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 完美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高中物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曲线运动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肯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6.①水平分速度:②竖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此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转变(2)角速度: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3)周期T,频率:f=1/T(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转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转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改变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12.留意:(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转变的变加速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梳理总复习完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梳理总复习完美版

v0 v1
G
v0
v2
Δv v1 Δv v2
v3 Δv v3
v gt
方向竖直向下
课堂练习2: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平抛运动的x-y图象,物体从 O点抛出,x、y分别为其水平和竖直位移,在物体运动 过程中的任一点P(x,y),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x轴的A点(A点未画出),则OA的长度为( B ) A. x B. 0.5x
x2 y2
y gt 方向: tan x 2v0
水平方向: 速度: 竖直方向: 1.速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合速度
大小:v vx 2 v y 2
gt 方向:tan vx v0 vy
2.位移变化有什么规律?相等时间内竖直位移变化呢?
3.飞行时间和水平射程分别有什么因素决定?
4.任一时刻的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速度偏向角)和位 移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位移偏向角)有什么关系?
即: T
即:
单位:秒,s
v=rω
4.频率——1s时间内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
f
单位:赫兹,Hz
5.转速——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N 即:n 单位:转/秒,r/s t
三. 实践研究:机械传动
1.链条传动 或皮带传动 2.齿轮传动
A B
【结论】1.两种传动轮缘上的线速 度大小相等。
2.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
分析1:时间最短
v2
v
d
v1
结论:当船头垂直河岸时,所用时间最短
例:河宽d=100m,水流速度v1=3m/s,船在静水中 的速度是v2=4m/s.求 (2)欲使船渡河距离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渡河时间多 长?
分析2:航程最短 v1 v2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1、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参考系: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3、坐标系:定量的描述运动,采用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

瞬时速度: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 (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运动图象1、x—t图象(即位移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022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背)

2022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背)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二册知识总结(期末考试版)一、高考热点44条高考热点1:曲线运动与变速运动的关系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但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高考热点2:曲线运动的合外力曲线运动的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指向曲线的凹侧,速度的方向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高考热点3: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高考热点4:平抛运动的实验在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必须使斜槽的末端水平;每一次实验必须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实验时选择体积小密度大的钢球做实验。

高考热点5:平抛运动的时间只跟竖直方向的位移(高度)有关,与水平方向的速度无关。

高考热点6: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都是抛体运动;抛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高考热点7:向上的斜抛运动物体先做匀减速曲线运动,再做平抛运动;在最高点处物体的速度不为零。

向下的斜抛运动物体一直做匀加速曲线运动。

高考热点8:渡河最短时间: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河宽)v d t =min高考热点9:抛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竖直向下高考热点10:平抛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不变;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每秒内的速度增量相同;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时刻改变;平抛运动是一种在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是匀加速曲线运动。

高考热点11:圆周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但曲线运动不一定是圆周运动(曲线运动包括: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圆周运动)。

高考热点12: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处处相等,方向时刻改变;匀速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的路程相等。

高考热点13: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变;匀速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的角度相等。

高考热点14: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大小处处相等,方向时刻改变; 高考热点15:向心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而是根据效果命名的力。

高考热点16:向心力由物体的合力提供,或者由某个分力来提供。

高考热点17: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功与机械能1. 功:力对物体做功,即改变物体的位置、速度或形状。

力的功的大小:F·s=FScosφ。

其中,F为力的大小,s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大小,φ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功与能:功是一种能的转移。

把能从一个物体或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系统,就是做功。

功是能的量度。

3.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功率的大小P等于功W对时间t的比值,即P=W/t。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1W=1J/s。

4. 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总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要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保守力,当没有非保守力对系统做功时,系统的总机械能守恒。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没有受到合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时,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以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合外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其中,F为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三、万有引力与万有引力定律1. 万有引力:地球是一个大质量物体,可以给周围的物体施加吸引力,这种吸引力称为地球引力。

地球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和地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由万有引力定律来描述:F=G(m1m2/r^2),其中,F为引力的大小,m1、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G为万有引力常量。

四、牛顿引力定律1. 地球引力: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是一种宏观现象。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地球到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重力加速度:地球每个地方都存在一个重力加速度g,大小约为9.8m/s²。

3. 牛顿引力定律: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最新8篇)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最新8篇)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最新8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篇一第一节认识静电一、静电现象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

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1)分析摩擦起电(2)分析接触起电(3)分析感应起电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第二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一、电荷量和点电荷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

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1、检测仪器:验电器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三、库仑定律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4、成立条件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第三节电场及其描述一、电场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

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位移: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设位移方向与x轴夹角为α2.曲线运动的速度:①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分解为水平速度Vx及竖直速度Vy,V2=Vx2+Vy23.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是矢量,方向或大小任一的改变都会造成速度的变化,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一定改变)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二.平抛运动(曲线运动特例)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如果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时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抛体运动开始时的速度叫做初速度。

如果初速度是沿水平方向的,这个运动叫做平抛运动2.平抛运动的速度: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即为Vx一直保持不变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Vy=gt③合速度:V2=Vx2+Vy2=V02+(gt)2 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θ tanθ=Vy/V0=gt/V03.平抛运动的位移:①水平方向 X=V0t②竖直方向y=1/2gt2 ③合位移S2=x2+y2=(V0t)2+(1/2gt2 )2 方向:与X轴夹角为α tanα=y/x=V0t/?gt2=2V0/gt三.圆周运动1.线速度V:①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量度该比值即为线速度②V=Δs/Δt 单位:m/s③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tips:方向时时改变)2.角速度ω: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它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来描述,即角速度② 公式ω=Δθ/Δt (角度使用弧度制) ω的单位是rad/s3.转速r: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圈数单位:转每秒或转每分4.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5.关系式:V=ωr(r为半径) ω=2π/T6.向心加速度①定义: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②表达式a=V2/r=ω2r=(4π2/T2)r=4π2f2r=4π2n2r(n指转过的圈数)方向:指向圆心7.向心力F=mV2/r=mω2r=m(4π2/T2)r=4π2f2mr=4π2n2mr 方向:指向圆心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①铁路的弯道:②拱形桥:(1)凹形:F向=FN-G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2)凸形:F向=G-FN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③航天器失重:航天员受到地球引力与飞船座舱的支持力,合力提供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所需的向心力mg-FN=mv2/R v=√gR 时FN=0 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④离心运动(逐渐远离圆心):(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总有沿切线方向飞去的倾向。

高中物理必修2知识点详细归纳合格考

高中物理必修2知识点详细归纳合格考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一、:曲线运动1、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即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的性质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

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由于曲线运动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物体做一般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只受重力,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

(3)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的速度方向,且合外力方向始终在同一个平面内(即在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内)总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5、分类⑴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⑵非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大小变、方向变或两者均变)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运动的合成: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运动合成重点是判断合运动和分运动,一般地,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

2、运动的分解:求一个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⑴运动的等效性⑵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时间相等⑶独立性: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个不同的分运动,物体在任何一个方向的运动,都按其本身的规律进行,不会因为其它方向的运动是否存在而受到影响。

⑷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宇宙速度v=11.2km/s — 物体刚好能克服地球引力作用,离开地球绕太阳运动所需 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v=16.7km/s —物体刚好能摆脱太阳引力束缚而飞到太阳系以外所需的最小 发射速度
同步卫星特点:
“三定”— 定轨道、定周期、定高度
1、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相对地球 静止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不能说物体随星球自转需 要的向心力等于星球对它的万有引力?
典例:1、同步卫星离地球球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1,向 心加速度大小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虽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 度大小为a2,线速度为V2,地球半径为R,则( A )
A、a1:a2=r:R C、 V1:V2=R2:r2
A
典例:1、如图卫星A、B的半径之比为rA:rB=1: 2, B
则 aA:aB= ____4_:_1__ VA:VB= ____2__:_1
B
ωA:ωB= ___2___2_:_1 TA:TB= ___1_:_2__2
典例2、我国发射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贴近月球表面飞行,已知 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 地球近地卫星的飞行速度约为8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 为多少?
B、 a1::2=R2:r2
D、 V1:V2= R: r
G
Mm r2
mV 2
r
m(2)2r
T
GMR2m mg GM gR2
要特别注意两条思想中r与R的不同
通过下面的例子体会两条思想的综合使用
典例:1、地球半径为R,地表的重力加速度
为g,一颗人造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h,求:该
h
卫星的运动周期
Rg
解:由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对每个行星对 每来个说行,星它来与说太,阳它的与连太线阳在的 相连 等线 在 相 的时间扫过等 的相时等间的扫面过积相; 等 的 面 积 ;
开普勒第开三普 定勒 律第 三—定—律周—期—定周律期 定 律
所有行星的所 有轨行道星的的半轨长道轴的的半三长次轴方的跟三 公次 转方 跟 公 周期的二次转 周方期的的比二值次都方相的等比,值 K都是相一等 个. 跟 中心天体有关的常数
第六章 基本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 基本知识点梳理
开普勒三大定律
开普勒第开一普定勒律第—一 —定 轨律 —道—定轨律道 定 律
太太阳阳
行行星星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
所有行星绕太 阳太处阳在运椭动圆的的轨一道个都焦是点椭上圆。 ,
v
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开二普定勒律第—二 —定 面律 —积—定面律积 定 律
解:根据
G
Mm r2
mV 2
r
得V GM 近地卫 rR 星 r
V 近地
V近月
GM地 R

GM月 R月
V 近地
MR 地 月
8119
V MR 14 2
V近月=16/9Km/s
近月
月地
(2)星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星球对它的万有引力
R M
m
F引 = G

Mm G r2 mg
GM gR2
Mm G
(R h)2
m(2)2(Rh)
T
4 2 (R h)3
T GM
由引力等于重力,得
Mm' G r2
m'g
GM gR2
4 2(R h)3
T gR2
第一宇宙速度— 成功发射一颗卫星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
理解:(1)第一宇宙速度指的是发射速度不是环绕速度 (2)当然对近地卫星(r≈R),在数值上V发=V环
②对于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公式也成立,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典例: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D )
A、公式中 G 为引力常量,通过实验测得为 6.67×10 11 N m2 / kg2 B、当 r 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将趋近于无穷大 C、m1 与 m2 相互吸引的力大小相等与 m1、 m2 是否相等无关 D、引力常量G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装置测得的
kk
aa 33 TT 22
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 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 2、表达式
F G m1m2 引力常量 G = 6.67×10 -11 N m2 / kg2 r2
3、适用条件:①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 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 两物体才能 看成质点
V
GM R
其中M是月球质量 ,R是月球半径
典例2、关于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B.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C.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D.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2、运动周期、角速度与地球自转周期、角速 度相同T=24小时
3、高轨卫星,距地面高度为定值h=3.6×104 Km
典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人造地球卫星最小的发射速度是7.9Km/s B、人造地球卫星最小的环绕速度是7.9Km/s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应介于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D、在月球表面成功发射一颗环月卫星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是
(3)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公式
V GM
M—星球质量 R—星球半径
R
(4)地球上成功发射一颗卫星做需的最小发射速度 (即第一宇宙速度)V=7.9Km/s
注意:(1)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近地卫星V发=V环,除此之外,轨道越高的卫星,需要 的发射速度越大,进入轨道后的环绕速度越小
故第一宇宙速度在数值上等于最大的环绕速度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两条重要思想的领会:
(1)中心天体—环绕天体模型
处理思想:中心天体施加给环绕天体的引力提供环绕天体做匀速 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
即 F引 = F向
ma 向
a 向
GM r2
m F引
M
G
Mm r2
mV 2 r
mr2
V GM r
GM r3
m(2 )2 r
T
T 4 2r3
GM
四条对应关系中,每一条约去环绕天体质量m后 ,剩四个物理量,知 其三个量,就能求第四个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