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分析、评估、总结

合集下载

心衰病优势病种疗效评估及总结

心衰病优势病种疗效评估及总结

心衰病优势病种疗效评估及总结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心衰病主要因先天不足、外邪侵入、情志内伤及年老体弱所致心之气血、阴阳受损,脏腑功能失调,血脉通行受阻,水湿瘀血内停而发为本病"l,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肺、脾、肝、肾均有关,相当于西医学的心功能不全。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2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优势病种护理方案之一,本着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护理服务为目标,特对我科2013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372例心衰病患者开展了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工作,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应用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72例心衰病患者中﹐男196例,女176例,发病年龄22~92岁不等,根据中医临床辨证分型,与《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2一致者136例:气虚血瘀水停证49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9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13例,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1例,阳虚水泛证63例,痰浊壅肺证1例,其它证型236例。

1、2护理方法1、2、1评估患者由责任护士负责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包括患者当前的主要症状﹑临床表现、病情﹑诱发因素﹑发病原因、缓解方法、既往史、过敏史、舌苔﹑脉象、心理素质﹑经济社会情况等,并在主管医师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证候诊断,根据患者主要症状制定适合患者的中医护理技术及方法,实施辨证施护。

1、2、2中医护理效果评价将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P附于患者的PIO记录夹,医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体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现个体化特色,共同制定适用于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方法及特色护理技术,再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并填写此表;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对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1、2、3辨证施护措施1、2、3、1常规护理病房宜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注意防寒保暖;久病体弱、动则心悸怔忡、饮停心下、水邪泛滥水肿及重症卧床患者,一切活动应由护理人员协助,加强生活护理,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发生。

2020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分析总结

2020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分析总结

2020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分析总结
2020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分析总结
一、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对2020年优势病种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旨在提供对医疗工作者和决策者的参考,并促进疾病的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二、优势病种分类及治疗方法
2.1 病种A
2.1.1 疾病背景
2.1.2 临床症状
2.1.3 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2.2 病种B
2.2.1 疾病背景
2.2.2 临床症状
2.2.3 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三、优势病种的治疗进展
3.1 新的治疗手段
3.1.1 技术原理
3.1.2 临床应用效果
3.2 治疗方法改进
3.2.1 治疗方案比较
3.2.2 疗效评估
四、优势病种的临床实践经验
4.1 临床路径优化
4.1.1 病情评估与分期
4.1.2 个体化治疗方案
4.2 护理模式创新
4.2.1 护理措施优化
4.2.2 术后康复护理
五、结论
综上所述,2020年我们对优势病种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引入新的治疗手段和改进治疗方法,我们取得了可观的临床效果。

在优化临床路径和创新护理模式方面,我们也获得
了宝贵的经验。

希望本文能够对医疗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附件:
1、相关疗效数据表格
2、治疗方案详细介绍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法》:指相关法律法规的名称。

注释:对该法律法规中的关键术语进行释义和解释。

临床优势病种工作总结报告

临床优势病种工作总结报告

临床优势病种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临床优势病种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临床优势病种工作进行了总结报告,以期能够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首先,我们对临床优势病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疾病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我们对临床优势病种的诊疗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我们不断提高了对临床优势病种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此外,我们还对临床优势病种的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通过开展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我们不断探索和积累了临床优势病种的诊疗经验,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最后,我们对临床优势病种的医疗服务进行了评估和总结。

通过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总的来说,临床优势病种工作总结报告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临床优势病种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总结、评估精品名师资料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总结、评估精品名师资料

201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总结、评估我科自2013年7月底成立以来,对本专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

通地近半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本年度总结。

一.总结: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

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本科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广漠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青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实施方案以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诊疗方案实施情况、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A中风: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住院实施率99%。

②疗效分析:中医治疗方法:69例病例中,中药汤剂48例,用中药静脉制剂69例,针灸治疗55例,康复训练57。

就治疗方法看,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博,下一步继续注重康复器械治疗特色疗法的使用。

③辨证分型:凤阳上扰9例,风痰阻络60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真辩证修改分型。

④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87%;⑤治疗周期:平衡13.7天;⑥实施诊疗方案后疗效:临床痊愈率40%,显效率35%,有效率24%,无效率1%、恶化率、死亡率均为0%。

⑦中医特色:中药使用率70%,特色疗法率100%,辩证施治率100%。

⑧存在问题及建议:由于我科室新成立好久,团队年龄整体偏于青年,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缺乏群众信任度,加之我科室中医特色运用比例不够,患者对治疗方法依从性差。

在以后工作中将加大宣传力度,尤其对患者病情进行耐烦、细密解释。

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

B眩晕: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住院实施率:99%②疗效分析:中医治疗方法:32例病例中,中药汤剂12例,用中药静脉制剂32例,耳穴压豆25例,针灸治疗10例。

临床优势病种工作总结报告

临床优势病种工作总结报告

临床优势病种工作总结报告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临床医生们在不同病种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重点总结临床优势病种的工作情况,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难题,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临床医生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心血管手术、介入治疗等技术手段,成功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同时,临床医生们也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多工作,通过科学的指导和规范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肿瘤疾病也是临床医生们长期以来致力于攻克的重要领域。

随着肿瘤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医生们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综合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段,成功地延长了许多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临床医生们也在肿瘤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方面做出了很多工作,通过科学的指导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此外,慢性疾病的管理也是临床医生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临床医生们通过规范的治疗方案、个性化的管理计划等手段,成功地控制了许多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临床医生们也在慢性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方面做出了很多工作,通过科学的指导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有效地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

总的来说,临床医生们在不同病种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临床医生们将会在更多病种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优势病种总结分析

优势病种总结分析

优势病种总结分析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优势病种的研究和分析成为了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总结和分析一些具有优势的病种,探讨其特点和应对策略。

首先,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社会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病种。

这些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且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预防和治疗策略包括控制高血压、促进心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以及药物治疗等。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也非常重要。

其次,肿瘤疾病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肿瘤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治疗难度大。

目前,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段。

然而,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治疗策略各异,因此,准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神经系统疾病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这类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题。

目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手段。

然而,由于神经系统的特殊性,相关的治疗策略常常具有较大的风险和副作用。

因此,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是医学界的重要任务。

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值得关注。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的病症。

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硬皮病等。

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主要以控制疾病进展和缓解症状为主。

然而,由于这类疾病常常具有复发性和反复性,对于个体化治疗策略的研究和探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优势病种的总结和分析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是具有优势病种特点的重要疾病。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概述: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疗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病种的治疗当中。

但是,由于中医药的疗效常常需要长时间观察和临床验证,其疗效评估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本文旨在对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在治疗特定疾病中的优势与疗效。

一、肝病中医药在肝病方面的应用早已形成独特而完善的治疗体系。

针对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中医药疗法常常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肝阴亏虚、肝气郁结等不同病机,应用补肝益肝的中药,如柴胡、丹参等,以有效改善肝功能。

同时,针灸疗法对肝病的治疗也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如温经散寒、理气活血等针刺技法,能够有效缓解肝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对于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中医药常常采用草药治疗和艾灸疗法。

中草药中的养阴清热、健脾舒肝的药物,如黄连、白术、柴胡等,能够有效缓解胃部不适和炎症。

艾灸疗法则通过灸热刺激胃部穴位,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有利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康复。

三、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疗效。

中药治疗中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时,常常应用活血化瘀、平肝降压的中药,如川芎、山楂等,以改善血液循环和降低血压。

针灸疗法方面,中医药常采用针刺心八穴、足三里等穴位以及耳针疗法,以调整心血管功能,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

四、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例如,对于帕金森病、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常常采用草药治疗和穴位按摩等疗法。

中医药中的平肝熄风、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川芎、抓药等,有益于改善神经功能。

穴位按摩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改善神经功能障碍。

总结:中医药在优势病种的治疗中展现出明显的疗效和优势。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精品多篇)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精品多篇)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多篇)(2)、大便末肛门滴血或粪便表面附着有鲜血。

(3)、可见痔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有的可见到出血点。

(4)、肛门指检指套上有血迹,并可排除直肠内癌瘤出血。

(5)、直肠镜检查可见到内痔核及出血点。

(6)、必要时做粪便细菌培养、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一)外治法外治法是采用熏药、敷药、塞药等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表面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内痔保守疗法既包括了内治法也包括了外治法,两者结合治疗可起到相得益彰、增强疗效的效果。

常于术后给予消肿止痛汤坐盆。

拟方如下:苦参25g芒硝30g花椒20g五倍子20g元胡20g苍术15g侧柏叶15g冰片5g艾叶30g乳香10g没药10g(水煎坐盆)坐浴时间约20至30分钟。

每日1至2次。

(二)内治法(常用于门诊治疗)1、风伤肠络证:症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消痔固脱。

方药:槐角丸2、湿热下注证:症候:便血色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还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仁丸(《温病条辨》)3、气滞血淤证:症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痛疼,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痔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郁金4、脾虚气陷证:症候: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消痔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用参林白术散5、大肠实热证:症候: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便时出血较多,滴血或射血,血色鲜红,痔核脱出,糜烂不能回缩,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肛肠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分析、总结、评估、优化
里外痔(混合痔)
2012年在2011年的基础上,就混合痔的中医诊疗方案进一步完善,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下降。

现就方案实施一年来的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一、分析、总结和评估
1.混合痔临床表现为、便血、脱出、肛门坠胀、异物感、疼痛、肛周潮湿瘙痒,专科检查指诊和镜检可见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

诊断依据操作性强。

2012年收治混合痔患者50例,临床上诊断率100%。

根据临床表现、查体和舌脉辩证,分为,4型: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中气下陷。

直接明了,2012年收治病例大部分为湿热下注型。

2.痔疮术式在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术式变化多。

如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分段切除结扎术、套扎术,pph等术式,各有利弊。

经过我科手术后长期观察及参考外院科研资料,诊疗方案中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术。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是传统经典术式,疗效肯定;消痔灵注射术采用中医“收敛固托”治则,使痔块周围产生无菌炎性反应,促进痔块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将脱垂的痔变组织粘连固定于肠壁的肌层,从而达到止血及防止脱垂的目的。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术在防止创面水肿,保护齿线、肛管皮肤、肛门括约肌方面较优于其他术式。

3.中医根据痔疮多属于湿热下注,以致肠癖为痔,术后根据不同时期病情的变化,以采用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固脱的具体治则。

熏洗法、栓剂、药物涂敷疗法是中医外治代表方法。

熏洗法(亦称坐浴法)是以中药煎汤熏洗肛门会阴部,通过热和药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达到肿消痛减的目的。

2012年混合痔中医药治疗率达100%,验证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该方案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彰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

4.混合痔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排便困难、创面延迟愈合是临床中常见并发症,是困扰临床难题。

2012年我科采用术后针刺关元、阴凌泉、水道、气海等穴位对术后尿潴留的预防起到一定的疗效;术后换药,创面外敷生肌散加利多卡因凝胶对术后止痛有良好地效果。

但仍不理想。

二、目前需解决的难题:
1.难点
1)痔术后肛门疼痛坠肿。

2)排尿障碍
3)创面愈合延迟
4)出血问题
5)复发问题
2.难点分析
(1)部分患者在痔疮手术康复后期常常出现肛门坠胀、排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每次排便量少、排便不尽感等不适。

这是由于肛门排便功能与肛门括约肌、肛门直肠感觉、直肠抑制反射、直肠顺应性等密切相关,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

齿线、肛管皮肤有排便感受器,肛门括约肌有控便功能,而痔疮手术易损伤齿线、肛管皮肤和肛门括约肌,影响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

如何将损伤降到最小,关键在于术者采取的术式和实施手术的细致程度。

中医认为,术后损伤肛门局部血脉,气血运行不畅,肛门局部经脉不通,则有坠胀;气机不畅则肠腑推动无力,故排便不畅,有里急后重感。

(2)术后患者排便困难努挣用力,增加了手术创口的牵拉,引起术后肛门疼痛。

粪便在肠道停留过久,则水分过量吸收便质坚硬,排便时易损伤创面,引起继发性出血,甚至大量出血。

若粪便滞留肠道越久,那么排便困难、伤口疼痛加剧。

而越痛患者就越怕排大便,粪便在肠道滞留过久,就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粪便嵌顿的发生。

术后便秘或粪便嵌顿压迫直肠下部、排便时间延长、努挣用力,都会刺激肛门括约肌痉挛,影响血液循环,易引起肛门伤口的瘀血水肿发生,延缓伤口愈合。

(3)麻醉方式的改变,因患者惧怕疼痛,常常需要腰麻,硬膜外麻醉,易导致尿储留,
三、优化、难点解决办法
1)对照标准,针对混合痔不同分期,Ⅰ-Ⅱ痔需要采取针对痔核本身的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