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水文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第1章 绪论(水文)

第1章  绪论(水文)
点: (1)水文现象的确定性规律; (2)水文现象的随机性规律; (3)水文现象的地区性规律。
1.2水文现象及其研究方法
1.2.1水文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1)水文现象的确定性规律 水文现象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两方面,在水文学中通常称必然性为
确定性,称偶然性为随机性。 河流每年都有洪水期和枯水的周期性交替;冰雪水源河流具有以日为周期的水量变化。产
0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02 水文学现象及其研究方法 03 课程主要任务与内容
PART 0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水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一种资源。各时期对水资源的
含义存在着不同的见解,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给出了水资源的涵义: “水资源是指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 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3我国水资源状况 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 m³ 。在充分考虑节
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m³ ,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 m³ ,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2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循环性、多用途性、有限性、分布的不均匀性
和利害两重性。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为了自身和环境的需要在不断地认识和开发 利用水资源,其开发利用包括兴水利、除水害和保护水环境。
兴水利主要指农田灌溉、水力发电、城乡给排水、水产养殖、航运等; 除水害主要是防止洪水泛滥成灾; 保护水环境主要是防治水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留一片绿 水青山。

第一篇 水文学与水资源(第一章 地球上水)

第一篇 水文学与水资源(第一章 地球上水)
1.3.3 水体更新速度
地球总水量13.86×108km3,其中每年平均仅57.7×104km3的水参与水循环,按此速度全部水量 循环一次,或者说全部水量更新一次,需要2400年。
• 1.4 地球水圈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 1.4.1 水是生命的介质
水的许多宝贵特性,像异常高的溶解能力,在溶解物质作用下其 化学性质不变等,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诞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百分数(%)
占总淡水量
30.1 0.05 68.7
0.86 0.26 0.03 0.006 0.04 0.003 100
• 第1章 地球上的水
• 1.2 水——不寻常的寻常物质
• 特别高的冰点和沸点 • 特别大的融化和蒸发潜热 • 特别大的比热容 • 反常的热膨胀和密度变化 • 万能的溶剂
• 第1章 地球上的水
• 1.4.4 水是所有生物机体的主要组成
地球上所有生活或多或少都含有水,平均含80%。也就是说,有机体几乎4/5 的重量是水。据水文学家估计,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和人含有近11200亿t水,相 当于同时灌满世界上所有河床的水量的一半。
1.4.5 水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元素
1.4.6 水是地球气候的调节器
答:事实上,地球可以从宇宙空间获取水分,也可以向宇宙空间散失水分,还可以从地球内部 析出化合水。水从宇宙空间进入地球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随降落的陨石带来,据估计这一项每 年平均约0.5km3;另一是在大气圈上层由太阳来的质子形成的水分子,这一项数量难以估计。在 大气圈上层,由于太阳紫外线的作用,水蒸气分子可以离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使水在宇宙中 消散。大体上可以认为,地球从宇宙获得的水量等于消失在宇宙中水量,进出基本平衡。
海洋净蒸发 4.48×104km3

工程水文学 第一章

工程水文学 第一章

水文气象学
按圈层分布
地表水文学
地下水文学
按地球表面分布 按理论基础与应用
海洋水文学 陆地水文学
水文学原理 应用水文学
水文学原理研究水文循环、水流 运动及与之相关的溶质输移转化 机制理论。
工程水文学 农业水文学 土壤水文学
森林水文学
城市水文学
二、水文现象
地球上的水只要受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两种作用而 不停地运动,其表现形式为:降水、蒸发、下渗、径
工程水文学
主要内容
u 第一章 绪论 u 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的形成 u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u 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 u 第五章 水文预报 u 第六章 水文统计 u 第七章 设计年径流 u 第八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u 第九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u 第十章 可能最大降水/可能最大洪水 u 第十一章 河流泥沙分析计算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水文学 第二节 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水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水文学
水,以其善下而润万物,以其三态之变 而求创新,以其生态而绵延,以其汇聚而 纳团结。
故,上善若水!
第一节 水文学
水文学(hydrology)是地球物理学和自然物理学的
分支学科。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 化规律及其与地球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
和路径流动的水流。
祁连山河川径流
第二节 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为水文测验、水文分析计算 和水文预报,其中水文预测与水文预报已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因此水文分析计算是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
一、工程水文学在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
与陆地上的水返回大气的唯一途径。

第一章现代水文学导论

第一章现代水文学导论
现象及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讲,水文学研究具有不同尺度 问题。尺度问题,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核心 项目之一“水循环的生物圈方面(BAHC)”中的第四个重点 探讨内容,也是国际上关于水文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原 因是水文学研究范围广泛,小到水质点,大到全球气候变 化与水循环模拟。水文学的物理方法,主要应用在微观尺 度,而随着向流域和全球的中或宏观尺度扩展,原来的 “理论”模型需均化和再参数化,并产生新的机理。这导 致相邻尺度间的水文联系太复杂。
第一章 现代水文学导论
主要内容
1.1
水文学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1.2
水文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3
现代水文学的特点及框架
Zuo Qiting
1.1 水文学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1.1.1水文学的概念
水文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运 动规律以及相关问题的学科体系。
▪ 水文学的特点: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属 于地球科学的范畴;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 属性,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Zuo Qiting
1.1 水文学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1.1.2 水文学的发展阶段
• 萌芽阶段
公元16世纪以前
• 形成阶段
公元17世纪初~19世纪末
• 元20世纪60年代~今
Zuo Qiting
1.2 水文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2.1 水文学在理论和应用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篇 应用实践
第11章 水文学与水资源 第12章 水文学与生态环境 第13章 水文学与可持续发展
Zuo Qit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uo Qiting
Zuo Qiting
1.2 水文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水文学第1、2章

水文学第1、2章

(c)
(a)
直段横比降及水内环流现象
a)直段河道螺旋流:原因是横向与垂线流速不均匀。
b)退水时河道螺旋流:退水时,河中水位下降快,两岸退水慢,水流
一面向下游流动,一面向河道集中,且呈两螺旋流,横断面呈凹形水面。
c) 涨水时河道螺旋流:涨水时,河中央上涨较快,断面呈中高岸低的
“水2拱01”9/9/形6 ,且呈两螺旋流。
2019/9/6
——指河流中所挟带的水中悬移质泥沙和 沿河底滚动的推移质泥沙。
研究流域规划、水文计算、 水文预报
16
(5)随着科技发展,又有:
随机水文学
模糊水文学等
2019/9/6
17
§1—3 水文学与给排水工程的关系
水文学是与给排水工程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从降水到径流入海这一段中地面径流的
规律、测量方法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2019/9/6
18
§1—4 水文现象的特性
R0 /P0 一般比
较稳定,且具 有区域性。
以上五个特征值之间
的关系可以互相推出
2019/9/6
57
§2—3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 及影响径流的因素
一、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时期 1、径流的形成 以降雨补给河流为例
为了研 究方便, 通常可以将 径流的形成分 为四个阶段
2019/9/6
58
即:
指植物截留、 下渗、填洼、
水文学 与
水文地质学
2019/9/6
演讲人 李冬桂
1
第一部分 水文学
2019/9/6
2
第一章 绪论
2019/9/6
3
重点 通过本章节的介绍,主要了解有关的水文

水文学

水文学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第一章1、水文学概念: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循环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2、水文循环(1)水的这种既无明确的“开端”,有无明确的“终了”的无休止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2)水分由海洋输送到大陆又回到海洋的循环称为大循环或外循环。

水分在陆地内部或海洋内部的循环称为小循环或内循环。

为区分这两种小循环,将前者叫做陆地小循环,后者叫做海洋小循环。

(3)内因——水的三态在常温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4)四个环节: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3、(简答)水文循环的时空分布变化特点?.P5(1)水循环永无止境(2)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具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特殊性4、(名词解释)水量平衡原理概念:水量平衡是指在自然水循环过程中,任意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蓄水变化量。

P6第二章1、河流基本特征(看透书P15—P17、小题)(1)河流长度(L)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长度。

深泓线(中泓线):河槽中沿流向各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2)河流的弯曲系数(Φ)河流的弯曲系数等于河流长度与河源到河口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

(3)河槽特征1)河流的断面河流横断面河谷河槽:基本河槽洪水河槽过水断面河流的纵断面2)河流平面形态(4)河流纵比降(J)河流纵比降指任意河段首尾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河段纵断面近于直线:J=(Z1-Z2)/L河段纵断面呈折线:J=[(Z0+Z1)L1+(Z1+Z2)L2+…+(Zn-1+Zn)Ln-2Z0L]/L2(5)河流分段一条河流按照河段不同的特征,沿水流方向可划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5段。

2、流域的概念:流域是指汇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区域,是相对河流的某一端面而言。

闭合流域的概念:当流域的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则地面和地下集水区域也相重合,相邻的流域不发生水量交换,此种流域称为闭合流域。

水文学原理第一章

水文学原理第一章
3. 什么是水文现象?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 和特性?
4. 水文学有哪些主要分支学科? 5. 水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6. 简述水文学研究的特点
洪涝灾害—“水多”
洪涝灾害仍是心腹之患
《中国灾情报告》1949-1995年统计
® º Ë µ Ô Ö º ¦ 71% Ø Õ µ ð Ô Ö º ¦ 8%
2019/1/22
33
气候变化— 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
(北极冰盖消退)
1980年 2003年
环北极冰盖的变化(NASA,2005)
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岛国的灭顶之灾) 马尔代夫群岛国家,平均海 拔1.2米。全球变暖,“旅 游天堂”的马尔代夫可能消 失…准备举国搬迁
马尔代夫首都马累(Male)
人类面临的主要水问题
(1)水、旱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 灾害; (2)水资源短缺制约地区经济的发展, 而且问题越来越突出; (3) 全球气候变暖增加了解决水问题的 难度; (4)水污染加剧的势头还未得到有效的 控制; (5)不合理的工程措施和管理产生了负 面影响 。
§1.2 水文现象及水文学
地球上水的总量大致不变,以气态、液态或 固态的形式存在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 物圈中。 以一定方式存在于某一环境中,具有一定 特征和变化规律的水,称为水体。 与水的运动变化、存在有关的自然现象, 如:降水、蒸发、渗流、径流(河流水量、水 位的变化)以及水的冰冻与消融(冰情变化、 冰川进退)等,湖泊中的水位涨落、地下水的 运动和水质变化等,统称为水文现象。
同学们好, 暑假快乐!
欢迎大家来学习《水文学原理》 主讲:朱仲元
课程名称:
水文学原理 Principles of Hydrology

水文学第1-2章

水文学第1-2章


3 .下渗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下渗能力不同; 同一时间不同点的下渗能力不同。 下渗能力可用曲线表示,随时间增长而衰减。
实用上,用实测降雨、径流资料反推流域平均 下渗能力曲线或用下渗能力地区分布函数;

4 .水位

我国统一采用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平面作为标准基面。 水尺观测:变化平稳时,每日8时和20时各一次 枯水期,每日8时一次 汛期每日4次(或更多) 自记水位计:观测连续 日平均水位,月平均水位,年平均水位 年、月最高、最低水位、洪水水位
(3)流量资料的整编:

1)常测水位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绘制 水位——面积曲线 水位——速度曲线 水位——流量曲线
2)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

低水位:顺势延长 展延幅度不应超过10%。

高水位:展延幅度不应超过实测流量对应水位变幅的30%
A:延长水位——速度曲线,此线高水位 时趋于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直线; 实测 高水位的水位——面积曲线;
测沙垂线 垂线平均含沙量 断面输沙率


(2)推移质泥沙测验及计算 推移质输沙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测验断面的 推移质泥沙重量。




测验推移质: 首先确定推移质的边界,在有推移质的范围内布 设若干垂线,施测各垂线的单宽推移质输沙率; 计算部分宽度上的推移质输沙率; 最后累加求得断面推移质输沙率。


5 .流量
(1)流速仪观测流量 1)断面测量、布置测深垂线 2)流速计算与流量计算 点流速测量 第m条垂线上的平均流速(5个测点时):


第i快面积上的平均流速: 中间部分: 左、右岸部分

流量计算
(2)浮标法观测流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4地下水温度分类(℃)
类型 温度
非常冷水 <0
极冷水 0-4
冷水 4-20
温水 20-37
热水 37-42
极热水 42-100
沸腾水 >100
四、水的密度
1、纯水的密度
水分子有三种结构形式:①四面体结构;②类石英晶体结构; ③最紧密的堆积结构。分子数相同时,第一种结构体积最大,第 三种结构体积最小。温度一旦增减,三种形式分布就要发生变化。 温度变化直接影响水的密度变化,见表1-6.
的热量而不损害其稳定性。0℃水直接蒸发潜热为2500J/g,100℃
汽化潜热为2257J/g, 0℃冰融解潜热为1404J/g,冰直接升华潜热为
1401+2500=3901J/g。
三、水温
水的温度是一很重要的物理特性,影响水中生物、水体净化和 人类对水的利用。太阳辐射是主要热源之一。
1、海水的温度 热量收支、水平和垂直分布、时间变化(日、月、年)、海冰 (24.695*10-3、-1.332℃)。 2、河水温度 农田灌溉、水生养殖、水工建筑物等有重要意义。受太阳辐射、 气温等地带性因素控制,因而体现地带性规律。还受补给源影响, 有时空上变化。我国河流水温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年变幅大 日变幅小。
第1章 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 (2学时)
• 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
• 地球上水的化学性质
• 地球上水的分布与水资源
§1.1 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
• 主要内容 • 水的形态及其物理性质 • 水的热力学性质 • 水温 • 水的密度 • 水色与透明度
一、水的形态及其转化
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在常温下三相 可以相互转化。
四、水体的化学性质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环境,携带各种物质 一起迁移,并常常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导致各种元素在 不同水体中的分散和富集。
1、大气水的化学组成及特性
大气降水含有多种离子及微生物和灰尘。但也是溶解物质最少的 天然水,雨水的矿化度较低,一般为20—50毫克/升,在海滨有时 超过100毫克/升。化学成分和性质特点:溶解气体含量近于饱和; 降水普遍显酸性,矿化度最低。
4、湖水化学成分的特点
湖泊是陆地表面天然洼陷中流动缓慢的水体。湖泊的形态和规 模、吞吐状况及所处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湖水化学成分及其动态的 特殊性。在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年蒸发量,湖泊多为吞吐湖, 水流交替条件好,湖水矿化度低,为淡水湖。在干旱地区,湖面年 蒸发量远大于年降水量,内陆湖的入湖径流全部耗于蒸发,导致湖 水中盐分积累,矿化度增大,形成咸水湖或盐湖。不同地区湖泊具 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矿化度。湖水与海水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主 要体现在湖水主要离子之间,无一定比例关系。
Ⅳ型:[HCO3-]=0。Ⅳ型水是酸性水,pH<4.5时,水中游 离的CO2和H2CO3、HCO3-的浓度为零。例如,沼泽水、硫化矿床
表1-9 天然水化学分类表
(2)地下水化学分类 地下水化学分类方法很多,现介绍C.A.舒卡列夫的分类方法,见表 1-10。这个分类法既考虑了各主要离子成分的摩尔百分数,又考虑 了水的矿化度。
触,或受到过量的有机物污染,碳氢化合物可以使水中的硫酸盐还
原。
CH4+CaSO4=CaS+CO2↑+2H2O CaS+CO2+H2O=CaCO3↓+H2S
5、蒸发浓缩作用:在干旱地区,内陆湖和地下水正在经历盐化
作用。蒸发浓缩沉积顺序是Al、Fe、Mn的氢氧化物,Ca、Mg的
碳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Na的硫酸盐,Na、K的氯化物,Ca、
一、天然水的化学成分
目前各种水体里已发现80多种元素。天然水中各种物质按性质 通常分为三大类:悬浮物质>100nm的物质颗粒;胶体物质粒径为 100-1nm的多分子聚合体;溶解物质粒径小于1nm的物质。
K+、Na+、Ca2+、Mg2+和Cl-、SO42-、HCO3-、CO32-为天然 水中的八大离子。还有Fe、Mn、Cu、F、Ni、P、I等重金属、稀 有金属、卤素和放射性元素等微量元素;水中溶解的气体有O2、 CO2、N2,特殊条件下也有H2S、CH4等。总之,无论哪种天然水, 八种主要离子的含量都占溶解质总量的95-99%以上。天然水中各 种元素的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为矿化度。各种溶解质在天 然水中的累积和转化,是天然水的矿化过程。
1.水分子的结构
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键角∠HOH=104031’,O-H键
长为0.9568埃。(Angstrom或ANG或A)因此,水具有极性结
构,以单分子、双分子、三分子聚合体形式存在。
2.水的三态及其转化
随着水温升高,聚合水分子减少,而单分子增多;水温降低,聚 合水分子增多,单水分子减少;水温3.98℃时,双分子最多,密度 最大,比重为1。
表1-6 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
水温℃
-20
密度(g/cm3) 0.9403
-10 0.9186
0(冰) 0.9167
0(水) 0.9999
3.98 1.0000
10 100(水) 0.9997 0.9584
2、海水的密度
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其单位为g/cm3。海水的比
重即指在一个大气压力条件下,海水的密度与水温3.98℃时蒸馏
Ⅰ型:[HCO3-]>[Ca2++Mg2+]。Ⅰ型水是低矿化水, 系由火成岩溶滤或离子交换作用形成的。
Ⅱ型:[HCO3-]<[Ca2++Mg2+]<[HCO3-+SO42-)。Ⅱ 型水是低矿化和中等矿化水,多由火成岩、沉积岩的风化物与水相 互作用形成。河水、湖水、地下水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Ⅲ型:[HCO3-+SO42-]<[Ca2++Mg2+]或[Cl-]>[Na+]。 Ⅲ型水包括高矿化度的地下水、湖水和海水。
2、海水的化学组成及特点
海水的盐度:单位质量的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以电 导测盐法进行研究。1979年第17届国际海洋物理协会通过决议, 将盐度分为绝对盐度和实用盐度。
1)绝对盐度(SA)定义为海水中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海水质量 的比值。在实际工作中,此量不易直接量测,而以实用盐度代替。
2)实用盐度(S)在温度为15℃、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海水样品的电导率,与质量比为 32.4356×10-3的标准氯化钾 (KCl)溶液的电导率的比值K15来定义。当K15精确地等于1时, 海水样品的实用盐度恰好等于35。
实用盐度根据比值K15由下述方程式来确定:
3、河水化学成分的特点
河水流动迅速,交替期平均只有16天。河水与河床砂石接触时 间短,其矿化作用很有限。河水的水化学属性几乎完全取决于补 给水源的性质及比例。
(1)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一般河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平均 只有0.15-0.35克/升。在各种补给水源中,地下水的矿化度比较 高,而且变化大;冰雪融水的矿化度最低,由雨水直接形成的地 表径流矿化度也很小。
(2)河水中各种离子的含量差异很大。河水中各种离子含量见 表1-17、1-12。其含量顺序:
(3)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性大的江河,流域范围广, 流程长,流经的区域条件复杂,并有不同区域的支流汇入,各河段 水化学特征的不均一性就很明显。 (4)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 河水补给来源随季节变化明显, 因而水化学组成也随季节变化。
3、湖泊、水库水温
受水气界面上增温与冷却和湖泊内部紊动、对流混合作用影响,使水温分布存 在差异。有日、月、年的变化。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7、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 我国水温年变幅最大是太湖,达38℃。高山、高原年变幅最小。
4、地下水的水温
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不同,温度变化规律不同。近地表受气温影响;年常温层变化 小,<0.1℃;常温层下随着深度增加升高。地下水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受内部热能影 响而形成地下热水。地热异常区为地热田。
k(s,t,p)=k(s,t,0) + Ap + Bp2
(1-4)
式中,A、B为系数。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p=0)下的海水密度,称条件密度,在
现场温度、盐度和压力条件下所测定的海水密度,称为现场密度
或当场密度。
五、水色与透明度
1、水色
水体对光的选择吸收和散射作用的结果,以水色计测量。水色常 用水色计测定。水色计由21种颜色组成,由深蓝到黄绿直到褐色, 并以号码1-21代表水色。号码越小,水色越高;号码越大,水色越 低。
水密度之比。因此在数值上密度和比重是相等的。海水的密度状
况,是决定海流运动的最重要因子之一。
海水密度是实用盐度(s)、温度(t)和压力(p)的函数。
因此,海水密度可用 海水状态方程表示:
ρ(s,t,p)=ρ(s,t,0)/[1-10ρ/k(s,t,p)] (1-3)
式中,ρ为海水密度;k为海水正割体积弹性模量。
(2)矿化度变化范围大,从淡水直到盐水。在淡水中阴离子 以HCO3-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随着矿化度的增加,阴离子按 HCO3-→SO42-→Cl-次序递增;阳离子中Na+的含量增多,逐渐代 替Ca2+成为主要成分,而且Mg2+的含量稍有增加。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极为缓慢,常需以地质年 代衡量。
5、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地下水化学组成类型之多,地区性差异之大,是其它天然水不 可比的。关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起源和形成过程,至今仍有许多长 期争论的问题没有解决。地下水化学基本特点如下:
(1)地下水充填于岩石、土壤空隙中,与岩石、土壤广泛接 触渗流速度很小,循环交替缓慢,而且地下水贮存于岩石圈上部相 当大的深度(10公里),构成了地下水圈。
(1)湖水的矿化度有差异。按照矿化度,通常将湖泊分为淡水 湖(<1克/升)、微咸水湖(1—24.7克/升)、咸水湖(24.7— 35克/升)、盐湖(>35克/升)几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