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我们儿时玩的那些游戏
105种80年代生人儿时的游戏

105种80年代生人儿时的游戏(周永刚邮箱:zhouyg1985@)说明:花了很长时间才整理出来的儿时的105种游戏,古老的游戏可以培养人们很多的能力,希望他们不要失传,罕达罕乡三合村的人应该都知道。
其它地方的人有些游戏就不知道了,有些游戏用语言很难表述清楚,如有不清楚可联系作者,版权所有,引用请注明原作者1.打瓦:白菜片,一公斤,二公斤,三脚尖,立瓦,五哑巴,六蹄跟,七猪嘎,老八撅尾巴,老九蹲监狱,老十点灯亮了,十一拧,十二跳,十三前罗锅,十四后罗锅…2.捏耳:3.放猪(赶猪):0).每个人,找一个木棒1).挖一个坑,做为猪圈2).找一个轻一些的物体做为猪3).大家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首先去赶猪进圈,找一个人用木棍放在猪后面,然后用脚踢出去4).其余人在猪圈旁边挖小坑,做为自己的家,用棍子占住自己的家,赶猪的人用棍子去把猪赶进猪圈,其余人用木棒把猪往出赶,同时,又不能丢了自己的家,否则自己找不家,就变成赶猪的人了,如果猪被赶进圈,赶猪的人就把猪踢出去,找其余人去赶猪4.打口袋(打沙包):(打皮球,不用站两边通过只要传球可以任意传递,与打沙包类似)分为两伙,一伙撇口袋一伙躲,击中减一条命,接住的话加一条命。
拿口袋击中对方所有人之后,改为对方扔己方躲。
这游戏一玩就是一身汗,小编最爱当“三伙儿”,因为可以一直玩不用撇口袋5.跳皮筋:学习李向阳,坚决不投降,敌人来抓我,赶快跳山墙,山墙没有用,赶快钻地洞,地洞有炸子,炸死小日本!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 三五七越往后跳皮筋儿的位置越高,有时候能从脚脖子一直跳到脑瓜顶儿。
6.老鹰捉小鸡:一个人扮演老鹰,一个人扮演母鸡,其他人扮演小鸡躲在母鸡后面,老鹰要想法设法抓到小鸡。
这游戏的运动量不比打口袋差。
7.过家家:过家家堪称东北版的角色扮演或cosplay,小孩们互相扮演各种角色,有扮演父母的,有充当孩子的,还有假装警察抓小偷的。
儿时游戏

20个勾起儿时回忆的游戏你现在还玩撞拐吗?一、橡皮筋跳橡皮筋是少年儿童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它具有经济、简便、趣味性强等特点,故易于在广大学生中普及。
小姑娘跳的多开心跳橡皮筋是在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
它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绊、搅、绕、盘、踩、掏、摆、顶、转等十几种基本动作,同时还可组合跳出若干个花样来。
经常跳橡皮筋,不仅有效地增强内脏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增大肺通气量,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能够增强腿部和腰部的灵活性,促进骨盆的生长发育,发展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是提高弹跳力和平衡能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体育课上,我经常开展跳橡皮筋的游戏,有针对性地编出各种花样的跳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跳橡皮筋运动具有较强的经济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跳橡皮筋设备简单,只需一条橡皮筋,况且还可用废弃的轮胎内带取而代之。
课间学生三五成群轻松地跳一阵橡皮筋,可以使疲劳的脑细胞得到积极性休息,促使脑细胞的兴奋与抑制转换,从而以充沛的精力投入下节课的学习。
另外它不需要多大的场地,不受季节的限制,人数可多可少。
它具有花样多、兴趣高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对锻炼身体确实行之有效。
小学生每天跳橡皮筋五分钟,并非难事,天长日久反觉有趣,若有音乐伴奏,其效果更佳。
二、跳房子跳房子又称为跳方阵、跳方格。
跳房子活动因为是用一条腿支撑跳动,故青海等地俗称“瘸房房”。
小朋友们在玩跳房子跳之前,先在地上用有色石块画出连在一起的方格,有正方形、长方形,也有长方形与半圆形相结合的,近几年来还有演变成飞机形状的。
参加跳房子的人数不限,形式有两人轮换跳,几个人轮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
跳时先将一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也有用沙包的)放在第一方格外,跳者全神贯注,用一只脚将石块轻轻踢进第一格内,然后单脚跳进第一格内,用支撑脚将石块踢进第二格。
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将石块踢过全部方格。
80年代我们儿时玩的那些游戏

1跳皮筋怀旧指数:★★★★★生命力:★★★★★运动指数:★★★★★怀旧玩法:那时候翻看女孩子的书包,总能从里面拎出由无数根橡皮筋结成的一根长长的皮筋来,而跳皮筋的花样也是一套套的,一般还都配着童谣,比如“小皮球,小小来,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女孩们三五成群地蹦着跳着,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绳子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
这种游戏的运动量较大,跳、蹦的动作很多,双臂也要顺势摆动,还要保持身体平衡。
2跳房子怀旧指数:★★★★★生命力:★★运动指数:★★★★★怀旧玩法:地上画着很多方格,有12格、6格等,然后用算盘珠儿串成一圈,算是跳房子的用具。
将算盘珠儿扔在“房子”里,单脚站立,站进房子,单脚将算盘珠按顺序踢进指定格子。
3丢沙包怀旧指数:★★★★★生命力:★★★★★运动指数:★★★★★怀旧玩法:找几块小碎布,缝成小口袋,中间装上细沙再封口,就是沙包了。
玩的时候人越多越好,分成两组,一组站中间,一组分成两队分别站两边,朝中间这组人身上扔沙包。
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中算“死”,直到同伴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一个沙包换一条“人命”,下场者才能够“起死回生”。
有点像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间的耍心眼,斗智斗勇。
4挑棍怀旧指数:★★★★生命力:★★★运动指数:★怀旧玩法:收集一大把冰棒棍,洗干净。
玩的时候要席地而坐,把手中的冰棒棍在一定高度上撒下,然后一根一根取出,抽取的时候只能拿一根,碰到别的棍儿算输,轮到对方抽。
抽出的归自己,最后看谁的棍多谁就赢。
5老鹰捉小鸡怀旧指数:★★★★生命力:★★★★★运动指数:★★★★★怀旧玩法:一个游离的人当“老鹰”,其他人排成一列,队首当“母鸡”,后面的人抓住前人的衣角,就是“小鸡”了。
“老鹰”的目标是抓“小鸡”,“母鸡”要展开与“老鹰”斗智斗勇的搏斗,以保护身后的“小鸡”。
80年代儿时游戏,很多快要消失了,其实挺怀念

80年代儿时游戏,很多快要消失了,其实很怀念转眼间,我们踏入了21世纪的第十二个年头,曾经是祖国花朵的80后已逐渐成为了社会的新兴力量,甚至中流砥柱。
2012伊始,请你先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看看那些在物质贫乏的时代却异常丰富的精神活动,与我们共同回忆那一代人单纯美好的童年时光。
滚铁圈那个年代,工厂企业众多,铁环这东西很容易得到,做法也很简单,两根钢筋棒就可以搞定,玩法更是容易上手的,老少皆宜。
那时候玩的投入时,上学也不忘记带着,铁环挎肩上,铁棒手中持,威风凌凌地上学去了,一到课间,操场上都是哗啦啦一片滚铁圈的景象,放学后,更是滚动回家,爱不释手,匆匆做完功课,挎着铁环找伙伴玩去了,比技巧,比速度,玩法众多,更高水平,可以一勾套两(或更多)环,总之,男孩子们几乎人手一圈,真正的铁环一族。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龄的增加,今人怀念的“滚环圈”渐渐离开了我们的视野,慢慢从记忆中消退。
现在在繁华的大都市内,能够见到有人滚环圈,感慨万千啊,也勾起我们美好的回忆!弹弓对于男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想当年儿时,伙伴们人手N只,兜里装满各种子弹,雄赳赳气昂昂地寻找目标,不说是指哪打哪,最起码也是打哪指哪啊。
回忆儿时,大家各自的弹弓也是大小不一,形形色色,样式也五花八门,粗号铁丝挝的,拿在手里,手感不错,再套上医院用的血管皮筋,这样的重型弹弓很受伙伴们喜欢。
子弹可以是纸的,也可以就地取材,石头,土块,都可以用上的,威力也很猛,杀伤力也很强,同时危险系数也比较高,是大孩子们的重武器。
对于稍小的孩子,用铁丝弄个小号的,套上个女孩子们扎辫子的皮筋,子弹用纸叠个,近距离玩耍一下,也可以娱乐娱乐啊。
更有特别的,木头弹弓,很让人回味啊,也很特别,想想那个时候,为了找个合适的弹弓架,为了寻找理解地树叉,在N个树上,爬高上低,找到后,毫不犹豫地撇下,兴奋地回家加工了,这种树叉弹弓威力也很利害啊,谁要拥有一个树叉弹弓,会让人投来羡慕地眼光的,自己自然也很神气了。
7080后儿时的回忆

7080后儿时的回忆7080后一代,指的是出生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的一群人,他们在童年时代经历了许多特殊的事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7080后儿时的点点滴滴。
童年时代,7080后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就是积木。
那时的积木虽然简单,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可以用积木搭建各种各样的建筑、车辆和动物,让自己沉浸在无限的乐趣中。
不仅如此,7080后们还喜欢利用积木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互相分享快乐和惊喜。
除了积木,7080后儿时的回忆中还充满了经典玩具的身影。
比如铁皮玩具汽车、飞机、火车等,它们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还教会了他们珍惜、收藏和分享。
7080后们还会组织起来,用自己的玩具宝贝们进行有趣的比赛和游戏,一同度过无数快乐时光。
7080后的童年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漫画和动画片。
他们会迫不及待地等着每期漫画书的发行,追逐着草稿本上的每一幅插画,跟随着漫画中的主人公一起踏上冒险之旅。
同时,7080后们也享受着每天下午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片,比如《蓝精灵》、《葫芦兄弟》、《大耳朵图图》等,这些动画片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温暖着他们的心灵。
小时候,7080后们也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各种传统游戏。
比如跳绳、弹珠、飞行棋、跳房子等,这些游戏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而7080后们在游戏中结识了许多好朋友,一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回忆7080后的儿时,还有一件事情绕不开,那就是每年的寒暑假。
在那段漫长的假期里,7080后们可以尽情地玩耍、学习、旅行,度过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寒暑假期间,他们可能会去乡下看望爷爷奶奶,也可能会和家人一起去海边度假,抑或是在家里和小伙伴们打游戏、看电影。
无论做什么,7080后们总能找到快乐和满足。
7080后儿时的回忆中,还有一种珍贵的体验,那就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时光。
无论是在家里炖一锅香喷喷的家常菜,还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聊天,这些温馨的时刻都让7080后们终身难忘。
80年代儿时娱乐游戏全集

80年代儿时娱乐游戏全集1、收集烟纸盒:通常收集折成三角形,将对方的撩翻,对方的就归自己所有了2、踩炮:收集放完鞭炮后没有炸的炮竹,拆开将中间的火药,放在量块花岗石等中间, 用脚使劲蹬下去,就会发生爆炸声。
3、斗鸡:抱着一直腿进行战斗,多人一般是分组战斗,谁那边人战斗到最后就属于胜利者4、枪:儿时玩的枪都不是从商场购买,都是自制,分为很多种:1)、木枪一一一般是父辈帮忙制作;2)、竹片制作的枪一一用几块竹片夹好,做了一个扣动扳手,在枪头夹上一根橡皮筋,此枪可以打玉米籽等。
3)、竹筒制作的枪——用一个竹筒,前后削两个孔,上面孔大于下面孔,在用以竹条蹦起,在上面放入小石子,从下面将竹条推上去,石子便可以射出。
4)、芭茅编制的枪一般在农村都能找到芭茅,从中间划开,自行编制手枪、机枪等,还能编制貌似紫荆锤的锤子。
5)、最猛的枪一一是用自行车链条做的,用火药做火柴做弹药,这个枪有一定威力。
5、弹弓、弓箭:通常用山上的树枝制作,弹弓是用树丫+橡皮筋;弓箭是用韧性很好的树条,在用石棉线绷好,箭柄是用干的芭茅杆做的,用竹子结将前端削尖做箭头,这样将箭头套在芭茅杆上,就成了弓箭的箭,这种箭下轻,头重,射程远,在箭头搞一个擦炮,在拉弓射出去 ....6扔沙包:2个人在两端扔,方法一:砸中间的人,砸中的就下场;方法二:两端两个人互扔,若被中间的人捡到或接住,就可替换扔出被人接住的那个人。
7、高温火焰:、用已经写完的圆珠笔笔芯,笔芯管子是不锈钢的最好,将笔尖上的小钢珠取掉,对着火焰吹,就会吹出高温火焰,可将桌子、门等吹出一个洞。
8、玻璃弹珠:应该大家都玩过吧....9、纸飞机:10、飞火箭:用纸折成尖尖的像火箭一样的东西,在中间位置弄一个小缺口,用橡橡皮筋将其射出。
11、方宝:将纸折成方形,拿起来拍地上的,地上的被拍翻火来的就算赢了一个。
12、抽陀螺:13、跳马:14、拉马:谁被拉下谁输15、踢毽子:一般是用鸡的羽毛绑在一起,下面用布包裹好就行了16、跳皮筋:17、跳绳:在我们那里绳子都是自制的,用稻草进行编制18、抓石子:19、滚铁环:20、跳房子:地上画上很多方格,有12格、6格等,然会用算盘珠子串成一圈,算是跳房子的工具,将算盘珠子扔到房子里,单脚站立,将算盘珠子按顺序踢进指定格子。
跳房子

跳房子跳房子,也叫跳飞机,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之一,趣味性、娱乐性极强,曾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相当普遍,在有些儿童游乐场、公园和小学操场等都会有跳房子的位置。
有时就算在一块空地上,只要有一根粉笔或树枝,小朋友亦会在地上画起“跳房子”的九个格,然后一起玩。
现却因现代电子产品的冲击、家庭和幼儿园的忽视等与孩子们渐行渐远。
[1]中文名跳房子起源罗马类型游戏主要人群小朋友覆盖面全世界准备工作粉笔,扁平小石块或布沙袋目录1历史溯源2游戏特点3准备工作4一般规则5游戏玩法6教育价值7游戏思考1历史溯源“跳房子”游戏最早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最初的游戏规模有100英尺长,主要用于罗马步外国小朋友玩跳房子外国小朋友玩跳房子兵的军事训练。
后来,罗马的孩子们开始模仿军队的这种训练,在他们自己的球场划线扔石,并且添加了一个评分系统。
之后,“跳房子”游戏蔓延至整个欧洲,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
在中国,“跳房子”游戏始于清代,它不仅能提高儿童跳跃、奔跑和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和锻炼身体的意识。
[1]2游戏特点跳房子游戏的成本很低,不需要特殊的游戏材料,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廉价的游戏。
玩的时候,只需要一块相对平整的地面,一个粉笔头或者比较硬一点的能在地面上画出痕迹的东西,还有小瓦片或石块、砖块等。
游戏开始前,先在地面上画出大小适中的方格状或飞机状等形状的房子,区分出方格和半圆之间的轮廓。
游戏的规则简单易懂、具有可变性;游戏开展的随机性较大;游戏的设计也较科学,如单脚跳几格之后双脚跳,能够避免游戏参与者因连续用单脚跳而失去平衡摔倒,且有助于促进双腿的协调发展。
[1]跳房子运动量不算大,却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机智、果断的意志品质,锻炼平衡技巧。
所以非常适合老少同玩。
[2]3准备工作在平坦场地上画一个由各种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跳房子游戏场景跳房子游戏场景)组成“房子”的图形,准备“子”一块(最好每人一只)。
儿时小游戏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自画场地
道具要求:小石头或其他类似物
规则说明:最廉价的游戏,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头就可以玩。在地上画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 格子的单双,一边前进,一边要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错了格子都算失败。锻炼脚的控制力。跳房 子玩法各异,但比较经典的玩法有两种,一种是跳四格房,一种是跳10格房。四格房是一个四个正方形组成的, 而10格房的最后两格比较大。
人数要求:3人以上,人多为佳。最好是偶数。
场地要求:需要较大的空地,地形复杂亦可,一般需要有两个相距较远的柱状物体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分成两组,一组逃,一组追。双方各有一个安全区,一般以一棵树或者一根电线杆作为中心柱, 以此为圆心划一圆,能让全组人站入即可。追捕组不能进入逃跑组安全区抓人,逃跑组可进入追捕组安全区救人。 逃跑者被捕后被带至追捕组安全区看管,被捕者必须以身体的某一部位接触中心柱(一般就是手),未被抓住的 逃跑者接触到被捕人员即算营救成功,多人被抓可以手牵手(相互之间有接触)组成一条人链(当然其中还得有 一个与中心柱接触),营救人员与人链中的任意一个接触则整队获救。当逃跑组所有人员都被捕则游戏结束或者 双方角色互换。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逃跑组必须有人离开安全区,过时追捕组可以在逃跑组安全区外倒计时,倒 计时结束如果逃跑组还无人在安全区外则双方角色互换。
运动对抗
0 1
三个字
0 2
丢手绢
0 3
抓小鸡
0 4
打雪仗
0 5
拔河
0 6
打毽子
打游击 丢沙包
跳远踩脚 追逃
跑圈
推步
打泥炮
人数要求:3人以上,人多为佳。
场地要求:需要较大的空地,较为平坦为好,更加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旧玩法:
在奥运会体操项目里那叫“跳马”,孩子们叫“跳山羊”,当年普及率极高,几乎全中国的孩子都是高手。一个人当“山羊”,其他人助跑一段后,撑住“山羊”的背或双肩,双腿分开从“山羊”头上越过。“山羊”会越长越高,先是手撑脚背或小腿,然后手撑膝盖,6打弹珠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
怀旧玩法:
玩者多为男孩。在地上摁1—5个小洞,然后从起点将玻璃球滚向指定洞内,以最先完成规定洞数者赢。弹球有不同材质,最高档的是玻璃的,中间有彩色图案,低档的是铁的,最低档的是泥巴搓的,玩法基本雷同。高手玩家的准头很好,能手拿玻璃球几米之外击中地下的另一只玻璃球,甚至可以十米外一球进洞。
1跳皮筋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
怀旧玩法:
那时候翻看女孩子的书包,总能从里面拎出由无数根橡皮筋结成的一根长长的皮筋来,而跳皮筋的花样也是一套套的,一般还都配着童谣,比如“小皮球,小小来,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女孩们三五成群地蹦着跳着,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绳子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这种游戏的运动量较大,跳、蹦的动作很多,双臂也要顺势摆动,还要保持身体平衡。
17弹弓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
怀旧玩法:
对男孩子来说,弹弓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就好比布娃娃属于女孩子一样。无论农村还是城里,只要是男孩子,大概没有没玩过弹弓的。弹弓这种东西应该算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并非因为玩坏了,而是因为被没收了。家长没收过、教师没收过、街道大妈组成的侦缉队也没收过,还被比自己更大的孩子抢走过。可以说,每把弹弓都有挨批、挨揍的血泪史,也有打碎过人家玻璃、打死人家鸽子、老母鸡等“犯罪史”。每次疼痛好了后,总能迅速自制一把新的,继续玩。
4挑棍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怀旧玩法:
收集一大把冰棒棍,洗干净。玩的时候要席地而坐,把手中的冰棒棍在一定高度上撒下,然后一根取出,抽取的时候只能拿一根,碰到别的棍儿算输,轮到对方抽。抽出的归自己,最后看谁的棍多谁就赢。
5xx捉小鸡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
把妈妈洗衣用的肥皂头用水化开,浓浓的,用小瓶装着,用细铁丝做个小圈,或用细竹杆或芦苇杆蘸着肥皂水吹泡泡,最喜欢站在楼上或高高的地方吹,比着看谁吹得大,肥皂泡在太阳下反射出童年的颜色,五光十色。
15滚铁环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
怀旧玩法:
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钩子也可以换成一根竹棍或别的,只要能推着铁圈滚就行。大家排在操场上,看谁滚得快滚得远。16抽陀螺
2跳房子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
怀旧玩法:
地上画着很多方格,有12格、6格等,然后用算盘珠儿串成一圈,算是跳房子的用具。将算盘珠儿扔在“房子”里,单脚站立,站进房子,单脚将算盘珠按顺序踢进指定格子。
3丢沙包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
怀旧玩法:
18.丢手绢。“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面前,大家不要告诉他”。一首小时候做游戏的儿歌,现在回味起来都会让我们心头一暖。丢手绢估计没有人没玩过,蹲在地上,笑着看着小朋友在围着圈跑,那时的我们笑的那么肆无忌惮,那么纯真自然。
19.叠飞机。这个可就。。。。。飞机的种类很多,每个人的叠法有时候也不一样,但是我们小时候还是要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高飞得远。记得那时候,不是夸张,操场已经成了“飞机场”。
9攻城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
怀旧玩法:
需要一块较大的场地,一种玩伴需6人以上,另一种仅限8人玩。把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在地上划好“城”,一方攻,一方守。守城方只能在划好的通道里行动,进攻方必须一层层通过这些“要塞”,防守方可以用手、身体去接触进攻方,只要摸到身体,对方就“死”了出局,防守方踩线也要出局。最终只要有人胜利到达终点,游戏就结束。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怀旧玩法:
有些地方称“拍纸包”、“拍元宝”、“拍三角”等等,但玩法是一样的,就是用纸折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纸包,扔一个在地上,另一个人也拿出自己的一个用力拍下去,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铲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这个游戏当年时常会在课间休息和中午的课桌上、地上演绎得人仰马翻,狼烟四起。
找几块小碎布,缝成小口袋,中间装上细沙再封口,就是沙包了。玩的时候人越多越好,分成两组,一组站中间,一组分成两队分别站两边,朝中间这组人身上扔沙包。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中算“死”,直到同伴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一个沙包换一条“人命”,下场者才能够“起死回生”。有点像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间的耍心眼,斗智斗勇。
7抓xx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怀旧玩法:
到河边挑选指头大小的石子儿(白色晶莹剔透的那种最好),一共5粒(也可做成小的沙包)大小相当,谁有这么一副石子儿,够叫小伙伴们羡慕的。如果没有的话,就用瓦片蘸水来磨。那时候真有闲功夫啊,居然能把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碎瓦片儿磨成齐齐整整的圆形。两人席地而坐,玩时抛起一个石子,按规定抓取地上剩下的,先一次一个,再一次两个.....8拍画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
怀旧玩法:
选一根粗细适中的木棍,把木棍截成8~10厘米长,用刀把木棍一段削成锥形,整个锥体要对称、光滑,陀螺就做成了。再用布绳做一条鞭子,用布绳缠绕陀螺,突然拉动,陀螺就在地上飞速转动,为了保持陀螺继续转动,要不断用鞭子抽打。大伙一起玩时,各自把自己的陀螺拿出来,两人一组用自己的陀螺碰撞对方的陀螺,撞倒为失败。
★★★生命力:
★★★★★运动指数:
★★★★★
怀旧玩法:
不需要任何运动器具,把一条腿抬起来,放到另一条大腿上,用手抱着抬起的脚,单腿在地上蹦。玩的时候大家都用抬起的那条腿膝盖来攻击别人,可以进行单挑独斗,也可以进行集体项目,以脚落地为输。
14吹泡泡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怀旧玩法:
怀旧玩法:
一个游离的人当“老鹰”,其他人排成一列,队首当“母鸡”,后面的人抓住前人的衣角,就是“小鸡”了。“老鹰”的目标是抓“小鸡”,“母鸡”要展开与“老鹰”斗智斗勇的搏斗,以保护身后的“小鸡”。捉住的“小鸡”就“死”了,要等下次游戏开始,才能再上场。这是一项奔跑强度较大的游戏,各种角色都要拼命跑,特别是“小鸡”要保持不“掉链子”,否则就处于完全无保护状态。一场游戏下来,尖叫不断,笑得脸上肌肉疼,跑得筋疲力尽,摔倒爬起来喘口气还接着玩。
10摸瞎子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
怀旧玩法:
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如教室、家里或地上画个圈,用红领巾把一个人双眼蒙上,去捉其他人,被捉住的人就要当“瞎子”。当“瞎子”的人,还要充分用耳朵来判断,练习听力以及在黑暗中的行动能力。
11跳xx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运动指数:
★★★★★
怀旧玩法:
限制在一个空间内,比画个大圆圈,或在教室里,一个人追,其他人跑,就在快被追到的紧急关头,马上喊出“木头”,然后就变成了“木头人”静止不动,必须有其他被追者摸一下,“木头人”才被解救恢复自由。如果被人追到,来不及喊“木头”,那就换你追其他人了。
13斗鸡
怀旧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