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认识二氧化碳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报告1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报告1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目的:1.练习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的基本操作。

2.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并用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加深对二氧化
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石灰石稀盐酸石蕊溶液石灰水水
试管铁架台烧杯阶梯蜡烛试管夹酒精灯火柴集气瓶玻璃片带胶塞的导管准备:1.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的石灰水; 2.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水,再滴加几滴紫色石实验步骤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试管、橡皮塞、和导管,并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紧试管。

如果没有气泡冒出;
如果;
说明应重新塞紧或更换;
说明可以使用。

2.向大试管中先加入几块石灰石,再加入1/3试管的稀盐酸,塞好带导管的橡皮塞,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结论:
化学方程式:
3.用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并用放在集气瓶检验二氧化碳集满。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可以用
收集
画出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简图
4.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
水中。

结论:
化学方程式:
5.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将试管中的导管取出,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二氧化碳通入后
试管加热后
结论:
化学方程式:
结论:
化学方程式:
6.二氧化碳灭火
结论:。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52652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52652

苏教版小学四年上册级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三: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四: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五: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六: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报告二氧化碳吸收实验报告引言: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许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有效的二氧化碳吸收方法。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材料对二氧化碳吸收的效果,并评估其吸收能力及可行性。

实验过程:1. 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三种常见的材料作为实验样本:活性炭、氧化铁和纳米孔材料。

这些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有望在二氧化碳吸收中发挥作用。

2. 实验装置搭建:我们使用了一套自制的实验装置,包括一个二氧化碳气源、一个装有样本的吸附罐和一个二氧化碳浓度测量仪。

吸附罐中的样本与二氧化碳气体接触,通过测量浓度变化来评估吸附效果。

3. 实验操作:首先,我们将吸附罐中的样本与二氧化碳气体充分接触,使其吸附二氧化碳。

然后,使用浓度测量仪测量吸附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并记录下来。

重复以上步骤,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活性炭吸附效果较好: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活性炭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

2. 氧化铁表现出一定的吸附能力:氧化铁是一种常见的吸附材料,它与二氧化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力。

实验结果显示,氧化铁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效果较活性炭略逊一筹,但仍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3. 纳米孔材料吸附效果有待改进:纳米孔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具有微小的孔隙结构,有望提高吸附效果。

然而,在我们的实验中,纳米孔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效果较差,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活性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和可行性。

2. 氧化铁虽然吸附效果稍逊于活性炭,但仍具备一定的吸附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3. 纳米孔材料在二氧化碳吸附方面表现不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学校:大河湾学校四年班组姓名:实验时间:2014 年9 月4—5 日成绩:实验名称:热空气的流动实验目的: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实验仪器:蜡烛、火柴、纸蛇(或风车),每组一套。

实验步骤:1.用火柴点燃蜡烛;2.用手提起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3观察纸蛇会发(现象)生怎样的变化?(纸蛇会转动起来)实验结果:纸蛇会转动起来,说明热空气会上升。

指导教师:学校:大河湾学校四年班组姓名:实验时间:2014 年9 月9—12 日成绩:实验名称: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实验仪器:小苏打、醋、集气瓶、带玻璃管的塞子、烧杯、长条金属片、短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1.按要求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2.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现象)里,摇晃几下,观察发生的变化(变浑浊);3.按书上的方法沿杯壁倒入二氧化碳,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实验结果: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比空气重。

指导教师:学校:大河湾学校四年班组姓名:实验时间:2014 年9 月16—19日成绩:实验名称: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仪器:温度计、三杯不同温度的水。

实验步骤:1.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分组测量。

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再测(现象)热水;3.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学生学会了温度计的正确的使用方法。

指导教师:学校:大河湾学校四年班组姓名:实验时间:2014 年9 月18—22 日成绩:实验名称:固体的热传递方式实验目的: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

实验仪器: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在金属汤匙柄前端、中间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其凝固;2. (现象)用试管夹夹住金属汤匙,用酒精灯分别在汤匙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熔化的情形。

实验结果: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指导教师:学校:大河湾学校四年班组姓名:实验时间:2014 年9 月23—26日成绩:实验名称:冷热变化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实验目的:认识冷热变化的物体形态的影响。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1]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1]

苏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认识空气有重量的性质。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胶带、水槽、水、干抹布;空饮料瓶、气球实验步骤:方法一1、将一团卫生会紧塞在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底;2、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水面淹没杯底为止,尽量避免水槽里的水溢出来;3、慢慢竖直提起杯子,并把杯口和外壁上的水用抹布擦干;4、慢慢取出杯底的纸团,纸团会湿吗?注意事项:1、纸团应该塞紧在杯底,以免杯口朝下时落下,必要的话可以用胶带固定一下。

2、实验过程中杯子始终都是倒立杯口朝下,并保持竖直。

方法二:1、将气球皮放进一个空饮料瓶中,用力吹,气球吹得大吗?实验结果:方法一:纸团。

方法二:气球。

实验结论:空气有的性质。

年班苏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2实验目的:认识空气虽然很轻但是重量。

实验材料:细木棍一根、空气充得同样多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胶带、针实验过程:1、将两只空气充的同样多的气球分别用细线绑在细木棍的两端;2、调节细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其左右平衡;3、用针在其中一只气球口附近扎几个小眼,使气球慢慢漏气。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苏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3实验目的:认识空气具有。

实验材料:1、气球2、扇子(书)实验过程:1、让充满空气的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松开气球口,有什么感觉?2、用扇子或书在自己的脸旁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实验目的:认识到空气。

实验材料:塑料袋、注射器、橡皮(手指)实验步骤:1、用手压一只装满空气的塑料袋,有什么感觉?2、注射器吸满空气,用手堵住注射器的口,另一只手推活塞,有什么变化?实验结果:1、塑料袋;2、注射器。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实验目的:认识到压缩空气。

实验材料:塑料袋、注射器、橡皮(手指)实验步骤:方法一:1、将塑料袋装满空气,扎紧口;2、用手压,再用力压一压,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方法二:1、拉注射器活塞,装满一管空气,2、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口,另一只手推动活塞,直到推不动为止,松开推活塞的手,你看到了什么?实验结果:方法一:。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观察人体的呼吸和消化过程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人体的呼吸和消化过程及其重要性。

实验材料:一张透明塑料袋、一杯水、一块白糖。

实验步骤:1. 呼吸实验:a. 让实验者将袋子放在嘴巴上,用力吹气进入袋子中,并迅速封住袋口。

b. 观察袋子中的变化。

2. 消化实验:a. 将一杯水倒入容器中。

b. 慢慢加入一块白糖并搅拌,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

实验结果:1. 呼吸实验:a. 当袋子被吹气充满后,可以看到袋子膨胀。

b. 封住袋口后,袋子内部的空气被我们吹入的空气取代,呈现出透明状态。

2. 消化实验:a. 加入糖后,糖逐渐溶解在水中,形成了糖水溶液。

实验分析:1. 呼吸实验:通过呼吸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袋子膨胀后变为透明状态。

这是因为我们吹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而袋子内部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当我们吹入新鲜空气时,袋子内的二氧化碳被氧气取代,从而让袋子变得透明。

这说明人体呼吸是将氧气带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重要过程。

2. 消化实验:消化实验中,糖逐渐溶解在水中,形成了糖水溶液。

这说明在消化过程中,食物在胃中经过化学反应和机械消化的作用,最终转化为人体利用的养分。

消化是将食物消化成小分子,并将其吸收到血液中,供给身体各个部分所需的重要过程。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呼吸和消化实验,可以发现呼吸是将氧气带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重要过程,而消化则是将食物消化成小分子,以供给身体各部分所需的过程。

呼吸和消化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对保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Biblioteka 操 作 要 点1、在锥形瓶中加醋,放入小苏打。
小苏打不能太多。
2、把塞子塞紧瓶口,通过管子把气体引入另一只集气瓶。
收集2瓶气体以备用。
3、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观察现象。
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要少。
4、将长、短蜡烛分别点燃,放入瓶中。
5、将二氧化碳沿着杯壁慢慢倒入瓶中。
倾倒二氧化碳一定要慢,并要沿杯壁倒。
6、观察现象。
7、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8、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