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神州谣》教案【省一等奖】
二年级下语文神州谣教案

二年级下语文神州谣教案教学目标:1. 熟悉古代神州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中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神州谣》的内容;2.培养学生对于古代神州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在课文中培养学生准确地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神州谣》;2.相关的图片、地图、实物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问题导入,提问学生对于神州的认识以及对于中国的印象,引出今天的主题。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师生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诗意和音乐性。
2.师生共同分析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学习其意思和用法。
3.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古代神州地理。
三、理解课文(15分钟)1.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或者描述课文中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师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比喻、修辞等修辞手法,增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利用课外资料进行研究,了解更多关于古代神州的知识。
2.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五、总结(5分钟)1.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理解。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祖国保持热爱和自豪感。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神州谣》;2.仿写一首关于自己家乡或祖国的小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第【1】篇〗《神州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并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字,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体会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掌握并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字,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难点:体会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市**实验小学的**老师。
请同学们准备好学习任务单和文具,开启我们快乐的学习之旅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祖国妈妈的童谣——《神州谣》。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按下暂停键读一读吧!2、知道祖国的名字及由来。
你知道祖国除了叫“中国”外,还有其他的名字吗?(课件出示:神州、九州、中华、华夏),相传大禹治水以后以大山、大河为界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后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别称,我们的祖先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称它为“神州”!我们还是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呢,请看这段视频了解一下吧!(课件播放视频)2、我们的祖国妈妈,不仅有这么多美丽的名字,更有壮美的山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二、识字写字,探究方法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神州谣》。
读课文前,老师需要提醒大家按照以下要求朗读(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请按下暂停键,开始吧。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读准生字,读清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一读。
·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本课的生字?2、初读完课文,我们先来学习生字。
请按下暂停键,自己试着读一读!神州谣涌动山峰耸立大陆隔离海峡台湾岛情谊浓厚一齐奋发繁荣参与借助拼音读字词,肯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去掉拼音)去掉拼音读,你还认识吗?试着读一读吧!这些来自课文的生字你都会读了吗?3、引导学生交流归纳识字方法。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神州谣》教案【省一等奖】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神州谣》教案【省一等奖】《神州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识字单元的第一课,通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培养他们对祖国方块字的独特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善良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本课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
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中华儿女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三字经的形式已不陌生,但对文中的内容理解得不是很清楚,特别是一些地方,学生可能不知道在哪里。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文中的内容予以分析,引导学生感悟。
三、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2、会写“州”“奔”“湾”等9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9个生字的书写2、感受汉字的鲜活生命,准确领悟字义。
五、教学准备:课件(教师)、预习生字(学生)六、教学过程:七、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大中国》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交流以下问题:(1)从课题上看,你知道了什么?(2)你怎么理解课题中的“谣”字?(通过组词,理解“谣”的意思,歌谣)3、齐读课题《神州谣》二、随文识字,初读课文。
1、齐读课题,提问:课题中有一个我们本课的生字朋友,它是谁?(州)2、有哪位同学有什么好主意能记住“州”字?给“州”字组词试着造句。
3、细讲“州”字(注意笔画顺序的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结识了课题中的生字朋友,我们再去课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新朋友吧。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标画出生字。
1 神州谣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 神州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神州谣》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神州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和词语,会写1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理解字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渲染、多种形式朗读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祖国山川之美,感受祖国繁荣昌盛,激起学生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和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祖国山川之美,感受祖国繁荣昌盛,激起学生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学单、辅学单、拓学单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视频播放2023年第十九届亚运会将在在中国举办。
刚刚我们看到的就是第十九届亚运会的各个比赛场馆。
亚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才举办一次。
届时会有许多外国来朋友到中国,这将是向世界展示我们祖国的绝佳机会。
老师想请你来当中华小小代言人,向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介绍好我们伟大的祖国,你有信心吗?学好这首歌谣你就可以像作者一样用歌谣这种独特的形式向客人们介绍好我们的祖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华小小代言人啦!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歌谣,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神州谣2.神州由来(1)同学们神州是哪里?(2)介绍神州。
大禹治水以后,曾把中国划为九州,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九州",又因为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是个礼仪之邦,这里的人生活的很幸福,所以被称为神州。
3.中国美称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响亮的名字?(生说,师补充)了解中国的美称:神州、九州、华夏、中华。
作为中华小小代言人,请你把这些响亮的名字介绍给客人们吧!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检查生字词课前大家对照预学单预习过生字词了,有几个难读的词语,我们再来读读。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神州谣》教案【省一等奖】

识字1教学目标:1. 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字。
2. 朗读课文第一、二小节,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2.写好“州”字。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课题1. 同学们,老师带来一幅图,看看(出示中国地图)这是什么图?中国全称叫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祖国妈妈历史悠久,还有很多响亮的名字,你知道哪些?(中华,神州、九州、华夏)(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华,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中国地大物博,特产丰富,是个礼仪之邦,中国叫神州;相传大禹治水后把名山、大川作为边界,分为九州,所以九州也是祖国的名称;中国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历经夏、商、周三个王朝,逐渐形成华夏民族,人们就用华夏来作为中国的别称。
我们是华夏儿女,是炎黄子孙。
2.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歌谣,神州谣。
(揭开课题,拼读州字,再读课题)这是识字单元的第1课。
3.州字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很像?(川)川和州字字形上有什么区别呢?(州字比川字多了三点)州字是象形字。
中国的汉字非常有意思,你们想不想看看古代的州字是什么样的?我们先来看看甲骨文中的“州”字。
再看看金文的“州”字,这是小篆“州”,这是楷体“州”。
川指河流,州字比川多了三点,三点代表河中的小岛,州字就是指河流或水中的小块陆地。
中国人造字这可真神奇。
4.在生活中,你听过、见过这州字吗?(组词:赣州、广州、苏州、杭州、兰州、扬州)这些都是地名,原来州还是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
5.州字是本课要认又要会写的字。
现在我们来写一写这个字(出现州田字格)写之前我们观察观察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竖撇稍长,中间的竖稍短,三个点的方向不一样)师范写,生写两个。
当场点评一名学生的写字。
6.再读课题:神州指什么?(中国)神州谣是一首什么样的歌谣呢?二、初读课文1. 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 神州谣》教案(一等奖)

识字1 神州谣▶教学目标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8个字。
正确读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字词的表达效果。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独特情感。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理解字词的含义。
2.感受祖国的伟大,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15个会认字,可以分组认读后鼻音和前鼻音的字;对比拼读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鼻音和边音的字。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2.朗读教学课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因此可以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与体会,可以通过范读、师生对读、打节拍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明快的节奏。
3.理解运用教学时借助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并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说说从每一小节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在情感提升的基础上,回归文本。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8个字。
正确读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音乐渲染,切入主题1.课前三分钟诵读经典《三字经》,配音乐。
2.《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蒙学读本,语言简练,有韵律感。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采用“三字经”的形式写成的一篇童谣。
神州谣 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

神州谣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识字1. 神州谣(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篇幅短小却又内涵丰富的歌谣,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因此,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并以图片启发学生想象,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智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情感进行交流。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单元是识字单元,所以本课设计重点是识字,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同时以多媒体辅助理解文中的“州"峡”“岛"等新接触的、难以理解的字词,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课文《黄山奇石》、《日月潭》和古诗《敕勒川》、《登鹳雀楼》,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
本文以“三字经”的形式描绘了祖国的山川之美,学生学文兴趣很浓厚,更能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此外,二年级孩子已经掌握自主识字方法,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由交流分享识字方法。
素养分析文化自信:熟读生字,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语言运用: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
思维能力:背诵课文,体会中国的美,体会到民族的情谊。
审美创造:感受神州的辽阔浩瀚,感受各民族共同奋发的情绪。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随文识字,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歌谣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谣《神州谣》。
“谣"指的是老百姓编的反映生活的歌。
点拨:“神州”就是华夏、中国、中土等,也俗称神州大地。
相传黄帝统治的土地称为神州。
“神州谣"指的是歌唱中国的歌。
(二)字词积累1.指导识记:(1)出示本课会认的字词,让学生根据拼音读一读。
2.“ong”读音:教师:这四个带有韵母“ong"的字出现了几种读音?学生:一共有两种,比如“涌”是第三声,“荣"是第二声。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第【1】篇〗《识字1神州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
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述效果。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大家,我们是----------。
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个名字(神州),今天继续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1、教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检查认读课后生字。
3、教师检查生字读音情况,突出重点。
分组认读生字:(1)涌、荣、耸、浓;(2)奋——峰;州——耸;浓——陆。
(4)开火车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受特点1、教师: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每句话都有3个字,读起来很有气势;朗朗上口。
3、教师总结:同学们真会发现!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朗读课文,随文理解字义1、朗读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神州”和“中华”都指的*。
(板书:我神州山川美)(3)齐读第一小节。
2、朗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思考:写了哪些壮美的山川?用横线画出。
用三角画出各自的特点。
(2)学生交流,教师范读。
说一说:从“奔、涌、长、耸”几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3)出示课件,直观感受,教师简要解说:黄河、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气势磅礴;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
神州大地,多么壮美!(4)男女生对读第二小节。
3、朗读第三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地图,让学生指认*、海峡、大陆的地理位置。
(3)看图理解“隔”的意思,用“隔”组词。
4、朗读第四小节。
(1)全班朗读。
(板书:各民族情意浓)(2)我们有多少个民族?我们是哪个民族?(3)联系生活,结合理解“繁荣”: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铁路四通八达......三、朗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1
教学目标:
1. 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字。
2. 朗读课文第一、二小节,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2.写好“州”字。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课题
1. 同学们,老师带来一幅图,看看(出示中国地图)这是什么图?中国全称叫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祖国妈妈历史悠久,还有很多响亮的名字,你知道哪些?(中华,神州、九州、华夏)(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华,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中国地大物博,特产丰富,是个礼仪之邦,中国叫神州;相传大禹治水后把名山、大川作为边界,分为九州,所以九州也是祖国的名称;中国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历经夏、商、周三个王朝,逐渐形成华夏民族,人们就用华夏来作为中国的别称。
我们是华夏儿女,是炎黄子孙。
2.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歌谣,神州谣。
(揭开课题,拼读州字,再读课题)这是识字单元的第1课。
3.州字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很像?(川)川和州字字形上有
什么区别呢?(州字比川字多了三点)州字是象形字。
中国的汉字非常有意思,你们想不想看看古代的州字是什么样的?我们先来看看甲骨文中的“州”字。
再看看金文的“州”字,这是小篆“州”,这是楷体“州”。
川指河流,州字比川多了三点,三点代表河中的小岛,州字就是指河流或水中的小块陆地。
中国人造字这可真神奇。
4.在生活中,你听过、见过这州字吗?(组词:赣州、广州、苏州、杭州、兰州、扬州)这些都是地名,原来州还是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
5.州字是本课要认又要会写的字。
现在我们来写一写这个字(出现州田字格)写之前我们观察观察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竖撇稍长,中间的竖稍短,三个点的方向不一样)师范写,生写两个。
当场点评一名学生的写字。
6.再读课题:神州指什么?(中国)神州谣是一首什么样的歌谣呢?二、初读课文
1. 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 课文共有几个小节?
3. 课文有什么特点?三、认识生字,识记生字
1.课文共有4个小节。
特点为:歌谣每句话3个字,每个小节4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读出气势。
2.课前布置了大家预习,现在我要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3.齐拼读15个生字。
4.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注意的(生先说,说完后)老师根据你们说的呀也归了类。
出示:涌、耸、浓、荣四个字为后鼻韵母,奋、峰分别是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州和耸分别是翘舌音和平舌音,
浓、陆是鼻音和边音,湾、繁都是前鼻音)全班再齐读生字。
5.会读了,那你怎么记住他们呢?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待会儿再请人来说。
(归类识记、加一加、减一减、反义词、组词识记)
6.把字宝宝放入词语当中,大声读出来(开火车读)。
7.谁能用里边的词说说句子。
(指两名学生)五、理解课文第1、2小节
1.这首歌谣说的什么内容呢?请读第一小节,读完之后请你告诉我你知道了什么?(板:山川美)
2、山川什么意思?你知道哪些山川?(每个孩子说出一处美景,师都问:你觉得那儿美吗?)请孩子带着感受美美地朗读这个小节。
3.指名读第二小节,其他孩子用笔画横线,找出这一小节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划出(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划出。
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并示范划出横线及波浪线。
老师带来了这些景物图,想不想看看?(生看视频时,师范读每一句,读出情感)
4.你怎么理解“奔、涌、长、耸”(师相机送给奔腾不息、翻滚涌动、绵延万里、解释词“耸”:高高地直立,巍峨挺拔)你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
4. 为什么歌谣选择了这四种景物而不选择其他的景物呢?(简要解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长城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太空中的宇航员能看到的地球上的景观中中国的长城就是其中之一,它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巍峨峻拔)所以歌谣歌颂神州山川美时选择了
最能代表神州的景物,因此我们以后在写景、写事、写物时要学习这种方法,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5.指导朗读。
看完这些美景,你还有什么词语可以形容美如画的山川?(神州大地多么壮美,风景如画!)
6.老师根据内容也写了一首四字歌谣,读一读: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7.歌谣还写了什么内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后作业:
1.有兴趣的孩子可以查找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及其他名山大川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美丽神州。
2.课外积累描写山川景物的好词与好句。
拓展:课文学到这里,今天的课堂听老师说中国称呼之多及其来历,欣赏了如此多的秀美山川,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1神州谣
黄河奔
山川美长江涌州(田字格)长城长珠峰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