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4)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PPT精品课件

现象
溶液为红色
结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或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第七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3.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C、A两个烧杯(如 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想象吗?B烧杯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实验1 实验2
改进实验
第八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物质的三态变化示意图:
(物理变化)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间隔的大小:固体 < 液体 < 气体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活动与探究
物质 O2 CO2
固体碘 碘蒸气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相_同_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_ 不同
化学性质
能支持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能使淀粉变蓝 也能使淀粉变蓝
4.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思考:你看到物质的运动了吗?为什么?从而得出什么结论?
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想一想
阅读教材P48-49
苯分子 两图片说明了分子(或原子)小。 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硅原子
第五页,共三十五页。
分子的特点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如沙堆的构成实验)-常温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 3×10-26 kg
例如: 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 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5)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2、讲授新课:[实验3-2] 品红溶于水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

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

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讲解: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篇一: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题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

本课题的学习能把前面内容〔如物理、化学转变,纯净物、混合物等〕从微观结构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等内容不行缺少的基础学问和基本工具〔指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它在本单元中能帮我们深切体会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常识;学好本课题是学好化学重要基础。

2.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学问,知道分子和原子的体积特殊小,肉眼无法直接观看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

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涉及的一些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简洁理解和把握;学生能娴熟把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转变,如蒸发、扩大、物质三态及热胀冷缩。

3.设计思路:首先提出学生熟识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发思索,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继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互相沟通、分析与商议,理解物理转变与化学转变的本质区分,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4.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生活实例中的物理转变和化学转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看、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解决一些简洁的化学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添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勤于思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5.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探究;分子、原子基本概念的形成;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 专项提高练习(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 专项提高练习(word版,含答案)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专项提高练习类型一微观粒子的联系与区别1.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分子和原子不带电,离子带电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D.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都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2.下列事实或现象,能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的是()A.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B.走进茶叶店,可闻到茶叶的清香C.冰雪融化D.碳酸受热分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3.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同种分子构成的C.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中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原子由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4.对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C.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D.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5.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物质C.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类型二物质的组成和构成6.在每个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氧气(O2)分子中含有相同的()A.氧分子数B.氧离子数C.氧原子数D.元素种类7.现有下列5种物质:①二氧化碳②洁净的空气③水蒸气④液氧⑤四氧化三铁,含有氧分子的一组是()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②③④⑤8.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的是()A.空气B.硫酸铜溶液C.金刚石D.液态氧9.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网络,图为某同学建立的有关物质构成的思维导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思维导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思维导图课件

思维导图解读——分 子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问题 ①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 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例如,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变,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这是物理变化;水通直流电,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分子发生了变化,这是化学变化。 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的组成和性质是 固定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如空气是由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构成 的,它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仍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或反应中各原子种类和数目未发生改变等)
典例精析
【解析】 从第一个图分析知:每一个碳酸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 氢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对比第一、第二个图可知,在此变化过程中 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即一个碳酸分子分解成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 和三个氧原子,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 化中的最小粒子;第二、第三个图说明,原子可重新结合成分子,两个氢 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结合成一 个二氧化碳分子。
谢谢观看
思维导图解读——分 子
【注意】①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理性质;物质 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 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学 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水是液态,冰是固态。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如构 成金刚石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
典例精析
【例3】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 表示氧原子),下列根据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D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知识点精讲(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知识点精讲(含解析)

第四单元自然接的水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课标定位1、了解化学式的含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能用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知识梳理核心知识归纳1.化学式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及其规律:(1)化学上常用“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化合价有正、负之分,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

(2)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4.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5.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知识点一、化学式及其意义知识在线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意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四个意义,见行下表。

拓展延伸(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不仅表示物质的组成,也表示分子的构成,所以也叫分子式。

(2)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一个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纯净物。

(3)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化学式的书写需依据实验结果或用元素化合价来求。

考题再现【考题示例】“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是指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下列有关“CH4”意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表示甲烷这种物质B.表示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C.表示甲烷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D.表示一个甲烷分子【答案】C【解析】化学式表示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宏观表示这种物质或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但不表示物质是由几个原子构成的,可以说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含有几个原子,故C错误。

知识点二、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知识在线1.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这种原子(或离子)的个数。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件:3.1《分子与原子》(共50张PPT)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件:3.1《分子与原子》(共50张PPT)

现 象 溶液为红色 结 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观察与思考2:
从这一现象中你可以 得出哪些结论?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烧杯A
烧杯B
现象 溶液逐渐变红。
溶液不变色。
解释 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杯中,使酚 酞溶液变红。
探究品红分子在冷水和热水中的运动情况
2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分 子运动越快。
(O2)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 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原子间有间隔; (4)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和石墨)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质量、体积都非 常小、彼此间有间隔、处于不断运动中,同 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 质的分子(原子)性质不同。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 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可
注意: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对于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的。
2、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 物质的物理性质。
3、最小不是指体积和质量上的最小,而是指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能再分。
三、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 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结合以上例子理解: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由原来 的分子变成了新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二) 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肉眼看不 见的。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kg。
2.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如水银温 度计中的水银柱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8讲 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8讲   分子和原子

第8讲分子和原子考点一、分子的构成【知识梳理】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氧分子(O2)、氢分子(H2)等。

②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等。

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气体(稀有气体除外)、液体(汞除外)、少部分固态非金属(如:碘I2)等。

【例题精讲】1.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A.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C.氢原子和氧原子D.两体积氢和一体积氧答案:B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通电后能产生氢气和氧气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答案:D3.下列物质中几乎不含氧分子的是()A.氧气B.液态氧C.蒸馏水D.空气答案:C考点二、分子的定义【知识梳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说明:①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

②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体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现象,它不能由单个分子表现出来。

例如单个分子就不能用固态、液态或气态来描述;而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却都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所以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例题精讲】4.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氢元素B.氢分子C.氢原子D.两个氢原子答案:B考点三、分子的性质【知识梳理】(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如能闻到花香,却看不到;能看到整块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以20滴水为1mL计算)。

(2)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

如在静止的水中滴入红墨水,会看到墨水会不断扩散;墙内开花墙外香等。

(3)分子之间有间隙。

如把酒精和水混合,当把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因此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会小于200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 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 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数3万多年 才能数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
以上说明:分子大还是小?
结论:分子很小.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实验:等体积水和酒精混合,观察总体 积是多少?
总体积小于2倍体积
1+1 = 2
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某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的间隔 变大 ,分子本身的大小 不变 。
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时所占 的体积相同吗?
快乐套餐
练一练, 你会了吗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 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
浓 氨 水
B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向其中 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 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
酚酞 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溶液 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烧杯A
烧杯B
现象
酚酞溶液变红色
无现象
解释
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酚酞分子也在运动,只 从B烧杯进入 A 烧杯中。 是速率比较慢
可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 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 如: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 氧气是由 氧分子构成的; 汞是由 汞原子构成的;
原子的特征: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3.原子间有间隔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水分子
分子和原子

一 、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水由水分子、氢气由氢分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分子模型
水分子 (H2O)
氢分子 (H2)
氧分子 (O2)
二.分子的特性: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
3.分子间有间隔
一般来说,分子间间隔:气体>液体>固体
如何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物质由分子构成)
注意:不是 分子的大小源自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的 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缘,故遇冷。时缩小
如: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的 1个水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氧分子是由 氧原子 构成的 1个氧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 构成的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
1个水分子和1个氧原子的大小比较? 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正确的说法 分子比原子大 -----不正确的说法
氢分子 (H2)
氧分子 (O2)
1、 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 如:水(H2O)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
氧气(O2)是由 氧分子构成的; 汞(Hg)是由 汞原子 构成的;
分子由原子构成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水分子 (H2O)
氧分子 (O2)
分子构成的说法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如何解释气体容易被压缩?
(物质由分子构成)
气体分子间 间隔较大 ,所以容易被压缩。
1、 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
如: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 氧气是由 氧分子构成的; 汞是由 汞原子构成的;
2、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氧分子是由 氧原子构成的
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 燃烧 ,用液氧也能支 持 燃烧 ,可见分子相同,其化学 性质也相 同。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的化学 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 相同 。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 不同 。
水变成水蒸气属于 物理 变化 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和水蒸气是 同一物质,水 中的分子是 水分子,水蒸气中的分子是 水分子, 可见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 不变 。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化学上怎么解释?
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
一、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如: 分子 、 原子、离子等构成
的。
苯分子
硅原子
我知道:苯是由苯分子 构成的; 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水分子
分子和原子

一 、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水由水分子、氢气由氢分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分子模型
水分子 (H2O)
1个氧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
如理解物质的分类: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中分子的种类为 一种 (填“一种”或 “多种”,下同),混合物中分子种类为 多种;
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 ”和” ”分别表示两种 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表示混合物是___ 。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 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酚酞溶液仍然为无色 酚酞遇水不变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 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 象 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结 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
花香的原因是( B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快乐套餐
试一试, 走进生活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体积小100毫升;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你从这里能 嗅到汽油味
汽油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当你走在校园里,能闻到沁人肺腑的桂花香。
水的蒸发 -------水分子的运动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满杯水敞口放置, 过段时间发现液面下降,杯内的水减少, 原因是 水分子不断地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
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
水分子在不断向空气中运动着
实验3-1
变化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 变大。
白糖溶于水是 物理 变化
溶解前有蔗糖分子、 水 分子, 溶解后在糖水中 有蔗糖 分子、水 分子,可见物理变化时分子 (种类) 不变。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是 化学 变化 过氧化氢分解时,过氧化氢变成了 水 和 氧气, 变化前是过氧化氢分子, 变化后分子有 水 分子 和氧分子。可见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 改变了。 木炭燃烧是 化学 变化 木炭燃烧时,木炭和氧气变成了 二氧化碳。 变化前有碳原子和 氧 分子, 变化后是二氧化碳分子。 可见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 改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