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1.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底,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以下温度最接近22℃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C.人的正常体温D.无锡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答案】B【详解】A.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不符合题意;BC.人体正常体温为36至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无锡盛夏室外最高温度超过35℃,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A.37℃和40℃B.40℃和40℃C.39℃和40℃D.39℃和39℃【答案】C【详解】由于体温计有缩口,在不甩的情况下体温计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显示39℃和40℃,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

已知甲是水,则()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答案】D【详解】AB.由于甲是水,由甲转变成乙要吸热知道,乙是气体,可推导出丙是固体,故A、B错误;CD.从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答案】C【详解】A.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物质在15~20min内为熔化过程,要持续吸热,故A错误;B.该物质是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由图乙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80℃,熔化过程为10min~25min,持续时间15min,故C正确;D.本实验是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有计时工具和测温工具,不需要天平,故D错误。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课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课件

Ⅲ所示,这是因为 水的沸点随瓶内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图2-8
考点知识聚焦
[解析] (3)乙组烧杯中水的质量和初温均与甲组相同,所使用酒精灯的火焰比甲组大些,则单位时间内放出的 热量较多,水吸收的热量就较多,水的温度上升得更快;水的沸点与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沸点仍保持98 ℃不变,故E图符合题意。 (5)由图Ⅱ知a组水的初温比b组水的初温高,两组水同时沸腾,说明吸收的热量相同;a组水升高的温度 低,根据Q=cmΔt知,a组水的质量大。 (6)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 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 (7)水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将酒精灯移去后,水就不能吸收热量,所以水就不再沸腾,这说明水 在沸腾过程中要持续吸热;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水的沸点会随 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学在相同的环境中,分别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热水,用如图2-7A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如图B所示是水 沸腾时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
时”)的情景。
(2)甲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图像,由图
像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 98 ℃,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 度 不变 。
(3)乙组同学的实验中,烧杯中水的质量和初温均与甲组相
流速越大,液体蒸发得越快。
(2)分析图A和图B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在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和温度相同
时,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得越快

(3)分析图A和图C所示的实验,可以得 出: 在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相同时,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 。
考点知识聚焦
突破1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梳理】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回顾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中考物理总复习 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总复习   物态变化

( )
固态(
)( )
液态(
)(

气态
三、熔化和凝固
5.晶体和非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
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熔点 , 晶体熔液凝固时的 6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_______
温度叫做__________ 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四、汽化和液化 蒸发 和_______ 沸腾 。沸腾:液体沸腾的 7 . 汽化方式:汽化有两种方式: ______
3.(2013,日照)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
4.(2014,临沂)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B.选:根据被测量温度选用
合适的温度计;C.看:看温度计的量程和 ____________ 分度值 ;D.放:玻璃泡与被测物 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E.读:等示数稳定后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不 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与液柱的__________ 上表面 相平;F.记:测量结果由________ 数值 和 _______ 单位 组成。
凝华要____ 放 热。生活中利用升华吸热达到致冷。
11.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人 工降雨、电冰箱、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等。
1.(2013,安徽)小明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他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全国通用)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全国通用)

第三章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精讲)考点01温度【高频考点精讲】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常用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3.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①明确量程和分度值;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侧壁;③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4.体温计①量程:35℃—42℃,分度值:0.1℃;②使用前用力向下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经典试题】1.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0℃D.38.5℃解:①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②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答案:D。

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的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

不符合实际;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

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符合实际。

答案:D。

3.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2)使用方法:【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液态 2.晶体和非晶体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3. 备考重点: 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例1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为寒暑表,其示数为__-5__℃。

方法点拨: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数值由上到下逐渐变大,则此时温度是零下温度;如果数值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则此时温度是零上温度。

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考点2:物态变化的判断例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D )方法点拨: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考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熔化的时间是__15__min。

方法点拨:分析图像上有没有一个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从而得出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利用这些特点解题。

考点4: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4 “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物态变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物态变化(含解析)

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要给体温计消毒,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 用自来水冲洗 D. 在沸水中煮2分钟2.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A. 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B. 夏天装有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C.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 铁块化成铁水B. 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 湖水表面结冰D. 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A. B. C.D.5.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 北方的菜窖里,冬天常常放一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6.图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A. 甲图:春天冰雪融化B. 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C. 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 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7.我校物理实验室中有一批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其中有一支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8℃,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83℃.小军同学用此温度计在我校物理实验室中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测得水的沸点是80℃,则此时水的实际沸点是()A. 100℃B. 98℃C. 97℃D. 96℃8.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只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正确,如图所示,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它们的示数都是15℃,那么这支刻度不正确的温度计是()A. 甲温度计B. 乙温度计 C. 丙温度计 D. 无法判断9.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中最好的是()A. 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加一段非常细的管子B. 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些C.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些D.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些二、多选题10.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当温度为﹣39℃时,水银一定处于液态B. 当温度为100℃时,水一定能沸腾C. 当温度为40℃时,酒精和乙醚都处于液体D. 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11.自制温度计时,在一定范围内,应该()A.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大一些B.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小一些C. 把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粗一些 D. 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细一些1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 “汗”出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3.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B. 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熔化现象C.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14.下面的物质中,具有一定熔点的是()A. 铁B. 冰C. 玻璃D. 沥青三、填空题15.冬天,小华拍到了悬挂在屋檐下的冰凌,如图所示.冰凌的形成是因为冬天气温很低时,屋顶的积雪被阳光照射后________成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________成冰.(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N。

【物理】中考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 冰雪遇暖消融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 草叶上形成“白霜”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答案】 B【解析】【解答】A.冰雪的消融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B.水烧开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C.草叶上的“白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C不符合题意;D.干手器烘干时,加快了汽化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水蒸气变化为液体的过程。

2.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3.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4.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5.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各插一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A.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增加B.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C. 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D. 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答案】 A【解析】【解答】解:由于试管中仍为冰水混合物,所以温度仍为0℃,所以甲温度计示数不变;但由于部分水蒸发吸热,使得部分水结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学生期末考试试卷厚度大约150 nm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 cm2.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 都没结冰 D. 都已结冰3.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B.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C.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D.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4.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 干冰变小 B.树枝上的霜C. 干手器将手烘干 D. 冰雪消融6.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 78 水银﹣39 357 铅328 1740A. 80℃的酒精是液态B. 铅的凝固点是﹣328℃C.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 气温接近﹣50℃时.寒暑表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7.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描述的情境中都涉及物态变化过程,属于凝固的是()A.初春正午,湖面坚冰悄然变薄B.夏末清晨,池塘荷叶上晶莹“露珠”C.深秋日出,枫叶上“白霜”覆盖D.雪后初晴,屋檐下的剔透冰柱8.如图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A. a、b、c肯定都是晶体B. a、b、c的熔点相同C. c 比a熔化的快D. a比c的熔点高9.晶体温度在熔点时可能处于的状态是()A.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B. 一定是固态C. 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 一定是液态10.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A. 扇来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B. 扇来的风是凉的C. 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从人体吸热D. 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11.给一定质量的海波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海波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2.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因温度过高而变质,沸腾时的温度要低于100℃.可行的做法是()A. 缩短加热时间B. 使容器内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C. 降低炉火的温度D. 将糖汁密封在高压容器内加热二、填空题(共12题;共41分)1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 78水银﹣39 357水银的凝固点是________℃;80℃的酒精是________ 态;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14.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丁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

15.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_.16.在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的底部,底部的钢支架遇到这样的高温火焰将会发生熔化现象.为了保护发射塔,在塔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气团”,这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本题选填物态变化名称)17.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将衣服分别凉晒在图中的两个位置,一段时间后,他发现________(选填“树荫下”或“太阳下”)的衣服干得快;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

18.人工降雨可缓解旱情,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用飞机或炮弹把“干冰”送入高空,干冰___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名称)。

19.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________(选填“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________(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20.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给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的过程,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后是________.21.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共有12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液面停在第20格,用该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时(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计液面停在第100格,则:该温度计的量程为________.若用该温度计测水壶中水温时,液面停在第60格,则壶中水温为________.22.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在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23.实验用温度计的原理是________.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测哈尔滨冬天的气温应该用________ 温度计.24.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____性质制成的.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之前,应注意观察所用温度计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温计的量程________,分度值________.如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乙的示数为________℃.三、综合题(共3题;共20分)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如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2℃左右.考虑到混合液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混合液的凝固点﹣17 ﹣28 ﹣37 ﹣49 ﹣48 ﹣46 ﹣28/℃混合液的沸点/℃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2)对我们无锡地区的汽车来说,宜选防冻液含量为 ________ %的混合液;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宜选防冻液含量为 ________%的混合液;(3)长时间使用后,因为 ________(选填“水”或“防冻液”或“混合液”)的蒸发会导致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将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26.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________ (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________ ;(4)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冰的温度﹣20 0 0 0 0 10 20 30 …/℃冰的状态固态固、液固、液固、液固、液液态液态液态…蜡的温度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固态固态固态粘稠变稀液态液态液态…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________ 。

27.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3℃.(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2)当它指示气温是5℃时,实际温度是多少℃.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1分)28.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所示的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1)甲、乙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由图象可知:a、b两杯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但沸腾时的温度都是________ ℃.(2)丙组同学选用了其中一套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他们选择的是________ (选填“A”或“B”)套装置,因为用此装置后,水沸腾时的气压________ 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或“大于”)时间0 1 2 3 4 5 6 7 8 9/min温度0C 92 94 96 98 100 101 101 101 101 10129.下表一、表二是小明分别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时记录的相关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