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优势病种总结分析及优化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尪痹中医护理方案

的护 理 效 果 进 行 评 价 。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 目是艾灸和中药封包 ,其次
3 . 1 . 2 评价 标准 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 次:好 、较好 、一般 、差 。
3 . 2 护 理 效 果 分 析 采 用 以 上 评 价 方 法 和 标 准 对 护 理 效 果 进 行 评 价 ,关 键 点
a n d a c h i e v e d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r e s u l t s . No w e x p e r i e n c e i s s u mm a r i z e d a s f o l l o ws t o h e l D c o mr a d e s .
[ Ke y w o r d s ] Ad v a n t a g e s d i s e a s e s ; Nu r s i n g p r o g r a m; E f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5 . 2 3 . 0 7 8
望 有 助 于 同道 。
【 关键词 1 优势病种 ;护理方案 ;疗效分析
[ Ab s t r a c t | W a n g b i T C Mn u r s i n gp r o g r a m wa s a p p l i e d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r h e u ma t o l o g y f o r t r e a t i n g 3 3 c a s e s o f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p a t i e n t s ,
项痹病诊疗方案的优化、评估

项痹病诊疗方案 2011—2012年目录2011年 (3)诊断 (3)治疗 (3)难点及解决措施 (5)中医药特色 (5)分析评估 (6)疗效评价 (6)2012年 (8)诊断 (8)治疗 (8)难点及解决措施 (11)中医药特色 (11)分析评估 (12)疗效评价 (12)项痹病诊疗方案2011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侯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1.体针(1)风寒痹阻证治则: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取穴: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井、秉风、曲池、外关、列缺、合谷(2)血瘀气滞证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取穴:颈椎夹脊穴、大椎、肩井、秉风、手三里、外关、列缺、合谷、三阴交(3)痰湿阻络证治则: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取穴: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太阳、内关、中脘、丰隆、头维、阴陵泉(4)肝肾不足证治则: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针灸科优势病种项痹病诊疗方案及优化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中医病名:项痹 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神经根型) M47.221+G55.2*(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亏虚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头针、火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1)急性期主穴:阳性点曲池合谷阳性点选取:①压痛点明显处,②局部有条索状结节处,③颈部敏感点,按压此点可引起肢体、肩背部或头面部疼痛加重或放射痛,符合以上任一点即可确定为阳性点,体表定位。
配穴:头痛头晕者加风池风府百会下肢无力者加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心慌加内关,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治疗方法:①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直径0.30 mm、长50 mm毫针;阳性点采用单针刺或傍针刺,用泻法,轻刺激,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可稍强,留针30分钟。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引言颈椎病,也称为项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骨骼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在颈椎病的诊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状况。
本文将对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诊断标准针对项痹的诊断,我们参考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颈椎病中医诊断标准》(编号:国中医药字[2016]187号),该标准详细描述了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为中医师明确诊断提供了依据。
三、病因与病机分析项痹的病因主要包括颈部受凉、颈部受伤、颈部保持不良姿势、颈部肌肉劳损等。
病机主要是风、寒、湿的侵袭导致经络阻滞和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颈部疼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四、中医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我们将项痹分为风寒湿邪阻络型、肝肾虚弱型和气血不足型三种辨证分型。
每种分型的特点、病理机制及治疗重点都有所不同。
五、中医治疗方案1.风寒湿邪阻络型治疗重点: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方药组合:桂枝汤加减、川芎茶加减、藿香正气散加减疗程和疗效:通常需连续治疗2-4周,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以明显减轻颈部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2.肝肾虚弱型治疗重点:补肝肾、活血化瘀方药组合:四物汤加减、活血化瘀汤加减疗程和疗效:治疗期为4-6周,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肩颈部的酸疼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3.气血不足型治疗重点: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药组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活血通络汤加减疗程和疗效:通常需连续治疗6-8周,治疗后患者的颈部疼痛和僵硬等症状明显缓解。
六、临床疗效总结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项痹患者的治疗观察,我们总结了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
根据分型的不同,中医方案对项痹患者的疼痛、肌肉紧张、活动受限、酸痛等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总体来说,中医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应用情况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91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火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9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使用率42.9%,穴位贴敷疗法使用率49. 5%,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91例(100%)>推拿59例(64.3%)、辨证口服中药汤剂39例(42. 9%)、穴位贴敷45例(49. 5%)、火针疗法15例(16. 5%)、颈部理疗者47例(51.6%),,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针刺;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针刺治疗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辩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2.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作用持久,痛苦较小,患者接受度和依从性较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法、灸法治疗痹症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分析总结及方案优化说明

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分析总结及方案优化说明尪痹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以肌肉强直、僵硬、难以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病症。
中医诊疗尪痹的方案一般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
本文将对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方案优化说明。
首先,对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需要从患者病情、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养生保健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
具体分析如下:1.患者病情:尪痹病情轻重不一,有的患者病情较轻,遵循中医诊疗方案后病情明显改善;而有的患者病情较重,病程长久,对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要求较高。
因此,尪痹中医诊疗方案的执行情况与患者病情有着密切关系。
2.医生治疗技术水平:中医诊疗尪痹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尪痹中医诊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和疗效。
对于一些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的医生而言,可能存在方剂选用不当、针灸手法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方案的执行效果。
3.养生保健:尪痹患者在接受中医诊疗方案同时,还需要进行养生保健工作。
适当的运动锻炼、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对于尪痹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患者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对养生保健措施的忽视或不重视,导致效果不佳。
对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方案优化说明:1.提高医生技术水平:加强对尪痹的研究和培训,提高医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方剂选用和针灸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完善方案执行过程: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加强患者教育和健康指导: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患者普及尪痹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方法,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和决心,做好养生保健工作。
4.加强科学研究与合作: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需要依托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积累。
医院、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可以加强合作,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逐步完善尪痹中医诊疗方案。
2009年项痹病疗效评估总结分析

2009年项痹病中医优势病种实施情况分析总结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整体医疗和护理服务品质,我科于2009年开展了项痹病优势病种,并对实施优势病种前后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项痹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由于西医治疗疗效不够显著,西药服用症状缓解不显,且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如胃肠反应等),而中医治疗有独到的优势。
因而我们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既明显缓解了患者症状,又减少了西药服用,减少手术患者,充分降低了医疗费用。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我们近一年来共收集52例项痹病病例,均为发作期住院病人。
随机分成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以下简称结合组)。
西药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5~75岁,平均49.21±1.37岁。
病程3天~10年,平均5.30±1.20年。
结合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7~78岁,平均43.29±1.55岁;病程2天~12年,平均6.25±1.20年。
两组患者西医分类分布情况见下表:组别颈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脊髓型混合型总计西药组2(0.08) 5(0.2) 1(0.04) 6(0.24) 3(0.12) 8(0.32) 25(1)中西医结合组2(0.07) 6(0.22) 1(0.04) 4(0.15) 2(0.07) 12(0.44) 27(1) 两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见下表:组别痹痛型气滞血瘀型肝阳挟瘀肝肾亏虚气血两虚总计西药组5(0.2) 8(0.32) 5(0.2) 4(0.16) 3(0.12) 25(1) 中西医结合组4(0.14) 10(0.37) 4(0.15) 5(0.19) 4(0.15) 27(1) 经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证型分布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015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2015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总结、评价和优化方案一、疗效分析项痹患者多有长期劳损或外伤等病史,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之人,部分的患者颈肩部肌肉沉紧,僵硬如铁,在辨证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基础上,融入中药熏药、梅花针叩刺,小针刀松解等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二、疗效评定标准参考颈椎病疗效评分表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 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三、疗效总结、评价:1.疗效总结2015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治疗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风寒痹阻12例;血瘀气滞23例;痰湿阻络8例;肝肾亏虚10例;气血亏虚7例。
总有效率为96.7%。
2.疗效评价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中药、针灸、推拿等基础上,融入中药熏药、梅花针叩刺,小针刀松解等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四、优化方案难点分析:项痹病是慢性劳损中最常见的病种,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不便,“有病求医”在人们的心里扎根,“未病先防”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导致项痹病的发病率、复发率不断上升。
解决措施:项痹病与现代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有密切的关联,我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要提醒患者预防疾病的重要性,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坐姿、睡姿,合理用枕、加强颈部锻炼等,切实做到未病先防。
制定并印发颈椎病健康宣教小册子,同时在科室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颈椎操功能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度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实施情况及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一、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1)项痹(颈椎病)证型分布:
2012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颈椎病患者206例,其中风寒湿型30例、气滞血瘀型55例、痰湿阻络型21例、肝肾不足型51例、气血亏虚型49例,总有效率97.8%。
2)符合优势病种的206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1、采用手法治疗者178例,应用率86.4%;
2、采用牵引治疗124例,应用率65%;此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颈椎椎间孔分离试验阴性者,分离试验阳性者应当禁用颈椎牵引。
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者可能存在:神经根水肿造成椎间孔内组织粘连,行椎间孔分离试验可能会出现粘连组织牵拉神经根,使症状加重;局部骨赘的挤压,可使得椎间孔分离试验加重骨赘对神经根的刺激或挤压。
3、采用针灸治疗183例,应用率88%;
4、采用中药离子导入92例,应用率41.4%;
5、采用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者102例,应用率86.8%。
3)应用情况分析:
2012年版项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可基本覆盖所有的临床证型,多种治疗方法也得到临床广泛使用,患者接受度高,说明诊疗方案贴近临床实际需要,可操作性比较强。
但临床当中仍有少量病例无法完全纳入临床诊疗方案的证型当中,在临床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多数也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二、临床疗效评价与分析
1)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
好转:原有各型病症减轻,肢体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2)治疗结果
治愈:122例,好转:79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97.8%。
3)疗效分析
项痹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
但必须指出,颈椎病临床症状众多,中西医分型较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
我科医师的感触有两点:一、中医治疗项痹,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项痹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活血通络,使血管扩张,充血减轻,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以达满意效果;二、运用其他中医特色疗法,如穴位注射、理疗、中药熏洗等在项痹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三、方案优化:
我们通过2012年度优势病种的应用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对优势病种进行了优化,优化方案如下:
1)增加项痹病的预防与护理。
2)提醒患者预防疾病的重要性,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坐姿、睡姿,合理用枕、加强颈部锻炼等,切实做到未病先防。
同时在科室护理人
员的指导下进行颈椎操功能训练。
3)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相关科室治疗项痹的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
4)对项痹采取中药辨证口服、针灸、理疗及中药热敷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开展项痹患者的中医药早期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加强运用中药优势。
进行早期干预,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与发展。
5)定期开展项痹宣传教育,提高患者颈椎病科普知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目的。
加强患者自我身体功能锻炼教育,并联合中药辨证施治整体调整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6)针灸、推拿手法治疗的统一性必须尽快落实。
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特色,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科室医师的手法,尽可能减少手法差异,保证治疗效果的提升。
同时提倡医师个人特色手法的附加治疗,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