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笔记整理FATHEN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3、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定量关系:n=n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c酸.V酸=c 碱.V碱【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溶液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比较;3、精确度:0.01ml,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①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B、颜色变化明显。

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剂:_______________③指示剂的用量:________滴④滴定终点确定: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知识点4】酸碱中和滴定操作、基本仪器有:滴定管、铁架台、锥形瓶、烧杯2、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程序滴定前的准备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活塞是否灵活.②.洗涤仪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每次3—5ml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③.用滴定管分别装入标准液,先排出气泡让尖嘴充满溶液,然后调整溶液到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记录读数。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1、中和反应:酸+碱 (正)盐+水注意: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盐类水解)。

2、中和滴定原理(只研究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的中和反应)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 HA + BOH====BA+H 2O1mol 1molC (HA).V (HA) C (BOH).V (BOH)即可得 C (HA).V (HA)=== C (BOH).V (BOH))HA ()BOH ()BOH ()HA (V V .C C =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定读标V V .C C )HA (=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3、滴定方法的关键(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注意事项(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配铁架台,并垫白纸作背景增加对比度,以便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锥形瓶滴定管的构造特点(与量筒区别)1、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量取或滴定酸溶液或强氧化性试剂;酸式滴定管不得用于装碱性溶液,因为玻璃的磨口部分易被碱性溶液侵蚀,生成有粘性的硅酸钠,使塞子无法转动。

(玻璃的主要成份为SiO2 属于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即SiO2+2NaOH = Na2SiO3+H2O瓶口内侧与瓶塞都是经过磨砂处理的,表面粗糙,造成碱性的液体容易滞留,并且水分蒸发,碱液浓度增大,促使二者更易反应。

其他部位因表面光滑而难于反应)碱式滴定管-------橡胶管+内嵌玻璃珠(玻璃珠直径稍大于橡胶管内径)-------量取或滴定碱性溶液(可以是氢氧化钠这类强碱,也可以是碳酸钠这类水解呈碱性的盐);不宜于装对橡皮管有侵蚀性的溶液,如强酸、碘、高锰酸钾、硝酸银等。

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之酸碱中和滴定笔记

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之酸碱中和滴定笔记

1.概念: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原理:利用酸和碱恰好中和时,n (H +)=n (OH -) 即c (H +)·V 酸 = c (OH −)V 碱求得 c (H +)=(OH )c V V -碱酸,或 c (OH −)=(OH )c V V -酸碱3. 实验仪器及其使用(1)仪器⎩⎨⎧酸式滴定管如图a碱式滴定管如图b 、c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滴定管的构造:滴定管的上方标有温度、容量、0刻度在上,分度值为0.1mL ,读数时要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全部盛满溶液时,体积大于所标容积。

图中读数为25.60mL(2)滴定管的使用① 检查仪器:使用前检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② 润洗仪器:在加入反应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2~3遍。

③ 加入反应液:分别将试剂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线上方处。

④ 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个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液体,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在0或0刻度线以下,准确读取数值并记录。

注:若量程为50 mL 的滴定管,从中放出25 mL 液体,滴定管中剩余液体大于25 mL ,因为滴定管下部尖嘴内液体不在刻度内!(3)使用滴定管的注意事项①必须注意,滴定管下端不能有气泡。

快速放液,可赶走酸式滴定管中的气泡;轻轻抬起尖嘴玻璃管,并用手指挤压玻璃球,可赶走碱式滴定管中气泡。

(如下图)②酸式滴定管不得用于装碱性溶液,因为玻璃的磨口部分易被碱性溶液腐蚀,使塞子无法转动。

③碱式滴定管不宜装对橡皮管有腐蚀性(强氧化性或酸性)的溶液,如碘、高锰酸钾和酸等。

④滴定管不同于量筒,其读数自上而下由小变大,上边的刻度小(有0刻度),下边的刻度大,且滴定管的精度为0.01ml。

⑤滴定管用后应立即洗净。

4. 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1)准备工作①滴定管的检漏。

酸碱滴定法笔记

酸碱滴定法笔记

酸碱滴定法笔记化学这门学科,有时候就像个神秘的魔法世界,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变化和反应。

而在这个魔法世界里,酸碱滴定法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许多未知的大门。

还记得刚开始接触酸碱滴定法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面对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头绪。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什么酸啊碱啊,指示剂的变色啊,听得我是云里雾里。

可我这人吧,就有股子倔劲儿,越是弄不明白,就越想把它搞清楚。

为了真正搞懂酸碱滴定法,我专门找了个周末,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准备大干一场。

我把书翻开,笔记摊开,各种实验器具也摆在了桌子上。

首先,我重新梳理了一下酸碱滴定法的基本概念。

酸和碱,这俩家伙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总是在溶液里相互“较量”。

酸会释放出氢离子(H⁺),而碱呢,则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

当它们在溶液中相遇时,就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这就像是一场“相亲大会”,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相互配对,成功“牵手”,然后幸福地变成了水分子。

而酸碱滴定法,就是要准确地测量出酸和碱反应的量。

这时候,指示剂就派上用场啦。

就拿酚酞来说吧,它在酸性溶液中是无色的,可一旦溶液变成碱性,它就会瞬间变成粉红色,就像个会变色的小精灵。

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啦。

我按照书上的步骤,小心翼翼地准备着溶液。

我先用量筒量取了一定体积的酸溶液,倒入锥形瓶中。

那酸溶液闻起来还有股刺鼻的味道,我忍不住皱了皱鼻子。

然后,我又用碱式滴定管装上碱溶液,这滴定管的操作可真是个技术活,得控制好流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我眼睛紧紧地盯着锥形瓶里的溶液,手里慢慢地转动着滴定管的旋钮,一滴一滴的碱溶液滴入了锥形瓶中。

随着碱溶液的加入,溶液的颜色开始慢慢发生变化。

我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生怕错过了最佳的滴定终点。

当溶液刚刚变成粉红色,并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的时候,我兴奋地叫了起来:“成功啦!”那一刻,心里满满的成就感,就好像自己完成了一项超级伟大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小插曲。

第二节(2)酸碱中和滴定---笔记纸

第二节(2)酸碱中和滴定---笔记纸

第二节酸碱中和滴定------笔记本1、中和滴定原理:2、使用滴定管第一步操作是 。

3、滴定操作中眼睛注视 。

4、怎么判断达滴定终点? 。

5、酸碱中和滴定常用的指示剂有 、 ,变色范围及颜色是 、 。

6、容积为50ml 的滴定管,液面平视读数为25.00ml ,则实际体积为 。

7、碱式滴定管可以用来盛放 ,酸式滴定管可以用来盛放 。

8、HCl 和NaOH (待测)中和滴定时计算公式C (NaOH)= 。

H 2SO 4和NaOH (待测)中和滴定时计算公式C (NaOH)= 。

滴定NaOH填“偏大”或“偏小”1、酸式滴定管未润洗2、碱式滴定管未润洗3、锥形瓶用NaOH 润洗4、锥形瓶洗净后为干燥5、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无气泡6、滴定时不小心滴到锥形瓶外7、振荡锥形瓶时溶液溅出8、滴定前仰视后俯视9、滴定前平时,后仰视V(NaOH)l)c(HCl)V(HC c(NaOH)1、将0.l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2、一真空定容的密闭容器中盛有1mol PCl5,发生反应PCl5(g)PCl3(g)+Cl2(g),一定条件下平衡时PCl5所占的体积百分数为M,若相同条件相同容器中,最初放入2 mol PCl5,则平衡时,PCl5的体积百分数为N,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M>NB.M=NC.M<ND.无法比较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NO22NO+O2,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①相同时间内,氧气的生成速率为n mol·L-1·s-1,NO2的生成速率为2n mol·L-1·s-1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的NO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⑥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A.①③⑤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4、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五点Kw间的关系:B>C>A=D=E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在水中加入少量酸的方法C.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温度不变时在水中加入适量HCl溶液的方法D.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与pH=10的K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5、用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高压下,28g N2和6g H2充分反应生成NH3的分子数为2N AB.1mol/LFeCl3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等于3N AC.常温下,1L pH=12的氨水中含OH—的数目为0.1N AD.23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氮原子数为0.5N A6、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同中和滴定类似(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的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的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溶液的方式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二、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映+-3、中和反映的实质:H+oH=H2o。

定量关系:n=n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映,则有n酸=n碱,c 酸.V酸=c碱.V碱【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溶液二、滴定管的读数方式: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比较;3、精准度:0.01ml,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最后一名是估量值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来润洗。

五、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六、滴按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转变。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淌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转变,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八、再次进行滴按时,必然要将滴定管内液体从头注入至0刻度处,以避免滴按时液体不足。

九、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①常常利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B、颜色转变明显。

常常利用中和滴定指示剂:_______________③指示剂的用量:________滴④滴定终点肯定: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而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知识点4】酸碱中和滴定操作、大体仪器有:滴定管、铁架台、锥形瓶、烧杯二、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程序滴定前的准备①.检查滴定管是不是漏水,活塞是不是灵活.②.洗涤仪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每次3—5ml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③.用滴定管别离装入标准液,先排出气泡让尖嘴充满溶液,然后调整溶液到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记录读数。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总结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总结

酸碱中和滴定【学习目标】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4、指示剂的使用。

①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②指示剂的选择。

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一般不用石蕊试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

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

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等。

②试剂。

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准备过程。

①滴定管的使用: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碱式滴定管同样检验)。

b.洗净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c.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 mL~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d.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如果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气泡的方法如图所示),并使液面处于某一刻度,准确读取读数并记录。

精编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编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编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归纳总结①、用于精确地放出一定体积溶液的容器;②、内径均匀,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控制液体流量的玻璃活塞(或由橡皮管、概述:玻璃球组成的阀);③、规格有25ml、50ml,估读到0.01ml;④、分为酸式滴定管(不能盛碱液,HF以XNa2SiO3>Na2CO3等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和强氧化性溶液)滴定管:使用方法:①检漏一②润洗一③注液一④排气一⑤调零一⑥放液一⑦读数一⑧记录①、滴定管在装入酸或碱溶液后,要排净滴定管尖嘴内空气使尖嘴内充满液体而无气泡。

注意:②、调整刻度时,应使液面在“0”或“0”以下,但不能太往下以免液体不足。

③、控制滴液速度,使得液体逐滴流出。

④、读数时等液面稳定后,视线与凹液面相切的刻度水平,并估读到0.01ml的精确度。

碱式滴定管排气泡碱式滴定管控制方法定夹滴宵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滴定姑置酸式滴定管控制方法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滴定操作要领定义:用已制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骑方法中和实质:h++oh=h2o原理:酸碱中和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V A V B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

仪器: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作用: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确定终点;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终点尽可能与变色范围一致)①、中和滴定,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颜色变化不明显;说明:②、酸滴碱,一般选甲基橙终点由黄色一橙色;③、碱滴酸,一般选酚猷终点由无色一红色;准备:滴定管(锥形瓶)洗涤一滴定管查漏一滴定管的润洗一注液一排气一调零一读数一记录操作:移取待测液,加入指示剂2~3滴,然后滴定,判断终点,读数。

滴定:左手操管、右手旋瓶、目视瓶中、滴滴入瓶、突变暂停、半分定终、重复两次、求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中和滴定
- FATHEN 一.酸碱中和滴定
1.定义P74
*已知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
*未知浓度的溶液——待测溶液
中和:生成正盐,不一定是中性
中性:c(H+) = c(OH-) 常温下PH=7
原理:a C
酸V

=b C

V

a、b代表组成
课堂练习:用0.1032mol/L的HCl溶液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完成时,用去HCl溶液27.84mL。

计算滴定所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0.1149mol/L)
2.中和滴定的关键
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2).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3. 滴定管的构造
1)类型: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2)标识:标有温度、规格、刻度(“0”刻度在上边,上下部各有一段无刻度)
3)常用规格:25mL、50mL
4)最小分刻度:0.1mL,读数估读到0.01mL
5)注意:酸式滴定管只能盛装酸性、中性或强氧化性溶液,碱式滴定管只能盛装碱性溶液。

练习.量取25.00mL KMnO4溶液可选用仪器(C)
A.50mL量筒 B.10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碱式滴定管
4、实验步骤、滴定管的使用
1)检漏(用清水),滴定管是否漏水、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2)洗涤
滴定管:先用清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清洗2~3次→然后用待装液润洗2~3次
锥形瓶:清水冲洗→蒸馏水清洗2~3次(不能用待盛液润洗)
3)装液、排气泡:先装入液体至“0”刻度以上2-3厘米处,排净气泡后调整液面到“0”或“0”以下,
记下刻度(注意平视,不能仰视或俯视);
*量取一定体积未知浓度待测液于锥形瓶操作:
向滴定管中装液→挤气泡→调液面→记下起始读数→放液→记录终点读数→滴入指示剂
*滴定管中装入标准液→挤气泡→调液面→记下起始读数
4)滴定
a.量取待测液,滴加指示剂(常用酚酞)。

b.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或挤压玻璃球),右手持锥形瓶颈部,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而不是前后振动。

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滴加速度先快后慢
5) 滴定终点判定
当最后一滴标准溶液的加入,待测溶液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终点的判断是滴定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

*复滴2~3次
6)可能产生的误差
漏液、润洗、移液、滴定、操作(锥形瓶) ……
7)计算
二. (= =)
1.中和滴定的pH突跃范围
在中和滴定达到终点前后,溶液的pH变化很大。

我们把中和滴定达到终点前的半滴及多滴半滴时的pH变化范围称为pH突跃范围。

以0.1mol/L NaOH滴定0.1mol/L HCl 20.00mL为例:
*1mL
2.酸碱滴定曲线
即突跃范围在pH为4.3~9.7,所以应选择pH变色范围在这个范围的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甲基红
3.指示剂的选择
1)原则:1)滴定终点前后颜色变化比较明显,
2)指示剂pH变化范围处于酸碱中和滴定pH突跃范围。

甲基橙红-3.1-橙-4.4-黄
酚酞无-8-浅红-10-红
石蕊试液红-5-紫-8-蓝
2)总结:
a.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时,可选择酚酞或甲基橙。

b.强酸滴定弱碱应选择甲基橙(终点时盐水解呈酸性),强碱滴定弱酸应选择酚酞(终点时盐水解呈碱性)
c.指示剂使用时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