)规范,直接或间接使用农药后,在食品和饲料中形成的农药残留物的最大浓度。首先根据农药及其残留物的毒性评价,按照国家颁布的良好农业规范和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规范,适应本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在严密的技术监督下,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前提下,在取得的一系列残留数据中取有代表性的较高数值。它的直接作用是限制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保障公民身体健康。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79种农药在32种(类)农副产品中197项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国家标准,其中有关果树上的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如下(注:mg/kg=毫克/千克):1、百菌清≤1mg/kg;2、倍硫磷≤0.05mg/kg;3、苯丁锡≤5mg/kg;4、草甘膦≤0.1mg/kg;5、除虫脲≤1mg/kg;6、代森锰锌≤3mg/kg (梨果);7、代森锰锌≤5mg/kg(小粒水果);8、滴滴涕≤0.1mg/kg;9、敌百虫≤0.1mg/kg;10、毒死蜱≤1mg/kg(梨果);11、对硫磷为不得检出;12、多菌灵≤0.5mg/kg;13、二嗪磷≤0.5mg/kg;14、氟氰戊菊酯≤0.5mg/kg;15、甲拌磷为不得检出;16、甲萘威≤2.5mg/kg;17、甲霜灵≤1mg/kg(小粒水果);18、抗蚜威≤2.5mg/kg;19、克菌丹≤15mg/kg;20、乐果≤1mg/kg;21、六六六≤0.2mg/kg;22、氯氟氰菊酯≤0.2mg/kg(梨果);23、氯菊酯≤2mg/kg;24、马拉硫磷为不得检出;25、氰戊菊酯≤0.2mg/kg;26、炔螨特≤5mg/kg(梨果);

27、噻螨酮≤0.5mg/kg(梨果);28、三唑酮≤0.2mg/kg;29、三唑锡≤2mg/kg (梨果);30、杀螟硫磷≤0.5mg/kg;31、双甲脒≤0.5mg/kg(梨果);32、四螨嗪≤1mg;33、辛硫磷≤0.05mg/kg;34、溴螨酯≤5mg/kg(犁果);35、溴氰菊酯≤0.1mg/kg(皮可食);36、亚胺硫磷≤0.5mg/kg;37、乙酰甲胺磷≤0.5mg/kg;

38、异菌脲≤10mg/kg(梨果);39、敌敌畏≤0.2mg/kg。[20]

3.3 低剂量农药长期作用对人体的影响

时至今日,由于农药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任何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都不可能避免每天接触很低浓度的各种不同种类的农药,或是通过食物,或是通过饮水。由此所产生的可能的人体健康的危害属于连续的低水平暴露,这是一种潜在的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效应仅在对某一化学品长期暴露之后才能显现出来。例如,患癌需要几十年时间,因为时间太长,很难于确认到底是什么农药或什么化学品导致该癌症形成。这一效应起动得愈慢,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对症的特殊病因来就愈难。首先,任何个别人总是被暴露在许许多多可能的致病因素之中。其次,谁也说不

准某种可疑的农药的暴露形式和暴露的程度。再者,任何危害人体健康的效应应该与多年来的疾病的症候有所不同[23]。

4 农药残留的防治

4.1 农药残留的控制

(1)注意栽培措施

一要选用抗病虫品种;二要合理轮作,减少土壤病虫积累;三要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清洁田园,合理灌溉施肥;四要采用种子消毒和土壤消毒,杀灭病菌;五要采用灯诱、味诱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

(2)采取生物防治方法

充分发挥田间天敌控制害虫进行防治。首先选用适合天敌生存和繁殖的栽培方式,保持天敌生存的环境。

(3)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农药在使用中要注意,选用对口农药,适时使用农药。严格控制浓度和使用次数,采用合理的用药方法。注意不同种类农药轮换使用,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26]。

4.2 解决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

把与农药及食品安全相关的过程划分为生产、销售使用、农产品流通及农产品消费四个阶段,那么要解决农药残留问题,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在每一个阶段采取相应的对策:

(1) 要求农药企业在“药”上下功夫,要做好药,不做假药,通过不断的努力向农民提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并注重对生物农药和仿生农药的研发,以期从源头上杜绝有害药剂进入社会。当然,鉴于中国现有的农药生产结构与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现阶段马上停止一些高毒农药的生产和销售是不现实的,但建议生产者在标签及使用说明上多下功夫,让使用者做到心中有数,并注重药剂剂型的改进,以减少用量。

(2) 无论是农药的销售还是使用,关键在于人,首先要注重思想教育,特别是道德层面上的教育,不能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只能使更多的假药、高毒药剂进入市场,要以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优先考虑的问题,担付起自身应尽的社会“责任”。其次,要注重经销商的业务培训,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要规范

农药的流通管理,建立严格的农药进、出货登记制度,做到有据可查。

(3)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首先要建立农药残留检测网络。其次,要开展与农药残留检测相关的科学研究,尽可能地开发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分析容量大、分析成本低、安全可靠以及不需要贵重仪器的检测手段[29]。(4)去除产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5、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共同努力,政府行为重在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督,而社会行为重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法律法规的严格遵守,希望通过二者的有力结合,使中国的农药残留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以便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保障、品质高的农产品。

参考文献:

[1] 杨先乐, 郑宗林. 我国渔药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7, 16(4): 374—380.

[2] 马兵, 穆迎春, 宋怿, 等. 各国药物残留限量标准比对分析及对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7): 398—402.

[3] 阚建全. 食品化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 341—342.

[4] 姚宝玉. 有机磷农药与迟发性神经毒. 农药, 00140(5): 22~23.

[5] 钟维科, 郝戢. 我国食品的农药污染问题. 农药, 2000, 39(7): 1~3.

[6] 史贤明.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7] 刘洋, 孔祥清, 马坤明, 等. 食品安全中的农药残留问题[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5, 17(1): 65—68 .

[8] 吴文君, 罗万春. 农药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9] 王穿才. 农药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

[10] 柳琪, 柳亦博, 李倩, 滕葳. 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污染与质量监测发展概况. 山东省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 2009。

[11] 赵玲, 马永军. 有机氯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 3: 126—128.

[12] 段志敏, 余晓萍, 段毅宏, 等. 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状况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05, 21(7) : 1020—1021 .

[13] 张军辉. 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湖北: 南阳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2010.

[14] 张雨梅. 动物源食品的安全性及药物残留监控[J]. 江苏农业科学, 2001 (6): 60—63.

[15] 杨恒东. 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及其控制对策[J]. 畜禽业, 2003(12): 50—51.

[16] 董庆平. 畜产品中毒害物质残留与公共卫生[J]. 中国动物检疫, 2003, 20(3): 4l-42.

[17] 刘长春. 兽药残留对畜禽产品的危害及控制对策[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4, 07.

[18] 赵云峰. 食物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北京: 中国预防医学科

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 1998.

[19] 李萍. 我国水果农药残留现状及解决对策. 辽宁: 辽宁省盖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0.

[20]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卫生部、农业部发布农药残留限量新标准。

[21] 张莹.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制定准则[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7(1).

[22] 刘洋, 孔祥清, 马坤明, 等. 食品安全中的农药残留问题[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5, 17(1): 65—68.

[23] 赵桂林, 张健民. 动物产品的兽药残留及其危害性叨. 中国动物检疫, 2003. 20(3): 17.

[24] 赵桂林,等.动物产品的兽药残留及其危害性[J].中国动物检疫,2003, 03.

[25] 李建强, 吉玉英. 农药残留状况研究[J]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7(2): 14—17.

[26] 邵明洋, 兽药残留危害及监控对策[J]. 中国兽药杂志, 2003, 37(2):l —4.

[27] 胡先春,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原因和控制(下)[J]. 中国动物保健, 2004.

[28] 伍小红, 李建科, 惠伟.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 31(6): 80—84.

[29] 倪方, 樊永祥中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2, 9.

[30] Butaye P, D evriese L A, H aesebrouck F. D ifferences in antibiotic resistance patterns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 and Enterococcus faecium strains isolated from farm and petanim als [J]. A ntim ieorbial A gents and Chem otherapy, 2001, 45(5): 1374—1378.

[31] Barbosa J, C ruz C, M artins J,et a1. Food poisoning by clenbutarol in Portugal [J]. Food A dditives and C ontaminants, 2005, 22 (6): 563—566.

[32] Hum M E, Cappon G D, Browing A, et a1. Proposalfor atiered approach to developmental toxicity testing for veterinary pharmacentical products for food producing animal [J]. Food

and Chemial Toxicology, 2003,41: 611—619.

致谢

本文是在闫苗苗老师的悉心指导,严格要求和热情关怀下完成的。闫苗苗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活跃的学术思想,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使我受益非浅。不仅使我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学到了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在完成本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我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有待提高。我会将这次学到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继续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一颗严谨热情的心,为将来的各项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闫苗苗老师给予的帮助和指导,付老师不仅对我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而且在学习工作中给予了我关心和帮助。因此,我由衷的感谢闫老师。

今天我能顺利地完成论文和学业,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对我的理解、关心、鼓励和支持,是他们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鼓励和精神动力,为我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此,我要向我的家人、朋友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与祝福。

最后,再次由衷的感谢所有给予我关心、支持和帮助的人们。

王彩芸 2014年5月于滨州医学院

论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论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环 境与我们日常息息相关,健康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环境是影响和决定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环境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以下三种: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 1.那何谓这三种危害? (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 发病率的影响等 (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 等。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 素 2.我们结合一些事例来具体分析这三种危害。 (一)急性危害 从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相继出现了不少污染事件,引起人群中毒死亡。1952年12月5—9日是在伦敦多次烟雾事件中最严重的一次,当时的逆温层是在60—90米的低空,从家庭炉灶和工厂烟囱排出来的烟尘、SO2被封盖在下面扩散不出去,污染物不断蓄积。在雾的初期,伦敦市民感到胸闷、咳嗽、嗓子痛以至呼吸困难,进而发烧;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支气管炎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肺炎、肺结核,以及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患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相继死亡,尤其是老年和幼儿患者死亡率更高。病理解剖发现,死者多属急性闭塞性换气不良,造成急性缺氧或引起心脏病恶化而死亡。 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急性危害,近年来在我国也有发生,如1971年7月13日17时许,某市冶炼厂镍冶炼车间,由于输送氯气的胶皮管破裂,造成氯气污染大气的急性中毒事件,使工厂周围284名居民受害。同时也使附近工厂受到影响,不能正常生产。 (二)慢性危害 1.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 根据我国某市某地区对中小学生和成年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调查结果显示,重污染区与轻污染区中小学生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和同时患两种以上慢性鼻、咽腔疾患的有病率比较,重污染区显著高于轻污染区。

大气污染及对人的危害

大气污染及对人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身健康的危害人吸入了受污染的空气后,可以导致呼吸系统、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发病。在浓度较高的地区,甚至造成老人、儿童患病致死。... 更普遍的情况是人长期受低浓度大气污染的危害,会患慢性疾病,体质下降,有精神不振等症状。大气污染既危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破坏经济资源。严重时可改变大气的性质。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受污染的大气进入人体,可导致呼吸、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①化学性物质污染。主要来自煤和石油的燃烧、冶金、火力发电、石油化工和焦化等工业生产过程排入大气的有害物质最多。一般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也有少数经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对居民主要产生慢性中毒,城市大气污染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直接原因或诱因。世界上闻名的重大污染事件有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美国的多诺拉事件。墨西哥的帕沙利卡事件,英国的伦敦事件等。②放射性物质污染。主要来自核爆炸产物。放射性矿物的开采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生产和应用,也能造成空气污染。污染大气起主要作用的是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元素。③生物物质污染。一种空气应变源,主要有花粉和一些霉菌孢子,能在个别人身上起过敏反应,可诱发鼻炎、气喘、过敏性肺部病变。城市居民受大气污染是综合性的,一般是先污染蔬菜、鱼贝类,经食物链进入人体。 2.对材料的危害。如腐蚀金属、侵蚀建筑材料、使橡胶制品脆裂、损坏艺术品、使有色金属褪色等。 3.对大气的影响。能改变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式。二氧化碳吸收地面幅射,颗粒物散射阳光,可使地面温度上升或降低。细微颗粒物可降低见光度,增加云量和降水量,雾的出现频率也增加并延长持续时间。 4.污染的大气可以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在低浓度空气污染物的长期作用下,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疾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也是空气污染。癌症,尤其是肺癌的多发,更与空气污染有密切的关系。另外,空气污染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的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或加重多种其他疾病的发生。大气污染对农业、林业、牧业生产的危害也十分严重。一般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抵抗力都比较弱,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就能影响植物的生长机能,发生落叶或死亡现象。在一些有色金属冶炼厂或硫酸厂的周围,由于长期受二氧化硫的危害,树木大都枯死。工厂排出的含氟废气除了污染农田、水源外、对畜牧业也有很大的影响

远离垃圾食品演讲稿300字六篇

远离垃圾食品演讲稿300字六篇 远离垃圾食品演讲稿300字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拒绝垃圾食品,让我健康成长》! 大家可曾注意过,每天放学后,路边的那一些小摊子前就挤满了同学,都是为了买他们认为最“好吃”价格又便宜的食物――辣条。要知道,那些辣条都是三无食品,是垃圾食品。而这些同学像得了一件无价之宝一样开心。同学们,吃辣条的时候,你一定没有想过它给你带来的危害吧? 首先,想想那些做食品的材料,都很可怕。据工商部门调查,那些路边三无产品的原料根本不合格。有的是用地沟油来做这个这材料;有的是用死猪肉来做,上面竟然还有死苍蝇!你觉得人的胃是铁做的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同学们,为了自己的健康,希望大家能拒绝三无食品,能管住自己的嘴。只要能管住自己,就是给自己的未来一片蔚蓝的星空! 谢谢大家! 远离垃圾食品演讲稿300字篇二 大家好!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远离垃圾食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显得你的垃圾食品也越来越多,有些相对于贪吃的小朋友就买了很多。这些垃圾食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隐患危

害很大,大部分的家庭的钱都花在健康这一方面,垃圾食品的原材料有很多的防腐剂还有很多的化学材料和细菌,这些防腐剂和化学材料对我们人体的健康危害也是很大的,大部分的饮料喝多了也会对健康有危害的,例如喝多了饮料牙齿会变的参差不齐还会变得很黄很黄的。 垃圾食品对我们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有了良好的身体才能好好的学习为祖国争光争彩,成为祖国的栋梁。没有了良好的身体就不能为祖国争光,争彩成为祖国的栋梁,也不能好好地学习。所以我们尽量能远离他们就远离他们,尽量不就不能吃,因为这些是垃圾食品。是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的垃圾食品。小朋友们千万考过能吃,要不然的话你就会生病发高烧等各种情况。不吃这些垃圾食品就会很少发生这些情况的。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远离垃圾食品演讲稿300字篇三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关爱生命,远离垃圾食品”。 近期,我在放学的时候,经常发现很多同学一出校门便奔向门口的小卖部,不一会儿,一个个手中便出现了一袋袋的“战利品”,一边迫不及待的往嘴里塞一边愉快的聊着天,感觉“美味极了”!再说说我们的午托部,一些同学仗着爸妈不在身边,经常挑食、不吃饭。然后趁着午托老师不注意跑去街边小店买一些所谓的“极好吃食品”,什么“米线”呀,“肉饼”呀,“辣条”呀等等。更嚣张的是他们不仅睡前吃,躺在床上还偷吃,午托老师拦都拦不住。我好奇的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大气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主要来源包括: (1)自然界的风沙尘土,海水喷溅等; (2)各种燃料如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石油等的燃烧;(3)钢铁厂、水泥厂、石油化工厂等的工业生产过程; (4)公路扬尘、建筑物扬尘等。 大气颗粒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粒径大小不同,被吸入并沉积在呼吸系统的部位不同, 引起机体的危害也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长,与人体接触机会大。研究显示:粒径在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即PM10)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 刺激肺部使其出现炎症;肺功能下降,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导致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恶化;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和矽肺、石棉肺、肺气肿等肺病。

2、心血管系统 可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粘度增加,血液凝集以及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3、免疫系统 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易感性,使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随颗粒物进入体内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性疾病。 4、神经系统 导致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和狂躁等。 5、癌症的发生 颗粒物所吸附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是对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其中苯并芘(a)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可造成胎儿增重缓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导致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过早死亡。

(整理)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

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 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它为中性气体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十2,能进一步被氧比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O22CO2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 一氧化碳还有一个重要性质: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它能和一些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主成分子化合物。如Ni(CO)4(四羰基镍)、Fe(CO)5(五羰基铁)等,这些物质都不稳定,加热时立即分解成相应的金属和一氧化碳,这是提纯金属和制得纯一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一氧化碳的的用途: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 一氧化碳(co)是一种对血液,与神经系统毒性很强的污染物.,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含二价铁的呼吸酶结合,形成可逆性的结合物。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o2hb)的解析与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正常情况下,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将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氧血红蛋白(o2hb)被输送到机体的各个器官与组织,参与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比如果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很多的一氧化碳将进入机体血液。进入血液的一氧化碳,优先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百~3百倍。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解离速度,只是氧血红蛋白(o2hb的1/36百。一氧化碳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与机体吸收高浓度一氧化碳空气的时间长短。一氧化碳中毒者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含量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关系,中毒的严重程度则与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有直接关系. 此外,机体内的血红蛋白(hb)的代谢过程,也能产生一氧

垃圾食品的危害作文

垃圾食品的危害作文 垃圾食品的危害作文(一) 最近,赵老师在进教室时常常闻到一股怪味,觉得有同学在吃垃圾食品,老师就开始查,果然,有个同学在吃辣条。于是,赵老师在班上举行了一次讨论会,要大家就“垃圾食品危害健康”这问题发表看法。 讨论会开始了,有的同学介绍了垃圾食品的危害,有的提醒我们不要去买,还有的说了垃圾食品的特点。 王一宁同学首先发言,他说:垃圾食品都是三无产品,没有生产日期,没有安全标志,超市一般不卖,只有一些孩子喜欢。 零食,这两个字几乎我们所有的同学都知道,因为大家都吃过呀!可是吃过了并不代表我们都知道这些都是垃圾食品,只是觉得外观好看、颜色鲜艳。其实,它里边都含有色素、香精等等食品添加剂,致使许多同学深受其害,我也不例外,每天放学回家,当我路过街道,来到商店门口,花花绿绿的食品仿佛在向我招手,红红的辣串、绿绿的汽水好像在对我不停的说:“老朋友久违了。”犹豫再三,我还是经不起诱惑,买了起来。 妈妈看见我在吃零食,一把夺过去,告诉我吃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通过妈妈苦口婆心的教导,现在的我已经今非昔比,不再吃零食了,还有自从和零食说拜拜后,我的肚子再也没有疼过。

同学们看看我的经历,请以我为戒,放下手中的零食。拒绝垃圾食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一起向垃圾食品说“NO”! 垃圾食品的危害作文(二) 通常把仅仅提供一些热量、没有别的营养素的食物,或是营养成分超出人体需求量并最终在人体内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称为垃圾食品。即使是垃圾食品也并非不能吃,关键是要懂得平衡自己的营养与热量,懂得均衡调配饮食,就可以减轻或避免垃圾食品对您的危害。要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奶类等健康的、卫生的食品,要保证饮食多样化。 为了您的身体健康,不要经常吃或是少吃下列食品。 一、油炸类食品主要危害是:1、油炸淀粉导致心血管疾病;2、含致癌物质;3、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二、腌制类食品主要危害是: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2、影响粘膜系统(对肠胃有害);3、易得溃疡和发炎。 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主要危害是: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2、含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 四、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主要危害是:1、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负担;2、严重破坏维生素;3、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五、汽水、可乐类食品主要危害是:1、含磷酸、碳酸,会带走

一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有危害

一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有危害 CO空气中的含量吸入时间和中毒显示症状 50ppm 成年人置身其中所允许的最大含量 200ppm (2-3)h后,有轻微的头痛、头晕、恶心 400ppm 2h 内前额痛,3h 后将有生命危险 800ppm 45min 内头痛、恶心,(2-3)h内死亡 1600ppm 20min 内头痛、恶心,1h内死亡 一氧化碳,分子式CO,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也可以作为燃料使.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CO也是许多国家引起意外生活性中毒中致死人数最多的毒物。急性CO中毒的发生与接触C O的浓度及时间有关。我国车间空气中CO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有资料证明,吸入空气中CO浓度为240mg/m3共3h,Hb中COHb可超过10%;CO浓度达2 92.5mg/m时,可使人产生严重的头痛、眩晕等症状,COHb可增高至25%;CO浓度达到117Omg/m3时,吸入超过6Omin可使人发生昏迷,COHb约高至60%。CO浓度达到11700mg/m3时,数分钟内可使人致死,COHb可增高至90%。 如果考虑体力消耗,正常人接触1小时为35ppm,所以36ppm对人是显然有害的,并且不能超过一小时,如果超了会有明显中毒反应。 下面是一氧化碳中毒机理: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是否会造成慢性中毒,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在血液中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可以逐渐解离,只要脱离接触,一氧化碳的毒作用即可逐渐消除,因而不存在一氧化碳的慢性中毒;另一种认为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不仅包括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环境,还包括现代生活用品的科学配置与使用。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突出地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今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才能让我们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喝上放心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拥有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 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环境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的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大,因为所有的污染物都会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流动,并且对所有的接触者都有影响;二是作用时间长,因为许多有毒物质在环境中及人体内的降解较慢。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经皮肤和其他途径进入。气态污染物一般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由于呼吸道各个部位的结构不同,对污染物的吸收速率也不同。人体肺泡面积达90平方米,毒物由肺部吸收速度极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进入肺泡的污染物直径一般不超过3μm,而直径大于10μm 的颗粒物质,大部分被粘附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水溶性较大的气态物质,如氯气、二氧化硫,往往被上呼吸道粘膜溶解而刺激上呼吸道,极少进入肺泡;而水溶性较小的气态毒物(如二氧化氮等),大部分能到达肺泡。污染物进入人体后,由血液输送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有毒物质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状况不同。一

垃圾食品对青少年的危害

一、告别垃圾食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所谓垃圾食品,一类是指除热量外无其他营养成分的食物,另一类是指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并造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在我国,垃圾食品的消费群非常庞大:青少年是汉堡、薯片、炸鸡等外来垃圾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中老年人则是油条、咸菜等传统垃圾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专家指出,油炸、烧烤食物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腌制、膨化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等危害很大的化学成分,还有的食品中加入了过量的人工添加剂。垃圾食品给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可是很多人没意识到,它的诱惑也让很多人难以抗拒。垃圾食品口感佳,能对人的味觉产生刺激。相比之下,健康食品就没有那么好吃了。 垃圾食品有十分多的危害,垃圾食品摄入量过多,会使青少年提前停止长身体。此外,高脂食品还会损害青少年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这可能对青少年的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小孩爱吃快餐这无可厚非,家长在这方面绝不能完全由着孩子的兴趣来,不能让小孩从小就养成经常吃快餐的习惯,一定要有合理的吃法。这样不但能够使我们和孩子们的身体更健康地成长,也有利于我们未来一代的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垃圾食品可以分为十大类: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果脯、话梅和蜜饯类食物,冷冻甜品类食品和烧烤类食品。 一、油炸类食品 1、导致心血管疾病元凶( 油炸淀粉) 2、含致癌物质 3、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二、腌制类食品 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 2、影响粘膜系统(对肠胃有害) 3、易得溃疡和发炎 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 2、含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 四、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 1、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负担) 2、严重破坏维生素 3、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五、汽水可乐类食品 1,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2、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 六、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1、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2、只有热量,没有营养 七、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 1、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2、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八、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 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 2、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九、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 1、含奶油极易引起肥胖 2、含糖量过高影响正餐 十、烧烤类食品 1、含大量“三苯四丙吡”(三大致癌物质之首) 2、1只烤鸡腿=60支烟毒性 3、导致蛋白质炭化变性(加重肾脏、肝脏负担) 请大家从今天起,告别垃圾食品,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请同学们以后做到以下几点: 1、不再购买、摄入垃圾食品。不准从校外购买垃圾食品带入校园,学校不再设小卖 部,不再卖垃圾食品。 2、就餐流程,请学生牢记。 3、不乱扔果皮纸屑,这是这一周检查抓不文明行为的重点。 二、督导评估要求。读一遍。 三、强调安全纪律。交通安全,有矛盾找班主任。 四、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爱护公物,教室内的桌椅、窗户的围栏。 五、今天餐厅存在的问题。 会后卫生大扫除。

环境整洁的意义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环境整洁的意义 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直接体现保障广大群众拥有良好生存和生活环境的利益要求,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改善环境卫生,可以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群众对一些地方脏、乱、差等环境卫生很不满意。城乡环境卫生水平是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关系老百性的切身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一项民生工程,将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纳入民生工程战役,就是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打一场攻坚战,彻底解决一些地方卫生脏、乱、差问题,使我省城乡卫生尽快好起来、美起来、优起来。 第二,改善环境卫生,可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 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脏乱差的环境卫生条件,是引发疾病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手足口病等疫情的发生和流行,都与环境因素有密切的联系。通过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及时清理垃圾废弃物,翻盆倒罐、整治河沟、清除积水,清除“四害”孳生地。科学运用药物杀灭,有效降低“四害”密度,预防控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第三,改善环境卫生,可以进一步优化、美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拥有良好环境卫生的城市和乡村不仅能为当地群众带来美好的人居环境,还能吸引更多的项目和投资,提升综合竞争力。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不仅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全民健康,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善我省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第四,改善环境卫生,可以充分体现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城乡卫生环境最能代表一个地方群众的精神面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的是环境,塑造的是形象,凝聚的是人心,推动的是工作。我们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纳入民生工程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密集、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长,大气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世界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由于大气污染物中悬浮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从而受到各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粒径小于10um的颗粒物(即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是悬浮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因此,国际上很重视对PM10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大多数国家都规定了空气中PM10的质量标准。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于1985年将原始颗粒物指示物质由总悬浮颗粒物(TSP)项目修改为PM10,我国也于1996年规定了PM10的二级质量标准为100ug/m3。随着认识的发展,美国环保局在1997年再一次修改美国国家大气质量标准,规定了PM2.5的最高限制值,以降低这些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北京等大都市的首要空气污染物,PM10的污染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部门已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1.PM10的基本特性、污染现状 1.1 PM10的基本特性 PM10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um以下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不能靠自身的重力降落到地面,因此,又被称为“飘尘”,它空气中可漂浮几天,甚至几年。其在空气中的迁移特性及最终进入人体的部位都主要取决于颗粒物的粒径大小。研究表明,10u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鼻腔,7u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咽喉,小于2.5um的颗粒物(即PM2.5)则可深达肺泡并沉积,进而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导致与心和肺的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 目前已知的PM10的化学成分包括可溶性成分(大多数为无机离子,如硫酸根、硝酸根离子等)、有机成分〔如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等、微量元素、颗粒元素碳等,有时PM10上还吸附有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对PM10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化学成分越复杂、毒性越大。这是因为小颗粒的比表面积大,更容易吸附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并使这些有毒物质有更高的反应和溶解速度。 1.2PM10的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对几个大城市检测结果表明比美国1997年颁布的标准值高2.8-9.7倍。由此可见,控制PM10污染,减少PM10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2.PM10对环境的影响 虽然大气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对环境的危害极大。轻者污染建筑物表面,影响市容,重者对能见度、温度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2.1PM10对能见度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气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就一直是环保部门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在大气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颗粒物对城市大气光学性质的影响可达99%。大量的研究表明, PM10和PM2.5的性质与能见度的降低密切相

(完整版)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研究性学习课题———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班级:丰台中学高一年级5班 组长:刘璐 组员:何君李军利孙立彤张伟旺李桐 指导教师:齐志乐 一、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甚至一些污染就存在我们的身边,在学校经常会问到刺鼻难闻的气味,身体颇感不适。而且天空总是灰白色的。这说明我市存在大气污染问题,而且大气污染已经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因此我们决定研究我市大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其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方向主要为大气中各种污染成分,以及对身体的危害。 通过此次研究,了解我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气污染的状况。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锻炼我们的研究能力等 二、研究方法 实地访问、小组讨论、问卷调查 三、具体分工 收集资料:何君 实地访问:李军利孙立彤刘璐 问卷调查:张伟旺李桐 资料分析:何君 四、调查步骤 1.所谓“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对人类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如果对它不加以控制了防治,将严重地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 大气污染有的是由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有的则是由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爆炸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人为因素对大气的污染是主要的,尤其是现代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对城市大气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大气污染不仅与气象条件有关,而且还是个热门的环保问题,所以,人们对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关注。 2.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臭氧以及烟尘、盐粒、花粉、细菌、孢子等。距地面几十米的大气层,是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空间。这一层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业和工业的发展,排放出的大量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等与空气中的一些物质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对人体十分有害的一氧化氮、臭氧、乙醛等新物质。 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气溶胶粒子,按其大小可分为降尘和飘尘。其中降尘的粒子较大,直径大于10微米,且自然沉降率较快。飘尘粒子较小,直径0.1—1.0微米,自然沉降率通常小于0.3微米的飘尘能直接吸入肺泡,如长期积累,会损害呼吸机能,引起哮喘、肺气肿、矽肺和肺癌等严重疾病。 3.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进了一些有害物质(称污染物),当排入污染物浓度达一定限度,则使原来洁净空气的品质下降,若这种情况维持时间够长,便会对人类、动物、植物和大气中的物品产生危害和不良影响,这种大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人体每天要吸10.12m3的空气。由此可见,消除空气污染或保持污染浓度低于某个限度之下,是何等重要。

一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有危害

一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有危 害 吸入时间和中毒显示症状 令狐采学 CO空气中的含量 50ppm 成年人置身其中所允许的最大含量 200ppm (2-3)h后,有轻微的头痛、头晕、恶心 400ppm 2h 内前额痛,3h 后将有生命危险 800ppm 45min 内头痛、恶心,(2-3)h内死亡 1600ppm 20min 内头痛、恶心,1h内死亡 一氧化碳,分子式CO,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也可以作为燃料使.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CO也是许多国家引起意外生活性中毒中致死人数最多的毒物。急性CO中毒的发生与接触CO的浓度及时间有关。我国车间空气中CO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有资料证明,吸入空气中CO浓度为240mg/m3共3h,Hb中COHb 可超过10%;CO浓度达292.5mg/m时,可使人产生严重的头痛、眩晕等症状,COHb可增高至25%;CO浓度达到117 Omg/m3时,吸入超过6Omin可使人发生昏迷,COHb约高

至60%。CO浓度达到11700mg/m3时,数分钟内可使人致死,COHb可增高至90%。 如果考虑体力消耗,正常人接触1小时为35ppm,所以 36ppm对人是显然有害的,并且不能超过一小时,如果超了会有明显中毒反应。 下面是一氧化碳中毒机理: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是否会造成慢性中毒,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在血液中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可以逐渐解离,只要脱离接触,一氧化碳的毒作用即可逐渐消除,因而不存在一氧化碳的慢性中毒;另一种认为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能引起慢性中毒。近年来,许多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都证明,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对健康是有影响的,主要表现在: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S.M.艾尔斯等人发现,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为8%时,静脉血氧张力降低,从而引起心肌摄取氧量减少和促使某些细胞内氧化酶系统停止活动。P.阿斯特鲁普等还证明,一氧化碳能促使大血管中类脂质沉积量增加。当血中碳氧血红蛋白达15%时,能促使大血管内膜对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并促进胆固醇沉积,使原有的动脉硬化症加重,从而影响心肌,使心电图出现异常。②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脑是人体内耗氧最多的器官,也是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动物实验表明,脑组织对一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明显高于心、肺、肝、肾等。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大脑皮层和苍白球受害最为严重。缺氧还会引起细胞呼吸内窒息,发生软化和坏死,

垃圾食品的种类与对人体的危害

垃圾食品的种类与对人体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十大垃圾食品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 首先营养质量比较差,要钙没钙,要钾没钾,维生素少得可怜。可是它们又占据了我们的胃,其他有用的食品必然就吃得少了,最终就会导致人们营养缺乏,妨碍健康。 其二容易让人不知不觉中发胖,垃圾食品营养素含量比较低,促进人体发胖的成分却很高。比如说,高脂肪,高糖,大量淀粉,而且吃起来还不容易觉得饱,所谓“好吃你就多吃点“。多吃的结果呢?当然人就容易胖。 最后不利于预防慢性病总是吃大量糖和精制淀粉,血糖上升特快,容易促进人体衰老,也不利于预防糖尿病。总是吃油脂特别多的食品,特别是油炸食品和香酥食品,容易发生血脂异常。再说了,油、糖和精制淀粉都促进发胖,而人一胖,各种慢性病自然就接踵而来。 国外有个词汇叫做“空能量食品”(empty energy),和“垃圾食品”的意思比较接近。意思是说,这种食品让人长胖的效率挺高,可惜其他营养素都特别少,既没有什么蛋白质,也没有什么维生

素,钙呀铁呀一律都微乎其微……结果就是让人虚胖。这种东西用来养猪养鸡都不行----肥肉多,瘦肉少,爱得病,养人恐怕就更差了点。 下面说一说哪些种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第一垃圾:油炸食品 以美式快餐为代表的油炸食品,充斥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餐行业,不管男女老少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这一“垃圾”的侵袭,即使专家不断的呼吁,即使国人无力排斥,都不能动摇它们的地位。 1、导致心血管疾病元凶(油炸淀粉)。 2、含致癌物质。 3、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第二垃圾:腌制类食品 泡菜、咸菜,都是中国、日本、朝鲜的传统食品;腊肉也是很多国家的特色风味,不过,不要贪吃哦! 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 2、影响粘膜系统(对肠胃有害)。 3、易得溃疡和发炎。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 常听到新雾是某个城市雾霾了,空气指数严重下降,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等等都会严重污染环境,那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环 境呢,长时间的空气污染,白色垃圾污染对人体都是有极大害处的,下面我们针对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来了解下吧。 (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等。

(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线体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白血病、肺癌等,生物学因放,如热带性恶性淋巴瘤,已经证明是由吸血昆曳传播的一种病毒引素的。化学因素,根据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达1100余种。另外,污染物对遗传有很大影响。一切生物本身都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环境污染对人体遗传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 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 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上面所讲的就是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平时保护环境应该从自我做起,要学会环保出行,必须做好每一步环境

垃圾食品的危害综述

一、垃圾食品的生产基地在哪里 近日,广东省质监局组织汕头、揭阳、潮州三市质监稽查人员,在潮州市潮安县庵埠镇查处了14家涉嫌利用回收废旧食品垃圾加工小食品的企业(点),现场查获回收的食品垃圾近10吨,查封涉嫌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糖果和膨化食品491箱、凉果300公斤,由此揭开了庵埠镇部分企业利用食品垃圾加工食品的黑幕。 当执法人员来到位于庵埠镇乔林工业区的一座民房院内的“海侨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厂房时,数十名工人正在埋头分拣案板上的葡萄干。这些葡萄干有的已经粘乎乎地结成一块,散发一种霉变的气味,有的里边掺杂大量的树干、碎草,甚至夹杂着很多生锈的铁钉和塑料瓶盖。执法人员初步判定,这些货很可能是回收的垃圾废料。相隔20多米的大院是该厂的一个加工车间,当执法人员突然出现时,几名工人正用大铁铲将大堆泛黄的萝卜丝放进一个放满红色染料的铁缸里搅拌,经过浸泡上色的萝卜丝直接堆在水泥地上,由于红色染料太多,连周围的墙壁也被染得鲜红。染缸的一边则摆满了10多桶红色、黄色等充满不同气味的染料和添加剂。现场执法人员说,这种染料是胭脂红,在食品中只能允许极少量的着色剂,过量添加将对人体造成危害,这种大量的浸泡和染色已严重违反国家规定。在该厂的工棚里堆满了数百袋饼干碎块,很多已经发霉。调查人员说,这些饼干碎料被磨碎后掺入面粉、糖精等配料二次加工成“珍珠豆”等膨化小食品。

滥用食品添加剂和在食品中使用化工染料,在庵埠镇的一些小食品厂较为普遍。执法人员在该镇的一家名为“梅溪新香园食品厂”检查发现,该厂将小碎块豆制品染上紫红颜色,包装后以“牛肉干”出售,只是在很不显眼的地方用小字写着“大豆蛋白肉”。执法人员指出,该产品不仅大量使用染色剂,还存在误导消费者行为。 在庵埠镇,回收垃圾食品已经是公开的事情。护堤路旁,赫然树起收购过期食品和食品垃圾的招牌,该处的一个废品收购站甚至对食品废料和食品垃圾明码标价。据收购站老板介绍,这些货来自两种渠道:一部分是大厂的边角料,而绝大部分是从周边地区的垃圾场分拣过来的。这些不同种类的食品经过一番简单分拣后分类卖到小食品厂,不论是过期的还是食品垃圾,都能经过一番加工“变废为宝”。 据调查,这些利用食品垃圾加工的各式小食品被装入印制精美的包装袋,堂而皇之地销往广东及江西、湖南、安徽、山东等10多个省市。广东省质监局稽查处处长张活力在现场指出,在庵埠镇,废旧食品垃圾的收购、分拣和再加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劣质食品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联想近年来发生的“毒米”、“劣质奶粉”等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苏丹红”事件、广东的“猪红”事件,无不折射出食品卫生与安全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沉重话题。国家质检部门对相关企业缺乏足够的监管,食品生产企业不择手段地降低成本,监管机构的检测技术却没有及时跟进,没有预防、只有抽查;没有加工环节的信息搜集、只

【环保手抄报】: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doc

【环保手抄报】: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 害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等。(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线体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白血病、肺癌等,生物学因放,如热带性恶性淋巴瘤,已经证明是由吸血昆曳传播的一种病毒引素的。化学因素,根据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达1100余种。另外,污染物对遗传有很大影响。一切生物本身都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环境污染对人体遗传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2017-06-16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

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等。(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线体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白血病、肺癌等,生物学因放,如热带性恶性淋巴瘤,已经证明是由吸血昆曳传播的一种病毒引素的。化学因素,根据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达1100余种。另外,污染物对遗传有很大影响。一切生物本身都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环境污染对人体遗传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2017-06-16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等。(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线体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白血病、肺癌等,生物学因放,如热带性恶性淋巴瘤,已经证明是由吸血昆曳传播的一种病毒引素的。化学因素,根据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达1100余种。另外,污染物对

大气污染与健康论文:我国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研究文献分析.doc

大气污染与健康论文: 我国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研究文献分析 摘要: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可以发现论文除在年代分布以及期刊分布上有不同的特征外,不同时期的文献研究在内容上也存在很大差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相关的研究内容已从单纯的研究危害后果向析因、预防大气污染危害的方向发展,研究角度也逐步多元化。 Abstract: From the search of "database in full of Chinese periodical",we can find in the papers,beside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t distribution and periodical distribute in times,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content i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of different periods,with technology advances and the human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related research has developed from the content of simple harmful consequences to the factorial,and prev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tmospheric pollution hazards,research directions are diversified. 关键词:大气污染;健康;危害;文献分析 Key words: air pollution;health;hazard;literatures analysis 1材料与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75-2007年,检索词为“大气污染”逻辑加“健康”,范围为全部期刊,匹配精确,总目录为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医药卫生、经济与管理,搜索后命中文献347篇。对命中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进行归类、分析,同时对文献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结合研究背景、研究领域、研究方向梳理、概括出这些文献的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 2分析结果 2.1 文献发表的年代相关分析 2.1.1 文献发表的年代分布。我国关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方面的研究文献,最早发表于1975年,当年有两篇关于这一领域的文章发表,之后的四年是这一领域研究的起步阶段,随后的四年除1981年发表3篇外,每年的发表篇数都在6篇以上,1985年开始进入了文献发表的第一个高峰期,1996年开始,迎来了文献发表的第二个高峰期,2003年至2009年,文献发表进入一个飞跃期,每年发表论文20篇以上,数量稳定总体呈上升趋势,五年年均发表论文22篇。 2.1.2 文献年代分布特征及形成因素。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在大气污染对健康危害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1975年才出现第一篇相关文献,之后的几年也由于当时年代的影响和科技实力的因素,发展较为缓慢,导致文献数量没有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如下: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迅速,经济上的巨大成果使人们忽视了环境保护。 2.2 文献在不同种期刊上的分布情况 这次调查研究中,目标文献共分部在190种期刊上,其中发表5篇以上(含5篇)的期刊9种,共发表文献107篇,占总文献总数的30%,发表5篇以下的期刊181种,共发表文献240篇。 2.3 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概要 2.3.1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有些甚至是低浓度的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标准值以下)也可引起人群(尤其是敏感人群)的健康反应[1],因此不断完善和重新修定空气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等技术研究低浓度下的潜在危害及其特征, 对保护人群健康是有重要意义的[2]。 2.3.2 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种类。①对呼吸系统及肺功能的影响:根据我国五大城市20个全球大气监测点连续12年的SO2和TSP (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分析后认为,五大城市有80%的人生活在TSP 年平均浓度超过200毫摩每立方米的环境中,在重污染的工业区,呼吸道疾病明显增加[3]。②对人群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某污染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未超标准(二级),仅TSP最高日平均值1.87摩尔每立方米,某对照区共1300名儿童。调查后认为污染区儿童较对照区儿童淋巴细胞应激能力差(P<0.01),即污染区儿童的淋巴细胞由幼弱型转化成淋巴母细胞的能力差,空气污染对儿童的细胞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4]。 2.3.3 主要研究方法。流行病学是主要的研究大气污染与疾病相关的方法[5],所以在众多的文献中,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