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经济形势报告
铜仁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铜仁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铜仁市紧扣“两加一推”主基调,抢抓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实施的历史性机遇,克服了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奋力追比进位,大力推进“三化同步和一业振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结构向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预计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447亿元,增长17%,完成年初计划目标,比上年净增89.75亿元、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一产120亿元,二产132亿元,三产195亿元,分别增长9%、21%和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亿元,增长65.1%,完成计划任务,比上年净增276亿元。
财政总收入完成63.73亿元,增长25.8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57亿元,增长28.7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2亿元,增长1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38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2元,增长20%,完成年初计划任务。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2.14亿元、贷款余额381.38亿元,分别增长18.55%、26.91%,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234.72亿元,增长62.12%。
全面实现小康程度达到6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80:29.50:43.70,历史性地实现二产超过一产,取得了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的重大突破。
(一)投资总量显著扩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理念,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和管理,投资强度前所未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65.1%,接近“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数,“十二五”开局两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出“十五”和“十一五”十年累计数200多亿元。
其中22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0亿元,超目标任务约 77亿元。
二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铜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解决了主城区不通高速公路的窘境,新增高速公路56公里,杭瑞高速铜仁段、思剑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铜仁至松桃、沿河至德江、江口经石阡至瓮安高速实质性开工,铜仁至怀化、铜仁绕城高速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实施国省干道改造60公里,松桃道塘、石阡花山水库已下闸蓄水,规划到2020年建设的20座中型水库已开工6座,交通、电力、通信建设项目投资分别完成135.2亿元、21.19亿元、5.7亿元,全面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铜仁发展现状

铜仁发展现状
铜仁是贵州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贵州高原上。
近年来,铜仁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在农业方面,铜仁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作物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收成。
特别是茶叶种植业,铜仁市被誉为中国的“乌江茶都”,出产的乌江红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其次,在旅游业方面,铜仁市的天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其中,乌江漂流和森林避暑胜地都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铜仁市政府也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对景区的改造和宣传力度。
此外,铜仁市还注重发展工业经济。
特别是在能源和矿产资源方面,铜仁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该市的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经济提供了稳定的供应。
同时,铜仁市政府也大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了工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的转型发展。
总体来说,铜仁市在多个领域的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但铜仁市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政策,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力争将铜仁打造成为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铜仁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铜仁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主基调主战略,大力推进“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谱写了铜仁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一、综合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89亿元,首次突破700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1.10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1.21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8.59亿元,增长14.9%。
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12元(以常住人口计算),净增3886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4%,按人民币汇率(2015年末)折合3806美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5%。
与“十一五”期末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7.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3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2.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9%,其中:农业产值189.68亿元,增长8.1%;林业产值11.26亿元,增长9.1%;牧业产值85.94亿元,增长4%;渔业产值12.86亿元,增长9.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74亿元,增长2.9%。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有增有减。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3012公顷,同比下降0.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5959公顷,增长1.1%;蔬菜播种面积95708公顷,增长3.8%。
年末实有茶园面积99809公顷,增长9%;果园面积 27061.7公顷,增长7.4%。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134.9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稻谷产量48.65万吨,增长0.3%;油料产量14.72万吨,增长3.1%;茶叶产量2.62万吨,增长13.4%;水果产量23.54万吨,增长11.1%。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一、概述铜仁市是贵州省重要的农业产区,也是食用菌的主要产地。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铜仁市的食用菌产业也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与其他地区相比,铜仁市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对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进行全面评估,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现状分析1.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铜仁市的食用菌产业起步较晚,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食用菌种植业。
铜仁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十分适宜食用菌的生长,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目前,铜仁市的食用菌产业主要集中在县域经济中心和乡镇地区。
主要的食用菌种植区包括江口县、印江县、碧江区等地。
但与其他地区相比,铜仁市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种植技术还不够成熟,缺乏规范化的种植标准和技术指导,影响了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
市场营销渠道相对狭窄,部分农民只能通过中间商销售,导致利润空间较小。
食用菌品种相对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三、发展对策1. 完善技术培训和指导针对铜仁市食用菌种植技术不够成熟的问题,可以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
组织专业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定期开展培训和指导工作,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产量和品质。
2. 拓展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了解决市场营销渠道狭窄的问题,可以建立健全的食用菌产销对接评台,加强与餐饮企业、超市、电商评台等的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加工开发衍生产品,提高食用菌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益。
3. 多样化种植,提高市场适应性在食用菌品种方面,铜仁市可以加大对多样化食用菌品种的培育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附加值。
可以引进优质品种,拓展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裙体的需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011年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铜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加一推”的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发扬“宁愿苦干实干、不能苦等苦熬”的铜仁精神,积极面对困境,主动破解难题,克服了特大旱灾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一、综合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7.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3.5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9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4.3亿元,增长20.8%。
人均生产总值11583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净增2279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8.1%(以2011年铜仁市常住人口308万计算),按人民币汇率(2011年末)折合1832.75美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32.3:26.3:41.4变为28.93:27.93:43.14,第一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继续上升,第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达71.0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第一产业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8.8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11年,全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克服了特大旱灾带来的严重影响,农业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9%,其中:实现农业产值93.72亿元,增长0.7%;实现林业产值4.36亿元,增长28%;实现牧业产值59.85亿元,增长3.8%;实现渔业产值3.89亿元,增长10.2%;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48亿元,增长8.3%。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长。
拓展铜仁持续发展空间

开发深 入推进和 “ 十二五 ”规 划 ,争
取将一批 管长远 的重点项 目纳 入中央 和 省 的 规划 盘 子 。消 费方 面 ,确 保 全社会 消费品零 售总额达  ̄7 亿元以 j 15 上 ,深入 实施家 电、汽车 、摩 托车下 乡工程 ,抓好汽车 以旧换新 、城镇家 电以 旧换 新等工作 ,拉动城 乡消费持
科学发展论坛
栏 主 / 菁 邮 /synyoc . 目 持徐 箱kuu@aooc q na h.mn
拓展铜仁持续发展空间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 。特殊区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决定了铜仁必须突出重点 。 统筹推进 。始终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 。以速度来 扩总量 ,以总量来 提升质量 。 一 文/ 廖国勋
所未有。
因此 ,在加 快发展过程 中 ,我 们 要准确把 握形 势 ,既要看 到有利条件 和积极 因素 ,又要 把困难估计 充分 , 始终坚持 能快 则快 ,不断解 放思想 , 拓展思路 ,抢抓机 遇 ,狠抓 落实 ,努 力开创工作新 局面 。
突 出重点 , 以关键环节带动全局发展
当代责州IOO R. 1 3 l ̄7 . 第1期 2 P . _
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高标准、 高质量抓 好项 目包装储 备工作 ,结 合
中央扩 大内需新 增投资 ,落实西部 大
近 日,为 实现5 景 区管理标 准化 、规 范景 区游船 讲解服务 ,龙官风 景区 A
正式启用游船语音导 览系统 ,提升景 区服务质量 。
努 力做 大经济总量 。投资方面 , 确 保 今 年 完成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2 亿 1 1 元 ,力争 完成 2 4 3 亿元 。一 是加 快在 建项 目建 设进度 ,实行定 目标 、定 任 务、定进度、定责任,要求今年完工 的必须 完工 , 跨年 度 的项 目要尽量 往 前赶 ,增加更 多的实物 工程量 。二是 对 已 立项 的项 目要 做 好 开 工 准 备 工 作 ,争取 早 日开工 。三 是进一步放 宽 准入条件 ,强化 政策服 务 ,广泛 开辟 社会资本来源渠道。四是认真研究国
关于推动铜仁市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

南、 印江 、 江 、 阡 、 河 等5 为 主遍 及 全 区的 德 石 沿 县 农 副产 品加 T 丁业 产业 带 ,实现 了T 业 经 济 的较
快增 长 。2 1 年全 区实现生 产总值 3 77 亿元 , 0 1 5. 2 按
源、 冶金 化 1 、 材 、 色 农 产 品 加工 为主 导 的 工 一建 特 业 体 系 , 步 形成 了 以玉屏 、 山 、 龙 、 f 松 初 万 大 铜 ■、 桃 为主 的矿 产品 、 T T业 产业 带 ; 化 . 以乌 江 流域 为 主包括 大 龙火 电厂 在 内的能 源工 业产 业 带 ;以思
展 滞后 , 业产 业结 构单 一 , 工 主要 以粗 加 l产 品 及 - r 低端 产 品 为主 ,高科 技产 品很 少 .基 本上 是 以冶 金 、 工 、 产 品加 工 为 主的 一些 传 统 T业 , 处 化 农 还 于产业 化 、 工业 化发展 初 级阶段 , 兴产 业 发展 步 新
8亿 元 , 3 按可 比价 格计算 , 比上年 增 长2 . 其 中 1 %, 9 规模 以上 工业 实现 增加 值4 .2 元 , 长 2 . 7 亿 5 增 1 % 6 规模 以上 工业 实现 总产值 107亿元 。 9 .1
邻 湖南 省 , 接 重 庆 市 , 北 南接 本 省黔 东 南 州 , 接 西 县2 区和 1 省级 经 济开 发 区。2 1年 末全 市 户籍 个 00 总 人 口4 1 万人 境 内有 土 家 、 、 、 2. 7 苗 侗 仡佬 等 2 8
轮 区域竞 争 的 战略重 点 , 我市要 找 准 自身定 位 ,
22 第 期豳 f 3期 0年 5 1 总 3) 第0
铜仁地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铜仁地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铜仁地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来源:铜仁日报字数:60792009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围绕“两带两圈产业体系”和“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按照“强基础、调结构、保增长、重民生”的工作主题,切实加大对经济运行的调度和组织落实力度,积极应对困境,主动破解难题,克服了金融危机及严重旱灾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调整后显示,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51.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57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43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74亿元,增长14.2%。
人均生产总值6748元,净增906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3%,按人民币汇率(2009年末)折合988美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一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继续上升,第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达67.2%。
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35.8:24.4:39.8变为32.8:26.0:41.2。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第一产业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6.1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09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75.34亿元,增长0.1%;林业产值1.87亿元,增长15.4%;牧业产值45.86亿元,增长10.9%;渔业产值1.85亿元,增长1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67亿元,增长15.0%。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长。
全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5184公顷,增长2.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0496公顷,增长24.3%;烤烟播种面积17093公顷,下降11.9%;蔬菜播种面积46430公顷,增长1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奋力后发赶超,为到 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问题一
• 如何理解过去五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成就显著,开始进入经济加速发展新阶段? 前进的道路上,贵州还面临着哪些突出困难 和问题?铜仁如何发展?
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 黔中经济区、 黔北经济协作区、 毕水兴能源资源 富集区、“三州” 民族地区。黔中 是“发动机”和 “火车头”、黔 北是“助推器”、 毕水兴能源资源 富集区和“三州” 是贵州发展的两 个翅膀。
强化政策支持
财税、投资、金 融政策支持
产业支持
对口支援
土地、人才政策支持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项责任
一棵树
一座房
一座山
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
坚持统筹协调,促进“三化同步” 坚持经人为本,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自力更生、加大国家支持力度
发展目标
• “两步走”战略: 2015年全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接近西部 平均水平;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 康社会。2010年全国是80.1%,西部是 71.4%,贵州是62%.
文件特点
•
分析了阶段性特征:贫困和落后是贵州 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 提出了发展的核心思想:“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 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
更加突出主要目标、重点任务: “两步走”战略,更加注重民生,含金量 高、实质性的政策支持多
•
•
战略定位
• “四基地一枢纽”和“三区一屏障”即 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 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资 金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 纽。 扶贫开发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 区、民族团结进行繁荣发展示范区、长江、 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
空间布局
• 两环四横五纵: 内环是六个中心城市的环、外环是县城的高速公路网 。外环涉及铜仁的有玉屏、印江、思南。四横涉及铜仁遵 义—铜仁—吉首高速公路,贵阳至长沙通道(玉屏至邵阳 段)。五纵中涉及铜仁的有万州至桂林通道,石柱至铜仁 段,渝怀铁路二线、玉屏至铜仁铁路,贵阳至柳州通道吕 石柱—武隆—印江—铜仁高速公路;重庆至铜仁至怀化通 道,大兴至思南、思南至德江、铜仁至怀化高速公路。 • 重点的交通建设:铜仁至松桃、德江至沿河至酉阳、 江口至石阡至凯里高速公路,铁路遵义至铜仁至吉首铁路 、航运乌江500吨级的航运整治、机场有铜仁凤凰机场改 扩建。
•
定位与建设基础
丰富的水能、煤资源,资源加工基地 好,烟酒茶等特色轻工业在全国有一席之 地,有“三线”建设留下的航天航空基地。 在扶贫开发上,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 只相当于全国的58%,按2300元/年的新标 准,全省有贫困人口1521万人,占全国 14.5%,贫困发生率为45.1%。文化旅游创 新区,主要是一棵树、一座房、一座山为 品牌的“多彩贵州”。民族团结是贵州的 大局,生态是贵州的优势。
问题二
• 如何理解“奋战五年,努力追赶,开启贵 州科学发展新征程”?对于铜仁来说,今 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开启贵州科学发展新征程
目前,贵州省小康进程大体上落后全国8年, 落后西部平均水平4年,是全国贫困问题最突出 的欠发达省份。 贵州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奋战五年,努力冲出“经济洼地”,综合经 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力总攻“绝对贫困”,人 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着力构筑“精神高 地”,人们的道德文化水准和精神面貌跃上新台 阶;广泛凝聚发展合力,民主法制建设跃上新台 阶;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 科学化水平跃上新台阶。
• 国务院办公厅出 台了2号文件的责任 分解文件,明确了 各部委的细化责任, 进一步推进对口支 援。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 扶贫攻坚规划
“11+3”全国连片贫困地区
规划范围
湖北、湖南、 重庆、贵州四省 市交界地区的71 个县,湖北21个、 湖南37个、重庆 7个、贵州16个, 面积17.18平方 公里,人口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解放思想, 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坚决革除制约发 展的制度障碍,健全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 机制; 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 展,实现既提速发展,又保持青山常在、碧水长 流、蓝天常现; 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基础的基础、关 键的关键来抓,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能够带 领全体党员为党的目标而奋斗的坚强领导核心, 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能够引领全省各族人民为 后发赶超而奋战的先锋队。
特色农业
• • • • • • • 油茶基地:江口、玉屏、石阡、松桃、铜仁、万山 茶叶基地:印江、石阡、松桃、江口、沿河 烤烟基地:思南、石阡、印江、德江、沿河 高山蔬菜基地:铜仁、德江、江口、印江、思南 柑橘基地:乌江沿岸 中药材基地、干果基地、肉类基地覆盖全市 楠竹基地:覆盖全市(除碧江、石阡、玉屏)
手段和措施
必须把后发赶超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起来, 牢牢抓住扩大投资、消费、出口的重要环节,积 极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使经济增长保持不 竭的原生动力; 必须把推进“三化”同步作为基本途径,促 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合理流动、 有效配置,使工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城市获 得更广的发展空间、农村获得更大的发展支持; 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黔、人才强省战略,倡 导发展创业文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逐步走上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发展道路;
经济形势报告会
中共铜仁市委政策研究室
杨
俊
文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重大标 志性的事件,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的意义, 是建国以来贵州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层面上 全面支持贵州发展的纲领性性文件。 • 文件共十一章五十四条,第一章是总 体要求,第二到第九章是重点工作,第十 章是支持政策,第十一章是组织领导。
民生改善与生态保护
•
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小城镇建设,实施水、 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 • 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促进农村劳动 力转移,要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 • 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科 技文化体育、社会保障。 • 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动植物保护、环境 保护、水源保护等。
产业发展与调整
• 装备制造业:农林产品加工,生物医药产业、矿 产资源加工,机械工业 • 现代服务业:商贸、家庭、金融、科技和信息 • 文化产业:提到了“四月八”、“上刀山”、松 桃滚龙,民族工艺品提到了刺绣 • 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协作机 制
矛盾与问题
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基础设施 薄弱,瓶颈制约依然严重;产业结构不 合理,工业短腿仍然突出;自我积累能 力弱,负债发展压力大;社会事业发展 滞后、民生保障欠账多等。
铜仁如何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两加一推”主 基调和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主战略,深入实施“构建 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全 面落实市第一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以发 展工业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以扩大投资为推动力, 坚定不移地以产城一体为主抓手,坚定不移地以保障 民生为落脚点,实现从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 经济的转型,实现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 努力把铜仁打造成“四区一中心”,全面建设美 好幸福新铜仁。
重点水利工程
• 大兴、黄家坝、马岩、粟子园等水库;江河治 理有乌江,城乡供水有铜仁、德江、思林、沙坨 ;灌区有铜东;城镇防洪有铜仁市。 • 能源建设方面有铜仁的页岩气开发、思南、德 江、沿河、万山的风能开发。
产业发展
• 第一位提出旅游业,4个大的组团,包括梵净 山生态休闲文化旅游旅游组团把全市的旅游资源 全部整合起来。 • 12条精品旅游线,核心线是张家界—吉首—怀 化—铜仁—酉阳—黔江—恩施—张家界。张家界 —吉首—凤凰—铜仁—遵义;张家界—花垣—秀 山—印江—石阡—余庆—湄潭—遵义;武隆—彭 水—乌江画廊—酉阳—沿河—秀山——张家界; 张家界——沅陵—会同—玉屏—印江—石阡—思 南—德江—沿河—务川—张家界(大武陵旅游) 。
铜仁五年目标:努力实现“六个倍增”
即经济总量倍增,突破8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 上;财政收入倍增,达到186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倍增,达到2152亿元,年均增长 40%以上;工业总产值倍增,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 3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倍增,分别达到32846元和9620元,年均分别增长20% 以上。 加快推动全市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 济转变,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改革开放深入 推进,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党的 建设更有成效,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为实现 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报告解读
总结了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科学分析了贵州全省现阶段面临的省情、特点 和机遇。 确定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 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全面地回答了“把 一个什么样的贵州带入新阶段”、“建设一个 什么样的省委和各级党组织”、“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实施什么样的战略、建设一个什么 样的贵州”等重大问题。
经验总结
五年的发展,让贵州站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新起点,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五年的变化告诉世人:贫困,不是贵州永久的标签;无 奈,更不是贵州人的本质常态;贵州是一片充满希望、 前景广阔的热土,贵州人将在不甘落后、顽强奋斗中实 现崛起! 一定要从贵州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 央精神与贵州实际结合起来,坚持科学发展,全力抢抓 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在加速发展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