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通信系统测试报告_F

合集下载

自控系统调试方案

自控系统调试方案

自控系统调试方案1、概述本方案编制目的是,在调试工作开始之前准确的制定调试计划,并使用户能够了解我们的调试步骤,指导调试人员进行系统调试及按调试步骤制定及记录准确的调试报告。

2、调试大纲2.1准备工作➢调试前检查各设备的电源是否连接无误;➢机柜设备安装是否和审批图纸相同并确保已完成接地;➢检查控制设备箱与相关设备的型号,确保等同审批型号;➢检查所有设备箱的接地,测试相关地线的阻值是否<1欧姆;➢检查所有电缆接线编号和设备箱编号是否等同审批号码;➢相关线管和线槽的标志和区分颜色是否等同审批;➢检查各接线的电压是否正常,如电源是交流的,量度是否为交流220V,房间PLC电源是否为交流24V,而所有的干接点型DI点是否不带电压,而AI输入接点是否在4-20mA或0-10V范围之内;➢在调试工作前要做好警示牌和指示牌,并正确就位,调试时先用仪器检查接线是否准确,是否有短路或断路等现象发生。

2.2 调试方法➢在确认无误状况下,开始系统内的调试。

➢在各子系统调试时,如系统的任何部分在测试中不合格,承包方都将进行矫正,直至没有问题为止。

➢所有测试所需的仪器工具均由承包方负责解决。

整理移交竣工文件,编制竣工报告,标准化的文件格式,并对照实际工程进行审核,保证文件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在验收竣工后,向业主提交完整的竣工图纸及设备运行调试报告。

2.3 施工调试工具➢数字万用表➢手持式温/湿度测试仪➢便携式计算机➢对讲机➢电工工具一套(电工刀、剥线钳、螺丝刀等)➢弯管器➢套丝机➢电转3、PLC联网调试3.1 控制器调试方案3.1.1 控制器调试之前➢所需供电电源均已到位,网络控制器已具备调试条件。

➢设备的型号与业主审批文件的型号一致。

➢确保接线正确并完成当地测试。

3.1.2 供电之前检测➢对设备的电缆接线,网络线和端子排进行检查,端子及设备标签是否与图纸编号相同,确保等同审批图纸。

➢检查接线端子,以排除外来电压,使用万用表或数字电压表,将量程设为高于220V的交流电压档位,检查所有端子排的交流电压,若发现有交流电压存在(电源接线端子除外),查找要源。

自控原理实验报告

自控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目录2.2典型环节模拟电路及其数学模型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内容4. 实验步骤5. 实验数据记录3.1典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及其动态性能分析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内容4. 实验步骤5. 实验数据纪录3.4三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内容4. 实验步骤5. 实验数据记录3.5基于Matlab告诫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动态性能分析1. 实验目的2. 实验内容3. 实验数据纪录4.1基于Matlab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及其性能分析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内容4. 实验步骤5. 实验数据记录5.4 基于MATLAB控制系统的博德图及其频域分析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内容4. 实验步骤5. 实验数据记录2.2典型环节模拟电路及其数学模型1.实验目的1)掌握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学习运用模拟电子组件构造控制系统。

2)观察和安装个典型环节的单位节阶跃响应曲线,掌握它们各自特性。

3)掌握各典型环节的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并根据阶跃响应曲线建立传递函数。

2.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实验测试法建立控制系统的实验模型。

实验测试法是人为地给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基本输出响应,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区逼近。

常用的实验测试法有三种:时域测试法,频域测试法和统计相关测试法。

通过控制系统的时域测试,可以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指标。

静态特性是指系统稳态是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用静态特性参数来表征,如增益和稳态误差。

动态性能指标是表征系统输入一定控制信号,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响应,常用的动态性能指标有超调量、调节时间、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振荡次数等。

静态特性可以采用逐点测量法,及给新一个输入量,新颖测量被控对象的一个稳态输出量,利用一组数据绘出静态特性曲线求出其斜率,就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增益。

动态特性可以采用阶跃响应或脉冲响应测试法,给定被测对象施加阶跃输入信号或脉冲信号,利用示波器或记录仪测量被测对象的输出响应,如为使测量尽可能的得到理想的数学模型,应注意以下几点:1)被测对象应处于实际经常使用的负荷情况,并且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测试。

自控项目FAT、SAT、SIT验收测试流程

自控项目FAT、SAT、SIT验收测试流程

自控项目FAT、SAT、SIT验收测试流程目前过程控制领域有这样一个现象,工程项目的周期被要求压缩的越来越短,同时,自控系统却由于需求上升、安全上升等各种原因越来越复杂,所以,了解过程工业自动化系统测试验收流程,有助于帮助用户、承包商和分包商理清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就总目标达成共识,昌晖仪表就过程工业自动化系统FAT、SAT、SIT验收测试流程,进行简单汇总介绍,帮助仪表人做好自控系统的测试验收工作。

学习之前,大家先了解FAT/SAT/SIT的定义:出厂验收测试factory acceptance test(FAT)定义:用来验证供应商提供的系统及其配套系统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现场验收测试site acceptance test(SAT)定义:用来验证不同供应商提供的系统的安装是否符合应用規范和安装指南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现场综合测试site integration test(SIT)定义:用来验证不同的系统是否巳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且所有部件已按要求正常协同工作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出厂验收测试FAT验收流程一、出厂验收测试前置条件1、完成硬件集成;2、完成软件编制;3、供应商应完成所有的内部测试,并提供可供复査的测试报吿;4、各方准备好所有相关文件,例如:业主/总承包商通常要准备的文件各种规范;各种巳签协议;功能规划;因果图;顺序功能图;操作画面及其相关文本;控制说明;仪表索引,例如:位号、说明文本、输入/输出类型、量程、单位;报警信息列表,例如:位号、报警类型、分类原则(优先级、工厂区域);设定值、控制、作用和安全说明;联锁清单,例如:每个传感器/执行器、软件和硬件的联锁;供应商通常要准备的文件系统文件;使用手册、系统数据资料、证书;系统设计说明;硬件设计说明;接口说明;I/O清单和位号命名约定;操作画面打印清册;组态打印清册;内部测试报告;典型回路移交清单(分为硬件、软件、应用软件和许可权);测试计划。

自控综合实验报告

自控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2. 学习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控制系统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3. 掌握PID控制原理及其参数整定方法,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

4. 了解采样控制系统的特性,掌握采样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计算机:一台2. Matlab/Simulink软件:一套3. 控制系统实验平台:一套(含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三、实验内容1. 连续控制系统设计(1)根据给定的系统传递函数,设计一个稳定的连续控制系统。

(2)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3)调整系统参数,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2. PID控制(1)根据给定的系统传递函数,设计一个PID控制器。

(2)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PID控制器的效果。

(3)调整PID参数,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3. 采样控制系统(1)根据给定的系统传递函数,设计一个采样控制系统。

(2)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采样控制系统的效果。

(3)调整采样频率和控制器参数,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四、实验步骤1. 连续控制系统设计(1)建立系统传递函数模型。

(2)根据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类型(如PID控制器)。

(3)设计控制器参数,使系统满足稳定性、稳态误差和动态性能等要求。

(4)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系统性能。

2. PID控制(1)根据系统传递函数,设计PID控制器。

(2)设置PID控制器参数,使系统满足性能要求。

(3)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PID控制器的效果。

(4)调整PID参数,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3. 采样控制系统(1)建立系统传递函数模型。

(2)根据系统要求,设计采样控制系统。

(3)设置采样频率和控制器参数,使系统满足性能要求。

(4)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采样控制系统的效果。

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综 合 实 验 报 告

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综 合 实 验 报 告

综合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题目指导教师设计起止日期2013年1月7日~1月18日系别自动化学院控制工程系专业自动化学生姓名班级 学号成绩前言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是在完成了自控理论,检测技术和仪表,过程控制系统等课程后的一次综合训练。

要求同学在给定的时间内利用前期学过的知识和技术在过程控制实验室的现有设备上,基于mcgs组态软件或step7、wincc组态软件设计一个监控系统,完成相应参数的控制。

在设计工作中,学会查阅资料、设计、调试、分析、撰写报告等,达到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

目录前言 (1)第一章、设计题目 (2)第二章、系统概述 (2)第一节、实验装置的组成 (2)第二节、MCGS组态软件 (7)第三章、系统软件设计 (10)实时数据库 (10)设备窗口 (12)运行策略 (15)用户窗口 (17)主控窗口 (26)第四章、系统在线仿真调试 (27)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34)第六章、附录 (34)附录一、宇光智能仪表通讯规则 (34)第一章、设计题目题目1 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选择上小水箱、上大水箱或下水箱作为被测对象,实现对其液位的定值控制。

实验所需设备:THPCA T-2型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常规仪表侧),水箱装置,AT-1挂件,智能仪表,485通信线缆一根(或者如果用数据采集卡做,AT-4 挂件,AT-1挂件、PCL通讯线一根)。

实验所需软件:MCGS组态软件要求:1.用MCGS软件设计开发,包括用户界面组态、设备组态、数据库组态、策略组态等,连接电路,实现单容水箱的液位定值控制;2.施加扰动后,经过一段调节时间,液位应仍稳定在原设定值;3.改变设定值,经过一段调节时间,液位应稳定在新的设定值。

第二章、系统概述第一节、实验装置的组成一、被控对象1.水箱:包括上水箱、下水箱和储水箱。

上、下水箱采用淡蓝色优质有机玻璃,不但坚实耐用,而且透明度高,便于学生直接观察液位的变化和记录结果。

自控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自控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自控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自动控制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3. 学会运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4.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实验本实验通过模拟电路,研究了典型环节(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

通过改变电路参数,分析了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实验本实验研究了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通过改变系统的阻尼比和自然频率,分析了系统性能的变化。

3. 连续系统串联校正实验本实验研究了连续系统串联校正方法,通过调整校正装置的参数,使系统达到期望的性能指标。

4. 直流电机转速控制实验本实验利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方法,编写电机转速控制系统程序,熟悉PID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调节PID参数掌握PID控制原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实验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在比例环节中,随着比例系数的增加,系统的超调量减小,但调整时间增加。

在积分环节中,随着积分时间常数增大,系统的稳态误差减小,但调整时间增加。

在微分环节中,随着微分时间常数增大,系统的超调量减小,但调整时间增加。

2.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分析了二阶系统的性能。

在阻尼比小于1时,系统为过阻尼状态,响应速度慢;在阻尼比等于1时,系统为临界阻尼状态,响应速度适中;在阻尼比大于1时,系统为欠阻尼状态,响应速度快。

3. 连续系统串联校正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串联校正方法。

通过调整校正装置的参数,可以使系统达到期望的性能指标。

4. 直流电机转速控制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利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方法,编写电机转速控制系统程序。

最新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一

最新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一

最新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自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2. 学习如何搭建和调试简单的自控实验系统。

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加深对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认识。

实验设备:1. 自动控制实验台一套,包括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

2.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用于数据采集和分析。

3. 标准测试物件,如测试质量块、固定支架等。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搭建自控系统。

包括安装传感器,连接执行器,设置控制器参数等。

2. 使用计算机软件对系统进行初步的参数设置和校准。

3. 开始实验,记录系统在不同输入下的响应数据。

4. 分析数据,绘制系统响应曲线,如阶跃响应、频率响应等。

5. 根据实验结果调整系统参数,优化系统性能。

6. 重复实验,验证参数调整的效果。

实验结果:1. 系统响应时间:记录并报告系统从接收控制信号到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

2. 稳态误差:分析系统在稳态工作时的误差情况。

3. 过渡过程:描述系统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过渡过程,包括超调量、振荡次数等。

4. 频率响应:绘制并分析系统频率响应曲线,评估系统的频率特性。

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自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求。

2. 实验数据显示,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能。

3. 参数调整对系统性能有显著影响,合理的参数设置可以优化系统性能。

4.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系统过调、振荡等,均已得到妥善处理。

建议与展望:1. 对于未来的实验,建议增加更复杂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以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2. 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干扰因素,以测试系统在非理想条件下的鲁棒性。

3. 建议对实验设备进行升级,以便进行更高精度和更复杂系统的实验研究。

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二

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二

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二一、实验目的本次自控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和掌握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及相关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我们对自控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一台、自控实验箱一套、示波器一台、信号发生器一台以及相关的连接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典型的控制系统,如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

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通常表示为 G(s) = K /(Ts + 1),其中 K 为增益,T 为时间常数。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则可以表示为 G(s) =ωn² /(s²+2ζωn s +ωn²),其中ωn 为无阻尼自然频率,ζ 为阻尼比。

通过改变系统的参数,如增益、时间常数、阻尼比等,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从而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等性能指标。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实验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好实验设备。

设置不同的时间常数 T 和增益 K,通过信号发生器输入阶跃信号。

使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系统的输出响应。

2、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实验同样按照电路图连接好设备。

改变阻尼比ζ 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n,输入阶跃信号。

用示波器记录输出响应。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一阶系统当时间常数 T = 1s,增益 K = 1 时,系统的输出响应呈现出一定的上升时间和稳态误差。

随着时间的推移,输出逐渐稳定在一个固定值。

当 T 增大为 2s,K 不变时,上升时间明显变长,系统的响应速度变慢,但稳态误差基本不变。

2、二阶系统当阻尼比ζ = 05,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 1rad/s 时,系统的输出响应呈现出较为平稳的过渡过程,没有明显的超调。

当ζ 减小为 02,ωn 不变时,系统出现了较大的超调,调整时间也相应变长。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于一阶系统,时间常数 T 越大,系统的响应速度越慢;增益 K 主要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自控通信系统
测试报告
XXXXXXXXXXXXXXXXX公司
201X年X月
版本修订记录
系统功能测试报告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术语解释 (1)
1.4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系统简介 (2)
2.2测试计划描述 (2)
2.3测试环境 (3)
3测试结果及分析 (4)
3.1测试执行情况 (4)
3.2功能测试报告 (4)
3.2.1RTU/PLC系统测试报告单 (4)
3.2.2SCADA系统测试报告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光通信与通信系统测试报告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工业电视系统测试报告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语音对讲系统测试报告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11)
4测试结论与建议 (12)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12)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12)
4.3测试结果分析 (12)
4.4建议 (12)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自控通信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建设、维修、更改后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相关人员。

1.2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XX网络整改
➢服务方:XXXXX公司
1.3 术语解释
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相关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1.4 参考资料
1)YD/T 5070-2005 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验收规范
2)YD/T 5087-2005 智能网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3)GB/T 30094-2013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4)GB T 21050-2007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
5)GB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6)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2测试概要
XXXXXX项目是XXXX重要工程之一,该地区有多口开采页岩气井,需要建立稳定高效的SCADA网络来满足多口井组的数字化、信息化生产需求。

目前中心站及所有管理井使用的IP地址范围201.168.0.1~201.168.255.254,子网掩码为255.255.0.0,同网段有效IP地址达65000个,与XXXX所使用的IP地址范围不符。

当前数据上传是使用一台路由器进行NA T映射后与XXXX生产网络进行对接。

由于所有设备处于同一广播域范围,安全风险较大。

需要通过网络改造划分子网来隔离广播域,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网络改造后原SCADA网络内的光通信与数据通信系统、SCADA系统、RTU系统、语音对讲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的124余台自控通信设备的IP地址需要重新配置,各应用系统内的组态及逻辑关系也要重新配置调试,以保证各系统都处于正常状态。

2.1 系统简介
1、RTU/PLC系统:实现“无人值守站,远程监控,事故紧急关断,故障人工排除”。

2、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

实现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

3、光通信与数据通信系统:实现井站SCADA数据、工业视频、语音信号的传输。

4、工业电视系统:实现对井站关键区域(井口、装置区)进行视频监视,并上传至宁201井区的监控中心进行录像、存储。

5、语音对讲系统:实现中心站与采气井现场双向语音对讲。

2.2 测试计划描述
本测试报告按照XXXX自控和通信系统建设要求的功能,测试系统的能力是否满足相应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测试分为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两部分。

功能测试覆盖各子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本测试针对在现有各系统功能模块以及实施结果分别进行测试,测试整个系统是否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要求实现的功能。

2.3 测试环境
3测试结果及分析
3.1 测试执行情况
系统测试人员:XX、XXX、XXX
系统测试时间:201X/X—201X/X
3.2 功能测试报告
功能测试覆盖整个自控通信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是整改小组对所涉及的多个子系统进行充分整合后,为用户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

测试整个系统是否达到需求各项功能。

以下按各个子系统分别列出功能测试报告单。

3.2.1RTU/PLC系统测试报告单
3.2.2SCADA系统测试报告单
3.2.3光通信与数据通信系统测试报告单
3.2.4工业电视系统测试报告单1、H1中心站
4、H6平台
3.2.5语音对讲系统测试报告单1、H1中心站
测试状态:1-测试合格2-测试不合格3-测试有错待处理4-未测试
错误类型说明:1—功能错/缺;2—结果错;3—逻辑错;4--链接错;5—变量定义错;
3.3 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3.3.1通信系统
3.3.2自控系统
制表日期:2016/6/29
4测试结论与建议
4.1 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测试人员作为项目小组的成员、从项目需求开始对系统的业务进行了充分的理解,制定合理的测试计划,并在系统整改过程中,不断地跟踪和测试子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

4.2 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充分理解业务需求,并按照项目的测试计划,准备了充足的测试环境和资源,根据项目的要求进行了测试。

4.3 测试结果分析
经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达到了项目要求的能力。

4.4 建议
项目的实施虽然满足了当前业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随着系统的运行和后期工程的投入生产,在现有系统软件硬件条件下,可能会给系统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在工程的建设过程
中,随时要兼顾工程的可能存在的性能优化和功能调整,以及系统在安全、备份方面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保证系统达到7x24小时稳定、可靠运行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