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光合作用(一)》教案7.docx

合集下载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说课稿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说课稿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三)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
(1)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给予反馈。
(2)讨论:针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生生互动:
(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过程。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生物学充满好奇,尤其是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养成了通过课堂听讲、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3.确保清晰简洁:通过提前规划板书内容,确保板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使用简洁的语言和符号,避免冗余。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的问题。
应对措施:
1.通过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过程。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光合作用实验装置、植物样本、示意图等。这些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多媒体资源:PPT课件、光合作用动画、科普视频等。这些多媒体资源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更生动地讲解知识点。
3.技术工具:投影仪、计算机、互联网等。这些技术工具可以方便地在课堂上展示多媒体资源,实现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过程。
3.熟悉光合作用中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4.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等关键知识点。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讨论和练习过程中的收获。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总结和分享,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4.拓展延伸:布置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c)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教学拓展:
a)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b)组织学生参加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开展环保行动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c)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如化学、物理等,进行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方程式、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过程,以及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要求:实验设计合理,步骤清晰,数据准确,结论合理,实验报告撰写规范。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7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7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态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4.通过对光合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
2.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表达式和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产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讲解:详细讲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6.总结: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总结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2.生活实例: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太阳能电池、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等,让学生感受到光合作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它有什么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9.拓展课堂外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科学梦想。
-推荐阅读资料:向学生推荐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科普书籍、文章,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1.情境创设:向学生展示一颗绿树成荫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能够茁壮成长?它们的能量来源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拓展延伸:向学生推荐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学习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1节光合作用》教案新部编本1

《第1节光合作用》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节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概述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1、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2、根据叶片光合作用的功能特性,推测叶片的结构组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熟练显微镜操作。

【教学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解决型【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PPT课件【教学准备】1、显微镜、叶片横切永久切片。

2、实验用材料:新鲜的菠菜叶片。

3、收集并自拍植物叶片组成、结构及植物表皮上气孔结构等相关图片。

4、自制植物叶片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内容要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设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计意图导入1、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大部分植物的叶片排列回顾光合作用的从生活中的叶镶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相邻两个叶片相互错开,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2、出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图片。

提出问题: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有哪些结构与光合作用有关呢?气体是如何进出叶片的?光合作用在叶片的那些结构中进行呢?3、引入课题:叶片与光合作用本质。

嵌现象,到具体的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2、提出问题:叶片的哪些结构和正、背面的色差有关?3、根据学生提出的假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叶片下表皮细胞,并提出问题:(1)表皮细胞有什么特点?(2)表皮上有什么特殊形状的细胞?(3)气体是如何进出叶片的?师生共同总结:(1)表皮细胞是透明的,细胞排列紧密。

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的具体过程。

2、分析光反应和碳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3、比较光反应过程和碳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2)能力目标1、经历识图、分析、交流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认识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实质,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比较光反应和碳反应过程,进一步学会运用对比进行学习。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叶绿体结构的回顾及光合作用过程学习,进一步建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认识观。

2、在光合作用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碳反应之间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1、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的具体过程2、分析光反应和碳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3、比较光反应过程和碳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具体过程。

2、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引言:老师手上这个可爱的饰品,叫太阳能苹果花,款式颜色很多。

我们可以把它放在车上、窗台、办公桌、书桌上。

它的叶子和中心花朵会摆动,为什么?(教师向学生展示太阳能苹果花实物)生答:内置太阳能芯片,直接将阳光或灯光转换为电能,使叶子得到能源就会动起来。

教师叙述:只需要一点点光线,就会欢快扇动给您带来舒畅的心情,缓解压力,流行日韩和香港。

太阳能苹果花让我们联想到自然界中哪种生物的哪个生理过程?生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教师叙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

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了,根据你对光合作用的了解,结合这张图片给你提示的信息,请一位同学来叙述一下什么是光合作用?生答: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提问:那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生答:叶绿体(教师展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并要求学生指出其中各结构的名称。

)光合作用的场所:①②③④提问:光合作用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为什么叶绿体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呢?生答:(略)教师补充:在叶绿体基质中分布有光合作用所需的___,在类囊体膜上分布有光合作用所需__和___。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关于光合作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

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回答:叶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3)气孔的开关受保卫细胞控制。

[小结]:叶片的结构表皮——保护作用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光合作用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发现历史和意义。

互动法:提问学生对光合作用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

第二章:光合作用的过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2.2 教学内容光反应:光能的吸收、电子传递链、ATP的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二氧化碳的固定、有机物的合成2.3 教学方法图解法:通过图解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加深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

第三章:光合作用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方法光合作用在生物能源领域的应用光合作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介绍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光合作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第四章: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4.2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的分子机制光合作用的生物工程技术光合作用在未来的发展方向4.3 教学方法讲座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研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应用和研究进展,展望光合作用的未来发展。

光合作用的综合理解光合作用的未来发展5.3 教学方法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分享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展望。

第六章:光合作用的生物化学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生物化学过程,包括光系统、碳同化作用等。

6.2 教学内容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碳同化作用的类型和机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酶和其他参与者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生物化学过程。

北师大版七上第1节《光合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第1节《光合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第1节《光合作用》教案第一节光合作用(单位:焦陂职高学科:七年级生物学教师:张殿刚日期:2013-10-25)课题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教学目标: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②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题】拿出准备好的一盆花和几粒种子,问学生种子是怎么长成高大的植物的?谁知道光合作用是怎么发现的?是哪些人发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教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学生分组组讨论学习分析其中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 (1)海尔蒙特他在9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2.3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纯净的的雨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增重74.5kg,土壤仅减少0.057kg。

提出质疑:柳苗增加的74.5kg从哪儿来呢?首先不可能来自泥土,因为仅少0.057kg的干泥土变不出来74.5的柳苗树来。

而整个实验中施加的唯一的东西只有水,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什么?如果你是海尔蒙特,你会得出什么结论?结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是水不是土。

植物生长需水作为原料。

过渡:海尔蒙特当时还不知道光合作用是怎么回事。

这为后人留下一个问号。

(2)时光推移到十八世纪,有一位科学家对气体非常感兴趣,他就是普利斯特利。

我们来观察他的实验,在一个玻璃罩中放了一支蜡烛,过一会儿,熄灭了,在一个玻璃罩中放了一只小白鼠,结果很快也死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光合作用》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品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2、知识目标:
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②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题】【多媒体播放】请学生观看屏幕上几幅图片,问:这几种鲜嫩蔬菜和诱人可口的水果中储存着什么物质?这些物质怎么来的?
谁知道光合作用是怎么发现的?是哪些人发现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一一从柳苗生长Z谜说起。

【教授新课】
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科学家实验过程或结果实验结论
海尔蒙特1648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浇灌,柳苗由2. 3肚增重
至76. 8kg; 90kg干土减重57g
柳的增重来自水
普利斯特利
1771钟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将小鼠与植物同吋放
入密封的钟罩内,小鼠生活正常
植物能“净化”空气
英格豪斯1779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
空气的作用
光的重要作用
谢尼伯
1782
发现照光时绿色植物吸收C02,释放。

2C02是原料,02是产物索热尔
1804植物增重大于
CO?吸收量减去02释放量水是原料
萨克斯
1864发现照光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有机物是产物
(1)海尔蒙特他在9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2. 3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纯
净的的雨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增重74. 5kg, 土壤仅减少0.
057kg。

提出质疑:柳苗增加的74.5kg从哪儿來呢?
首先不可能来自泥土,因为仅少0.057kg的干泥土变不出来74. 5的柳苗树来。

而整个实验中施加的唯一的东西只有水,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什么?如果你是海尔蒙特,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是水不是土。

植物生长需水作为原料。

过渡:海尔蒙特当时还不知道光合作用是怎么回事。

这为后人留下一个问号。

(2)时光推移到十八世纪,有一位科学家対气体非常感兴趣,他就是普利斯特利。

我们來观察他的实验,在一个玻璃罩中放了一支蜡烛,过一会儿,熄灭了,在一个玻璃罩中放了一只小白鼠,结果很快也死去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们的现象?请同学们分析蜡烛熄灭和小白鼠死亡可能的原因。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会使瓶中的空气变坏。

进一步质疑:如何才能使用使空气变好,当时科学家曾用水来试验,但都没有成功,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净化空气呢。

我们來了解一下科学家们是怎么做的。

在玻璃罩中放了一盆植物后。

蜡烛和小白鼠都很好。

植物和蜡烛为什么能长期共存,小白鼠因为有了绿色植物也没有死去。

总结归纳:植物生长不仅需要空气而且能净化空气。

因为在当时,普利斯特利仅知道这些。

(3)提问:请同学们仔细思考第一个实验,柳苗增加74. 5kg是什么物质?
有机物。

那么如何知道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呢?我们来学习19世纪萨可斯的实验。

讲述:首先把一盆植物放在暗处数小时,消耗叶片屮部分营养物质,然后把叶片一部分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经过一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遮光的部分无颜色变化,而照光部分叶片呈现深蓝色。

结论: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小产生淀粉,同时证明了光合作用时行需要光照条件。

3、由学生归纳上述实验,试试看可得到的什么结论。

二、师生共同总结
1、什么是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的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原料是什么?产物是什么?归纳出以下式子:
水+二氧化碳需淀粉(贮藏能量)+氧气
叶绿体 a
这个过程我们就称为光合作用。

它是地球上一个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它的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由学生自己归纳)
(二)练习(连线)
科学家实验过程或结果结论
海尔蒙特(1648)栽柳树5年植物增重來自水
普利斯特利(1771)钟罩里的小鼠植物可以净化空气
萨克斯(1864)光照天竺葵植物光照下产生淀粉
希尔(1938)光照绿叶的滤液植物光照下产生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