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规范分析工具—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中提出了“经济福利”的概念,主张国民收入均等化,且建立了效用基数论等。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经济运行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经济学家在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基础上进行修改,发展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美国的勒纳、霍特林、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的卡尔多等人。
他们提出了假想的“补偿原理”,建立了效用序数论,并编造了“社会福利函数”。
代表作有帕累托的《政治经济学讲义》,《政治经济学提要》,《普通社会学》等。
[编辑]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
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福利经济学的出现,是英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经济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家承认,英国十分严重的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变得更为尖锐,因而出现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研究趋向,这导致了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英美等国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补充。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做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后的福利经济学则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福利经济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和变化。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福利经济学》课件

效用可能性边界
效用可能性边界是指在给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所有可能的效用组合中, 能够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或最小效用水平所形成的边界。
效用可能性边界反映了社会福利的潜在空间,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优化资源配置 和提高社会福利的方向。
效用可能性边界的存在说明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以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 挑战。
保障公平
政府通过干预市场机制,保障消费者 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社会 公平。
政府干预的方式和效果
法律法规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 规范市场行为,保障公 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税收政策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调节 市场供求关系,纠正外
部性和公共品问题。
政府采购
政府通过采购公共品和 服务,促进市场竞争和
公共品的有效供给。
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是指用来描述一个社会所 有成员的偏好或效用的函数,它能够将 所有成员的偏好或效用加总为一个单一 的指标,用于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
社会福利函数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概念 ,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评估社会福利
水平和制定社会福利政策的工具。
社会福利函数的构建需要解决一些难题 ,如个体偏好的加总、公平与效率的权 衡等,这些难题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得到
垄断
市场上的垄断者通过限制产量 和抬高价格,导致资源配置效 率低下,消费者福利受损。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纠正市场失灵
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通过干预市场机制,纠正外部性 、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和垄断等问题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消费者福利。
政府通过干预市场机制,保障经济稳 定发展,减少经济波动对社会的影响 ,维护社会稳定。
02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帕累托最优理论
经济学规范分析工具

• 3. 如果有某种资源配置状态,通过一 定的调整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 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就可以肯 定,调整后的状态优于调整前的状态。 符合这一性质的调整称为帕累托改进 (Pareto improvement)。能够进行帕 累托改进的状态肯定不是最优,帕累托 效率是无法进行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 状态。
Figure 3.3
Figure 3.4
Figure 3.5
• 如果将埃奇沃斯框图中的无差异曲线 的切点用光滑曲线连结起来,就形成 一条契约曲线,该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都是帕累托效率点。
Figure 3.7
• 帕累托效率要求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替 代率都相等:
MRSaAfdam MRSaEfve
• 2、起点公平或机会均等试图对规则公平 进行补充。不仅竞争过程中规则要公平, 而且对于所有社会成员来说,竞争的起 点也应是公平的。起点公平强调在起点 一致条件下的规则公平。起点公平主张 消除由天然禀赋所造成的分配结果差别, 但承认和肯定因偏好和选择所产生的收 入分配差别。
• 3、结果公平又被称为社会公平。它强调生 产成果在不同个人之间分配上的均等,强 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 关系。
– 可表示为一国总收入归于人口中最穷的5%、 最穷的10%、最穷的15%等的累积比重
占收入的%
100
E
80
洛伦茨曲线
60 A
40
B 20
O
20 40 60 80 100
占人口的%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G A A B
– G=0 :收入绝对平等; – G=1:收入绝对不平等 – 一般情况下,0<G<1。数值越小,表明
宏观目标主要考虑社会经济总量。
福利经济学基础

P
在实行完全价格歧视的情况下,消费 者剩余全部转化为生产者剩余即垄断者的经 济利润,但社会总福利并没有损失。
A
Pc
Ec
消费者剩余减少: △A 生产者剩余增加: △A 净福利损失: 0
d
0
Qc
Q
第二章 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福利经济学是讨论可供选择的经济状况的社会 合意性问题的经济学理论。
一、社会福利函数
假定图中其他 的点是初始配 置点,可以找 到P3和P4这样 的帕累托效率 点。 契约曲线:所 有帕累托效率 点的轨迹。如 图的OO'线。
帕累托效率常常被作为评价资源配置合意 性的标准。 消费效率条件:
MRS
Adam af
MRS
Eve af
2、有生产的经济 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明在生产一定 量苹果的同时能 生产无花果叶的 最大量。
消费者剩余 Pc
生产者剩余
Ec
B 0 Qc
d
Q
P
SMC SAC
PE
E AR MR
d
Q
0
QE
MR=MC决定产量
P
在不实行价格歧视的 情况下,垄断性市场导致 MC 净福利损失。
消费者剩余减少:□A+△B 生产者剩余增加:□A-△C 净福利损失: △B + △C
Pm
Pc
A
B C Em
Ec
d
MR 0 Qm Qc Q
消费者 剩余 市场 价格
2.0
教材P80 图3-3
1.0
0
1
2
3
4
5
Q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P
第二章 规范分析工具—福利经济学

思考:如何画无差异曲线
• 方法:首先在图上定下某消费束(x1 , x2);然后考虑给消费者稍微增加一点商品 1,即△x1,使他的消费束变为( x1 +△x1 , x2 );现在要问,要使消费者对原来的点 无差异,得如何变动x2?
无差异曲线的例子
• 李岚既喜欢喝汽水x又喜欢吃冰棍y,但她 认为三杯汽水和两根冰棍是无差异的。 • 萧风有个习惯,他每喝一杯汽水x就要吃两 根冰棍y ,当然汽水和冰棍对他而言都是多 多益善。 • 杨林对于有无汽水x喝毫不在意,但她喜欢 吃冰棍y 。 • 如果一个人的效用函数为:u (x1 ,x2) =min {x1 ,x2},请画出三条无差异曲线。
纯交换经济(交换效率)
从g点开始,p点并不 是代表帕累托效率配 置的唯一的点。如图34,在使亚当的资源配 置保持Ag上的同时, 使夏娃的无差异曲线 进一步向左下方位移。 这样出现了类似P1的 点。在P1点,要提高 夏娃的福利,惟一办 法是降低亚当的无差 异曲线。于是,根据 定义,P1也是帕累托 效率配置。
如何画生产可能性曲线:从 生产契约曲线推导而来。
生产可能性曲线
衣服 Oc
为什么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是负的?为什么它是上凸的? E
60
E点是不可配置的 B, C, & D 是可能的有效配置. C
B
OF & OC 两个极端点.
A
A点是无效率的
D
OF 食物 100
产品组合效率
• 前面分别讨论了交换效率和生产效率,现 在把生产和消费结合起来,因为商品的生 产必须和人们的消费意愿结合起来。 • 含义:无法通过改变不同产品产量之间的 比例来实现帕累托改进。
纯交换经济(交换效率)
O’ 夏娃
福利经济学课件

福利经济学课件福利经济学课件第一部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500字)1. 福利经济学概述-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其关注点是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 福利经济学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效率与公平:福利经济学追求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平衡。
经济效率指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社会公平则关注资源的公正分配。
- 改善经济状况的工具:福利经济学研究各种工具,如税收、补贴、政策等,以改善经济状况。
- 社会选择与公共选择:福利经济学研究集体决策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第二部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模型 (800字)1. 消费者理论- 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福利经济学研究消费者如何在现有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
- 需求曲线和收入曲线:福利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收入曲线研究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福利经济学通过分析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产品价格和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关系。
2. 生产者理论- 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福利经济学研究生产者如何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产品,并分析生产成本的变化。
-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福利经济学通过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来分析生产者的决策。
3. 市场均衡分析- 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福利经济学通过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曲线来分析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 福利效果:福利经济学通过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来评估市场均衡的福利效果。
第三部分:福利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应用 (700字)1. 福利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福利经济学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如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来评估政策的效果和福利改善措施的实施。
2. 福利经济学在政策领域的应用- 税收政策:福利经济学通过研究不同税收政策的效果和福利影响,来提出税收改革的建议。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第一章概述1.福利经济学的概念: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科,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心理满足,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可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的数量衡量。
4.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讨论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性的基础;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序数效用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
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
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等的分析。
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规范分析: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的分析,包含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作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7.福利经济学的场所与发展●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的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是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
8.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
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第二章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反过来说,……).帕累托改进的目标是帕累托最优。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方案。
第一章了解边沁、霍布斯、帕累托、罗尔斯.森等人的基本思想、1边沁:功利主义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要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帕累托:V.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A.马歇尔的“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罗尔斯:原始状态下的平等优先原理。
各方将选择的原则是处在一种词典式序列(lexical order)中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
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这两个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公平的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
所谓即意味着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或者说,意正义味着社会合作条件是在公平的条件下一致同意的,所达到的是一公平的契约,所产生的也将是一公平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画生产可能性曲线:从 生产契约曲线推导而来。
生产可能性曲线
衣服 Oc
为什么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是负的?为什么它是上凸的? E
60
E点是不可配置的 B, C, & D 是可能的有效配置. C
B
OF & OC 两个极端点.
A
A点是无效率的
D
OF 食物 100
产品组合效率
• 前面分别讨论了交换效率和生产效率,现 在把生产和消费结合起来,因为商品的生 产必须和人们的消费意愿结合起来。 • 含义:无法通过改变不同产品产量之间的 比例来实现帕累托改进。
例子
• 在上面的例子中,假设共有100单位的食品 和200单位的衣服,假设亚当拥有50单位食 品和100单位衣服的初始分配。他视食品和 衣服为1:1的完全替代品,而夏娃则视它 们为1:1的完全互补品,她每消费1单位食 品,就希望配以1单位的衣服。请描述相对 于初始分配的帕累托改善分配的集合。
例子
D 10K
食品生产 中的资本
10K
B
A 60F
40L
20K
衣服生产 中的资本
0F
10L
20L
30L
50F
30K 50L
食品生产中的劳动
图中的每一点代表生产食品和服装的劳动 和资本投入: A: 35L 和 5K—食物; 15L and 25K—食 品每一条等产量线显示了用各种投入品组 合生产的产量。 食物: 50, 60, 80 衣服: 10, 25, 30
纯交换经济(交换效率)
O’ 夏娃
每 年 无 花 果 叶
E3
E2
E1
A3 A1
每年苹果
A2
亚当
亚当的无差异曲线用A表示,夏娃的无差异曲线用E表示。数越大的无差异曲 线,表明效用水平(幸福程度)越高。例如,亚当处在A3比处在A2和A1更幸 福,夏娃处在E3比处在E2和E1更幸福。一般而言,夏娃的效用随着其位置向左 下方移动而提高,亚当的效用随着其位置向右上方移动而提高。
效率与公平
※契约曲线上每一点都 对应亚当和夏娃的一个 效用值,把这些效用值 在另一个图中表示出来, 得到效用可能性曲线。
效用可能性曲线
※效用可能性曲线:由契约
曲线推导出来。它表明,在一 个人的效用水平既定时,另一 个人的效用水平达到最大。 ※问题:在本图和上图中,p5 点与q点相比,哪个配置“比 较好”?
-1F, +1C +1F, -1C
6F, 2C 4F, 4C
夏娃用服装换食品的 MRS 是 3(他愿意放弃3单位服装以获得1单位食品), 而亚当用服装换食品的 MRS 是½ 。 思考的四个个问题: 问题1:两人的 MRS 不相等,是否可以 进行交换?若可以,交换的模式 如何?谁需要食物谁需要衣服? 问题2:若两物品的交换比率为1:1(即用一单位衣服可以换回1单位食 物),而两人只交换了一单位,即需要衣服者用1单位食物换取了1单位衣服 , 请问双方从交易中所分别获得的好处是多少? 问题3:交易的价格区间何在?即用1单位食物最多换几单位的衣服?最少 换几单位的食物? 问题4:交易的好处何时被穷尽?
是无效率的生产点 阴影部分比 A点更有效率 B 和 C 是生产有效率的点,在此点 ,两等产量线相切,即两种产品的边 际技术替代率(MRTS)相等。 生产契约曲线是所有生产有效率点 的轨迹组合
A
例子
• 假设在一个经济中,每单位劳动和每单位 资本的价格都等于4美元/小时,衣服生产 MPLC/ MPKC=2,而食品生产中MPLF/ MPKF=1/2。这个经济存在生产效率吗?如 果不存在,它将该如何再分配两种投入要 素?
0
等产本线 劳动
U2
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给定一定 数量的资源/投入,可以生产 的产品和服务的最大数量的 组合。 在苹果的产量既定的情况下 所能生产出来的无花果叶的 最大数量。 边际转换率:为多生产一单 位苹果而要放弃的无花果叶 的数量。 边际成本:增加一单位产量 所增加的生产成本 MC f MRTaf MCc
纯交换经济(交换效率)
r
Eg
g h
O’ 夏娃
p
帕累托 效率配置
Ap Ag
每年苹果
O 亚当
Ah
s OB
帕累托改进:在不使其他 任何人的情况变坏的情况 下,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使某些人的情况变好。 帕累托效率:如果一个经 济不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 可能,这个经济就达到了 帕累托效率。也就是说, 在一个达到帕累托效率的 经济中,要使得某人的情 况变好,就必然有些人的 情况变差。
小结
• 在理想的竞争性市场中,帕累托效率的三 个基本条件都可以满足 ——交换效率:所有人的任意两种产品的边 际替代率相同。 ——生产效率:所有企业任意两种投入之间 的边际技术替代绿相同。 ——产品组合效率:边际转化率等于边际替 代率。 ——注意:当且仅当以上三方面效率都得到 实现,帕累托效率才得以实现。
由于在竞争性的市场中,所有 消费者面对的价格是相同的, 所以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 都相同,因此,竞争性市场导 致了交换效率。
A
在 A:MRSFC =PF/Pc U2
0
预算约束线 商品2 (食物)
复习:等产量线
• 含义:一条表明各种投入组合产生相同产 量的曲线。
复习:等产量线
复习:等产量线
生产效率
思考:如何画无差异曲线
• 方法:首先在图上定下某消费束(x1 , x2);然后考虑给消费者稍微增加一点商品 1,即△x1,使他的消费束变为( x1 +△x1 , x2 );现在要问,要使消费者对原来的点 无差异,得如何变动x2?
无差异曲线的例子
• 李岚既喜欢喝汽水x又喜欢吃冰棍y,但她 认为三杯汽水和两根冰棍是无差异的。 • 萧风有个习惯,他每喝一杯汽水x就要吃两 根冰棍y ,当然汽水和冰棍对他而言都是多 多益善。 • 杨林对于有无汽水x喝毫不在意,但她喜欢 吃冰棍y 。 • 如果一个人的效用函数为:u (x1 ,x2) =min {x1 ,x2},请画出三条无差异曲线。
与g点相比,在h点,亚当的境况变好而夏娃的境况不会变坏,这是因为Ah代表的 效用水平高于Ag代表的效用水平,另一方面,夏娃的境况没有变坏,因为h点仍 在她原来的无差异曲线Eg上。在不伤害夏娃的情况下,亚当的福利还能进一步提 高吗?只要使亚当的无差异曲线进一步向右上方移动而夏娃仍停留在Eg上,这是 可能的,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亚当的无差异曲线与Eg相切为止,该切点是图中的 p点。p点所代表的配置是帕累托效率。
纯交换经济(交换效率)
从g点开始,p点并不 是代表帕累托效率配 置的唯一的点。如图34,在使亚当的资源配 置保持Ag上的同时, 使夏娃的无差异曲线 进一步向左下方位移。 这样出现了类似P1的 点。在P1点,要提高 夏娃的福利,惟一办 法是降低亚当的无差 异曲线。于是,根据 定义,P1也是帕累托 效率配置。
第二章
福利经济学
—规范分析的工具
复习:无差异曲线
• 含义:能给一个人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 的所有组合。 • 边际替代率(MRS)的含义:在满足不变的条 件下,为了多获得一单位某商品而愿放弃的 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 边际替代率(MRS)由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来衡 量。
MRS X 2 X 1 MU 1 MU 2
• 哈姆雷特将以2个烘馅饼换取一箱6瓶装的 啤酒,而且是同样幸福的。同时,奥费利 娅将高兴地以她两箱6瓶装啤酒换取6个烘 馅饼。啤酒与烘馅饼之间的配置是帕累托 有效的吗?
竞争市场导致交换效率
商品1 (衣服)
在竞争性的经济中,消费者分别独立决策, 对每一个消费者来说,都有:无差异曲线的 斜率=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 两种商品价格之比。
竞争市场导致生产效率
资本
在成本给定的情况下,为了产量最大化,厂 商会选择等产本线和等产量线相切的点。 对每一种产品来说,都有:边际技术替代率 =要素价格之比。
在竞争性的市场中,要素价格 是给定的,所以所有企业的边 际技术替代率都相同,因此, 竞争性市场导致了生产效率。
A
在 A:MRTSLK =w/r
纯交换经济(交换效率)
无差异曲线斜率的 绝对值指的是一个 人愿意以一种商品 换取另一种商品额 外数量的比率,即 边际替代率 (MRS)。 帕累托要求所有消 费者的边际替代率 都相等:
亚当 夏娃 MRSaf MRSaf
交换效率的要求是: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MRS相同。否则, 消费者就可以通过交换实现帕累托改进。
状态A 亚当10个苹果 夏娃2个苹果 政府再分配 状态B 亚当6个苹果
纯交换经济(交换效率)
从 从g点开始,我们考察 使亚当和夏娃的境况都 变好的重新配置情况。 例如,在P2点亚当的境 况比在g点更好(Ap2比 Ag更靠近右上方,夏娃 也是如此(Ep2比Eg更 靠近左下方)。
P2点就代表帕累托效率。
纯交换经济(交换效率)
假定图3-6中的k点 是初始配置点, 可以找到P3和P4 这样的帕累托效 率点。 契约曲线:所有 帕累托效率点的 轨迹。如图3-9的 mm线。
效率与公平
•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存在缺陷,它只考虑效率问题,帕累 托效率只关心每个人的福利,而不是不同人的相对福利, 不关心不平等。使富人变好、穷人原地踏步的变化仍然是 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效率本身不足以各种资源配置进行排 序。相反,关于效用的分配是否公平,需要明确的价值判 断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还要考虑公平。 • 公平的一个例子:
• 生产效率的含义:无法在不减少一种产品 产量的情况下,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 假设
– –
两种要素投入:劳动和资本,它们的供给是固 定的。 生产两种产品:食物(苹果)和衣服(无花果 叶)。
生产效率
50L 30K 40L 30L
服装生产中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