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杂谈:武川镇军阀,西魏-北周-隋-唐,李世民家族

合集下载

北魏重镇武川 历史重镇、帝王之乡—武川导游词

北魏重镇武川 历史重镇、帝王之乡—武川导游词

北魏重镇武川历史重镇、帝王之乡—武川导游词各位团友,现在我们途经的是呼和浩特武川县政府所在地可可以力更镇,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区北面33公里处。

武川在内蒙古历史上是重要的边防军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于此。

据清代乾隆年间的史学家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归纳“周、隋、唐三代之祖,皆生武川,……区区一偏僻弹丸之地,出三代帝王。

周幅员尚小,隋唐大统者三百余年,岂非王气所聚,硕大繁滋也哉”。

由此足见武川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称武川为历史重镇、帝王之乡,实不为过。

三国两晋时期,鲜卑民族从大兴安岭兴起后,不断西迁,最终来到大青山以北定居下来,建立北魏王朝的拓跋珪之先人就曾以现在的武川一带世代为家。

拓跋鲜卑当时极力统一北方,但是驻牧在大漠南北的柔然民族仍然比较强大,并有南下和北魏争雄的趋势,于是北魏王朝就和柔然爆发了著名的女水之战,大败柔然。

女水到底是哪条河,众说纷纭,据说当时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

在女水之战后,柔然民族主动纳贡、要求通婚,北方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局面。

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北魏献文帝下令把女水改为武川,川就是大河的意思,武川也就是以武力征服的大河,很明显这是一条显示武功的河。

依河而建的城池便称之为武川镇了。

如今女水已不再波涛汹涌,而武川尚存,并成为重要的城镇。

北魏至隋唐时是武川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北魏末年,以武川豪强为核心形成了风光无比的军事集团,这就是纵横中国近200年的关陇贵族集团,它起源于武川,初建于汉中,共创造了四个王朝——西魏、北周、隋、唐,这在历史上也是奇迹,把中国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四个王朝的开创者宇文氏、杨氏、李氏家族都出自阴山以北的武川,前后共有10个皇帝(宇文泰、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宇文赟(yūn)、宇文阐、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与武川有直接或间接关系,所以许多人称武川为帝王之乡。

当然,武川也是这四朝众多良将名相的“专业产地”。

周文帝宇文泰武川孕育出的第一个准皇帝为周文帝宇文泰,他是南北朝时期北朝西魏炙手可热的重要人物,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

日本杂谈:武川镇军阀,西魏-北周-隋-唐,李世民家族

日本杂谈:武川镇军阀,西魏-北周-隋-唐,李世民家族
西魏-北周-隋-唐,都是武川镇军阀贵族统治,北周时期的南朝的陈已经成为北周傀儡,577年北齐灭亡,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陈灭亡,中国再次统一。
1.隋朝的杨坚,由于武川镇军阀的支持而建立王朝。
2.唐朝的李渊,由于武川镇军阀的支持而建立王朝。
3.李世民是“名君中的名君”,开创了唐初的盛世。
右图是北齐北周(北朝)与陈(南朝),后隋代北周,灭陈。
这首《兰陵王入阵曲》传入日本并且流传到唐朝(618-907)。秦王李世民非常喜欢这首单人歌舞,他也编写了36人的大型歌舞《秦王入阵曲》。后来《兰陵王入阵曲》在中国失传了约1400年。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日本皇家宫廷保留节目中非常意外地发现了这首完全没有改变的单人歌舞《兰陵王入阵曲》,甚至演出服装都没有改变。
四女儿:嫁给鲜卑人李虎的儿子李丙,生下了唐高祖李渊。
七女儿:嫁给鲜卑人杨坚,建立隋朝的隋文帝,她的儿子是隋炀帝。她是著名的孤独皇后。
历史事实:
唐高祖李渊(566-635年)是隋炀帝杨广(569-618年)的表哥,他们的父亲都娶了孤独信的女儿。唐取代隋,被日本称为“易姓革命”:隋朝的唐国公李渊取代了隋朝,因为隋朝皇帝杨广在扬州被杀了。类似北周禅让给隋,隋朝也是禅让给唐,北周隋唐三朝,都是武川镇军阀的核心20家贵族的成员。
6.使持節-柱国大将軍-大都督-大司寇-南陽郡開国公趙貴
7.使持節-柱国大将軍-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開国公于謹
8.使持節-柱国大将軍-大都督-少傅-彭城郡開国公侯莫陳崇
十二大将軍
1.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少保-广平王元賛
2.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淮安王元育
3.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斉王元廓(包括恭帝)
北周:25年=合计46年
隋朝:38年=合计63年

武川镇豪强酋帅在西魏北周府兵体系地位考论——兼析陈寅恪府兵制研究的相关观点

武川镇豪强酋帅在西魏北周府兵体系地位考论——兼析陈寅恪府兵制研究的相关观点
统前期西魏军中的政治地位
北魏永熙三年(534)正月,宇文泰被贺拔岳军诸将拥立为统帅后,孝武帝就下诏明确了宇文泰对 包括赵贵等武川镇豪帅在内贺拔岳军诸将的统领关系,“贺拔岳既殒,士众未有所归,卿可为大都督, 即相统领”②。孝武帝出于利用宇文泰东出,助其与高欢决战的目的,不断提升宇文泰官职,授予宇文 泰军政大权。五月,宇文泰被孝武帝授兼尚书仆射、关西大行台。其中,“关西大行台”使宇文泰享有 指挥关西地区军事行动、征发关西诸州兵力的权力。七月,孝武帝人关后,加授宇文泰大将军、雍州 刺史,兼尚书令,八月,进位丞相③。这使宇文泰控制了西魏朝廷所在地雍州和行政中枢尚书省,成为 西魏朝廷地位最高的官员。大统元年(535)正月,宇文泰毒死孝武帝,拥立魏文帝建立西魏后,进位 督中外诸军事④。该职在权力上虽不如都督中外诸军、监中外诸军,但在宇文泰掌控关陇军政的形势 下,该职实际上使宇文泰具有指挥调动西魏军队的大权⑤。大统三年(537)六月,小关之战大胜后,魏 文帝加宇文泰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十月,沙苑大胜后,魏文帝以宇文泰“建中兴之业”授予其柱国大 将军@,官位在丞相之上,政治地位达到最高层次。 因此,从永熙三年至沙苑之战后,宇文泰完成了由与赵贵等武川镇豪帅军阶相当的将领,至关陇 军统帅,到掌握西魏国家军政大权统治者的跃升。赵贵、李虎、侯莫陈崇、独孤信等武川镇豪帅在大 统三年仅是受宇文泰指挥的将领,其军阶在大统四年(538)河桥之战后才达到开府级,在政治地位和 身份上与宇文泰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如再将宇文泰视为武川镇豪帅群体中的一员,则与西魏已 经变化的政治形势不符。赵贵等武JiI镇豪帅与宇文泰唯一能相提并论的,是在北魏六镇社会中形成 的同等辈分和从六镇起兵以来积累的深厚资历⑦。在宇文泰成为关陇诸军统帅、西魏掌权者时,赵贵 等人显然无法单独以此点来迫使宇文泰赋予其群体政治地位和军权。 宇文泰病逝后,“名位素下”的宇文护辅政时,此点相同之处则被冠以“等夷”一词⑧,主要是被用 来表示赵贵、于谨、独孤信、李虎、侯莫陈崇等柱国在辈分和资历上要高于宇文护⑨。因此,陈寅恪认 为赵贵等人以“等夷”取得柱国地位、府兵领兵权的观点缺乏依据⑩。

北魏军镇武川:何以成为北周、隋、唐的发源地?

北魏军镇武川:何以成为北周、隋、唐的发源地?

北魏军镇武川:何以成为北周、隋、唐的发源地?⼀、武川镇属于“六镇”之⼀,乃北魏抵抗柔然的军事重镇。

北魏为了抵抗北⽅柔然的侵犯,设⽴六⼤军事重镇,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镇、怀荒镇。

六镇担负着边防的重要使命,因⽽受到北魏朝廷的极度重视,⼤量的军事⼈才被派往六镇。

⽽许多贵族⼦弟也想在六镇建功⽴业,镀⾦后好升官发财,所以六镇之内⼈才济济,成为北魏有名的“⼈才中⼼”。

⼆、“六镇起义”间接导致北魏的灭亡。

北魏迁都洛阳,六镇与洛阳相隔太远,尽管柔然的威胁仍在,但已经降低了很多,这直接使得武川在内的军镇地位的下降。

另⼀⽅⾯,北魏皇室鲜卑族接触中原⽂化⽇久,⼜处于中原⽂化中⼼,是以逐渐被汉化,进⾏汉化改⾰,推⾏汉服、汉话,葬汉地,娶汉⼥,连曾经的传统骑射也很少接触。

因此武川军镇与洛阳统治阶级逐渐疏离,武川军镇军⼈“升职”的机会越来越少,曾经进⼊六镇镀⾦的⼦弟,与洛阳兄弟姐妹们的隔阂加深,也极少能够在融⼊其中,六镇将领及其⼦孙的地位全⾯下降。

六镇底层民众组成复杂,因⽽产⽣了⼤量的⽭盾,将领与兵卒的⽭盾,汉⼈与鲜卑⼈的⽭盾,以及六镇军民和中央统治阶级的⽭盾,六镇因此成为了悬在北魏统治阶级头上的⼀把锋利的利剑。

公元524年,六镇蓄积的⽭盾爆发,六镇起义,声势浩荡,北魏统治阶级联合柔然平息了起义,却产⽣了⼆⼗多万的俘虏,四处流窜,并在河北爆发了第⼆次起义。

北魏统治阶级⽆⼒平叛,便派尔朱荣率精兵前往河北,尔朱荣这个乱世枭雄抓住这次机会,轻松平叛并利⽤军威顺势控制北魏政权。

三、六镇军事集团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尔朱荣控制住北魏政权,并“挟天⼦以令诸侯”,此⼈⼗分迷信,因⽆法铸成⾦⼈,不敢称帝,放弃了⼤好机会,后为傀儡皇帝所杀。

以尔朱荣为⾸六镇军事集团产⽣分裂,⼀⽅以⾼欢为⾸,是为⽇后东魏的拱卫⼒量;⼀⽅以宇⽂泰为⾸,⼤部分⼈来⾃于武川镇,成为西魏的政权基础,后来开创了北周、隋以及唐的基业。

文化武川武川镇在北魏的地位与作用浅析

文化武川武川镇在北魏的地位与作用浅析

文化武川武川镇在北魏的地位与作用浅析公元四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占有山西北部和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公元376年(前秦建元十二年)被苻坚所灭。

淝水之战后,前秦为东晋所败,北方随之分裂,鲜卑拓跋部得到恢复和发展,日渐强大。

公元386年,拓跋珪即皇帝位,建元“登国”。

北魏政权建立后,逐步吞并了后燕、夏、北燕、北凉,于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统一北方,虎视眈眈南朝宋国。

而在公元四世纪末至五世纪初,柔然族在蒙古草原上兴起,成为同北魏王朝相对立的强大势力。

公元402年(北魏天兴五年),柔然社仑自称可汗,势力所及“西则焉耆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

” 北魏志在入主中原,主要敌国是宋。

在北魏与南宋对峙的形势下,柔然的兴起被北魏视为心腹之患。

北魏始光元年(424),柔然首领大檀率6万骑深入云中,攻陷盛乐宫。

魏太武帝亲自抵御,被柔然骑兵包围五十余重。

柔然成为北魏北面的严重威胁。

从始光元年至太平真君十年(424~449),太武帝在灭赫连夏、北燕、北凉的过程中,同时与柔然斗争,七次率军分道进攻柔然。

神瑞二年五月,太武帝主动出击柔然,取得重大胜利。

魏军舍弃辎重,轻骑前进,到达栗水(克鲁伦河)。

大檀大败西走,部落四散,牲畜布野。

柔然三十余万投降,被俘获戎马百余万匹。

太武帝以后,文成帝和献文帝在位时间不长,也都曾亲自统兵出征柔然,双方互有胜负。

为实现其南下的战略意图,免于两面作战,北魏同时筑长城以防柔然。

《魏书·太宗本纪》载:“泰常八年(公元423年)正月丙辰…… 蠕蠕(柔然)犯塞。

二月戊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

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

”此长城起自今河北省的赤城,向西至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境,限制了柔然的南进,也切断了柔然地区同中原的经济往来。

然后又在此长城的基础上,京都平城以北,自西向东先后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个军事重镇,用以拱卫京都。

这些军镇组成了北魏北部疆域的又一道防御线。

历史趣谈:西魏宰辅独孤信 中国历史上第一岳父

历史趣谈:西魏宰辅独孤信 中国历史上第一岳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西魏宰辅独孤信中国历史上第一岳父导语: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北周明敬后,隋元贞后,唐文献后,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这位三朝国丈就是西魏宰辅独孤信。

独孤信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北周明敬后,隋元贞后,唐文献后,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这位三朝国丈就是西魏宰辅独孤信。

独孤信,武川镇(今内蒙武川西南)人,祖籍云中。

本名如愿,后因治绩突出,“信著遐迩”,被赐名为信。

他是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因战功卓著,拔至宰辅,其声名远播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显贵家族北塞俊郎魏晋末年,天下大乱,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入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

公元四世纪末期,北方鲜卑拓跋部异军突起,联合其他部族,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魏初共有四十六个部落,其中鲜卑化的匈奴独孤部地位显赫,它世代与拓跋部王室联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硅的祖母,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皆为独孤氏。

独孤信便出生于这样的一个显贵家族之中。

他生于北魏宣武景明三年(公元502年),祖籍云中,其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是魏初最重要的官员之一。

到独孤信的祖父俟尼时,俟尼举部迁往武川,在北塞防戍边隘。

当时北魏都城设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为防御柔然,北魏朝廷在其北面沿边要害之处设了一些军事据点,名为镇,镇将全由鲜卑贵族担任,俟尼便是其一。

俟尼辞世后,由独孤信的父亲独孤库继任部落酋长。

独孤库英勇豪爽,讲求节气,北镇人民无不敬服他。

其妻费连氏也是贵族出身。

由于有这样的高贵血统相传,他们的儿子独孤信天生一表人才,风度翩翩。

并且,因为独孤信自小生活在辽阔生活常识分享。

隋与突厥之战及唐太宗雁门解围

隋与突厥之战及唐太宗雁门解围

隋与突厥之战及唐太宗雁门解围刘武周进占汾阳宫给当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带来了机会。

李渊祖父李虎与隋炀帝祖父杨忠都是北魏六镇起义时武川镇的镇将,西魏时同为八柱国之一,后周时追封唐国公,李渊父亲承袭唐国公,李渊七岁时父亲去世,即承袭了唐国公之位。

隋文帝皇后独孤氏是李渊姨姨,七岁的唐国公很受隋文帝喜爱。

隋炀帝时有民谣说李家要取代杨家的天下,所以隋炀帝一直对李渊心怀疑忌。

李渊尽量韬晦,不敢张扬。

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

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避暑汾阳宫,拜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

承担选拔和罢免郡县官员和讨捕盗贼的职责,相当于省委组织部长兼公安厅长的角色。

五月上任,从关中渡河进入山西,一到龙门县第一战,镇压了当地母端儿起义,锋芒初露。

这年八月,隋炀帝北巡边塞,到雁门后,被突厥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人马围在雁门城中。

突厥入侵,雁门救驾,李渊父子又一次不负朝廷所望。

北魏时,北方边患是柔然(又称蠕蠕、茹茹),后来平凉杂胡突厥人逐渐兴起,北齐天保六年(555年),突厥人灭柔然,成为威胁中原西北的最大边患,北齐和北周对立时,无暇北顾,双方都对突厥采取羁縻政策,北周且与之联姻,使突厥乱中发展,日渐坐大。

至沙钵略可汗时,控制着长城以北,贝加尔湖以南,兴安岭以西,黑海以东的辽阔地域,拥有骑兵数十万。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后,嫁到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夫人千金公主,“自伤宗祀绝灭,每怀覆隋之志,日夜言之于沙钵略。

由是悉众为寇,控弦之士四十万。

”(隋书·北狄传)不断入侵掳掠,兴兵南犯,威胁隋的统治。

但当时突厥有4可汗,各拥重兵,沙钵略与阿波、达头等可汗不和,为隋制胜突厥提供了有利条件。

开皇元年十二月,突厥沙钵略可汗借口为北周复仇,联合原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攻占临榆镇(今山海关),准备大举攻隋。

开皇二年(582)春,杨坚于并州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在洛阳置河南道行台尚书省,以秦王杨俊为尚书令;在益州置西南道行台尚书省,以蜀王杨秀为尚书令;调兵遣将加强北方各要地守备,以御突厥。

一术士走进武川镇,看到的人都有帝王之相,惊讶之下竟烧毁相书

一术士走进武川镇,看到的人都有帝王之相,惊讶之下竟烧毁相书

一术士走进武川镇,看到的人都有帝王之相,惊讶之下竟烧毁相书文/冯玄一01、王气所聚在中国的风水学中,有一个词叫“王气所聚”,意思就是说,有些地区特别“旺”,所出人才都是国之栋梁,甚至是帝王将相。

在中国历史上,武川镇就是这样一个“王气所聚”之地。

相传,南北朝时期有一个术士,精研相术。

一天,在路过武川的时候,他惊讶的发现,武川镇这个地方和他所研修的相书上的知识不相符,按照相书上说的,武川镇上走着的人个个都有帝王之相。

这怎么可能呢?术士觉得相书所言与现实不符,于是便烧掉了所有相书。

大街上的人个个都有帝王之相,这当然有些夸张,但是武川镇这个地方确实出了一批政治家和军事家,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

完全称得上“王气所聚”四个字。

02、武川镇走出来的雄主武川镇位于今天的内蒙古武川县西边,北魏时期,为了保卫都城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在长城沿线建立了一系列军镇,其中最为重要的有六个,分别是:武川镇、沃野镇、怀朔镇、抚冥镇、柔荒镇,统称北方六镇。

这六个镇是北魏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重要军镇,镇守的将军大多是拓跋家族的贵戚和北魏贤臣。

太和十七年(493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

政治中心的南移,使得北方六镇的地位迅速下降。

同时,也使得北魏朝廷对六镇的控制力迅速减弱。

朝廷中央对北方六镇的控制力减弱之后,六镇的武将们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相互之间拉帮结派,互相结义,互相之间争夺地盘,为了军费粮草,加大对当地居民的剥削。

在这种情况下,战乱一触即发。

524年,沃野镇首先爆发了起义,战乱迅速席卷开来。

北方六镇很快陷入到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之中。

战乱有一个好出,那就淘汰弱者,留下强者。

在战乱中,武川镇的宇文泰和怀柔镇的高欢逐渐崛起,成为两股最具实力的割据势力。

他们两人迅速主宰了北魏政局。

但是,一山哪能容二虎?高欢和宇文泰都是当世枭雄,谁也消灭不了谁。

534年,北魏孝武帝秘密逃亡到关中依附宇文泰。

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年,汉的第三个皇帝刘聪(在位310-318年)出兵攻陷了西晋东都洛阳,洛阳全城被烧为一片废墟。随后长安也被多次攻击,按照西晋的援助请求,鲜卑族拓跋部和慕容部开进中国本土,这两个部族分别建立了代和前燕(右图),逐步发展成北魏-西魏-北周-隋-唐。
317年,东晋在建业(南京)建立:魏晋六朝隋唐两宋的文化和经济中心,从此转移到中国的南方。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北魏建造,唐朝扩建)。
北魏,386-534年=148年:一个相当长的朝代,超过秦朝,隋朝和元朝,也是南北朝时期第一个北朝帝国。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被重视。秦朝,隋朝和元朝都没有留下世界文化遗产。北魏的繁荣的佛教文化,与唐朝齐名。不述。
正是北魏的这些鲜卑贵族,后来建立了隋朝和唐朝。详见后述。
10.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博陵郡開国公賀蘭祥
11.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陳留郡開国公楊忠
12.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武威郡開国公王雄
宇文泰不仅设立了20个军事贵族,还将鲜卑贵族的姓氏从多字的复姓改为汉族的单姓,例如:
鲜卑贵族的杨氏(隋朝):普六茹氏
懐朔鎮武川鎮
撫冥鎮柔玄鎮
沃野鎮懐荒鎮
经过一系列战乱(过程不述),北魏皇帝孝武帝,逃到武川镇军阀所在的陕西长安;北魏的宰相高欢,在洛阳另立一个新皇帝孝静帝:由此形成东魏和西魏两个鲜卑军阀集团的对峙:
东魏=534-550年=16年:懐朔鎮军阀
西魏=535-556年=21年:武川鎮军阀
经过大约20年的对峙,东魏西魏,分别成为北齐和北周:
鲜卑贵族的李氏(唐朝):大野氏
所以,仅仅从姓氏,已经看不出来隋唐的贵族们,原来属于哪一个民族。
李世民的家世
唐朝的真正建立者是唐太宗李世民。
由上述已知,李世民的父亲李渊的爷爷李虎(李世民的曾祖父)是鲜卑贵族八柱国,李世民的祖母是另一个八柱国匈奴人孤独信的四女儿。也就是说,从父系考察,李世民有1/4的鲜卑血统和1/4的匈奴血统。
398年:北魏迁都平城(大同)并称帝,学习汉族文化,设立北方六镇等以防御同样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柔然等蛮族入侵。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代(右图:北魏与宋)。
493年:北魏第7代孝文帝迁都洛阳,迅速改为汉族政治体系。
523年:六镇之乱开始,11年动乱之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北方六镇是选拔鲜卑和匈奴中有力的豪族,在北方镇守的军事城镇:
西魏-北周-隋-唐,都是武川镇军阀贵族统治,北周时期的南朝的陈已经成为北周傀儡,577年北齐灭亡,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陈灭亡,中国再次统一。
1.隋朝的杨坚,由于武川镇军阀的支持而建立王朝。
2.唐朝的李渊,由于武川镇军阀的支持而建立王朝。
3.李世民是“名君中的名君”,开创了唐初的盛世。
赤勒種,捍蛭種,黒狼種
赤沙種,鬱鞞種,萎莎種
禿童種,勃蔑種,羌渠種(后五胡之一羯族)
賀賴種,鍾跂種,大楼種
雍屈種,真樹種,力羯種
三国时代,汉族内乱,南匈奴也出现内乱。
于是,曹操把大部分南匈奴,设为匈奴五部,全部安置在山西的北部,如右图所示。
291-306年,西晋爆发16年八王之乱。
304年,五部匈奴首领刘渊,建立了汉(后改称赵,史称前赵),因为八王之乱波及到五部匈奴地区,匈奴建立汉,起初只是为了混战中的自保。
四女儿:嫁给鲜卑人李虎的儿子李丙,生下了唐高祖李渊。
七女儿:嫁给鲜卑人杨坚,建立隋朝的隋文帝,她的儿子是隋炀帝。她是著名的孤独皇后。
历史事实:
唐高祖李渊(566-635年)是隋炀帝杨广(569-618年)的表哥,他们的父亲都娶了孤独信的女儿。唐取代隋,被日本称为“易姓革命”:隋朝的唐国公李渊取代了隋朝,因为隋朝皇帝杨广在扬州被杀了。类似北周禅让给隋,隋朝也是禅让给唐,北周隋唐三朝,都是武川镇军阀的核心20家贵族的成员。
南北朝时代,北魏与齐。
南北朝时代,南朝是东晋-宋-齐-梁-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统一。
武川镇军阀的20家贵族
与曹操的作法类似,宇文泰没有取代西魏(他的儿子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宇文泰设立了20个贵族家族:
八柱国十二大将軍
这个军事贵族集体领导体系,延续和影响了四个朝代352年:
西魏:21年
中国北方的动乱,终于在鲜卑贵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之后,结束了。
北魏的北方六镇
261年:三国時代,鲜卑族的拓跋部,开始对曹魏朝贡,这是后来的国号魏的起源。
386年:五胡十六国时代,鲜卑拓跋部建立代(315-376),经过8主61年后被前秦灭亡,383年淝水之战失败后前秦衰败,拓跋部公元386年再称代王,同年国号由代改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六镇,都在北方地区。例如,武川镇位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武川县。鄂尔多斯地区的费也頭集団,派出大批骑兵参与了李渊攻占长安战役以及此后的多次战争。
534年,16岁的窦毅(519-582年)追随北魏的皇帝孝武帝,西迁进入关中。
554年,36岁的窦毅担任驃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永安県公。
580年,62岁的窦毅6月封为上柱国,8月封为大司馬。
北周:25年=合计46年
隋朝:38年=合计63年
唐朝:289年=合计352年,距离261年鲜卑人朝贡曹魏,已经646年(261-907)。
这20家贵族,成为西魏-北周-隋-唐四个王朝的核心统治集团,他们内部几个重要联姻关系如下图:
八柱国
元欣(西魏宗室)
宇文泰
李虎(唐高祖李淵的祖父)
李弼(李密的曾祖父)
李世民的母亲,太穆窦皇后(姓名和生卒年不详),和李渊生了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兄弟。窦皇后年幼的时候,杨坚(隋文帝)夺取了北周政权,杀死了北周宗室宇文氏一族,窦皇后说:“可惜我不是男子,无法为叔叔一家报仇”,她的母亲襄陽長公主赶紧捂住她的嘴说:“不要乱讲话,否则我们也会被灭族”。后来李渊起兵夺取隋朝的天下,除了太穆窦皇后以外,没有再册封任何其他皇后。
也就是说,“崇尚中华”的日本不仅保留了中国的盛世隋唐的文明,也保留了中国乱世时期的文明。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的皇室都属于鲜卑血统:北魏六镇。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他们起先向曹操的魏国进贡,后来建立魏。
历史学家为了区别,把鲜卑人建立的魏,称为北魏:
南北朝的第一个北方政权是北魏,386-534年=148年,鲜卑人建立。
独孤信(楊堅的皇后独孤氏的父亲,唐高祖李淵的外祖父)
趙貴
于謹
侯莫陳崇
十二大将軍
楊忠(隋文帝杨坚的父亲)
元賛(西魏宗室)
元育(西魏宗室)
元廓(包括西魏恭帝)
侯莫陳順
宇文導(宇文泰的外甥)
達奚武
李遠
豆盧寧
宇文貴
賀蘭祥
王雄
这是一张极其重要的联姻图,例如孤独信是匈奴人,他的三个漂亮女儿很著名:
长女:嫁给北周的第二个皇帝,明帝。
4.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秦七州諸軍事-秦州刺史-章武郡開国公宇文導
5.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平原郡開国公侯莫陳順
6.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雍七州諸軍事-雍州刺史-高陽郡開国公達奚武
7.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陽平公李遠
8.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范陽郡開国公豆盧寧
9.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化政郡開国公宇文貴
公元48年,汉武帝死后135年,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归顺东汉,允许在长城以内居住,与东汉共同抵御北匈奴和鲜卑。南匈奴由19个种族构成,匈奴的种族以下是部落,部落以下是氏族。进入长城的19个南匈奴种族为:
屠各種----匈奴的中心种族,统领种族,这个种族的多个氏族,单于辈出,大都改姓刘。
鮮支種,寇頭種,烏譚種
日本杂谈:武川镇军阀,西魏-北周-隋-唐,李世民家族
2011-12-13
日本的资料保存完好,日本的历史评论:李世民家族来自鲜卑族的武川镇军阀。
首先看看《兰陵王入阵曲》的故事:南北朝时期,北齐(550-577年)的奠基者高欢(496-547年)骁勇善战,他的两个嫡系孙子,一个母亲出身高贵当了皇帝=高纬(556-577年),一个母亲出身低下当了将军=高肃(高长恭),史称兰陵王。兰陵王武艺高强,战功显赫,在北周10万大军攻打北齐洛阳的邙山之战中立下奇功,人们编成《兰陵王入阵曲》颂扬高肃,引起高纬妒忌,573年杀害了同父异母的兄弟兰陵王高肃和高欢时代的名将斛律光(515-572年)。从此北齐无大将。兰陵王死后仅仅四年,北周就灭亡了北齐。高纬只顾与爱妃冯小怜荒淫和逃跑,被俘赐死。李商隐曾作诗讽刺高纬:“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右图是北齐北周(北朝)与陈(南朝),后隋代北周,灭陈。
这首《兰陵王入阵曲》传入日本并且流传到唐朝(618-907)。秦王李世民非常喜欢这首单人歌舞,他也编写了36人的大型歌舞《秦王入阵曲》。后来《兰陵王入阵曲》在中国失传了约1400年。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日本皇家宫廷保留节目中非常意外地发现了这首完全没有改变的单人歌舞《兰陵王入阵曲》,甚至演出服
7.使持節-柱国大将軍-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開国公于謹
8.使持節-柱国大将軍-大都督-少傅-彭城郡開国公侯莫陳崇
十二大将軍
1.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少保-广平王元賛
2.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淮安王元育
3.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斉王元廓(包括恭帝)
也就是说,六镇中的两个镇,最后统治了中国北方的东西两半。
武川鎮军阀主要控制着关(陕西关中)和陇(甘肃东部)地区,所以,武川镇军阀集团又称关陇集团。
北魏,东魏和西魏,都是后世的学术称呼:
北魏,国号是魏。
东魏和西魏,都自称是魏的正统继承者,国号也都是魏。
北魏时代,留下两个世界文化遗产:
云岗石窟,山西大同(右图)。
这种易姓革命的根据,“不是血统的断绝,而是道德的断绝”。隋炀帝因为无德而被取代。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和魏征讨论过这个问题,魏征的观点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