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检测题答案
食品工艺(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果蔬的冷藏与冻藏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节果蔬的冷藏与冻藏练习题(含答案)一、名词解释1.果蔬的耐贮性:是指果蔬在适宜的条件下,抵抗衰老及贮藏病害的总能力。
2.农业技术:是指能够按照栽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要求,满足其生长发育各种条件的需要,促进高产丰收的措施。
3.呼吸热:是指呼吸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这些热量除一小部分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外,大部分释放到贮藏空间,使果温、库温升高,造成果蔬衰老变质。
4.呼吸跃变现象:是指果蔬在生长结束进入成熟时,呼吸作用降低,进入完熟时,呼吸作用突然升高,然后再下降的现象。
5.田间热:是指果蔬从田间带到贮藏库的潜热,随果蔬温度下降而散发出来的热量。
6.结露:是由于温度降到露点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而在果蔬表面、库顶、库壁等处凝结成水珠的现象。
7.冷害:是指在冰点以上的不适宜温度引起果蔬生理代谢失调的现象。
8.冻害:就是在冰点以下不适宜温度引起果蔬组织结冰,生理代谢失调的现象。
9.机械制冷贮藏库:是在有良好隔热效能的库房中装置制冷机械设备,根据不同果蔬的要求,通过机械制冷的作用,控制库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的高级建筑。
10.堆藏:是将采后的果品和蔬菜直接堆放在果园、菜园、田间、空地或浅沟中,根据气温的变化,用麦秸、席子、草帘等进行增减覆盖,以维持贮藏环境中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从而达到贮藏保鲜的一种方法。
11.沟藏:也叫埋藏,是将果蔬堆放在挖好的沟内,堆积到一定的厚度,上面进行覆盖,进行贮藏的一种方法。
主要是利用晚秋和早春夜间低的气温来降低沟和果蔬的温度,利用土壤的蓄冷和隔热性能保持沟内适宜而稳定的低温。
另外土壤还有一定的阻遏空气的作用使果蔬处于低氧高二氧化碳的气调环境,由此降低了果蔬的呼吸代谢,延缓衰老和抑制蔬菜的发芽。
12.冷桥:是指在冷库的围护结构中,有比隔热材料导热性大得多的构件在砖墙、梁、柱和管道穿过或嵌入其中,使隔热构造形成缺口、不严密的薄弱环节等,热量将从这些缺口或薄弱环节的方向从库外传入库内,通常把这个缺口或薄弱环节叫做冷桥。
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第三章第二节练习题

1Z103020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的组成与计算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组成与计算》(【2013】44号文)的规定,职工的劳动保险费属于()。
A.规费B.措施费C.人工费D.企业管理费【答案】D2.下列属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中人工费的是()。
A.津贴、补贴B.职工福利费C.工会经费D.劳动保险费【答案】A3.某施工企业对已完工程及设备的保护费用属于()。
A.安全文明施工费B.财产保险费C.措施项目费D.其他项目费【答案】C4.某施工企业为施工生产提供预付款担保、履约担保发生的各种费用属于()。
A.办公费B.投标费C.财务费D.其他项目费【答案】C5.施工现场机械操作司机的工资属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
A.人工费B.施工机械使用费C.现场管理费D.企业管理费【答案】B6.下列税费项目中,不属于企业管理费的是()。
A.差旅交通费B.土地使用税C.工程排污费D.检验试验费【答案】C7.某新建工程,采购一批直径12的螺纹钢筋200吨,钢筋的供应价格为4 280元/吨,运费为60元/吨,运输损耗为0.25%,采购保管费率为1%,则该钢筋的采购单价为()。
A.3 999.9元B.4 030元C.4 350.85元D.4 394.36元【答案】D8.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13]44号文),脚手架工程费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
A.措施项目费B.分项工程项目费C.规费D.施工机械使用费【答案】A9.下列费用中不属于施工机具使用费的是()。
A.施工机械在规定年限内的折旧费B.施工机械必要的大修理费C.施工机械的各级保养和临时故障排除所需的费用D.大型施工机械在现场进行安装与拆卸的费用【答案】D10.某土建结构工程,计算出的工程费用2 600万元,其中定额人工费占该项工程费的16%。
措施费以该项工程费为计费基础,其中安全文明施工费费率为2.0%,其他措施费费率合计1%,其他项目费合计200万,规费费率为10%,税率3.3%,试计算该项工程的招标控制价为()万元。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_第三章 第二节 尿常规检查 _2013年版

D: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
E:肾小管性酸中毒
答案:A,C,D,E
7、使尿酸碱度降低的疾病有
A: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
B:饥饿状态
C:失钾性的代谢性碱中毒
D:严重腹泻
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答案:A,B,C,D,E
8、尿肌酐病理性增加包括
A: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
B: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C:碱中毒
D:肾衰竭
E: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疾病
答案:A,E
C:肝硬化
D:急性肝炎
E:有机磷中毒
答案:A
4、下列疾病中能使尿比重降低的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炎
C:蛋白尿
D:心力衰竭
E:糖尿病
答案:B
5、重症肝病使尿淀粉酶
A:增高
B:减小
C:不变
D:前期增高后期减小
E:前期减小后期增高
答案:B
6、使尿酸碱度增高的疾病有
A: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
B:代谓|性或呼吸性酸中毒
1、出现糖尿病酮尿可提示
A:活动性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胰岛素分泌过度
D:麻疹、伤寒、猩红热
E:糖尿病尚未控制
答案:E
2、下列哪一项疾病不会引起尿尿酸增高
A:白血病
B:痛风
C:溶血性贫血
D:高糖、高脂肪饮食
E:禁食
答案:D
3、临床上检测血清淀粉酶,主要用于诊断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心肌梗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练习题(含答案)

土地资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 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经济发展C. 我国耕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D.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2.关于解决下图反映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加快林地垦伐,增加草地面积B. 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C. 退耕还林还草D. 建设人工草场,培育优良牧草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3.关于我国土地构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难利用的土地偏多B. 各类土地资源都非常丰富C. 后备土地资源较丰富D. 耕地和林地的比重大4.我国耕地只占12.68%,人均耕地严重不足,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你认为应该A. 陡坡垦殖.扩大耕地面积B. 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 把草原、山区开垦成为耕地D. 围湖造田,兴修水田第1页/共8页5.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上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A. 正确B. 错误6.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是()A.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B.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耕地后备资源不足C. 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D.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7.我国草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是()A. 东部季风区B. 南方半湿润的山地C. 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内陆地区D. 东部丘陵地区8.读图“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图”判断:图例①②农业生产区域的土地利用是()A. 耕地B. 林地C. 草地D. 荒漠9.下列四幅图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我国某种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 10~11 题。
表示我国主要的水田种植业分布区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10.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的是()A. 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 城市房地产占用大量耕地C. 在农田大量施用化肥D. 在草原上大量放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其中,耕地、林地比重______,草地和难利用土地比重______。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同步训练题组一海水的温度1.影响海洋表面水温高低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海洋深度D.人类活动2.下列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同纬度海区海水温度相同B.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C.表层海水的水温一定高于海洋深处的水温D.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③赤道地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4.有关海洋表层水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表层水温低的海区,是因为向大气释放了大量热量②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③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④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A.①②B.①④ C.②④ D.③④下图是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
读下图,完成下题。
5.三个观测站中( )A.①位于大西洋B.②的纬度位置最低C.③的海底地形是大陆架D.0~1 km之间,①的水温变化比②大题组二海水的盐度6.对海洋表层海水盐度没有明显影响的是( )A.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B.河流汇入C.洋流D.沿海人工养殖7.正确反映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分布规律的是( )8.下面四个海区的盐度,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④②③①9.按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一般规律,下列各海区中,海洋表面盐度最高的是( )A.北纬10°大陆西岸附近B.南纬25°大陆东岸附近C.南纬35°大陆西岸附近D.北纬60°大陆东岸附近世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都是有规律的,而温度和盐度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含答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1.准确量取25.00 mL的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为() A.500 mL量筒B.10 mL移液管C.50 mL酸式滴定管D.50 mL碱式滴定管解析: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应用滴定管或移液管,因KMnO4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故应用50 mL酸式滴定管。
答案:C2.下列某种仪器中盛有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甲同学平视读数为n mL,乙同学仰视读数为x mL,丙同学俯视读数为y mL。
若x>n>y,则该仪器是()A.酸式滴定管B.量筒C.容量瓶D.碱式滴定管解析:仰视读数时数值偏大,俯视读数时数值偏小,即小刻度在上,大刻度在下,因此该仪器是滴定管。
又因为盛放的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故应是酸式滴定管。
答案:A3.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解析:中和滴定按照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滴定等顺序操作,则操作顺序为: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B4.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碱溶液时,下列操作中会引起碱溶液浓度的测定值偏大的是()A.锥形瓶中的溶液在滴定过程中溅出B.滴定管装液后尖嘴部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C.指示剂变色15 s后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便停止滴定D.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解析:根据c(B)=c(A)·V(A)V(B)判断,A项中,V(B)的实际量减少,导致V(A)减少,测定值偏小;B项使液体充满气泡,导致V(A)增大,测定值偏大;C项未到滴定终点,偏小;D项,不影响测定结果。
答案:B5.向盛有10 mL NaOH稀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边加边振荡,下列图象中能体现溶液pH变化情况的是()解析:滴加盐酸之前,稀NaOH溶液pH>7,则A和B不正确。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作业

其次节气压带和风带课后篇稳固提升必备学问根底练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共有3个气压带和4个盛行风带B. b风带盛行西南风C.①②气压带影响下多雨,③④气压带影响下少雨D. a为东北信风带,c为西风带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形成缘由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①气压带是高空气流积累下沉形成的B. a风带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C.③气压带是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形成的1题,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其中①是赤道低压带,②是副热带高压带,③是副极地低压带,④是极地高压带;a是东北信风带,b是西风带,c是极地东风带。
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南风。
第2题,①气压带是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的;a风带的风在近地面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②气压带是高空气流积累下沉形成的,是动力缘由形成的。
2.C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A.赤道低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D.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4.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5月份B.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C.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0月份3题,依据纬度位置和盛行风向可知,风从M气压带向两侧吹,且风向向右偏,那么可以推断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D项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M气压带向南移动,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间可能为1月份。
N气压带为赤道低压带,其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间可能为7月份,C项正确。
4.C读世界局部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第5~7题。
5.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亚洲低压是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7.此时,我国东部大局部地区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B.西南风D.西北风①(亚洲低压)掌握,应为北半球的夏季。
高一生物必修1生物单元测试十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含 答案)

生物同步测试十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A卷1.细胞的下列特点中,最能说明其特殊功能的是A.细胞核的大小 B.细胞体积的大小C.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D.细胞膜的结构2.下列结构中都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中心体 B.中心体和核糖体C.高尔基体和液泡 D.内质网和染色体3.绿色植物细胞中与能量转换直接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A.核糖体和高尔基体B.高尔基体和叶绿体C.中心体和内质网D.叶绿体和线粒体4.细胞中具有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膜的有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④核糖体⑤中心体⑥染色体⑦核膜⑧高尔基体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⑦⑧5.在榕树的细胞和黄牛的细胞中,都能发现的细胞器有A.中心体和内质网 B.线粒体和叶绿体C.核糖体和线粒体D.核糖体和叶绿体6.真核细胞中具双层膜的细胞器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线粒体和溶酶体C、中心体和核糖体D、线粒体和叶绿体7.下列各项中,属于内质网功能的是①增大膜面积,是酶的附着支架②与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合成有关③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A.①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8.真菌细胞中没有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9.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呈透明的胶质状态 B.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D.在活细胞内呈静止状态10.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叶绿体呈现A.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B.绿色,短棒状或圆球状C.蓝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D.蓝绿色,短棒状或圆球状11.成人的心肌细胞比腹肌细胞内数量显著多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12.下列关于高倍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显微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在低倍镜下发现了叶肉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观察C.换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为了使高倍显微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13. 高倍镜下观察经过质量分数为1%的健那绿染液染色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时,可以看到线粒体为A .砖红色B .无色C .蓝绿色D .紫色14. 分泌蛋白的运输方向是A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B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C .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D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15. 下列对生物膜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细胞内所有细胞器膜的总称B .细胞内所有的细胞器都属于生物膜系统C .细胞内组成细胞器的膜以及细胞膜、核膜的总称D .特指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以及细胞膜16.下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模式简图,据图回答:(填写标号)1) 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2) 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检测题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乙烯化学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由于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B.乙烯可在氧气中燃烧,该反应属于乙烯的氧化反应C.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D.将乙烯通入溴水中,反应后得到均一、透明的液体解析:选D A项,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时,乙烯发生氧化反应,正确;B项,乙烯的燃烧,也属于乙烯的氧化反应,正确;C项,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正确;D项,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是油状液体,液体分层,错误。
2.从南方向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解析:选D运输水果时,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高锰酸钾可与水果产生的乙烯反应,乙烯属于水果催熟剂,降低乙烯的浓度,从而可防止水果早熟。
3.下列反应中,能够说明乙烯分子具有不饱和键的是()A.燃烧反应B.取代反应C.加成反应D.化合反应解析:选C燃烧反应是有机物的共同特征,取代反应是烷烃的特性,化合反应不一定需要碳碳双键。
4.下列有关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苯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B.在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在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紫红色D.在苯中加入溴水,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橙色解析:选D苯与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均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苯的密度比水小,在上层,因而上层有机层为橙色,故D错误。
解析:选C①是加成反应,②是化合反应,③是加成反应,④是取代反应。
5.制取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乙烷和氯气反应B.乙烯和氯气反应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D.乙烯和氢气反应后再和氯气反应解析:选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的唯一产物是一氯乙烷,没有副产物。
6.某气态烃1体积只能与1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此氯代烷1 mol可与4 mol氯气发生完全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A.CH2===CH2B.CH3CH===CH2C.CH3CH3D.CH2===CHCH===CH2解析:选A1体积气态烃只与1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说明该烃中含有1个双键,又生成氯代烷1 mol可与4 mol Cl2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说明气态烃分子中含4个氢原子。
7.下列因发生加成反应而产生的现象是()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C.往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黄绿色逐渐褪去解析:选A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四氯化碳中的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溶液褪色,故A项符合题意。
8.将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15 g通入盛有足量溴水的容器中,溴水的质量增加了7 g,则混合气体中CH4和C2H4的体积比为()A.1∶2 B.2∶1 C.3∶2 D.2∶3解析:选B CH4不与溴水反应,与溴水反应的是C2H4,因此溴水增加的7 g即为混合气体中C2H4的质量。
混合气体中:n(C2H4)=7 g28 g·mol-1=0.25 mol,n(CH4)=15 g-7 g16 g·mol-1=0.5 mol,V(CH4)∶V(C2H4)=n(CH4)∶n(C2H4)=2∶1。
9.下列有关苯与乙烯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两者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B.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都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D.等物质的量的苯和乙烯完全燃烧时,乙烯耗氧多解析:选A苯、乙烯分子均为平面结构,A正确;苯不能与酸性KMnO4溶液、溴水发生反应,B、C错误;苯的分子式为C6H6,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故等物质的量完全燃烧时,苯耗氧多。
10.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物;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C.将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并水浴加热;乙烯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D.向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使溴水褪色解析:选C 甲烷与氯气、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的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苯与氢气、乙烯与溴、乙烯与水蒸气的反应均属于加成反应,乙烯与酸性KMnO 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苯与溴水不反应。
11.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苯与H 2在一定条件下的加成产物环己烷()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B .表示苯的分子结构,其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苯的性质跟烯烃的相同C .苯的分子式为C 6H 6,苯分子中的碳原子远没有饱和,因此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之褪色D .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因此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解析:选D 环己烷中碳原子的成键情况类似于烷烃中碳原子的成键情况,故环己烷中所有碳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凯库勒式()不能真正代表苯分子的结构,苯分子中并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情况,因此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之褪色。
12.下列各组有机物中,仅使用溴水不能鉴别出的是( )A .苯和四氯化碳B .乙烯和丙烯C .乙烷和乙烯D .苯和酒精解析:选B A 项,苯萃取溴后在上层,水在下层,CCl 4萃取溴后在下层,水在上层,能鉴别;B 项,乙烯和丙烯均能与Br 2反应使溴水褪色,不能鉴别;C 项,乙烷不与溴水反应,不能使溴水褪色,而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能鉴别;D 项,酒精与水混溶,不分层,能鉴别。
二、填空题13.从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炼出化工原料A 和B ,A 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B 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B 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
回答下列问题:(1)A 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A 相邻的同系物C 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在溴水中加入B 振荡静置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液溴中加入B(混有铁粉)发生的取代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A 为CH 2===CH 2,B 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为1212∶11=1∶1,最简式为CH ,结合相对分子质量为78,知B为C6H6,由性质特点知B为苯。
根据乙烯和苯的性质写出各项答案。
14. 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图及有关数据如下,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苯溴溴苯密度/g·cm-30.88 3.10 1.50沸点/℃80 59 156水中溶解度微溶微溶微溶(1)实验装置中,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中加入15 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 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
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①向a中加入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②滤液依次用10 mL水、8 mL 10%的NaOH溶液、10 mL 水洗涤。
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一种干燥剂),静置、过滤。
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_______,要进一步提纯,需进行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
解析:(1)仪器c为球形冷凝管,因实验中苯和溴易挥发,使用球形冷凝管,可把苯、溴蒸气冷凝成液体而回流。
(2)苯与液溴在铁(与溴反应生成FeBr3)催化下反应生成溴苯和HBr气体,HBr气体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形成白色酸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从混合物中提纯溴苯时,先水洗,把可溶物溶解在水中,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再加NaOH 溶液,把未反应的Br2变成NaBr和NaBrO溶解到水中。
然后加干燥剂,无水氯化钙能干燥溴苯。
(4)苯与溴苯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溴苯与苯,其中,苯被蒸出,溴苯留在母液中。
答案:(1)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2)HBr(3)②除去未反应的Br2③干燥溴苯(4)苯蒸馏15.下面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C2H4并检验C2H4性质的实验,完成下列各问题。
(1)B中溶液褪色,是因为乙烯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D处点燃时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把KMnO4还原而使之褪色。
(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BrCH2CH2Br。
(3)在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先检验纯度。
答案:(1)氧化(2)CH2===CH2+Br2―→BrCH2CH2BrCH2Br(3)检验乙烯的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