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 )

合集下载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高免疫球蛋白G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上存在中重度界面性肝炎等。

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可显著改善AIH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医疗负担。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在规范我国AIH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此基础上,2021年底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最新进展制定本部指南,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AIH诊治水平。

关键词:肝炎,自身免疫性;诊断;治疗;实践指南Guidelineson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utoimmunehepatitis(2021)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Abstract:Autoimmunehepatitis(AIH)ischaracterizedbyelevatedserumaminotransferaseandimmunoglobulinGlevels,seropositiveresultsforautoantibodiesandmoderatetosevereinterfacehepatitisinhistologicfindings.Itwillbemosthelpfulinimprovingsurvivalandlifequality,ifpatientsarediagnosedintheearlystageandtreatedappropriately,whichalsohelpsrelievesocialmedicalburdens.Chineseconsensuson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utoimmunehepatitis(2015)hascontributedtostandardizing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AIH.Onthebasisofthefirstconsensus,attheendof2021,undertheorganizationof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expertsdevisethisguidewithlatestadvancesaimingtofurtherimprovethelevelof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utoimmunehepatitis.Keywords:Hepatitis,Autoimmune;Diagnosis;Therapeutics;PracticeGuideline收稿日期:2021-12-25;修回日期:2021-12-25通信作者:马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maxiongmd@163.com[本文首次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2021,60(12):1038-1049.DOI:10.3760/cma.j.cn112138-20211112-00796]1 概述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的临床特点包括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高免疫球蛋白G(IgG)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上存在中重度界面性肝炎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1 概述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感染、酒精、药物、遗传等其他因素所致肝病不同,是一组由于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肝脏疾病,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等]肝脏受累等。

本章重点介绍PBC和AIH。

2 PBC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女性,是由于肝内小叶间胆管肉芽肿炎症导致小胆管破坏减少、胆汁淤积,最终出现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

多数病例明确诊断时可无临床症状。

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很高,但并非100%。

尽管PBC通常进展缓慢,但其生存率较同性别及同龄人群为低。

近年来诊断为PBC越来越多,但基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治疗上也缺乏特异手段。

2.1临床表现2.1.1 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门静脉高压、骨质疏松、黄疸、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复发性无症状尿路感染等。

此外,尚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病,如SS、系统性硬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2.1.2 辅助检查2.1.2.1生化检查:肝源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是PBC最常见的生化异常。

尽管诊断时少数患者有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的血清胆红素升高,但高胆红素血症升高多为PBC晚期的表现,并提示PBC预后不佳。

血清总胆固醇可升高。

2.1.2.2胆管影像学检查:对所有胆汁淤积患者均应进行肝胆系统的B超检查。

B超提示胆管系统正常而AMA阳性的患者,一般不需进行胆管成像来排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如果PBC的诊断不明确或有血清胆红素的突然升高,则需进行胆管成像检查。

2.1.2.3自身抗体:血清AMA阳性是诊断PBC的重要免疫指标。

通常以大鼠肾组织为底物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

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并发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1例报告 熊玮珏

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并发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1例报告 熊玮珏

降至正常,乏力好转。5 d 后加用硫唑嘌呤50 mg/ d 口服,1 周
后加量为50 , mg 2 次/ d,口服。使用甲强龙2 周后,患者体温维 持正常,活动耐量基本恢复,复查胸部CT(图1c,d)提示双肺间 质病变明显改善,出院诊断为:AIH(可能性大)、LIP(可能性 大)、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出院医嘱为泼尼松龙50 mg/ d 联
1 病历资料
胆原(- ),便常规正常;生化:ALT 742 U/ ,L AST 660 U/ ,L GGT
患者女性, 岁,因“瘙痒个月余,尿色加深个月”于 , , , , 71


144 U / L Alb 34. 1 g / L TG 1. 92 mmol / L TBil 88 4 μmol / L DBil
高,为75% (参考范围:<12%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小块肺组织
提示局灶肺泡腔扩张水肿(图2,3);考虑并发淋巴细胞性间质
性肺炎( , )可能性大。患者 lymphocyt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LIP
拒行进一步胸腔镜下肺活组织检查,遂试验性将布地奈德(第
16 天)改回甲强龙40 mg/ d 静点,改回甲强龙当日患者体温即
熊玮珏,等. 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并发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1 例报告
1597
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索条影、磨玻璃影,提示间质性肺炎。
肺功能检查提示小气道病变伴弥散功能减低。气管镜及支气
管肺泡灌洗示气道黏膜大致正常,病原学(细菌、真菌及结核、
CMV 及EBV、肺孢子菌)检测均阴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 , )中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 bronche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

治疗
AIH
轻度界面炎
中度以上界面炎
进展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伴炎症活动
免疫抑制治疗

中、重度界面炎

以肝组织学为依据的治疗指征
泼尼松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优先推荐
泼尼松单药治疗
其他替代药物
应答不完全的处理
疗程、停药指征和复发处理
治疗方案
治疗
治疗
概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高免疫球蛋白和(或)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学上存在界面性肝炎为特点,如不治疗常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概述
自身免疫性肝病
流行病学
我国缺乏AIH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 女性易患,男女之比约为1:4 可发生任何年龄,范围约14-77岁,峰值为51岁 全球分布,发病率逐年增加
治疗
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Cushing体征(满月脸、痤疮、水牛背、向心性肥胖) 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 糖尿病 白内障 高血压病 感染 推荐意见: 19.需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AIH患者,建议治疗前行基线骨密度测定并每年监测随访,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IB)
同“明确”栏。
血清生化学检查
血清氨基转移酶不同程度的升高、特别是(但不排除性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不明显。血清1-抗胰蛋白酶、血清铜和铜蓝蛋白浓度正常
同“明确”栏,但如果Wilson病被排除后,可包括血清铜和铜蓝蛋白浓度异常的患者。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血清γ-球蛋白或IgG水平超过正常上限的1.5倍
血清γ-球蛋白或IgG水平超过正常上限的任何升高
AIH治疗的总体目标(口号):获得肝组织学缓解,防止肝纤维化的发展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要点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要点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要点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一组由异常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胆炎症性疾病,根据不同的自身免疫攻击对象、免疫应答类型及临床表现特点,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上述任何两种疾病主要特征同时出现的重叠综合征等。

AILD诊治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以延缓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

自身抗体作为AILD诊断和管理的重要实验室指标,包括AIH相关自身抗体、PBC相关自身抗体及PSC相关自身抗体,主要用于疾病诊断与分类、预测预后、病情监测及探究发病机制等。

目前,AILD相关自身抗体已成为临床实验室常规的自身抗体检测项目之一。

但由于AILD相关自身抗体涉及抗体数量较多,且各种自身抗体检测方法不同,从而导致其检测的临床应用难以标准化和规范化。

一、AILD相关自身抗体AILD相关自身抗体包括AIH相关自身抗体、PBC相关自身抗体及PSC相关自身抗体。

AIH相关自身抗体主要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LC-1)抗体等。

PBC相关自身抗体主要包括抗线粒体抗体(AMA)、PBC特异性ANA(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主要为核点型或核膜型,ANA特异性自身抗体主要为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100(sp100)抗体或抗跨膜糖蛋白210(gp210)抗体)等。

PSC相关自身抗体主要包括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等。

二、AILD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AILD相关自身抗体主要用于疾病的诊断与分类,亦有助于重叠综合征的诊断。

自身抗体可在AILD患者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前检测到,对相关疾病具有预测价值。

三、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1.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2. 其他免疫学方法:四、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1. ANA:ANA作为自身免疫病常见的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患者中,亦可见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甚至可存在于慢性感染、肿瘤及健康人群中。

自免肝诊断和治疗共识

自免肝诊断和治疗共识

3. 其他替代药物 • 布地奈德(Budesonide)是第二代糖皮质激素, 其在肝脏的首过清除率较高(约90%),6-OH布地奈德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性高,抗炎疗 效相当于泼尼松(龙)的5倍,而其代谢产物 (16-OH-泼尼松龙)无糖皮质激素活性。因此, 布地奈德作用的主要部位为肠道和肝脏,而全身 副作用较少。 • 来自欧州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布地奈德和硫 唑嘌呤联合治疗方案较传统联合治疗方案能更快 诱导缓解,而糖皮质激素相关副作用显著减轻, 可作为AIH的一线治疗方案。 • 布地奈德不宜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
• 二线治疗方案:目前已有应用吗替麦考酚 酯(MMF)、环孢素A、他克莫司、6-巯基 嘌呤、甲氨蝶呤、抗肿瘤坏死因子等治疗 难治性AIH的报道。 • 泼尼松联合MMF作为AIH的一线治疗,可使 88%的患者出现完全生化应答。12%的患 者出现部分生化应答。 • 另外,在胆汁淤积性AIH患者中如糖皮质激 素疗效欠佳也可考虑加用小剂量MMF治疗, 以避免硫唑嘌呤诱导胆汁淤积的副作用。
• 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先前需使用联合治 疗方案才能获得生化缓解者、并发自身免 疫性疾病和年龄较轻者。此外,虽然均在 正常范围内,较高的血清ALT和IgG水平仍 与复发相关。
复发的处理
• 停药后初次复发患者,建议再次以初始治 疗的剂量给予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联 合治疗,逐渐减量甚至停药并以硫唑嘌呤 (50-75 mg/d)维持治疗; • 而硫唑嘌呤不能耐受的患者可给予小剂量 泼尼松(≤10 mg/d)或吗替麦考酚酯联合 长期维持治疗。 • 2次以上复发者建议以最小剂量长期维持治 疗。
(二)治疗方案(详见图3)
1.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 • 泼尼松(龙)可快速诱导症状缓解、血清转氨酶和IgG水 平的复常,用于诱导缓解,而硫唑嘌呤需6-8周才能发挥 最佳免疫抑制效果,多用于维持缓解。 • 泼尼松(龙)初始剂量为30-40 mg/d,并于4周内逐渐减 量至10-15 mg/d;硫唑嘌呤以50 mg/d的剂量维持治疗。 诱导缓解治疗一般推荐如下用药方案:泼尼松(龙)30 mg×1周,20 mg×2周,15mg×4周,泼尼松(龙)剂量 低于15 mg/d时,建议以2.5 mg/d的幅度渐减至维持剂量 (5-10 mg/d);维持治疗阶段甚至可将泼尼松(龙)完 全停用,仅以硫唑嘌呤50 mg/d单药维持。

甘草酸二铵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甘草酸二铵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甘草酸二钱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疗效分析崔艳华1,李伟之2,魏多祥1*(1.三二O—医院药学部,汉中723000;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43)摘要:目的分析甘草酸二鞍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疗效°方法将106例AI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硫哇g吟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甘草酸二鞍胶囊,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肝功能指标水平、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68%)显著高于对照组(67.92%),4#0.05。

治疗后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V0.05)治疗后2组血清透明质酸(HA)、1型胶原(1-C)、"型前胶原(PC-")和层黏连蛋白(L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V0.05)治疗后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V0.05)结论甘草酸二鞍胶囊联合硫哇g吟片治疗AIH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患者肝纤维化,疗效较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甘草酸二鞍胶囊;硫哇g吟片;"型前胶原(PC-");层黏连蛋白(LN);安全性DOI:10.3969/j.issn.1004-2407.202102.021中图分类号:R9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04-2407(2021)02-0271-04A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on autoimmune hepa-,i,isCUI Yanhua1,LI Weizhi2,WEI Duoxiang1*(1Department of Pharmacy,3201Hospital Hanzhong723000,China;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A f 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43$China)Abstract: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AIH).106AIH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53cases in each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controlgroup wastreated withoralAzathioprineTablets andtheobservationgroup wastreated with 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Capsules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Bothgroupsweretreatedfor3months.Thecurativee f ectliverfunc-ionindexlevelliverfibrosisindexlevelimmunoglobulinlevelandadversereactionsafter3monthstreatmentwerecomparedbe-tween the2groups.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88.68%)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67.92%),4#0.05.After treatment,the serum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aminase(ALT)&aspar­tate aminotransaminase(AST)and total bilirubin(TBIL)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iongroupwaslower han hecon rolgroup(4#0.05).Af er rea men,he serum hyaluronic acid(HA),co l agen ype1(1­C),procollagen type-"(PC-")and laminin(LN)levll of t h e2groups were lower t h an before t r ea t m ent,and t he observation group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4#0.05).Aft e r treatment,t he serum immunoglobulin levels in bot h groups decreased,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4#0.05).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Capsules combined wih Aza"hioprineTable"sin"he"rea"men"ofau"oimmunehepaiiscansignificanlyimprove"heliverfuncionofpaien"sregula"e "heimmunefuncionof"hebody andinhibi"heliverfibrosisofpaien"s.I"hadgoodcuraivee f ec"anddoesno"increase"head-versereacionaf"ermedica"ion.Key words:autoimmune hepatitis;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Capsules;Azathioprine Tablets;procollagen type-"(PC-");lami­nin(LN);securiy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机体对肝细胞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1(,多发于女性,临床表现为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水平上升、肝细胞损伤和肝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等閃。

自身免疫性肝病领域的“马前卒”——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马雄教授

自身免疫性肝病领域的“马前卒”——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马雄教授

自身免疫性肝病领域的“马前卒”——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马雄教授作者:东来来源:《肝博士》 2017年第6期马雄: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现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兼任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工作小组( IAIHG)成员、中国老年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委员会委员。

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

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上海市领军人才等。

在Gut、lVoture Commumcanons、Hepat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著50余篇。

担任Journalof Hepatotogy、Journolof Autoimmunity等国际期刊编委。

2016年获上海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7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临床擅长疑难肝胆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特别注重转化医学研究,研究兴趣主要为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脏免疫微环境的调控研究。

探索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马前卒”提及自身免疫性肝病,人们总是会想起一位年轻的“老”专家,那就是马雄教授。

马雄教授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研究组(InternationalAIH Group)成员,最近也被邀请加入全球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研究组( Globe PBC ResearchGroup)和国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研究组( International PSCResearch Group)。

马雄就读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师从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知名肝病专家邱德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一、概述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高免疫球蛋白G 和/或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学上存在界面性肝炎为特点,如不治疗常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AIH 的临床表现多样,一般表现为慢性、隐匿起病,但也可表现为急性发作,甚至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

上世纪60 至80 年代,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显著改善AIH 患者的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甚至能逆转肝纤维化,从而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随着自身抗体和肝活检组织学检查的广泛开展,我国AIH 患者检出率逐年增加。

AIH 已成为非病毒性肝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我国消化和肝病学界专家和临床医师们的关注。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

本共识旨在帮助医师在AIH 诊治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

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本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认真分析单个病例的具体病情,进而制订出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本共识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和评价(GRADE)系统对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见表1)和推荐强度等级(见表2)进行评估。

二、流行病学女性易患AIH,男女比例约为1:4。

AIH 呈全球性分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大部分患者年龄大于40 岁。

最近,我国开展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回顾性调查(入选患者年龄大于14 岁)发现,AIH 的峰值年龄为51 岁(范围:14~77岁),89%为女性患者。

北欧白人的平均年发病率为 1.07~1.9/100 000,患病率为16.9/100 000,而阿拉斯加居民的患病率可高达42.9/100 000。

丹麦一项全国范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发病率为 1.68/100 000,且AIH 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4) 。

亚太地区的患病率介于4~24.5/100 000 之间,年发病率在0.67~2/100 000之间。

目前,我国尚缺乏AIH 流行病学的研究数据。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AIH 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AIH 患者起病隐匿,一般表现为慢性肝病。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嗜睡、乏力、全身不适等。

体检可发现肝大、脾大、腹水等体征,偶见周围性水肿。

约1/3 患者诊断时已存在肝硬化表现,少数患者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引起的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

少部分患者可伴发热症状。

10%~2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意外发现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

这些无症状患者进展至肝硬化的危险性与有症状患者相近。

AIH 可在女性妊娠期或产后首次发病,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对于母婴安全非常重要。

约25%的AIH 患者表现为急性发作,甚至可进展至急性肝功能衰竭。

部分患者AIH 病情可呈波动性或间歇性发作,临床和生化异常可自行缓解,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完全恢复,但之后又会复燃。

这种情况需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些患者的肝组织学仍表现为慢性炎症的持续活动,不及时处理可进展至肝纤维化。

AIH 常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10%~23%)、糖尿病(7%~9%)、炎症性肠病(2%~8%)、类风湿性关节炎(2%~5%)、干燥综合征(1%~4%)、银屑病(3%)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2%)等。

AIH 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均为独立的疾病类型,若同时存在可按主要疾病类型处理,糖皮质激素剂量以能控制疾病活动为主。

(二)实验室检查1. 血清生化学AIH 的典型血清生化异常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改变,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升高,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正常或轻微升高。

应该注意的是,血清转氨酶水平并不能精确地反映肝内炎症情况。

血清转氨酶水平正常或轻度异常不一定等同于肝内轻微或非活动性疾病,也不能完全排除AIH 诊断。

病情严重或急性发作时血清胆红素水平可显著升高。

2. 免疫学检查(1 )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和/或γ-球蛋白升高是AIH特征性的血清免疫学改变之一。

血清IgG水平可反映肝内炎症活动程度,经免疫抑制治疗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因此,该项指标不仅有助于AIH的诊断,而且对于检测治疗应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初诊和治疗随访过程中应常规检测。

由于血清IgG水平的正常范围较宽,部分(5%~10%)患者基础IgG水平较低,疾病活动时即使IgG水平有所升高,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而治疗后检测可见到IgG水平的明显下降。

IgG4是IgG的4个亚群之一,占正常人血清IgG的5%,其抗原亲和力差,也缺乏结合C1q补体的能力。

血清IgG4大于正常值(≥135 mg/dl)可作为IgG4-相关疾病包括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的血清学诊断标准之一,但在AIH中的价值尚不明确。

AIH患者中血清IgM水平一般正常,血清IgA水平偶见升高。

(2 )自身抗体与分型大多数AIH 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或多种高滴度的自身抗体,但这些自身抗体大多缺乏疾病特异性。

病程中抗体滴度可发生波动,但自身抗体滴度并不能可靠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AIH 可根据自身抗体的不同被分为两型:抗核抗体(ANA)和/或抗平滑肌抗体(ASMA),或抗肝可溶性抗原抗体(抗-SLA)阳性者为1 型AIH;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 型(抗LKM-1)和/或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 型(抗LC-1)阳性者为2 型AIH。

临床上,70%~80%的AIH 患者呈ANA 阳性,20%~30%呈ASMA 阳性(国内报道阳性率多低于欧美国家),ANA 和/或ASMA 阳性者可达80%~90%。

ANA和ASMA 为非器官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在高滴度阳性时支持AIH 诊断,低滴度阳性可见于各种肝病甚至正常人。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可见ANA 在细胞或组织切片上的荧光模式(核型)以核均质型略多见,也常见到多核点型、细颗粒型及两种或多种模式混合型。

目前尚未发现不同荧光模式在AIH 中的临床意义。

ASMA 与多种细胞骨架成分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丝反应。

ASMA 的主要靶抗原是微丝中的肌动蛋白,后者又可分为G-肌动蛋白和F-肌动蛋白。

高滴度抗F-肌动蛋白诊断AIH 的特异性较高。

研究显示,ASMA(1:80)和抗肌动蛋白抗体(1:40)与 1 型AIH 患者的血清生化学和组织学疾病活动度有关,并预示治疗失败几率较高。

ANA 是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检测方法有多种,不同方法所报告结果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目前,ANA 和ASMA 检测推荐IIF 作为首选方法,检测结果推荐以滴度值表示。

在我国,自身抗体检测主要有两种稀释体系,不同体系之间的结果不具有固定的对应关系。

ANA 和ASMA 滴度越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越大。

ANA 阳性或阴性但临床高度疑似自身免疫肝病的患者,建议进一步检测ANA 中的特异性抗体(如dsDNA、SSA/SSB、gp210、sp100 等)以帮助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抗-SLA 对AIH 具有高度诊断特异性,国内外报道其特异性均接近100%,但检出率较低,我国多中心自身免疫性肝病回顾性调查发现,仅6%(16/248)的患者呈抗-SLA 阳性,明显低于欧美常见报道(30%左右)。

抗-SLA 阳性者往往同时存在ANA。

SLA 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致病性,有报道认为该抗体阳性与炎症较重、进展较快、易复发等特性有关。

我国研究发现,AIH 患者对SLA抗原表位存在特异性T 细胞免疫应答,并与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因此,有学者建议将抗-SLA 阳性者归为 3 型AIH,但目前国际学术界尚有争议。

少数AIH 患者(约3%~4%)呈抗LKM-1 和/或抗LC-1 阳性,可诊断为2型AIH。

抗LKM-1 阳性患者常呈ANA 和SMA 阴性,因此抗LKM-1 的检测可避免漏诊AIH。

抗LKM-1 的靶抗原为细胞色素P450 2D6,已在AIH 患者肝内检测到针对该自身抗原的CD4 + 和CD8 + T 细胞的存在。

LC-1 所识别的靶抗原是亚氨甲基转移酶-环化脱氨酶。

在10%的2 型AIH 患者中LC-1 是唯一可检测到的自身抗体,且抗LC-1 与AIH 的疾病活动度和进展有关。

此外,对于那些常规自身抗体阴性却仍疑诊AIH 的患者,建议检测其他自身抗体如非典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和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ASGPR)等。

3. 肝组织学检查肝组织学检查对AIH 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肝组织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包括:(1)可明确诊断、精确评价肝病分级和分期;(2)多数自身抗体阴性患者(约10%~20%)的血清IgG 和/或γ-球蛋白水平升高不明显,肝组织学检查可能是确诊的唯一依据;(3)有助于与其他肝病(如药物性肝损伤、Wilson 病等)鉴别,明确有无与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如PBC 和PSC 的重叠存在;(4)可协助判断合适的停药时机。

肝组织学仍有轻度界面炎的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后80%以上会复发。

因此,建议所有拟诊AIH 的患者尽可能行肝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AIH 特征性肝组织学表现包括界面性肝炎、淋巴浆细胞浸润、肝细胞玫瑰花环样改变、淋巴细胞穿入现象和小叶中央坏死等。

(1)界面性肝炎由于门管区炎症导致与门管区或纤维间隔相邻的肝细胞坏死,称为界面性肝炎(Interface hepatitis),表现为界面处肝细胞呈单个或小簇状坏死、脱落,导致小叶界面呈“虫蛀”状改变,旧称碎屑样坏死。

炎症细胞沿破坏的界面向小叶内延伸,严重时可形成桥接坏死。

按界面破坏范围和浸润深度,可分为轻、中、重度界面性肝炎,轻度:局部或少数门管区破坏;中度:<50%的门管区或纤维间隔破坏;重度>50%的门管区或纤维间隔破坏。

中重度界面性肝炎支持AIH的诊断。

界面性肝炎是AIH的组织学特征之一,但特异性并不高,轻度界面性肝炎也可存在于其他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Wilson病等。

(2)淋巴-浆细胞浸润AIH患者肝组织门管区及其周围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浆细胞浸润是AIH另一特征性组织学改变,主要见于门管区和界面处,有时也可出现在小叶内。

但浆细胞缺如并不能排除AIH的诊断,约1/3的AIH患者可表现为浆细胞稀少甚至缺如。

AIH 中的浆细胞主要呈胞浆IgG阳性,少量为IgM阳性(PBC中浆细胞以IgM为主)。

(3)肝细胞呈“玫瑰花环”样改变(hepatic rosette formation)肝细胞呈“玫瑰花环”样改变是指由数个水样变性的肝细胞形成的假腺样结构,中心有时可见扩张的毛细胆管,形似玫瑰花环,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包绕,一般见于界面炎周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