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的哲学家——走近梭罗共23页
走进梭罗,回归自然

走进梭罗,回归自然梭罗是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毕生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写于1846年的《瓦尔登湖》(Waldon)。
1837年,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教书。
1841年,梭罗放弃了教师这个职业,开始踏上写作之路。
后来,梭罗在超验主义之父爱默生的支持下,对超验主义进行了文学实践,开始写散文随笔。
19世纪,美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如同一股狂潮在社会大众中蔓延,人们狂热地追求物质财富,完全忽视精神价值。
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梭罗开始思索人生的真谛,他极度鄙视现代文明,提出精神追求高于物质享受。
为了守护心灵上的那一抔净土,为了获得安宁平静的自然生活,28岁的梭罗选择了避世归隐,独自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
此后历时七年七易其稿,梭罗将这段独居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自传体散文集《瓦尔登湖》。
文学大家徐迟评道:“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
”《瓦尔登湖》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发人深省的意义。
散文集中所体现的“回归自然”的思想,最是能引起当代人们思考的一个话题。
梭罗在《瓦尔登湖》开篇第一章中这样写:“在那里,我居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现如今,我再次成了文明生活的旅人。
”梭罗在开篇称自己为文明生活的旅人,即梭罗离开城市喧闹的生活,来到瓦尔登湖畔,开始自然宁静的生活。
每天和淳朴的农夫们相处,没有外界喧嚣的影响,生活悠然自得。
通过这样的描写,梭罗表达了他对真挚美好乡村生活的爱恋。
梭罗在“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这一章节里写道:“我生活的地方遥远得跟天文学家每晚观察的太空一样。
”其实,梭罗所居住的瓦尔登湖离波士顿市并不是很远,离威尔斯利镇也只需30分钟。
梭罗却说他生活的地方邈若星河,这其实是想要表明瓦尔登湖恍若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地。
在“寂寞”篇章中,梭罗描写了他独自在瓦尔登湖生活的一种特有的孤独之感。
他对寂寞的描写,并不是以直接的文字叙述,而是通過一系列的自然之声来烘托:“没有飞鸟巢居的住所就好像是没有经过调味烹制的肉食,枯燥而无味。
梭罗作文素材

梭罗作文素材
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是19世纪美国的一位著名作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作品对美国文学和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梭罗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文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成为了许多作文的重要素材。
在梭罗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精彩素材,这些素材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作文内容,还可以启发我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先,梭罗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他在《瓦尔登湖》中描述了
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两年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在作文中,我们可以借鉴梭罗的描述手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的美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从而让作文更加生动和感染力。
其次,梭罗的作品中还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他在《不从政》中对
政府和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在作文中,我们可以引用梭罗的言论,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而使作文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深度。
此外,梭罗的作品还充满了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他在《瓦尔登湖》中谈到了
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平衡,对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作文中,我们可以引用梭罗的观点,对人生和人性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使作文更加有内涵和思想性。
总的来说,梭罗的作品是作文的宝贵素材,通过引用他的言论和描述手法,我
们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加利用梭罗的作品,从中汲取灵感,丰富作文的内容,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梭罗 作文素材

梭罗作文素材梭罗,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思想家,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思想与观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智者。
这些思想与观点无论对于文学、哲学还是生活,都具有无比的指引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探究梭罗的思想。
中心思想梭罗在他的著作中,探究了自然、自由、孤寂等主题,其中最为核心的中心思想是“简朴生活,自由意志,逆流而行”。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简朴的生活,而拥有自由的意志则是换取这份简朴的代价。
他反对通过物质来满足内心的欲望,提倡生活中有更多的精神层面。
他反对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呼吁人们跳出现有的模式,回归本真的自我。
适当引用的例证或事实梭罗的思想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回响。
他提倡的简朴生活是对当时繁华的都市生活的强烈反动。
许多人都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开始选择过一种更简约、更自由、更质朴的生活。
而现在,在全球范围内,不少人都开始认识到这种思想的重要性,追求一种更简单、更本质的生活方式。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许多浪漫主义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也正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事实上,梭罗的思想在不同的时代,都具有不同的含义。
流畅的语言表达梭罗的著作中都是流水般的语言,语文优美,行文流畅。
他的语言极具穿透力,在读者沉浸其中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思想冲击。
他的文字往往让人感到深度而放松,让人沉思而不觉得困惑。
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梭罗的思想与观点具有非常独特的见解。
他具有极强的个性化色彩,他勇于探索和发现问题,不同凡响的眼光深入了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
他的思想和观点富有启示性,许多时候都引领了时代潮流。
从梭罗的角度来看,繁华的都市生活只是一种“假的幸福”,真正的快乐,应该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内心的意义。
合理的篇章结构梭罗的文章结构合理,思路清晰,主次分明。
一般来讲,他的文章分为三部分,即开篇、中间和结尾,其中中间是重点部分。
在文章的开头,他通常会探讨该主题的背景和基本概念;中部则展开分析探讨;结尾则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点明论点。
梭罗的人生哲学与自然唯美主义

梭罗的人生哲学与自然唯美主义在美国文学史上,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是一个具有极高声望的文学家。
他与爱默生、惠特曼等一起被称为“美国文学的圣三角”。
梭罗是一位特别独立和自由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很多后来的人,尤其是对于被人们誉为“生态文明建设之父”的沃士基金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来说,梭罗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这篇文章将从梭罗的人生哲学和自然唯美主义两个方面来讲述梭罗的思想。
一、梭罗的人生哲学梭罗一生中最有名的著作是《瓦尔登湖》(Walden),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在瓦尔登湖上的自闭生活,书中充满了关于欣赏生活、反对消费主义、注重个人自由等思想,反映了梭罗崇尚自然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梭罗认为过分的社会接触会使人们失去自我,减少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在自然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真谛,找到真正的自我。
梭罗的人生哲学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梭罗崇尚独立思考,反对盲从。
他认为人们应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情,而不是随波逐流。
同时,他反对奢侈消费,呼吁人们在精神和物质上都要保持清醒。
2. 欣赏自然的美好梭罗的作品中处处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
他认为人们应该保护自然,欣赏自然的美好,并从中汲取灵感。
3. 反对社会约束梭罗认为社会的规则和限制会让人们失去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呼吁人们要有勇气去挑战常规,追求自己的理想。
二、梭罗的自然唯美主义梭罗的自然唯美主义可以用他的话来概括:“万物皆为美,只要我们有心而观之。
”梭罗认为自然是上帝的杰作,人应该欣赏自然的美好,并从中体验到人生的价值。
他反对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呼吁人们应该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梭罗的自然唯美主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把握自然的内在美梭罗认为自然中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美,人们只有用一颗敏锐的心来感知,才能体会到它的精神内涵。
与此同时,梭罗认为自然中的每一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美丽之处,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够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梭罗

下来,翻开梭罗吧,翻开那本智慧的书, 也翻开你的心。如果说你幸福了,是因为 你的生命里有了梭罗!
结尾:夜里的时光在静静地流淌着,坐
我们尊重自己的内心,即便他在成 长中常常会犯一些错误。只希望今天认 识亨利·戴维·梭罗还为时不晚,我们 现在的努力也还来得及,可以尽早找到 一条属于自己光明的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活态度
刚从大学里出来,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 当然他也不免要想到这同一个问题;他这种能够抗拒 一切通常的道路,保存他孤独自由的决心,实在是难 得的——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辜负他的家人期望 坚持自我 ;因为他完全正直,他要自己绝对自主,也要每一个 坚持本心 人都绝对自主,所以他的处境只有更艰难。但是梭罗 从来没有踌躇。他是一个天生的倡异议者。他不肯为 了狭窄的技艺或是职业而放弃他在学问和行动上的大 志,他的目标是一种更广博的使命,一种艺术,能使 我们好好地生活。如果他蔑视而且公然反抗别人的意 见,那只是因为他一心一意要使他的行为与他自己的 信仰协调。他从来不懒惰或是任性。
其他信息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的梭罗独 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了一 个小木屋住了下来。他在那里住了两年,过着劳动 与学习的生活,并在此之后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 生活观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本著作,即《康 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和《瓦尔登湖》。 梭罗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1862年5月6日, 时年仅44岁。当时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他只不过是 一个观念偏执行为怪异的人,一个爱默生的追求者 而已。一直到世纪之交他及其著作才得到了广泛和 深刻的认识。
梭罗与 《瓦尔登湖》
基本资料
姓名:亨利· 戴维· 梭罗 生卒年: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 性别:男 国籍:美国 出生地︰马萨诸塞洲康科德 称号:散文家,诗人,超验主义者,改革家,哲 学家
作文走近梭罗范文

走近梭罗范文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诗人和自然主义者。
其代表作《瓦尔登湖》是一部以自然和人的关系为主题的哲学经典。
他抨击工业文明带来的物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严重污染和损害,倡导简朴、自然、自由的生活方式。
在当代社会,梭罗的思想和观念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从作家的出生背景说起,梭罗生于1817年,他成长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小镇,家庭并不富有,但他的父亲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经营者,对儿子富有教育意识。
梭罗自幼喜欢阅读和思考,对古典文学、哲学、科学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兴趣。
他曾接受过一定的学院教育,在哈佛大学学习过自然科学、诗歌和状语,但他并不满足于学校课程的简单传授,更喜欢自己研究和思考。
梭罗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中。
他在1845年决定离开市区和现代文明的影响,前往靠近瓦尔登湖的荒野生活两年多的时间。
在此期间,梭罗靠自己种植食物、制作工具、捕鱼、狩猎和建造小屋等方式来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此时,梭罗开始用自然主义的眼光看待人和世界,对工业文明、企业家文化和市场经济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批判和追问。
他认为,破坏自然环境、扰乱人的休息和自主性、损害所有人的权利和利益等问题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固有缺陷,拒绝参与这种体系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梭罗反对主流社会通过金钱和物质来追求所谓的幸福和美好生活。
他主张简朴、自然、自由和独立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更符合人性本质,更具有社会公正、个性和环境保护的理念。
梭罗反对机械式的、针对大众的教育方式,认为教育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和自由,鼓励人们自主思考和探究。
他主张人们应该践行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提高自己的道德和文化素质。
梭罗的思想和观念对今天的社会和个人生活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代,我们面临着诸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精神萎靡等一系列严重挑战,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最喜欢的哲学家——走近梭罗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 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 活实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纷繁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 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 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 乱内心的宁静。梭罗对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人类、 侵蚀人性心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 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原始、平淡的自 然生活,适宜人们在其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写作。梭 罗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 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 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 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瓦尔登湖》由此被认为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 书。
其他作品: 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又译为《消极抵抗》 《论公民抗命》 《公民不服从论》)(1849) 《没有规则的生活》(1863) 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 《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 《缅因森林》等。
《瓦尔登湖》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而《公民不服从》则讨论面 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公民主动拒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
主要成就:
1.超验主义
在爱默生的支持下,梭罗在康科德开始了他的超验主义 实践。梭罗放弃诗歌创作而开始撰写随笔,起先给超验 主义刊物《日晷》写稿,之后各地的报纸杂志上都有他 的文章问世。他是一个超验主义者,他相信人能凭直觉 认识真理,在一定范围内,人就是上帝。梭罗积极倡导 一种生活观念,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 朴的生活方式,他堪称超验主义的实践家。
名言:
1、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 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2、如果一个人和他的同伴没有保持步伐,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 就让他按他自己的步伐前进,无论他走得多快、多慢或多远。 3、一个有时间增加他灵魂的财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闲暇。
走近梭罗_高中作文

走近梭罗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走近梭罗,感谢您的阅读!
走近梭罗
走近梭罗,仿若走近真善美的殿堂……
他是一朵莲花,清洁的白莲。
开在血污之地,功名利禄向来不是他的追求,只有那一片宁静,未被人世间污染的凡??呛?攀撬?闹茨睢
他说他害怕待到生命终结之日会发现自己从未活过,所以他斩断羁绊,选择孤身离去,坚定地踏入那一片危机四伏的凡??呛??谂匀丝蠢矗??欠枳樱?桓龈八赖姆枳樱?伤?谛纳畲κ贾彰靼渍獠皇歉八溃??亲约涸缫丫龆ê玫闹盏恪有人曾问过他:你就不在意你的家人和朋友了吗?
梭罗回答:没有,我微不足道。
这时的他该是冷漠的。
脱去热情的伪装,处事之淡漠面得以体现。
有人站出来大声指责他,痛斥他的不近人情与冷漠。
只不过这些人从未想过梭罗所选的路之艰险,他们不会明白这种死寂绝望的心情,没有真正体会过那一种刻骨铭心的绝望,是无法穿透梭罗的寂寞的。
巅峰的写作终归会回归到死寂,梭罗在《凡??呛?防镂?颐敲栊吹氖澜绲那褰嗝篮谩U馐钡奈颐鞘欠裼幸坏隳苊靼姿舐薜笔钡男木常
梭罗是高傲的,面对旁人不加理解的指责,他从不低头也从不表露,任凭自己伤痕累累,承担生离的痛苦,他也会含辛茹苦地自己和着血泪吞咽。
若是无知那自然有无限勇气,但既然深知自己独自担起是怎样的沉重,又怎么还有勇气承担?挣扎、嘶吼、眼泪全被压抑在了血液之中,也许只有等到魂归黄泉,伫立在三生途畔,回首凭吊自己的一生时,才能想着那些在生命中痛到无法发泄的情绪,体悟到自己这么活过这一回吧?
他用生命来证实的执念,是否又让在世间浑浑噩噩活着的世人看到一丝清明的光?
我睁开眼,看见殿堂之上静静伫立的梭罗,宛若神裔,指引着光明的方向……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