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效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
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必修3)

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必修3)【高考目标导航】一、考点集结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考向动态1.上海世博会与文化的多样性。
2.“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关注中国舞台的世界文。
3.关注世界足球赛等大型体育文化活动,理解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4.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关注俄罗斯“汉语年”。
5.重视网络、手机登媒体,理解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基础知识梳理】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宗教信仰和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也是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①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②作用:世界上的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具有独特作用。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文化史世界的,由于世界民族的有其共性,有普遍的,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文化是民族的。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的、的和的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文化史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3.尊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2)原因: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的必然要求。
民族热色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
(3)基本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提示:
①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来理解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具有世 界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个性。世界文化 的共性寓于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之中,没有民族 性,就没有世界性。 ②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 文化的关系: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 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 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提示: 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不同: (1)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 会交往活动,如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 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 传播的问题。 (2)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 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 等发展阶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3)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 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本课知识归纳
热点链接
中澳互办文化年
2010年3月19日,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 与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芮捷锐在北京签署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关 于2010年至2012年互办文化年谅解备忘录》。
“澳大利亚文化年” 于2010年6月至2011 年6月在中国举办。 2010年6月8日在国 家大剧院举行开幕式 暨小型音乐会。 澳大利亚文化年以“想象澳大利亚”为主题,主要项 目包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 和由澳方与中国京剧院合作打造的创新剧《情怨》等。 展示了中澳两国在艺术、音乐、舞蹈、表演、文学、 电影、时装、设计等文化领域中开展的合作。
考点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由于世界各民族 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 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新人教必修3)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备考方向要明了][识记层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①地位: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意义: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①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意义: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世界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民族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意义: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原则:①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理解层级]1.关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 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整合图4.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区别与联系[例1] (2012·天津高考)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
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
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B .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C .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D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1.(2012·中山四校联考)东方人对别人示爱的最基本方式之一,就是好好请他大吃一顿。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二十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定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二十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定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基础强化2013年9月26日,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国际专家,正式完成了对中国大运河全线132个遗产点和43段河道的现场评估。
2014年6~7月,世界遗产大会对大运河申遗项目进行表决。
回答1~2题。
1.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而不是人类共同财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这一知识点,难度不大,只要看清题肢内容即可选出。
①“没有意义”错误,④“不是人类共同财富”错误。
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
答案 B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 ( )。
①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充分挖掘文化遗产中的商业价值③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④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①③④正确。
②与题意不符。
答案 C3.从俄罗斯“汉语年”到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从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到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中国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 ( )。
①加深理解,密切国与国之间关系②促进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③促进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④博采各国文化的长处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
上述四项都符合题意,应选B项。
答案 B4.近年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备受冷落,而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备受青睐。
为此,有关专家和人大代表呼吁将重大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为传统节日立法。
重视民族节日是因为 ( )。
①民族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②民族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③庆祝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各国民族传统节日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趋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以要重视民族节日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民族节日这一传统文化的识记、理解。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随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走向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随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一段路(丝绸之路),一条河(大运河),两条承载着文明和历史记忆的大动脉,大运河、丝绸之路已经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沿途旅游业的发展,发挥旅游业在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②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③带动沿途经济增长,推动与文化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④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决定和促进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有利于带动沿途经济增长,推动与文化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旅游业在经济中并不是基础性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生产决定消费,而不是消费决定生产,①④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
2.故宫、泰姬陵、巴特农神庙等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杰作向全世界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
这说明了( )A.民族文化具有共性B.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答案] B[解析] “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B入选;A、C、D均与题意不符。
3.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大芦山彝族青菜节、思茅港镇傣族泼水节、倚象镇云盘山苗族花山节等民族节日各具特色,庆祝这些民族节日( )①可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②能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③是书写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是展示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A[解析]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②正确;汉字是书写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④错误。
4.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都带来北方人大规模南迁,与此同时,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人口重心、文化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促进了南北文化风俗的融合。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好题过关)(解析版)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单选题1.(2023·四川绵阳·三模)2023年2月,在雅典大学成立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将围绕联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中外人文交流开展各项工作,以学生和学者的双向流动促进中希两国民心相通,推动两国人民将走得更近、更亲。
这表明()①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两国文明的共同品质②中心的成立拓宽中希文化交流传播的手段③推动人员交往是融洽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④文化交流需要不断学习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中外文化的交流体现了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两国文明的共同品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两国关系,①③正确。
②:文化传播的途径有教育、人口迁徙、商贸、政治经济文化,朋友聚会等,手段是大众传媒,②排除。
④: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2023·四川达州·二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观点。
这是因为()①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精神标识③发展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海纳百川、熔铸百家④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材料中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定中华优秀法治思想,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这是因为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且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所以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故①④正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梳理夯实基础练习】——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①含义: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________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___________。
②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________的集中展示,也是________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①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________。
②意义: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________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______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答案】道德伦理长期积淀民族文化民族情感重要标志人类文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名录【易错提醒】(1)文化多样性,可见诸于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形形色色的礼仪禁忌、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绚丽多姿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鲜明独特的思想理论等各个方面。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仅是文化多样性的突出体现。
(2)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
文化遗产要成为世界遗产,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以名录的方式确定,并给予保护。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世界性: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________,有普遍的________,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______________。
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________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民族性:各民族间________和政治的、________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________和特征。
(3)关系: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易错提醒】文化的共性不是趋同,也不是相互取代;文化的个性不代表文化没有一致性。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基础知识梳理]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民族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世界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必要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例1] (2017·温州五校开学考试)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在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要少吃汉堡,少看美国电影B.世界文化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世界文化要趋于融合、一体化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都在看美国电影,这是世界文化的单一,这是人类的悲哀和文化的毁灭。
对此我们应该注重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故选D。
A项没有理清题意。
B项与题无关。
C项说法错误。
][例2] (2017·绍兴一中第二学期期末)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
这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就必须( )①坚持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④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A[材料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就必须坚持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①当选;②正确,材料表明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不选,各国文化没有优劣之分;④不选,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说法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纪金榜】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效演
练 新人教版必修3
考点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2014·龙岩模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
历史文化积淀。2013年11月21日消息称,平遥县政府与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康河计划实施组就平遥古
城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结成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遗产
的保护与文化研究。这一合作有利于( )
①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 ②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③实现世界文明的同一 ④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推进遗产的保护与文化研究,不是丰富传统文化内涵,①排除;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说实现
文明同一,③说法错误。
2.福建泉州是南音的发祥地。南音又称南管,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至今在海峡两岸、香港及海外流传不衰。材料表明( )
A.文化遗产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C.民族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成为世界文化
D.南音海外流传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解析】选B。福建南音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在海外流传,说明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B符合题意;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A排除;民族文化需要“走出去”,
但并不是只有“走出去”才能成为世界文化,C项说法太绝对,排除;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D
排除。
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3.借助互联网这个分享的平台,美国、欧洲的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中国掀起了阵阵旋风,广大网民实现
了与世界名校公开课的“亲密接触”。这表明( )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而不是手段,故②③错误;广大网
民实现了与世界名校公开课的“亲密接触”,既体现大众传媒对人的影响,又体现出教育的影响,故①④正
确。
4.(2015·温州模拟)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借助互联网技术,青奥圣火先
后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让无数人圆了成为“火炬手”的梦,也让青奥会的理念得
到了更多的认同。这说
明(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解析】选C。A表述错误,将文化传播的手段与途径混淆;B表述错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
D表述不合理,先进文化对人产生积极影响,落后文化对人产生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