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入侵美军网五角大楼
美军网络战的政策

2009年1月,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四年任务使命评估》,将“网络中心战”列为美国的“核心能力”。
紧接着,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对全国网络安全状况开展为期60天的全面评估,并宣布设立“网络沙皇”这一职位,负责统管国家网络安全事务,为未来网络战做准备2010年5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宣布,网络战司令部正式启动。
网络战司令部隶属于美国战略司令部,这表明美国将网络战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作战方式来看待。
2011年4月15日,美国发布的《可信网络空间身份标识国家战略》(正式稿)则更具进攻性,在此基础上,2011年7月14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确认网络为战争的第五空间——与天空、陆地、海洋和太空并列。
这一战略确认了网络战争已经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成员”,同时也将五角大楼与硅谷企业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旨在“保卫互联网时代的美国”,并为美国谋取更多海外利益铺平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时代的美国网络战略,还将战场引向文化渗透方面,并对社交网站给予了高度重视。
有两个很明显的迹象:一是2010年初谷歌在希拉里等人支持下与中国政府进行的较量,其重要的追求,就是更有效地影响中国舆论和民意。
二是“美国之音”淡出中国,取而代之的,是美国对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加大投入,不仅出现了大量豢养的网络水军,还与传统媒体遥相呼应。
12月12日发表2011年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站网络安全战略报告,题为《确保未来网络安全的蓝图》,副题为《美国土安全相关实体网络安全战略报告》报告在《四年国土安全评估报告》的基础上撰写,列出了两大行动领域:保护当前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的网络生态系统。
指出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四项目标是:减少网络安全风险;快速应对网络安全事件、提高网络恢复能力;共享网络安全信息;增强网络抗压能力。
此外,报告提出加强网络生态系统建设的四项目标:提高个人和组织安全使用网络的能力;研发和应用更可信的网络协议、产品、服务、配置和架构;构建合作型网络社区;建立透明的安全流程。
《军事理论》演讲之“美国网络部队”

美国网络部队(打开第一张幻灯片)美国网络部队这张图片为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美国的“黑客战士。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令世界各国政府颇为挠头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网军”应运而生。
(第二张幻灯片)互联网络互联网的诞生将世界带入了“信息时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互联网应用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在民用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在军事上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战争已由海陆空战场扩展到了“网络战场”,是为“网络战”(第三张幻灯片)网络战网络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
网络战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一种日益重要的作战样式,它可以兵不血刃地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情报信息和防空等军用网络系统,甚至可以悄无声息地破坏、瘫痪、控制敌方的商务、政务等民用网络系统,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四张幻灯片)网络战分为两类战略网络战又有平时和战时两种。
平时战略网络战是,在双方不发生有火力杀伤破坏的战争情况下,一方对另一方的金融网络信息系统、交通网络信息系统、电力网络信息系统等民用网络信息设施及战略级军事网络信息系统,以计算机病毒、逻辑炸弹、黑客等手段实施的攻击。
战时战略网络战则是,在战争状态下,一方对另一方战略级军用和民用网络信息系统的攻击。
(第五张幻灯片)何为网军从发展的前景看,“网军“极有可能成为继陆军、空军、海军之后的又一新军种,它将担负起保卫网络主权和从事网络上作战的艰巨任务。
“这是中国军方第一次提出了“网军“的概念。
那么,“网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第六张幻灯片)何为网军按照军事学理论,一支部队的构成应按照战争规律,取决于作战本身的需要。
美军认为。
网络战是在有限的作战指挥空间内,以进攻性行为夺取和实现信息优势,从而破坏敌方的信息站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其基本的作战方法是运用计算机网络输送病毒和进行“黑客“破坏。
(第七张幻灯片)美国受到的网络攻击据调查,2004年专门针对美国政府网站的非法入侵事件发生了5.4万件,2005年升至7.9万件。
网络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

1.2.3网络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我国安全监管机构曾组织安全专家对近三年的网络安全威胁,特别是新出现的攻击手段进行过分析,发现各种攻击工具越来越智能化、简单化。
攻击手段的新变种,更加复杂多变,攻击目直指互联网基础协议和操作系统,甚至网上不断出现一些“黑客技术”速成培训。
这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部门、科研机构以及信息化网络建设、管理、开发、设计和用户,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2010年具有六大安全威胁发展趋势:对Web2.0的攻击开始肆虐、针对性攻击渐露端倪、Adobe 有可能成为漏洞的主角、银行木马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下降的可能性、僵尸网络越发猖獗、网络犯罪仍然是黑客主流。
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性趋势具有以下特点:1)连通性、扩散性及分布更加广泛。
病毒与互联网更加紧密地结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进行传播,如邮件、局域网、远程管理、即时通信工具等。
2)黑客技术与病毒传播结合。
新型病毒具有混合型特征,集文件传染、蠕虫、木马、黑客程序的特点于一身,破坏性不断增强。
3)扩散快且更具有欺骗性。
针对路由或DNS的攻击,同时发生计算机网络攻击和恐怖袭击,在几分钟之内就可能传播扩散千万台机器,也是信息战方法之一。
一些新型病毒就具有扩散和欺骗性特点,甚至暗藏在下载实用程序中。
4)系统漏洞和更新将成为病毒新的传播方式。
这是指利用程序自动升级更新和下载存在缺陷漏洞的网络程序,进行传播病毒。
5)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远程网络攻击的机会、范围和方式更灵活多变。
6)信息战及各种境内外情报、谍报人员将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渠道搜集和窃取信息。
7)超级蠕虫病毒的大规模扩散。
多态性、混合性、独立性、传输扩散性使各种病毒蠕虫和后门技术具有整合趋势,羡慕呈现应变智能性,形成多种威胁。
8)各种攻击技术的隐秘性增强,致使常规手段难以识别和应对。
9)公布式计算技术用于攻击的趋势增强,威胁高难度密码的安全性。
10)威胁范围更广泛,甚至一些政府部门或超级计算机资源将成为攻击者利用的跳板。
论网络战

论网络战网络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每天都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因为有了网络,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丰富,网络不光改变了我们每个生活,也深刻的改变着社会与国家,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高度发展,推动国家各方面快速的信息化。
而人类发明网络的目的,和众多高科技发明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服务于战争,其被发明的直接动力是冷战时美国为了对抗苏联,防止苏联破坏其通讯系统而发明的。
网络既然是为了战争而诞生的,所以它从刚刚出生一直到现在都在为军事服务着,同时网络的诞生也推动着军事各个方面的变革,军队从机械化开始向信息化转变,战争形式更加多样,出现了网络战这个崭新的名词,何为网络战,就让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网络战吧!一、网络战的含义与分类网络战就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
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一种日益重要的作战样式,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情报信息和防空等军用网络系统,甚至可以悄无声息地破坏、瘫痪、控制敌方的商务、政务等民用网络系统,不战而屈人之兵。
网络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战略网络战;另一类是战场网络战。
战略网络战又有平时和战时两种。
平时战略网络战是,在双方不发生有火力杀伤破坏的战争情况下,一方对另一方的金融网络信息系统、交通网络信息系统、电力网络信息系统等民用网络信息设施及战略级军事网络信息系统,以计算机病毒、逻辑炸弹、黑客等手段实施的攻击。
战时战略网络战则是,在战争状态下,一方对另一方战略级军用和民用网络信息系统的攻击。
这种战略网络战是不是战争或战争的一部分,人们的认识还不尽一致。
俄罗斯方面认为,这就是战争。
美、欧的很多学者则说,这要看网络战的规模与破坏程度。
零星的、规模小、破坏轻的计算机网络攻击不是战争,有组织的、大规模的、破坏严重的网络攻击可以被视为战争;而在发生有火力杀伤破坏的战争的大背景下,任何规模的战略网络战都是战争的一部分。
“棱镜”事件后的美国网络空间战略和我国应对之策

“棱镜”事件后的美国网络空间战略和我国应对之策“棱镜”事件是人类有史以来侵犯人群最广、牵涉面最大、最具争议的网络监控事件。
据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在中国、德国和韩国派驻情报人员,对这些国家的网络系统实施秘密渗透和破坏活动。
美国国家安全局不仅通过远程电脑终端进行监听,而且实地派遣情报人员,并与美国中情局、联邦调查局和五角大楼的间谍协同行动。
“棱镜”事件暴露出美国跨国界网络间谍行动更具威胁性的常态化网络攻击作战方式,不仅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共同谴责,也是对他国网络主权的严重侵犯。
从“棱镜”事件透视美国的网络空间战略,尤其是其网络空间战略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哪些严重威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棱镜”事件后美国网络空间发展的基本判断网络空间涉及美国核心利益,已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其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和霸权地位,更不会因“棱镜”事件而停止在网络空间的监控活动。
一是由美国特有的国家属性决定的。
美国自封为“优秀种族”“上帝的选民”,要按照自己的社会模式和价值观去“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和“领导世界”。
其实质是要用美国的价值观、社会政治与经济模式,去改造和控制世界。
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是先陆地,后海洋,然后是空中和太空,进而向网络空间深度发展。
二是由美国面临的网络空间新威胁决定的。
网络空间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竞争的新领域,美国认为网络空间安全是其面临的最严重的安全威胁之一。
奥巴马政府将网络空间界定为国家战略资源,将网络空间安全威胁视为国家面临的新威胁。
当今时代,网络攻击已成为恐怖组织策划恐怖袭击的重要方式与手段。
近年来,恐怖组织借助网络,搜集情报、招募人员、筹措资金,“孵化”新恐怖分子的虚拟训练基地,指挥和协调遍布全球的恐怖分子,伺机发动恐怖袭击。
孟买恐怖袭击案、美国圣诞炸机未遂事件等,均是由恐怖组织通过网络策划实施的恐怖活动。
三是由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决定的。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到美国国家的三大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美国价值观的传播。
社会工程学-入侵三部曲

三、人性的弱点
每个人都有心理弱点,没有人永远没有心理弱点。可以说,此部分是社会工程学重要的部分,他们能够利用人们的信任、乐于助人的愿望和同情心使你上当。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发现这类弱点呢很简单,我们只要构造一个精心的问题,冒称他们的同事,设计一个帮助他们解决一个问题,那么,对方便会信任我们了,我们会更轻松获得想要的信息,而且更不容被发现。菜鸟们一定经常有很多问题吧,但他们总是茫目的去找一个人帮助,或是想认一个师父,我有个这样的经验,一个晚上我收了50个徒弟,然而只是开了一个玩笑,我的方法很简单,直接在Google搜索:本人找师父,或在qihoo搜索:找师父。然后帮助他们解决一个问题,两三句话便获取了他们的信任,有的还打算花钱请我,但我告诉他,只是开了一个玩笑,这个实例利用了他们对帮助的人信任。此部分最具危害性,所以我进行分开来讲,请参照社会工程学–心理学应用。
前言
在前几期的黑客X档案有介绍过一些社会工程学的技巧,但是,那是狭义的社会工程学,有的是与社会工程学没有关系,比如利用dirshell扫描出大量的数据库,一旦其中存在Email与QQ,便利用其密码尝试,运气好便可成功获得真实密码,事实上这与心理学有关系,一般而言,18岁以下的人所拥有的密码为1~2个,其它为1~3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呢大部分人凡事讲究方便自已,自信自已的信息一直处于安全状态。小菜们一定看到,狭义的社会工程学给人的是不可信的。广义的社会工程学是怎样的呢说白了便是空手套白狼。它要求的是你不仅知道目标的计算机信息,且必须通过信息收集了解目标弱点,即规则弱点、人为弱点,然后开始构造精心的陷阱让目标交出攻击者所想要的信息。
所以在一个攻击的起始,我们得做一些准备,假设我们的目标是一个数据恢复的企业,我们可以去买一本关于数据恢复的书,熟悉一些术语的概念。顺便伪装成一个访客看看一些员工办室墙上或是桌上的规章制度,如果去他们的垃圾处理场所,总会有一堆废纸什么的,但这里面包含了重要的信息,我们可以称之为垃圾的价值,比如会有一些客户书,员工身份号联系等。现在,小菜们一定明白,任何的信息都有利用的价值。
曾在美国发生过的网络泄密事件

的失泄密问题都与网络直接相关,网络已经成为
当前失泄密的主要渠道,网络窃密已成为对我们
威胁最大的窃密方式,防范网络失泄密已成为保
密工作的主战场,网络保密防范薄弱的问题已到
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2020/3/22
4
1、互联网已成为对我们威胁最大的窃密方式
互联网的发明者是美国国防部,当时美国人把 计算机互连互通起来的初衷是想建立一个战时打不 烂的通信网,随着互联网在世界各地的互连互通, 和平时期却成了一张无孔不入的窃密网。早在10年 前,信息技术已经相当普及的美国,就遭到了来自 世界各地的网络攻击:
2020/3/22
8
—— 如果说失控纸质文件后被境外情报 机关获取的可能性并不一定是100%,那么在 许多国家都新设立了网上情报机构的当今世
界,网上泄密被敌对势力及各国情报机构获 取的概率就一定超过了100%,有时好几个国 家的情报机构同时获得了在网上所泄露的国
家秘密,甚至还出现了境外私人网站为机关
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历史时期,谁 不懂保密、不会保密、不善保密,谁就会成 为网络泄密的责任者和网络窃密的被利用者。 它不仅会给企业利益带来难以挽回的巨大损 失,也必然会给企业员工的家庭幸福和个人 前途招来难以估量的意外伤害。这次集中的 彩虹总厂涉密人员保密培训包括了涉密人员 应知应会的保密形势教育、保密警示教育、 保密科普教育和保密法制教育四个方面的内 容。
2020/3/22
10
四是经费投入明显加大,实践证明仅仅一个网 络的保密防范投入就达到甚至超过总建网投入的 15-20%,还不包括全员培训与技术更新等方面的费 用;五是更新速度明显加快,过去几十年不变的传 统保密措施往往因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窃密
手段的不断翻新而不得不随之改变;六是管理难 度明显增大,由于前面几个明显变化必然导致全方 位、全过程、全员化保密管理的难度空前增大,
黑客讲述真实经历:我如何侵入医院电脑)

你的站点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也许。但是如果办公室的门锁好了,没有人能访问工作站。如果系统有密码保护的屏保程序,那么别人就看不到桌面和文件。如果用户自动退出登录了,那么别人就无法启动本地程序。等等诸如此类的。
提醒:简单、低技术、常识性的预防措施就能防止安全泄露问题。
黑客讲述真实经历:我如何侵入医院电脑
2007-11-22 11:59作者:佚名出处:论坛整理责任编辑:原野
黑客入侵的方式有很多种,广义上讲我们可以分为网络入侵和物理入侵,本文就给大家讲一个物理入侵的故事。本文的目的不是教你如何入侵,而是让你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在物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错误,让大家在了解的同时学会防范。
我发现一个桌子上有些小的红绿灯,那边有一间没人的、有台工作站的小房间。我走进去看了看。没有人阻止我进入。可能院方认为这间房子白天人来人往的没有人会随便进去,但是现在所有东西都暴露在那里随意供我取用。
提示:下班时也应注意物理安全。将所有的门都应该锁好。
我动了动键盘。哇!看到操作系统了。根本没有什么有密码保护的屏保程序或者使用提是个每周日程表,但是在其他状态它也有可能是保密报告。由于用户仍然是登陆状态的,任何路过的人可以复制、修改或者保存该文件。
提示:设置自动的会话超时操作。
开始按钮的功能只是部分禁止的——一些程序无法启动。但是一些本地程序仍然可以使用。IE图标被改了名字,但是我很容易就识别出来了。
该工作站连有一台打印机,这就给人搞恶作剧和浪费资源提供了机会。简单的巡逻警卫就可以发现敲键盘或者打印机的异常响动。但实际上只有一个清扫的人经过,而他根本没有注意到我。毫无疑问,他以为我就是那里的员工,正在加班。
提示:跟耳目有关的安全问题。
医院IT系统组采取了锁定他们计算机的措施,但是有太多漏洞让我可以轻易通过。我从当前的系统退出,这样其他人不会对医院造成损失,然后我安静地离开。前台的职员在我出去的时候根本没有问我要访客通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客入侵美军网五角大楼发现绝密信息
英国人加里·麦金农因成功侵入美国政府和军方将近百台电脑,被称为英国史上“最黑”黑客。
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上议院7月30日驳回了“史上最黑黑客”加里·麦金农的上诉。
英国42岁男子加里·麦金农,因涉嫌入侵美国军方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计算机网络,于2002年被英国政府逮捕。
此后,关于是否将麦金农引渡到美国受审的争论,在英国一直没有停止。
英国人加里·麦金农
入侵美国军网的麦金农爆料说,利用反重力从真空中直接获取能源的方法,在2000年就已经被美军掌握,这可以使人类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但美军“为了一己私利”对此秘而不宣。
上诉被驳回后,麦金农称将向欧洲人权法院上诉,反对英国把自己“出卖”给美国。
1.“我是"独奏曲",我将继续制造混乱”
加里·麦金农是住在英国北伦敦的一名计算机程序员。
2001年到2002年间,麦金农入侵了包括美国军方、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内的多个敏感部门的计算机网络。
2002年6月7日,麦金农被英国警方逮捕。
根据美国军方公布的消息,麦金农侵入了美国政府部门下属的97台电脑,其中包括五角大楼、陆军、海军和NASA等的系统,造成了大约100万美元的直接损失。
麦金农在美国陆军、海军、空军、NASA与五角大楼等的电脑中安装了黑客软件,能“完全控制这些电脑”。
他从这些电脑上下载了许多敏感资料,包括美海军军舰制造及军火供应等方面的资料。
不过,没有证据表明,麦金农将窃取的信息出卖给了别国政府或恐怖组织。
美国联邦调查员珍妮特·波斯顿表示,麦金农的入侵行为曾导致美国陆军华盛顿军区的网络一度瘫痪,使近2000名电脑用户在3天内无法上网。
美国方面对麦金农的指控还有很多:2002年10月,美国一个大陪审团指控,麦金农袭击了弗吉尼亚州迈尔堡的陆军电脑网络,并成功盗取了网络管理员的一切权限,然后删除了大约1300个用户账户,并对所控制的电脑进行加密。
此外,麦金农还曾非法进入新泽西州厄尔海军武器站由300台电脑组成的网络,盗取了950个密码,最终导致整个网络被迫关闭了一周时间……
或许认为自己的电脑技术罕有对手,在网上,麦金农取名为“独奏曲”,以示曲高和寡之意。
2002年3月,成功“黑”掉一家美国军方网络后,麦金农留言称,“9·11恐怖袭击”是一起“里应外合的事件”:“近段时间以来,美国的外交政策与那些支持恐怖主义的政府没什么两样……美国的安全保卫体系有漏洞。
我是"独奏曲",我将继续制造混乱。
”
2.美军方恨不得将他“下油锅”
麦金农的行为让美国军方高层震怒不已,军方的一位发言人表示,麦金农将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麦金农的律师卡莱尔·安德森向媒体透露,美国军方的一些官员曾恶狠狠地表示,要将麦金农“下油锅”。
在这些军方官员口中,麦金农的网络入侵事件是“迄今为止全球最严重的军用计算机入侵事件”,麦金农则是有史以来“最危险的军事黑客”。
同情麦金农的人士称,美国军方给麦金农扣上这么一堆“大帽子”,其实是想掩盖军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不得力的现状。
据英国警方透露,麦金农在住处一边喝啤酒一边抽大麻,仅仅依靠很原始的软件和上网工具,就入侵了美军的计算机网络。
麦金农说,进入美国军方的计算机网络就像“进入花园那样简单”,“一些计算机甚至没有设置开机密码”。
据报道,美国国防部每年有300多亿美元的预算用于加强网络安全,对付黑客的攻击。
这比当年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花费还多,麦金农居然在飘飘欲仙的状态下就进入了军方的网络,这着实让美国军方丢脸。
知名安全公司Sophos的安全顾问格雷厄姆·克鲁莱表示,美国军方希望拿麦金农“开刀”,以达到“杀鸡儆猴”目的。
克鲁莱说:“美国政府放出的信息是:黑客们,别招惹美国政府和军方的计算机网络,否则有好果子吃。
”
3.“黑”美国军网只为寻找外星人?
麦金农表示,他在2000年偶然登录了一个名为“揭密工程”的网络论坛,这个论坛由UFO(不明飞行物)迷设立,里面有许多关于外星人的帖子,其中的一些帖子来自美国军方。
从此,他对外星人产生了浓厚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麦金农认为外星人确实存在,而且早已出现在地球上,很多信息被美国军方有意掩盖。
于是,他开始潜入美国军方的机密数据库,希望找到外星人的信息。
“9·11事件”发生后,麦金农入侵美军网络又多了一个目的:解答关于“9·11事件”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证据为什么被隐藏起来?纽约消防员为什么要建立网站,抨击政府在处理这一事件时的不当措施?麦金农甚至发现,“美国国内有人专门开办训练恐怖分子的学校,用以帮助拉丁美洲的某些国家。
”
在美国空军的一个网站上,麦金农意外地发现,“美国军方在刻意限制一些科技成果的应用”。
麦金农说,基础量子物理学中的利用反重力从真空中直接获取能源的方法,在2000年就已经被美军掌握,这可以使人类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但美军“为了一己私利”对此秘而不宣。
据说,麦金农真的在入侵的电脑中找到了关于外星人的资料。
2006年,麦金农在接受美国《连线》杂志采访时说,他曾在NASA的网站上找到了一张加密的“UFO照片”,照片中的UFO呈银白色,碟状,周身无拼接的痕迹。
麦金农认为,“人类造不出这样的物体”。
也正是这张照片,让麦金农露出了马脚。
由于总能轻易地侵入美军电脑,放松警惕的麦金农开始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直接使用电脑侵入美军系统,结果被NASA查获了电
脑的IP地址。
4.“囚服颜色与我的红头发不般配”
2002年6月7日晚,麦金农被捕。
第二天,麦金农出现在伦敦地方法院门口,在进入法庭前,他还神色轻松地向一旁的父母挥手致意、飞吻。
当年6月9日,在交纳了9200美元保释金后,麦金农获得保释。
目前,身处保释状态的麦金农必须每周五去当地警察局报到,不得出国旅行,不得使用任何计算机设备上网。
麦金农被捕后,美国政府一直要求把他引渡到美国受审。
对此,英国国内存在不同意见。
麦金农的律师卡伦·托德内尔认为,麦金农在美国不会受到公正的审判,也许会被当成外国恐怖分子,接受军事法庭的秘密审判,并被关进设在古巴的关塔那摩监狱。
在2005年4月的一次听证会上,控方出示了美国大使馆发布的一道公文,承诺不会把麦金农当成外国恐怖分子对待。
然而,麦金农的另一位律师爱德华·劳森认为,这份文件上并没有署名,因此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
与律师的态度不同,麦金农对自己的处境似乎很“超脱”。
他曾自信地说,自己不会被关进关塔那摩监狱,因为那里囚服的颜色“与我的红头发很不般配”。
近日,麦金农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表示,事情发展到现在,全怪自己运气不好,因为在自己入侵美国军方网络之前,刚刚发生了“9·11事件”,自己算是撞到了美国政府的“枪口”上。
对于将来,麦金农说:“如果我被引渡到美国受审,可能面临长达60年的监禁。
而真正的杀人犯和恐怖分子,也不会在美国监狱呆那么长时间。
”他还开玩笑说,60年监禁的惩罚太残酷,“他们(美国政府)应该雇我去找出恋童癖者,或是侦破信用卡盗窃案,而不是让我在监狱中度过余生”。
曾担任美国新泽西州检察官的斯科特·克里斯蒂认为,如果麦金农被引渡到美国受审,美国法院不大可能让他服刑60年,“我觉得麦金农的服刑时间在3至5年”。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政府已经承诺,在麦金农被引渡到美国之前,至少有两周时间上诉。
麦金农表示,将向欧洲人权法院提起上诉。
5.英国网民为麦金农出谋划策
麦金农的案子在英美两国网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两国网民纷纷对此案发表评论。
多数英国网民指出,将麦金农引渡到美国“是错误的”。
“任何对麦金农的指控都应该在英国完成。
作为一名英国人,他应该由英国的法庭审判,而不是美国法庭。
”更有网民尖锐地指出,在麦金农事件上,“英国再一次成了美国的仆从”。
为了把麦金农“留在英国”,英国网民还自发地组织起来,为麦金农出谋划策,奔走呼吁。
麦金农的一名“黑客网友”建立了名为“释放加里”的网站,案情进展的最新信息都会
在第一时间发布。
网民们还经常发帖子,讨论如何避免麦金农被引渡到美国。
本国网民的支持让麦金农很感动,他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事情发生后他很沮丧,因为“失去了自由和工作”,但让他高兴的是“女友陪伴在身边”,“还有这么多网友坚定地支持自己”。
然而,大洋彼岸的美国网民可就不这么“友好”了。
大多数美国网民认为,应该把麦金农引渡到美国受审,因为“麦金农虽然是在英国作案,可他作案的对象是美国领土内的计算机网络”,这就好比一个人或团体在本国的领土上发射导弹袭击美国,总不能因为作案地点不在美国本土,就任罪犯逍遥法外。
有美国网民毫不客气地说,麦金农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蠢货”,现在是他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的时候了。
“欢迎你来到美利坚合众国,加里·麦金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