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二章

⑶ 生产者和消费者综合在一起。 完全竞争经济在均 衡状态下是否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即产品 的边际转换率如何与边际替代率相等的问题。
这样, MRTXY=︱△Y/△X︱= ︱MCX/MCY︱; 因为完全竞争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条件是MC=P,
于是有MCX =PX, MCY =PY,即MRTXY= PX / PY ; 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MRSXY= PX/ PY, 即得
6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
一、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三、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7
一、帕累托最优下纯交换条件
纯交换——只有商品的交换(消费),不涉及 生等等领域。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意味着:消费者消费任 何两种商品时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也就是商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 任何重新分配都会至少降低一个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MRTXY= MRSXY ; 因此,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生
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即MUX / MUY = PX / PY = MCX/MCY
22
第三节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
一、第一定理
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况就是 帕累托最优状态。
从基本假设上的理解:如果所有的个人和企业 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接受者,则竞争 性均衡具有帕累托最优效率。
要素的投入时,必然要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16
帕累托最优下生产条件
E3
Y
E2
E1
Production Contract
Curve B 生产领域下的帕 累托最优条件是: A、B两种产 品的边际技术替 代率RTSA=RTSB;
该式进而可转 换为:
福利经济学第一二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一二定理一、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1. 定义-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最优的。
这意味着在这种理想的市场环境中,任何重新配置资源的方式都无法在不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
2. 假设条件-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完全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产品是同质的,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并且市场信息是完全的。
例如,在农产品市场上,有众多的小农户(卖者)和消费者(买者),小麦等农产品基本是同质的,农民可以根据价格自由决定种植面积(资源流动),而且市场价格信息对所有人都是公开透明的。
- 不存在外部性。
即一个人的经济活动不会对其他人的福利产生未在市场交易中反映的影响。
一家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污染环境(不存在负外部性),也没有因为其存在而给周边带来额外的好处(不存在正外部性)。
- 不存在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不符。
例如国防是公共物品,一旦国家提供了国防保护,就无法排除任何一个公民享受这种保护,而且一个公民享受国防保护并不影响其他公民享受同样的保护。
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所涉及的产品都是私人物品。
3. 证明思路(简单示意)-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根据商品的价格来调整自己的消费组合,使得每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之比。
对于生产者来说,他们根据生产要素的价格来调整生产组合,使得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
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在市场均衡时,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所有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并且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这就满足了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和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从而证明了在完全竞争市场下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最优的。
4. 意义- 从理论上肯定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它表明在理想的市场条件下,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市场自身就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福利经济学(概念)

福利经济学1.福利经济学: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断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福利。
2.帕累托改进: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
3.帕累托最优: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4.科斯定理:只要交易费用为0,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都不影响最终的资源配置。
5.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6.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7.次优原则:当现实经济状况不能全部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时,根据现实条件确定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
8.补偿原理:如果进行某项政策变革,使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假设受益者可以弥补受损者的损失并且有剩余,那么该项政策变革就是可取的。
9.卡尔多补偿标准: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10.希克斯补偿标准: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
11.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对某项社会政策变革既进行卡尔多补偿标准检验(正向检验标准),又进行希克斯补偿标准检验(反向检验标准),又称为双重检验标准。
12.李特尔补偿标准:(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
13.消费者剩余:是为了不失去该商品消费者宁愿支付的金额和他实际支付的金额之差。
14.生产者剩余:生产者的实际所得和其期望所得之间的差额。
15.补偿剩余:是指当价格变动之后,如果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并且限制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购买没有补偿效应时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在这种情形下应从消费者提取或给予的货币量。
16.补偿变差:是指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时所需要给予消费者或从消费者手里取走的货币量。
福利经济学第一丶二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如果不存在不对称信息和外部性,换句话说不存在我偷吃了你的奶酪你不知道,和我抽烟不会让你抽二手烟这两种情况,市场竞争实现的分配是帕雷托最优的,也就是这个社会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变得更满意而不伤害别人的利益。
在我讨论那些前提是否成立之前,我之想指出,除了这些提到的前提,这个定理几乎不再需要任何别的条件,有一个技术性的条件是一个人不可能感到自己的状况好到了极点,即使上帝来也不能让一切变得更好了。
如果说,经济学家对市场迷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定理的存在。
因为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可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帕雷托最优。
当然这个定理成立需要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1.充分竞争; 2.没有信息不对称; 3.没有外部性。
第一条经济学家的方案比较简单,那就引入竞争啊,所以管制啊,壁垒啊,垄断啊等等等等,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遭到经济学家反对的。
在这点上,经济学家和人民大众是站在一起的。
竞争对老百姓是有利的,对厂商是不利的。
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都是市场失灵的经典原因。
这大概也是我们需要政府的原因,政府是用来提供那些市场无法提供的东西的,而不是应该用来替代市场的,原因是因为刚才说的第一定理。
因此,很多经济学家会主张一个小政府,因为政府需要把自己的功能限制在需要它的领域。
但是,究竟在哪些领域市场失灵,失灵的程度有多大,是一个可以辩论的话题。
但是总的说来,很多经济学家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是第一定理假设的世界,因此他们的政策建议就会是努力像那个方向努力,反垄断,明晰产权等等等等。
第一定理的一个重大漏洞是,帕雷托最优的分配方式,可以是极度不均的。
我拿10000万,你挣1000块可以是帕雷托最优的。
第二定理的目的就是要修复这个漏洞。
第二定理说的是通过合理的总量税调解,任何帕雷托最优的分配都可以通过上述的竞争性市场来实现。
第二定理的成立条件,在数学上比第一定理要强,它要求人们不是那种追求极端的人,不是赌徒或者偏执狂。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名词解释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名词解释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通过供需自由调节可以实现社会总收益最大化。
这个定理表明,当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市场价格和数量会自动调整到最优水平,从而使市场参与者以及整个社会得到最大化的利益。
具体来讲,这个定理中的“社会总收益最大化”是指,市场中的资源会流向其最高价值的用途,有效地满足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需求,进而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这个定理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田纳西大学经济学家弗兰克·H·奈特于20世纪30
年代提出的著名理论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成立的,实际市场并不总是完全竞争的。
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垄断、外部性、不完全信息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市场失效,这时候市场价格和数量将不能够自动调节到最优水平,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这些情况下也将受到限制。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之福利经济学定理及福利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之福利经济学定理及福利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西方福利经济学主要论证了福利经济学定理,福利经济学定理包括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任何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的一般均衡均衡状态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其成立的条件假设是:1)完全竞争;2)没有外部性;3)没有交易成本;4)完全信息;5)不存在规模经济。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政策启示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说明了完全竞争市场的优越性,政府为了实现公平而干预市场定价,有可能会导致市场的低效率。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从任何一个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状态必然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实现。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政策启示是: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说明了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改变个人之间的禀赋的初始状态来实现公平,其余的一切都可以交给市场来解决,这样形成的均衡配置仍然是帕累托有效率配置。
福利经济学是西方微观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这个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就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西方微观经济学大致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两个部分。
实证经济学就是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如何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并根据假设来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可以说,实证经济学是在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是指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从而说明该经济体系应该如何运行,并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可以说,规范经济学是在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福利经济学是一种规范经济学。
它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的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和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和个人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2福利经济学基础

MCa/MCf = MRSaf = MRSaf
二、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
The First Fundamental Theorem of Welfare Economics
As long as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act as perfect competitors, that is, take prices as given, the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 Pareto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merges.
• Results orientation: Welfare Economics concerns only the results, it does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es used to achieve results. • Coherent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policy
MRSaf
= MRSaf
• 在纯交换经济下,帕累托效率的实 现条件为社会所有成员的边际替代 率相等
2 生产经济Production Economy (有生产,有交换)
• 生产可能性曲线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 边际转换率The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wy MCa MRTaf xz MCf • 产品组合效率条件Efficiency conditions with variable production
Adam’s utility
U p3 p5 q
U
Eve’s utility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的内容

文章标题:深度剖析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一、引言在经济学领域中,福利经济学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概念,其中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更是福利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浅入深地探讨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以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二、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这表明资源分配已经达到了一种不能再通过重新分配实现某个人的福利水平提高而不损害其他人的福利水平的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市场的自发机制会使得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而且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人的福利都不能再通过简单的转移获得利益。
这一定理强调了市场的有效性和竞争的重要性,从而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说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应用。
某个市场上的商品价格随着供求关系不断变化,最终会使得市场上的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并实现了最优状态。
这一定理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三、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在存在市场摩擦或者外部扰动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的再分配,可以使得任何帕累托改进的社会选择都能够通过合适的转移支付来实现。
简单来说,就是在市场条件不完全有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再分配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这一定理强调了政府在市场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不完美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政府的再分配政策来说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应用。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资源再分配,从而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这一定理对于我们理解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来看,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在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和不完美性的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指导。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市场改革和政策创新,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再分配,使得社会福利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纯交换经济
帕累托效率要求:
MRSaAfdam MRSaEfve
Figure 3.7 illustrates the contract curve.
2020/3/1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契约线
each of the Pareto efficient points is where an indifference curve of Adam is tangent to an indifference curve of Eve.
2020/3/1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Figure 3.5
2020/3/1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契约线
In fact, there are a whole set of Pareto efficient points in the Edgeworth Box.
The locus of all the set of Pareto efficient points is called the contract curve.
第二章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
2020/3/1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内容
交换经济下的资源分配 帕累托效率 生产经济和交换经济下的均衡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效率与公平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运用:一次性付总税
(lump-sum tax)
工具:An Edgeworth Box -描述物品 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
2020/3/1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Figure 3.1
Figure 3.1中每一点 代表在Adam 和 Eve 之间的分配 市场出清(market clear)
图中v 点, Adam’s
allocation of apples is Ox, and of figs is Ou. Eve consumes O’v of apples, and O’w of figs.
2020/3/1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需要系统的框架分析评价各种政府活动 的效果
Welfare economics福利经济学:分析 政策和经济活动对福利的影响
区分哪些由私人市场运作,哪些需要政府的干 预
政府干预的福利效果
借助于基本的微观经济学工具,特别是 无差异曲线
Clearly, other allocations achieve this same goal, such as allocation p.
Once we reach allocation p, we cannot raise Adam’s utility any more, while keeping Eve’s utility unchanged.
2020/3/1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竞争性经济的假设
完全竞争的市场:消费者和厂商都不能 影响价格,依据价格调整自身决策
不存在信息不对称
2020/3/1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纯交换经济
经济描述 2 people (Adam & Eve) 2 commodities (Apples & Figs) Fixed supply of commodities (e.g., on a desert island)
Pareto inefficient allocations are
wasteful.
Pareto improvement帕累托改进:这是
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使得一个人福利改来自善时,其他人的福利不会下降
2020/3/1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纯交换经济
存在很多的帕累托有效的分配
Many allocations are Pareto efficient. Figure 3.5 illustrates three of them -allocations p, p1 and p2. Among these Pareto efficient allocations, some provide Adam with higher utility than others, and the opposite ones provide Eve with higher utility.
Mathematically, the slopes of Adam’s and Eve’s indifference curves are equal.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表明两个 人愿意交换物品的比率,称 为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
2020/3/1
2020/3/1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t 帕累托效率:如果使得
一个人境况变化的唯一的可能是使得另一 人变坏,这时就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Often used as the standard for evaluating desirability of an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2020/3/1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Figure 3.2
两个人的 无差异曲 线和效用 变化
2020/3/1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Figure 3.3
任意一点, point g in
Figure 3.3. 给出两人的初始分配情况, 及初始效用情况
2020/3/1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纯交换经济
考虑如下问题:是否可能在两人之间重新分 配苹果和无花果,使得Adam的境况变好, 而 Eve的境况不会变差?
点 h in Figure 3.3 是一种可能. We are “moving along” Eve’s indifference curve, so her utility remains unchanged. Adam’s utility clearly incr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