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概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modelsofhuman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化学损伤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动物:wistar大鼠 130g左右 药物:硫代乙酰胺腹腔内注射 方法:第一次20mg/100g体重 第二次起:12mg/100g体重 每周两次 时间:8周
四氯化碳肝硬化动物模型
动物:wistar大鼠
药物:四氯化碳
180~200g
40%~50%(CCl4)油溶液0.3ml/100g
肺水肿动物模型
二、生理盐水注射法
动物:家兔或狗
药物:生理盐水
给药: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按40ml/kg体重 /分钟 时间:达到动物血量1~1.5倍时即可发生肺水肿
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大鼠诱发模型(其中之一) 动物:大鼠 180~200g 药物:胆固醇、猪油、甲基硫氧嘧啶 方法:1%~4%胆固醇 10%猪油 0.2%甲基硫氧嘧啶 86%~89%基础饲料 时间:连续饲喂7~10天
诱发性肝癌动物模型
有多种方法可诱发肝癌,介绍其中的一种 药品:黄曲霉素 动物:大鼠 途径:饲料中拌喂 浓度:0.011~0.015PPM 时间:6个月 诱发率:80%
自发性肿瘤及移植瘤株
自发性肿瘤在小鼠中较多
主要部位:乳腺、肺、肝、造血 组织等,以乳腺最多
移植瘤株
动 物:大、小鼠均可 材 料:肝肿瘤组织碎块 移 植 方 法:开腹手术植入肝脏 体外B超引导注射入肝 成 功 率:接近100 % 时 间:1周以上可见
十三、儿科疾病动物模型
十四、传染性疾病动物模型 十五、寄生虫病动物模型 十六、普通外科手术动物模型 十七、创伤动物模型
十八、中医症候动物模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肿瘤动物模型
一、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动物的呼吸与代谢调节

消化酶的分泌:动 物体内分泌的消化 酶对食物进行分解 ,帮助吸收营养。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不仅负责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还对动物的整体 代谢起着调节作用 。
呼吸与代谢的 相互影响
氧气对代谢的影响
氧气不足会导致细胞缺氧, 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引发一 系列健康问题。
氧气充足可以提高代谢效率, 加速能量产生,有利于身体 健康。
动物的呼吸与 代谢疾病
常见疾病及其症状
肺炎:呼吸困难、咳 嗽、发热等症状
哮喘:喘息、胸闷、 咳嗽等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长期咳 嗽、咳痰、气短等症
状
呼吸衰竭:严重呼吸 困难、发绀、精神神
经症状等
疾病对呼吸与代谢的影响
疾病影响呼吸 系统的功能, 导致呼吸困难 和缺氧。
疾病影响代谢 过程,导致能 量消耗增加和 营养吸收不良。
碳
胸廓:是呼吸运 动的驱动器,通 过肌肉的收缩和 舒张使胸廓扩大 或缩小,从而影
响肺的通气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肺循环:是氧气 和二氧化碳在血 液中的运输通道, 通过肺循环动物 可以将氧气输送 到身体各个部位 并将二氧化碳排
出体外
添加标题
呼吸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呼吸中 枢的活动,使呼吸运动和通气量发生 改变。
等
注意事项:遵循兽医 指导,合理用药,避 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
动物的呼吸与 代谢研究进展
当前研究热点
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新型呼吸与代谢调节药物的 研发
呼吸与代谢的调控机制
呼吸与代谢与其他生理过程 的相互作用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动物 呼吸与代谢的 调控机制,揭 示其内在规律。
0 1
实验五: 呼吸系统

实验五: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治技术 2学时
(一)、实验目的:
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二)、实验内容:
人工复制动物模型或自然病例(肺炎、肺气肿、胸膜炎),讨论典型的临床病例,临床症状观察:
1、动物的呼吸类型;
2、观察解释呼吸困难、咳嗽的表现与机理;
3、听诊肺、气管呼吸音的变化,练习听诊;
4、呼吸系统常见病的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2、血液学有关指标检查等,
(三)、实验方式与分组要求:
老师现场指导和学生亲自操作相结合,依据动物数量示教。
要求每组具体分工,相互配合完成实验。
自然病例或建立模型(呼吸困难或咳嗽)→观察临床症状→系统检查→制订治疗方案→实施。
气管注射训练
(四)、实验动物、实验材料与操作:
兔、犬等动物均可(病例剖检、实验室化验等); 3--6只。
常用药品、试剂、消毒品、消耗品、保定器具、防护用品等;如动物死亡,注意观察病理学变化。
(五)、试验用具、仪器设备
听诊器、体温计、生理盐水、注射器、抗凝剂及药物等。
(六)、思考题:
1、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有那些?
2、小叶性肺炎与大叶性肺炎的鉴别诊断。
3、慢性肺泡气肿的诊断要点。
4、依据诊断结果,每人写一个规范的治疗处方。
copd造模方法

COPD造模方法1. 引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和进行性呼吸困难。
COP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准确预测和评估COPD的发展趋势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COPD的发展机制并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科学家们使用了多种造模方法来模拟COPD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COPD造模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2. COPD造模方法2.1 动物模型动物模型是最早被使用来研究COPD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猪等)暴露在有害气体(如烟草烟雾、二氧化硫等)中,可以模拟出类似于人类COPD的肺损伤和气流受限情况。
优点: - 可以控制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 可以在动物模型中进行各种生物学、遗传学和药理学研究,为COPD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缺点: - 动物模型无法完全反映人类COPD的复杂性,因为人类COPD受到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的影响。
- 伦理问题:使用动物模型进行实验会引发伦理争议。
2.2 细胞模型细胞模型是通过培养人类肺相关细胞(如气道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来研究COPD的方法。
这些细胞可以被暴露在有害气体、炎症因子或其他刺激物中,从而模拟COPD发展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和肺损伤。
优点: - 可以更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细胞水平上的变化,揭示COPD的发展机制。
- 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对特定基因或信号通路进行干预和研究。
缺点: - 细胞模型无法模拟整个生物系统的复杂性,不能完全反映人体内其他器官对COPD的影响。
- 需要大量的细胞培养和实验操作,工作量较大。
2.3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描述COPD发展过程的方法。
这些方程可以基于已有的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预测COPD的发展趋势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实验动物学课7-9

4.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Biomedical Animal Model) 是指利用健康动物生物学特征来提供人类疾 病相似表现的疾病模型。
兔甲状旁腺分布比较分散,位置不固定,有的附着 在主动脉弓附近,摘除甲状腺不影响甲状旁腺功能,是 摘除甲状腺实验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二)按系统范围分类
1.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动物模型
4
(二)B淋巴细胞缺陷动物
又称为性连锁免疫缺陷小鼠
(X-Linked Immune Deficiency Mice,XID) 起源于CBA/N品系,其B细胞功能缺陷,基因 xid,位于X性染色体上。纯合子雌鼠(xid/xid) 和杂合子雄鼠(xid/Y)对非胸腺依赖Ⅱ型抗原没 有体液免疫反应,血清中IgM和IgG含量降低,对B 细胞分裂素缺乏反应,B细胞数量减少,T细胞功能 正常。其病理与人类Bruton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和 Wziskott-Aidsch综合征相似。
Animal Model of Different System Diseases
是指与人类各系统疾病相应的动物模型,如消 化、呼吸、泌尿、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疾病相应 的动物模型。
四、影响动物模型质量的因素
• 致模因素 • 动物因素 • 实验技术因素
1.实验季节 2.昼夜不同时间的影响 3.麻醉深度的影响 4.操作技术的 5.实验给药的影响 6.对照组对造模的影响
6
(一)胚胎分割
用显微术将未着床的早期胚胎一分为二,四或更多,然后分 别移植给受体,妊娠产仔。一枚胚胎可克隆出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后代。
• Mular等于1968年将兔的2~8细胞期胚胎一分为二,移植给受体获得成功。 • 70年代,利用胚胎分割先后得到小鼠、牛、山羊、马和猪的同胚双生后代。 • 1986年,西北农业大学张涌、窦忠英等分别获得胚胎二分割的同胚双鼠和 半胚犊牛。 • 1987年,谭丽玲等,奶牛,张涌等,山羊获得同胎双生后代。 • 1988年,杜森等,获得同胚双生后代兔。1992年,徐宁等得同胚三鼠6组。 • 1996年陶涛等得胚胎单细胞(分裂球)移植仔猪。 • 目前,小鼠、家兔、山羊、绵羊、猪等实验动物均可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 同卵孪生后代。
dgh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连续3-6天后,支气管 上皮轻度坏死,连续35 天后,典型慢支症状
4种细菌混合液
3%戊巴比妥麻醉大鼠,将混 连续6周后可出现轻度 合菌液(0.1ml/只)滴鼻,每周 慢支症状 1次
寒冷环境及8种细菌混 将豚鼠置于7-8℃环境中,每 150天后可出现慢性支
合液
次1小时,隔天1次。45天后 气管炎症状
鼠死亡。
应用: 1)是使用最广泛的变应原性支气管哮喘模型。 2)致敏性豚鼠的过敏性支气管收缩(包括速发相和迟发相)在研
究抗过敏药、支气管扩张药药物疗效方面就用非常广泛。
整理课件
(二) 甲苯二异氰酸甲酯(TDI)诱发的职业性哮喘模型 1. TDI诱发哮喘方法
动物
造模因素
致敏方法
诱发哮喘时间与观察时间
应用:主要适用于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病因(不同致病菌)、 诱因,以及要求模拟临床实际情况的实验研究
整理课件
(四) 气管内滴注内毒素法
1. 气管内滴注内毒素的方法
1)将大鼠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 2)仰卧位固定,拉出舌体,暴露声门,快速将套管穿 过声门,插入气管; 3)将内毒素(浓度200μg/ 200μl)注入气管; 4)大鼠饲养3-4周后,逐渐出现慢性支气管炎表现。
此法还可观察到:气道和肺组织毒蕈碱型受体(M受体) 及功能改变。
整理课件
3. 吸入SO2法的优、缺点和应用
优点: 1)此法稳定可靠,成功率高,为最常用的慢性支气
管炎模型; 2)需要观察气道和肺组织毒蕈碱型受体(M受体)及功
能改变的,吸入SO2法最好。
缺点: 1)此法需要每天检测SO2浓度,所需设备和操作复杂,
快,但潮气量低。 3)小鼠与人类还存在免疫学机制上的差异。大多数小鼠哮喘模型
copd造模方法

copd造模方法摘要:一、引言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概述1.定义2.病因3.临床表现三、COPD动物模型概述1.分类2.应用范围四、常用的COPD动物模型制备方法1.烟雾暴露法1.原理2.操作步骤3.优缺点2.气道阻塞法1.原理2.操作步骤3.优缺点3.炎症诱导法1.原理2.操作步骤3.优缺点五、模型评价与筛选1.生理指标2.病理变化3.肺功能测试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在我国,COP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
研究COPD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当务之急。
动物模型作为研究COPD的重要工具,为我们提供了模拟人类疾病的实验平台。
本文将对COPD动物模型及其制备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概述1.定义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持续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特征的肺部疾病。
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呼吸症状和全身症状。
2.病因COPD的病因主要包括吸烟、空气污染、遗传因素等。
吸烟是COP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吸烟导致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塞。
3.临床表现COPD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慢性咳嗽、痰、气促、呼吸困难等。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活动耐受性降低,生活质量下降。
三、COPD动物模型概述1.分类COPD动物模型可根据发病机制、动物种类和制备方法进行分类。
常见的模型包括烟雾暴露模型、气道阻塞模型和炎症诱导模型等。
2.应用范围COPD动物模型广泛应用于研究疾病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和治疗策略评价等方面。
四、常用的COPD动物模型制备方法1.烟雾暴露法(1)原理:通过让实验动物长期暴露于香烟烟雾中,导致气道炎症、气道阻塞和肺功能减退。
(2)操作步骤:选择敏感动物品种,如小鼠、大鼠等,将其置于烟雾暴露装置中,定期暴露于香烟烟雾中。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按中医药体系分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脾虚、肾虚动物模型,厥脱症动物模型
02
影响动物模型的因素
致模因素 研究目的 人类疾病的致病因素,临床症状和发病机理在动物上的区别
动物因素(种类、品系、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
01
实验技术因素(昼夜、麻醉深度、手术技巧、给药途径、对照组)
02
抗疾病型动物模型(negative animal model)
是指特定的疾病不会在某种动物身上发生。因此可借以探讨为何该种动物对该疾病有天然的抵抗力。
如哺乳类动物均感染血吸虫病,而洞庭湖流域的东方地鼠却不能复制血吸虫病,故可用于血吸虫感染和抗病的研究。
是指利用健康正常的动物生物学特征来提供人类疾病相似表现的疾病模型。
适用性:复制模型应尽量考虑今后临床能应用和便于控制其疾病的发展,动物背景资料要完整,生命史能满足实验需要。
安全性:动物模型应不对实验人员和其它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易行性和经济性:动物经济而来源充足,便于转运,易于关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第二节 动物模型分类 按产生原因分类 诱发性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自发性动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 抗疾病型动物模型(negative animal model) 生物医学动物模型(Biomedical animal model)
其它动物自发瘤
01
大鼠内分泌肿瘤和恶性淋巴瘤,跟品系和年龄有关。
02
金黄仓鼠是实验性肿瘤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动物,自发瘤发生率的(0.5%~17%),主要发生于神经系统和膀胱以外的组织和器官。
03
兔类自发瘤发生率很低,仅为0.8%~2.6%,以乳头状瘤和子宫腺瘤最为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步骤] 1.小鼠臵玻璃罩内→空气压缩机以400mmHg恒 压将氨水喷入罩内→喷雾5s→记录动物咳嗽潜伏 期和2min内咳嗽次数。也可用引起一半小鼠咳嗽 的喷雾时间(FDT50)为指标。 2.观察药物的止咳作用 小鼠按体重均分3组, 每组至少15只小鼠。给药组灌服受试药,模型组灌 服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对照药组腹腔注射磷酸可 待因30mg/kg体重。灌胃给予受试药1 h后、腹腔注 射给予受试药30min后开始喷雾。喷雾一定时间,终 止喷雾,观察咳嗽反应。
豚鼠是筛选镇咳药(antitussives)的常用动物。 小鼠和大鼠给予化学刺激虽然能诱发咳嗽,但其 咳嗽与喷嚏动作很难区别,变异较大,特别是反 复刺激时变异更大,故小鼠主要作为初筛镇咳药 时使用。
一、小鼠氨水引咳法
[造模原理] 浓氨水是一种较强的化学刺激物,动物吸入 氨水气雾后,刺激呼吸道感受器,引起咳嗽。 [动物和主要器材] 成年小鼠,性别不拘。500ml玻璃罩; 空气压 缩机(或脚踏风箱)。
速发相阶段:肥大细胞是主要效应细胞,致敏 抗原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当相同抗原再 次进入机体后,引发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 5-羟色胺等炎症介质,导致支气管痉挛、气管粘 膜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气管粘膜水肿和粘液分泌 亢进。 迟发相反应:特征是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局部浸 润。
一、过敏性哮喘模型
2.观察药物的止咳作用 将豚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 给药组灌胃给予受试药,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 水,阳性对照药组腹腔注射磷酸可待因5mg/kg体重。灌 胃给予受试药1 h或腹腔注射给药30min后,按上述方法 引咳,评受试药的止咳效果。
[模型评价与注意事项] 1.豚鼠对化学性刺激物很敏感,刺激后能诱发咳嗽, 动物容易得到。二氧化硫引咳法、氨水引咳法和枸橼 酸引咳法是研究止咳药的三种常用方法,前二者系用 小鼠,费用较低廉,适合于研究止咳药效果的初筛, 确定效果后,再用豚鼠作进一步研究。 2.豚鼠的咳嗽声响亮,应以能听到声音为咳嗽。 3.实验前1日豚鼠应预先挑选,喷雾后5 min内咳嗽 次数少于10次者应予以淘汰。
肺气肿发病机制与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呼吸 道阻塞(特别是小气管)、体内α1-抗胰蛋白酶或 α2-巨球蛋白缺乏、遗传因素、变态反应等有关。 目前复制肺气肿动物模型的主要方法有利用弹性 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氯化镉、饥饿、吸烟诱发 肺气肿和转基因肺气肿模型等。
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 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是 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 或肺动脉病变引起肺血管 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 压等多种因素的心脏病。 根据起病的缓急和病程长 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 种,以后者为多见。
[结果及模型评价] 1.豚鼠可出现气喘表现,咳嗽、烦躁、口唇 和四肢紫绀,呼吸费力挣扎,呼吸频率加快和呼 吸加深。病理检查可发现肺毛细血管扩张、嗜酸 性粒细胞浸润和腺体分泌亢进。 2.豚鼠是能最好显示气道高反应性的动物, 其哮喘发作与人类的表现相似。 3.用于复制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的抗原物质主 要有卵清蛋白、蛔虫卵、尘螨、豚草花粉、真菌孢 子、蟑螂等。卵清蛋白为蛋清提取物,免疫原性强, 来源方便,价格低廉,最常用于复制哮喘模型。
呼吸系统疾病 动物模型
2010342062 石晓征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 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 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 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 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 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 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 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 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 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造模原理] 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的发病机制涉及 引起过敏的抗原。抗原一般具备两种特性: 一是免疫原性,即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包括特异性抗体和致敏T细胞; 二是抗原性,系指能与抗体或致敏T细胞在体内 外发生特异性结合。
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复制需要致敏和激发两个步 骤。动物以卵清蛋白(ovalbumin,卵白蛋白)为致 敏的抗原(有时并用免疫佐剂如氢氧化铝、灭活百 日咳杆菌菌苗等),经腹腔或皮下注射,刺激机体 产生IgE,并结合在肥大细胞等细胞表面,使机体 处于致敏状态。 一定时间后当动物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后,发 生I型速发型过敏反应,呼吸道粘膜肥大细胞等合 成并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 缩、粘液分泌增多、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症细胞浸 润等(激发),导致哮喘发作。
本模型主要基于肺气肿形成的弹性蛋白酶和弹 性蛋白酶抑制因子之间的失平衡学说。弹性蛋白 酶注入肺内后,穿越肺泡上皮细胞进入肺间质,降 解弹性纤维, 从而形成肺气肿。
二、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法
[造模原理] 二氧化硫是一种强的化学刺激物质,动物吸 入其气雾后刺激呼吸道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咳嗽。 无水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SO2。
[操作步骤] 用一带侧口的三角烧瓶,侧口通过橡皮管与 球囊连接,烧瓶内盛有无水亚硫酸钠,烧瓶塞上装 一滴定管,内灌硫酸,打开滴定管的活塞使硫酸滴 到亚硫酸钠上,在烧瓶内产生SO2气体,气体储存 于球囊内,用血管钳夹紧,应用时用注射器吸取 4~10ml,注入放臵实验小鼠的广口瓶内。
[注意事项] 1.烧杯内SO2的浓度要求在1:50000,该浓度足以引起 咳嗽,如浓度过高(如1:10000)易造成动物中毒死亡。 2.实验中SO2产生的多少与实验室温度、无水亚硫酸 钠的量关系密切,故无水亚硫酸钠的称量应准确。 3.SO2引咳的个体差异较大,实验时应尽量减少各方 面误差。
三、豚鼠枸橼酸引咳法
4.卵清蛋白激发豚鼠哮喘发作是目前国内外常 用的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本模型主要用 于哮喘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效果观察。动物每日引 喘1次,反复10~14d,可成为哮喘慢性发作模型。 5.本模型最大的缺点是豚鼠对卵清蛋白反应的 个体差异很大,少数豚鼠可能不出现哮喘反应, 而一些动物则可发生急性过敏性休克。
[操作方法] 成年雄性大鼠。将大鼠臵于27m3烟室内,吸入 混合烟150~200mg/m3(200g锯末,15~20g烟叶,6~7g 干辣椒及1g硫磺混合,20~30 min内烧化,颗粒在 0.5~1μm以上),每周吸入6次,44d后即可形成慢 性支气管炎病变。
第四节
肺气肿和肺心病动物模型
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是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 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 积膨大、功能降低的病理状态。肺气肿常继发于其 他肺阻塞性疾病,尤以慢性支气管炎最为常见。
[基本原理] 将制备的气管片臵于盛有营养液的恒温浴槽内, 加一定负荷,通过拉力换能器,将致痉剂或受试药 对气管作用所产生的张力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后由 记录仪描记出标本的舒缩曲线,可反映大气道的舒 缩变化。
♠取出气管, 制备气管片
♠制备气管螺旋条
♠连接到描记装置
供氧的离体器官浴槽内
♠观察药物作用 加组胺或乙酰胆碱——气 管条张力达到最高点时,分别加入不同剂量受试 药,记录气管条张力变化.求受试药的解痉百分率
一、大鼠烟熏模型
[造模原理] 烟雾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焦油、CO、尼古丁 及氧化物等,它们随烟雾被吸入支气管,抑制粘膜上 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刺激分泌增加,降低巨噬细胞的 吞噬功能而有利于感染。随着烟雾刺激时间的延长, 气管炎症逐渐加重,一般在21d后开始出现呼吸道慢 性炎症,约至第7周可形成慢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病理 变化。
咳嗽动物模型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 慢性支气管炎模型 肺气肿和肺心病动物模型 肺水肿动物模型 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肺结核病动物模型 肺硅沉着症动物模型
第一节
咳嗽动物模型
咳嗽是呼吸系统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确定受 试药物的镇咳作用,可采用小鼠氨水或二氧化硫引 咳法及豚鼠枸橼酸引咳法两种模型加以确定, 并 与阳性药物进行同步观察。
[模型评价与注意事项] 1.氨水诱发小鼠咳嗽反应变异性较大,可在初筛止 咳药时应用。 2.咳嗽潜伏期是指从喷入氨水开始至发生咳嗽所需 的时间(秒数)。小鼠咳嗽以腹肌收缩(缩胸),同时张 大嘴为准,有时可有咳嗽声,观察必须仔细,也可用 听诊器听咳嗽声。 3.避免腹腔注射给予受试药,以免干扰动物的咳嗽 反应。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 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哮喘是 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 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由此导致患者的气 道高反应性(气道对各种刺激因素出现过强或过 早的收缩反应),造成气道缩窄,气流受阻。
一、弹性蛋白酶诱发兔肺气肿模型
[造模原理] 肺组织中参与肺泡壁降解的蛋白酶主要是弹性 蛋白酶(elastase)。弹性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抑 制因子(主要为α1-抗胰蛋白酶)失平衡可能在肺 气肿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弹性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以抑制 此酶的活性,使弹性蛋白酶与弹性蛋白酶抑制因 子之间处于平衡状态,维持肺组织正常结构,避免 肺气肿的发生,但当弹性蛋白酶活性过强时可造 成肺气肿。
3.观察药物的止咳作用 小鼠按体重均分3组,给药组 灌胃给予受试药,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 对照药组腹腔注射磷酸可待因30 mg/kg体重。灌胃给予受 试药1 h或腹腔注射给药30 min后,将小鼠臵于充满SO2的 烧杯内,观察咳嗽潜伏期,按下式计算药物止咳率:
给药组咳嗽潜伏期 药物止咳率(%)= 模型组咳嗽潜伏期 ×100%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腹腔注射致敏剂豚鼠模型 [动物、试剂与器材] 体重250~300g豚鼠,雌雄不限。10%和0.5%~1% 卵清蛋白生理盐水溶液;超声雾化器。 [操作方法] 1.致敏 腹腔注射10%卵清蛋白生理盐水溶液1.0ml (含卵清蛋白100mg)使豚鼠处于致敏状态。 2.激发 注射卵清蛋白后2周,将豚鼠臵于密闭有机 玻璃箱内,用0.5%~1%卵清蛋白生理盐水溶液超声雾化 吸入30s~2min,诱发豚鼠哮喘发作。 3.支气管-肺泡灌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