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点:1.运动和力: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力和质量、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2.声音: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力、声音的特性、声的反射、共鸣等。
3.光学:包括光的反射和折射、镜和透镜的成像原理、眼睛的成像、色散等。
4.电和磁:包括静电、电流、电磁感应、电磁铁等相关知识。
5.热学:包括温度和热量、热传递的方式、物体的热膨胀等。
6.其他:包括电池、电路、仪器等相关知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其中一些重点知识点:1.物体的运动状态:(1)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置变化。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Δx/Δt(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3)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Δv/Δt(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4)等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
(5)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向上或向下以抛体形式进行的运动。
2.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会保持不变,除非受到力的作用。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F表示作用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3)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光波在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发生反射现象,符合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光的折射:光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符合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比等于折射角的正弦比)。
(3)棱镜和三棱镜:光通过棱镜会发生折射和色散,不同波长的光会分离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4.电和磁:(1)静电:带电物体之间存在电力作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新教材】

备课本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1、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少。
3、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4、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相同。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5、热量的计算:Q吸=cm(t-t0) =cm△t(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 J ;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温;t 是末温 . Q放=cm(t0-t),其中to-t=Δt指物质降低的温度。
6、热值(q ):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 J/kg 。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放出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
7、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教科版【篇一】电现象一、电荷: 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二、两种电荷:( 1)正电荷: 绸子摩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负电荷: 毛皮摩察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 3)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4)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注: 两个物体靠近时有吸引现象: ①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②可能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三、电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能。
“Q”四、中和: 放在一起的等量正、负异种电荷数完全抵消的现象,对外不显电性叫做中和。
五、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的转移,③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缺少电子,正电荷占优势);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有多余的电子,负电荷占优势)④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的一种电器叫验电器,它的原理: 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六、电场: 像磁体一样,带电体周围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叫电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七、电流: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其实: 正电荷移动;负电荷移动;正、负电荷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②电流方向的规定: 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③电源的外部: 正极出发,流回负极④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 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⑤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 1)电路中有电源;( 2)电路必须闭合。
电与磁一、奥斯特的发现1、给导线通电,能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表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电可以产生磁。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可以用右手螺线定则来判定: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方向与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一致,那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复教案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考点一: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扩散是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考点二: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互相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温度、质量、材料和状态。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能的形式改变;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考点三: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与燃料的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是J/kg或J/m3.公式为q=Q/m或q=Q/v。
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公式为Q=qm或Q=qv。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其状态、质量、体积、燃烧情况均无关。
考点四:比热容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t,则Q/m△t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Q/m△t,单位是J/(kg.℃)。
比热容表明物质吸收单位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例如,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即吸收1J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0.0042℃。
比热容可用于计算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Q吸=cm(t—t),Q放=cm(t—t)。
比热容是一种物质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而与物质的质量、形状、温度以及吸热或放热多少无关。
例如,水和冰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物质的比热容大,则升(降)温慢,比热容小则升(降)温快。
因此,内陆地区以砂石为主,气温变化明显;而沿海地区以水为主,气温变化不明显。
第二章介绍了改变世界的热机。
热机是一种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能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1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间存有间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的大小与所有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分子间距离相关,表现为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和物体体积相关。
(2)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比热容:1kg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c表示。
(1)比热容是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相等”的这个物质的特性。
比热容的大小反映了物质改变的难易水准。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和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等因素无关,只和物体的种类和状态相关。
(3)比热容的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4)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可用水做冷却剂和取暖剂调节气候等。
4、热量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0)其中c表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t表示末温,t0表示初温,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t表示t-t0,则Q吸=cm△t。
(2)放热公式:Q放=cm(t0-t)其中t0-t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用△t表示t0-t,则Q放=cm△t5、热值计算公式:Q放=mq,其中m表示燃料的质量,q表示燃料的热值,Q放表示完全燃烧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
2 改变世界的热机(1)内燃机在汽缸内燃烧汽油或柴油。
绝大部分汽车里的内燃机是燃烧汽油的,也叫汽油机。
(2)汽油机的构造:排气门、进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连杠。
曲轴。
(3)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汽油机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外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气缸。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教科版)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一、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③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一种物质的分子逐渐进入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
①扩散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进行;②扩散是一个自发的缓慢的过程;③扩散现象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3、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间有空隙二、内能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越高表明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①物体温度变化会引起分子动能的变化,物体体积或物态的变化会引起分子势能的变化。
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内能;③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能量的总和,而不是单个分子的能量。
④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机械能有点相似,但机械能可以为零,而内能是不会为零的。
3、影响内能的因素①温度。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物体的内能就越大;②质量。
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分子数目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③状态。
在质量一定时,物体在熔化等物态变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吸收热量,所以内能会增大。
④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物质种类有关。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1、热传递:内能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直接传递。
(传递过程中能的种类不变。
)①热传递的条件:两物体存在温度差。
②热传递时传递什么: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用“Q”表示)③热传递的结果:两物体温度相等。
(注:热传递后两物体的内能不一定相等。
)△温度、内能和热量三都的关系: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物体间的温度可能知道知道物体是否要发生热传递;当发生热传递时,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使原来的低温物体的内量增大,由于内量增大所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从温度变化了解能量的变化,能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出来的;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用热量表示,所以就有了某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多少热量的说法。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1. 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量与单位:力、功、能、压强等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 物理量的测量:直接与间接测量、准确度与精确度等测量相关概念。
- 物理规律与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及其关系。
2. 运动- 矢量与标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与性质。
-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等抛体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 圆周运动:半径、周长、弧长等圆周运动相关概念。
3. 力与运动-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力学的基本规律。
- 惯性与质量:惯性与质量的概念与关系。
- 摩擦力: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等与摩擦力相关的概念与公式。
4. 能量与能量转换- 功与能量:功的定义与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等相关概念。
- 功率与效率:功率的定义与计算、效率的计算与应用等相关概念。
- 机械能与动能:机械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等相关概念与公式。
- 弹性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的计算、弹簧的特性与应用等相关知识。
5. 压强与浮力- 压强: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压强的应用与实例等相关概念。
- 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的产生与大小、浮力原理的应用等相关概念与实验。
- 原子与分子:原子结构、分子运动等与原子分子相关的基本知识。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学习和理解,并配合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与应用。
享受探索物理世界的乐趣吧!。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下面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概述,根据不同教科书可能会有细微差异:
1. 物理实验与测量
- 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 物理量和单位
- 仪器使用和仪器误差
2. 运动的描述
- 物体的位置、位移和路径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加速度和速度-时间图像
- 自由落体运动
3. 力及其作用
- 力的概念和分类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运动定律
- 惯性与非惯性系
- 摩擦力和滑动、滚动摩擦
4. 力的测量
- 弹簧测力计和测力的基本原理
- 弹簧劲度系数
5.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几何方法 - 几何矢量的运算
6. 物体的压力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 气压和大气压强
7. 浮力和浮力原理
-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原理和浮力的应用
8. 物体的平衡
- 物体平衡的条件
- 平衡和力的合成
- 物体受力分析
9.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
-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0. 功、功率和机械能量
- 功的概念和计算
-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 机械能量和能量转化
11. 机械波和声
- 机械波的传播和特性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计量
这是大致的知识点概述,具体知识点的深入与扩展可以参考教科书或课堂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1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的大小与所有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分子间距离有关,表现为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和物体体积有关。
(2)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比热容:1kg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c表示。
(1)比热容是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相等”的这一物质的特性。
比热容的大小反映了物质改变的难易程度。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和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等因素无关,只和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比热容的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4)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可用水做冷却剂和取暖剂调节气候等。
4、热量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0)其中c表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t表示末温,t0表示初温,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t表示t-t0,则Q吸=cm△t。
(2)放热公式:Q放=cm(t0-t)其中t0-t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用△t表示t0-t,则Q放=cm△t5、热值计算公式:Q放=mq,其中m表示燃料的质量,q表示燃料的热值,Q放表示完全燃烧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
2 改变世界的热机(1)内燃机在汽缸内燃烧汽油或柴油。
大多数汽车里的内燃机是燃烧汽油的,也叫汽油机。
(2)汽油机的构造:排气门、进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连杠。
曲轴。
(3)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汽油机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外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气缸。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内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外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
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内运动,把废气排出汽缸。
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圈,飞轮转两四圈。
(4)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都是燃料在汽缸中燃烧,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汽油机的火花塞与柴油机的喷油嘴的工作时刻都是在压缩冲程末;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曲轴和飞轮转两周,对外做功一次;排气冲程排出的废气相同);启动时,都是靠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
3 认识电路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点或者说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导体导电的原因是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及其合金、酸碱盐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休,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塑料、玻璃、油等。
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①电源:能持续提供电流的装置,常见的有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工作设备,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④导线:用于连接电源、开关、用电器等,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道。
(3)电路三种常见状态为通路、开路、短路。
通路就是处处接通的电路,其特征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用电器工作;开路就是断开的电路,其特征是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不工作;短路就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其特征是电流很大,会烧毁电源和导线,甚至引发火灾。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将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其特点是电流只有一条途径,流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同时通过其他用电器,若其中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他所有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并联电路:将用电器的两端分别并列地连在一起,然后再接入电路。
其特点是电流有多条途径,有干路和支路之分,各支路互不影响。
(5)混联电路:同时存在在串联和并联的电路。
4 探究电流1. 电流。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我们可以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定电流的存在,从而认识电流。
(2)一秒内通过导体截面电荷量的多少叫电流。
电流的单位为(A ),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 )微安(μA )。
(3)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叫电流表。
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在测量电流的同时它相当于导线。
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其中一个是公共接线柱(可以是正接线柱,也可以是负接线柱)。
一般电流表两个量程,0~0.6A 和0~3A 。
在读数时必须弄清楚电流表所使用的量程,认清所使用量程的分度值。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②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③被中央电大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时,要先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根据情况改用小量程或换更大量程的电流表;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
(4)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I=I1=I2(5)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2. 电压。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源两端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
(2)在国际单位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符号是V 。
常用单位及换算:1kV=103V=106mV(3)电压的大小可用电压表测量。
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有0-3V 和0-15V 两个量程。
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在电路测量中相当于开路。
电压表使用规则:①电压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电路中;②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 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两极测量电源的电压。
(4)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分布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21U U U +=;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21U U U ==。
(5)常见的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1.5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 ;家庭电路电压220V ,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
3. 电阻。
(1)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是Ω。
常用单位及换算:1M Ω=106 Ω,1k Ω=103Ω。
(2)导体的电阻大小是由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的,还与温度有关。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3)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部分并联电路的倒数之和,即21111R R R +=。
(4)滑动变阻器的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管上,通过滑片在上面滑动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
以连续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5 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的理解。
(1)欧姆定律的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理解: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R U I =,可变形为:IU R =或IR U =。
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是:A I R V U ---,Ω, (4)定律的使用条件是纯电阻电路,电路中的用电器为纯电阻用电器。
2. 电阻的连接。
(1)电阻21R R 、串联的等效电阻为:21R R R +=,特别地,n 个阻值为0R 的电阻,串联的总电阻为0nR 。
(2)电阻21R R 、并联的等效电阻为:2121R R R R R +=,特别地,n 个阻值为0R 的电阻,并联的总电阻为:01R n 。
3. 测电阻。
常用伏安法。
根据欧姆定律公式R U I =可变形为IU R =,用电压表测出导体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即可算出导体的电阻。
6 电功率1. 电功的定义和实质。
(1)电功的定义:电流通过某导体或某电流时所作的功。
(2)电功的实质:电流通过导体做功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
2. 电功的测量。
测量电功的仪器是电能表,能测出用户在某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多少。
电能表两次数字的差值为用户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电能表表盘上常见数字的含义。
如“220V 20A 50Hz 3000r/kW ·h ”中,3000r/kW ·h 表示每用一度电时,电能表的转盘要转过3000转;220V 表示电能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20A 表示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3. 电热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1)电热的定义: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焦耳定律的公式:Rt I Q 2= 若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Pt UIt t RU W Q ====2。
4. 电功的计算。
(1)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①电路两端电压的高低;②通过电路中电流的大小;③通电时间的长短。
(2)电功的计算式:①定义式:UIt W =;②推导式:t RU W 2=(纯电阻电路)UIt =(纯电阻电路)Pt =。
(3)电功的单位:①主单位:J ;②常用单位:km ·h ;③换算关系:1 km ·h=3.6×106J 。
5. 电功率。
(1)定义: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所做的功。
电功率是反映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①定义式:tW P =;②常用式:UI P =;③推导式:R I RU P 22==。
(3)单位:①主单位:瓦(W );②常用单位:千瓦(kW );③换算关系: 1kW=1000W 。
(4)测量电功率的原理:UI P =。
6.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额定电压,也就是用电器铭牌上所标的电压。
(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消耗的电功率,也就是用电器铭牌上所标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