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2019期末考试试卷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古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古代医学文献的阅读与理解,是中医专业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提供一份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者参考和练习。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针灸治疗法D. 外科手术技术答案:D2.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珍答案:A3.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王叔和D. 皇甫谧答案:A4. “四诊法”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声、色C. 望、闻、问、药D. 望、闻、切、药答案:A5. 《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是?A. 系统总结了中药的性能和用途B. 创立了辨证施治原则C. 完善了针灸理论D. 阐述了内伤外感的病因学说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中的“________”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气的升降出入有关。
答案:气一元论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而“________”则指体外的器官。
答案:脏;腑3.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寒、热、温、________。
答案:凉4. “________”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等来了解病情。
答案:望诊5.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________”是指无毒,可以长期服用的药物。
答案:上品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
答:《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它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依赖于阴阳平衡和气血流畅。
此外,它还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念,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医学典籍被誉为“医家之圣”?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2. “医圣”是指哪位古代医学家?A. 扁鹊B. 张仲景C. 华佗D. 李时中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切”指的是什么?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触摸病人的脉象4.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切5.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它们分别对应人体的哪些器官?A. 肺、肝、肾、心、脾B. 肝、心、脾、肺、肾C. 肾、肝、心、肺、脾D. 心、肺、肾、肝、脾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之间存在着相互________的关系。
7. 《黄帝内经》中提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其中“气”的升降出入主要通过________来实现。
8.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而“六腑”则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________。
9. 中医治疗疾病时,常用的方法有针灸、按摩、拔罐和________。
10.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其中“阴”代表________,“阳”代表活力和动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中医的“治未病”理念。
12. 解释“辨证论治”在中医中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3. 描述“五行相生相克”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黄帝内经》对后世中医发展的影响。
15. 论述中医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D4. D5. A二、填空题6. 制约与协调7. 经络8. 三焦9. 草药10. 营养和滋润三、简答题11. 中医的“治未病”理念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调摄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一、古文试题
古代医学文献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中医药知识和理论、深入了解中医医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道中医医古文试题,请认真阅读文本,回答相应的问题。
文本一:《黄帝内经》
初岁,春始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故春治生,夏治长,秋治收,冬治藏,此四时者,万物之盛衰也,所以养生者精神专一,无怒色,
以使志意和调以适四时之气也。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哪几个季节?分别表征什么?
问题二:文中提到的四时养生原则是什么?
文本二:《伤寒杂病论》
夫一阳经者前人所禁断,非少无病也,岂有独夫子乎!尺中受理,
太阳更有三阳,阳明又有三阳,少阳有三阳,厥阴也復有三阳。
今夫
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哪些经脉及其阳阳关系?
问题二:文中的“夫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是什么意思?
二、古文答案
文本一答案: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表征了生长、盛衰、收藏的阶段。
问题二:文中提到的四时养生原则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调整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达到养生健康的目的。
文本二答案: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厥阴经的各个阳阳关系。
问题二:文中的“夫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意指如果一阳经脉不通则会对其他经脉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医书中常提到的“四诊”是指望、闻、问、______。
2.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是《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指的是外感热病,而“杂病”则是指除伤寒以外的其他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3.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其中“脾”主要负责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其中“气”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血”则是指______。
5.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针刺,而“灸”则是指使用______进行治疗。
答案:1. 切2. 杂病3. 运化水湿4. 血液5. 艾叶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气”之一?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C2. 以下哪项是中医的“五味”之一?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D3. 中医认为,人体的哪个脏腑与情绪“怒”相对应?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被认为是“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A. 风B. 寒C. 湿D. 火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 简述中医对“阴阳”的理解。
答案:中医中的“阴阳”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的基础。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字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黄帝内经》B. 《山海经》C. 《说文解字》D. 《礼记》答案:C2.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法,其中“切”指的是?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脉答案:D3.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医家之祖”?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B4. “金匮要略”是哪位医家的主要著作?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5. “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五运”指的是?A. 五行B. 五脏C. 五味D. 五色答案:A6.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其中“五行”包括以下哪些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青、赤、黄、白、黑答案:A7. “四气五味”是中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金、木、水、火D. 心、肝、脾、肺答案:A8.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中“八纲”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B. 五脏、六腑、经络、气血C. 风、寒、暑、湿、燥、火D. 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答案:A9. “脏腑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脏腑”指的是?A. 五脏六腑B. 十二经络C. 奇经八脉D. 任督二脉答案:A10.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A. 银针B. 钢针C. 金针D. 铜针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著作属于中医经典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ABCD12. 中医的“四诊”包括以下哪些?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BCD13. “五行”与“五脏”相对应,下列哪些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木-肝B. 火-心C. 土-脾D. 水-肾答案:ABCD14. “六淫”是中医病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15. “七情”是中医情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以________为中心的整体。
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二)

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二)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咸不之信,讵日未昃,而气绝矣”中的“昃”义为( D )A.天亮B.天黑C.太阳落山D.太阳西斜2.“视见垣一方人”中“垣”义为( D )A.东面B.北面C.屏风D.矮墙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中“坟”义为( B )A.洲中坟墓B.水中高地C.上古典籍D.山崖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中“庸”义为( B )A.担忧B.使用C.庸俗D.庸医5.“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中“经理”义为( A )A.研究原理B.研究整理C.经典理论D.经过整理6.“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中的“尚”义为( B )B.久远C.高深D.犹且7.“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中“望”义为( C )A.远远地B.希望C.远远地看见D.想起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中“结草”义为( C )A.结打草绳B.捆扎草木C.报恩D.报仇9.“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中“愿”义为( D )A.愿望B.愿意C.请求D.希望10.“人于父子昆弟之恩犹或薄焉”中“昆弟”义为( A )A.兄弟B.长兄C.长弟D.堂弟11.“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一句出自( B )A.《与薛寿鱼书》B.《不失人情论》C.《病家两要说》D.《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12.《良方自序》的作者是( B )B.沈括C.王世贞D.宋濂13.《用药如用兵论》选自( D )A.《儒门事亲》B.《医宗必读》C.《景岳全书》D.《医学源流论》14.下列句子中“当”义为“在”的是( D )A.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B.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C.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D.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15.下列句子中“以”为顺接连词的是( C )A.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B.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C.循其两股,以至于阴D.其窃滑以夷,其肌廉以微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可作句中语气助词的是( .A B C D E )A.之B.于C.其D.言E.云2.下列汉字在结构上属于同一类的是( B C D )A.马B.上C.末D.亦E.寒3.针对《尔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 E )A.它是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B.它是我国第一部字典C.它大约成书于南北朝D. 全书共分三卷,十九篇E.它解释词语的方式是同义互训4.下列句子中含有“疾病”义词语的是( A B D )A.必欲去大病大瘵,非汗吐下莫由也矣B.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C.挟技劫病,贪利恣睢D.徒为美疒火之囊橐耳E.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5.下列各句中含偏义复词的是( A B C E )A.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B.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C.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D.甚至薰莸不辨,妄肆品评E.所传异同,咸悉载录6.下列句子属判断句的是( A C )A.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B.异日进和药,乃复初C.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D.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四、词语解释题1.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候无阙。
医古文期末复习题

C1.在“风淫末及,雨淫腹疾”中“末”之义是A.头B.脚C.四肢D.颠顶E.下肢A2.在“于文,皿虫为蛊”中“文”之义是A.文字B.文章C.文饰D.纹理E.文化A3.以下是“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中“咳婴”意思是A.刚会笑的婴儿B.咳嗽的婴儿C.男孩儿和女孩儿D.会咳嗽的女孩儿E.刚会哭的婴儿C4.以下是“血脉治也,而何怪“中“治”的释义是A.治理B.太平C.正常D.疏通E.流通C5.在“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中“大节”的义是A.重大仪式B.重大礼节C.国家大事D.重大国策E.国家机密B6.在“主不能御,吾是以云也”中“御”的义是A.掌握B.阻止C.驾驭D.调节E.使用D7.以下除……之外,都有病愈之义A.瘳B.起C.间D.甦E.已A8.在“先生得无诞之乎”中“得无诞之”的义是A.没有欺骗我B.不要欺骗他C.难怪欺骗我D.莫非欺骗他E.莫非欺骗我C9.在“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中“垣”的读音是A.hén gB.gèn gC.y uánD.y uànE.y uǎnC10.在“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由”之义是A.任凭B.任从C.遵循D.盲从E.顺从C11.在“窃闻高义之日久矣”中“窃”之义是A.偷偷地B.暗中C.私下里D.冒昧地E.欣喜地B12.在“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中“辟”之义是A.除去B.征召C.任用D.判刑E.批判B13.在“言未卒,因嘘唏服臆”中“服臆”之义是A.哽哽咽咽B.气满郁结C.长吁短叹D.精神恍惚E.精神抑郁B14.在“曾不可告咳婴儿”中“曾”之义是A.曾经B.简直C.绝对D.竟然E.通“层”A15.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中“曲”之义是A.详尽B.曲折C.委婉D.停顿E.细致C16.在“或难其异”中“或”之义是A.或者B.或许C.有人D.有时E17.在“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中“且”之义是A.况且B.已经C.而且D.并且E.将近B18.下列词语不具有“百姓”的意的为A.黎元B.童蒙C.黔首D.苍生E.众庶B19.在“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中“省”之义是A.察看B.探望C.节省D.检查E.诊断C20.在“太子累书呼”中“累”之义是A.劳累B.连累C.多次D.厌烦E.连贯A21.在“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中“见”之义是A.立B.现C.看D.视E.做C22.在“人体欲得劳动,胆不当使极耳”中“极”之义是A.最高B.辛苦C.疲惫D.苦恼E.顶点D23.在“复与两钱散”中“钱”之义是A.银钱B.铜钱C.钱两D.钱匕E.包裹A24.在“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四要?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内守D. 劳逸结合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医学家的主张?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孙思邈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望”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切诊,即诊脉4. “五味”指的是?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涩C. 酸、甜、苦、咸、淡D. 酸、甜、苦、辣、淡5. 下列哪项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A. 创立了中医基础理论B. 系统论述了伤寒病的治疗C. 首次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D. 制定了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6.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其中“四气”指的是?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喜、怒、忧、思D. 酸、苦、甘、辛7.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A. 人体的三个主要脏器B. 人体的三个主要能量系统C. 人体的三个主要排泄系统D. 人体的三个主要防御系统8.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作用是?A.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描述人体结构C. 指导药物的配伍D. 描述人体的生理功能9. “六淫”指的是?A. 风、寒、暑、湿、燥、火B. 酸、甜、苦、辣、咸、淡C. 喜、怒、忧、思、悲、恐D. 春、夏、秋、冬、长夏、短夏10. “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A. 七种基本情绪B. 七种基本病因C. 七种基本治疗方法D. 七种基本药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两部分。
2.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木生______,火克金。
3.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正气”和“邪气”的平衡有关,其中“正气”指的是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医古文》(01.071.0.1)试卷
(2019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生用)
考试日期:2020年5月23日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问答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请注意回答
问题的层次。
)
1.司马迁在《扁鹊传》中提出的疾病“六不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扁鹊传》(5分)
2.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録而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汉书·艺文志》是如何形成的,请简述其过程。
(5分)
3.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
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
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伤寒论序》
(1)从这段话来看,作者认为当时医生诊断普遍存在哪些问题?(3分)
(2)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分)
4. 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 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
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未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
云世阙。
——《黄帝内经素问序》
从这段话来看,作者认为当时通行的《素问》版本存在哪些问题?(5分)
5.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
博而不繁,详而又要,综该究竟,直窥渊海。
——《本草纲目原序》
(1)作者在本段中使用了三个比喻,分别赞美什么?(3分)
(2)请简要归纳《本草纲目》在本草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分)
6.夫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燋烂,必一溉者后枯。
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养生论》
(1)本段用了比喻的论证方法,试作分析。
(3分)
(2)嵇康在《养生论》中提出了怎么样的养生观点?请简要回答。
(2分)
7.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
燕哙、子之何尝不托尧舜以鸣高,而卒为梓匠轮舆所笑。
——《与薛寿鱼书》(1)“艺成而下”的典故出自哪里,在本文中使用有何用意?(2分)
(2)本段引用了燕哙让位的典故,有什么用意,试作分析。
(3分)
8. 余有戚某过余斋,形色困惫,询知患咳经月,行动气喘,故来求治。
诊其脉至而不定,如火薪然。
窃讶其心精已夺,草枯当死。
戚固寒士,余以不便明言,特赠二金,惟令安养,时已秋半。
及霜寒木落往探之,而病已痊。
细思其故,得毋
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
——《医话四则》
(1)作者为什么赠患者“二金”?(2分)
(2)作者推测此人病情如何,后来发展情形怎样?(2分)
(3)“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具体是指什么?(1分)
二、阅读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断句15分,文意问答15分,
共30分。
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一书。
予得之市肆败楮中。
其自叙云。
脉理不以无书失传。
反以有书失传也。
二语切中。
历来脉书之病伏。
读其书。
实能发古圣贤之精微先论。
察脉而知病所生之理。
次论诊法而得变化之用。
终以六十四部。
穷体象之微。
其论孕脉。
以阳入阴中。
脉当短促。
尤发千古所未发。
至列蛊惑二脉。
引汉吕范。
古今杂记。
可谓博矣。
予昔病。
脉书拘执。
因博采前贤之论。
极错综之妙。
为诊家索隐。
又出其余绪。
编为脉表。
更精益求精。
著论脉十则。
于医学参中。
补前人所未及。
每思舍脉从症之说。
虽得诊家活法。
然脉症不对之。
理尚未能穷究。
如表症见里脉。
阳证见阴脉。
其脉象毫厘之间。
定自有别。
细心察之。
应仍与症不背。
夫脉。
岂仅以形体诊哉。
试举洪脉。
言之有力为实。
无力为虚。
人所共知也。
然热病挟湿者。
脉多洪而无力。
但稍见宽纵之气矣。
虚症阴不足者。
脉多洪而有力。
但稍露急迫之机矣。
即一脉以推之。
非竟无分别也。
在几微之间。
耳君之书。
所论脉之精诣活法。
与予见。
合君姓葛讳自申。
字令贻。
号晴峰江都诸生。
生平善吐纳之术。
又精易理。
故说理之中。
时时参入书叙。
作于乾隆丙寅。
予于嘉庆丙寅。
得之计历。
一甲子也。
书名医易脉部。
其一门耳。
此本为君手书。
涂改点窜。
知未曾刊布耳。
全书未得见矣。
感慨系之。
然使其不终。
朽于败卷中。
是此书之幸。
亦予之大幸也。
因为之题后云。
1.用“。
”号为全文断句(15分)
2.文意问答(15分)
(1)本文作者撰写过哪几部相关著作?他为何要写这篇文章?(5分)
(2)《医易脉部》一书从哪几方面论述的?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其特色?(5分)(3)试举例分析本文作者与《医易脉部》作者见识相同之处(5分)。
三、论述写作题(本题30分。
)
请结合本课程所学习的文选篇章,自拟题目,谈一谈对“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的理解,不
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