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诗词二首
朱熹的诗词

朱熹的诗词朱熹的诗词[1]: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朱熹[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3]: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朱熹《四书集注》[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诗》[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7]: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朱熹《近思录》[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朱熹《朱子全书》[9]: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10]: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11]: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朱熹《朱子语类》[12]:存天理,灭人欲--朱熹[13]:心,生道也。
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
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朱熹《近思录》[14]: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
--朱熹[15]: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16]: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1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18]: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20]: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朱熹《范纯仁语》[2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22]: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朱熹[23]:蹉跎莫谴韶光老。
--朱熹《四时读书乐》[24]: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25]: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26]: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朱熹[27]:心统性情者也。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和诗句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和诗句【篇一】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1、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偶成—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4、鹧鸪天—朱熹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
多情蜂蝶早飞来。
6、菩萨蛮—朱熹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忆秦娥—朱熹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8、好事近—朱熹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0、南乡子—朱熹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篇二】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偶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朱熹的诗词作品

朱熹的诗词作品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下面分享几首朱熹的诗词作品:1、观书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这首诗,是把泛舟比方学道的。
昨天的夜里,我到江岸边来,见那春水已经涨起来了,许多大号船只,停泊在水面上的,好似羽毛一般地轻浮。
回想从前水浅的时候,空费了多少推移的气力,到了今日,水已涨足,船在江心里,尽可以自由行动了。
2、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诗人虽是南宋有名的理学家,但这首诗却写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富有理趣。
诗的一、二句写景,“一鉴开”点明了湖面之平静,“共徘徊”即进一步强调了湖水的清澈,又为湖水注入了一股活力。
诗人没有单纯地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针对湖水之清展开思考,用一问一答把一个哲理性的问题阐述明白。
后人经常用三、四两句诗来比喻在工作或学习上要不断汲取新鲜养分,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3、《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这是一首写春之诗,它描写了春天万物新生、花团锦簇的特点。
但有人认为,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
泗水曾经是孔子弦歌讲学、教授弟子的地方,朱熹是儒学大师,以泗水寻芳暗指追寻孔子之道,可能性很大。
朱熹观书有感的诗句 观书有感中的诗句汇总

朱熹观书有感的诗句观书有感中的诗句汇总《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观书有感中的诗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观书有感》(其一)《观书有感》(其一)(2张)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注释译文编辑注释其一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
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其二“艨艟”:也作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译文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创作背景编辑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诗。
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
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诗词鉴赏

【导语】朱熹(1130年9⽉15⽇~1200年4⽉23⽇),⾏五⼗⼆,⼩名沋郎,⼩字季延,字元晦,⼀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称紫阳先⽣、考亭先⽣、沧州病叟、云⾕⽼⼈、沧洲病叟、逆翁。
谥⽂,⼜称朱⽂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闽学派的代表⼈物,世称朱⼦,是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师。
下⾯是为⼤家带来的朱熹《观书有感⼆⾸·其⼀》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观书有感⼆⾸·其⼀ 宋代:朱熹 半亩⽅塘⼀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
(那通:哪) 译⽂ 半亩⼤的⽅形池塘像⼀⾯镜⼦⼀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的⽔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
注释 ⽅塘:⼜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朱熹⽗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别墅》词云:“清晓⽅塘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 鉴:⼀说为古代⽤来盛⽔或冰的青铜⼤盆。
镜⼦;也有学者认为镜⼦。
指像鉴(镜⼦)⼀样可以照⼈。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称代词,这⾥指⽅塘之⽔。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不断积累,只有在⼈⽣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和探索,才能使⾃⼰永保先进和活⼒,就像⽔源头⼀样。
赏析 这是⼀⾸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塘作⽐喻,形象地表达了⼀种微妙难⾔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泓死⽔,⽽是常有活⽔注⼊,因此像明镜⼀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种情景,同⼀个⼈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有收益、提⾼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朱熹的经典诗词10篇

朱熹的经典诗词10篇朱熹历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
他总结了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开创了紫阳学派。
他还在建阳云谷“晦庵”草堂讲学,并校订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朱熹写的诗,来欣赏一下吧。
好事近·春色欲来时词牌名:好事近|朝代:宋朝|作者:朱熹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词牌名:水调歌头|朝代:宋朝|作者:朱熹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词牌名:水调歌头|朝代:宋朝|作者:朱熹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
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
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
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
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
只恐买山隐,却要练丹成。
水调歌头·富贵有馀乐词牌名:水调歌头|朝代:宋朝|作者:朱熹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词牌名:水调歌头|朝代:宋朝|作者:朱熹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
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
应见尘土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
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
熹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
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
若向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
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
《观书有感》朱熹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观书有感》朱熹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观书有感二首》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作品原文:观书有感朱熹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品注释:其一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2、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
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3、“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4、徘徊:来回移动。
5、为:因为。
6、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7、那得:怎么会。
8、那:怎么的意思。
9、清如许:这样清澈。
10、如:如此,这样。
11、清:清澈。
12、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其二1、“艨艟”:也作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2、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3、中流:河流的中心。
作品译文: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诗歌鉴赏】朱熹《观书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朱熹《观书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朱熹《观书有感》原文【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观书有感》注释【其一、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2、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
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3、徘徊:来回移动。
4、为:因为。
5、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6、那得:怎么会。
7、那:怎么的意思。
8、清如许:这样清澈。
9、如:如此,这样。
0、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其二、艨艟: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2、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3、中流:河流的中心。
朱熹《观书有感》翻译【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朱熹《观书有感》赏析《观书有感》是宋代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的一首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作者】朱熹【朝代】宋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劝学诗/ 偶成
【作者】朱熹【朝代】宋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注释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庆祝国庆67周年》
礼炮声声震天下,
五星红旗似彩霞。
光辉历程世瞩目,
神州大地遍地花。
改革开放扬起帆,
祖国跃上千里马。
今日再展战洪图,
灿烂前景世人夸。
举国上下庆国庆,
遥想当年战鼓惊。
全国人民齐祝兴,
皆出儿女爱国心。
金秋十月好心境,
举国欢腾迎国庆。
六十七年风雨径,
共祝未来更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