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合集下载

【高三学习指导】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三步三法

【高三学习指导】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三步三法

【高三学习指导】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三步三法第一步,读、划先行�D�D“思维描图法”。

首先是通读教材,包括小字部分,然后分段略读、精读,对教材重点内容如概念、定义等,要求做到读、划(在下面用色笔画线)并行,以加深印象,为运用地理语言解答问题打下基础。

对其中优美的文字,如地理景观描述,亦可领读、朗读。

课本中精美的插图照片,可当作美术作品欣赏,要充分利用美学的感染力,来引起学生自学地理教材的兴趣。

最后分析和总结出段落大意,动手列出章节知识结构。

与读、划教材同步进行的,则是配合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具体的地理轮廓形象,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增强地理记忆能力,学好地理课打下基础。

(动手)结合起来的方法。

这样,手脑结合,地理知识和绘图技能结合,而达到地理概念清楚,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明确,并起到增强记忆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每学一课(章、节)就让学生把课本有关地图描绘下来(应描地图教师事先选好),描图纸要用单页薄纸,并作为课堂作业,检查评分。

描图要求轮廓清楚,位置正确,书写规范。

所描项目须经教师选定,描图过程(包括描图前和描图后)要引导学生对所描地图进行反复思考,要思维其地理位置特征、轮廓形象、方位距离、面积大小、地形分布、生产布局等等;也可以联系不同的大洲、大洋、国家地区进行对比思维,还可以把课本中有关文字论述和听描绘的地图本身结合思维,把部分专题地图如山河分布图、气候类型图、交通城市图等归纳成综合性地图来思维,也就是把所描地图,同整个教材串连起来,形象具体,顺理成章,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思维描图”的关键是思维(包括想象),而不是“依样画葫芦”的描图。

如果学生不思维,而单纯描图,则单调乏味。

只有边想(思维)边描,使想像中的地理事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与联系同地图结合,则兴趣盎然。

“思维描图”需教师培养引导,为增强说服力,可在同一学生身上搞些数据,对比“思维描图”与“单一描图”的不同效果。

高三地理学习指导方法

高三地理学习指导方法

高三地理学习指导方法有很多的同学在学习高中的地理的时候,感觉是非常的困难的,他们掌握不好学习方法,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学习指导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学习指导方法一、认真听讲仔细计算一下每天的学习时间,不难发现,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课堂上不好好听课,你成绩绝对不可能太好。

学习地理的时候,听讲的过程非常重要。

书上写的很浓缩,不要觉得老师讲得不好,既然讲得不好,那你学习又有什么用呢?认真听讲是学好地理最基本的一个条件。

二、必要的练习一定要有我们都知道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做地理练习就是实践的过程,学地理的时候,总会发现考试的题目似乎和书本搭不上边,不是搭不上边,而是这类练习做少了。

其实,所有的知识都是来源于课本,那些不会做的题只是高于课本一点。

一定要多做做练习。

三、不懂就要问相信大家都知道,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想办法搞明白,不然你累积的问题越多,你的成绩也就受影响越多,所以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多问,想办法搞明白,不在知识上留死角。

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地方不懂,甚至别的同学很容易理解的问题,放到自己那儿,总是不能理解。

别不好意思了,主动去问!不要怕被笑,知识是自己的,不懂的就一定要去问。

四、记得借鉴别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孔子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学霸们一般都有极高效的学习方法,多参考、借鉴一些优秀同学的学习方法不是什么坏事情,学习地理的目的很简单,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可以为自己考一个高分。

但是如果自己再怎么努力,分数还是不理想的话。

记得问问老师和其他学地理好的同学,多学学别的同学的,也不失为一种方法!高三地理培养认真审题习惯1.精读问题突出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考查。

描述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述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水平,这一能力明显表现就是能否使用简洁、准确的学科术语进行描述和阐释。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一·通俗理解,轻松把握地理学科概念多,诸如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资源等,这些概念又都有各自的概念体系,从而组成一个庞大的概念系统。

其中很多概念由于学生所处环境的局限,理解起来很困难,因而妨碍了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与应用。

此时,可以教学生通俗地理解这些概念。

比如海湾、半岛、海峡、岛屿这组概念,可以这样解释给他们:海湾就是海转了个弯,海转了弯肯定是朝大陆弯进来了嘛,你就到大陆边上找那些弯弯;半岛呢半是大陆,半是岛屿,就是陆地向着海洋伸出去的部分了,你就到大陆边上找那些尖尖(当然也有不尖的了,像伊比利亚半岛);海峡就是狭长的海了,要么夹在大陆与大陆之间(直布罗陀海峡),要么夹在大陆与岛屿之间(马达加斯加岛),要么夹在岛屿与岛屿之间(巴士海峡),你到这些地方去找就是了;至于岛屿嘛,它是小块的陆地,你当然要在海里头找了。

如此一解释,学生们就再也不会到大陆内部去找岛屿,到海洋深处去找海湾了。

二·追忆经验,轻松作结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一些社会现象是地理学科的两项基本内容,同时其中的一些现象又是我们经常经历或曾经经历过的,如冷暖阴晴、刮风下雨、水涨水落、城市发展、人口迁移等。

对于教材中与此相关的内容的学习,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追忆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掌握。

例如,中国季风区的冬夏季气候特点、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以及年际变化特点,处在季风区北方的学生(东北地区除外)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当地的冬天很冷,降雪也很少,常刮西北风(西北季风),夏季很热,降雨也多,常刮东南风(东南季风),由此轻轻松松作出结论——中国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温暖湿润(髙温多雨),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年际变化大。

又如,讨论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移这一地理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身边的现实,寻找城市吸引人口的现实原因,以及带来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也正是地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地理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知识理解和应用到实际中,以提升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些建议,希望对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有所帮助。

一、充分了解课程要求和知识体系在开始地理学习之前,学生应该仔细阅读教材,并了解课程要求和知识体系。

地理学科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章节和知识点。

学生应该清楚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准备课堂学习和复习。

二、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地理学习的主要环节之一。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向老师请教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

同时,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地理课堂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概念、数据和信息,及时记录下来有助于后续的复习和记忆。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地理学习涉及到很多图表、地图、影像等多媒体资源。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比如,在学习地球的结构和板块构造时,可以观看地震与板块构造的动态影像;在学习地形地貌时,可以通过地图和卫星影像来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

借助这些资源,可以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四、适当应用相关工具地理学习需要用到一些相关的工具和设备。

比如,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之一,学生应该掌握地图的基本符号和用法,能够准确地读懂地图信息。

此外,计算器也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工具,学生应该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计算和统计。

五、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学习是与空间有关的学科,所以学生需要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当学习地理知识时,应该善于观察地理现象,注意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相互影响。

可以通过制作地图、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培养空间观察和空间分析的能力。

六、灵活运用记忆方法地理学科涉及到大量的地名、地理了解和概念,记忆起来较为繁琐。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

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时至今日,地理事物与现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
一、课前准备不可忽略
1、学科知识准备
首先,你将教材认真阅读一遍,抓住基本概念重点理解。

可以先看教材的经典解释,再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重述,试着延伸其外延。

其次你要抓住重点的基本原理去思考。

比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材中需要思考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农业区位因素中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哪个具体区位因素决定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必要性?哪些区位因素是
动态可变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尽可能地在教材寻找答案。

如果这些问题中有些不能找到答案,就把问题带到课堂上去听讲。

2、课间10分钟准备
相对而言一周的地理课较少,时间的安排或许在“赤道”附近(上午第四课和下午第一课),请你在课前给自己有充足。

提高人教版高三地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与技巧

提高人教版高三地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与技巧

提高人教版高三地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与技巧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既重要又具有挑战性。

为了提高人教版高三地理学习效果,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与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一、善用教材人教版地理教材是高考的主要参考资料,因此学生需要充分利用教材来进行学习。

首先,学生可以通读一遍教材,了解基本内容和重点。

其次,学生可以重点关注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例题,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最后,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习题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多做题做题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高三学生可以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应注重查漏补缺,对于不会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模拟考试,熟悉考试的形式和内容。

三、理论联系实际地理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高三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此外,学生还可以关注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新闻和事件,及时了解最新的地理动态。

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高三学生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考试,因此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表,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

同时,学生还要注意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五、加强思维训练地理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高三学生可以通过加强思维训练来提高地理学习效果。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思维导图的练习,加深对地理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

此外,学生还可以进行问题解答和讨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寻求帮助与交流高三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学生可以积极向老师请教,寻求帮助和解答。

同时,学生还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相互学习和解决问题。

高一地理学习指导方法.doc

高一地理学习指导方法.doc

高一地理学习指导方法地理是大家学习地理科学知识、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课程。

对于高中文科生朋友而言,它也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

学习地理的入门需要找到关键的方法,因此小编整理了学习高一地理的指导方法。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学习好高一地理。

一、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

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

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二、注重知识理解,组织知识网络。

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

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

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

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

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

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

这样就可以了。

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

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最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

地理事物纷繁复杂,知识点星罗棋布,必须要学会总结整理、归纳、记忆、巩固,编织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如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图,形成知识框架,将课本由厚变薄,切不可完全依赖老师,照搬照抄,自学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识记的过程、能力形成和提高的过程。

高一地理学习指导方法

高一地理学习指导方法

高一地理学习指导方法地理知识内容是高中地理学习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考生们普遍感到这部分内容的复习较难,成为地理考试得高分的“瓶颈”。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地理学习指导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学习指导方法一、讲究方法,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学会运用原理、方法和技能来解决新问题。

如复习世界各分区地理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设计自学模板,如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经济地理特(工业、农业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有较全面的复习;其次,思考三点:一是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与相邻区域的位置关系。

二是本区域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为成因,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业特点。

三是进行跨区专题比较。

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东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

通过这一复习过程,使考生不仅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对地理学区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思路上,更为开阔;从认识上,更加宏观;从方法上,更符合地理科学的要求。

二、突出主干,落实基础,注意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相互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不可能对知识点直接考查。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淡化知识的学习。

因为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足够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形成能力。

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具体应用。

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可以作如下设计:第一,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在脑海中形成网状经纬仪,并想象其自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第二,在复习大洲、大洋基础上,十条线穿过的大洲大洋,地形、气候区等。

在脑海中形成相对的位置关系。

如,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它们所处的地形、气候、洋流、航运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一·通俗理解,轻松把握
地理学科概念多,诸如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资源等,这些概念又都有各自的概念体系,从而组成一个庞大的概念系统。

其中很多概念由于学生所处环境的局限,理解起来很困难,因而妨碍了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与应用。

此时,可以教学生通俗地理解这些概念。

比如海湾、半岛、海峡、岛屿这组概念,可以这样解释给他们:海湾就是海转了个弯,海转了弯肯定是朝大陆弯进来了嘛,你就到大陆边上找那些弯弯;半岛呢半是大陆,半是岛屿,就是陆地向着海洋伸出去的部分了,你就到大陆边上找那些尖尖(当然也有不尖的了,像伊比利亚半岛);海峡就是狭长的海了,要么夹在大陆与大陆之间(直布罗陀海峡),要么夹在大陆与岛屿之间(马达加斯加岛),要么夹在岛屿与岛屿之间(巴士海峡),你到这些地方去找就是了;至于岛屿嘛,它是小块的陆地,你当然要在海里头找了。

如此一解释,学生们就再也不会到大陆内部去找岛屿,到海洋深处去找海湾了。

二·追忆经验,轻松作结
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一些社会现象是地理学科的两项基本内容,同时其中的一些现象又是我们经常经历或曾经经历过的,如冷暖阴晴、刮风下雨、水涨水落、城市发展、
人口迁移等。

对于教材中与此相关的内容的学习,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追忆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掌握。

例如,中国季风区的冬夏季气候特点、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以及年际变化特点,处在季风区北方的学生(东北地区除外)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当地的冬天很冷,降雪也很少,常刮西北风(西北季风),夏季很热,降雨也多,常刮东南风(东南季风),由此轻轻松松作出结论——中国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温暖湿润(髙温多雨),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年际变化大。

又如,讨论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移这一地理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身边的现实,寻找城市吸引人口的现实原因,以及带来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也正是地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不求精确,常用“主要”
地理学科中经常要表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发布,像高原、平原、盆地、山脉、丘陵、河流、森林、矿产、农作物等。

表述这些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我们常常只列其要,采用“主要有”“主要是”等措辞,要教会学生“抓大放小”、“择要舍次”。

这样,学生在列举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盆地时,就会只列出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不再列出吐鲁番盆地了。

在列举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时,只列出要求掌握的几种,不再罗列很多很多了。

地理界线多是模糊界线,所以,我们在表述其位置时也常用“大致”“大概”等措辞。

例如,中国地理中的南北界线,我们常说“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1月0摄氏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段大致经过此线。

又如,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也是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即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经过。

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些界线只是大致在那儿,所以,只用“大致”表述就可以了。

四·深刻理解,多样表达
对于地理规律的学习,我们力求让学生理解深,理解透,然而在表述的时候,即回答问题的时候则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

比如,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等,在引导学生了解现象、阅读相关主题地图,做到彻底理解之后,就可以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述了。

如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既可以表述为东部多,西部少,又可以表述为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还可以表述为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同样,中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既可以表述为东南多,西北少,又可以表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还可以表述为越往西北越少等等。

五·胸有成“图”,分析、综合
地理要素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空间分布上,所以,学地理要常读图,常用图,力争把几幅表现主要地理要素的地图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