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书评
林《城南旧事》评论

林《城南旧事》评论林读完的4篇杂文林读完的《城南旧事》范文1前几天看完了《城南旧事》。
刚看完,我的感情如山崩地裂般涌出。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林童年的经历。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惠安阁,父亲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首先,惠安阁主要指的是林在惠安阁的遭遇。
惠安阁有个女人,名字叫秀贞。
大家都说她疯狂思念孩子,但林海印并不嫌弃秀贞,依然和她交往,可见林海印很有同情心。
后来发现林海印的朋友女孩原来是秀珍的女儿,林海印催他们去见见她的母女。
我认为林很善良。
在X之后,林海印不仅给了他们一个金手镯来迎接他们母女,而且还病倒了,昏迷了十天。
从这里可以看出林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还有一部分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父亲的花掉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这一章主要说林毕业后,他的父亲去世了。
林毕业的那天,她的父亲生病了。
毕业典礼后,当厨师把这个消息告诉林海印时,林海印非常平静,只说:爸爸的花落了,我不再是孩子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林海印在遇袭前非常冷静,非常爱他的父亲。
X之后,我觉得《城南旧事》想告诉我们,童年有喜怒哀乐,要乐观面对。
童年是美好的,但乐观的童年更美好。
《城南旧事》,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林读完的《城南旧事》范文2《城南旧事》是林对他在老北京的童年的描述。
这篇文章中的每一个地方都深深地反映了我对那个早已逝去的童年的深深怀念。
看完这本书,我的童年不会浮现在脑海里吗?文章主要写了五件事:《城南旧事》,《冬阳童年骆驼队》,《惠安馆》,《兰姨娘》,《驴打滚儿》。
从一开始,“我”还是那么天真,还在冬日的阳光下学习骆驼咀嚼,小学毕业。
当我去医院看望父亲,路过花园时,我看到父亲的花掉了,我不再是个孩子了。
中间美好的童年早在时光流逝中溜走,剩下的只是美好而模糊的记忆。
《爸爸的花落了》中,我最喜欢的X的文章是《城南旧事》。
小英在那篇文章里做的“傻事”不就是我们每个人童年的写照吗?但年复一年,“我”长大了,冬天太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也不会再做了。
城南旧事文学评论(三篇)

城南旧事⽂学评论(三篇)城南旧事⽂学评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知交半零落。
⼈⽣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店铺⼩编为⼤家带来了城南旧事⽂学评论三篇,希望⼤家喜欢。
城南旧事⽂学评论【⼀】 闲暇之余,重新翻读《城南旧事》,主⼈公⼩英⼦的毕业典礼上这短短的⼏句歌词却是我读完整本书感触最深的⼀部分。
想来林海⾳写下《城南旧事》,不仅是在回忆童年往事,更是在远离的青春中回味离别的味道,想念花⼉凋零的凄美。
读《城南旧事》其实是⼀种享受,每⼀章节作者都以⼀种看似欢快⽽缓慢的笔调在描写童年的⽣活,实际上每⼀章的最后都有离别的场景存在,⽽这些场景才真正地触及英⼦的内⼼,她讲她很怕离别,因为离别其实就是在和过去的⼀段成长做告别,⽆论快乐还是忧伤,只能⽤于埋葬。
整本书其实围绕着⼀些关键词在展开叙述,零零碎碎的⼀些词散落在碎⽚化的童年⾥,然⽽,这些词语却能够在回味的时候串起童年的整幅长卷,闭上眼睛,童年是什么?童年就在那⾥等待着我们回去。
《城南旧事》开篇对骆驼队进⾏了⼀番描写,骆驼队于⼩英⼦⽽⾔,是勾起童年回忆的美丽意象,是它,让有些褪⾊的童年重新慢慢地上⾊,提醒英⼦,那些童年还在。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毕淑敏告诉我们,幸福也是需要提醒的,因为它常常被我们忽视。
幸福需要提醒,童年也是需要提醒的,长⼤意味着要承担责任,童年的纯真会在现实的承担中慢慢被抹灭,若经历得太多,忆想童年的纯真便是⼀种幸福。
那么,我们便提醒童年,提醒幸福吧。
让童年伴着成长的年轮,画下圈圈印记,提醒⾃⼰,童年其实就在不远处。
将来于⼩英⼦⽽⾔,是什么?⼜是怎样的呢?将来不是很远么,为什么突然⼜那么近,⼀会⼉功夫就到了? 纯真的想法透露着⼩英⼦对将来的遐想,这种遐想毫⽆杂质,只有浅浅的天真。
将来是什么样⼦,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却能够计划着我们的将来,有计划的将来便是有可能的将来。
科尔沁夫⼦在他的微博中这样写道:“不要强求⾃⼰成为想成为的那个⼈,但要强求⾃⼰不成为⾃⼰不想成为的那个⼈。
《城南旧事》点评

《城南旧事》点评《城南旧事》是一部具有深刻情感和人文关怀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小英子童稚的双眼,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的生活画卷。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首先,作品的语言和结构非常独特。
林海音以朴实、纯真的笔调,通过小英子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童趣和纯真的世界。
同时,作品的结构也非常巧妙,以“离去”为线索,将五个故事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其次,《城南旧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通过小英子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到当时社会中的贫富差距、道德沦丧、人性的扭曲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也引发了读者对人性、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此外,作品还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尽管故事中充满了悲欢离合和生死离别,但作者仍然通过小英子的视角,展现了人性中最为美好和温暖的一面。
比如小英子与疯女人秀贞的友谊、与小偷的交往等情节,都让读者感受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关爱。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城南旧事》的艺术成就。
林海音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高超的叙事技巧,将这部小说打造成了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佳作。
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对场景的描绘,都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综上所述,《城南旧事》是一部充满深刻情感和人文关怀的自传体小说。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和结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温暖。
城南旧事的书评50字

城南旧事的书评50字
摘要:
1.介绍《城南旧事》的基本信息
2.书评概述
3.作品的主题与风格
4.作品的可读性与实用性
5.总结与推荐
正文:
1.介绍《城南旧事》的基本信息
《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集。
该书通过描述20世纪初北京城南一座城市的风情民俗,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
2.书评概述
《城南旧事》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优美的文字,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早已消失的世界。
作者用童真的眼光,观察并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
3.作品的主题与风格
《城南旧事》的主题是回忆与怀旧,作品风格温馨而朴实。
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城南的风景人物,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
4.作品的可读性与实用性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无论是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社会风貌的学者,还是对于喜欢阅读温馨故事的读
者,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
5.总结与推荐
《城南旧事》是一部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小说集,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这本书值得推荐给所有喜欢阅读的人,尤其是那些热爱民国时期文学作品的读者。
书评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书评《城南旧事》是一部流露着亲情与分离的书籍,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便看了一下作者简介,和书的主要内容。
看完以后我就对它爱不释手,因为林海音奶奶,通过主角小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她是用孩子的视角去写成人世界,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的好奇心一下子就涌上心头。
当然它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这本书大概就是由:一个神志不清的女人,一个弄得满城风雨的小偷,一个跟随多年的佣人。
这些人物串联起来的。
海音奶奶,巧妙地用三个不同的人物把书分成了三个部分。
每一部分既能独立成篇又相互影响和关照,深深牵动着人们的内心。
同时,这本书不同年龄段读起来感受会不一样,家长读了:“会领略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比如,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鼓励和严格要求并存,书中曾这样写道:那天正下着大雨,英子赖床不起,他的父亲严格的用鸡毛掸子打他。
”学生读了:“会懂得责任与担当,英子是家里的长女,当父亲去世后,她独自一人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
”英子的童年里出现了很多人,比如《惠安馆》中的“疯女人”秀贞被其他人躲避着,但秀贞的可爱与亲切让英子忍不住想要与她亲近,英子接近她,和她聊天,用自己稚嫩的心灵去温暖秀贞。
这就是孩子,孩子没有想过任何负面的东西,他们的眼睛是纯洁的,她觉得我们都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不要去排挤别人,带着颜色看别人,他们从来没有。
英子对秀贞一直都很好,似如亲姐妹,她一直在爱护着,保护着,温暖着这个女人。
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那个人常夸英子聪明、伶俐、厚道,并鼓励她好好读书,一来二去,他们成为了朋友。
那个人喜欢给英子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不肖,讲自己成绩优异的弟弟,语气里有着些许的无奈。
他的弟弟与英子在同一个学校读书,每次提到弟弟时,他都十分自豪,他要尽哥哥的责任,要供弟弟飘洋过海去念书。
英子觉得她很善良,命运本不该如此,于是他们立下了“我们看海去”的约定。
读书笔记《城南旧事》书评

读书笔记《城南旧事》书评读书笔记《城南旧事》书评(精品10篇)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把握阅读内容的结构和重点,从而更快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主旨和关键点。
这里提供优秀的读书笔记《城南旧事》书评,方便大家写读书笔记《城南旧事》书评参考。
读书笔记《城南旧事》书评篇1《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一部小说,它以她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半个世纪以来北京城南的生活变迁和人物故事。
我读完这部小说后,深深地被它所吸引,被它所表达的情感所打动。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初的北京城南,那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有狭窄的胡同,有繁华的市井,有热闹的庙会,也有寂静的夜晚。
林海音以她独特的叙述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节奏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城南旧事》中的主角小英子,是一个天真烂漫、善良可爱的小姑娘。
她的善良和好奇,使她结识了许多不同的人物,有慈祥的宋妈,有勇敢的疯子秀贞,有善良的德先叔,也有残忍的小偷。
这些人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在小说中,林海音通过小英子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她让我们看到了宋妈的艰辛生活,看到了秀贞的悲惨命运,看到了德先叔的无奈,也看到了小偷的无助。
这些人物的遭遇,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痛苦和无奈。
然而,小英子的善良和好奇,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她用她的善良和纯真,温暖了宋妈的生活,帮助了秀贞找到了孩子,也给了小偷希望。
这些情节,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读完《城南旧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林海音的写作魅力。
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时代,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情感。
同时,小英子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她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美好。
我推荐大家去阅读《城南旧事》,它不仅能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情感,还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和美好。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能有像小英子一样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积极寻找生活的美好。
《城南旧事》书评

纪念童年的那些词汇——读《城南旧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闲暇之余,重新翻读《城南旧事》,主人公小英子的毕业典礼上这短短的几句歌词却是我读完整本书感触最深的一部分。
想来林海音写下《城南旧事》,不仅是在回忆童年往事,更是在远离的青春中回味离别的味道,想念花儿凋零的凄美。
读《城南旧事》其实是一种享受,每一章节作者都以一种看似欢快而缓慢的笔调在描写童年的生活,实际上每一章的最后都有离别的场景存在,而这些场景才真正地触及英子的内心,她讲她很怕离别,因为离别其实就是在和过去的一段成长做告别,无论快乐还是忧伤,只能用于埋葬。
整本书其实围绕着一些关键词在展开叙述,零零碎碎的一些词散落在碎片化的童年里,然而,这些词语却能够在回味的时候串起童年的整幅长卷,闭上眼睛,童年是什么?童年就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回去。
一、“提醒”《城南旧事》开篇对骆驼队进行了一番描写,骆驼队于小英子而言,是勾起童年回忆的美丽意象,是它,让有些褪色的童年重新慢慢地上色,提醒英子,那些童年还在。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毕淑敏告诉我们,幸福也是需要提醒的,因为它常常被我们忽视。
幸福需要提醒,童年也是需要提醒的,长大意味着要承担责任,童年的纯真会在现实的承担中慢慢被抹灭,若经历得太多,忆想童年的纯真便是一种幸福。
那么,我们便提醒童年,提醒幸福吧。
让童年伴着成长的年轮,画下圈圈印记,提醒自己,童年其实就在不远处。
二、“将来”将来于小英子而言,是什么?又是怎样的呢?将来不是很远么,为什么突然又那么近,一会儿功夫就到了?纯真的想法透露着小英子对将来的遐想,这种遐想毫无杂质,只有浅浅的天真。
将来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却能够计划着我们的将来,有计划的将来便是有可能的将来。
科尔沁夫子在他的微博中这样写道:“不要强求自己成为想成为的那个人,但要强求自己不成为自己不想成为的那个人。
《城南旧事》书评

纪念童年的那些词汇——读《xx旧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闲暇之余,重新翻读《城南旧事》,主人公小英子的毕业典礼上这短短的几句歌词却是我读完整本书感触最深的一部分。
想来林海音写下《城南旧事》,不仅是在回忆童年往事,更是在远离的青春中回味离别的味道,想念花儿凋零的凄美。
读《城南旧事》其实是一种享受,每一章节作者都以一种看似欢快而缓慢的笔调在描写童年的生活,实际上每一章的最后都有离别的场景存在,而这些场景才真正地触及英子的内心,她讲她很怕离别,因为离别其实就是在和过去的一段成长做告别,无论快乐还是忧伤,只能用于埋葬。
整本书其实围绕着一些关键词在展开叙述,零零碎碎的一些词散落在碎片化的童年里,然而,这些词语却能够在回味的时候串起童年的整幅长卷,闭上眼睛,童年是什么?童年就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回去。
一、“提醒”《城南旧事》开篇对骆驼队进行了一番描写,骆驼队于小英子而言,是勾起童年回忆的美丽意象,是它,让有些褪色的童年重新慢慢地上色,提醒英子,那些童年还在。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毕淑敏告诉我们,幸福也是需要提醒的,因为它常常被我们忽视。
幸福需要提醒,童年也是需要提醒的,长大意味着要承担责任,童年的纯真会在现实的承担中慢慢被抹灭,若经历得太多,忆想童年的纯真便是一种幸福。
那么,我们便提醒童年,提醒幸福吧。
让童年伴着成长的年轮,画下圈圈印记,提醒自己,童年其实就在不远处。
二、“将来”将来于小英子而言,是什么?又是怎样的呢?将来不是很远么,为什么突然又那么近,一会儿功夫就到了?纯真的想法透露着小英子对将来的遐想,这种遐想毫无杂质,只有浅浅的天真。
将来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却能够计划着我们的将来,有计划的将来便是有可能的将来。
科尔沁夫子在他的微博中这样写道:“不要强求自己成为想成为的那个人,但要强求自己不成为自己不想成为的那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书评
吴怡珺
《城南旧事》初版发表于1960年,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成名作。
全书分别由《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冬阳·童年·骆驼队》共六篇组成。
以作者七岁至十三岁时在北京的生活为写作背景,记叙了“英子”童稚的眼中的点点滴滴,描绘出了作者童年时的北京城南的景、物和人,让作者儿时的记忆,心境,一点一滴地浸润心中。
在1982年,《城南旧事》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喜爱,曾经风靡一时。
全书以“英子”的视角出发,描写了英子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
透过英子的稚嫩的双眼,看那些城南生活中的千姿百态,大人们之间的悲欢离合。
有“惠安馆”中秀贞与女儿骨肉分离,有躲在荒园里的偷东西的男子,有被赶出家门的兰姨娘,有失去了两个孩子的宋妈,以及逝去的父亲......每篇的情节都是崎岖起伏的,但每篇却都以故事主人公的离开而收尾,直到,父亲的去世。
离开的不仅是英子的父亲,还有英子天真彩色的童年。
林海音的笔触是极质朴的,没有华丽繁复的辞藻,但那朴素的言语却将一则则曲折,复杂的故事诠释得淋漓尽致。
如《惠安馆》中贯穿全篇的“小桂子”——即秀贞的女儿,妞儿。
小桂子是秀贞口中一个真实而遥远的形象。
每每秀贞神思恍惚忆及小桂子的事,常常是带着作为母亲的幸福,满口朴素的话语都是对孩子满满的疼爱和关怀。
但这一份温暖的母爱与孩子一出世就被抛弃,加之被心上人抛弃的残酷事实,不禁令人对这个瘦弱单薄的女子感到惋惜,秀贞口中那句句对孩子宠爱的话语也变得那般心酸和凄楚。
每篇故事中大量细微入至的伏笔是一大特色,一些初看极不起眼而无关的细节,跟随故事的发展渐现端倪。
如《惠安馆》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妞儿。
初现妞儿的情节时,看似与疯癫了的秀贞没有甚大的相关,仅仅是作为英子的玩伴所出现,然而细细看来,却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两人眼底下都有两个“泪坑儿”;秀贞的女儿被遗弃在齐化门城底下,而妞儿也是在齐化门被养父收养;最后英子发现妞儿有和小桂子一样的胎记,终于确定了妞儿就是秀贞思念多年的亲生女儿。
乍看毫无相关,随着情节的深入,那些先前的伏笔渐渐浮上心头,一点一点明了,令人咂舌。
再者,如《我们看海去》中英子学校举办的游艺会,《兰姨娘》中父亲对兰姨娘态度暧昧,《驴打滚儿》一篇中宋妈丈夫支支吾吾心虚的表现,《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文中父亲种植的夹竹桃散散落落枯萎的样子等等。
这些细小的地方毫不起眼,却在不知不觉中为下文的情节形成了铺垫,将那篇篇曲折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城南旧事》描绘出的是英子的童年,这本是欢快轻松的基调,在林海音质朴的词句中散发出缤纷绚丽的色彩,然而,每篇故事的结尾却都是以主人公离去,离开英子而收场,为字里行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悲伤。
尤其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一篇,父亲病重去世,英子毕业。
突然之间,两样重要的东西相继离开了她,
一是父亲的离世,二是告别小学的生涯。
二者的离去让只有十三岁的英子不得不承担起沉重的责任:“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离别伴随着成长,父亲的离去让英子意识到自己作为姐姐的责任,要代替父亲照顾好弟弟妹妹,要安慰母亲,不让她操心。
如果说是一次又一次的离别让英子渐渐成长,那么《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文中父亲和小学生涯的离别带给英子的是童年的逝去,是孩提时代的终点。
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吵嘴!他还小。
’蓝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这些曾经对英子说过这些话的人们,最后都一个个的离开,随着英子的成长而消失,永远地定格在了英子的童年记忆中。
而在这些人的离开中,父亲的离去无疑是对英子影响最大的一次,让她在刹那间,毫无征兆地,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蜕变成一个小小的大人。
在林海音的笔下,那些起初欢快轻松的故事化作了离别的悲伤,而英子也从整本书开初的天真孩童长大变成了最后懂得照顾弟弟妹妹,宽慰母亲的小大人。
正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的最后所写“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从《城南旧事》中,看到的不仅是离别的悲伤,更有离别带来的成长。
离别使人成长。
看着六七岁的英子一点一点长大,脑海中不禁浮
现的便是这句话。
离别固然令人心伤,却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环境。
所以在《城南旧事》中的离别,并不是每一篇故事的终点,而是通往将来的道路。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自身愿意与否,我们总会经历离别的伤痛,或是亲人,或是朋友。
只有真正理解了离别的含义,才算得上真正经历了离别,那样才会成长。
就如文中的英子,即使在每篇故事的最后心中都有万般的惆怅和落寞,同时却也趋向成熟,才会有最后那个面对父亲去世也依然坚强,承担起照顾家人的小大人。
所以从《城南旧事》中,看到的不仅是离别的惆怅,更体会到了离别给予人心的成长。
林海音在《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最后这样写道:“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在这篇文章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英子眼中所看到的骆驼的样子,其中还详细写了爸爸和英子两人对骆驼为什么挂铃铛的不同解释。
由此衬托了童年时英子天真童稚的想法,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但随着童年的离开,骆驼队依然年年来,可英子却再没有了以前的童真,那从前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可见林海音对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一段时期的还怀念,以及对已逝去的童年的缅怀。
整本小说描写的都是英子的童年,尽管时常有悲欢离合,有孩子难以理解的大人世界的复杂,也有现实社会的残酷,但在英子的眼中童年依旧是纯真的,是值得永记于心头的。
因为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美好而纯粹,不谙世事,直到童年消失,我们才往往发现自己失去了多
么宝贵的东西。
慢慢翻阅着手中的《城南旧事》,脑海中常常浮现出的却是自己的童年往事。
余光中曾这样评价过:“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的确如此。
《城南旧事》一书既是作者林海音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小说中常常会出现北京的口头俚语,以及建筑物,房舍,胡同的描写,还有各种旧时北京才会出现的人物,像换洋火的老婆子,打糖锣的老头子等等生动精彩的人物描写,使得朴素的文字中处处透露出浓浓的北京日常生活气息,还原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北京城南,让人在阅读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和室的同时,更领略到了旧时老北京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习惯。
它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北京的一段历史,让读者都能了解这段历史。
透过这一本小说就能看到当时的北京,无疑具有了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城南旧事》一书曾被改编为电影,搬上银幕。
虽曾轰动一时,但我更偏爱小说版本的《城南旧事》。
朴素平实的语言,崎岖复杂的情节,生动翔实的人物在脑海中描绘成一幅幅清晰的图画;细细品读时,心也会跟着曲折的情节跌宕起伏。
文中时不时散发出的若有若无的悲伤,英子眼中的那份纯粹的童真,还有作者表现出的丝丝怀念童年的惆怅,看在眼里,品味在心里,着实别有一番滋味。
正因为脑海里有着无限的想象,所以才会更钟爱小说吧。
读《城南旧事》,看旧时北京社会的千姿百态,看那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品味那朴实文字里的淡淡的忧伤,缅怀逝去的纯真童年时光。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段“旧事”,有喜亦有悲,平凡而朴实,却值得人永记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